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城市、农村与工业排水、污水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排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工程设计、设备操作与管理等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排水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创新与应用型专业知识:学生应掌握排水科学与工程理论、设计原理、设备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排水问题的能力。

2.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工程设计、设备选择、现场操作、维护与管理等实践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学生应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与合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学生应具备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将环保要求与排水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三、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1)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环境科学、水质学、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深化学生对排水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理解。

(3)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等工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掌握相关工程技术与方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1)排水工程设计与管理:学生学习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并了解大型排水工程的运营与维护。

(2)污水处理技术:学生学习污水处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掌握常见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操作与管理。

(3)雨水管理与退水设计:学生学习城市雨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有效的退水设计与运营管理。

(4)水环境模拟与评估:学生学习水环境模拟与评估的方法与工具,能够分析评估排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3.实践教学(1)工程实践课程:学生参与实际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升实践能力。

(2)实验课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常见排水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3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铁路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详见表D三、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四、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土建工程基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泵与泵站、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五、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测量实习、计算机绘图实习、水力学实验、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最低总分达到18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42学分,实践环节38学分,方可毕业。

七、学制与学位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流程图表1毕业要求基本内容>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第一学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流程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土建工程基础高等数学(A)I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A)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体育IV热工基础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经济大学物理II电工学基础(B)水分析化学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一工程环境评价水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专业英语土木工程制图I A 土木工程制图II水力学工程力学(C)水质工程学交通运输给排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结构力学B泵与泵站工业水处理交通概论计算机基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2年,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上下水道专业本科和专科生,195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准国内第一批“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创始人杨钦教授被授予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于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1985年,获准建立国内首批“市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批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评估,2009年通过复评。

2007年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2010年批准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2012年批准为教育部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给水排水专业已经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水资源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设计运行最优化、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方向(含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技术)、污水和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三个学科方向。

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工程经验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条件先进,形成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国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我国水处理工程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中心之一。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注:计入课内实验实践环节204学时(6学分)、学科竞赛及创新能力拓展,实践环节比例为25%。

四、专业标准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培养具有全球环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水安全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的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胜任规划、设计、施工、咨询、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在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等)、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应用技术,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独立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知识结构1.工具性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掌握必要的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数学分析、数理统计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并通过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4.专业知识: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水力学、工程力学、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掌握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熟悉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材料与设备的基础知识,熟悉工艺系统的控制原理,熟悉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发展历史、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与本专业的关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哈工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哈工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哈工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它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扎实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该专业的深入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专业性和发展前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水文、水利、环境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工程技术和方法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这样一所知名高校的支持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工程技术,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会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在文章中,我认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保持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对工程实践的热情,不断学习和钻研新的理论和技术,努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学生通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学习和实践,将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也是水利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水利、环境和城市建设领域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啊,就是要培养一群超级厉害的“水专家”。

这些同学呢,将来要能搞定从水的源头到排放的一整套事儿。

比如说,在水源这一块,得知道怎么找到干净又靠谱的水,像地下水怎么勘探、地表水怎么评估质量,那都是基本功。

到了供水环节,要能设计出合理的供水系统,让每家每户打开水龙头就有合适的水压、干净的水,不管是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小乡村。

污水排放和处理也不能含糊。

要把那些脏水收集起来,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把它变干净,再排出去,不能让污水把咱的环境给搞坏了。

总之呢,这个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全方位解决给排水相关问题的全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数学和物理是跑不了的。

就像盖房子得打地基一样,数学的计算能力和物理的原理知识是理解给排水工程的基石。

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那些水流量的计算、管道压力的分析就成了一团乱麻;不懂物理,像水的力学特性之类的就只能干瞪眼。

化学也很重要哦。

水里的成分那么复杂,要想处理好水,不知道化学怎么行?什么酸碱度啦、水里的各种离子啦,都得靠化学知识来分析处理。

工程制图也是一门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这个就像是给咱们工程师的一门特殊语言,你得把脑子里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用精确的图纸画出来,让施工的师傅们能看懂,按照你的想法把那些管道、水池之类的给建起来。

2. 专业核心课程。

3. 实践课程。

实验课那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亲手操作那些处理水的设备,看看各种药剂加进去后水是怎么变化的。

