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合集下载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壁上生长的一种良性肿块,它可以出现在结肠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最常见的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大部分结肠息肉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1. 肠道症状结肠息肉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肠道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腹痛:结肠息肉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腹痛是常见的症状,这种腹痛常常是间歇性的,患者可能感到不适或胀气。

•腹泻或便秘:结肠息肉影响了结肠的正常运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的症状。

•黏液性或带血便:当结肠息肉发生溃糜或损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性或带血便的情况。

•肠梗阻: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结肠息肉较大或数目较多时,可能会导致结肠梗阻,症状包括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 贫血症状结肠息肉长期存在或损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包括:•乏力和体力不佳:长期贫血导致氧气供给不足,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和虚弱。

•心悸和呼吸困难:由于贫血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头晕和头痛:缺氧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和头痛的症状。

3. 并发症除了上述症状之外,结肠息肉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下所示:•结肠癌:部分结肠息肉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如果结肠息肉长期存在或呈现恶性特征,可能出现结肠癌的症状。

•出血:结肠息肉溃烂或损伤时可能会引起出血,患者可能出现黑便、便中带血、贫血等症状。

•绞窄和坏死:较大的结肠息肉可能会发生绞窄和坏死,可能导致严重的腹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肠梗阻:当结肠息肉数目较多或较大时,可能导致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紧急治疗。

结论虽然大部分结肠息肉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带血便等肠道症状,以及乏力、心悸、头晕等贫血症状。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龙源期刊网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20期结肠息肉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广义上讲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可以称之为息肉。

在肠镜下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几毫米,大的有数厘米;息肉的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

结肠息肉这个统称里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

这些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内镜检查中都以“息肉”为表现,甚至有些结肠癌都可以在内镜下以息肉的形式存在,因此取病理来判断息肉的性质就十分重要了,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预后是不一样的。

结肠息肉包括多种病理类型,不是所有的类型都会转变成结肠癌。

有的息肉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

比如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就很低,这种息肉是正常黏膜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良性病变。

因此,如果发现了直径较小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

再比如炎性息肉,它是炎症刺激的结果,往往见于结肠炎的患者,也不属于肿瘤性的息肉。

最需要重视的是腺瘤。

这是一种结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大部分散发性结肠癌是由腺瘤演变来的,结肠癌一般会经过腺瘤期癌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肠腺瘤都要癌变。

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息肉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有关,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

因此对于高龄的、直径较大的、级别越高的(如III级腺瘤)腺瘤性息肉最好切除,以免遗留隐患。

目前,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良性结肠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无需手术治疗。

但仍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在内镜下切除,比如病理提示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或者体积过大的息肉,需要内镜医生的准确判断。

由于肠腔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肠黏膜运动的特点,可能存在结肠息肉的漏诊,同时结肠息肉比较容易复发,所以结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摘自《健康报》)。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概述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结肠和直肠。

它通常呈现为肠道黏膜上的突起病变,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和形状各异。

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因此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肠息肉的病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息肉形态:肠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乳头状息肉、绒毛状息肉和腺瘤息肉。

乳头状息肉呈乳头状生长,多数为单个,直径较小;绒毛状息肉形状似绒毛,通常较大;腺瘤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较大且呈圆形。

2.显微镜下的特征:肠息肉主要由亚型腺瘤组成,其特点是腺腔膨大且结构紊乱。

腺瘤细胞具有异型分化,细胞核特征突出。

3.肠黏膜损伤:肠息肉可导致黏膜破坏和溃疡形成。

溃疡对于判断肠息肉的恶变程度和深度有重要意义。

4.充血和出血:部分肠息肉在镜下可见局限性充血和出血。

这些病理表现常常与息肉的大小和形态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而定。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内镜下切除术:对于直径较小的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通过内镜引导下,使用电切线圈或切除钳将肠息肉完整地切除。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或恶性变异较高的肠息肉,手术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3.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引导下,使用微创器械切除肠息肉。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4.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液态氮或二氧化碳直接喷洒在肠息肉上,使其冻结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无需切除肠息肉,因此可以减少对肠道的损伤。

5.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肠息肉的治疗,如高能量射频治疗、放射治疗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大型和难以切除的肠息肉。

结论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精选警惕大肠癌,从息肉开始

精选警惕大肠癌,从息肉开始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大多数大肠癌正是由大肠息肉恶变而来。

