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理科数学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理科数学阅卷情况分析理科数学试题的命制紧扣考试说明、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
填空题共四小题,计二十分,考察的知识点有:二项式定理、平面向量、双曲线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考察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难度不大。
学生答题情况:全区平均得分为6.27分,得分率差,13题好多同学少了负号,15题计算错误,16题要么化简错误,要么对三角函数性质掌握不够熟练。
教学建议:加强双基教学,加大基本题型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双基知识,不在基本题型上丢分。
17题考查数列知识,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本题主要考察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积的前n 想和求解问题。
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从阅卷情况看,本题在3277份试卷的平均分为6.37分,从答卷情况来看,第一问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对,少数丢分主要原因:一是等差等比数列概念不清,二是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记不清,三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没记;第二问考查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 项和,丢分较多,丢分主要原因:一是求na n bn 32 的化简出错,二是错位相减法不知道,三是运算错误,特别是最后一步求解中的最后一项对应与加减出错较多,求Tn 时除以系数运算出错也较多,学生运算能力有待加强。
今后在教学中的建议是加强必要的数学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特别要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并熟悉数学运算的常见运算规律,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做题的质量和效率,争取会的做对,对的做全,全的做快,力争在高考中本题不失分,少失分。
18题立体几何主要考察了空间线与线,面与面的位置关系,本题属于中档题,从阅卷情况看,本题得分率并不高,3277份试卷的平均分为5.8分,第一问大部分学生都用传统方法,利用线线,线面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证明,还有部分学生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数量积为零进行证明;第二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建立坐标系,但是运算能力较差,有的点坐标计算错误,有的向量坐标计算错误,有的模计算错误,导致结果不正确。
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理科数学试卷分析

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理科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的整体情况本次数学调研试卷,相比往年难度有所下降,试题一改前几年的情况,小题基本没有设卡,难度较小,大题前三个题都比较常规化,难度也不大,区分度也较小。
19题考查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把向量的数量积、夹角,线性规划有机融合在一起,是试卷的创新之处和点睛之笔;20题(2)难度较大,用综合法比较困难,把难题放在中间可以有效地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21题较容易。
22(2)难度很大,只有及少数考生能动笔。
从试卷结构、考点的设置到试题的编制很好地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思想方法的交织线上和能力层次的交叉区内命题的原则。
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潜能。
试题容入了新课程理念,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立意创新、又朴实无华,2011年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本次数学试题,意在检测学生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掌握的情况,检测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别数学符号、阅读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试题的命题特点注重基础,重通性、通法,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和数学素质。
试卷在整体上的难度比较平缓,前面19道注重基础,第20、22道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19题很有新意,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解答题的设计既重基础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区分度明显。
二.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1、客观题(选择题)答对率=(答对人数÷抽样人数)×100%2、填空。
最高16分,最低零分。
平均8分左右。
13题正答率最高,少数写成(0,1/8),14题正答率也较高,16题错的较多,需要较高的运算能力。
3、解答题17题平均得分为9分,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tanθ=sinθ/cosθ的灵活应用,但cosθ的正负号有误,不能灵活运用tanθ的变式。
高三数学一模考试总结分析(2篇)

高三数学一模考试总结分析一、试卷分析二、答卷分析通过本次阅卷的探讨和本人对试卷的分析,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3.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审题不到位在的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
这是一道概率题,由于审题不到位致使将概率模型搞错、在(Ⅰ)问中学生出现结果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严重导致后面全错,还有不会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五花八门。
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的书写不规范问题到处可见.4.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Ⅰ)求单调区间,(Ⅱ)求恒成立问题(Ⅲ)最值问题"由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类讨论,或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思路受阻。
绝大部分学生几乎白卷。
5.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三、教学建议后阶段的复习,特别是第二轮复习具有承上启下,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如何才能在最后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这次的检测结果来看:1、研读考纲和说明,明确复习方向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关注考试的最新动向,不做无用功,弄清了“不考什么”后,还要弄清“考什么”,做到“有备无患”。
2、把所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化、网络化(1)注重基础知识,整合主干内容,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课本例习题和模拟试题都重视,继续查漏补缺,归纳总结,巩固和深化一轮复习成果。
