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观后感
《将相和》读后感(15篇)
![《将相和》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a7fe1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1.png)
《将相和》读后感(15篇)《将相和》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将相和》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这三件事。
完璧归赵是第一件事,写了蔺相如带着赵国的国宝——和氏璧去跟秦王换十五座城。
蔺相如凭着他的机智、勇敢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送回赵国。
从而粉碎了秦王骗璧的计划。
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第二件事是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侮辱赵王。
蔺相如看见了生气极了,他又用他的机智勇敢强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从而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第三件事是负荆请罪,因为前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给他的职位比廉颇还要高,廉颇不服气,这件事让蔺相如知道了,他故意躲着廉颇避免和廉颇闹不合,削弱赵国的力量。
廉颇知道原因后,也知道是自身错了,连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此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这篇课文让我最难忘的人是蔺相如,他机智勇敢,热爱国家,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我将来也要像他一样机智勇敢热爱自身祖国,做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将相和》读后感2《将相和》是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将相和》讲述了蔺相如在让赵国君臣进退两难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件事上建立了奇功,被赵王封为了上卿,职位高于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想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有意避让他,廉颇知道真相后,到蔺相如的府上负荆请罪。
蔺相如为什么能当上上卿?那是因为他能在困难面前,能以大局为重。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要是这样吗?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长——蒋睿彤同学的嗓子哑了,可她坚持按时按点提醒我们排好路队,虽然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我依然觉得这声音是最动听的。
当我走出教室时,仿佛蒋睿彤的沙哑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荡。
蒋睿彤以大局为重,没误同学们一分一秒。
我们做事也要以大局为重才不会耽误大家。
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没有和廉颇当面争执,最终以一片赤诚赢得了一生的朋友。
是啊!只要我们以大局为重,就能帮助大家许很多多。
将相和的读后感(热门18篇)
![将相和的读后感(热门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8353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8.png)
将相和的读后感(热门18篇)将相和的读后感第1篇今天,我读了《将相和》这篇文章,它使我受益匪浅。
我比较喜欢文中的蔺相如。
因为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有一次,“完璧归赵”做了贡献,被提升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勇敢与秦王搏斗,为赵王取回了面子,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说见了蔺相如就让他下不了台。
蔺相如大度的让着廉颇,并说:“秦王之所以不敢来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我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将乘机来攻打我们啊。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话传到了蔺颇的耳朵里,他一想也是,就脱下战袍,赤裸上身,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蔺相如热情出来迎接,从此他们有重归于好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班里,我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郝亚一说我写的太慢,我就恼羞成怒,回敬她是一只老乌龟;窦雯靖打了我一下,喔便追她打,有是一下子追到东边的德克士,就是为了打她一下。
我深感到自己不太大度,没能像蔺相如一样,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我要向蔺颇学习,知错就改。
“对不起。
”一句话给人带来的是温馨快乐,我要学习他们两人的优点。
读完了司马迁的《将相和》,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要带着这种理念前行。
将相和的读后感第2篇今天,我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便深深的被文章里的人物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所感动。
因此我决定要去做一个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负荆请罪”。
它主要讲了蔺相如在渑池相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比廉颇的职位高,廉颇十分的不服气,因此经常与蔺相如作对。
蔺相如不仅不计较,还再三谦让廉颇,使廉颇觉得惭愧不已。
便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俩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读后感15篇
![《将相和》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66b7b22b160b4e777fcf3d.png)
《将相和》读后感15篇《将相和》读后感15篇《将相和》读后感1我的感受是:忍让是一种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和气不能只为了面子就跟人吵架,如果人人都心胸似海,明白道理话,那么世界会多么美好啊!这一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刑请罪这三个有联系的小故事,详细叙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烦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品质。
《将相和》读后感2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放第二,而把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第一的人。
他知道:将相和,国家就安全,将相不和,国家就危险,所以就有意避着廉颇,这种忍让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觉得蔺相如知所以能得到赵王的重用是因为他机智多谋,把国家利益放第一位。