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得知道每种调料放进去的效果,才能做出一道好菜,咱们给排水的同学得知道每个处理步骤对水质的影响,才能处理好水。

课程设计也很重要。

这是把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好机会。

比如说,给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设计一套完整的给排水系统,从水源取水到污水排放处理,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地形、企业用水需求、环保要求等一大堆因素,可不容易,但这也是真正成为给排水工程师的必经之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081003)(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Water & Wastewater)表一一、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尤其是电厂水系统)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It aims to develop high-qualified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culture, industry and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goo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ccupation ethics,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master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isciplines, with extensi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to be capable of the work of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specially Power plant water system) in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二、毕业要求(Educational Requirements):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给排水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3)一、专业介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高级职称占比53%,博士化率76.5%,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西省省级教学团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系江西省首届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江西省一流专业(优势专业)、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工程专业评估与复评。

给排水实验中心系首批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计划培训基地、江西省产学研培育示范基地、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东交通大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本专业以国家、社会、行业和地方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毕业5年左右,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能够在市政、建筑、工矿企业、交通等行业及科研院所从事设计、咨询、研究开发、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培养目标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目标2: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目标3: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等理论知识,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目标4:具有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熟悉现代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目标1. 教育目标培养掌握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排水工程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全球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做出贡献于社会发展的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要求(1)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熟悉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技术,具备解决复杂排水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2)工程实践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水资源调查与勘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等工作,形成较强的设计创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社会责任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排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化学基础等自然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水力学、水文学、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环境工程原理、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与运营、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水体净化工程等。

(3)实践课程水资源勘测、工程实习、论文撰写、校外实习等。

2. 教学模式(1)理论教学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设置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3. 实习与实践(1)校内实习学生需要在校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参与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给排水科学及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及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土木类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1003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较为宽广的国际视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能够具有独立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给排水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实验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水力学、化学、微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给排水工程结构、设备及仪表等专业知识用于工程实践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工程需求的工艺系统、工艺单元或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熟练使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给水排水工程、水源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或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检测化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流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流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流程皖西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具有在市政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水处理行业、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一)知识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掌握必要的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高等数学及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经过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专业知识: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土建工程基础、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分析与监测、泵与泵站;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熟悉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发展历史、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与本专业的关系。

了解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的相关程序和有关文件要求;了解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第一部分培养方案
一、学制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三、毕业和学位要求
修满本培养计划规定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定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突出以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泵站与给排水管道工程等课程为主线兼顾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膜法水处理、水处理自动控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相关课程为特色教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培养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坚实的数学、外语、物理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当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给水排水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能够引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科技发展的潜质,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标准,同时将培养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践等教学环节中,构建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格式如下:
表1 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方内培养标实现环节或途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环境科学信息科学了解现代物理大学物理物理
实验自然科学基础知通识核心课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任选课;环境学概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通识核心课全校任人文社科基础知
课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术等方面的基础知工程项目经济与管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环境分析化
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理化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
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化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知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工程制图;
测量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环境工程原掌握环境工程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专业基本理论知水质工程学;泵站与给水
排水管道工程掌握城镇给排水系统及水质净化的核心选修课和建筑给排水环境监测本原理与方业任选课;相关课程设了解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通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专业任选课电气等建筑设备、交通、环境的一核心课;全校任选知市政与环境工程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规范与规程课程设计业导论环境与土木工程的一般知毕业
设计通识教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沿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邻学科专业导论一般知识术论文;专利发明;专业任选
英语综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大学英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研究新生研讨课拓展知识领域获取信息查询资料法继续学习的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工程制图;通识核心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具有应用计算机、常规测试仪器的测量实习;课程实本能力能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核心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能发现课程分析解决专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相关问题能计;毕业设
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市政与环大学生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新能力国际竞争与合作能熟悉国际工程承包的通用规国际工程管理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专业任选课;创新训具有较强的根据需要进行学习的能力
心理健康,认知过程正常,积极工作,勤奋学习,意志坚强,人格健全,有正常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沟通能素质基本素养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课;学生课外活动;
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1.课程体系
总学分165学分,从层次上看,人文社科基础类4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7.3%;自然科学基础类3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8.2%;专业类8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48.5%;自主教育10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1%。