(2)多思考感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做到审题三读:一读明结构,二读抓关键,三读查缺漏;答题三思:一思找通法,二思找巧法,三思解;题后三变:一变同类题,二变出拓展,三变出规律。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州高三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总结一、答卷分析: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客观题本次考试在考查基础学问的同时,注意考查力量,着重加强对分析分问题和解决问题力量的考查,送分题几乎没有,加大了对学问综合力量与理性思维力量的考察,对于我们这类同学答题比较吃力,客观题得分较低,导致总分低。
2.基础学问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把握不娴熟.基础学问不扎实,以文、理科的第17题为例.第17题是一道解三角形的问题,第(Ⅰ)问的关键在于由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成角,然后利用两脚喝茶共识直接得出结论。
但是在考生的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一是想不到利用正余弦定理,二是两角和差公式记错;第(Ⅱ)问主要考查两角和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三角形周长列方程组,解方程。
考生在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是:公式记错、特别值记错导致出错及计算错误。
这些问题究其实质是由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基础学问把握的不扎实导致消失的结果。
3.审题不到位,运算力量差,书写不规范.审题不到位在的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
这是一道概率题,由于审题不到位致使将概率模型搞错、在(Ⅰ)问中同学消失结果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严峻导致后面全错,还有不会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五花八门。
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力量差等缘由导致的书写不规范问题处处可见.4.综合力量不够,运用力量欠佳.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Ⅰ)求单调区间,(Ⅱ)求恒成立问题(Ⅲ)最值问题"由于同学综合运用力量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类争论,或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思路受阻。
绝大部分同学几乎白卷。
5.心态不好,应变力量较弱.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念不足,造成考生心情紧急,缺乏冷静,不能敏捷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二、针对上面问题措施如下1.立足基础,注意力量培育."基础学问、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的复课中,要重视"基础学问、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训练,打好基础."基础学问"肯定要在"精确"上下功夫,"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要在"娴熟"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同学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会心不会、心会手不会.平常训练中,淡化解题技巧.要同学把握通性、通法,肯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意思维力量和运算力量的训练,整体提高同学的数学力量.2.全面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作为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训练教学的观念,素养和力量,要协作新课改,实行适合自己同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再就是平常教学中以课本和考纲、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资料,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同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关心同学把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时要求同学也要有反思,他们要有自己的"总结"、"评注".让他们在反思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3.重视数学应用.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数学应用",这一点在已领先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已有所体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要重视"实际测量问题--解三角形"和"统计与概率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由于,只有将统计和概率结合起来,才使得统计变得更加有意义。
高三理科数学考试分析

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理科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本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理科数学试题,在充分考查学生“三基”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类型多样化,整体思想与高考试题接近,需要学生有过硬的数学运算能力。
应用性题目和能力型题目占有较大的比例.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期末检测试题略有提高,体现了今年高考命题命题方向和思路,考察的基础知识面大量广,突出了对能力的考察,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
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试题表现出新、活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可信度.因此试题对理科数学二轮复习有着积极地导向和促进作用.二、试题分析1、试题的题型结构及解答题的主要知识点1.1试卷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保持与高考试题结构一致.全卷共22题,其中选择题12个,共60分,占总分40%;填空题4个,共20分,约占总分13.3%;解答题6个,共70分,占46.7%,其中22、23、24为选做题,分值10分。
全卷合计150分.1.2考查的内容面广,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侧重于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内容和方法的考查.其中解答题的主要知识点2、试题的主要特点(1)知识面广而全——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几乎都有涉及。
如第8题,系选择题,先表示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进而转化成线性规划的最值问题,体现了转化-化归思想。
(2)抽象性较强,增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
在高中阶段,不仅仅是语文、英语试题中有阅读、理解题型,数学试题也非常注重阅读、理解。
读不懂题意,未能联系题设条件和问题所涉及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根本不能解答一道数学题的。
这套试题,涉及新定义概念和新定义运算的就有第11、15两道客观题,还有19(Ⅲ)是开放性、探究型试题,很多学生望而生畏,题目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懂,更谈不上明白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了。
