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利店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便利店企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发展模式的定律。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比较模糊,企业从高层到底层也都不太明白,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国际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模式。

日本和中国的便利店业态之间存在重大的区别,这体现在加盟店比例、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细项、商品采购、商品配送、退货制度的信息系统和销售毛利率等方面。日本的便利店业态销售毛利率平均是31%,最高的是33%;美国便利店毛利率平均在33%~38%。国内便利店的毛利率没有明确的统计资料,我汇总了一下,大概为19%。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实际是背后的东西在起作用。我国的便利店业态在应对外资方面应该是自豪的,这个领域外资企业并没有占到优势,比例也很低。本土便利店企业在快速发展,尤其以上海为龙头的便利店业态较为明显,但今后会有更多的国外便利店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本土便利店基本上是以外延扩张为主,所以只是量的优势,上海以外的城市在这方面更加弱势。

便利店业态和其他连锁店业态的竞争加剧。世界上便利店业态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出现的,50年代以后,平均每10年出现一个新的业态。但中国便利店业态大概3到5年全部在北京和上海登陆,所以业态之间的竞争是高层经营者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此外便利店总部赢利能力差,赢利面特别窄,这是中国便利店普遍的情况。在上海调查的时候,42%的顾客认为商品不行,买不到所需要的商品。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便利店业态发展模式存在重大的认识误区,运作过程出现偏差,便利店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

概括起来,便利店的发展模式包括5个方面:第一、总部赢利模式;第二、扩张模式;第三、服务模式;第四、总部投资模式;第五、商品采购模式。

总部赢利模式

便利店业态走的是特许连锁,国外一般的便利店公司都是1000家以上,1000家以下的便利店公司处于弱势地位。便利店企业总部的赢利模式应该是双重的赢利模式,总部的收入来源由“特许经营权使用费+直营店的销售收入+其他的收入”等组成。其他的收入主要是营业外的收入,加盟店营业收入来源来自于店铺销售收入,这两个必须明确分开,但我国便利店企业总部这两项内容是合在一起的。

为什么双重赢利的模式会出现问题呢?因为我国的便利店公司总部基本采用超市赢利模式,它主要是进销差价加各种收费、场地出租、销售提成返点再加上其他的收入。因为这个上市公司4月份才发布年报,2003年日本7-11总部的收入数字还没有出来。2002年它总部的收入是28.12亿美元,这不包括加盟店的收入。其中特许加盟提成是25.5亿美元,而其他的营业收入只有0.14亿美元,直营店的毛利收入只有2.48亿美元,总部的各项收入来源折成比例,毛利的提成占90.7%,其他的营业收入只占0.5%,来自直营店的毛利收入只占到8.8%,总部9成的收入必须来自于特许加盟的提成。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总部的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结构比,是一个标准的便利店业态总部的收入模式。我国很多便利店总部是倒过来的,特许加盟比例大概只占30%左右,有的更低,有的可能是零。特许加盟的提成也很低,甚至是零。北京有一些便利店公司就出现过特许加盟的提成为零的情况,最后出

现关店情况,直营店亏损面大,单店赢利能力差,直营店亏损额普遍大于加盟提成,总部亏损比较严重。特许加盟的提成这一块不管多少,都是赢利的,而直营店大部分却是亏损的,抵消以后还是总部亏损。为什么沿用超市赢利模式呢?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对新业态发展的外在模仿,很多人都参观过日本、美国或者欧洲的便利店,因为便利店比较简单,大小就100平方米左右,外在模仿相对容易,但大家对内在规律的研究相对就少。此外我国便利店企业中上层的经营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超市,把超市商品搬到便利店的同时也将超市的经营手法搬到了便利店。超市的赢利模式、超市的营运理念,全部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

日本7-11于1973年1月20日成立于东京,资金为1亿日元,员工人数只有15人,其中3个人来自于伊腾洋华堂,做过业务,其他12人都来自超市以外的行业,号称外行的集体。7-11是外行集体做成功的,当时的理念是不允许超市从业人员过来太多,因为当时惟一担心的就是怕这些人在没有接受便利店的理念和系统的灌输之前,超市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了。超市从业人员可以过来,但必须100%推行便利店的理念,所以临时灌输是来不及的,怎么办?干脆就不招超市从业人员,全部来自外行。一个非常有名的外行集体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团,现在拥有10150家便利店。

没有超市经验的人做便利店到底行不行?日本7-11的成功是最好的回答。日本7-11引进美国特许连锁的时候,只引进了三样东西,第一是7-11的商标跟店标,第二是便利店的概念,第三是以毛利分配方式为基础的特许经营会计体系。在毛利分配方式的特许经营会计体系,它跟加盟店是按毛利来分配的,另外与房地产经营脱钩、控制直营店比例和立地位置等,7-11的这种做法是比较有特色的,它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赢利模式。现在全世界便利店的总部赢利模式都在转型,从进销差价型转到特许经营权收费型,要变成毛利提升型。进销差价型最早是美国的便利店做法,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美国的便利店主要是附属业态,它隶属于汽车加油站,美国80%的便利店都是和加油站合一的,销售额也低于石油,石油一年销售额大概是2000亿美元,便利店的销售额大概是1300亿美元,比石油要少。但我国的便利店和美国的不一样,所以必须是毛利型的收费模式。美国式便利店跟日本式便利店就是赢利模式有差别,赢利模式的问题导致了美国7-11差一点倒闭。

扩张模式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规模效益。美国、日本的便利店业态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发展模式之争和扩张模式之争。规模效益从哪里来?一种是美国和日本都出现过快速扩张的规模效益思维———不管单店盈不盈利,认为只要规模达到500家、1000家肯定盈利,肯定有规模效益,先占地方,不盈利的或者基本上不盈利的都开,目的就是跑马圈地。第二个模式是内涵扩张型,每个店必须盈利,不盈利的不开,开一个盈利一个,这是7-11的模式。美国便利店特许加盟的比例为什么低呢?主要在于美国便利店的单店赢利能力很差,因为它靠石油来补,所以并不太重视这一块;但是日本的7-11没有加油站那一块,必须靠商品和服务挣钱,正因为它有单店的赢利能力,所以它的特许加盟店发展速度很快。每一个店都能盈利,这是发展特许连锁的前提。日本便利店中直营店的比例,7-11是4.8%,Lawson是7.2%,Family Mart 是4.0%,Seicomart100%是加盟店,一家直营店都没有。日本的直营店比例平均也就5%左右,有人说它可能发展了几十年才达到这个比例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日本便利店的直营比例一开始就很低,它主要靠转型店来发展特许加盟,这样的转型比例很高,并且成本较低。所谓转型店,不是自己找地方开,而是转过来的,水果店、酒店、面包店、药店、杂货店等,什么店都有。日本便利店中转型店的比例,最低时为1985年的63.7%,最高则为1995年的89.7%,到1999年保持在85.1%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