团结是第一位,有些同学只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不和,和同学们翻脸;有些同学为了自己的好成绩就不顾班里的利益,甚至用奸诈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心。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
”我们只有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怕,我们要向蔺相如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团结起来,才能把五四班这个班级体搞好,成为人人称赞的好集体。
《将相和》读后感3这个故事可分为三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每一节都体现了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到了团结一致才能打败敌人的道理。
《将相和》读后感4我认为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人。
廉颇是个直率,鲁莽,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人。
说蔺相如勇敢机智是因为他能置生死于度外,两次见秦王都用语言相逼,能随机应变。
说蔺相如顾全大局是因为他为了国家而不和廉颇争论。
说廉颇直率,鲁莽是因为他心里不服就说出来。
说他居功自傲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靠本事,比蔺相如功大。
说他知错就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就去负荆请罪。
我明白了:一个国家只有将相和,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将相和》读后感5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读将相和有感10篇
![读将相和有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0ea01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b.png)
读将相和有感10篇读将相和有感10篇读将相和有感1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这可以从蔺相如取回和氏璧与用玉威胁秦王就可以看出。
在举行交壁典礼时,蔺相如从容大方,即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又保住了赵国的声誉,还堵住了秦王出兵的借口。
在这样的环境下,蔺相如以死相逼,保卫了赵国的荣耀。
在蔺相如听说廉颇不服气,便一直避让,可以看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廉颇我也很喜欢,因为十分坦诚直率,能知错就改,当意识到蔺相如回避他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后,明白自己错了,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可以看得出廉颇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也很可贵。
学完了本文,我明白了只有互相团结才是强大的,只有集体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团结一心,互相互助,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创造一个优秀的集体,创造一个强大的中国!读将相和有感2在这节课上,张老师运用教学智慧,像一个魔术师,始终变化出峰回路转的教学思路,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游戏,进行智慧的较量。
以三位人物的形象入手,研读文章。
带领学生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中华民族的品质。
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开发思维空间,真正获得了心灵的发展,这就是成功的一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节课。
最后又留下悬念,促使孩子主动阅读。
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喜习惯。
在课堂中,张老师顺从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同时发展孩子的思维特点。
通过课文的三个故事两个人物引出了那样的一段历史。
向学生推荐了一步巨著。
从张老师身上,我强烈地感到:我们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运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引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读将相和有感3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大臣,他能够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在秦王没有诚意拿城换璧的时候,他能机智地取回璧,并以死相逼,最后“完壁归赵”。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先国后己,又一次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最后又以宽厚的胸襟与廉将军和解了矛盾。
《将相和》读后感
![《将相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438d5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2.png)
《将相和》读后感《将相和》读后感(通用41篇)《将相和》读后感篇1上一星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相和”,课文讲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我觉得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而且还宽宏大量。
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一个宝物——和氏璧。
秦王得知后,就想把它骗到手。
蔺相如识破了秦王的诡计,用自己的聪明机智与秦王斗智斗勇,最后,在他的保护下和氏璧完璧归赵,得到了赵王的赏识。
后来,秦王又说生一计,想在渑池会上侮辱赵王。
也是蔺相如帮助赵王摆脱尴尬,留住了颜面。
之后,赵王非常欣赏他,封蔺相如为上卿。
大将廉颇很不服气,总想报复他。
蔺相如知道后一直躲着他,后来才知道躲着他并不是害怕他,而是为了赵国的安危,不愿与他产生矛盾。
廉颇知道后,羞愧难当,负荆请罪,最后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课文中的秦王真的很无耻,蔺相如既聪明又勇敢,而且心胸宽广,处处为国家安危着想,为了不削弱国家的力量,一直让着廉颇,这让廉颇感到很羞愧。
同学们,你们说蔺相如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将相和》读后感篇2宽广是可以融化恶意的,也可以建立友谊。
可以说,宽广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不可过于地宽容某个人。
蔺相如就巧妙的运用了这一品质。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只要是自己错了,便虚心改正。
而蔺相如面对廉颇所发的牢骚,熟视无睹、忍气吞声,处处让着廉颇。
最终,蔺相如的宽容感动了廉颇。
于是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不受秦国的侵略。
不仅在中国,在外国,有些名人也用此来化解矛盾。
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一次在一个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公园小道上碰到了一个一直诋毁他的人。
那个人直接就毫不相让,甚至还恶言相加,说什么也不让路。
