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这样的区域最小是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地区,南极,太平洋等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下,区域经济这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三,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开发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第一,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始终控制着开发过程,一旦开发主体不存在了,该开发活动也就不能够继续,或者只能由另一个主体来执行。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都难以完全主宰发展的过程。

第二,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者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第三,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任何区域经济开发活动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1。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2、地域性。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概念;区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结合体;区域是一种商品生产的区位,这使得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而且其区位性往往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机遇;虽然人类活动早已超越地球表面,但就经济活动而言,目前还只局限于地球表面,这是从平面上划分经济区域的基础;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综合体,由区域中心、区域腹地和联系网络三大要素构成。从空间角度看,经济区域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它们之间有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其中处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部分,就是区域经济中心或增长中心,相反,则是区域经济腹地。一般说来,增长中心就是城市,经济腹地就是农村,交通线路则是二者进行经济往来和能量交换的联系网络。因此,经济区域可表述为:以城市为增长中心、以农村为腹地、以交通线路为联系网络的经济地域综合体。
1、区域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对定义区域概念,区域有哪些特点,如何划分区域。
2、如何划分区域,尤其是极化区域概念。
3、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异同。
3、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
1、掌握区域、区域划分和经济区域的概念。
2、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历程和理论的演变过程。
一、两组概念
1、区域(region)与地区(area):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地区的泛称;地区是指特定的区域。
2、空间(space)与地域(territory):空间是对地球表面及其方位的一种表达;地域强调空间或区域的地方性和景观性,如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口、资金、市场、资源等。

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地区经济的特征、区域发展的模式以及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进步和改善。

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还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产生影响。

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发展旅游业可以利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2. 社会稳定:区域发展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3. 资源合理利用:区域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地区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城市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分析、评估和实施各项城市发展政策,以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科学规划活动。

城市规划在区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城市的用地合理分配,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

例如,规划住宅区和商业区的相对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规划还可以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交通流量和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

3.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案例分析:深圳的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深圳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深圳的成功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v (二)现代区位论
3.区位经济学
•区位经济学
•廖什《区位经济学》 •廖什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廖什的经济区边界的分类 •五组平衡方程 •假设条件 •举例:啤酒企业 •正六边形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背景: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
• 大发展
•工业区位论
•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
•聚集经济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v (一)古典区位理论
3.运输区位论 •代表人物:胡佛
•运输区位论
•胡佛主要著作:《区位理论与 • 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 • 的区位》
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二)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研究的中心: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 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 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
•内容:(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 • 生产的空间转移。 • (2)产业和部门规划。 • (3)缩小区域差距
•主要目标:八个
•自然地理 •地理学家认为区域之间的 学对区域 过渡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
的认识 的、互相衔接的。
•经济地 理学对区 域的认识
•经济地理 学对区域
•1、类型区
的认识 •2、系统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 学与区域经 济学的关系
•两者日益靠拢,日趋融合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是现代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现象,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

而城市经济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内的产业分布和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异质性、空间相互作用和地理集中三个方面。

1. 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而内陆地区则更多依赖于农业和矿产资源。

2. 空间相互作用:各地区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贸易、人口流动、信息传播等形式。

3. 地理集中:由于经济活动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一些经济活动往往倾向于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形成经济中心。

二、城市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城市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和影响因素。

1. 经济特征:城市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产业和商业体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城市管理复杂等问题。

2. 产业分布:城市内的产业一般呈现集中化和分工化的特点。

通常会形成以金融、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3. 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城市的规模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较大规模的城市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形成更强的经济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的联系与应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相互关联,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起来研究。

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中,借鉴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效利用和均衡发展。

