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 复习提纲.doc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一、题型设置1、单项选择题(总共15题,每题1分,总计15分)2、多项选择题(总共7题,每题2分,总计14分)3、名词解释题(总共5题,每题3分,总计15分)4、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5、论述题(总共2题,每题14分,总计28分)二、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机制是核心。
(1)价格机制:市场运行的晴雨表,通过显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调节供求关系。
(2)供求机制:商品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作用方式。
(3)竞争机制:各种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3、政府失败政府失败最早由布坎南进行系统研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
所谓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政府失败的表现有: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4、政府采购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依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具有资金来源公共性、采购主体特定性、采购活动非营利性、管理的规范性、采购行为的政策导向性的特点。
5、经济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偏差的领域,为了公平利用和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增加社会福利,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管制。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
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政府经济学考试提纲(复旦成教)
政府经济学考试提纲一、名词解释24个1、价格杠杆P111价格杠杆是通过调整和控制价格水平的高低与涨落,以及各种商品比价、差价的变化,来影响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供求状况,从而实现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的。
主要作用:第一,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第二,调节产品流向,平衡产品在地区间的供求。
第三,引导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第四,调节部分国民收入分配,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
第五,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第六,调节外贸进出口,以增加外汇和保护国内产品。
2、消费者剩余P30-31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支出的数量之间的差额。
把购买某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加起来,就得到一个总的消费者剩余的数字。
消费者剩余与物品需求曲线密切相关,在物品需求曲线以内,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扩大,消费者剩余增加(即原来消费者额外的消费者剩余+新消费者的消费剩余)3、生产者剩余P32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密切相关。
在供给曲线以上,随着价格的提高,生产扩大,生产者剩余增加(即原来生产者额外的生产者剩余+新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4、市场经济基本条件P21-24巿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才形成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之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条件已经产生了。
(1)地理大发现促使社会经济运行和构造发生革命性变化。
(2)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制度结构的建立。
(3)工业革命导致市场经济体质的定型。
5、市场均衡时的总剩余P33-34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时,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平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市场的总剩余。
供求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6、需求函数见笔记用来表示商品需求状况的一种方法,其中商品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
Qd=f(p)Qd=需求量p=商品价格7、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P36-37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完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物。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1、政府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C、调节功能;D、约束功能;E、检验功能;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b、竞争性;c、平等性;d、开放性;e、系统性;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政府经济学》齐全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三、多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四、简答题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提要(1823网考版).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提要(1823网考版)终结性考试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3)判断题:每题2分,10题,共计20分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冇权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口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主产可能性Illi线上移动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
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8.下列商品屮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0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o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站产量偏低6.政府履行资源配直职能是使资源利川在(A.牛.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o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B.社会总消费量二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Z和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D.社会总消费量v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疑之和10.在公共物品捉供的过程屮会出现()o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1.国冇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木原则不包括()。
A.政企分开)。
B.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C.分级所有、统一管理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9.公共物晶和私人物品在消费罐上的区别是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o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玄接彩响他人的利益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5、政府失灵的表现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含义: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界定产权的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第四章公共选择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经济领域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建立在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一是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二是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一.欲望与需要1.人们物质需要的无限性。
欲望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需要的无限性。
需求是人们又支付能力的需要。
2.物质需要:即消费者为获得快感与满足而拥有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马斯洛安需要种类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需要,四是尊重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在前一种层次满足后,又会产生其他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种需要同时产生。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需要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还可将需要划分为必需品与奢侈品,同一层次的需要可有不同级别的商品与服务来满足。
4.需要的无限性:任何时候,社会中个人和组织的需要都是无限的。
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法被完全满足或者说是无限的。
5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努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例:关于“需要”,正确的说法是( )(2003)A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但人们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B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可以无限增长,因而需要是无限的。
C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是相同的。
D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是有限的。
例: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A.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A提高国民生产总值B努力实现经济增长C努力满足人们的需要D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例: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弗里德曼B马斯洛C弗洛伊德D马歇尔二.资源的稀缺性:1.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相对应的是第二个基本事实,即用于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的资源是相对稀缺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如此。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目标:保证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政府分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政府在明确其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而实现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目标: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调整国家与企业,个人之见,企业与企业之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政府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社会的发展,促进产业平衡4、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四)其他政府经济职能1、政府协调职能2、政府制度创新职能(五)政府职能间的关系效率、公平和稳定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稳定2、效率3、公平2、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只有在私人企业妨碍了其他对象的自由后,政府才会限制其发展。
干预手段:1、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 、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收入政策(工资与价格控制)5、社会保障6、福利政策7、对外经济政策8、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又称“工资与价格控制”,是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指政府为了影响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降低物价的上涨速度。
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机制来实施,还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调整等机制来实施。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范E一、主观题1.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2.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有资产性,或负的外部性。
