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年级下册)
南信大高新实小吴传松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30例题、P31“想想做做”。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找春天》的音乐。师:出示三(3)班38位同学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的情景图。
【评析】
(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38人”“每人12元”,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师:“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生①38×10=380,38×12就是400多;生②38×4=152,152×3=456;生③竖式计算;生④38×10=380,38×2=76,380+76=456;师:“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评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师:竖式该怎样算呢?生:用个位上的“2”去乘“38”,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38”,最后将两次的乘积加起来。师:“好,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尝试。
【评析】(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38”,表示2个38,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个“1”和“38”相乘表示什么?(10个38)10个38就是3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3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3”。第二部分的积380和第一部分的积7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
师: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让学生交换3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
题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
(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31页想想做做第二题)
(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评析】(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错:(31页想想做做第三题)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
(6)应用题:
①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不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园买门票:(31页想想做做第五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提供信息三(1)班41人,三(2)班40人,三(4)班39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学点评: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复习铺垫”的形式存在,多数教师都是先让学生做一些类似24×6、24×10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题目进行复习铺垫,然后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教师设计的这种“复习铺垫”可能会强化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同时也人为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于工作只会习惯性地沿着教师指定的思路走,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把搭建“脚手架”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先让学生估算结果、说理由,然后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估算。
首先,搭建“脚手架”要引导学生自主提取信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需要能处理信息的人。“让学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对对解决当前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师不应当是有用信息的提供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提取有用信息的促进者。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我没有进行复习铺垫,而是直接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学”的问题时,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对,我们以前是没学,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许多方法。”面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教师真诚的鼓励,学生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寻求问题的答案,必定会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根据目标需要检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其次,搭建“脚手架”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
“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自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以来,数学教学扭转了对“知识目标”的单一追求,增加了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含量。
学生从估算,到“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对验证方法的优化,到归纳出笔算方法。学生收获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研究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