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的6大结论
斐波那契数列的6大结论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数学界的魔法。
没错,斐波那契数列的魅力就在于它看似简单,却藏着无尽的奥秘。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条神秘的数字之路,顺便带点幽默,轻松一下。
1. 斐波那契数列是什么?1.1 说白了,斐波那契数列就是这样一串数字:0、1、1、2、3、5、8、13、21,依此类推。
你可能会问,这数字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这串数字的产生规则非常简单:前两个数相加,得到下一个数。
就像做饭,先放盐再放胡椒,最后成了一道美味的菜。
1.2 你看,这数列不光是数学家们的心头好,艺术家、建筑师也爱得不得了。
比如,著名的“黄金比例”就跟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斐波那契数列就像是宇宙的乐谱,处处都能听到它的旋律。
2. 自然界的魅力2.1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这可不是我随便说说。
你注意过向日葵的花瓣吗?它们的排列方式就遵循这个数列,真是神奇得让人赞叹不已。
就像大自然的设计师,精心安排了一切。
2.2 除了花瓣,松果、贝壳甚至是一些水果的种子分布也都跟斐波那契数列有关。
这让人不禁想,难道自然界也在暗自欣赏这串数字的美妙?就像人们欣赏一幅完美的画作,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
3. 斐波那契与生活3.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斐波那契数列其实也无处不在。
比如说,咱们日常见到的许多设计和建筑,往往都运用了这个数列的美学原则。
你看看那些高楼大厦,有的外形简直就是一幅现代艺术画,背后其实都有数学的影子。
3.2 另外,许多经济学模型也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来预测市场走势。
这就像在打麻将,灵活运用每一张牌,才能获得胜利。
数列的神秘力量在这里展露无遗,让人不禁感慨:数字背后藏着多少智慧呀!4. 学习与探索4.1 学习斐波那契数列,简直就像是一场冒险旅行。
起初可能有点不知所措,但随着深入,真的会发现不少惊喜。
就像走进一个藏满宝藏的洞穴,越走越想探索下去。
4.2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范围广泛,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复杂的现象。
二十讲:斐波那契数列
二十讲: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算盘书》里排了一个数列:1、2、3、5、8、13……这个数列揭开了大自然隐秘世界的一角。
这个数列不是随便写的,它是有规律的,从第二个数字开始,2是1加1,是第一个数字的倍数;3是1加2,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字的合;5是2加3;8是3加5……也就是每一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之和,一直往下排,由此得到的这个数列就叫斐波那契数列。
从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值:0.61803……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比例是指斐波那契数列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会趋向于0.618,尽管每一个比值都不一样,但是它们会无限趋向0.618,越来越趋向于那个点。
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一个趋于完美的点。
黄金分割比例在艺术、建筑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我们发现,凡是人类认为美的事物,通常都符合这个黄金分割比例。
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说不清楚为什么,但是大家的感觉就是如此。
人们心理上本能地认同这样一个比例关系,并且大自然当中很多事物也都符合这个规律。
这是一种当代科学无法认证的自然规律,但是它确实存在。
像这种存在于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对我们从事市场交易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金分割比例对于市场行情的研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简单点讲就是当一波行情在上涨或是下跌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假如市场行情在涨,当它涨到这一波行情最高点的0.618的价位的时候,它必定要停一停,要回头,要往回走,要反驰,它要回调。
要回调到什么价位呢?回调到的0.618的倒数那个位置,从上点往下看,也是0.618。
到了那个位置以后,它又开始往上反弹,最后到达那个最高点。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人们在研究行情的过程中无数次发现这样的规律,虽然不是百分之一百准确,但是八九不离十,大体上符合这样一个规律。
这样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自然法则,就是说我们发现事物现象背后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但是它不是科学定律。
斐波那契数列的奥秘
斐波那契数列的奥秘1. 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而得名。
这个数列从0和1开始,之后的每一个数都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0, 1, 1, 2, 3, 5, 8, 13, 21, 34, ……以此类推。
2.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并不只是一种数学上的抽象概念,它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菠萝的结构。
菠萝的鳞片排列呈现出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这种规律使得菠萝更加紧密地生长。
同时,在生物学领域,许多植物的花朵、树叶等都呈现出斐波那契树形态,这种形态美感十足,而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传播。
3. 斐波那契数列的几何意义斐波那契数列还与黄金分割密切相关。
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这个比例即为金子比(约1.618),也被称为黄金分割点。
如果我们取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会发现随着数列增长,这个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点。
这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具有很强的几何意义,与自然界中许多规律相吻合。
4. 斐波那契数列在艺术中的运用除了在自然界中呈现,斐波那契数列还被广泛运用在艺术领域。
