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提高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提高策略
【关键词】中层干部执行力策略
学校中层干部介于校级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是领导层(决策层)与实施层(操作层)之间的桥梁,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领导和决策层面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从操作层面来讲,中层干部的素质,尤其是其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决策落实与贯彻的力度,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

具有很强执行力的中层干部队伍,能够带动整个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认为:“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

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一、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内涵
(一)执行力的含义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人们对执行力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和表述,但是其基本涵义是相近的。

如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中认为,执行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是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领导者职能的核心部分。

国内有学者认为,执行力就是指组织执行战略,即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

我们认为,执
行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结合,而不是单一的素质。

可以这样表述:执行力是管理者通过发挥其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使组织政令畅通,使决策方案、计划等得以顺利推进的综合能力。

(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
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是指学校中层干部正确理解学校领导的决策目标并组织实施,运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把工作做成功的能力。

它包括正确贯彻校级领导的意图并指导教职工执行的能力。

中层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在学校管理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作为校级领导层的下级,他们应该正确理解决策层所作出决策的意图和目的,并使自己的意识与其达成一致;而作为操作层的上级,他们又必须将学校的有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执行上级布置的任务。

所以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可以表述为:理解并组织实施上级正确决策的能力。

鉴于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中介”和“桥梁”地位,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既表现为管理能力,又表现为操作、实施能力,具体包括岗位认知能力、政策领悟能力、计划安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深刻洞察能力、大胆创新能力等。

二、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表现分析
判断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强弱,要看其对校级领导的决策和布置的任务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准确性指理解正确、执行没有偏差;及时性指行动迅速,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有效性指执
行的效果良好。

准确性主要表现为领会领导意图,及时性和有效性则主要体现为有效地贯彻落实学校决策。

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一)领会校级领导意图
中层干部能领会校级领导意图的表现有: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服从校级领导指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能很好地领会校级领导的意图;与校级领导有密切的沟通,从而认同校级领导制订的计划、措施,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贯彻校级领导的意图。

相反,如中层干部不能很好地领会校级领导的意图,就会擅自对应该由校级领导负责的事务做出决策,从而造成角色错位;或因思维能力、理解判断能力欠佳,再加上与校级领导沟通不够,以致不能很好地理解校级领导的意图或理解有偏差,从而与校级领导的期望不一致,导致执行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执行效果。

(二)有效贯彻落实学校决策
中层干部能较好地贯彻落实学校正确的决策,主要体现在:(1)角色定位清晰,职责分明,不做基层教师的分内事;(2)在检查教育教学环节时,能对目标进行价值判断,能合理分解任务,科学安排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高水平指导工作;(3)在工作过程中有较快的速度和力度;(4)在工作过程中能灵活变通,创造性解决问题;(5)善于与基层教师沟通,使学校的意图和做法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6)善
于对基层教师进行激励,能运用正面和负面的激励,充分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

三、影响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的因素
影响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一)评价和竞争机制不健全
评价和竞争机制不健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少学校缺乏对教职工的评价制度和竞争制度,对教职工的评价缺乏制度依据。

其二,虽有制度,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与上级领导关系的好坏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评价往往很不公平。

不少学校的教师聘用制改革尚不够彻底,教职工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二)激励机制失灵
激励机制失灵,往往表现为制度执行的“不封闭”,即领导层只管发布指令,而不管这些指令执行的过程或结果。

对执行得好的,没有及时予以表扬、奖励;对执行有偏差的,没有及时予以纠正或批评;对执行不力、有严重失误的,没有及时予以惩戒等。

(三)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不顺畅
据调查,组织内部70%的冲突是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

学校的许多工作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主要是上级和下级对任务理解存在
偏差,他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双方的理解是一致的,忽视了指令确认这个环节,导致目标偏移,从而影响了执行力。

(四)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在学校中,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及效率。

一些教职工的价值取向与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也是影响学校领导执行力提升的因素之一。

(五)一些中层干部个人素质低下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组成。

权力性影响力受职位制约,往往是相对固定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与个人的品质情感、知识能力相关,即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系,因而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

干部个人素质低下往往造成影响力的低下。

若学校中层干部的个性倾向、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影响力不高,就会降低其对基层教职工的影响,继而降低基层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执行力的提高。

四、提高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价和竞争机制
在学校管理中要“依制度办事”,按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完善学校的管
理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做到横向覆盖完整,即没有遗漏、冲突和交叉;还要纵向封闭,不但有原则性的规定,还要有执行细则、监督和奖惩制度等。

只有如此才利于对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实施评价,中层干部也因此才会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力。

(二)切实执行制度,使激励机制有效运转
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切实地执行,否则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校级领导不仅要给中层干部准确地传达指令,还要关注这些指令执行的过程或结果。

对执行得好的,及时予以表扬、奖励;对执行有偏差的,予以纠正或批评;对执行不力、有严重失误的,及时予以训诫、惩罚等,使激励机制有效运转起来,切实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三)实行校务公开,密切干群联系,使沟通和谐畅通
实行校务公开,是治理沟通不良、信息扭曲的根本措施之一。

通过校务公开,可以增强干群之间的互信,密切干群联系,增进基层教职工对领导的各种指令、举措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引领
学校要极力促进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目标和发展愿景的认同,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引领,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并加强实践训练,通过纠正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