(3)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高三年级一模数学成绩分析

高三年级一模数学成绩分析高三数学一模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质量高,这次模拟考试试卷质量较高,但相对来说,质量高、难度大,不符合我们当前教学的考察。
目前只复习了第一章,复习内容只涉及到了20分,其他内容学生都已经忘完。
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综合性考题,考成这个分数完全正常。
主观上来说,学生基础特别薄弱,主观能动性差,作业完成上存在许多问题,数学成绩就靠选择题60分的运气分,其他全都不会。
就本次考试而言,我们对考察内容毫无准备,以往届同期进行的相比阶段性考试,而本次考试是综合性的考察,且覆盖面广,难度大,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2、试卷知识点分布,试卷涵盖高中数学五个必修重点内容,符合高考模式,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得分分析:与州中成绩对比三、存在问题:1、备课组层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有了很好的推广,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上还是相对比较差,上课效率极其低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也尤其薄弱,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的落实。
2、教师层面。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对中下游学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复习过程中还是应该落实双基。
在数学考试中学生思维跟不上,解题速度跟不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动脑的时间。
3、学生方面。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公式、定理、概念、方法的记忆、理解模糊。
计算能力薄弱,知识的迁移能力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面、不完整、不规范。
考试心态不佳。
时间安排不合理。
四、针对问题我们制定了下阶段措施1、备课组层面。
加强集体备课和科学教研,精心设计学案,整体规划,使其前者为后者服务,注意以基础知识为主,同事培养综合能力。
互相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效率。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三理数试题(解析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理科数学(Ⅲ)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1. 已知复数,则=()A. B. C. D.【解析】C【解析】由题意可得: ,则= .本题选择C选项.2. 集合,,则=()A. B.C. D.【解析】A【解析】由题意可得: ,则= .本题选择A选项.3. 已知函数地最小正周期为,则函数地图象()A. 可由函数地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B. 可由函数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C. 可由函数地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而得D. 可由函数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解析】D【解析】由已知得,则地图象可由函数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而得,故选D.4. 已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地最大值为()A. 2B. 3C. 4D. 5【解析】B【解析】绘制目标函数表示地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可得,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 .本题选择B选项.5. 一直线与平行四边形中地两边,分别交于、,且交其对角线于,若,,,则=()学,科,网...A. B. 1 C. D. -3【解析】A【解析】由几何关系可得: ,则: ,即: ,则= .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1)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地实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地加、减或数乘运算.(2)用向量基本定理解决问题地一般思路是:先选择一组基底,并运用该基底将条件和结论表示成向量地形式,再通过向量地运算来解决.6. 在如下图所示地正方向中随机投掷10000个点,则落入阴影部分(曲线为正态分布地密度曲线)地点地个数地估计值为(附:若,则,.()A. 906B. 1359C. 2718D. 3413【解析】B【解析】由正态分布地性质可得,图中阴影部分地面积 ,则落入阴影部分(曲线为正态分布地密度曲线)地点地个数地估计值为.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关于正态曲线在某个区间内取值地概率求法①熟记P(μ-σ<X≤μ+σ),P(μ-2σ<X≤μ+2σ),P(μ-3σ<X≤μ+3σ)地值.②充分利用正态曲线地对称性和曲线与x轴之间面积为1.7. 某几何体地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下半部分是半径为2地半圆,则该几何体地表面积是()A. B. C. D.【解析】B【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棱长为4地正方体挖掉半个圆柱所得地组合体,且圆柱底面圆地半径是2、母线长是4,∴该几何体地表面积 ,本题选择B选项.8. 已知数列中,,.若如下图所示地程序框图是用来计算该数列地第2018项,则判断框内地条件是()A. B. C. D.【解析】B学,科,网...【解析】阅读流程图结合题意可得,该流程图逐项计算数列各项值,当时推出循环,则判断框内地条件是.本题选择B选项.9. 已知5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现逐一检测,直至能确定所有次品为止,记检测地次数为,则=()A. 3B.C.D. 4【解析】B【解析】由题意知,地可能取值为2,3,4,其概率分别为,,,所以,故选B.10. 已知抛物线:地焦点为,点是抛物线上一点,圆与线段相交于点,且被直线截得地弦长为,若=2,则=()A. B. 1 C. 2 D. 3【解析】B【解析】由题意:M(x0,2√2)在抛物线上,则8=2px,则px=4,①由抛物线地性质可知,, ,则,∵被直线截得地弦长为√3|MA|,则,由,在Rt△MDE中,丨DE丨2+丨DM丨2=丨ME丨2,即,代入整理得:②,=2,p=2,由①②,解得:x∴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地简单几何性质,考查了抛物线地定义,考查勾股定理在抛物线地中地应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将点A到焦点地距离转化为点A到其准线地距离是关键.11. 若定义在上地可导函数满足,且,则当时,不等式地解集为()A. B. C. D.【解析】D【解析】不妨令 ,该函数满足题中地条件,则不等式转化为: ,整理可得: ,结合函数地定义域可得不等式地解集为.本题选择D选项.12. 已知是方程地实根,则关于实数地判断正确地是()A. B. C. D.【解析】C【解析】令 ,则 ,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方程即: ,即 ,结合函数地单调性有: .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地单调性地关键在于准确判定导数地符号.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卷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和第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学,科,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若地展开式中项地系数为20,则地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析】2【解析】试卷分析:展开后第项为,其中项为,即第项,系数为,即,,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考点:二项式公式,重要不等式.14. 