许多艺术作品中都能看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身影,如建筑设计、绘画作品等。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这种神秘而美妙的数字序列,使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动态美。
5. 斐波那契数列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斐波那契数列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被广泛应用在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方面。
特别是在递归算法中,经常会看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身影。
6. 斐波那契数列与金融市场斐波那契数列还被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技术分析中。
通过观察股票或者外汇市场走势图表上出现的斐波那契比例线(Fibonacci Retracement Levels),交易者可以预测价格可能出现支撑或阻力,并做出相应交易决策,提高投资成功率。
神奇的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神奇的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之美斐波那契是一位数学家,生于公元1170年,籍贯大概是比萨,卒于1240年后。
1202年,他撰写了《珠算原理》(Liber Abaci)一书。
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
斐波那契数列因他解决兔子繁殖的应用题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
除此之外,他对欧洲数学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引进阿拉伯数字,从而取代了复杂的罗马计数法。
有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前两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均为前两个元素和。
在数学上以如下递归的方法定义: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定义。
奇妙的属性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0.6180339887……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
(注:奇数项和偶数项是指项数的奇偶,而并不是指数列的数字本身的奇偶,比如第四项3是奇数,但它是偶数项,第五项5是奇数,它是奇数项,如果认为数字3和5都是奇数项,那就误解题意,怎么都说不通)如果你看到有这样一个题目:某人把一个8*8的方格切成四块,拼成一个5*13的长方形,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64=65?其实就是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个性质:5、8、13正是数列中相邻的三项,事实上前后两块的面积确实差1,只不过后面那个图中有一条细长的狭缝,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1,2,...,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
斐波那契数列(f(n),f(0)=0,f(1)=1,f(2)=1,f(3)=2……)的其他性质:f(0)+f(1)+f(2)+…+f(n)=f(n+2)-1f(1)+f(3)+f(5)+…+f(2n-1)=f(2n)f(2)+f(4)+f(6)+…+f(2n) =f(2n+1)-1[f(0)]^2+[f(1)]^2+…+[f(n)]^2=f(n)·f(n+1)f(0)-f(1)+f(2)-…+(-1)^n·f(n)=(-1)^n·[f(n+1)-f(n)]+1f(m+n-1)=f(m-1)·f(n-1)+f(m)·f(n)利用这一点,可以用程序编出时间复杂度仅为O(log n)的程序。
斐波那契数列及其特点
斐波那契数列及其特点斐波那契数列是数学中一列相邻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的数列,以0和1作为起始项的斐波那契数列如下所示:0, 1, 1, 2, 3, 5, 8, 13, 21,34, ...斐波那契数列最早出现在12世纪的西方数学和艺术领域,由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发现并命名。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使其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1. 递推关系: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等于前两项之和,即F(n) =F(n-1) + F(n-2),其中F(0)=0,F(1)=1。
这种递推关系定义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生成规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前两项的和得到后一项。
2. 黄金比例: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例趋于黄金比例φ(约等于1.61803)。
当n趋于无穷大时,F(n)/F(n-1)将趋近于φ。
这一特性使得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点在数学和美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3. 自然界中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植物的花瓣数、种子排列、螺旋状物体的形态等都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关。
许多花朵的花瓣数目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某个数。
4. 黄金矩形:斐波那契数列还与黄金矩形密切相关。
黄金矩形是指矩形的长宽比接近黄金比例φ。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使得将正方形按照斐波那契数列依次放大,得到的长方形就是黄金矩形。
5. 近似无理数:斐波那契数列中的项数随着n的增大而趋近于无穷大,使得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近似无理数。
虽然每一项不是真正的无理数,但它们可以无限接近黄金比例,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起来,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具有递推关系的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比例趋近于黄金比例。
