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fa2c0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c.png)
职业暴露预防
•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 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 8、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 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 二级预防: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 • 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
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
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 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实验室检测
• 一、暴露者24小时内采集血样检测,阴性--动态 抗体检测。
• 二、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时,快诊,暴露当日检 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
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
• 三、随访期: 6月。 • 四、定期检测:立即、4周、8周、12周和6月。
梅毒职业暴露
一、若暴露源(患者)为现症患者:被扎针者应 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 的机率愈低。 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 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三周。 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二、若患者为单阳: 进一步检测暴露源。 仍为单阳,暴露者仍须定期追踪。
• 5、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 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 或进行手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252ed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85c9eefbf8c75fbfc77db2ee.png)
利影响。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 疾病的特点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登记表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证明
小结
HBV、HCV、HIV职业暴露后的 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可能感染HBV的危险 概率为6%~30%;感染HCV的危险概率为0.4%—1.8%; 感染HIV的危险概率为0.3%。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 HIV及HCV。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是低的, 但是一旦被HIV感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 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 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 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 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 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 因子的原则。
注 意
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 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
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 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 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试验方法: 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5bf6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c.png)
通常不进行预 防,如暴露源 来源于HIV高 危者则采取基 本用药方案
通常不进行预 防,对于有可 能暴露于HIV感 染者时采取基 本用药方案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 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 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向主管部门报告并 填写职业暴露表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追踪
局部处理
清洗: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
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禁止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10分钟以上;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 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 生理盐水冲洗)。
•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 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具有防渗性能的隔 离衣或围裙;
•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暴露源
HIV阳性(低传 HIV阳性(高
染性)
传染性)
基本用药
基本用药
HIV感染状态 不明
通常不进行预 防用药
暴露源不明
通常不进行预 防用药
基本用药
基本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暴露源存在 对于有可能暴露 HIV感染风险时 于HIV感染者时采 采取基本用药方 取基本用药方案 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3626eb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4.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随着疾病的不断传播,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许多职业暴露的风险,因此,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以及常见的防护培训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1. 生物性职业暴露:包括与病原体接触,如病人的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容易导致医务人员感染传染病。
2. 化学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药物、消毒剂、麻醉药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物理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受到辐射、噪音、高温等物理因素的暴露,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培训内容1. 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个人防护知识,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方法,以及正确洗手和消毒的步骤。
2. 感染病例识别与处理培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快速识别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3. 废物分类与处理培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及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 医疗器械操作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各类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5.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穿戴和脱掉防护服、手套等。
6. 疫苗接种与免疫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传染病。
7. 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医务人员需要学习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何快速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暴露后的风险。
8.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培训:医务人员在面对职业暴露风险时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学习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的方法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三、结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知识、感染病例识别与处理、废物分类与处理、医疗器械操作、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疫苗接种与免疫、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理、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3cc33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4.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a99532a5901020207409c67.png)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20be2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4.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重要的话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
这可不是个小事儿哦,毕竟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疾病打交道,身边可不是省油的灯。
别以为穿上白大褂就能高枕无忧,其实,很多时候,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地捋一捋如何在工作中防范这些风险,咱们可得多留个心眼。
2. 职业暴露的常见途径2.1. 血液暴露首先,咱们得聊聊血液暴露。
这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一种风险,像是被针刺到,或者不小心弄到血液。
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心里一紧,像是被一根刺针扎了一下。
为啥呢?因为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比如乙肝、丙肝,还有那大名鼎鼎的艾滋病。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操作时千万别马虎,穿上防护手套就像是给自己加了层保护膜,特别重要。
2.2. 体液接触再来聊聊体液接触,咳咳,听上去有点儿尴尬,但这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风险。
无论是唾液、尿液,还是其他体液,都是潜在的感染源。
举个例子,给病人做检查的时候,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体液。
如果不小心被溅到,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所以,大家在做这类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穿好防护服,记得把所有的防护措施做好,保护自己也就是保护患者。
3.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3.1. 个人防护装备说到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可谓是重中之重。
想想,穿上那一身装备,是不是就像变身超级英雄一样?防护服、口罩、手套,哎呀,绝对不能少!每一件装备都有它的“特技”,像是防护服能挡住那些看不见的敌人,口罩能帮你抵挡飞来的病毒,手套则是为你提供“盾牌”。
每次穿上这些装备,心里都有一种安全感,仿佛世界都能安心下来。
3.2. 安全操作规范当然,光有装备还不够,安全操作规范同样重要。
操作时要做到规范,心里得有个谱。
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像是给病人抽血,手法要稳,力度要适中,不然容易出乱子。
记得有一次,有个小伙伴操作的时候手一抖,血都飞溅出来了,那可真是个“悲剧”!所以,大家要牢记,安全第一,规范操作才是王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d6730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f.png)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 从而可能导致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防护培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1.生物因素: 包括各类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 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 如艾滋病、流感、结核病等。
2.化学因素: 包括各种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
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消毒剂、麻醉剂等过程中, 可能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 如酒精、苯、醚等。
3.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辐射等。
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放射科等环境中, 长时间接触到噪音和辐射, 可能引发听力损伤、辐射病等问题。
二、防护培训的重要性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进行防护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防护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1.培训内容的选择(1)相关法规和政策: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明确自己的权益和职责。
(2)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各种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 以便在工作中能够识别和预防。
(3)个人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应学习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确保自身安全。
(4)操作规范和技能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和技能, 避免操作中出现失误或意外。
2.培训方式的选择防护培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如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视频教学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确保培训效果。
三、防护培训的实施1.培训计划的制定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防护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的内容、方式、时间和人员。
同时, 要确保培训计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培训。
2.培训师资的选择医疗机构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担任培训师, 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99fee57e21af45b207a869.png)
25
职业暴露的类型
➢ 医疗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2020/5/8
26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2020/5/8
27
应急处理
➢ 医疗锐器伤
–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 血
– 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 – 0.5%碘伏或安尔碘或艾利克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5/8
1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 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 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 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 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 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2020/5/8
5
2020/5/8
某位护士的手印 培养24小时后
6
洗手和手消毒的指针
➢ 手上有可见的污垢、被蛋白质类物质污染、被血 液或其它体液污染、暴露于可疑的或已知的芽胞 微生物的环境中以及如厕后应使用肥皂及清水洗 手
2020/5/8
32
病人TP(+)
➢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2020/5/8
33
谢谢!