什么是大肠息肉大量证据表明,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息肉的特征,大肠息肉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其中,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体积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不会发生恶变。

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最具临床意义的是腺瘤样息肉,其恶变率很高。

肠息肉的提示信号?大便带血: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人常出现大便带血症状,若治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带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则需引起重视。

?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患者,若药物疗效不佳,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腹痛:有腹部隐痛伴贫血和腹部肿块者应行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可能已癌变。

?其他:有息肉手术史者应每年检查癌症抗原指标CEA、CA19-9,如有升高,当心息肉癌变。

如何识破肠息肉诊断大肠息肉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肠镜。

传统的X线、B超检查与先进的CT、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均没有肠镜检查直接和准确。

而且其他检查如果提示有问题,最终也还需做肠镜来确诊。

因为“精明的电子肠镜”可以将观察视野放大6倍,清晰地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微小变化,并可在肠镜直视下钳取可疑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早诊早治肠息肉现在,我们可用肠镜电灼摘除大肠任何部位的息肉。

肠镜是一根直径只有1厘米的软管,可以沿着肠腔自由弯曲,操作十分方便。

术前患者需吃一天流质饮食,然后服用清洁肠道的药物。

手术时先做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进行摘除。

手术不仅十分安全,极少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而且操作时间短,一般住院1~2天即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乐于接受。

大便隐血弱阳性要紧吗【健康必备常识】

大便隐血弱阳性要紧吗【健康必备常识】

大便隐血弱阳性要紧吗文章导读大便隐血弱阳性的情况出现,对大家而言是要引起重视的,因为引起大便隐血弱阳性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其实不乏对身体会产生严重损害的疾病,比如大肠癌、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等等,这些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都是潜在的威胁,并且会造成较大的损害。

大便隐血弱阳性?一、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无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较少,血色较暗不新鲜,常与脓液和粘液混合,附于大便表面,或与大便混合。

二、肠息肉:多见于青年,儿童次之,出血量多少不等。

肠息肉一般无痛,肠息肉体积较大,位置较低或者出血量较多时,便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的表面。

若肠息肉位置较高,血液常与大便相混。

三、肛裂:也是大便出血常见的原因,特点是血色鲜红,一般出血量较少,多以手纸染血为主,伴有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疼痛稍有缓解,复又开始剧烈疼痛,常疼痛持续数小时。

但是在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肛裂患者,仅伴有轻微疼痛或者无痛,也呈滴鲜血的病例。

四、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均为原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年青人。

以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粪便中出血液、脓液和粘液。

一般出血量不多,并有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或伴有消瘦、乏力、低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五、内痔:是大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间断性出血为主,即连续出血一段时间以后,可能间歇一段时间,并非每次大便都出血。

血色鲜红,呈滴沥或是“一线如箭”的喷射状,不与大便相混合,不伴有疼痛。

如果病程较长,可能伴有便后肿物脱出的症状。

便血患者一定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了大肠癌,到医院诊断,不要担心,只要到正规的肛肠医院就诊,是一定可以查出病因的,治便血南京肛泰专科医院最好南京肛泰专科医院就拥有韩国Dr.Camscope电子肛肠镜检查系统,即使毫无医学常识的患者也可直观了解病灶情形,确诊率达99%以上。

这种检查系统可以让患者在没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也可以清楚的弄清自己到底是什么病,便血有没有什么其他病症。

肠息肉 肠息肉病 结肠癌

肠息肉 肠息肉病 结肠癌

色素上皮增生
目录
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结直肠息肉腺瘤病
息肉>100颗者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phers综合征): 家族史,青少年发病, 口粘膜、手掌、足趾、手指、肛门周色素 易发生肠梗阻 家族性肠息肉病: 5号染色体长臂,APC基因突变 青年期发病,易癌变 占大肠癌1% 目录
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目录
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CRC incidence in China
incidence:1/105
Lung Breast Colorectum stomach Liver Esophagus Pancreas Kidney Brain Bladder Breast Colorectum Lung stomach Liver Pancreas Esophagus Brain Bladder Kidney

