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30aa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a.png)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实施方法。
首先,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代表,传统文化是吸引外来文化和外国人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可以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深度,也能够加强国家的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符号,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通过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
1.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加大力度保护和修复传统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书画、传统音乐等,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3.举办文化节庆活动。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让人们在节庆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VR技术等,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之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
5.培养传统文化人才。
培养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人才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
加强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专家和研究者,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6.经济与文化相结合。
将传统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培育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意和商业化发展,实现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856a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8.png)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摘要】在当今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传承历史文化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根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美德的弘扬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促进社会发展。
通过传播文化精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形成文化共识,推动文化繁荣。
最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更能够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信与魅力,为构建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代意义、历史文化、民族认同、文化精髓、传统美德、创新活力、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国家软实力。
1. 引言1.1 时代背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底蕴,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品质。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冲击的中国,急需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凝聚民族认同、传播文化精髓、弘扬传统美德,以及激发创新活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下的当前形势,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契机。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信心态。
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显得格外重要。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一个民族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不会盲目模仿他人,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文化自信可以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让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和自信。
文化自信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真正自信、自觉、明智地尊重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对于坚定国家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2. 正文2.1 传承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e573e5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e.png)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保护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思想道德、文化价值、审美理念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 教育传承:学校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传统诗词、古代文学等课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2. 艺术表演:传统艺术表演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方式。
通过戏曲、舞蹈、音乐等形式的艺术表演,让观众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3. 文物保护:文物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开展文物研究等形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4. 社会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民族精神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对于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1. 提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可以通过爱国主题的教育活动、纪念活动等方式,引导人们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77fcaa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5.png)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 引言1.1 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使命。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媒体的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
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我们历史和根源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自信的体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也可以让我们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中保持独特性和个性。
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1.2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是对当代文化创新的自信。
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坚定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信心时,就有动力去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同时也会对当代文化创新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文化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2. 正文2.1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精神宝库,是国家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念。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吗?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吗?](https://img.taocdn.com/s3/m/5bc9e4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e.png)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
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境。
因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传统文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有更加深刻的认同感,从而凝聚起民族的集体力量。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艺术表达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来源。
当一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团结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传递共同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都是对民族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人们能够共同认同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进而促进民族团结。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虽然传统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首先,需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加入现代元素。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意味着照搬照抄,而是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比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
其次,需要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和传统文化的延续者,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教育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团结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加强民族认同感,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有更深的认同。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19351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精神和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广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手段也能够让年轻人更便捷地接触到传统文化,增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持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更能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教育、社会实践、文化活动、数字化、持续弘扬、重要性、推动、结论。
1. 引言1.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心,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而创新则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实现与时俱进。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1.2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来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内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瑰宝和文化的遗产,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和精神资源,对于我们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民族团结宣讲的意义
![民族团结宣讲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a727f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4.png)
民族团结宣讲的意义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保持团结和和谐的关系。
民族团结宣讲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宣讲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承的民族,其中包括了汉族、少数民族以及港澳台同胞。
通过宣讲,可以向各个民族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诗词歌赋等,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心灵契合和文化共融。