已知中,内角,,地对边分别为,,,若,,则地面积为__________.【解析】【解析】由题意有: ,则地面积为 .【解析】【解析】由题意可得,为正三角形,则,所以双曲线地离心率 .16. 已知下列命题:①命题","地否定是",";②已知,为两个命题,若""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③""是""地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则且"地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其中,所有真命题地序号是__________.【解析】②【解析】逐一考查所给地命题:①命题","地否定是",";②已知,为两个命题,若""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③""是""地必要不充分条件;④"若,则且"是假命题,则它地逆否命题为假命题其中,所有真命题地序号是②.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设为数列地前项和,且,,.(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2)求.【解析】(1)见解析;(2).学,科,网...【解析】试卷分析:(1)利用题意结合等比数列地定义可得数列为首先为2,公比为2地等比数列;(2)利用(1)地结论首先求得数列地通项公式,然后错位相减可得.试卷解析:(1)因为,所以,即,则,所以,又,故数列为等比数列.(2)由(1)知,所以,故.设,则,所以,所以,所以.点睛:证明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常用地方法:一是定义法,证明 =q (n ≥2,q 为常数);二是等比中项法,证明=a n -1·a n +1.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举出反例即可,也可以用反证法.18. 如下图所示,四棱锥,已知平面平面,,,,.(1)求证:;(2)若二面角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地正弦值.【解析】(1)见解析;(2).【解析】试卷分析:(1)利用题意首先证得平面,结合线面垂直地定义有.(2)结合(1)地结论首先找到二面角地平面角,然后可求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地正弦值为.试卷解析:(1)中,应用余弦定理得,解得,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学,科,网...所以.(2)由(1)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是平面与平面所成地二面角地平面角,即.因为,,所以平面.所以是与平面所成地角.因为在中,,所以在中,.19. 某中学为了解高一年级学生身高发育情况,对全校700名高一年级学生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检查,测得身高(单位:)频数分布表如表1、表2.表1: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表2:女生身高频数分布表(1)求该校高一女生地人数;(2)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地概率;(3)以样本频率为概率,现从高一年级地男生和女生中分别选出1人,设表示身高在学生地人数,求地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解析】(1)300;(2);(3)见解析.【解析】试卷分析:(1)利用题意得到关于人数地方程,解方程可得该校高一女生地人数为300;(2)用频率近似概率值可得该校学生身高在地概率为.(3) 由题意可得地可能取值为0,1,2.据此写出分布列,计算可得数学期望为 .试卷解析:(1)设高一女学生人数为,由表1和表2可得样本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40,30,则,解得.即高一女学生人数为300.(2)由表1和表2可得样本中男女生身高在地人数为,样本容量为70.所以样本中该校学生身高在地概率为.因此,可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地概率为.(3)由题意可得地可能取值为0,1,2.学,科,网...由表格可知,女生身高在地概率为,男生身高在地概率为.所以,,.所以地分布列为:所以.20. 中,是地中点,,其周长为,若点在线段上,且.(1)建立合适地平面直角坐标系,求点地轨迹地方程;(2)若,是射线上不同地两点,,过点地直线与交于,,直线与交于另一点,证明: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2)见解析.【解析】试卷分析:(1)由题意得,以为坐标原点,以地方向为轴地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地轨迹方程为,再将相应地点代入即可得到点地轨迹地方程;(2)由(1)中地轨迹方程得到轴,从而得到,即可证明是等腰三角形.试卷解析:解法一:(1)以为坐标原点,以地方向为轴地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由,得,因为故,所以点地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6地椭圆(除去长轴端点),所以地轨迹方程为.设,依题意,所以,即,代入地轨迹方程得,,所以点地轨迹地方程为.(2)设.由题意得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因为,所以直线为,与联立得,,由韦达定理,同理,所以或,当时,轴,当时,由,得,学,科,网...同理,轴.因此,故是等腰三角形.解法二:(1)以为坐标原点,以地方向为轴地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在轴上取,因为点在线段上,且,所以,则,故地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2地椭圆(除去长轴端点),所以点地轨迹地方程为.(2)设,,由题意得,直线斜率不为0,且,故设直线地方程为:,其中,与椭圆方程联立得,,由韦达定理可知,,其中,因为满足椭圆方程,故有,所以.设直线地方程为:,其中,同理,故,所以,即轴,因此,故是等腰三角形.21. 已知函数,,曲线地图象在点处地切线方程为.(1)求函数地解析式;(2)当时,求证:;(3)若对任意地恒成立,求实数地取值范围.【解析】(1);(2)见解析;(3).学,科,网...【解析】试卷分析:(1)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切线地方法可得函数地解析式为.(2)构造新函数.结合函数地最值和单调性可得.(3)分离系数,构造新函数,,结合新函数地性质可得实数地取值范围为.试卷解析:(1)根据题意,得,则.由切线方程可得切点坐标为,将其代入,得,故.(2)令.由,得,当,,单调递减;当,,单调递增.所以,所以.(3)对任意地恒成立等价于对任意地恒成立.令,,得.由(2)可知,当时,恒成立,令,得;令,得.所以地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故,所以.所以实数地取值范围为.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地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曲线:,曲线:.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曲线地参数方程为(为参数).(1)求,地直角坐标方程;(2)与,交于不同四点,这四点在上地排列顺次为,,,,求地值.【解析】(1);(2).【解析】(1)因为,由,得,所以曲线地直角坐标方程为;由,得,所以曲线地极坐标方程为.(2) 不妨设四点在上地排列顺次至上而下为,它们对应地参数分别为,如图,连接,则为正三角形 ,所以,,把代入,得:,即,故,所以.【点睛】本题为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是选修内容,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需要利用公式,第二步利用直线地参数方程地几何意义,联立方程组求出,利用直线地参数方程地几何意义,进而求值.学,科,网...23. 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为任意实数.(1)求证:;(2)求函数地最小值.【解析】(1)见解析;(2).【解析】试卷分析:(1)利用不等式地性质两边做差即可证得结论;(2)利用题意结合不等式地性质可得.试卷解析:(1),因为,所以.(2).即.点睛:本题难以想到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进行放缩是失分地主要原因;对于需求最值地情况,可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性质定理:||a|-|b||≤|a±b|≤|a|+|b|,通过适当地添、拆项来放缩求解.。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在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模拟考试成为了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数学科目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试卷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提升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一份高质量的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试卷整体概况分析首先,需要对整张试卷进行整体概况分析。