但歌德只说了“我却相反”四个字后把路让给了那个人,自己却踩到了草地里。
由此看来,歌德是多么宽容啊!说不定因那番话他们就已化解了矛盾,可能还是好朋友呢!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好品质。
但如果过于宽容一个人,会过于放纵他,让他过于骄傲,以至于犯更大的错误。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恰当的利用宽容非常重要。
《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
![《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d56a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1.png)
《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将相和》读后感1《将相和》是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将相和》讲述了蔺相如在让赵国君臣进退两难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件事上建立了奇功,被赵王封为了上卿,职位高于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想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有意避让他,廉颇知道真相后,到蔺相如的府上负荆请罪。
蔺相如为什么能当上上卿?那是因为他能在困难面前,能够以大局为重。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要是这样吗?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长——蒋睿彤同学的嗓子哑了,可她坚持按时按点提醒我们排好路队,虽然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我依然觉得这声音是最动听的。
当我走出教室时,仿佛蒋睿彤的沙哑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回荡。
蒋睿彤以大局为重,没误同学们一分一秒。
我们做事也要以大局为重才不会耽误大家。
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没有和廉颇当面争执,最终以一片赤诚赢得了一生的朋友。
是啊!只要我们以大局为重,就能帮助大家许许多多。
当我们和同学争吵时,不能因为要为自己争一口气而不顾全大局。
廉颇负荆请罪也让我深受感动,他懂得与蔺相如精诚合作,使赵国日益强盛。
《将相和》读后感2宽广是可以融化恶意的,也可以建立友谊。
可以说,宽广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不可过于地宽容某个人。
蔺相如就巧妙的运用了这一品质。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只要是自己错了,便虚心改正。
而蔺相如面对廉颇所发的牢骚,熟视无睹、忍气吞声,处处让着廉颇。
最终,蔺相如的宽容感动了廉颇。
于是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不受秦国的侵略。
不仅在中国,在外国,有些名人也用此来化解矛盾。
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一次在一个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公园小道上碰到了一个一直诋毁他的人。
那个人直接就毫不相让,甚至还恶言相加,说什么也不让路。
但歌德只说了“我却相反”四个字后把路让给了那个人,自己却踩到了草地里。
由此看来,歌德是多么宽容啊!说不定因那番话他们就已化解了矛盾,可能还是好朋友呢!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好品质。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0f0b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d.png)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今天,我们刚刚学完《将相和》这一课,蔺相如那机智勇敢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将相和读后感篇1今天,我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便深深的被文章里的人物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所感动。
因此我决定要去做一个顾全大局,识大体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负荆请罪”。
它主要讲了蔺相如在渑池相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比廉颇的职位高,廉颇十分的不服气,因此经常与蔺相如作对。
蔺相如不仅不计较,还再三谦让廉颇,使廉颇觉得惭愧不已。
便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俩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故事中廉颇以小人之心对待蔺相如,蔺相如却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俩闹不和,秦国必然会来攻打赵国,正因为蔺相如不计较廉颇对他的羞辱,甚至还把廉颇当成朋友,最后终于使廉颇认识到错误,并与蔺相如一起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由此可见将相和睦相处对国家安危至关重要。
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只要齐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团结”,我可是有着深刻的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秦皇岛夏令营活动。
活动中教练带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叫作“齐眉棍”。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每个人都作出枪的姿势,用手指的第二个关节拖着“齐眉棍”,总共分为两组,每组8人,我们组想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4人站在一面,分别交叉站着,胳膊保持平衡,这样我们的第一轮游戏开始了。
“啊!”我们的“齐眉棍”掉到了地上,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小女生的手提前松开了,导致棍子失去平衡而落在了地上,于是我们便开始抱怨那个女生。
教练看见了,赶紧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不能这样互相抱怨,应该团结一致。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578e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b.png)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将相和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读后感范文(精选2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相和读后感篇1将相和的将指的是赵王的大将军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讲了三件大事“渑池只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前两件实事起因,后两件事是结果。
本课的蔺相如非常勇敢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机智他的爱国情怀!在生活中我和朋友“于芊”经常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闹得天翻地覆,甚至一定要查出事情的真相才肯停止。
