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练习

合集下载

溶液知识点总结和习题(人教版)

溶液知识点总结和习题(人教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⑴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⑵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变时,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⑶溶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当把水蒸发完,溶质会析出。

⑷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注意:⑴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称为溶质的一部分。

⑵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⑶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

⑷当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生成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是水。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溶剂。

注意:⑴不指明溶剂是哪种物质的话,认为水是溶剂⑵如果是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6、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知识点二:乳浊液和悬浊液1、⑴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注意:⑴乳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静置后分层。

⑵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等。

⑵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注意:⑴乳化现象是化学变化。

⑵常见的用洗涤剂除油污都属于乳化现象。

用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是物理变化。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注意:⑴悬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⑵常见的悬浊液:米粥等1、每一种物质溶解过程都包含吸热和放热两个过程。

(完整版)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练习

(完整版)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练习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 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 稳定性的混合物,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 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e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

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 、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 、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 ,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2、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

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分之间存在空隙)(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

9.1溶液的形成习题及答案解析

9.1溶液的形成习题及答案解析
A、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所以m(溶液)>m(溶质)+m(溶剂),故A错;
B、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无法判断大小关系,有的溶液中大于,有的溶液中小于,有的溶液中等于,故B错;
C、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无法判断大小关系,有的溶液中大于,有的溶液中小于,有的溶液中等于,故C错;
D、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所以m(溶液)>m(溶质),故D正确。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D.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与溶剂质量无关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5.有关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m(溶剂)
B.m(溶质)≠m(溶剂)
C.m(溶质)≤m(溶剂)
D.m(溶液)>m(溶质)
6.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B.硝酸铵
C.氯化钠D.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7.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名称:
8.NaClCuSO4•5H2OAgNO3HCl
【解析】
【详解】
(1)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
(2)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是蓝矾,故填:CuSO4•5H2O;
(3)硝酸银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故填:AgNO3;
(4)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故填:HCl。
(2)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5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

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九年级化学当堂训练9.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当堂训练9.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当堂训练 班级: 姓名: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一、基本知识点1.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升高,如: ,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会降低,如: ,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如 。

2.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叫做乳浊液。

其特点为:不 、不 ,静置后会 。

3.乳化现象: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的细小油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了乳浊液的 性。

二、针对训练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五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 溶液都是混合物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烧杯壁明显发烫。

这种物质可能是(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硝酸铵D .蔗糖5.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_________ 油污,形成 _________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 _________ 油污,形成 _________ ,两者去污的原理 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6.洗洁精能去油污,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作用。

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 、CuSO 4、NaCl 、CaCO 3中的一种。

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

《溶液的形成》经典例题及解析

《溶液的形成》经典例题及解析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溶液不一(3)溶液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5)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1)吸热:如NH 4NO 3等铵盐固体溶于水(2)放热:如NaOH 固体、浓硫酸溶于水(3)现象不明显:如NaCl 等固体溶于水4.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4.溶液、悬浊液及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项目溶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溶解性 状态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现象 透明且均久置现象 不变(应用 动植物摄取营通过溶液才相同点溶液的形成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液不一定没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界条件改变时,溶液也会发生改变。

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水。

脂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联系悬浊液 溶 不溶 液、气 固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明且均一 浑浊、不均一(稳定) 沉淀 分上摄取营养一定要溶液才能吸收可湿性粉剂农药 都是混合物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溶剂的体积之和。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乳浊液 不溶 液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浑浊、不均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A.纯碱B.花生油【解析】A、纯碱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形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不符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A.甜面酱B.豆奶粉2.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水B.食用油和水3.下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正确的是溶液A硫酸铜溶液B 碘酒C 石灰水D 医用酒精以下各组物质混合后,温度降低的是A.水和氢氧化钠C.水和硝酸铵【解析】A、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大量放↑,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B错误;Ca(OH)2,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答案】C典例1 溶液的形成,能够形成溶液的是C.面粉D.冰块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浊液,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面粉不溶于不符合题意;D、冰块溶于水后,还是水,由同一种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白砂糖D.花生油C.酒精和碘D.食盐和水的是()溶质铜溶液铜碘酒灰水氢氧化钙用酒精水典例2 溶解时吸热、放热B.稀盐酸和锌粒D.生石灰和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1. 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区分参与以下物质,其中构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2. 以下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 盐酸B. 大批的粉笔灰参与水中C. 大批碘溶于酒精中D. 大批的锌粉溶于稀盐酸中3. 有关溶液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 溶剂一定是水C. 溶液一定是液体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均一、动摇、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 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D. 冰和水混合在一同,冰是溶质,水是溶剂5.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