这包括试卷的总分、考试时间、试卷的难易程度等整体特点。
通过评估试卷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在不同难度题目上的表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各大题型分析接下来需要对试卷中各大题型进行分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针对不同题型的设计,分析其解题思路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知识点覆盖情况分析在试卷分析中,需要关注试卷中各个知识点的覆盖情况。
通过对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
进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提升。
常见错误分析试卷分析中还需要关注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
例如粗心错误、概念理解偏差等。
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解答思路和答案解析最后,在试卷分析中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解答思路和答案解析。
对于每一个难题或易错题,都应该给出清晰的解答思路和详细的解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数学学科上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学习成绩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学生能够在对模考数学试卷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一模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

高考一模理科数学试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门头沟区高三综合练习(一)数学(理)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全集U = {}0,1,2,3,4,5,集合{1,3},{3,5}A B ==,则U ()C AB =A .{0,4}B .{1,5}C .{2,0,4}D .{2,0,5}2. 复数z 满足23zi i=-,复数z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3.对于函数()sin (,,)f x a x bx c a b R c Z =++∈∈,计算(1)f 和(1)f -,所得出的正确结果一定不可能是A .4和6B .3和1C .2和4D .1和24. 抛物线28y x =焦点F 到双曲线22:13y C x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A .1 B .2 C .3 D 35.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第五天走的路程为 A. 48里 B. 24里 C. 12里 D. 6里//,90AB CD DAB ∠=,且6.在直角梯形ABCD 中,222,AB CD AD P ===是BC 的中点,则PD PA ?为A .94 B .3 C .2 D .52DCP7. 已知函数)sin()(?ω+=x A x f )||,0,0(π?ω<>>A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2m ≥”是“函数()f x m ≤对[0,8]x ∈恒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某电力公司在工程招标中是根据技术、商务、报价三项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的,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综合排序,综合排序高者中标。
高三理科考试试卷分析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溧阳市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苏锡常镇第一次模拟考试是高考的预演, 既可检测教与学的基本状况, 也能为后续复习教学有效展开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今年的模拟试题延续了期末考试命题的基本思路, 也与2011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大致吻合。
一、抽样数据分析表1(各题的难度与均分)表2(大题与总体的难度与均分)从抽样情况看, 1-9题的难度基本适中;10-12题偏难;13-14属难题, 正常; 15-16题的难度适当;17-18题第⑴问属常规题型, 第⑵问难度过大, 许多学生在此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过多;19题属常规题型, 但到此许多学生不是时间不够, 就是运算不过关或精力不集中等等原因, 致使得分仍不理想;20题主要是时间问题或试题的呈现方式等因素, 学生读题、审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等各个环节都没有处理好, 得分不理想, 但难度是恰当的。
由此可以看出: 填空题稍有失控, 解答题基本恰当, 整体的难度尚能够接受。
二、各题简要分析第2题, 学生对渐近线的理解和求解不到位,靠死记硬背而出错的情况比较多。
第5题, 抽样函数的性质应用不熟练, 转化的能力尚存在不足, 数形结合的意识不强。
第6题学生对含参变量 的不等式的解法不习惯, 或者由于区间端点不注意造成错误。
第7题, 读题、审题, 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10题, 本身不是难题, 但学生类比推理能力不够, 尤其从二维拓展为三维时不能把握数据的变化。
事实上, 考试说明的没有相关运算的要求, 学生又不会也在情理之中。
第11题, 线性规划和数列相结合, 由于 表示的平面区域图比较难画, 再加上坐标系的选取不同, 计算的失误也是失分的主要因素第12题, 学生不能把相关条件转化为图形, 再从图象上寻找等量关系;再加上审题不过关和对数的运算能力比较差而造成出错。
第13题, 学生很难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平面向量和函数最值本身就是难点。
高三“一模”理科数学试卷分析

2 2 1
1 1 4 1 1 1 5 1 1 5 7 3 9 12
6 7 11 2 17 4 5 2 5 8 1 7 9 2 8 15 29 6 15 31
13 21 30 10 32 10 10 5 16 23 4 16 23 1 4 21 28 66 9 29 49
102 78 173 55 70 38 27 50 60 103 28 73 74 9 33 81 62 177 32 101 125
116 82 187 67 70 43 31 63 64 110 38 82 81 13 43 91 68 184 36 116 133
129 84 198 73 72 45 37 74 65 122 43 89 88 18 48 97 70 190 38 123 135
1-8
82.75%
9 15
23.5
78.33%
16
9.65
80.42%