后来我不再和她闹矛盾了,可是因为她的妈妈不是很喜欢我,并且我完全影响了于芊的生活,也许我把他带坏了,我要郑重的向于芊的妈妈说一声“对不起”可我还是很想和他做朋友的,因为我们俩个在学习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我知道我们两个的性格、特点都不相同这是我们不能强求的事实,但我们一旦相处久了就会彼此理解对方,也会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我和于芊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已经和他分开不了。
小的时候我对朋友起了依赖性,现在我要做好自己!将相和读后感篇2今天,我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赵王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名叫和氏璧。
秦王听说后,要用十五座城换这个宝贝。
赵王和大臣没有办法,只好让蔺相如去秦国。
秦王见了和氏璧,只说好,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只好将璧安全的带回了赵国,他立了大功,赵王让他当了上大夫。
第二件事是渑池之会,在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看赵王受了侮辱,十分生气,他样秦王为赵王击缶,可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三要求,秦王才为赵王击缶,廉颇老将军很不服气,蔺相如知道了,边躲避他。
后来廉颇老将军得知蔺相如十分谦让他。
廉颇将军十分惭愧,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
从此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读将相和的读后感5篇
![读将相和的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2a76a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4.png)
读将相和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将相和的读后感5篇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感受到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想境界,写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读后感,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将相和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将相和》读后感(15篇)
![《将相和》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0a213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d.png)
《将相和》(15篇)《将相和》(15篇)《将相和》1 这章我知道这次秦昭襄王虽然把蔺相如放走了,但放不了赵国。
公元前279年,和赵王到渑池约会,蔺相如陪同前往,秦王准时与赵见面,见后,赵王为秦王用鼓瑟弹了一首秦国的曲子,并记录下来。
赵王受到羞辱,大为气恼。
某天,蔺相如随手拿起一个缶,让秦王击缶,秦王只是乱敲了几下,边谈边谈,秦国想动武,但淹池外有赵国大军。
从淹池回来后,赵慧王赏蔺相如为上卿,廉颇知道后,准备说一下他,因听过蔺相如的话,找家里跪在他的面前求和,从此两人齐心协力,一起保卫赵国。
读过这章后,我知道了廉颇经过蔺相如的指导后,两人就共同来保卫赵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向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团结友爱,齐心协力来做一件事!《将相和》2 《将相和》这个故事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互有联络的小故事,详细地表达了廉颇与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突出了藺相如机智英勇、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颇勇于改正,热爱祖国的品质。
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壁;在渑池会上,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藺相如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
当他知道廉颇将军不服他做上卿时,为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在这里,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比照,也致使廉颇负荆请罪,认识到错误,和他重归于好。
《将相和》3 今天,我读了将相和这个故事,感受很深,深深的为廉颇勇于成认错误的精神所感动,蔺相如的宽宏大量也是我不禁所震撼。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经过了几件事后,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事情读完这篇文章,我不有自主的想起了在幼儿园的那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我看见玩具箱里有许多鲜艳的水果,由于当时非常好奇,手便不自然的把它掏出来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
一路上我提心吊胆,怕爸爸妈妈知道。
《将相和》读后感3篇
![《将相和》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6ded7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5.png)
《将相和》读后感3篇《将相和》读后感(一)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将相和》。
这里主要谢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
其中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和廉颇大将。
其中丞相蔺相如的内容最为精*。
他作为一个丞相,不但机智果断不,而且还十分有勇气。
在跟秦始皇对话的内容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有勇有谋,勇敢机智。
第三个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廉颇大将我也十分欣赏,他在意气用事的过程中,也很会自我反省,冷静下来,说明他是聪明的。
在最后,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再意气用事,向丞相蔺相如请罪,最终成为一对好朋友,文武结合,保卫赵国。
在赵国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课文中,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其中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注意团结同学,集体利益为重,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将相和》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将相和》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这三件事。
完璧归赵是第一件事,写了蔺相如带着赵国的国宝——和氏璧去跟秦王换十五座城。
蔺相如凭着他的机智、勇敢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送回赵国。
从而粉碎了秦王骗璧的计划。
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第二件事是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侮辱赵王。