2001:肠癌筛查,在美国进入医疗保险 Li Ming,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2004
目录
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发病率增加原因
• 人口增加及老龄化 – 男性:10.5%;女性:13.9% • 危险因素变化 – 男性:8.6%; 女性:3.8%
估计遗传性大肠癌(HNPCC及FAP)约5%~10%
目录
肠息肉、肠息肉病、结肠癌
息肉处理原则 (一)
• 1cm不作活检直接作摘除并检查近段结肠及随访。
• 1cm直径的息肉,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则切除息肉并检查近 段结肠,定期随访。
• 如为非新生物息肉,不作进一步处理或随访(增生性粘膜 性或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按新生物性息肉处理。
• 如X线、钡灌肠发现者则作结肠镜检,摘除息肉检查近段 结肠排除同期息肉。

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通常是由于结肠黏膜上的腺瘤增生造成的。

虽然大部分肠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高级别息肉有可能发展成结肠癌。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对于减少患者的癌变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论述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检测和治疗方法。

一、肠息肉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早期发现肠息肉可以提供以下优势和好处:1. 癌变风险降低:肠息肉是结肠癌的主要前体病变,早期发现和切除息肉可以减少癌变的风险,降低患结肠癌的可能性。

2. 防止症状加重:肠息肉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可能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便血、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早期发现可以避免这些症状的出现。

3. 提供及时治疗:早期发现肠息肉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并减少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二、肠息肉早期发现的方法肠息肉的早期发现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 粪便潜血试验:这是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血。

肠息肉和结肠癌通常会引起小量潜血,这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的指标。

2.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肠息肉早期发现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柔软的长镜插入直肠和结肠,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内的情况。

如果发现息肉,医生可以进行活组织检查或立即切除。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麻醉和较高的费用。

3. CT结肠造影: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放射性对比剂的注入显示结肠,包括息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肠息肉的位置和大小。

三、肠息肉早期治疗的方法早期发现的肠息肉通常可以直接进行治疗,并避免发展成结肠癌。

常见的肠息肉早期治疗方法包括:1. 冷冻治疗:这是一种通过在结肠上冷冻液体或气体来破坏和切除肠息肉的方法。

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小型的肠息肉。

2. 电凝疗法:这是一种通过电流来切除肠息肉的方法。

医生会使用电凝电极将肠息肉的基底部分凝固,使其脱落。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肠息肉。

结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结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结肠癌 ,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人类在与恶性肿瘤的抗争之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旧无法做到对恶性肿瘤真正、绝对意义上的预防。

就如同不吸烟并不一定不会罹患肺癌一般,有效的预防只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而难以做到彻底隔绝。

但其中,结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只需要做好及时筛查,就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当前,我国结肠癌呈现出明显的发病率高、早诊率低、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一个人一生的患癌风险高达36%,而全国大约有1.2亿人都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这种类型的癌症每年的新发病率达到了40万,死亡病例达到20万,死亡率50%。

在临床中,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已经快要达到总患病率的10%,这同年轻人的不良饮食作息有着密切关系。

当前,人们的饮食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对肠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工作原因,很多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的蠕动减弱,腹腔、盆腔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通,都大大增加了结肠癌的风险。

同时,还有调查显示,吸烟的患者结直肠癌变的风险增加,烟草中的二甲基胫等致癌物质在肠道内堆积,从而诱发结肠癌,并且吸烟也是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在结肠癌患者中,有7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了进展期,5年存活率不高于30%。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患者一经确诊,存活不超过5年。

然而事实是,这些患者本来都是可以免于一死的。

结肠癌通过TNM排列组合后,可以分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Ⅰ期的5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Ⅱ期、Ⅲ期的5年存活率大约在70%,而Ⅳ期的5年存活率则不高于30%。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结肠癌患者存活的关键。

但结肠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报警症状时,如黑便、血便、消瘦、腹泻、腹部肿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往往已经进入到结肠癌的中晚期,甚至已经丧失的手术时机。

结肠癌是为数不多的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五种肠息肉治疗方法的优劣比较

五种肠息肉治疗方法的优劣比较

五种肠息肉治疗方法的优劣比较前言: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数为结肠内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早期病变。

针对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劣。

本文将对目前常见的五种肠息肉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比较,以供患者参考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一、内镜切除术内镜切除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肠息肉。

该方法通过内镜直视下,利用电切、电凝等技术将息肉完整切除,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患者痛苦少。

但是,内镜切除术对于大型息肉效果欠佳,且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肠道出血等并发症。