从性质上看,必修课107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4.8%,选修课58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5.2%。

学分
学分学分学分,选37
合14
1212434-57-8451812
3.选课注意事项
①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单独设置。

②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包括所有的必修实验7周、社会实践2周、认识实习1周、工程训练1周,环境监测实习1周,生产实习1周、课程设计4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16周,合计约33周。

③计算机选修课要求至少选修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并完成相应的1周的课程设计。

④每个学生应在通识课中选修1门经济类课程和一门环境或可持续发展类课程。

⑤每个学生四年中应至少选修完成1项科研训练项目(包括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

⑥每个学期所选课程的总学分建议23学分左右,但不得超过28学分。

⑦未获得学分的数学、物理和专业主干课超过3门的学生不建议选修后续课程。

八、主干课程
表3 专业主干课程
48486464644848
484848
九、辅修专业课程要求表4 辅修专业课程要求
先建要学学22无33化44I物44有34化流44力环53分化环53工原环63工原理说明:若辅修相似专业,必须补修其它的专业必修或专业限选课程,具体课程由所辅修专业选定。


第二部分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教学进程计划
43
注:学期中的S表明是小学期。

二、教学执行计划
第一学期(第一年度秋季)
第二学期(第一年度春季)必理总理实上考记开课周说学课程课程学学考选实方学
221-163282461L016T五中国近现代史纲8073L178Q801-1655II百微积分(64 73L149Q 4 1-16 4 64 必I 大学物理(A)百分理试1-16 32 2 73S189Q 32 2 查必物理实验I 五级实32 32 2 1 1-16 实选两级体育课查
3 48 3 1-16 2
4 85L074T 五级C语言程序设计理选查
3 85L075T 1-16 48 3 2
4 五级查理选C++程序设计85L076T 3 1-16 48 3 24 A门选1五级语言程序设计理选JA查V3 1-16 48 3 86L077T 24 理程序设计VB 选五级查
85L081T
24 1-16 3 48 3 选理五级程序设计TLABMA查
1-16 4 80 4 64 16 选理英语课五级查32 2 32 2 30L699Q 1-16 试百分有机化学必理30S268Q 0.5 有机化学实验查必实 1 周1周五级1-16 2 30L249Q 32 2 32 工程制图(必五级)C 查理
1-16 3 3 48 48 30L696Q 环境分析化学★必理百分试30S267Q
0.5 周1查周1 必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实五级通识核心课查两级选自主选修课两级必修建议修满学分21+选修4=25
第一小学期(第一年度夏季)
第三学期(第二年度秋季)
第四学期(第二年度春季)
必修/理论/总学理论实践上机考试/记分开课周周学说明学分课程号课程名时方式次学时学时学时选修实践时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4 64 4 1-16 理必61L018T 五级40 24 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16 1 32 选实2 两级32 查体育课环境微生物学★试48 3 百分48 3 30L654Q 理必1-16
百分64 试30L648Q 环境工程原理★必4 理64 1-16 4
4 16 必百分理4 试30L701Q 64 流体力学★48 1-16
6 4 1-18 64 30L715Q 工程力学(B)★4 必58 试百分理
30L647Q 环境生物化学3 48 五级48 1-16 理查3 选五级32 实30L105Q (B) 测量学1-16 选2 2 32 查必1 1周周C工程训练()20S006T 实0.5 五级查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研五级32 选32 2 1-16 4 查30L702Q 理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两级通识核心课查选
自主选修课两级
必修17.5+选修建议修满学分6=23.5
第二小学期(第二年度夏季)
必修/理论/总学理论实践上机考试/记分开课周周学说明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次时学时学时考查方式选修实践时学时
1 五级查必1 周130S270Q 周0.5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
2 五级周0.5 实必1 查周1 30S286Q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选实0.5
1周3
30S172Q
(B) 周1 查五级0.5=1.5
选修1+必修建议修满学分.
第五学期(第三年度秋季)

第六学期(第三年度春季)

第三小学期(第三年度夏季)
第七学期(第四年度秋季)
第八学期(第四年度春季)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附件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