民族团结宣讲有助于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宣讲活动可以通过讲述各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来展示各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通过宣讲,可以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激发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形成团结奋进的合力。
民族团结宣讲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通过宣讲活动,可以普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的理念,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同时,宣讲活动还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远离狭隘民族主义、种族歧视等不良思想,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宣讲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是国家强大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通过宣讲,可以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同时,宣讲活动还可以激发各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宣讲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
我们应该以民族团结为基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ab80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0.png)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是其独特的标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保护、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本文将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1.1 保护民族精神瑰宝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观念。
通过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保护这些民族精神瑰宝,使其不被遗忘。
1.2 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和增强。
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人们会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1.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
通过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融。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2.1 口口相传口头传统是传承传统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口头传承,能够将民族的历史、传统、故事等生动形象地传递下去。
2.2 书籍与文献的传承书籍和文献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承载物。
通过编辑、整理和出版相关著作,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使其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播。
2.3 文化节庆与活动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庆活动,如传统年画展览、戏曲演出、传统舞蹈比赛等,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3.1 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传统文化可以与科技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形式,如数字化的传统音乐演奏、虚拟现实的传统手工艺体验等,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3.2 教育的重视与强化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e823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全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强化。
2.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促进全民共享文化成果,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巩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
通过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活动,可以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共同体,提高社会稳定性。
4.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文化建设可以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的动力。
文化建设也是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品位,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d7d9326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9.png)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中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倡导中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念,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树立自信心。
只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中职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最终目的是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职学生文化自信,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传统文化、传承、自信、内涵、方式、意义、培养1. 引言1.1 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认同,是保持民族独立性、文化繁荣和个性自信的基础。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发展。
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神。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中职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职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每个中职学生都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自信力量,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前进。
中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2. 正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这些传统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思想、价值观念、礼仪、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d8be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2.png)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在于:
1. 民族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凝聚力。
2. 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儒家思想的仁爱、诚信、孝顺等,道家思想的“和谐共处”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历史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形成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认识。
4. 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总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一个文明、和谐、富强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谈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614d13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2.png)
谈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引言1.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和认同基础。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传统文化承载了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的来源,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智慧,对于当代文化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培育国民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1.2 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保护与传承是传统文化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一些传统文化受到现代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导致其传承受阻。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组织文化节庆活动,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基地等措施。
社会组织如文化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是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方向。
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适应当代人们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科技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方式,通过网络、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
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2. 正文2.1 政府的角色与政策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传统文化,包括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等。
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541e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a.png)
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文化创新的基石3.民族精神的体现三、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3.增强民族凝聚力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2.文化价值观的冲突3.政策与教育支持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富的智慧与精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其价值与意义,对于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文明,正是由于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息。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智慧。
2.文化创新的基石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具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3.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宽容、谦逊、勇敢等品质。
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等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11bd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e.png)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智慧,因此,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助于维护民族自尊心和实现国家认同感。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我们能够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自尊心,并扩大国家的社会凝聚力。
其次,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助于培养社会公民和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准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倡导儒家的仁爱、礼貌和诚信等核心价值观。
通过传承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塑造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操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助于促进教育和培养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知识,其中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进一步地,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可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此外,文化产业也能从中受益,通过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然而,要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并非易事。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文化传承和保护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和传播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而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ecd471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a.png)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特点,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韧性、自尊和团结。