二、经皮内镜下肠镜手术(PCTE)PCTE是一种通过皮肤切口,在内镜下进行肠镜手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直肠息肉或者结肠弯曲较大等不便于内镜切除的患者。

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PCTE创伤小、恢复快,但是需要经过熟练的内镜医生和外科医生的合作,并且手术难度较大,风险略高。

三、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和胸腔镜手术。

它们都是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操作,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微创手术适用于部分直径较大的息肉,或者有良性病变的疑似恶变的患者。

这种手术方式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外科技术功底,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疼痛和其他并发症。

四、经经皮肠镜全切除术(EMR)EMR是一种通过皮肤切口,直接将整个肠息肉切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大的息肉,以及在内镜视野下切除困难的病灶。

EMR 创伤较大,需要经过较长的康复期,且术后可能会有感染、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指征选择。

五、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大的息肉,或者有恶性病变的患者。

该方法创伤大、恢复缓慢,术后疼痛明显,但是对于部分严重息肉或者结肠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

结语:综合以上五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比较,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对于直径较小、良性病变较明确的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直肠息肉或结肠弯曲较大的患者,PCTE是可行的选择;对于直径较大、疑似恶变的息肉,微创手术和EMR可以考虑;对于严重肠息肉或者恶性病变,传统开放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

2024.0512祝您健康通俗来讲,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可能小至绿豆,大至核桃,而数量可从一个至成百上千个不等。

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却可能是癌症的“前身”,让人不得不警惕。

那么,肠息肉有哪些分型?哪些类型更容易恶变成癌症?查出肠息肉一定要切吗?根据组织学分类,肠息肉主要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包含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还有免疫性及其他类型。

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复杂,单从外观很难准确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需要通过内镜活检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

1.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病等。

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一般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升结肠发生息肉的比例会升高。

管状腺瘤的恶变率较低,约为10%。

绒毛状腺瘤是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常见专家简介冯亚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消化科行政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大数据学组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外科与NOTE 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委员,江苏省消化内镜ERCP 学组委员。

擅长消化内科疑难疾病诊疗和各种消化内镜手术,特别是常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以及基于经口胆道镜的无射线ERCP。

查出肠息肉,距离癌症有多远专家谈病◎ 段怡然2024.0513祝您健康在确诊后若不进行治疗,短则5年,长则20—35年,恶变为癌症是必然会发生的结局。

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腺瘤性息肉,以降低结肠癌风险。

2. 炎性息肉:也被称为“假息肉”,继发于各种炎症性疾病。

由于炎症损伤使肠黏膜发生溃疡,黏膜上皮重复经历破坏、修复便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与残存的岛状黏膜结合形成息肉。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

肠癌前传——肠息肉,你不得不防!1肠息肉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的肠道有着光滑平坦的黏膜,且肠道粘膜上方的表皮细胞每天都会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脱落。

但若是肠道的部分位置受到了刺激或损伤,则肠道黏膜细胞在更新的过程中,会对该位置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增生情况,最终导致有肠腔突起的赘生物存在于肠道黏膜表面处,也就是所谓的有肉疙瘩长在了肠道中,其就是肠息肉。

通常不同的病理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炎症型肠息肉、错构型肠息肉、腺瘤型肠息肉以及增生型肠息肉。

其中有着较高恶变概率的息肉类型就是腺瘤型,属于当前临床中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表现。

腺瘤型息肉通常不能自行消退,而其他三种类型的息肉产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小,若是息肉体积较小,通常可以自行消失。

2肠息肉性质的确定一般在对息肉病灶形态大小进行了解时,主要通过肠镜下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对息肉的良恶性进行初步确定。

若是息肉为良性病变,其病灶位置带蒂,有着光滑的表面,通常直径在2厘米以下。

此时,通过对肠镜探头进行使用来推动息肉,有着良好的活动度。

若是息肉存在恶性倾向,其主要呈现一种扁平状,且直径在2.5厘米以上。

与此同时,病灶表面处还会有出血和溃疡等方面的表现。

此时,若对肠镜探头使用推动息肉,会缺乏一定的活动度。

3肠息肉会引发肠癌吗?通常错构型息肉、炎症型息肉、增生型息肉都属于非肿瘤型息肉,通常不会有癌变的可能。

肿瘤型息肉又包括了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管状绒毛腺瘤。

其可以达到40%以上的癌变率。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管状腺瘤。

通常腺瘤从恶变倾向高低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两种级别,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低级别内瘤变。

二者当中有着较高恶变程度的是高级别内瘤变。

而从肠息肉向肠癌方向发展主要会经过癌的过程经过“增生病变→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进展期癌”等一系列过程。

一般情况下,腺瘤型息肉发展成为肠癌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大约5至15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而各有不同。

结肠癌为什么越早发现越好?