蔺相如看见了生气极了,他又用他的机智勇敢强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从而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第三件事是负荆请罪,因为前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给他的职位比廉颇还要高,廉颇不服气,这件事让蔺相如知道了,他故意躲着廉颇避免和廉颇闹不合,削弱赵国的力量。
廉颇知道原因后,也知道是自己错了,连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此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这篇课文让我最难忘的人是蔺相如,他机智勇敢,热爱国家,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我将来也要像他一样机智勇敢热爱自己祖国,做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将相和》读后感(三)今天,我学习了《将相和》,我认识了聪明大度的蔺相如,也了解了知错就改的廉颇。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76e9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0.png)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集合15篇)《将相和》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篇__,这篇__的名字叫做《将相和》后人常用“将相和”来比喻文武百官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__共分为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在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中,蔺相如用他的机智勇敢,战胜了秦王,把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在开始,当秦王拿到了这块和氏璧时,却绝口不提拿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守信用,又从他的手里夺回了和氏璧。
并且连夜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在渑池之会,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赵王鼓了。
秦王在这时,已经侮辱了赵王。
蔺相如生气极了,他让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答应,最后威胁秦王,秦王被逼无奈,只好击了一下缶,这次,秦王又没有占到便宜,蔺相如又一次用机智战胜了楚王,负荆请罪是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可是最后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好朋友。
生活中,有的人也像蔺相如一样非常机智勇敢,遇到难题不慌张,冷静地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
我们应该学习蔺相如的那种机智勇敢。
我以后也一定要做一个遇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人。
《将相和》读后感2《将相和》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分的故事,讲述了赵国文将蔺相如的故事。
《将相和》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说的是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一块无价之宝,便是和氏璧。
为了得到它,他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此璧。
赵王很为难,到底要不要做这个交易。
后来,一个叫蔺相如的人,不仅羞辱了秦王一番,还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了回来;第二个故事是《渑池之会》,秦王本想在这次大会中侮辱赵王,可又被蔺相如羞辱了。
蔺相如立下了汗马功劳,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是赵国刚愎自用的大将军,他很不服气。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总是避免与廉颇见面,后来,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人一起合作保卫赵国。
这就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智勇双全、高瞻远瞩,还赤胆忠心,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
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7篇
![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94bf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b.png)
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7篇所谓经典作品,是那些每一个人都希望已经读过、但无一人想读的作品。
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
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1我读了《将相和》以后,让我对蔺相如多了一些敬佩。
这篇文章讲蔺相如用和氏璧与秦王换十五座城,他机智冷静,于是就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然后,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用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立了大功,赵王就封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想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而蔺相如一句话就让廉颇负荆请罪,真厉害啊!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艺术,我知道了在小学,我们要为语言这一方面打好基础,只要你语言过了关,将来你就可以用语言与别人交流,虽然一张嘴没有杀伤力,但是你可以用语言击败别人,让别人无言以对,如果你语言这一方面不好,将来你连说一句话都有可能说不清楚,所以,语言要学好。
我遇到过这样的列子: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草原》这一课时,邓老师说:“草原真美丽呀!美丽的像……”就在这时邓老师看见了舒爱家在玩手指,于是就说:“美丽的就像舒爱家的手指一样。
”逗的我们哈哈大笑,而舒爱家惭愧极了,没想到语言可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语言是不可缺少的,现在为语言打好基础,将来就可以做大事。
阅读将相和心得感想2今天我们学习了,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了完璧归赵,在战国时候,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泰国是战国七雄,其中泰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次,赵国赵国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写了一封信,上面说,他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赵王收到信后十分着急,忽然有个人说,有个蔺相如。
()赵王吧蔺相如找来,蔺相如来了,说他愿去换,如果他给了,就交给他,如果他不给,就把宝物带回来。
他走了,来到秦国,果然不出他所料,亲王不想给城,蔺相如让人化妆抄小路回去,在典礼上,蔺相如给他说了,亲王只好把他送回去。