1. 区域规划: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方向。

2. 城市治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改善城市治理效果。

3. 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潜力,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是通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区际相互合作来 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体现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而产业经济 则代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纵向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 经济发展就集中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 联系的变化,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谓“条块”矛盾。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宏观经济(国民经济总体)、中 观经济(区域和产业经济)、微观经济(企业和个体经济)三个 层次。
经济区域的概念理解
第一章 第一节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 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 会综合体(白雪梅,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品、产业相对密 集分布和联系的空间性经济活动总体(陈鸿宇,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社会化大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 的产物,是在考虑了行政区划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 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同类性和联系性并且不能无限细分的 某一空间范围或地域经济综合体,它必须具备市场主体、 经济核心区、非核心区和要素流通网络四个最基本单元以 及具有协调和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能力。
资金流
信息流 技术流
区 域 联 系
非 实 物 流
空 间 联 系
城市与区域
城市与城市
图1-1 区域联系框架
我国区域联系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联系表现为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区域利益的导向性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有限性,导致 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它区域而 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每个区域的经济竞争是在区域间相互 依赖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联系表现为互利互惠前提下的合作关系。相关区域在 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依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担风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城市与区域经济的理论体系包括了空间分工理论、城市化理论、地租理论等内容。

这些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还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空间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空间分工理论强调了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和集聚。

根据这一理论,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工和集聚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空间分工理论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化理论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城市化理论强调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作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和交换中心,在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租理论地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租理论强调了土地在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土地所有权对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理论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论创新,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与区域经济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学课件-导论

区域经济学课件-导论
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司的判断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秘书的汇报作出来的汇报的内容是否真实汇报的数据是否准确汇报的用语是否恰当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运动规律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空间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区域城市化乡村经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是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a.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一个地点;
b.所有活动在整个区域内呈现均匀分布
c.经济活动毫无系统模式,随机的分布
d.以上都不对
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 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 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 经济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 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 来人口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 区的经济中心。
步高涨。
(3)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要素
新增长理论:突出知识积累的作用 经济总量的增长 区域发展表现: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
《区 域 经 济 学》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
课件 不管其发展水平如何,最终都能在某一
特定空间上找出它的“影子”。这种经 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 经济学(Regional or Spatial Economics)。
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
导论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 异,而这种差异又影响区域间发展速度 的差异,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是区域分 异的主要的条件。
(5)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探讨地理空间范围内经济发展变化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地理空间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因此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研究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这包括经济活动的种类和规模、环境因素的影响、地理位置的影响以及人口和就业的状况等。

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现象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将探讨这种密切关系。

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和扩展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和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发展的中心。

引人进城,扩大小城市,支持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打破了区域之间的障碍。

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过去的城市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城市化过程中,经济活动和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这是城市化进程仍面临的一些问题。

三、发展与城市化的区域不平衡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并不在所有区域平衡。

有些地区的城市化过程较快,经济活动和资源向这些区域集中,生活和环境质量变得好了。

然而,也有一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生活质量和经济状况都相对较差。

对于这种不平衡性,政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

有些地区需要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进入。

有些地区也可以考虑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的资源,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政府还可以对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加强支持,统筹协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利益关系。

结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

它研究城市和区域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城市与区域的联系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探讨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城市化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转移至城市,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进程对城市与区域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涌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二、城市与区域的联系城市与区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

首先,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通过聚集人口、资源和资本,形成了核心城市区域。

该区域通常具备较高的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还表现为经济互补性。

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具备不同的产业特点和优势,通过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此外,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人口流动、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的共同发展。

三、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发展涉及到产业结构、区域分工、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

不同城市和区域具备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应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互补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合理的区域分工。

通过不同城市和区域的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最后,经济增长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通过提高产出和劳动生产率、改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加强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经济特征、关系和发展,对于深入了解当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作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和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发展等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影响、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一、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内外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的规模增大,人口密度增加,这就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消费需求。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的集中,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增长。

二、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产业集聚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发展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产业集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产业集聚,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同时,由于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产业集聚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可能会造成资源肥滥和环境恶化。

其次,产业集聚也可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现象加剧。

因此,在区域发展中,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提高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效率,同时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和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社会功能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和方法。

城市规划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也可以通过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提高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然而,在城市规划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区域经济学江苏师范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渠立权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土地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区域经济要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制度等。