结肠癌为什么越早发现越好?

结肠癌为什么越早发现越好?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结肠的内膜细胞。

这种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并且往往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然而,正是因为结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对于患者的健康和预后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越早发现结肠癌越好呢?让我们来探究其中的原因。

一、结肠癌的基本概念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内膜细胞的恶性肿瘤。

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腹部,是将身体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中传送、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关键组织之一。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

1.病因:(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结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如果有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结肠癌,那么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年龄:结肠癌往往在中年后发病率显著增加。

大部分结肠癌患者的年龄超过50岁。

(3)肠息肉: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的良性生长物。

某些类型的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演变成结肠癌。

(4)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红肉以及低纤维饮食是结肠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红肉可能增加结肠癌的风险,而摄入足够的纤维(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则有助于减少风险。

(5)肥胖:肥胖与结肠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肥胖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内分泌紊乱,从而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6)炎症性肠病: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上结肠癌。

(7)吸烟和酗酒:吸烟和大量饮酒都与结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2. 早期症状:(1)变化的排便习惯:如果您注意到排便习惯的明显变化,比如便秘、腹泻,或经常交替发生,这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2)血便或黑便:当结肠癌位于直肠附近时,可能会导致便便中出现鲜血(称为血便),或者如果肿瘤出血时间较长,便便可能呈暗红或黑色(称为黑便),这是因为消化道内的血液受到了消化酶的作用。

(3)腹痛和不适:结肠癌可能导致腹痛、胀气和不适感。

结肠息肉到结肠癌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结肠息肉到结肠癌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结肠息肉到结肠癌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大邑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大邑县611330肠道出现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出现结肠癌的几率就会升高,而我国近几年的结肠癌发生几率和死亡率持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美国却持明显下降的趋势,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和美国在结肠癌的发病率上之所以有这样明显的差异,主要的原因为:美国实行了“每年普查结肠镜:这一医疗政策,导致美国人民能够通过定期的普查,有效的降低了结肠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保障了社会人口的健康水平。

那么结肠镜的检查怎么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几率,主要的原因是根据结肠癌的临床症状来进行普查,当人们自身存在结肠癌的临床征兆时,及时的进行检查,则会使人们对于自身的肠道有一个了解,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结肠癌的发生,毕竟结肠癌的发生并不是一下形成的,一般都是很多肠道疾病没有经过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的发展所导致,其中就包括结肠息肉,对于结肠息肉来讲,很多人都不知道该肉是什么肉,在临床上很好听说,也没有较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结肠息肉呢?1.结肠息肉的含义息肉也就是组织上多出来的一块肉,用肉眼能够看出(如果是早期,息肉较小,则很难通过肉眼看出,需要结合临床的相关检查手段),其主要是指局部增生或者是黏膜隆起而形成的一种肿物,随着病情的发展,这块息肉会越长越大,再通俗的点来描述息肉就是:一块肉疙瘩,而结肠息肉就是指长在肠道内的肉疙瘩。

临床上结肠息肉分为两种,一种为炎性息肉,一种为腺瘤性息肉,不管是哪种息肉,如果不及时的治疗,都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几率,主要是因为息肉会损伤肠道,导致癌变,其中,腺瘤性息肉还分为三种,分别为: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最大)、管状腺瘤以及混合性腺瘤。

有临床数据显示,有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因为结肠息肉所导致,那么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它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所以结肠息肉与结肠发生癌变有很近的距离,但是也并不是说发生后,就能立刻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息肉后要及时的进行对症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发生结肠癌,且最好当息肉还较小时就进行对症治疗,以免息肉增大后,治疗的难度也加大,但是上述也有说到过,息肉较小的时候,很难发现,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定期的进行结肠镜的检查,也就是为什么当美国推行每年普查结肠镜的措施后,结肠癌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都较我国有了明显的降低。