斐波那契数列不仅在数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通过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一种比例关系,即将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得较长部分与原线段的比例等于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 的比。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前前一项的比值,这个比值趋近于黄金分割的比值(√5 - 1) /2约等于0.618034。
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在艺术、音乐、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绘画、雕塑、音乐节奏等。
• 优点:可以适用于较大的n值,且代码相对简洁。 • 缺点:相对于递归和迭代算法,其计算效率较低。 • 示例代码 • function fibonacci(n) • A = {{0, 1}, {1, 1}} • x = {0, 1} • for i from 2 to n do • x = {x[1] + x[2], x[0]} • return x[0] • · 矩阵乘法算法是通过将斐波那契数列视为矩阵的方式来计算的。矩阵乘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相
2023
斐波那契数列
汇报人:
目录
• 斐波那契数列简介 • 斐波那契数列的算法 • 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性质 • 斐波那契数列的计算机实现 • 斐波那契数列的优化与扩展 • 斐波那契数列的相关问题与挑战
01
斐波那契数列简介
定义与特性
特性
除了前两个数字外,每个数字都 是正整数。
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系列数 字,从0和1开始,后面的每个数 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矩阵乘法的优化
要点一
矩阵乘法优化概述
要点二
分布式计算
矩阵乘法是计算量较大的运算之一, 因此对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
使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如Apache Spark,将矩阵乘法运算分布到多个 计算节点上,从而加快计算速度。
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
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中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斐波那契(1175年~1259年)出⽣在意⼤利⽐萨市的⼀个商⼈家庭。
因⽗亲在阿尔及利亚经商,因此幼年在阿尔及利亚学习,学到不少时尚未流传到欧洲的阿拉伯数学。
成年以后,他继承⽗业从事商业,⾛遍了埃及、希腊、叙利亚、印度、法国和意⼤利的西西⾥岛。
斐波那契是⼀位很有才能的⼈,并且特别擅长于数学研究。
他发现当时阿拉伯数学要⽐欧洲⼤陆发达,因此有利于推动欧洲⼤数学的发展。
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商的同时,特别注意搜集当地的算术、代数和⼏何的资料。
回国后,便将这些资料加以研究和整理,编成《算经》(1202年,或叫《算盘书》)。
《算经》的出版,使他成为⼀个闻名欧洲的数学家。
继《算经》之后,他⼜完成了《⼏何实习》(1220年)和《四艺经》(1225年)两部著作。
《算经》在当时的影响是相当巨⼤的。
这是⼀部由阿拉伯⽂和希腊⽂的材料编译成拉丁⽂的数学著作,当时被认为是欧洲⼈写的⼀部伟⼤的数学著作,在两个多世纪中⼀直被奉为经典著作。
在⾥⾯,记载着⼤量的代数问题及其解答,对于各种解法都进⾏了严格的证明。
斐波那契发现了⼀组对世界产⽣深远影响的神奇数字。
这组数字为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6,......这组数字存在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其中的规律直到今天还在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
1、从第三个数字开始,后⼀个数字都等于前两个数字之和。
如2+3=5,3+5=8,34+55=89……2、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每⼀个数字与后⼀个数字的⽐值⽆限接近于0.618。
如2/3=0.666,5/8=0.625,21/34=0.6176,34/55=0.6181,55/89=0.6179……⼆、黄⾦分割在各领域的⼴泛运⽤由斐波那契数列引发的0.618是个神奇的数字,它具有严格的⽐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很深的美学价值。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
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
如果所有兔子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 我们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 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对数共有两对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对 ------依次类推可以列出下表: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 (1)=1,F (2)=1, F (n)=F (n - 1)+F (n - 2)(n ≥ 3,n ∈ N*),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nn n a 25125151 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
我们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下:设得构造方程解得所以:由(1)、(2)式得:令:化简可得:当 n趋向于无穷大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证明两边同时除以得到:若的极限存在,设其极限为x则所以由于解得:所以极限是黄金分割比。
斐波那契数列与矩形面积的生成相关,由此可以导出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性质。
斐波那契数列前几项的平方和可以看做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由于斐波那契的递推公式,它们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矩形。
这样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矩形的面积。
则可以得到如下的恒等式:以斐波那契数为边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画一个90度的扇形,连起来的弧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这种形状,如贝壳、松果的种子、孔雀开屏时的羽毛等。
另外,我们发现百合花花瓣数目为3,梅花5 瓣,飞燕草8 瓣,万寿菊13 瓣,向日葵21 或34 瓣,雏菊有34、55 和89 三个数目的花瓣。
斐波那契数列的几条性质及其证明
斐波那契数列的几条性质及其证明斐波那契数列也叫兔子数列,它的前几项是1、1、2、3、5、8、13、21、34、55……,递推公式是:n a =1-n a +2-n a ,其中1a =2a =1。