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于国家所有的财产1. 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于国家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
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4. 财政政策在财政方面,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各种公共事业,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通过实行各种补贴和社会福利制度,保护竞争条件不利者,尤其是通过税收的调节,创造一个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
5. 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6、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政治经济学(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D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3.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 )A.国际分工的发展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C.经济全球化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6.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A)A.金融市场B.信息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D.消费品市场7.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 )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8.宏观经济是指(C)A.个量经济活动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9.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0.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 商品关系B. 协作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1.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D )A.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B.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C.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D. 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12. 社会再生产是( D )A. 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 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统一C.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3.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即( B )A. 货币资本的价值B. 社会总产值C. 流通资本的价值D. 商品资本的价值14.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D )A.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D.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5. 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D )A. 效率优先B. 等价交换C. 合理分配D. 公平竞争16.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C )A. 剩余价值B. 商品的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可变资本的价值17.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 A )A. 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 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C. 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 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9.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B )A.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B.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C. 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D.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2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是( C )A. 资本原始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1. 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 C )A. 简单的借贷中介人B. 给借贷双方提供货币资金的服务C. 变成万能的垄断者D. 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贷款2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D )A. 既相互控制,又相互反控制B. 既相互剥削,又相互反剥削C. 既相互利用,又相互颠覆D. 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2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B )A. 过渡性的办法B. 基本经济制度C. 权宜性的措施D. 市场经营方式24. 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C )A.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B. 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C. 社会主义公有制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25. 我国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照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这里的"贡献"是指( A )A. 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B. 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C. 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中的贡献D. 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贡献26.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所采取的方式是( A )A. 渐进式改革B. 激进式改革C. 休克疗法D. 改良式改革27. 培育和规范我国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 A )A. 生产要素市场B. 商品市场C. 消费品市场D. 房地产市场2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之后在( B )A. 整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中的分配B. 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C. 整个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分配D. 整个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领域中的分配29. 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B )A. 培育市场体系B. 实行政企分开C. 加强经济管理D. 优化产业结构30.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重视完善和主要运用( B )A. 行政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B. 经济调节手段和法律调节手段C. 法律调节手段和指令性调节手段D. 指令性调节手段和经济调节手段31. 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运行的结合点是( D )A. 合同B. 财政C. 银行D. 市场32.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 A )A.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B. 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C.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D. 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33.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 A )A. 长期基本国策B. 暂时性的措施C. 短期权宜之计D. 具体外贸政策34. 我国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所必须坚持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是( B )A. 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C. 扩大利用外国资金D. 加强对外经济援助二、多项选择题:1.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CD)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2.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ABCD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B. 第一产业质量日益提高C.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 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E.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所经过的阶段是( ACD )A. 购买阶段B. 循环阶段C. 生产阶段D. 销售阶段E. 周转阶段4.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在于( ABCDE )A.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 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C. 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明资本增殖程度D. 两者反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不同关系E.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5.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BCD )A.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B. 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C.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D. 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E. 国家制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6. 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以便实现( ABCD )A. 工业化B. 经济的社会化C. 经济的市场化D. 经济的现代化E. 人口增长的计划化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 ABCDE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B. 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C.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D. 经济发展的动力E.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是( ABCDE )A. 统一的市场B. 开放的市场C. 竞争的市场D. 有序的市场E.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9.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我国( ABCD )A. 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B. 发展中的严重约束C. 相对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D. 现代城市工业发展所受到的制约E. 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0.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的特征是( BCD )A. 灵活性B. 全局性C. 根本性D. 长期性E. 暂时性1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BC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B.自发调节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D.引起货币贬值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ABC)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13.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ACE )A.资金占用要少B.资金占用要多C.成本支出要少D.成本支出要多E.有用成果多三、判断正误题: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14年秋季《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房产税
4.耕地占用税
5.流转税
6.契税
7.印花税
8.营业税