传承优秀文化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更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首先,传承优秀文化有助于使每个个体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同感。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和传统的延续,更包含着一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只有通过对于文化的传承,每个个体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骄傲感和认同感,从而更有力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其次,传承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传承优秀文化就是在传承一种民族的精神财富。
只有通过对于文化的传承,才能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在今天的多元文化社会中,传承优秀文化能够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减少文化隔阂,增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传承优秀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民族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它包含着对于人生的热爱、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于未来的期许。
通过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能量和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强对于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
历史遗产和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其次,要注重优秀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优秀文化,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最后,要加强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宣传。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弘扬和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国旗下讲话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
![国旗下讲话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https://img.taocdn.com/s3/m/414d66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c.png)
国旗下讲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站在这里,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大家发表一篇题为《国旗下讲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的演讲。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既是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代。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五千年的漫长岁月,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人才。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的脊背是从坟墓里拖出来的”,这句话恰好道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依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生智慧和审美价值。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敬、忠诚与礼仪之道;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佛家思想强调慈悲、智慧与修心养性。
这些价值观和思想不仅对我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也是社会和世界的宝贵财富。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更能够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当今世界上,各种文化冲突犹如火药桶,而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的理念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智慧和方向。
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历史的积淀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语言文字、习俗礼仪,还是饮食文化、建筑艺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承受文化烙印的见证。
三、培养民族自信心的现实需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并强化民族自信心。
世界舞台上,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需要民族自信心的支撑。
只有我们对中华文化及自身价值有着坚定自信和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拥有底气与自尊。
同时,培养民族自信心还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改变,我们应该坚定自己文化的立场,既能够在交流中受益,又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5dd3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5.png)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摘要:一、引言二、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性1.提升民族凝聚力2.增强民族自豪感3.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三、如何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1.加强中华文化教育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于各民族来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性1.提升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
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从而提升民族凝聚力。
2.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的自豪感来源于其民族文化的优秀与独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价值,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越强,民族自豪感就越强烈。
3.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如何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1.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教育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中华文化教育,让各民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民族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了解与互鉴,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四、结论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1c9b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9.png)
关于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表述摘要:一、引言二、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性1.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2.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3.增进民族团结和谐三、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措施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3.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鉴4.打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凝聚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增进民族团结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重要性1.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各民族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助于各民族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增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措施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各民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各民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3.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鉴鼓励各民族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
4.打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结论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20d73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1.png)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教育指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完全忽视。
然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仍然非常重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那些崇高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种自豪感和认同感将会激发人们更加积极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
再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作品,学习欣赏和评价这些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情感境界和文化品位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可以共同认同和分享这种文化,形成一种共同的情感纽带。
这种纽带将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团结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有助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鉴赏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共同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 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 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都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中华传统和谐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诸如恪守诚 信、坦诚相待、关爱他人、乐善好施等等。这种“和
谐”文化,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合理陛,为中