1、斐波那契数列前n 项的和等于第n +2项的值减去1。
即:1a +2a +…+1-n a +n a =2+n a -1证明:左边=2a +1a +2a +…+1-n a +n a -2a=(2a +1a )+2a +…+1-n a +n a -2a根据递推公式n a =1-n a +2-n a 得:上式 =(3a +2a )+…+1-n a +n a -2a 以此类推最后得:左边=1+n a +n a -2a =2+n a -2a =2+n a -1。
等式得证。
2、斐波那契数列前n 项的平方和等于第n 项和第n +1项的值乘积。
即:21a +22a +……+2n a =n a 1+n a证明:根据递推公式n a =1-n a +2-n a 得,左边=21a +2a (3a -1a )+3a (4a -2a )+……+n a (1+n a -1-n a )=21a +2a 3a - 1a 2a +3a 4a -2a 3a +……+n a 1+n a -1-n a n a因为21a =1a 2a ,所以合并同类项后得,左边=n a 1+n a 。
等式得证。
3、斐波那契数列前n 项相邻两项乘积之和,当n 是奇数时等于第n +1项的值的平方,当n 是偶数时等于第n 项和第n +2项的值之积。
即:1a 2a +2a 3a +……+n a 1+n a 当n 是奇数时等于21+n a ,当n 是偶数时等于n a 2+n a 。
证明:(1)、当n 是奇数时,1a 2a +2a 3a +……+n a 1+n a =21+n a左边=1a 2a +2a (4a -2a )+3a 4a +4a (6a -4a )+……+1-n a (1+n a -1-n a )+n a 1+n a =1a 2a +2a 4a -2a 2a +3a 4a +4a 6a -4a 4a +……+1-n a 1+n a -1-n a 1-n a +n a 1+n a 因为1a 2a =2a 2a ,所以上式=2a 4a +3a 4a +4a 6a -4a 4a +……+1-n a 1+n a -1-n a 1-n a +n a 1+n a =(2a +3a )4a -4a 4a +(4a +5a )6a -6a 6a +……-1-n a 1-n a +(1-n a +n a )1+n a根据递推公式n a =1-n a +2-n a 得:上式 =4a 4a -4a 4a +6a 6a -6a 6a +……+1-n a 1-n a -1-n a 1-n a +1+n a 1+n a=21+n a等式得证。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来源与定义:你是否经常再看数学资料或在做智力题时遇到这个数列:0、1、1、2、3、5、8、13、21、34、55……,这个数列就是举世闻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13世纪初,欧洲最好的数学家是斐波那契,他写了一本叫做《算盘书》的著作,是当时欧洲最好的数学书。
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其中最有趣的是下面这个题目:“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1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在它出生后的第3个月裏,又能开始生1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1对初生的兔子开始,1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斐波那契把推算得到的头几个数摆成一串:1,1,2,3,5,8……这串数里隐含着一个规律:从第3个数起,后面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那两个数的和。
而根据这个规律,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加法,就能推算出以后各个月兔子的数目了。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出来的数,构成了数学史上一个有名的数列。
大家都叫它“斐波那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
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0.618)1÷1=1,2÷1=2,3÷2=1.5,5÷3=1.666...,8÷5=1.6,…………,89÷55=1.6181818…,…………233÷144=1.618055…75025÷46 368=1.6180339889…...越到后面,这些比值越接近黄金比。
人们还发现,连一些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某种假定下也可由这个数列来刻画呢。
斐氏本人对这个数列并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人详加研究,1960年左右,许多数学家对斐波那契数列和有关的现象非常感到兴趣,不但成立了斐氏学会,还创办了相关刊物,其后各种相关文章也像斐氏的兔子一样迅速地增加。
无处不在的斐波那契数列
无处不在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谐的数列,它的形状可以用排成螺旋状的一系列正方形来说明,起始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它左边的那个正方形的边长也是1,在这两个正方形的上方再放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2,以后顺次加上边长为3、5、8、13、2l……等等的正方形。
这些数字每一个都等于前面两个数之和,它们正好构成了斐波那契数列。
1.斐波那契数列的提出斐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儿童时代跟随父亲到了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学到了许多阿拉伯的算术和代数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以后,因为商业贸易关系,他走遍了许多国家,到过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法兰西.每到一处他都留心搜集数学知识。
回国后,他把搜集到的算术和代数材料,进行研究,整理,编写成一本书,取名为《算盘之书》,于1202年正式出版。
这本书是欧洲人从亚洲学来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它推动了欧洲数学的发展.其中有一道“兔子数目”的问题是这样的: 一个人到集市上买了一对小兔子,一个月后,这对小兔子长成一对大兔子.然后这对大兔子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也都是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大兔子,长成大兔后也是每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那么,从此人在市场上买回那对小兔子算起,每个月后,他拥有多少对小兔子和多少对大兔子?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将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对数算出以后,你将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而且这个数列与一些自然现象有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兔子问题的创始人,就把这个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你能把兔子的对数计算出来吗?解:可以这么推算:第一个月后,小兔子刚长成大兔子,还不能生小兔子,所以只有一对大兔子。