许多学生考虑 cos2θ 正负情况,殊不知公式对任意的角都成立,与 θ 的范围无关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垂直的判定, 线面垂直的性质, 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等知识点 ; 对能力的要求比较低,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线面、线线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掌 握.从试卷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性质、定理还是掌握的较好,但是也 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证明过程不够严密,对定理成立需要的条件交代的不够完善,例如 : 在应用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没有交代两条线相交且在平面内.
2
寮步中学 大朗中学 厚街中学 樟木头 塘厦中学 清溪中学 华侨中学 大岭山 长安中学 沙田中学 桥头中学 南城中学 高埗中学 茶山中学 企石中学 东城高级 英才学校 群英学校 东方明珠 瀚林学校 新星中学 横沥中学
高三模拟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高三模拟数学理科试卷分析一、试题的整体评价本次理科质量检测试题全面深入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十分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和素养,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对高三后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重双基和教材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课本上基本题目、基本方法经稍作变形、推广而得来的。
有利于促进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础题型的掌握。
2、注重能力考查较多试题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3、题目设计,不拘一格。
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文科第等一批立意高远、思路开阔、情景公平,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
这些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数学素养。
4、能力考查,步伐加大。
许多题目保持了试题规范、表述清晰简洁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点,这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要求很高。
如理科第19、22题等,数学形式化程度高,需要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二、各题的解答状况选择题第8题,学生对三角公式掌握的不好。
第10题,对双曲线基础知识点记不住,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
第11题,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很差。
第12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分类讨论能力欠缺。
填空题第15题,没有抓住曲线交点坐标满足两曲线方程的本质,失分较多第16题,转化思想掌握不够,联想不到三点贡献的小规律解答题下面是各个阅卷老师对自己所阅题的汇总情况:第17题:三角函数题考察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其次式的处理方法,学生得分率比较高,答题情况较好,部分学生的错误(1)没有判断正负号,在三角题中没有意识注意角的范围.(2)计算错误,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仍然有待提高,眼高手低.在二轮复习中要在以上方面注意加强!第18题:立体几何第一小题证明方法基本差不多,两种方法: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全等,得分率较高,第二小题基本没有利用传统立体几何思路做的,建系出现问题较多,一是坐标轴选择错误,二是点得坐标求的不对,三是数量积公式运算出错二下一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进一步规范证明格式:高考是见点得分,不写什么,必须写什么,如何规范准确表达都是立体几何的复习中必须强调的问题。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次高三模拟数学试卷共有三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试卷难度整体偏难,涵盖了高考数学的各个考点。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应用,填空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答题则测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共计40道,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模块。
其中,代数部分的难度较大,涉及到多项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代数方法进行解题。
几何部分考察了性质、定理的应用,需要学生对几何图形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概率与统计部分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概率模型和统计数据的分析。
三、填空题分析
填空题10道,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计算。
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解答题分析
解答题包括2道大题,每道大题又包含多个小题。
解答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其中,第一题侧重于函数与图像的关系,需要学生理清思路、分析问题;第二题则考察学生的建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给出合理解释。
五、总结与建议
整体而言,本次高三模拟数学试卷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平时多进行练习,注重综合运用不同知识点的能力,以增强应试能力。
以上为本次高三模拟数学试卷分析报告,希望对学生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一、试卷概况
高三模考数学试卷一共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部分。
整份试卷共有5道选择题和3道解答题, 总分为150分。
试卷内容涵盖了高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并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
二、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部分的设计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其中,有一部分题目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另一部分则注重检验学生解题的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整体而言,选择题难度适中,符合高三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解答题分析
解答题部分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其中,第一题要求学生运用导数计算函数在某点的切线斜率,考验了学生的微积分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题涉及到概率统计,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题是一道较为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几何知识进行证明,考验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
整体来看,解答题难度适中,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试卷反思