除此之外,本教材还介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与城市化道路等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规划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学好区域经济学除了要求同学们具有这些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要点:界定基本概念介绍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任务一、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1、区域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即经济区域,有别于自然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经济区域有以下八个特点区域具有经济含义(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实现)。

它内部的资源、经济背景、产业特点、经济政策、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等等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区域内部的同质性(相似性)。

区域间的异质性(差异性)。

边界的模糊性和范围的可变性。

统一性(是自然背景条件、物质内容及其结构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地域单元)。

经济区域的系统性(内部各组成部分组成系统的有机整体,外部开放性)。

周期性(具有萌芽、形成、成长、衰退的发展过程)层次性根据区域的特点,一般而言,以行政边界作为区域边界的做法只能带来区域管理上的方便,对区域经济政策上的制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经济区域的类型根据形态特征,经济区域有均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根据物质内容的差异,经济区域可分为工业经济区、农业经济区、流域经济区等等。

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怎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学01导论

细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条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市场、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关系、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规划、区域经 济政策、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从国情出发借鉴西方区域理论 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区域经济学01导论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总体上看,不同的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 象和内容有不同的观点。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多视 角性有利于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 但不利于区域经济学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 律的科学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 关系的科学。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从狭义的角度一 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区域经济 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01导论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突出其应用性, 就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 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提供 思路和方法。 本人认为,首先区域经济学要能理论的角度阐 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能根据本区域经 济的运行轨迹找出本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历史根源,且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 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 基础上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比较可行的建议。
区域经济学01导论

区域经济学应用性的深刻总结:区域经济学 是一门治病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家知道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如 果健康那么下一步发展态势如何,如果不 健康问题何在,采取什么政策加以治疗。 区域经济学家能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理 论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对相 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外的理论研究成 果要注意实用性。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是指特定地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状况。

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第一部分:城市经济学基础城市经济学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城市的内部经济活动。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资源集聚、产业集中的地方,经济活动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和多样化特征。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地产市场、城市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经济现象。

第二部分: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城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迁移过程,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需要加以解决。

第四部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布局可以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

第五部分:城市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竞争是指不同城市之间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包括经济竞争、文化竞争、科技竞争等。

城市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创新和提升。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作为研究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经济活动的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确保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
聚集效应
2
指同类企业在空间上,会具有集合(聚
集)的趋势,从而形成某一行业的产业
集群。
3
新经济地理学
4
从微观层面分析地区内公司的行为和地 缘因素的影响。
跨越式发展
指地区内经济快速发展,领跑其他地区。
增长极论
认为经济增长会在一种聚焦于特定产业 的经济发展区域内集中。
区域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相对独立的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关注地区之间, 以及地区内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范围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和问题,包括国际,国家,区域和城市的范围。
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与地方相关的问题,包括城市化、 交通、生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领域。
协助企业实现产品定位、市场策略、行业战略 经济等epi,以 支持创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数量分析
使用统计、计量等方法对于各种经济现象的发展情 况进行分析。
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发掘地方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特性, 从而支持理论建立。
质性研究
通过实地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地的特定 经济问题。
1 信息来源
地方数据的获取及其真实性是很多研究的局限所在。
2 理论适用性
理论的适用性和普适性在某些地方和问题上可能存在局限性。
3 缺乏综合性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学科,缺乏系统综合的理论体系。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将为当地经济 发展政策及商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望
随着全球化以及新一代科技的应用,区域经济学将 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视野与理论深度。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差异、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的学科,而城市经济是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学科。

这两个学科都关注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运作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均收入、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等指标。

城市经济则关注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包括城市规模、就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等。

虽然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不同,但它们有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

大多数经济活动集中在城市中,城市扮演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丰富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产业和人口流入。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学研究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差异,可以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可以扶植特定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区域合作来实现城市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空间角度来理解。

区域经济学强调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而城市经济学更关注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都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限性,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都探讨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策略,可以促进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它们研究经济活动在特定地域内的运作和影响。