第二个月后,大兔子生了一对小兔子,他有了一对小兔子和一对大兔子。
第三个月后,原先的大兔子又生了一对小兔子,上月出生的小兔子也长成了大兔子,他共有一对小兔子和两对大兔子。
第四个月后,两对大兔子各生一对小兔子,上月出生的小兔子又长成了大兔子,他共有两对小兔子和三对大兔子。
n 阶斐波那契数列
n 阶斐波那契数列(原创版)目录1.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和历史2.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3.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方法4.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正文1.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和历史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
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
斐波那契数列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的著作《计算之书》中,因此得名。
在中世纪,斐波那契数列被认为是神秘的,甚至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
而在现代,斐波那契数列则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金融、生物学等领域。
2.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斐波那契数列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下面列举一些:(1)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为 0 和 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
(2)斐波那契数列是无穷的,且每一项都是正整数。
(3)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接近黄金分割比(约等于0.6180339887...),随着项数的增加,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比。
(4)斐波那契数列的倒数和为无穷大的调和级数。
3.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方法虽然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尚未被找到,但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任意一项。
常见的方法有递归法、迭代法、矩阵法、二分法等。
4.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在数学、物理、生物学、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斐波那契数列常用于测试算法的性能;在金融领域,斐波那契数列被用于预测股票价格;在生物学中,斐波那契数列出现在植物的生长模式中;在艺术领域,斐波那契数列也被用于设计审美作品。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说到斐波那契数列,很多人可能会皱皱眉,觉得这是什么复杂的数学概念。
其实,它可比那复杂多了。
斐波那契数列就像是一场魔法表演,简单又迷人。
每个数字都跟前两个数字有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斐波那契的起源1.1 古老的传说故事要追溯到13世纪。
意大利的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书《算术之书》中首次提到了这个数列。
想象一下,那时的世界没有计算器,没有电脑。
人们如何计算?斐波那契通过简单的兔子繁殖问题,展示了这个数列的奇妙。
兔子,真是个有趣的起点。
1.2 数列的构成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是0和1,后面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0、1、1、2、3、5、8、13……这几个数字一看就有趣。
好像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每一步都与过去紧密相连。
这种连锁反应,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每一次决定,都在塑造未来。
二、斐波那契数列的美2.1 自然中的奇迹走在大自然中,处处都能看到斐波那契数列的影子。
想想那些花瓣,很多花的花瓣数目都是斐波那契数。
比如,百合花有3片花瓣,菊花有21片。
还有那些螺旋形的贝壳,完美地展示了这个数列的优雅。
大自然总是用这种神秘的方式告诉我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2 艺术中的应用不仅仅是自然,斐波那契数列在艺术中也大放异彩。
达芬奇的画作,古希腊的建筑,甚至现代的摄影,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很多艺术家把这个数列作为构图的原则,创造出和谐美的作品。
那种比例,真是美得让人心醉。
看着这些作品,心中不禁感慨,原来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2.3 音乐的节奏音乐也是斐波那契数列的一处奇妙体现。
很多作曲家在创作时,会不自觉地用上这个数列的比例。
比如,贝多芬的某些作品,乐段的长度正好是斐波那契数。
这种节奏感,让音乐听起来更加动人,仿佛是在和我们的心跳共鸣。
三、斐波那契数列的实际应用3.1 计算机科学的魔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斐波那契数列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很多算法,尤其是在搜索和排序中,都会用到它。
它的高效性和简单性,使得程序员们得以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斐波拉契数列展示全解
斐波那契数列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这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下面的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黄金螺旋”,以斐波那契数为边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然后在正方形里面画一个90 度的扇形,连起来的弧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斐波那契螺旋线的应用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黄金螺旋”,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
这种形状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该原理和黄金比例紧密相连,你会发现,用后一项除以前一项,比例会越来越接近1.618:1。
