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
增透膜与全反膜设计23页PPT
设计减反膜(双层膜):
设计高反膜(6对膜):
激光 327.67nm TiO2 + 560.23nm SiO2
InP
TiO2
SiO2
激光
其中1155.65nm Ta2O5 1465.31nm SiO2 1300nm反射率达到90%
1.低折射率材料主要有SiO2、MgF2等,其中SiO2 具 有很高的机械性能 ,它也具有好的重复性及简单的制
备工艺。因而选用 SiO2 为低折射率材料 。 2. 高折射率材料主要有TiO2、ZrO2、Ti2O5等,其中 TiO2 的牢固性好,因而选用TiO2为高折射率材料。
背景设置
设计膜系为:S |1 H 1 L 1 H 1 L| A
目录
➢ 半导体激光端面的镀膜条件 ➢ 半导体激光端面减反膜设计与优化 ➢ 半导体激光端面全反膜设计与优化
一、半导体激光端面的镀膜条件
计算光学膜,给出膜层材料、膜层数目、厚度、特性 激光材料的折射率为n0≈3.3737 介质膜材料: SiO2、 Ta2O5、Al2O3、TiO2中选择 介质膜 考虑复折射率
二、半导体激光端面减反膜设计与优化
减反膜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给定基底材料的前提 下,通过较少的层数 ,实现
尽可能高的透过率。
(2)考虑镀膜材料之间及其 与基底材料之间的匹配 ,避 免应力的集中,保证膜层与
基底之间结合牢固。
膜系材料的选择
为了获得性质稳定、高致密性且高激光损伤阈值的光学薄膜, 需要考虑膜料的一些性质,包括膜料的纯度、光学机械特性、 化学特性等,从而选择出合适的膜料以及匹配的蒸发技术。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反射腔面膜通常采Ta2O5/SiO2、Si/Al2O3、 HfO2/SiO2等膜系。本实验采用 Ta2O5/SiO2膜系做器件的高反膜。
增透膜的厚度计算
增透膜的厚度计算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定量计算增透膜的厚度。
当某一频率光分为两束,在重新相遇时,若经过的光程差为kλ(k=0、1、2、3…),发生相长干涉,光被加强;若光程差为(2k+1)λ2(k=0、1、2、3…),发生相消干涉,光被减弱,变成暗纹。
某频率的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垂直射向某厚度为d的薄膜的折射率为n2,周围介质的折射率为n1、n3,且n1Δx=(2n2d+λ2)-λ2=2n2d当Δx=kλ,k=1、2、3…时,两反射光相叠加,反射光被加强,出现明纹。
当Δx=(2k+!)λ2,k=0、1、2、3…时,两反射光相叠加,相互削弱,出现暗纹,即2n2d=(2k+1)λ2d=2k+14n2λ当k=0时,增透膜的厚度最小,最小值为dmin=14 λn2注意到λn2是光在介质中的波长14,即增透膜的最小厚度是光在介质中波长的。
这正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结论。
以下是两个具体的例子。
例1、一台照相机的镜头折射率为1.50,表面上涂敷一层折射率为1.38的增透膜,即MgF2,若使镜头对人眼和照相机底片最敏感的黄绿光(λ=550nm)反射最小,试求增透膜的最小厚度d是多少?假设光是垂直入射。
解、设增透膜的厚度为d,空气、增透膜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入射光1在增透膜的上、下表面上的反射光2、3的光程差为Δx=2n2d,如果要使反射光消失,须满足Δx=2n2d=(2k+1)2λ (k=0、1、2、3…)增透膜的厚度为d=2k+14n2λ当k=0时,增透膜的厚度最小,最小厚度是dmin=λ4n2=550×10-94×1.38m=9.96×10-8m.由于反射光中缺少了黄绿光,所以,镜头呈淡紫色。
例2、为了减少从玻璃表面反射光的成分,在玻璃表面敷一层薄膜,即增透膜,增透膜的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
当入射光包含波长为λ1=700nm和λ2=420nm情况下,为使这两种波长的反射光被最大限度减弱,在玻璃表面上敷有折射率为n=43的增透膜,假设这两种光在增透膜中折射率基本相同皆为n。
光学设计中增透膜的设计与分析
用于玻璃和塑料基底上的增透膜在众多的光学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镜片上能降低反射的镀膜。
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增透膜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无法达到应用的要求。
就拿一个由18块透镜组成的35mm的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来说,假定每个玻璃和空气的界面有4%的反射,没有增透的镜头光透过率为27%,镀有一层膜(剩余的反射为1.3%)的镜头光透过率为66%,镀多层膜(剩余的反射为0.5%)的为85%。
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简单的增透膜和使用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玻璃可以被高温加热,而塑料不能,因此,对玻璃和塑料必须选用不同的膜料和膜层设计。
用于玻璃基底的增透膜经典的单层增透膜由一薄层MgF2构成,MgF2在510nm时的折射率为n=1.38,需要的膜厚为d=92nm。
因此,在510nm波长时膜层有一个光学密度(厚度)n*d为1/4的波长。
镀在加热到250-300°C 的玻璃基底上的MgF2,不但牢固,稳定,并且相当方便,经济,直接使用蒸发船便可。
想得到更低的反射率,最简单的方法是镀一层CeF3和一层MgF2(各为1/4的光学厚度),可用蒸发船。
图1是单层和2层膜的反射曲线。
2层膜的优点是在可见光范围的中段有更低的反射率,缺点在于在红,蓝端的反射率上升过快。
由于2层膜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使用3层或多层膜。