1452 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

1452 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

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引言经济学包含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对于研究和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将探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和重要性。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关注的是某一区域内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等活动。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产业、不同人口等方面。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学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地区差异和地区经济成长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全面。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许多学者开始利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区域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与地域密切相关的分支,它探讨了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经济现象。

研究区域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依据。

此外,区域经济学也为企业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关注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例如就业、消费、贸易和房地产等。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城市发展和管理等方面。

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城市化的现象日益普遍。

随着城市生活方式更加普遍和大众化,城市经济学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现在,城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经济学的重要性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城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运作机制、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此外,城市经济学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它探讨了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人口迁移、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要介绍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并对其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一、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经济发展。

根据城市经济学,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生产力、人力资本、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

生产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和服务的数量。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技能和知识。

资本积累是指投资于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资源,它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指新技术和创新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城市经济学还研究了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的产业特化。

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由各种产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决定。

城市的产业特化是指某些产业在城市中具有竞争优势,而其他产业相对较弱。

城市的产业特化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依赖某一特定产业,一旦该产业受到冲击,城市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研究了为什么有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发达,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学,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政策等因素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可以影响物流成本和市场接触度,资源禀赋可以决定某些特定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发展潜力。

区域经济学还研究了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

劳动力的流动可以改变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就业机会,而资本的流动可以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三、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广泛。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根据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原理来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来促进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论: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蒙莉娜(Lina Meng)Ph.D, Assistant ProfessorOffice:Eco.B411-ATel:2187513 Email: lnmeng@区域与空间:真的这么重要吗?•“有谁能够无视经济发展的空间面貌,即超越时间的流逝,所有的经济过程依然存在于空间”•——艾萨德(1956)•城市一直是文明的摇篮,在黑暗中散发光和热。

——西奥多.帕克(Theodore Parker)•我宁愿醒来以后无处可待,也不愿在地球上任何一座城市居住。

——史蒂夫.麦奎恩(Steve Mcqueen)全球夜晚灯光图Percentage urban and loc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with at least 500,000 inhabitants, 2014世界经济中心的迁移全球经济产出,GDP/人口国际航空路线图世界航运路线图世界出口状况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密度分布胡焕庸线: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分布胡焕庸线的成因:中国地形胡焕庸线的成因:年均气温分布图中国高铁“四纵四横”规划图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经济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实践•县域竞争,扩权强县,撤县并区,省直管县•地方化经济有效性,经济特区,开发区政策•地方分权,土地财政,区域经济增长•官员晋升锦标赛,行政官员流动,政企官员流动•…..高级区域经济学:What? How?Lecture:一、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2课时)二、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实践(6课时)三、集聚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4课时)四、城市与城市经济(10课时)五、港口,城市与区际贸易(4课时)六,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评述(2课时)•实验课程:一、ArcGIS软件入门应用(4课时)二、空间数据探索分析(4课时)三、基于交通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分析(4课时)四、The View from Sky: 卫星数据的经济学应用(4课时)五、空间计量模型的应用(6课时)•课程作业与报告:–每个人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个主题,收集数据做空间分析并形成课程作业,最后在课堂上做报告。

•课堂实验设计与写作(4课时)–截止日期:2017年12月15日•课堂报告(4课时):15分钟报告+5分钟讨论高级区域经济学: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实验设计与结果(20%)+课堂报告(10%)•期中考试:20%•期末开卷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考试方式,50%。

高级区域经济学:教材•张敦国,主编,2013。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塔.卡佩罗著,赵文等译,2014。

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法辉,著;姜世国,腾骏华,译,2009。

基于GIS的数量方法与应用。

北京:商务印书馆•G.戴维.加森,罗伯特S. 比格斯,著;曾东林,译,2017。

分析制图与地理数据库,格致方法.定量研究系列。

北京:格致出版社。

课程网络平台•1.厦门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s:// –经济学院/2017-18/城市与区域经济学–选课密码:2187513•2. 实验课程软件:ArcGIS, Matlaba)自带电脑安装上述软件(推荐)b)通过学院HPC远程访问上述软件导论: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与空间:区域的概念与本质2.巨人的肩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3.融入与分离:区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4.航行的舵手: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研究需要空间吗?•区域:一定的地域空间。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区,东盟,经济开发区–沿海地区,东部地区,欧洲莱茵河地区–省(直辖市)、市、县–沙漠地带,南极地区•研究城市居民的居住选择的问题:–到底应该在市中心居住,尽量靠近工作地点,减少通勤成本;还是居住在郊区,以减少住房租金支出?•研究的区域范围在一个城市内部:以城市边界为划分(空间)•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问题:–大城市拥有密集的人口与经济活动,同时也产生相应的环境外部性:空气污染。