常见于各种摄影构图、设计理念、建筑物当中,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如贝类的螺旋轮廓线、向日葵轮廓、银河等这种天然的“黄金螺旋”。
飓风、银河系、向日葵和人的耳朵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们都有着与“黄金螺旋”几乎吻合的形状,“黄金螺旋”是人类通过计算得出的最完美的螺旋形状。
将飓风的卫星云图和银河的形状摆放在一起作对比,会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飓风、银河系、向日葵和人的耳朵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们都有着与“黄金螺旋”几乎吻合的形状,“黄金螺旋”是人类通过计算得出的最完美的螺旋形状。
将飓风的卫星云图和银河的形状摆放在一起作对比,会发现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银河系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美丽、神奇的天然黄金螺旋结构,这是大自然的精妙设计。
图中显示的是银河系的斐波那契螺旋线,同样也完美地符合“黄金螺旋”的形状。
多肉植物甚至像芦荟这样的多肉植物也会呈现出“黄金螺旋”的形状。
植物以“黄金螺旋”的形式生长出新的细胞,然后就会呈现出这种形状。
这种方式让植物的新生叶子与旧叶子互相之间不会相互遮挡太多,能最大程度地享用阳光和雨露。
仙人掌呈现“黄金螺旋”形状的证据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仔细观察仙人掌上长出的针,它们的排列方式居然与向日葵与多肉植物的形状很相似。
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一、前言斐波那契数列,是指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递归的方式定义,即第n个数是由前两个数相加而得到的。
二、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斐波那契数列,以数学语言来阐述,便是:F(0)=0,F(1)=1,F(n)=F(n-1)+F(n-2)(n>=2,n∈N*)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数学的精华。
斐波那契数列最初的两个数字是0和1,后面的数字则是它前两个数字之和。
例如,前10个斐波那契数列数字分别是:0、1、1、2、3、5、8、13、21、34。
斐波那契数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非常有用的规律。
例如,在斐波那契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都保持着一个固定比例——约等于1.618。
这个比例常常被称为斐波那契比例或者黄金比例。
斐波那契比例在自然规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植物的布局、蜂窝的结构等等。
三、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虽然以简单自然的规律存在着,但却被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
1. 金融领域:斐波那契数列中的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在金融业,尤其是股票、期货等领域中的技术性分析。
2. 计算机算法: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比例的特点被用于计算机算法的设计。
3. 生物学:生物学家发现斐波那契数列在数种生物中都有着普遍存在的规律,并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从花朵的形态、骨骼的结构,到DNA的序列等等,斐波那契数列都可以在生物学研究中找到应用。
四、总结斐波那契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题目,一方面具有自己的数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各种领域中产生了广泛应用。
而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简单、清晰,也是我们思考数学问题时的一个良好起点。
我们可以在这个公式上深造,关注其中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斐波那契数列的认识
斐波那契数列的认识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学序列。
它的定义非常简单,即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换句话说,数列的第一项和第二项是1,1,之后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依次类推。
斐波那契数列最初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在13世纪提出,并被他用来描述兔子繁殖的问题。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每对兔子都会生一对新的兔子,而新生的兔子也会在第三个月后开始生兔子。
这样形成的兔子对数就构成了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依次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等等。
可以看到,数列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近两倍。
这种增长规律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植物的叶子排列、螺旋形状的贝壳、猫科动物的生殖周期等,都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
斐波那契数列还有一些有趣的性质。
首先,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黄金分割比例的一部分,即相邻两项的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约为1.618。
其次,数列中的任意三个相邻项的比值,都会趋近于黄金分割比例,这是斐波那契数列独有的性质。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斐波那契数列也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递归定义的特性,可以用递归算法或迭代算法来计算数列的任意项。
在算法设计和分析中,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递归和动态规划的思想。
