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总之,罗马城的产生不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
础之上,而是从城邦中分离出来并且馒慢地得到发展的,而罗 马城的发展是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的。
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西欧城市的发展完成了 由“城”到“市”的转变 欧洲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城市功能分化 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 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 生的基础
• 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 神条件
• 3.人口的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成 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
三、早期城市的产生
过去,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 域,但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一致同意, 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Sumer),也就 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
面积:7.68平方公里。
气候: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居住。
人口规模:3.5万左右。
主要建筑材料:烧砖 城市布局:城市建设经过事先的规划、设计,布局严整,成长 方形棋盘格状。主街均作南北和东西十字交叉,每一棋盘格是 一个街区,约长366米,宽275米,其间平房、楼屋罗列,庭园 错落,小巷穿插。下水道系统也很完整,穿街入巷通到每座房 屋,也是用砖砌的。不少房屋有砖砌的浴室和水井和容量不小 的粮食仓库,还有通风管道。上城是建在9.15米高的人造平台 上的城堡,城内有一座高塔,一个带走廊的宫殿,一座有柱子 的大厅。
第二节 世界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一、早期城市——又称古代城市,通常指奴隶制时代的城市。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掘的世界上最早、亦是规模最大 的城市遗迹之一是莫亨朱达罗。五千年前,印度河流域有了相 当发达的农牧业,出现许多大的居民点和城市。大约持续一千 年之久,之后城市忽然消失,文明忽然中断了。最近六十年来, 考古学家陆续在沿岸发掘出几十处城市遗址,其中最大的一处 叫做莫亨朱达罗,当地方言就是“死人之丘”。该城座落巴基 斯但信德省拉尔卡纳市以南24公里的印度河右岸,南距卡拉奇 海港320公里。
行政管理中的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
行政管理中的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现代社会中,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的地域单位,承载着国家和人民对于良好生活环境的期望。
城市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就行政管理中的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展开论述,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一、城市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规范、协调和指导城市内的各项事务,推动城市的有序发展。
具体来说,城市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管理负责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同时,城市管理还负责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2. 城市环境改善与保护:城市管理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管理还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城市管理负责提供和管理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为市民提供便利和保障。
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4. 社会管理与维稳:城市管理需要对城市社会进行管理和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城市管理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秩序、法律法规的执行等措施,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城市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市管理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并积极推动城市的发展。
1. 市场经济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服务,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2. 人民生活需求:城市发展要以人民的生活需求为中心,城市管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 城市创新与文化:城市管理需要关注城市的创新与文化发展,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推动城市的文化繁荣。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论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了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精细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
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安全等方面。
城市管理对保障市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质量。
城市管理要达到科学、民主、便民的目标,必须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城市发展则更加突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长期发展,要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源、发挥城市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管理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科学、精细的城市管理是实现高效城市发展的保障。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互动的。
好的城市发展需要良好的城市管理,好的城市管理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城市管理中,要注重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出现城市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创新和特色,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国家区域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重要节点。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
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与创新意识,为城市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间组织和居民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更是一个涵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
在城市化的背后,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人口聚居在城市中的比例提高;而城市发展则是指城市在规模、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城市化催生了城市发展。
随着农民工人口进城,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同时,城市化还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城市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的发展还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
首先,政策环境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的软硬件条件。
政府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其次,经济条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经济环境对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达的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
经济条件还会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城市是现代化社会的核心组织单位之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更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概念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提升,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城市更新则是指对城市已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发展驱动城市更新1.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更新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功能和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这就要求城市更新及时跟进,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建筑,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人口增长促进城市更新人口的迁移和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面临着压力。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求。
3. 环境保护引导城市更新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更新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更新城市的能源系统、改善交通设施等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更新对城市的影响1.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
比如更新老旧的住宅区,改建为现代化的社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更新交通设施,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竞争力。