9.增值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5.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科斯定理的涵义。
7.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8.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9.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10.社会保险的项目。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13.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14.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2.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3.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4.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5.税负转嫁效应。
6.政府外债的功能。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8.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请参与纸质考核教学点的各位老师对照课程的综合练习题和本复习重点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政治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11.2积 极参与 国际经 济竞争 与合作
(一) 对外开 放的新 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 的影响(利、弊)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二) 2、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全面提 高对外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水 的措施 平
配套自主测评P121,第9题
参考答案:
①公司经营者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和科学的营销策 略。如海尔上门设计、购机优惠等。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 理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海尔成功的背后正是强大 技术的支撑。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海 尔中央空调的热销还得益于产品的高质量和优质服务 所形成的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二)多 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 发展
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 基本经济制度、怎么做
(一) 公司的 类型
5.1公司 的经营 (二)公 司的经营 与发展
企业的含义、地位、类型 公司的含义、要求、义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 司的最主要区别 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制的优点
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能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否成功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 的因素 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 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兼并和破产(含义、意义)
(一) 政府: 劳动和 就业 如何解决就业
5.2新时 代的劳 动者 (二)依法 保护劳动者 的权益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个人、社会)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或现状
配套自主测评P119,第9题
参考答案:
①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近年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了汽车消费;(价 值决定价格)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 成本和价格的降低,产量的增加,从而促进了汽车消 费。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政府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府的定义:①广义:government 区别于司法、立法机关②狭义:administration 指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四个层次:①中央政府及组成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的各厅局及其附属机构;②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③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铁道、电信、电办④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二、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的基础上。
2、区别:(1)研究对象范围不同①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②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①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的分析;②而政府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制约条件的分析。
(3)学科性质定位有区别①尽管两者在许多知识原理有重叠和相同的方面,但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学;②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一、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3、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现代经济学以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作为划分标准,把经济体制归纳为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
自然经济:以自然和习俗、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①决策结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参照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②信息结构:由祖传的或经验的代际传承。
③动力结构:自给自足概括:它是一种低风险的,与落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进步十分缓慢。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①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最高行政当局。
②信息结构:经济信息纵向传输。
③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篇: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导论要点: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官,吴)2.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蒋)与方法(all)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P4 蒋)第一章商品与货币要点:1.使用价值、价值(官,吴)2.抽象劳动、具体劳动(all)3.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all)4.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all)5.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官,吴)6.什么是价值规律(官,吴)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作用?(all)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要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官,吴)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官,吴)3.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原因,试做比较,阐述起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官,吴)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官)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官,吴)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all P108)3.如何看待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官,吴)4.相对过剩人口怎样形成的?(官、吴)5.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吴)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蒋 P71)第四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要点:1.资本循环的特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all P90)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all P99)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要点:1.什么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根源是什么?(all P116)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官 P105)第六章剩余价值分配要点:1.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官,吴)2.实际资本、虚拟资本(all)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吴)4.地租的本质是什么?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官,吴)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要点:1.垄断如何形成的?(官,吴)它具有哪些组织形式(吴)2.什么事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官,吴)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极其原因(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all P211)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官,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极其理解(all P233)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蒋)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点: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吴,官P256)2.联系实际解读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吴)第十二章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行与居民消费要点: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all P292),兼顾效率与公平?(官,吴 P291)2.劳动与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地位、相对重要性(吴)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蒋 P296)4.深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蒋P300)第十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点: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吴,官P357)2.宏观调控的政策与目标(吴,官)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联系与区别?(吴,官P378)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机制(蒋)论述1相对m,绝对m,超额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政府在管理经济时的作用遭到削弱,而市场的作用得到强调并日益加强。
第一节政府经济学概述一.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一)生产什么1.不同主体的选择不同。
三类经济主体:非市场主体的部门如国防,完全决定于公共选择的结果;市场主体的部门,由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准市场主体部门,由公共选择与市场价格信号共同决定2.不同产品的选择不同。
政府部门生产的产品包括公共品、准公共品和市场产品。
不同产品的不同生产选择途径与不同的生产主体的不同生产选择途径相似。
一般说来,不同的产品不一定对应不同的生产主体。
(二)怎样生产1.政府部门必须选择生产主体。
在西方国家公共品可以由非市场主体的部门生产,也可以由市场主体的部门生产,甚至可以由私人部门生产。
准公共品也有类似的选择问题。
有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为符合社会价值原则必须由政府的非市场主体部门提供。
如国防、公共安全、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2.政府部门也必须选择生产技术,这里牵涉到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
一方面,缺乏市场价格而难以估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目标是综合目标,不能保证经济意义上是最有效的。
(三)为谁生产除极少数公共品外,如国防可以绝对平等的消费,大部分公共产品职位一部分人提供便利。
分配除了遵循大多数人受益的原则外,主要受不同利益集团所支配。