肠息肉

肠息肉

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

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

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

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肠息肉是由于人体先天遗传易感病态因素,在后天的情绪、饮食、炎症、感染、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刺激、诱发下形成肠息肉、胃息肉。

由此导致复发、再生、癌变、家族人员相继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先天遗传易感病态因素得不到调整。

这一根本的原因称之为致息理论。

过去医界对肠息肉的成因有多种观点。

如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功能因素等等说法不一,但都难以解释清楚息肉形成、再生、复发、恶变、易感人群相继发病的机理。

我们发现关键的致息原因后,才率先在肠息肉、胃息肉的致癌因素、息肉瘤体分型、发病机理、药理、实验、临床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系统根治和防治复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质的提高。

临床表现肠息肉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

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

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需要治疗吗?

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需要治疗吗?

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需要治疗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主动体检,但有部分市民看到体检结果上“肠息肉”后都会感到恐慌,以为自己就跟肠癌沾上了边,而与此同时,在体检中发现的肠息肉多数没有任何症状表现,这也让不少人很有疑惑,需不需要治疗?本文向大家科普肠息肉、肠癌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肠息肉?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黏膜是光滑平坦的,表面的上皮细胞每日均会有序不断第更新脱落。

但如果局部受到刺激、损伤,在肠道黏膜加速修复过程中有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导致肠道粘膜表面出现向肠腔凸起的赘生物,简单地说就是,肠管内“长”了肉疙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肠息肉”。

根据病理分型不同,一般可分为炎症型、错构型、腺瘤型、增生型息肉四类。

其中腺瘤性息肉的恶变几率高,为临床公认的癌前病变表现,其一般不会自行消退;而炎症型、错构型、增生型息肉几乎不会恶变,甚至较小的息肉可自行消失。

2.怎么明确肠息肉的性质?通常是在肠镜下观察息肉病灶的形态大小来初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良性病变:息肉病灶带蒂,表面光滑,直径≤2cm,应用肠镜探头推动息肉时其活动度良好;有恶性倾向:息肉呈扁平状,直径>2.5cm,病灶表面出现出血、溃疡,而且应用肠镜探头推动时其活动度较差。

但需注意,肠镜下观察病灶形态只能是初步、大概模糊地判断其性质,重点还要在肠镜下切除息肉并进行病理活检,确定其性质,毕竟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良恶性诊断的“金标准”。

3.为什么会长肠息肉?(1)饮食因素:长期进食低纤维性的、高脂、高蛋白食物者,结直肠息肉发生率显著升高。

(2)胆汁代谢紊乱:胆囊切除术后或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性胃空肠吻合术后,其胆汁的流向、排出时间均会出现变化,致使肠腔内的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多,而胆汁酸及其代谢产物又可以分解为脱氧胆酸和石胆酸,进而诱发肠息肉。

(3)遗传因素:相关数据显示,在结直肠癌病人,大概有10%病人具有家族癌症病史。

同样的,对于患有腺瘤型息肉的病人,其家族中其他成员发生结肠息肉的几率显著升高,特别是家族性息肉病,其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

肠子长息肉了,不一定会得肠癌!保护肠道,还得落实5件事

肠子长息肉了,不一定会得肠癌!保护肠道,还得落实5件事

肠子长息肉了,不一定会得肠癌!保护肠道,还得落实5件事肠息肉在很多群体中都会出现的,这种本身是良性的瘤样病变,一般来说不算什么特别严重的病症。

但很多人在体检中被查出肠息肉,还是很担心:是不是会发展成癌症?那么息肉会变成肠癌吗?首先,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了,肠息肉的出现是比较常见的,这不算什么大的病症,而且它的细胞分化很慢,转移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相对来说变成癌症肿瘤的概率是很小的。

虽然有些肠息肉的质地比较脆,在排泄物的作用下,息肉很容易被擦破,这时候就容易产生溃烂的情况,这就有可能会转变成恶性肿瘤。

但是不代表所有人的肠息肉都会变成恶性肿瘤,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担心。

而许多癌症的出现,可能也未必只有一种原因,大部分的人是多种原因的作用才会发生癌症,比如家族遗传、基因突变、个人生活习惯,或者是其他原因。

虽然我们不需要过度紧张,但是对肠息肉的情况还是不能坐视不理的,及时治疗肠息肉才可以更好预防肠癌的出现,现在肠镜切除手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对于肠癌以及其他癌症的预防,我们也有必要掌握更多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高预防的效率。