iIvc4 3YV% 经典的3层膜由一层1/4光学厚度的中折射率物质(1.6-1.7),一层1/2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物质(2.0-2.2)和一层1/4光学厚度的低折射率物质组成。
最常用的是Al2O3,ZrO2和MgF2。
图1显示在整个光学敏感段(410-680nm)的反射率低于0.5%。
3层增透膜的膜料选择膜料对膜层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理想的折射率,每次镀膜时稳定的折射率,均匀的膜层,低吸收性,牢固性,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MgF2是最常用的第三层低折射率物质。
但是,由于塑料不能被高温加热,用MgF2会使膜层变软和不稳定,此时,SiO2是最佳的选择。
多层增透膜的理论解释
多层增透膜的理论解释4.1 λ/4增透膜λ/4的光学增透膜(下面讨论时光学元件用玻璃来代替, 初始入射介质用空气来代替), 一般为在玻璃上镀一层光学厚度为λ/4的薄膜,且薄膜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由菲涅耳公式知, 光线垂直人射时, 反射光在空气一薄膜界面和薄膜一玻璃界面都有半波损失设空气、镀膜、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n0,n1,n2 且n2>n1>n0定义R01,T01为空气-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01,T01为薄膜-空气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12,T12为薄膜-玻璃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 R21,T21为玻璃-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如图4-1所示示, 为了区分人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这里将入射光线画成斜入射,图4-1中反射光线1和2的光程差为λ/2, 这样反射光便能完全相消由菲涅耳公式知道, 光垂直通过界面时, 反射率R 和透射率T 与折射率n 的关系为:221211221122121221122101001100121011001)(41)()(41)(n n n n R T T n n n n R R n n n n R T T n n n n R R +=-==+-==+=-==+-==设人射光的光强为I0, 则反射光线1的光强I1=I0R0, 反射光线2的光强I2=I0I01R12T10。
余下的反射光的光强中会出现反射率的平方, 因为反射率都比较小, 故可不再考虑。
λ/4的光学增透膜使反射光线1与反射光线2的光程差为δ=2n1d1=λ/2, 故相位差为л, 由干涉理论知, 干涉后的光强为:212010102121)(cos R T R I I I I I I p -=++=π因为折射率n0,n1,n2比较接近,例如n0=1,n2=1.5的界面,T=96%,故可近似地取T01和T10为1,若使Ip 为0 ,则有R01=R12,即: 2121220101)()(n n nn n n n n +-=+-由n2>n1>n0得201n n n =,当上式成立时,反射率最小,透射率最大。
第四章 各类光学薄膜设计
19
薄 膜 光 学——典型膜系
1.2 双层增透膜——λ0/4- λ0/2型双层膜 i sin 1 i sin 2 cos cos 1 B 1 2 1 2 C 3 i sin cos i sin cos 1 1 1 2 2 2
n0 Y R n0 Y
2
n 0 2 2 n0 1 2
2 1
2
R最小时,则n1 02
n0 n2
10
薄 膜 光 学——典型膜系
1.1 单层增透膜
11
薄 膜 光 学——典型膜系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展,直至 今天仍广泛地用来满足一些简单的用途。但是它存在着两个 主要的缺陷,首光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剩余反射还显得太高, 此外,从未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在色彩上仍保持中性;而 从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就不然,破坏了色的平衡.其结果是 不可能作出良好的色彩还原,作为变焦距镜头超广角镜头, 大相对孔径等新型透镜系统中的镀层,那更是不能符合要求。 有两个途径可以提高增透效果: 采用变折射率的所谓非均匀膜,它的折射率随着厚度的增 加呈连续的变化; 采用几层折射率不同的均匀薄膜构成多层增透膜;
2 0 2 0 1 ,2 0 4 2 0 2 n3 B 0 i / n1 1 0 1 i n1 C in 0 0 1 n3 1 in1 Y C / B n12 / n3
34
设计的膜层折射率在现实中不 存在的情况
35
改善PMMA基底上的MLAR
物理光学 多光束干涉的应用薄膜理论
R0
n0
n0
n2 ng n2 ng
2
全增透膜的折射率: R0 0 n n0ng 1.22
nMgF2 1.38
R 1.3%
单层增反膜
4
n n 光程:nh 0
g
4
对应
R0
n0
n0
n2 ng n2 .38 R 33%
Air
H
L
多层0/4高反膜
L
L
H H
L
H
GHLHL.....A G(HL)p HA
L
H
共有2 p 1层膜
H
Glass
nH2
nL2 nH2
nL2 nH2
3
nH2
nH2 nL2
1
nL2 nH2
2
nH2
nH2 nL2
2
nH2
nH2 nL2
3
..........nH2
r2
n n
ng ng
R
n0 ng n0 ng
2
cos2
2
n0ng n
2 n
sin 2
2
2
cos2
2
n0ng n
2
n
sin 2
2
对于斜入射的情况,只需做等效折射率的代换。
正入射:
r1
n1 n1
n2 n2
斜入射:
rs
n1 n1
cos1 cos1
n2 n2
cos2 cos2
rp
n1 n1
4.3.2 双层膜和 多层膜
n0
n
ng
R
n0 n0
n2 ng n2 ng
2
n0 n2 / ng
单层增透、增反膜条件的一种简明推导方法
单 层 增透
,
、
增
,
奋
, ,
`
(
5 )
反 膜 的 光 学 厚 度 虽 然都 是
”
~ ”
.