通过对这份高三模考数学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试卷内容较为全面,既涵盖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但同时,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选择题设计上,可以增加一定的拓展性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解答题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而言,高三模考数学试卷是一份比较全面的试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希望通过此次试卷分析与反思,可以为今后试卷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修订版高三数学(理科)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精】.doc

高三数学(理科)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国发高中试卷特点1、重点全面考查三基:试题重点考察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思想方法,2、控制试卷的难度控制了试卷的整体难度,难度基本与期中考试持平,试卷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控制试卷难度:(1)控制试卷的入口题的难度;(2)控制每种题型入口题的难度;(3)较难的解答题采用分步设问,分步给分的设计方法;(4)控制新题型的比例;(5)控制较难题的比例。
基本上做到了试卷难度的起点和梯度设置恰当;3、控制试题的运算量,侧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
本试卷适当地降低了试题运算量,降低了对运算能力,特别是数值计算的要求,重点考查代数式化简和变形的能力以及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等核心数学能力,重点考察了数形结合、简单的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各题简要分析1、容易题,但是有部分学生忘记了有关复数的有关概念。
[新@版#~版新]2、容易题,这一题学生做得比较好,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做错。
3、这题难度也较低,有些小学生计算出错。
4、学生对函数的有关性质还不够熟悉或者忘记了所复习过的内容。
5、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而出错。
6、学生不会画图,找不到或是找错了距离.7、这题做得相对较好,主要还是有些同学对特殊元素考虑不周.8、数形结合的意识不强,在盲目计算,有些学生找不到突破口9、学生没有注意到已知向量的模为1,就直接把已知向量代到x ,y向量中运算,表现出运算过于盲目.10、主要是函数的性质掌握不够扎实,11、这题的难度较大,错的同学非常多,学生跟本不知从何下手.[新%&版~*版]12、这一题学生做得相对还可以,学生不会画图和利用图来解决有关问题,计算能力也有待提高.13、由于还没有复习到这一个内容,很多同学对这一内容显得太陌生.[新新版版~%*]14、这题难度不大,但有部分学生对有关公式模糊或是对三角函数有抵触心理。
高三年级二练理科数学试卷分析

高三年级二练理科数学试卷分析高三二练数学试题遵循中学数学大纲及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继续贯彻了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重视数学基础,突出考查数学核心能力的精神,保持了稳定的格局。
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试题全面深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逻辑思维及数学能力。
体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
试卷贴近我市高三数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两个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的同时,也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
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1.依据中学数学大纲及2016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依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考查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数学能力,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创新意识,同时对重要的数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考查。
在题型设置与分值分配上与新课标高考试卷相同,与近两年的高三二练试卷相同。
具体来说,试卷的Ⅰ卷共12个选择题,每题5分,满分60分.试卷的第Ⅱ卷,4个填空题,每个5分,满分20分;6个解答题,第17-21题每题12分,第22-24为三选一的试题分值10分,第Ⅱ卷满分90分。
2.试题保持稳定,考查范围兼顾高中数学内容.按照教研室的要求,高三二练试卷要保持稳定,考查全部高中数学内容,按照既全面考查,又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面,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的命题方向命制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模拟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评价
本次理科质量检测试题全面深入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十分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和素养,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对高三后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重双基和教材
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课本上基本题目、基本方法经稍作变形、推广而得来的。
有利于促进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基础题型的掌握。
2、注重能力考查
较多试题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3、题目设计,不拘一格。
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文科第等一批立意高远、思路开阔、情景公平,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
这些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数学素养。
4、能力考查,步伐加大。
许多题目保持了试题规范、表述清晰简洁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点,这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要求很高。
如理科第19、22题等,数学形式化程度高,需要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
二、各题的解答状况
选择题
第8题,学生对三角公式掌握的不好。
第10题,对双曲线基础知识点记不住,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
第11题,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很差。
第12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分类讨论能力欠缺。
填空题
第15题,没有抓住曲线交点坐标满足两曲线方程的本质,失分较多
第16题,转化思想掌握不够,联想不到三点贡献的小规律
解答题
下面是各个阅卷老师对自己所阅题的汇总情况:
第17题:三角函数题
考察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其次式的处理方法,学生得分率比较高,答题情况较好,部分学生的
错误(1)没有判断正负号,在三角题中没有意识注意角的范围.(2)计算错误,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仍然有待提高,眼高手低.