更新老旧的工业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升级;改造商业中心区,提升商业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3. 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更新能源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它们是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决定了城市的繁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增长和扩展。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首先,城市发展需要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城市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桥梁、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管理涉及到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首先,城市管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它为城市提供了管理和监督的依据,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其次,城市管理需要有效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应当负责城市的规划、决策和执行,同时与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市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发展提供了管理的基础,而城市管理则为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管理的支持和监督。
城市管理通过规划、管理和监督等手段,提供了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保护,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市管理也需要城市发展的推动。
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密不可分。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城市才能实现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的参与和合作。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1%)1.1城市的概念与定义(非大纲)1.城市的概念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市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产生的。
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定义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在”城”和”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城市的功能定义——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共识: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1.2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及城市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以直接来源于土地;4)社会结构比较简单;5)能源使用多样;6)如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差别:、以及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或分散程度)上;2)生产效率的差异:城市经济活动是高效率的,主要是由于高度的组织,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相反,乡村经济活动还依附于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城市是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这也造成了城乡生产力结构的根本区别;4)职能的差异: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是有别于乡村的。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讲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三)
第四节城镇化及其发展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1、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
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城镇规模的扩大。
②空间形态的改变。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
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概括起来,城镇化被认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非农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的过程,以及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在现行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国际通行方法是: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应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U——城镇常住人口P——区域总人口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衡量英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这两个基本的方面,而且反映城镇化真正发展水平的不应是表面的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
二、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项目内容(1)农村剩余贡献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作文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作文我们生活的城市,平地高楼起。
树木茂盛,农业、商业等经济方面发展得很迅速,绿化也搞得很好。
有一款叫开心城市的游戏,挺不错。
它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形象地刻画出来。
树木也是3D的,还有各式各样地道路、人行路。
刚创建自己的城市,经过新手引导,看到的城市长满了野树,只有一筒子楼。
道路全长仅168米,农田只有4块,像一个村庄。
这个时候,十万火急的是要多将住宅搭建起来,并且建立小卖部与百货大楼。
这些是市民的粮食采购来源。
而商店的的物品来源,当然是靠农业发展而来。
建好住宅、商店,再开垦至少6块农田。
种上卷心菜快速收成作物等待。
强大农业发展力度,推动经济,使人口提升,这是每个城市的目标。
农田上的作物成熟后长时间不来收割,植物将枯萎。
为了保证城市现金不损失,每天登陆时会有作物提醒。
在现实生活中,有小偷。
城市里也有,要保证市民不受伤害,先搭建起警署,法院的基本构架,聘好人员。
这样就能抓住小偷。
此外,还要建一座医院,为市民提供服务。
还有邮局、消防署、幼儿园、小学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能提供人口,所以要经常搭建。
也要注意各种禁忌:1、学校、幼儿园旁边严禁设烧烤地点。
2、泡沫塑料工厂不能堆放可燃物品。
3、水域边不搭建电线杆。
另外,邮局旁边应巧妙地放置邮筒,会增加收益。
绿化也能是收入提高。
我的城市有各种加工厂,纸厂较多。
建设城市有个目标:让市民体验的安心的生活,定期将该楼房升级,升级有两个选项:一是增高楼房,内部装潢不变;二是内部家具升级,最高等级为豪华。
第一次先家具升级,再增高楼房。
另外,还要建造公园等让市民散心的地方。
也可以用灌木丛巧妙的构成一些字体与装饰,靠海的公园必须有椰子树、沙滩椅、遮阳伞、饮料摊四个要求。
经典公园“灌木丛迷宫”内必须要有电话亭,健身器材等。
现在我的城市各个选项指数都在增长,接下来,想要将城市发展得更好。
还需要从农业、绿化做起。
农业和绿化是整个城市的根,没有了两个经济来源,那么商店就将关上大门;没有了两个经济来源,那么城市的发展就赶不上城市平均的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是洞穴和树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部分人类开始聚居并形成村落,这是城市形成的最初阶段。
第二章:城市的演进
随着农业的发展,部分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
农业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支撑,城市逐渐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第三章:城市的兴衰
城市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兴盛和衰落交替出现。
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则有助于城市的兴盛。
第四章:城市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环境保护的重视等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的未来
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
但同时,城市也将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城市的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
2、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制止城市恶性膨胀
A 发展卫星城 B 疏散人口 C 建小城镇
(2)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A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三废及噪音。 B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性环境规划。
(3)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向立体发展 (4)有发展专线公共交通的趋势(高架、地铁) (5)重视居住环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英、美等工业发展国家城市人口一般 达 到占全国人口的70—80%。
其中:
日本为 88%
原西德为 85%
美国为 81%
法国为 78%
原苏联为 60%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 物力,以超经济手段,建设城市,都城规模都很大。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 城市规模小。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临淄城 “连衽成幛 ,举祙成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了 定居的居住点。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集中于城市,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失
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也 加速了城市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四)现代城市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空间、功能和人口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的规划措施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互为因果关系。