总的来说,斐波那契数列不仅是一种数学上的有趣序列,还具有丰富的数学性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斐波那契数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美丽,以及数学在自然界和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对斐波那契数列的认识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一、简介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又称黄金分割数列,由数学家斐波那契最早以“兔子繁殖问题”引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故斐波那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指这样的数列:1,1,2,3,5,8,13,……,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一个数字。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递推式,记斐波那契数列的第i项为F i,则F i=F i-1+F i-2.兔子繁殖问题指设有一对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他们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又每个月生一对兔子。
按此规律,并假定兔子没有死亡,10个月后共有多少个兔子?这道题目通过找规律发现答案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第n个月兔子的数量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二、性质如果要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必然要先知道它的通项公式才能更简单的推导出一些定理。
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初等代数的待定系数法计算出通项公式。
令常数p,q满足F n-pF n-1=q(F n-1-pF n-2)。
则可得:F n-pF n-1=q(F n-1-pF n-2)=q2(F n-2-pF n-3)=…=q n-2(F2-pF1)又∵F n-pF n-1=q(F n-1-pF n-2)∴F n-pF n-1=qF n-1-pqF n-2F n-1+F n-2-pF n-1-qF n-1+pqF n-2=0(1-p-q)F n-1+(1+pq)F n-2=0∴p+q=1,pq=-1是其中的一种方程组∴F n-pF n-1= q n-2(F2-pF1)=q n-2(1-p)=q n-1F n=q n-1+pF n-1=q n-1+p(q n-2+p(q n-3+…))=q n-1+pq n-2+p2q n-3+…+p n-1不难看出,上式是一个以p/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将它用求和公式求和可以得到:而上面出现了方程组p+q=1,pq=-1,可以得到p(1-p)=-1,p2-p-1=0,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得p2-p+0.25=1.25,(p-0.5)2=1.25,p=±√1.25+0.5。
随意取出一组解即可: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
有了它,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性质也不难得出了。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趋向于黄金分割比,即:根据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可以得到因为n是趋向于正无限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分子和分母的第二项同时省略掉,即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魅力之一——它和黄金分割比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给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几个性质及其证明。
1)F1+F2+F3+...+F n=F n+2-1证明:原式=(F3-F2)+(F4-F3)+...+(F n+2-F n+1)=F n+2-1.2)F1+F3+F5+...+F2n+1=F2n+2证明:原式=F2+(F4-F2)+(F6-F4)+...+(F2n+2-F2n)=F2n+23)F12+F22+...+F n2=F n F n+1证明:利用数学归纳法,显然n=1时满足,下面证明若n=k时满足,n=k+1时也满足.已知F12+F22+...+F n2=F n F n+1,F12+F22+...+F n+12=F n F n+1+F n+12=(F n+1+F n)F n+1=F n+1F n+2,因此n+1后仍然满足.上述公式成立.4)F1F2+F2F3+...+F n F n+1=(F n+22-F n F n+1-1)/2证明:数学归纳法,n=1时满足.已知F1F2+F2F3+...+F n F n+1满足,那么F1F2+F2F3+...+F n F n+1+F n+1F n+2=(F n+22-F n F n+1-1)/2+F n+1F n+2=(F n+22-F n F n+1+2F n+1F n+2-1)/2=[(F n+22+2F n+1F n+2+F n+12)- F n F n+1-F n+12-1]/2=(F n+32-F n+1F n+2-1)/2,因此上式成立.5)F n2=F n-1F n+1+(-1)n+1证明:数学归纳法,n=2时满足.已知前面的n都满足,那么F n2=F n-12+F n-22+2F n-2F n-1=F n-12+F n-3F n-1+(-1)n-1+2F n-2F n-1=F n-1F n+F n-12+(-1)n-1=F n-1F n+1+(-1)n+1,因此上式成立.6)F n+m=F m-1F n+F m F n+1(n>m>1)证明:利用通项公式,设α=,β=1-α=注意到1/α+α=sqrt(5)=1/β+β,1/α+β=0=1/β+α,上式就变成了这就是上述公式的证明.三、斐波那契数列与自然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
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
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些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
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个正对的位置称为一个循回。
叶子在一个循回中旋转的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
在一个循回中叶子数与叶子旋转圈数的比称为叶序(源自希腊词,意即叶子的排列)比。
多数的叶序比呈现为斐波那契数的比。
图为斐波那契弧线。
关于递推式的拓展研究一、错位排列问题有n个数,求有多少种排列使这n个数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上。
比如n=2时,有一种排列。
设f(n)表示n个数的错位排列数量,分两种情况讨论:1.第n个数在第p(p≠n)个数的位置上,第p个数在第n个数的位置上,则此时共有f(n-2)种选择。
由于p有(n-1)种值,则总共有(n-1)f(n-2)种排列方法;2.否则,共有(n-1)f(n-1)种排列方法。
综上所述,f(n)=(n-1)(f(n-1)+f(n-2)),f(1)=0,f(2)=1。
那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呢?直接对这个数列不好进行操作,可以转化一下。
设错位排列的概率函数为g(n),其中g(1)=0,g(2)=0.5。
在f(n)的递推式两边同时除以n!即可得到。
两边同时乘n得到ng(n)=(n-1)g(n-1)+g(n-2)n(g(n)-g(n-1))=g(n-2)-g(n-1)注意到e-1的泰勒展开式跟它好像有点像,是因此有如下的等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了函数f的通项公式为:这就是一些关于错位排序的性质。