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区分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其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能够是〔〕A. 硝酸铵B. 固体氢氧化钠C. 食盐D. 氧化钙6. 以下清洗方法中,应用乳化作用的是〔〕A. 用自来水洗手B. 用汽油清洗油污C. 用洗濯剂清洗餐具D. 用盐酸肃清水垢7. 以下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蔗糖溶液 B.生理盐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稀盐酸8. 溶液在生活、消费中有普遍的运用,以下有关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均一动摇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濯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无色的9. 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响的块状固体A、B,反响最快的状况是〔〕A. 两种块状固体接触B. 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C. 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D. 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10.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别技术,如以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经过淡化膜。

从而失掉海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停止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 溶质的质量添加B. 溶剂的质量增加C. 溶液的质量不变D. 以上三种状况都有能够11. 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以下有关溶液的表达是错误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1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1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3)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4)根据经验判断,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消失的是( )A.面粉B.白糖C.植物油D.粉笔灰(5)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A.均一、稳定、无色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6)下列各种应用中,不属于溶液应用的是(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消毒B.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C.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途中喝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D.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抹患处(7)根据您的生活常识,请判断下列混合体系属于溶液的是( )A.菜汤B.石灰浆C.碘酒D.黄河水(8)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A.无变化B.A处升高,B处下降C. A、B两处都升高D.A处降低,B处升高(9)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 )A.上、下不相同B.相同C.完全不同D.有的相同,有的不同(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B.煮沸的汤要比煮沸的水温度高C.有水的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易发生触电事故D.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醋却不易结冰(1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C.溶液是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12)洗涤剂广泛进入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13)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 m-3,再从其下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有什么认识?(14)取A g食盐固体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200 mL。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1. 形成溶液的过程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溶液形成相关的练习题:1.1 什么是溶质和溶剂?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是什么?溶质是指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

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1.2 请列举三个例子,说明溶质和溶剂的组合。

例 1: 糖溶解在水中 - 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例 2: 盐溶解在水中 - 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例 3: 甲醇溶解在乙醇中 - 甲醇是溶质,乙醇是溶剂。

1.3 溶解一个固体溶质的条件是什么?要溶解固体溶质,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溶剂容器中的溶剂体积。

通过加热或搅拌可以促进溶质的溶解。

1.4 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度会增加?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在给定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会增加的情况包括提高溶剂温度、增加溶剂的搅拌速度以及增加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5 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达到了溶解度的最大限度。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以固态、液态或气态等形式存在。

2. 短答题:2.1 请解释一下溶解的过程。

溶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

在溶解的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的间距会增加,溶质的密度会减小,最终形成溶液。

2.2 请解释一下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

浓溶液指的是在给定溶剂体积中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而稀溶液则相对较少。

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高,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低。

2.3 当在冷天里倒开水时,湿气会凝结在杯子的外表面。

请解释这个现象。

这个现象是由于冷天倒开水时,外部空气温度较低,湿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表面时会迅速冷却下来,变成小水滴。

这是因为水蒸气在接触冷表面时失去热量,发生凝结现象。

2.4 一杯盛满热水的杯子放在室外,渐渐水的温度开始下降。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件及同步练习(两套)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件及同步练习(两套)
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Ca(OH)2;锌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 应,新生成的ZnSO4为溶质;少量Fe 和CuSO4 溶液反应后,溶 液中新的溶质为FeSO4,还有过量的CuSO4;KMnO4加入水中 不发生化学反应。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活动探究】 [实验方案]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再加入固体氯 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观察或测定物质溶解前后溶液温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它 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 有重要的应用。
讲授新课
【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现象。
溶质:硫酸铜 溶剂:水
溶质:蔗糖 溶剂:水
溶质:食盐 溶剂:水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讲授新课
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除了水还有其他的溶剂吗? 【实验9-2】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 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 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的组成
溶质
溶剂
气体、固体和液体 多种液体
水和其他物质
气体、固体 量少的液体 其他物质
液体 量多的液体

3.当发生化学变化时,新生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溶质。 如过量的铁投入到稀硫酸中,则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新生
成的硫酸亚铁 FeSO4。 思考:(1)少量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溶质是否一样? _不__一__样__,__溶__质__是__H_2_S_O_4_和__F_e_S_O_4_。 (2)试写出新生成的化合物不都是溶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C_a_C_O__3+__2_H__C_l_=_=_=_C__aC__l2_+__H_2_O__+__C_O_2_↑_(_合__理__即__可__) 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word版有答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2)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溶液()(3)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4)水和酒精都可用作溶剂()(5)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6)有时需要把反应物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核心知识]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若没有指明,一般指水)。

[易错点拨]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水、乙醇等纯净物虽然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不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