首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指明方向和引导发展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城市规划能够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发展方案,包括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从而有效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保障。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和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城市规划通过优化城市的布局和空间利用,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以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设施,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
此外,城市规划还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规划可以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到经济的需求和发展潜力,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促进产业的集聚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通过确定新的商业区域和产业园区的位置,可以提高城市就业率和经济竞争力。
城市规划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便利,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
此外,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正反馈关系。
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城市发展的成果反过来也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进程。
城市规划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城市规划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矛盾。
首先,城市规划往往需要长期规划和长远眼光,而城市发展往往受到诸多短期利益的制约,导致规划实施的阻力和困难。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多领域的合作和协调,但不同领域的利益主体往往存在分歧和矛盾,导致规划实施的难度增加。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城市经济学城市发展与城市政策
城市经济学城市发展与城市政策城市发展与城市政策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内的经济活动、城市发展过程以及城市政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城市政策紧密相关,并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经济学与城市政策之间的联系。
一、城市发展的动力和特点城市发展的动力可以归结为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汇聚了大量人口和各类资源,为创造经济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城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市场需求广泛,这使得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城市发展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城市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其次,城市具有集聚效应,即同行业企业在同一地域内集聚,形成产业聚集区,相互之间形成竞争和合作关系。
第三,城市具有创新效应,城市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城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
城市政策的制定需依据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城市政策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注重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其次,需要关注产业政策,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第三,需要注重人才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城市政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城市政策对城市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城市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产业的升级。
通过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城市政策可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
4)市域:城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市区,外围市(县)。
5)市区:市政府管辖范围。
2.①什么是第一次劳动分工原始群落中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叫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②什么是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③城市是如何形成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以后,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开始产生私有制,阶级分化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
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④简述城乡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7)空间密度差异3.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城市发展的包括哪两个阶段一般以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城市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封闭,静态)和近代现城市发展阶段开放,动态)。
4. 简述世界城镇化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的总比例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一些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1. 城市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的健康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良好的城市经济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途径。
其次,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
人口增加可以带动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活力。
最后,城市经济的繁荣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改善,推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城市经济发展策略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城市管理者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传统的产业结构可能面临着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逐步转型升级。
通过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城市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城市管理者还应该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和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训机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城市,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城市管理者还应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和投资。
创新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建设创新型企业和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3.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除了受城市经济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的城市往往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的繁琐,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进入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至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
比重仅为3%。
二、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什么? 从我国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 易场所。所以仅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集市也不能 称为城市。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外国古代几个典型的城市。
1、古埃及城市 (1)孟斐斯 古埃及的首都建于尼罗河下游的孟斐 斯。孟斐斯以白色城墙围绕,故也称白城。 (2)卡洪城(见图1-2-1) 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
凉风
热风
奴 隶 住 区
贵族区 商人、手工业者、 小官吏
图1-2-1
2、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
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
图1-2-14 1666年大火前的伦敦
图1-2-15 1666年大伦敦规划
2、巴黎改建
巴黎自 17 世纪以来,一直沿着古典主义的道 路发展,当时只着眼于一些堂皇的建筑和市容 方面的建设。巴黎的改建在19世纪50年代间进 行,由当时的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其 目的是解决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现状之间的 矛盾,同时美化巴黎市容,改善巴黎贵族与上 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概念