通 常单 层增透 璃 的 知
。
,
增 反 膜 的 基 片都是 玻 所 以 二者
.
但这 两 种 薄 ” 一一 一 L 膜 的厚 度 的大小 却是 不 同 的 这 是 因
`
一
李 4
’
’
一
,
,
而 且 它 们都在 空 气 中工 作
: ,
,
,
的
是 正入 射
此 相 同的 同
,
,
于 是 由 菲涅 耳 公 式 知
,
,
两反射
n 光正 入 射 至 折射率 为
厚度 为 L 的 薄 膜
光振 幅 的 垂直 与 平行分 量 的 方 向变化 是 彼 所 以 它 们 的 合矢 量 方 向也 就 相
0
.
上
设上
:
、
下 界 面 上 相 邻 两 反射光 的 振 幅
_
,
。
、
1
L 丁
气“”
,
乙 + 。’
J
)
三
由( 能
,
、
`
单层 增 反膜 的 条 件
) 式知
.
式 中 d 为额外 程 差
。
1
,
要 使薄 膜具 有增 反 功 由于
A 最大 和 A 为
二
、
则 A 应 最大
、 、
零 时
,
单层 增 透 膜 的 条 件
,
所对 应 的上 由于 光 间有
增透膜的原理
增透膜的原理
增透膜是一种能够提高光传输效率的薄膜材料。
它通常由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材料组成,通过调节这些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增透。
增透膜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光通过多层膜材料时,由于折射率的差别,界面上会发生部分反射和透射。
根据光的相干性,反射波和透射波会相互干涉,导致某些波长的光被增强,而其他波长的光被减弱或消除。
为了实现增透效果,常见的方法是采用菲涅尔求和公式或光学薄膜多层堆积的方法。
在设计增透膜时,需要根据目标波长和折射率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薄膜材料,并通过调整膜层的厚度和折射率来实现增透效果。
增透膜在光学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板、LCD显示屏、摄像头镜头等。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强图像清晰度和亮度。
此外,在某些特殊领域,如光学传感器和激光系统中,增透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增透膜利用光的干涉原理,通过调节不同材料的层厚和折射率来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增透。
它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光的传输效率和图像质量。
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示图
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示图1. 什么是增透膜增透膜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中的薄膜,其主要功能是提高光学透过率,减少反射率,从而增强光学器件的性能。
2. 增透膜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增透膜通常由多层薄膜组成,其中每一层的厚度和折射率都经过精确设计。
常见的增透膜材料有氧化硅、氮化硅和氧化锆等。
制备增透膜主要采用物理蒸发和离子束溅射等技术,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来实现增透的效果。
3. 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示下面是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示:•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增透膜•在增透膜的表面发生透射和反射•透射光线穿过薄膜层•反射光线被增透膜吸收或再次反射•透射光线进入光学器件,如摄像头、显微镜等4. 增透膜的优点•增透膜能够提高光学器件的透明度,减少反射率,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
•增透膜能够改善器件的光学性能,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
•增透膜能够抵抗污染和氧化,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5. 增透膜的应用领域增透膜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光学镜头:增透膜能够提高光学镜头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使图像更加鲜明。
2.摄像头:增透膜能够提高摄像头的图像质量,使照片更加清晰。
3.显微镜:增透膜能够提高显微镜的图像清晰度,使细胞和组织更加清晰可见。
4.电子显示器:增透膜能够提高电子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图像更加鲜明和真实。
5.光学传感器:增透膜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结论增透膜是一种能够提高光学器件透过率和减少反射率的薄膜。
通过精确设计和制备技术,增透膜在光学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增透膜的应用,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改善光学器件的性能,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增透膜在光学镜头、摄像头、显微镜、电子显示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SiO2光学增透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分析
SiO2光学增透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分析最近几年,在制膜中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尤其是Sio2溶胶在光学发展中被当作是制备光学薄膜的发展潮流,Sio2的反应活性很强,这与它的表面构造有关,Sio2外面具有羚基和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键,与稳定的硅氧结构相偏离。
Sio2的特点是,纯度高,表面体积大,粒径很小和分散性极好,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材料和医药制作等领域。
当前,制造Sio2的方法主要有气相沉积法、化学层积法和微乳液法等,它们都有不同的特性、优点和局限性,例如利用气相层积法所提炼的Sio2纯度高,但是所需的机器设备要先进,所花的费用大,制作成本高;其他的制作方法所制作的Sio2纯度低,里面杂质含量高,并且净化提炼的程序复杂,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大多采用气相层积法。
因为Sio2的折射率很低,所以可以制造光学增透膜,如果将其与折射率高的薄膜材料結合也可以制备成高反膜。
笔者,不仅分析了由正硅酸乙酯为前提制造的光学性能,而且还探讨了膜层的结构。