2020/5/8
34
➢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 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 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 性用药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696482fa26925c52cc5bf79.png)
判断暴露源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 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服用最迟不 超过24小时,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填写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 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 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 检查单。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 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 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感染 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 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口罩的正确佩戴法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
挂在耳朵上; 三、拉:像下图中所示,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
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
H
I
V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图
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 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 度降至最低程度。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 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须进行隔离。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185b03e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7.png)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
0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
粘膜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
02 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
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03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
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 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 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 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 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 情况。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01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 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污 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手 术刀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的皮肤,而有可能导 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一类职业暴露。
OCCUPATIONAL EXPOSURE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概念 | 职业暴露的因素 | 职业暴露的预防 | 职业暴露的处理 】
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 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汇报人:XXX
时间:202X
目录 CONTENTS
02、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 不能代替洗手。
03 标准预防措施
03、口罩、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9d9eb1a3f7ec4afe05a1df4c.png)
整理课件
34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立即处理:局部挤压、冲洗、消毒、包扎
当事人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报告院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传染科专家会诊
预防保健科开写检查单
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进行相关用药
报销相关费用,完善登记,资料报院感科
院感科追踪监测,督促复查和用药,信息反馈
整理课件
31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 床边、床头桌、 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 毒。
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 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整理课件
10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 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
辐射: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 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妊 娠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不仅会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 性疾病。国内毛秀英老师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 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 士中有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为3.5次,其
整理课件
8
清洁剂及消毒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清洁剂、
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 中毒或致癌。有学者对356名医院清洁人员的手部皮肤病做 了调查,有74人(21%)诊断为手部湿疹;在中度及重度的 43人中,有31人是做清洁工期间发病。常用消毒剂如甲醛、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是空气、物 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 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3
历史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精选课件
6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
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精选课件
7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d.进行静脉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 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e.在接触每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
刺破时应及时更换。
精选课件
22
保护屏障
•戴口罩或防护眼镜
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a.当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 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 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 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 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
业暴露。
精选课件
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为以下几种
感染性职业暴露
放射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及其他职业暴露
80~90%为 针刺伤暴露
精选课件
5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调查共计8328名医务人员 发生锐器伤人员3149名 合计发生锐器伤次数12232次 血源性传播疾病次数941次 实际开放床位数2966399张 每百床年发生锐器伤150.51(美国40/每百 床年)
精选课件
16
医院2011年-至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我院两年共发生26例(其中产科5例,神经外 科、普外泌外、手术室各3例,骨二普外二、肾移 植肾内各2例,ICU、心外一、输液治疗区、急诊科、 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支持中心、血库、保洁人员各 1例),暴露的部位在手部或黏膜,大多是在病人 抽血、输液、换药或手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仅有 少数为他人因素,如:持针被碰撞等。
每3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 一次职业暴露。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 针头扎伤。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 针头扎伤事故发生。
自有医务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 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的威胁之下。
精选课件
11
感染机率
如果你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 经免疫注射的话,你感染的几率为6—30 %;如果该病人乙肝e抗原呈阳性,你感 染的几率为27—43%。
精选课件
20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1.防护意识淡漠 2.手卫生不规范 3.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4.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精选课件
21
保护屏障
•手套
a.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粘膜和不 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
b.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
c.凡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
b.对HIV/AIDS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和围裙
锐器伤类别:输液针、抽血针、缝合针、刀片
精选课件
17
暴露来源分布图131211109
8
7
6
5
4
3
2
1
0 乙肝
丙肝 原因不明 梅毒
阴性
艾滋
精选课件
例数
18
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分布图
医技 其他 4% 4%
医生 23%
护士 医生 医技 其他 护士 69%
精选课件
19
温馨提示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操作技 能训练,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注射的意 识,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有十四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被HIV污 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几率是0.29%。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职业性血源性 疾病感染的危险。尽管你所接触的病人 导致你感染的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 0…
精选课件
12
感性认识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 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
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 剂量。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 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精选课件
8
暴露的途径
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感染者的 体液、血液等,是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主要 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 皮肤接触,感染的危险性相当低。
粘膜暴露: 粘膜接触含有传染源的血液、 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
精选课件
9
你的世界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 种侵入性手术治疗。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 的执行者。
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 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 可能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 果是什么?你想过吗?
精选课件
10
发生频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精选课件
1
目的
帮助全科医务工作者,了解职业暴露 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发 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的处理、报告。
精选课件
2
主要内容
认知 现状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如何预防 处理原则
精选课件
3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 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 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精选课件
14
现状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 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人群,发生的医 院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针刺伤或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威 胁时刻存在。据卫生部统计,健康的 医 务 人 员 患 血 源 性 传 染 病 80-90% 是 由 针刺伤所致。
精选课件
15
现状
2009年国家卫生部在陕西省11家医院进行了医 务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