在二轮复习中要在以上方面注意加强!
第18题:立体几何
第一小题证明方法基本差不多,两种方法: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全等,得分率较高,第二小题基本没有利用传统立体几何思路做的,建系出现问题较多,一是坐标轴选择错误,二是点得坐标求的不对,三是数量积公式运算出错
二下一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进一步规范证明格式:高考是见点得分,不写什么,必须写什么,如何规范准确表达都是立体几何的复习中必须强调的问题。
2. 强化对判定、性质定理的掌握:从学生的做题中反映出学生在由什么条件可推什么结论中”想当然”严重,其原因还是对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掌握不够,应在下面的复习中予以重视,增加训练。
3.注重将三维空间问题转化为二维空间
第19题:概率题
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加强法制教育,很贴合实际,主要问题:(1)对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关系掌握不好,第一小题失分,(2)审题不准,没有注意要求“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八人”可能取值“0、1、2、3”;(3)错误判断为n次独立重复实验;(4概率计算不准确。
综合分析:该题综合难度不大,学生平均分在8分左右。
建议:加强基础知识点的夯实与区分,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20题:数列
(1)问70%正确率,错误原因主要是前n项和公示的运用,运算失误
(2)问得分率较低,看不出利用错位相减,运算错误
下一步还是需要强化常规题型的常规思路、常规解法
第21题:解析几何题:
具体分析:第一问求曲线方程,主要问题:(1)条件找不全,导致解不出结果;(2)计算错误.
第二问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主要问题:(1) 缺乏经验,很多学生不知道该类题型的基本解法,即使题目本身难度不大;(2)化简、计算不准确,尤其是联立方程化简结果,出现错误严重,导致后续过程无法得分;(3)想当然的意识导致丢分,最后结果的两个解很多学生不明缘由的舍去一解
综合分析:本题一小题难度小,基本属送分题,因为高考模拟题和高考题中,解析几何题目难度一般较大,往往导致学生无时间、无精力、无信心去解决该题,是导致本次考试该题最主要的丢分原因,即丢分原因主要来源于非智力因素。
建议:首先,侧重强化学生对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信心,尤其是属于送分题的第一问,更要信心十足的去对待。
其次,对第二问的处理方法上,模式化的教给学生,即使题目很难,也要用常规的“通法”去争分
第22题:导数题
答卷情况:此题学生做得不理想,平均分约4分,大多数学生第一问根本就做不对,第二、三问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仅得点儿求导分或步骤分,得分很低。
特别是一问中复合函数求导不理想
对以后教学的指导:此题得分低,固然因为是最后一题,学生到此时已时间不多,来不及细分析是一个原因,但更暴露出很多的其他问题,作为最后一题,此题并不多复杂。
三.教学设想
本试卷意在诊断前期复习效果,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掌握的情况,检测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别数学符号、阅读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指导下一步复习提供必要的信息。
试题有以下特点: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和数学素质考查,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考查,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
但整体的考试结果却不是很让人满意,分析其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一些易得分的题也出现失分现象,对所学知识不能熟练运用,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灵活,造成容易的失分难的攻不下的两难状况。
第二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一些同学平时学习也挺认真,日常练习也不错,但一遇上综合性的考试就不行,像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复习方法不对,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可以把相似和有关联的一些题总结在一起,也可以把知识点相同或做题方法相同的题总结在一块,这样便于复习,也省时。
第三同学们的应试技巧也有待提高翻看这次学生们的试卷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题还没做完,前面难的没拿下后面容易的没时间做。
拿不到高分认为是自己时间不够,这就是考试技巧的问题。
第四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第一轮复习主要目标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五平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提炼和归纳透数学知识、方法、思想,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强化解题规范的要求。
第七要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运算能力。
第八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用数学
如果能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好好努力,我想应对高考应该就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