一、实验过程Sio2溶胶的制作:原料采用正硅乙酯、无水乙醇和水,催化剂是氨水,根据一定的比例把溶液混合,并在20摄氏度的水温下搅拌充分,使它们混合均匀,再把搅拌好的溶液倒入封闭的容器里,放置在恒温的条件下,最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溶胶进行镀膜。
基片的准备工作:用碱液、洗洁精、二次蒸馏水把K9玻璃材料洗涤干净,最后再采用无水乙醇把玻璃冲洗干净后,把水分晾干,存储在干燥的封闭容器中。
膜的制作过程:采用旋转的方法镀膜,在低速的条件下,然后在玻璃基片表面滴上一定分量的溶胶,再快速进行高速旋转,最后维持一段时间,拿出后,对其封闭保存。
溶胶性能和膜层光学性质实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溶胶粒子的粒度大小和交联结构,再用粒度仪观测溶胶簇团的分布情况。
用PHS_25A酸度计来测试溶胶的PH值。
在制造薄膜上,二氧化硅与通常的有机高分子相比有很多优点,例如可以控制材料的多孔性,还有固定的离子交换点,可以使离子交换膜可以选择理想的透过性和离子。
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解说明
增透膜的应用原理图解说明1. 增透膜的概述增透膜是一种特殊的光学膜,通过调整其折射率来实现增透效果,使得光线能够尽可能地通过膜而不被反射和散射。
增透膜常用于光学器件、显示屏、眼镜镜片等产品中,以提升透光性和清晰度。
2. 增透膜的组成增透膜通常由多层薄膜组成,每一层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都经过精确的设计和控制。
增透膜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衬底:增透膜的基础材料,常用的有玻璃、塑料等材质。
•底层膜:作为增透膜的基础层,通常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层膜:增透膜的核心部分,通过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层叠组成。
•顶层膜:通常具有较低的折射率,用于保护膜的内部结构。
3. 增透膜的工作原理增透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会发生干涉现象。
通过设计增透膜的结构和折射率,可以使得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在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从而增强该波长的透过率。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1.当光线从上表面进入增透膜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底层膜的高折射率所反射,一部分会通过底层膜进入到多层薄膜结构中。
2.在多层薄膜结构中,光线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间反复反射和干涉。
通过调整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可以使得特定波长的光线得到增强。
3.经过多次反射和干涉后,波长为增强的光线会再次到达膜的上表面。
由于反射和干涉的影响,该波长的光线在出射时将会叠加相位并减少反射。
4.最终,经过多次反射和干涉的光线将会透过增透膜,并达到提高透光性的效果。
4. 增透膜的应用增透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常见的应用包括:•光学器件:增透膜被用于镜头、滤光器、激光器等光学元件上,提升其透光性和清晰度。
•显示屏:增透膜被应用于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改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亮度和对比度。
•眼镜镜片:增透膜被用于眼镜镜片,减少镜片的反射和散光,提升视觉清晰度和舒适度。
•摄影器材:增透膜用于摄影滤镜和摄影镜片,提高拍摄画面的清晰性和色彩还原度。
增透膜和增反膜公式推导
增透膜和增反膜公式推导增透膜和增反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薄膜,用于调节光的透射和反射特性。
它们的设计和制备是通过分析和优化光在薄膜多层结构中的传播过程,使得特定波长的光能够得到增强或者减弱的效果。
增透膜的设计是为了增强特定波长的光的透射特性。
在薄膜多层结构中,如果我们假设光的入射面是真空,薄膜多层结构的透射系数可以通过折射率和厚度来计算。
利用多层膜的干涉原理,可以得到透射系数的公式:T = |(c1*c2*e^(-i*k1*d1)*(1+r1*r2*e^(-i*2*k2*d2))/(1+r1*r2*e^(-i*2*k2*d2)))^2|^2其中T为透射系数,c1和c2为入射介质和出射介质的光速度,r1和r2为入射和出射界面的反射系数,k1和k2为入射介质和薄膜材料的波数,d1和d2为入射介质和薄膜厚度。
根据给定的波长范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折射率和厚度来优化透射系数。
通常情况下,增透膜是由多层薄膜组成的,每一层的折射率和厚度都是精心设计的。
通过计算和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增透效果。
相比之下,增反膜的设计目标是增强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特性。
它的原理和增透膜类似,只是透射系数变为反射系数。
增反膜的设计公式可以表示为:R = |(r1+r2*e^(-i*2*k2*d2))/(1+r1*r2*e^(-i*2*k2*d2))|^2其中R为反射系数,r1和r2分别为入射和出射界面的反射系数。
其他参数的含义与增透膜的公式相同。
与增透膜类似,增反膜也是由多层薄膜组成的,通过调整折射率和厚度,可以得到最佳的增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公式只是基于假设条件和一些简化,实际的设计和制备过程会更加复杂。
例如,考虑到薄膜材料的吸收和散射,可能需要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优化厚度分布来降低损耗和增加光学性能。
除了公式推导,增透膜和增反膜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需求。
比如,针对具体的波长范围和入射角度选取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考虑薄膜的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和界面质量等。
增透膜的制备方法
增透膜的制备方法
增透膜是一种能够增强光传递效率的薄膜,一般是通过在透明基材上涂布含有
特定折射率的多层薄膜来实现。
在光学仪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增透膜制备方法。
材料
•透明基材:玻璃、有机玻璃、聚酰亚胺膜等
•杂化SiO2/TiO2薄膜前体:通常使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钛酸四丁酯(TBT)为原料,使用NH4OH为碱催化剂,乙醇为溶剂
•溶剂:正丙醇或异丙醇等
制备步骤
1.准备基材:将透明基材进行去污处理,保证表面干净无尘。
如果需要,
可以进行单面或双面抛光,以提高光传递效率。
2.制备杂化SiO2/TiO2薄膜前体:将TEOS和TBT按一定比例加入含
NH4OH的乙醇中,保温反应9-12小时,得到透明的溶胶-凝胶体系。
3.涂布溶胶-凝胶体系:将制备好的溶胶-凝胶体系均匀涂布在透明基材
上,可以使用旋涂、喷涂、刷涂等方案。