1.[2021·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2.[2020·临沂]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白酒B.蒸馏水C.医用酒精D.生理盐水3.[2021·江西]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植物油C.酒精D.大理石4.下列物质能溶于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5.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水B.该医用酒精是均一、稳定的C.100 g该医用酒精中含乙醇75 gD.乙醇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6.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蔗糖溶液B.生理盐水C.碘的酒精溶液D.稀盐酸7.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8.[2020·葫芦岛连山区一模]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被溶解的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氢B.氯化钠C.氢氧化钾D.生石灰9.[2020·上海改编]若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中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10.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11.分别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C。

解析:C【解析】【详解】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C。

2.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解析: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解析:A【解析】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例题演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例题演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1.溶液、溶质、溶剂:(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

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要点诠释】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2.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

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

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表面活性剂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 _
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练案 化学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 (2)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不一定只有一种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 (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 (4)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要考虑生成的新物质。 (5)用汽油、洗涤剂等都可以清洗油污,但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两者原理不同。
他合理答案均可)

练案 化学
7.(核心素养题)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 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的a、b两端
练案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溶质、溶剂: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 均一 的、 稳定 的 混合物 ,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溶剂 ,被溶解的
物质叫做 溶质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 均一 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② 稳定 性: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 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硝酸铵
A.①②⑤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⑤
练案 化学
6.(2020沈阳节选)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 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 方案进行探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知识清单+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课堂精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知识清单+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课堂精讲

1.(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合物沉淀,进而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稀硫酸B.生理盐水C.蔗糖溶液D.碘的酒精溶液【答案】D【解析】A、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硫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蔗糖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剂是水,溶质是蔗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答案】C【解析】A、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故A错误;B、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故B错误;C、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故C正确;D、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大理石【答案】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选项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B选项错误;C、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C选项错误;D、大理石不溶于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选项错误。

故选:A。

5.(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B.豆油C.花椒粉D.面粉【答案】A【解析】A、食盐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可以得到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B、豆油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不可以得到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花椒粉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不可以得到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面粉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不可以得到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的混合物,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

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2、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

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之间存在空隙)(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

如:将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而非硫酸铜。

4、乳浊液(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时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3)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①溶质在混合物中存在的状态不同,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更小的离子存在,而溶质在乳浊液中以小颗粒(分子的结合体)存在。

②溶液均一透明,乳浊液浑浊、不均一。

③溶液无论放置多久不会分层,而乳浊液会分层(不稳定)。

(4)乳化现象:生活中在用过的碗筷上涂抹洗洁剂去除油珠,就是乳化现象。

注:用洗洁剂去除油污时,油污并没有溶解,只是被分离成细小的油珠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

这点有区别于用汽油、酒精除污垢。

5、悬浊液1.概念: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的、静止分层的混合物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的过程:(1)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2)化学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热。

2.溶液温度的变化(1)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2)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温度不变(如NaCl,KNO3)(3)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温度降低(如NH4NO3)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2.有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是b 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A.大于b g/cm3 B.等于b g/cm3C.小于b g/cm3 D.无法判断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5.对溶液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都可以7.当两种液体互相混合形成溶液时()A.液体中有水时,水一般是溶剂B.只能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C.只能将量少的一种叫溶剂,量多的一种叫溶质D.通常将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8.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A.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B.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C.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D.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9.下列反应完毕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碳酸钠与适量的盐酸反应10.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A.空气、石油、冰水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1l.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1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蔗糖固体D.氧化钙固体13.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制成溶液的是()二、填空题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石灰水,(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3)食盐水,(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15.硫酸铜溶液显色,溶质是,碘酒中的溶剂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溶质是。

16.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17.锌和盐酸反应完全后的溶液;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残留物溶于水,其溶质是。

18.将少量油脂放入汽油中,振荡后得到的液体是。

(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一、选择题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3、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的罐装饮料。

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文帝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固体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5、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喝适量洗涤剂搅拌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溶于水中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C、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聚集,上浮分层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6、如下左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的组合不可能是()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水喝生石灰C、水和双氧水D、水和硝酸铵(第6题图)(第7题图)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上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

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加B、溶剂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A、石灰石、食盐、烧碱B、汽油、酒精、浓硫酸C、无水硫酸铜、大理石、碳酸钠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9、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a gB、(a+b)gC、(a+c)gD、(a+b+ c)g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⑧C、②④⑥⑦⑧⑩D、②④⑦⑧⑨⑩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铁锈,得到黄色液体;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的大量的热;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A、①②③④⑤⑥B、仅①②③⑤⑥C、仅①③⑤⑥D、仅①③④⑤⑥12、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A、CO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C、镁带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收集H2后的剩余物D、把KClO3和MnO2加热制O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震荡二、填空题1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

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震荡。

(1)“震荡”试管的目的是。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溶液,这是因为。

(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14、6.5g锌和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填空:(1)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溶剂是,其质量为。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其质量为,溶剂仍然是,其质量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15、小华在实验室里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16、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