第二部分池之会,在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只好鼓瑟,蔺相如要秦王击缶,秦王不击,他就要挟秦王,秦王只好击了。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12篇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00a3f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f.png)
2023年将相和读后感12篇将相和读后感1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春秋时期《将相和》一文。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说明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才有利于国家。
从中,我知道了,蔺相如勇敢机智和紫国,以国家为重,维护国家的尊严,宽宏大度的表现,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把握住时间学习,长大找一个好工作,为国家也尽我的力量。
将相和读后感2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的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会维护国家的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令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蔺相如那个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当知道廉颇老将军不服做上卿时,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在这里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致使服刑请罪认识到错误。
我的感受是:忍让是一种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和气不能只为了面子就跟人吵架,如果人人都心胸似海,明白道理话,那么世界会多么美好啊!将相和读后感3《将相和》这个故事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互有联系的小故事,详细地叙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颇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品质。
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壁;在渑池会上,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蔺相如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
当他知道廉颇将军不服他做上卿时,为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在这里,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也致使廉颇负荆请罪,认识到错误,和他重归于好。
将相和读后感4《将相和》这个故事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互有联系的小故事,详细地叙述了廉颇与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将相和》观后感范文5篇
![《将相和》观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b6bd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png)
《将相和》观后感范文5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售赏过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相和》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将相和》观后感范文5篇(一)《将相和》讲述了这样一件故事。
战国时期,赵王有一件和氏璧,秦王为了强占为所有,邀请了赵国使者来会见,他愿意割让十五座城来作为交换。
当时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把玉送到秦王手上又安全地送回来,赵王由此封他为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作为赵王的随从,看见秦王当场侮辱赵王,损害自己的国家尊严,他挺身而出,用同样的方法,逼迫秦王击缶,为赵国挽回了颜面。
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之会上立下的功劳,使得赵王更加重用他,将蔺相如一下子升到了上卿。
武将廉颇看到蔺相如的职位超过了自己,十分生气。
他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大功,而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却升到他上头去了,所以见了面就想给他个下不了台。
但后来廉颇听到蔺相如是为赵国着想的心里话时,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一些过火了,便静下心来想一想,脱战袍负荆条到蔺相如家里去请罪,两人从此同心协力一起保卫赵国。
在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也是这样,为了一点儿小事斤斤计较,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大局。
俗话说得好“一粒老鼠屎,毁坏一锅汤”,就是这些自私的人,毫无团队意识,不愿与其他的同学打成一片心连心。
我想问问这些同学,你们通过课文、课外书籍、报纸、手机、电视等途径听过《将相和》的故事没有?如果没有听过,那我想告诫你们一句:“请尊重大家,顾全大局,不能自己肆意捣乱,破坏别人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的观后感
《将相和》这个影片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影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赞扬了文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X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武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同时还赞颂了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思想。
看完《将相和》,我陷入了沉思,蔺相如胸襟广阔、智勇双全,为国家的利益而不计个人的得与失,高风亮节。
在他忍辱退让行为的感化下,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用自己的一片赤诚赢得了一生的朋友,也换来了国家的安宁。
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小到一个团体,大到一个社会,都要以和为贵,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喜欢廉颇。
他作为老将,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当蔺相如比他职位高时,他毫不遮掩,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听说蔺相如是为了国家而躲他时,知错就改,还负荆请罪。
作为一位声势显赫的老将,他的举动令人钦佩。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都有可能犯错,犯了错,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我们一定要按这句话说的做,我们才会更进步,社会才会更美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