涂布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和退火处理,使得杂化SiO2/TiO2薄膜前体形成多层结构。
4.循环涂布:重复涂布和固化处理,直到得到需要的增透效果。
不同的
涂布次数和涂布顺序会影响增透膜的性能,需要进行研究和优化。
5.表面处理:为了增加增透膜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表面处理。
例如,可以在增透膜表面上覆盖一层带有亲疏水性的聚合物。
总结
增透膜的制备需要对不同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较深入了解,同时需要进行大
量实验和优化,以得到符合要求的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以提高增透膜的应用效果。
多层增透膜的理论解释
多层增透膜的理论解释4.1 λ/4增透膜λ/4的光学增透膜(下面讨论时光学元件用玻璃来代替, 初始入射介质用空气来代替), 一般为在玻璃上镀一层光学厚度为λ/4的薄膜,且薄膜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由菲涅耳公式知, 光线垂直人射时, 反射光在空气一薄膜界面和薄膜一玻璃界面都有半波损失设空气、镀膜、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n0,n1,n2 且n2>n1>n0定义R01,T01为空气-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01,T01为薄膜-空气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12,T12为薄膜-玻璃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 R21,T21为玻璃-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如图4-1所示示, 为了区分人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这里将入射光线画成斜入射,图4-1中反射光线1和2的光程差为λ/2, 这样反射光便能完全相消由菲涅耳公式知道, 光垂直通过界面时, 反射率R 和透射率T 与折射率n 的关系为:221211221122121221122101001100121011001)(41)()(41)(n n n n R T T n n n n R R n n n n R T T n n n n R R +=-==+-==+=-==+-==设人射光的光强为I0, 则反射光线1的光强I1=I0R0, 反射光线2的光强I2=I0I01R12T10。
余下的反射光的光强中会出现反射率的平方, 因为反射率都比较小, 故可不再考虑。
λ/4的光学增透膜使反射光线1与反射光线2的光程差为δ=2n1d1=λ/2, 故相位差为л, 由干涉理论知, 干涉后的光强为:212010102121)(cos R T R I I I I I I p -=++=π因为折射率n0,n1,n2比较接近,例如n0=1,n2=1.5的界面,T=96%,故可近似地取T01和T10为1,若使Ip 为0 ,则有R01=R12,即: 2121220101)()(n n nn n n n n +-=+-由n2>n1>n0得201n n n =,当上式成立时,反射率最小,透射率最大。
光学薄膜反射率的计算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是光学工程领域的一种经典技术,可以为光学仪器提供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的表面光学性能。
这里我们将对这种技术的设计和计算过程进行一步步的阐述:
第一步:定义所需的光学性能参数。
在开始设计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之前,需要明确所需的光学性能参数,如透过率、反射率和波段数量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多层膜的设计和计算。
第二步:选择多层膜材料和结构。
选择多层膜材料和结构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光学性能参数。
常用的多层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氟化镁等,而不同的结构形式如“Fabry-Perot”型结构和“Rugate”型结构等都可以实现不同的光学性能。
第三步:计算多层膜的“4N+2”厚度规律。
在多层膜设计中,计算膜层厚度非常关键,这可以通过“4N+2”厚度规律来完成。
这个规律的原理是在每一膜层的两端添加1/4波长薄膜,以构成一个光学全反射器,从而实现最低反射率。
第四步:进行光学性能模拟和优化。
设计和计算结束后,需要进行光学性能模拟和优化,这将有助于确定实际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等光学性能参数,并进行所需光学性能的优化。
第五步:多层膜的制备和测试。
最后,需要将所设计的多层膜进行制备,并进行透过率和反射率等光学性能测试,以验证所设计的多层膜光学性能参数是否与计算结果相匹配。
总之,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和计算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但可以为光学仪器等提供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的表面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增透膜与全反膜设计24页PPT
5对膜 系方案
6对膜 系方案
膜层设计方案
理论反射率结果
5对膜系方案反射率结果
6对膜系方案反射率结果
全反射设计优化目标
全反射膜层设计优化方案
5对膜系方案
6对膜系方案
全反射膜层设计模拟结果
5对膜系方案
6对膜系方案
5对膜系方案
6对膜系方案
总结
针对1300nm半导体激光,以端面高反射介质膜层和减反膜 层为目标,结合基本的材料折射率参数10%In的InGaAsP n气0≈3n.s3≈7317.0;03膜。层折射率参数SiO2 nL ≈ 1.46;TiO2 nH ≈ 2.76;;空
半导体激光端面的减反膜 与反射膜膜系设计与工程考虑
汇报人:于志远
背景设置
设计膜系为:S |1 H 1 L 1 H 1 L| A
其中 H代表高折射率材料 ZrO2的 1/4中心波长的光学厚度, L代表低折射 率材料 SiO2的 1/4中心波长的光学厚度。
理论反射率曲线图
镀膜前
镀膜后
减反射设计优化目标
设计减反膜(双层膜):
设计高反膜(6对膜):
激光 327.67nm TiO2 + 560.23nm SiO2
InP
TiO2
SiO2
激光