但是污染可能来自上风向的扩散,也可能来自本地排放。

•研究的区域范围跨越了城市行政边界,包括城市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空间)•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区域的划分也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区域的范围可以大到省市乃至国家与国家的组合,还可以小到一个居民点或工厂。

•自然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区分,如沙漠地带、冰原地带均称为区域;•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的覆盖面来划分的,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内的不同省(区)、市、县界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作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按这种标准,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

经济学对“区域”的定义?现代经济学甚至没有对“区域”的定义(为什么)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的定义•胡佛(1970)曾给出了区域的概念可能最为流行,他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张学良认为,区域是以一定的标识来界定和规范的地理空间,这种标识通常由人们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

–标识的类型:•属性标志•同质性标识•经济特征标识•行政标识•区域的本质是空间,区域是空间的特化。

–所谓特化就是地域空间的一部分被赋予特定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王铮,理论经济地理学,2002)。

这种特化使得一个空间范围在地理学性质上区别于另一个空间范围,不同的空间范围分别都成为不同的地区或区域。

可以设想地球表层是没有差异、处处同质的,这种背景构成了地球的表层空间。

这个空间如果一无所有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实际上,地球表层空间总是被环境、资源和人口所充填,这种充填不是均匀的,其结果就使一个空间范围区别于另一空间范围,即空间发生了特化,特化使空间转化为地区,地区的抽象就是区域。

导论: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与空间:区域的概念与本质2.巨人的肩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3.融入与分离:区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4.航行的舵手: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什么是区域经济学?–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学问?•什么是经济学?–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学问?–最优化的学问?–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的学问?–假设与现实渐行逼近的学问?•什么是区域经济学?–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学问–空间价值最大化的学问–在哪里生产的学问•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指出,区域经济学或空间经济学要解决“何事在何地,为何,以及应该如何”的问题,“何事”涉及到每一个经济活动,“何地”是指与其它活动有关的区位。

传统经济学在试图解释“何事为何以及应该如何”方面很成功,但是却忽略了“何地”问题,很少提供任何涉及空间因素的分析。

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活动,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2.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胡佛也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1.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必要。

•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2.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不论是在自然条件均质的情况下,还是自然条件不均质的情况,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更为根本的因素是人类的主观活动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3.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尽管空间距离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少,但只要实体经济存在,距离就会存在,经济活动就要支付距离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流动。

•而为了减少距离成本,产品和服务生产的地方化就十分必要。

•新三大基石:现代区域经济学1.收益递增•中心—外围模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

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

集中是规模经济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

2.不完全竞争•城市模型•经济如何从单一中心地理向多城市地理发展?一个优化经济的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层级体系该如何分布?3.运输成本•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模型•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贸易可以导致内部经济地理重新组织,它总体上使得产业专门化,促使某个导论: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与空间:区域的概念与本质2.巨人的肩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3.融入与分离:区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4.航行的舵手: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地理学的五大传统•空间经济学:两次努力的失败•新新经济地理学:一次成功的尝试•区域经济学的发展:–1. 逻辑架构体系的构建–2. 新经济地理学,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3. 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导论:区域,空间与区域经济学1.经济学与空间:区域的概念与本质2.巨人的肩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3.融入与分离:区域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4.航行的舵手: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区域经济分析:有没有自己的分析方法?4.数据类型与区域经济分析方法1.横截面数据2.时间序列数据3.面板数据4.空间数据4. 空间数据•两个概念地理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