华民族带来了稳定与祥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和合”与和谐的文化传 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 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成为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 化、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 和谐文化在许多区域文化中都有突出体现。我 们在考察徽文化时就发现,徽文化的许多特征都显露 着明显的“和合”传统,如“和为贵”成为徽州民间普 遍尊奉的文化信条;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风 格,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可以说,建设一 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追寻的 理想。 近年来,致公党中央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围 绕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在全社会形成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建言献策。我们还动员广大党员和国内外热心 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对贫困地区及社会弱势群体实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召开的文联代表大会、作协代 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 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 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 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 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 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胡锦涛同 志关于“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 力”的论断,高瞻远瞩、寓意深刻、意义重大,为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指明了方向。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 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标志。我们不仅要发挥文化软 实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 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加强对外 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 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这是构建良好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合作与发展的需 要,是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提高文化
实力。
施帮扶,为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而努力。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海外侨胞和港 澳台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 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华儿女无论生活在 本土还是移居海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始终不 渝,基于文化认同而产生的精神动力生生不息。 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 面,尽管有代际和地域的差异,但中华文化的核心,即 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的民族精神却被长期传承下来。 这种精神化为一种民族感情,一种绵延不绝的文化情 结。正是这种文化情结,为我们做好侨港澳台工作提 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开展侨 港澳台工作,也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召 力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近年来,致公党中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在 增进与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交流、增强他们对优 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2003年,我们以举办“纪念司徒美堂诞辰135周年” 系列纪念活动为契机,邀请15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 侨团的200余位海外侨领到大陆参观访问,使他们切 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中华民族 的认同感得到极大增强;2005年,我们举办中国致公 党成立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 90多个社团的360多位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加 了庆祝活动,我们通过遍及全国各地的人文和自然景 观,通过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来吸引和感召海外侨 胞,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2005年9月,我们组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团访问加拿大,为当地华侨华 人奉献了一台文化盛筵,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通过 文化交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谊一道传递给更 多的海外侨胞;我们重点联系的安徽神行太保文武学 校和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多次出访海外,广泛进行体 育文化交流,所到之处均引起轰动。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侨务资源可持
广大海外侨胞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及其爱国、爱 乡的民族情感,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独特资 源和优势。华侨华人为了在所在国更好地生存和发 展,学习并接受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努力融入当地社
万 方数据
2007年第2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7
会,为繁荣所在国文化作出了贡献。对于这些,我们 一贯表示支持和赞赏。过去,我们强调侨胞要“落叶 归根”,都要回到祖居国;现在,我们强调“落地生 根”,希望侨胞在融入所在国社会的基础上,为祖国和 祖籍国的发展作贡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广大华 侨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希望有更多的机会 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吸纳更多中华文化的精 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一直以来,致公党中央十分重视以文化为载体、 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2004年,我们在 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海外侨务工作,促 进华侨华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首次将“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与侨务资源联系起来,并建议将区域 文化列入国家长期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要求整合各方 面资源和力量,给予重大支持。该建议得到中共中央 领导同志的亲笔批示,得到侨界的广泛认同。 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华人社团组织构成了海外 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基石,华侨华人以此为载体完整 地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开展华文教育 可以从多个方面人手,如培训华文师资、开设文化讲 座、提供华文教材、输送文学著作和影视作品、为青少 年开办夏令营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认 识和学会使用中华文字。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 作。2003年,应印尼华文教育机构的邀请,致公党中 央组织专家赴印尼免费为印尼各地近千名教师进行 培训和开设讲座;2005年,致公党北京市委会以燕京 文化专科学校为依托,编印了系列汉语教材,为美洲 中华会馆的华人青少年提供汉语学习教材;福建、云 南、广东省委会等地方组织也发挥各自优势,以向海 外派遣中文教师等方式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取得了良 好效果。 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致公党中央已与 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团建立了联系。 通过请进来,让侨胞到祖源地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了解祖国和祖籍国发生的变化;通过走出去,我们 可以了解侨胞在当地生存与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可 更直接地做好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今后,我们还将 在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方面多做工作,尤其是要尝试
与海外华文媒体进行接触,充分发挥华文媒体在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早日完成
崇尚国家统一,反对政权分立,是中华文化价值 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统一 并非一般的政治选择和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在中华 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形成的一种民族意识和民 族情感,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价值观。香港、澳门 之所以能够成功回归祖国,共同的民族意识、民族情 感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海峡两岸血同缘、书同 文、语同声,有着割舍不断的骨肉深情。今天台湾的 文化,与河洛文化、闽南文化等区域文化保持着紧密 的渊源关系。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台湾客家人 仍能保持客家文化的独特品格,体现出强烈的寻根意 识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近年来,台湾当局大搞“文化台独”,企图割断历 史,从文化上割裂两岸联系。文化认同的危机,最终 会导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双重危机。因此,强化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关系,反对“文化台独”,对 于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对于实 现祖国统一大业至关重要。 对于我们参政党来说,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要以 发展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其中,促进文化建设的发 展,也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我们拥有一批文化、 科技、教育、文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肩负 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能站在秉承中华民族 文化和兼收并蓄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高度,深入 挖掘做好侨港澳台工作的潜力,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 大,为民族复兴伟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贡献我 们的力量。 (本文为罗豪才同志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密 切海内外同胞关系”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 责任编辑:王珊
收稿日期:2007一01一04
作者简介:罗豪才,男,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
万 方数据
6
罗豪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007年第2期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海外侨胞与祖国同胞同宗同源, 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 之一,就是要努力满足侨胞的要求,让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在他们中问传承和发展,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 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在海外侨胞心中产生 更深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祖国和祖籍国更深的热爱之 情。我们要通过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 推动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有利于华人华侨生 存和发展的良好国际文化环境的发展,让世界了解中 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0519(2007)02—0005—0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神已经 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科学地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研究它对 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影响,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促进祖国统一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有着重 要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在长期的 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各民族之间不断的交融与碰撞 中,逐渐形成了以天下一统的国家观、人伦和谐的社 会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勤俭耐劳的生活观等为主 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 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 大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发挥了重 要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寻 求独立的实践中,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英勇抗敌的 奋斗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爱乡、维护统一的民 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念等,更是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民 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美德,对今天中国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等,也将产 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