其中1155.65nm Ta2O5 1465.31nm SiO2 1300nm反射率达到90%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 CocoCh a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 杰纳勒 尔·乔治 ·S·巴 顿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7, 7(1), 78-87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ms /10.12677/ms.2017.71011文章引用: 连松友, 余云鹏, 林舜辉, 林钢, 徐从康, 王江涌.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J]. 材料科学,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Optical Anti-Reflected and 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Songyou Lian 1, Yunpeng Yu 1, Shunhui Lin 1, Gang Lin 2, Congkang Xu 3, Jiangyong Wang 11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2Shantou Goworld-Display Co., Ltd., Shantou Guangdong 3Wuxi Shumatian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Wuxi JiangsuReceived: Dec. 28th , 2016; accepted: Jan. 13th , 2017; published: Jan. 16th, 2017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four method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opti-cal multilayer films, such as the alternated high and low refractive index method, the symmetrical imitated method, the periodic method and the gradient method. Three method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layered optical properties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recursive method, the Fresnel coefficient matrix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matrix method. These thre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anti-reflected and the 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 By using the re-cursive method,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anti-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 is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film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index.KeywordsOptical Multilayer Film, Design Concept, Fresnel Formula, The Optical Properties, The Recursive Method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连松友1,余云鹏1,林舜辉1,林 钢2,徐从康3,王江涌11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Open Access连松友 等2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广东 汕头3无锡舒玛天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收稿日期:2016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17年1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1月16日摘 要本文概括了四种常用的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结构的设计理念,如高低折射率交替设计、对称等效法、周期性薄膜设计、渐变式薄膜设计等。
增透膜和增反膜123
增透膜和增反膜1增透膜当光从空气n1= 1 到玻璃n2= 1. 5, 代入得R = 4 % , 即透镜表面约反射4%的入射光. 在各种光学仪器中, 为了矫正像差或其他原因, 往往采用多透镜的镜头. 为了避免反射损失, 在近代光学中都在透镜表面敷上一层薄膜, 其折射率小于仪器基板折射率使入射光在薄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相消, 就可使反射光能减小, 透射光能相对增大,这样的膜, 叫做增透膜或消反膜。
显然, 仅镀一层增透膜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波长和所有入射角都是消反射的。
2对目视光学仪器人眼视觉最敏感的波长是0 = 550 nm 的绿光至黄绿光, 对照相底片最敏感的感光波长是黄绿光. 所以, 如果用白光入射到涂敷有增透膜的镜头表面上, 对波长o 来说, 若nd =0/4,30/4,50/4, ⋯, 则波长0的反射率最小, 即透射率T 最大, 这时镜头上的薄膜只是减弱黄绿光的反射, 而紫光和红光因不符合反射干涉减弱的条件所以有较高的反射. 于是涂敷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在日光下呈蓝紫色。
2. 1透明膜的折射率设白光由空气垂直投射到上面涂一层折射率为n2,厚度为d的玻璃上, 使o= 550 nm 的光产生完全消失, 为达到这个目的, 先考虑两束光, 除要产生相位差为外还要求两束光的振幅相等。
设入射振幅为Ao, 由菲涅耳公式, 垂直入射, 振幅, 因光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讨论振幅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为:r1 =||t1=r2=t′1 =r1为涂层上表面的振幅反射率, r2为下表面的振幅反射率, t1为n1到涂层上表面的振幅透射率, t′1是涂层上表面由涂层内表面向折射率为n1振幅透射率.A 1 = r1A 0 =A0A 2 = t1 r2 t′1A 0=| A 0为减小反射, 增大振幅透射, 有≈ 1 故A 2≈||A o,完全相消干涉要求, 所以≈得n2==但是目前找不到一种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正好是1. 225, 既稳定又能牢牢附着在玻璃上的材料, 常用M gF2附着在玻璃上, 但折射率为n2= 1. 38, 略高于完全相消反射的折射率. 2. 2膜的厚度实际应用的波长有一定的波长范围, 对于不同于o 的波长的光, 光学厚度为o/4n 的薄膜, 对邻近波长的反射率与最小值差别不大, 而光学厚度为3o/4n,5o/4n 等薄膜, 反射率显著增大, 为使其他色光反射也较少, 应采用较薄的膜, 即光学厚度为0/4n 的膜, 简称o/4膜. 具体计算如下:当正入射时, 涂层的厚度d 应满足2nd = (2j+ 1)0/2 j=0,1,2 ⋯首先讨论j= 0, d ==≈100 nm对黄绿光= 550 nm , 反射光束的振幅为A 1 = r1A 0=||Ao=Ao=0. 16A oA2= t1 r2 t′1 =||= 0. 04E o 因此, 反射光束1 与2 干涉相消时, 合振幅为A = A 1- A 2= 0. 12A o.相应的光强为I = A ≈0. 014A o Ao= 0. 014 Io, 故光强反射率为R = ==1. 4 %.