一、城市的形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
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2、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
• •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
•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
专门的手工业者
• • • • • •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城市出现的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 过渡时期。
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
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幼
(三)城市群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 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研究 时,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 战后日本学者对东京、大阪等城市
化地区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大城市圈”
的概念。
城市带 是指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一个 巨型的、一体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群集地带。 大城市圈 是指由单个城市和以该大城市核心 的周围卫星城镇组成的城市群等级体系,其规 模的地域范围相对较少,有时也称之为大城市 地区。 姚 士 谋 ( 1 9 9 2 ) 则 提 出 城 市 群 ( Urban Agglomerations)的概念 城市群 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 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 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 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 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
罗马 罗马圣比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的 壮举,它的大穹窿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 了城市的立体轮廓。圣 比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 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 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 以长198米的长圆形广场 和梯形广场相接。 (图1-2-7)
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 一。它在不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上的相 似性和对 比性运用上, 达到了形成 环境的和谐 统一的艺术 高峰。 (图1-2-8)
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
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 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 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 聚体。
图1-2-13
4、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明清北京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1260年开始建设,1271年完工, 规划整齐,规模宏大)的基础扩建的,有诸多特点。 ( 1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 ( 2 )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 成宏伟的壮丽景象。 ( 3 )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 干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4)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 杰出的创造,是我国古代城市优秀传统之集大成。。
3、 古希腊的城市
古希腊是古典文化的先驱,是欧洲文明的摇 篮,它深深地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与城 市史。古希腊盛产大理石与优良的陶土,给建筑 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 周围有村庄,所以称为城邦,比较著名的有雅典、 斯巴达等。公元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 邦,取得了反抗波斯入侵的战争胜利,使希腊的 奴隶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建立了奴隶主的 民主政治。
巴黎改建未能解决贫民窟问题。但奥斯曼所 采取的措施,如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当时的巴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 最近代化的城市。 (图1-2-16)
图1-2-16 19世纪巴黎改建规划
3、华盛顿的朗方规划
近代新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北美。美国首都 华盛顿是一个在空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它保 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统,也借鉴 了热那亚、 拿波里斯、佛 罗伦萨、马德 里、伦敦、巴 黎、阿姆斯 特丹等欧洲城 市的规划。
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 是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
。 机头有三权广场(国会、总统府、 最高法院),三权广场庄严肃穆、 宏伟壮观,建有政府各部大楼。 机身长约8公里,是城市主轴。 两翼为长约13公里的弓形横轴, 是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 该城建成后,人们的反映是过 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 社会和传统考虑较少。现有 100万以上的人口住在巴西利 亚及它的几个卫星镇内。。
间,古称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
(1) 吾尔城(见图1-2-2)
约建于公元前2000 — 2100年,
城市平面为卵形,
有城墙和城壕。
图1-2-2
(2)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见图1-2-3)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 为首都的国家,建立的巴比伦城于公元前 689 年为亚述国王所毁。公元前 650 年亚述 国灭亡后, 建立了新巴 比伦王国, 并重建了巴比 伦城,新巴比 伦城为西亚贸 易和文化中心。总平面大体呈矩形。
的版图上城市数以千计,中小城市规模
可达几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可达几十万
或近百万。
罗马城
古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公元 3世纪时人口超过了100万。
城市中心广场后来逐步形成了广场群,其中罗马广 场全部用大理石造成。它的南面是凯撒广场。后又陆 续建造了奥古斯都与杜拉真广场。 古代罗马城市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 筑群,突出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有的宽达二 三十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侧 还做有列柱,形成长长的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 的大石板。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点 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图1-2-18
瑞典的魏林比
图1-2-19 哈罗新城
3、新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产生一种完全
独立的新城。它距大城市约30~50公里,
有相应比例的工业区与居住区,有成套
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
就业。 最著名的新城为密尔顿•凯恩斯(图 1-2-20)
(图1-2-20)密尔顿•凯恩斯
(二)20世纪50年代新建的大城市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的定义: 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 辖市、市和镇。 根 据 《 城 市 规 划 基 本 术 语 》 GB/T 50280—98所述: 城市 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 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第二节 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
一、 古代城市
图1-2-5
卫城建筑布局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步行观察,思 考和实践的结果。它即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 的美 (建筑物大体上
沿周边布置),
又考虑到置身其
中的美(利用地
形,使最好的角
度朝向人们)。 图1-2-6
4、古罗马的城市 在城市建设史上,罗马人不像希腊 人那样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强力地改造 地形。罗马帝国时代,城市之多、之大 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见的,在整个帝国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后面为集市。 “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周代的城市布局记载,对后来我国都城的建设有很 大的影响。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元 大都及明北京的布局中都有印证。
2、封建社会前期的都城 汉长安城(见图1-2-9、10、11) 汉代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代表。 它是在秦 咸阳的离 宫兴乐宫 的基础是 扩建起来 的。
卫星城和新城的产生和发展是解决大城市发 展问题而采取的分散主义对策,事实上,还平 行地发展着集中主义对策。
首先是法国人勒 • 柯布西埃主张在市中心建 高层建筑,用增加建筑层数的办法,来减少建 筑密度,以增加道路宽度和绿化,并增加公共 设施。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见图 1-2-21 )是根 据勒•柯布西埃密集城市的模式而建设的。总体 规划采用了巴西名建筑师科斯塔的方案,规划 人口50万,用地约150平方公里。
雅典(见图1-2-4、5、6)
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规则,无轴线 关系。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 于卫城山脚下。与其它 早期希腊城市一 样,广场无定形, 建筑物排列无定 制。街道无系统, 道路无铺装 图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