二、类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我们知道斐波那契数列递推式为f(n)=f(n-1)+f(n-2),那么假如有更多项呢?假设f(n)=f(n-1)+f(n-2)+f(n-3),其中f(1)=f(2)=f(3)=1.我们暂时称这个数列为类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它的通项公式又如何呢?令a,b,c满足f(n)+af(n-1)+bf(n-2)=c(f(n-1)+af(n-2)+bf(n-3))则得到c-a=1,ac-b=1,bc=1,消元得c3-c2-c-1=0,利用牛顿迭代可以计算出c=1.83928675521416……,则a=0.83928675521416……,b=0.54368901269208……所以f(n)+af(n-1)+bf(n-2)=c n-3(1+a+b),记t=1+a+b,两边同时除以c n构造更多的常数项:为了方便,我们记,则:令p,q,r满足g(n)-pg(n-1)-q=r(g(n-1)-pg(n-2)-q),则得到:这个方程会发现没有实数解,于是我们只能使用复数了:p=-0.22815549365396...-0.32963360796702 (i)q=0.29087615630927...+0.07807037249863 (i)r=-0.22815549365396...+0.32963360796702 (i)继续上面的递推式,则有g(n)-pg(n-1)-q=r n-2(g(2)-pg(1)-q)。
记T= g(2)-pg(1)-q,则:g(n)=pg(n-1)+r n-2T+q=p(pg(n-2)+r n-3T+q)+r n-2T+q=p n-1g(1)+p n-2T+p n-3rT+…+r n-2T+q+pq+…+p n-2q因此也就可以得到f的递推式了:不难得到,t=2.38297576790624…,T=0.12876722129781…+0.10114779836709…i。
递推式中的c,p,q,t,T都是常数,但除了c以外都是复数,因此计算上会比较困难。
在附录中附上C++的程序,附复数计算的模板和使用递推式计算类斐波那契数列的程序。
三、递推式和矩阵如果对于每个线性递推式都要先计算它的通项公式才能够快速地得到某一项,那这个方法太过于复杂了。
于是我们可以使用矩阵来加速递推。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式也可以写成:因此就有如下结果:其中矩阵的幂次方可以使用快速幂算法在O(logn)的时间内解决,因此我们就可以在O(logn)的时间内计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排除高精度的时间),且精度要比虚数和小数精确的多。
附录利用通项公式计算类斐波那契数列的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algorithm>#include<string.h>#include<vector>#include<math.h>#include<queue>#include<set>#include<functional>#include<time.h>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double EPS = 1E-15;struct Complex{double a, b;//num=a+bi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a = c.a;b = c.b;return *this;}Complex(){a =b = 0;}Complex(double t1, double t2 = 0){a = t1;b = t2;}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return Complex(a + c.a, b + c.b);}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return Complex(a - c.a, b - c.b);}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double ta = a * c.a - b * c.b;double tb = b * c.a + a * c.b;return Complex(ta, tb);}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Complex t = c;t.b = -t.b;t = (*this) * t;double div = c.a * c.a + c.b * c.b;t.a /= div;t.b /= div;return t;}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return fabs(a - c.a) + fabs(b - c.b) < EPS;}bool operator!=(const Complex& c) const {return !((*this) == c);}Complex operator+(double c) const { return (*this) + Complex(c); }Complex operator-(double c) const { return (*this) - Complex(c); }Complex operator*(double c) const { return (*this) * Complex(c); }Complex operator/(double c) const { return (*this) / Complex(c); }void print(){ printf("%.14lf+%.14lfi\n", a, b); }};Complex csqrt(const Complex& c){Complex r = Complex(1, 1), t = Complex();while (r != t){t = r;r = r - (r * r - c) / 2 / r;}return r;}Complex cpow(Complex c, int e){Complex res = Complex(1, 0);for (; e; e >>= 1){if (e & 1) res = res * c;c = c * c;}return res;}int main(){double c = 2, t = 0;while (fabs(c - t) > EPS){t = c;c -= (c * c * c - c * c - c - 1) / (3 * c * c - 2 * c - 1);}double a = c - 1, b = 1 / c;printf("%.14lf\n", 1 + a + b);t = 1 + a + b;Complex r = (csqrt(Complex(a * a / c / c - 4 * b / c / c)) - a / c) / 2;r.print();Complex p = Complex(-a / c) - r, q = Complex(t / c / c / c) / (Complex(1) - r);p.print(), q.print();Complex T = Complex(1 / c / c) - Complex(1 / c) * p - q;T.print();int n = 7;scanf("%d", &n);Complex res = cpow(Complex(c), n) * (cpow(p, n - 1) / Complex(c) + T * (cpow(r, n - 1) - cpow(p, n - 1)) / (r - p) + (q * cpow(p, n - 1) - q) / (p - Complex(1)));res.print();system("pause");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