即有涂层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时, 反射光的强度只是入射光强度的1. 4 % , 对波长为550 nm 的光降低了反射.对于紫光, v= 400 nm , 两束相干的反射光的相位差为==== 4. 23 radv反射光强Iv= A12+ A 22+ 2A 1A 2co s v= 2. 4 % I 0, 故紫光的光强反射率为2. 4 %.对于红光, r= 700 nm , 有==== 2. 47 radrI r = A12+ A 22+ 2A 1A 2co s r = 0. 017I 0所以对红光的光强反射率为1. 7 %.因此对同样厚度的涂层, 不同波长有不同的消反射效果, 三种波长相应的光强反射率分别为R = 1. 4% , R v= 2. 4 % , R r= 1. 7 % , 所谓消反层只是对特殊波长而言的, 所谓消反射也只是将该波长的光强反射率降低到最小值, 一般并非是零.当取厚度为= 2n2d = 3/2, d = 30/4n2时,计算对紫光和红光的反射率=400 nmv==550=4. 125co s (4. 125) = 0. 923 8,I v′= A 12+ A 22+ 2A 1A 2co s v = 0. 039A 02对r= 700 nm , r==550=2. 357, co s r = co s0. 357,= 0. 434 2I ′r = A 12+ A 22+ 2A 1A 2co s r= 0. 0306A 02= 0. 033 I 0所以R ‘r == 3. 3% > R r显然紫光和红光的反射率增大了.2. 3由两束光干涉扩展到多束光干涉同样把消反膜从两束光干涉扩展到多束光干涉, 从一层薄膜扩展到两层菲涅耳公式以及完全消反射的要求(反射光的位相相反, 振幅相等) 仍是讨论的基础. 反射光完全干涉相消, 薄膜起到了使入射光不透射的目的. 只要薄膜的折射率n2 小于基板的折射率n3 涂膜后的反射率总会小于不涂膜时基板的反射率.2. 4由单层膜到双层膜到多层单层膜是最简单的. 如果在折射率为n g的基板上依次涂上高折射层(n h ) 和低折射层(n1) 每层的依次光学厚度4n ,为了达到消光, 又应满足什么条件[2 ]如图2 所示. 光在基板上的反射率为R 0=, 先涂一层高反射层(n1 ) , 此时的反射率为R 1= ,令=,, 则R 1 =故镀一层薄膜时的反射率可等效在折射率为的基板上的反射率, 涂第二层低折射率层(n1) 时,R2==为使反射光完全干涉相消, 必须有:n0–ng=0 n1/n h=增透膜中镀一层折射率为1. 38 的氟化镁薄膜, 单面反射损失可以从4 % 减小到1. 4% , 这已可满足一般光学系统减反射的要求, 但对复杂的光学系统来说, 反射损失还太高, 因而发展多层反射膜, 但制造复杂,成本高, 应根据光学系统的总体要求, 选择合适的总体要求, 选择合适的最经济的消反射膜.对眼镜片的表面也可镀以增透膜, 这种镀膜镜片对可见光的反射很小, 而透射率可达99. 5 % , 因此配带镀膜眼镜时更显得明亮. 镀膜后, 还可提高镜片的耐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7, 7(1), 78-87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ms /10.12677/ms.2017.71011文章引用: 连松友, 余云鹏, 林舜辉, 林钢, 徐从康, 王江涌. 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J]. 材料科学,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Optical Anti-Reflected and 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Songyou Lian 1, Yunpeng Yu 1, Shunhui Lin 1, Gang Lin 2, Congkang Xu 3, Jiangyong Wang 11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2Shantou Goworld-Display Co., Ltd., Shantou Guangdong 3Wuxi Shumatian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Wuxi JiangsuReceived: Dec. 28th , 2016; accepted: Jan. 13th , 2017; published: Jan. 16th, 2017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four method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opti-cal multilayer films, such as the alternated high and low refractive index method, the symmetrical imitated method, the periodic method and the gradient method. Three method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layered optical properties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recursive method, the Fresnel coefficient matrix metho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matrix method. These thre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anti-reflected and the 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 By using the re-cursive method, the reflectivity of the anti-reflected multilayer film is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film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index.KeywordsOptical Multilayer Film, Design Concept, Fresnel Formula, The Optical Properties, The Recursive Method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的设计与计算连松友1,余云鹏1,林舜辉1,林 钢2,徐从康3,王江涌11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Open Access连松友 等2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广东 汕头3无锡舒玛天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收稿日期:2016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17年1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1月16日摘 要本文概括了四种常用的光学增透和增反多层膜结构的设计理念,如高低折射率交替设计、对称等效法、周期性薄膜设计、渐变式薄膜设计等。
总结了计算多层膜光学特性的三种方法,包括递推法、菲涅尔系数矩阵法和特征矩阵法。