(四)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指个社会共同决定做出的选择。
一方面众口难调,偏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判断、价值观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受益人,人们的利益会发生冲突。
二.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一)政府的制度安排及其经济意义涉及政府制度方面的问题1.国家的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
各种经济制度安排必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2.政府自身的制度问题。
政府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这种管理的效果与决策的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政府的决策形成机制就是某种制度安排。
3.政府的制度安排职能。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法规、条例来约束市场行为,并对它们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
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强化。
政府的制度理论具体涉及以下问题:1.政府的产生、演变、性质2.政府经济管理的运行机制3.政府的决策机制4.政府经济行为与产权问题(二)政府的经济管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制目标主要是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和公平原则。
用财政与货币工具进行投资,曾税、强制管制来维持健康的经济增长。
实现充分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
(三)政府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范围1.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组织方式。
政府的运行机制很复杂,很多政府活动很难条块划清。
政府的收支牵涉到很多部门、个人和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
一方面,一个项目可以又多家政府部门赞助,另一方面,同一个部门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
2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效率。
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社会公平原则。
3政府各种经济政策的评价。
要发展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
第二节政府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许多理论分析的基础建立于福利经济学理论。
差异:1.政府经济学研究各种政府经济行为的所有后果。
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2.西方国家政府实施的许多公共福利计划,其中“公共福利”的概念与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福利是经济福利。
二.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相互影响:1.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可以借助政治学的框架进行分析。
早期的经济学被称为政治经济学。
2.随着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行为的认识的深入,经济学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政府经济学与法学市场经济在法的框架下进行。
建立与维护“规则”必须借助国家的政治权力。
政府(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建立与维护法律秩序。
许多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多是通过法律手段实施的。
第三节政府经济职能的地位与作用一.政府参与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政府参与经济管理的特性1.政府是由一些社会成员组成的、在社会上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种组织机构之一。
政府的一切行为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2.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组织机构,有两个显著特征:成员构成来自全体社会成员;政府对社会成员有强制性的权力。
3.政府组织方式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政府的组织成员遍布全社会,对代理人的权利义务的界定和监督很困难。
(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1.立法与司法2.微观经济管理政府作为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利用其国家信用在金融市场上弥补私人资本的不足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风险保险;通过在市场上进行购买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价格补贴或发放补贴性贷款来支持某个产业或某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4.参与再分配,维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5.在国际经济领域代表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利益制定贸易政策;参与国际组织,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做贡献;结合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参与世界经济的协调;针对国际性的外部效应,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国际公约或协议一保护全球的整体利益。
二.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作用(一)两种对立的意见1.斯密的自由放任传统,后经米塞斯。
哈耶克加以发展,再由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加以充实的市场自由主义理论2.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二)政府的一般作用孩子时免费接种的疫苗,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津贴和其他福利,自然灾害的救助。
(三)政府的特殊作用两种选择方案1.重建国际金融体系2.合理运用政府的干预,包括调整游戏规则和积极的市场参与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下滑途中,为了避免全面萧条,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回升)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章看不见的手——市场第一节市场的基本原理一.市场经济产生的客观条件1.地理大发现促使社会经济运行和构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从出现商品生产的萌芽直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之前都是简单商品经济,其特点是一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生产虽然是为了实现价值,但最终目标是购买自己需要而又不能生产的商品。
之后商人的比重并不占优势,但拥有大量资本,商人们逐渐越过领地、行业的界限,漂洋过海,从商品运销扩大到原材料的贮存、供应,加深了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2.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制度结构的建立。
(1)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资产阶级革命为市场经济确立了相应的政治制度结构3.工业革命导致市场经济体制的定型。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它既是技术的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表现在:(1)市场主体——企业和消费者已经完全定型(2)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3)服务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二.市场与市场经济(一)市场狭义:指某种商品买卖双方通过加以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包括时间和空间时间上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空间上既可以在同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也可以在虚拟的市场上进行广义:是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实质是产权转移的过程。
交换关系不仅是物与物或者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且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类型:交易空间地域:国际、全国、地区交易是否有场所:有形、无形交易对象性质:商品、要素商品特点:有形商品、劳务商品用途: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市场竞争程度: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交割方式:易货、现货、期货、期权、信用交易环节:批发、零售(二)市场经济指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体制为基础自动实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含义:1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2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体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3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4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三)市场经济的特征1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的经济商品交换,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强买强卖,通过非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其他经济主体的劳动。
2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3市场经济必然是竞争经济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5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自立的(四)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产生的,但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凡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都必然出现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相结合,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
2市场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手段。
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提出来的,但市场经济不专属于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中,就存在市场经济,只是不占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符合历史发展的观点。
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一)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价格变动及其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和过程。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围绕这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但是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却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价格机制作用的深层基础在于价格是价值的实现形式。
产权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内在基础和动力。
在众多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者静如市场,价格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调节功能(二)供求机制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市场价格的水平和变动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商品的市场价值既定的条件,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变动。
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的相对平衡就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三)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以及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是产生市场竞争的内部原因。
而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变化时市场竞争发展的外部原因。
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
市场经济的运行时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节自由竞争市场的均衡一.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额。
二.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三.市场均衡时总剩余供求均衡时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均衡结果显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