利用MATLAB 程序计算了三种方法典型的增透膜与增反膜的反射率,并且利用递推法,分别以薄膜厚度与折射率为自变量,计算了多层增透膜的反射率。
关键词光学多层膜,设计理念,菲涅尔公式,光学特性,递推法1. 引言1873年麦克斯韦发表了《论电与磁》,奠定了分析薄膜光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1835年以前人们用化学湿选法淀积了银镜膜,这是世界上最早制备的光学薄膜,1930年真空蒸发设备的诞生使制备光学薄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后光学薄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光通信和信息显示技术方面。
了解光学薄膜的特性对我们设计薄膜有着很大的帮助,薄膜的光学特性主要以反射率和透射率为主[1] [2] [3]。
光学薄膜的设计最初主要采用试凑法、图解法[4],接着又发展了各种优化设计方法,如针形算法、遗传算法、单纯形算法等。
80年代导纳矩阵法的出现使得多层膜的光学特性的问题解决更加方便[5]。
本文先对多层膜光学特性计算及初始结构的设计理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MATLAB 程序计算了多层增透膜与增反膜的反射率,计算结果表明,三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
2. 初始结构的设计理念2.1. 高低折射率交替性薄膜该设计理念是在衬底上交替的镀上高低折射率薄膜。
Willey [6]提出了一个很有用的经验公式,用于估算最低的反射率平均值,和带宽(max min B λλ=)、膜厚总厚度(T)、最外层薄膜的折射率L 、以高低折射率差值(H L D n n =−)有关。
()()()()()0.313.5,,,% 4.3781exp 1.411AVE R B L T D D T B L =−−− (2.1)由此公式,Willey 指出为实现相当宽波长范围内的增透,必须增加整个膜层的总厚度。
而郑臻荣[7]等则利用TiO2/MgF2两种材料组成了八层结构的超宽带减反射膜。
2.2. 对称等效性设计1952年埃普斯坦(L. I. Epstein)首先从数学上对周期性对称膜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等效折射率的概念。
单层薄膜的特征矩阵为连松友 等11122122cos sin sin cos i m m M m m i δδηηδδ==(2.2) 对于多层膜其特征矩阵为各个单层膜的连乘积,考虑三层膜系pqp 有11122122cos sin sin cos p q p i M M M M M M EM M iEΓΓ===ΓΓ(2.3)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膜层都被替换,于是最终又形成一个等效单层膜。
若11221M M =>时,等效位相厚度1Γ>,sin Γ=,又由式子112212211M M M M −=,知等效折射率E =E 和Γ都是实数时,对应的是透射带。
唐晋发[2]利用对称等效原理,只用高低折射率两种膜料设计了一个39层的反射带宽B 达到10的超带宽减反射膜。
但是等效折射率通常存在显著的色散,需对薄膜厚度做进一步优化。
当给出了高低折射率(p η和q η),等效折射率E (位于高低折射率的区间范围内)以及位相厚度Γ,即可根据等效特征矩阵求得p δ和q δ。
2.3. 渐变式薄膜设计理论上渐变折射率薄膜可以设计出满足任何光谱特性的光学薄膜,且渐变式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致密性以及高的抗激光损伤阈值。
对于渐变折射率膜,其实现的基础是共蒸发技术[8],即在成膜时采用两个蒸发源同时蒸发,一个蒸发高折射率膜料,另一个蒸发低折射率膜料。
控制两个蒸发源的蒸发速率比,理论上可以得到上述高、低折射率值之间的任意折射率。
根据折射率轮廓的不同,可分为褶皱滤光片(图1)、混合渐变膜(图2)、折射率任意变化的光学薄膜(图3),图中sub n 表示基底的折射率,air n 表示空气的折射率。
H. Bartzsch 用反应脉冲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440~620 nm 的混合渐变增透膜[9]。
B. G. Bovard [10]指出在渐变折射率介质中,光波的透过率和薄膜折射率轮廓的关系如下()()()-d 1exp d exp d 2n ikZ Z Q k i k Z n φ∞∞= ∫ (2.4) 其中2πk λ=,()02d zZ n z z =∫是从薄膜中心到z 处的两倍的光程,()Q k 是由光波的透过率()T k 构造的偶函数。
式(2.4)中,()k φ代表位相因子。
2.4. 周期性薄膜目前很多多层减反射膜是由1/4波长层或半波长层构成,可以看做是0042 W λλ−形膜和004λλ− V 形膜的改进。
对于W 形膜,可以将半波长层分成折射率稍微不同的两个14波长层。
有利于降低反射率的凸峰[11];也可以在靠近基地处添加一层低折射率的半波长层,以增加低反射区的宽带[12];同样当在V 形膜的中间插入半波长的薄膜层,则会使得反射曲线平滑并展宽地反射带的宽度,当用两个折射率代替该半波长膜后,其低反射区的宽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11]。
如(000424λλλ−−)三层减反射膜结构sub 2M HL A ,其中M 为23Al O ,H 为2ZrO ,L 为2MgF ,其结构如图4所示,其透射率如图5 [13]。
当将中间的半波长层替换成两个14波长的薄膜层厚,典型结构为Sub 12L M HL A ,其中L 1为2SiO ,M 为23Al O ,H 为2ZrO ,L 为2MgF ,其透射率如图6,其透射带得到明显展宽[13]。
连松友 等Figure 1.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f fold filter 图1. 褶皱滤光片的折射率变化Figure 2.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a hybrid gradient membrane 图2. 混合渐变膜的折射率Figure 3. Arbitrary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f gradient film refractive index 图3. 折射率任意变化的渐变膜的折射率Figure 4. Diagram of three layers cycle reflected films 图4. 三层周期减反射膜示意图r e f r a c t i v e i n d e xthe optical thickness n airn subnr e f r a c t i v e i n d e xthe optical thickness n1n2n3n4n5r e f r a c t i v e i n d e xthe optical thickness n n连松友 等Figure 5. Transmittance curves of three layers reflected films 图5. 三层周期减反射膜透射率曲线Figure 6. Transmittance curves of four layers cycle reflected films 图6. 四层周期减反射膜透射率曲线3. 光学特性的确定3.1. 递推法单层膜时,光束干涉原理如图7所示,则有1124101020112100301121012100e e j j r r r E r E E t r t E E t r r r t E δδ−−=== 其中11112πcos n d δθ=,1θ为膜的相位差,12δ则表示两相邻光束间的相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