如何预防肠道癌症?方法一:尽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和高热量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以及胃功能,而且容易产生内分泌失调的问题,而肠癌等癌症的出现,其实和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天两天没什么异常,长年累月下去这个情况就变得很明显了。

方法二:发现息肉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平时不要泰国劳累,对于精神方面的压力要引起重视,很多疾病的出现和精神紧张是有关系的。

方法三:当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比如大便变细、排泄不规律、便秘、经常性的腹痛、便血等,很多肠癌的早期症状就包含了这些,如果有出现就要及时检查。

方法四:有意识地锻炼身体,经常运动,身体代谢就会更快一些,这样就可以更好避免疾病的出现。

方法五:经常补充钙质,经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补充一千两百毫克并且持续四年,患上结肠癌等癌症的概率就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很好的证明了,钙质的补充可以预防肠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

浅析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

浅析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

浅析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消化道疾病分别为结肠息肉、结肠癌,这两种疾病刚开始的症状是有些相似的,人们单靠借助肉眼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对于这两种疾病,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将介绍一下,帮助大家更好的辨别。

结肠息肉主要是指肠黏膜表面上突起的异常生长组织,在没有明确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结肠和直肠息肉比较常见,小肠息肉较少见。

可以通过采用在肠镜下的方法来进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好,只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就可以了。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

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

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一般的胃肠疾病。

虽然有些息肉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部分息肉具有发生癌变的特性。

所以结肠癌患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化学治疗,这样才会有患者的恢复有帮助。

同时也必须坚持定期复查。

一、结肠息肉的类型1、增生性息肉: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息肉类型就是增生性息肉,发病因素并不明确。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和组织增生出现了异常问题会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形成。

这种息肉体积较小,一般会出现黏膜增生增厚等情况,没有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和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

因此不需要进行治疗。

如果是对局部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才进行切除。

2、炎性息肉:又称为假息肉,是因为某些纤维组织增生与溃疡黏膜出现水肿引起的,不是异常增生导致的。

一般会出现在健康的黏膜表面,发生癌变的机率要高一些。

治疗时必要的话需要切除整段肠道。

3、腺瘤良性肿瘤:主要是腺体肿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

很多患者有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没引起重视。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

因此发现腺瘤后,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三种。

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腺瘤性息肉可能也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4、结肠黑病变:这种病变主要是因为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而引起的,不会有炎性表现,便秘患者多常见。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 用不用治疗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 用不用治疗

得了肠息肉一定会变肠癌吗?需要治疗吗?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通常是指结肠或直肠内突出的黏膜小瘤。

人们往往对肠息肉和肠癌之间的关系存有一定的困惑,即得了肠息肉是否就一定会发展成肠癌,以及是否需要对肠息肉进行治疗。

肠息肉和肠癌的关系1. 肠息肉是肠癌的前驱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形成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前驱病变。

研究显示,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早期都有肠息肉的情况。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息肉能够有效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2. 肠息肉的类型对于发展成肠癌的风险不同:有些肠息肉发展成肠癌的概率相对较低,而有些则存在明显的癌变风险。

一般来说,增生性息肉、腺瘤病变程度越高,其癌变的风险就越大。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肠息肉通常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会表现为便血、腹泻、便秘或腹痛等,当肠息肉增大或形成大的息肉时才会出现症状。

肠息肉的治疗对于肠息肉,通常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有癌变风险、大于1厘米、形态不规则、发生了出血或者是腺瘤病变程度较高的肠息肉,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手术通常可以通过内镜进行,称为内镜下切除术。

2.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和内镜下粘膜切除等治疗措施。

对于小的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3. 观察治疗:对于一些小的、形态规则的肠息肉,医生可能会选择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如果没有进展或症状,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疗。

结论肠息肉并不一定会发展成肠癌,但其确实是结直肠癌的前驱病变之一。

对于肠息肉,根据病变的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及早发现、定期筛查和积极治疗是减少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发现有肠息肉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结束)。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

肠息肉多长时间癌变?有什么症状和治疗手段?肠息肉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是肠道中出现了异常生长的组织,但肠息肉与受伤所长的“息肉”不同,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都被称为肠息肉。

根据统计,几乎80%的大肠癌是由结肠息肉癌变而来,由于多数的肠息肉症状较为不明显,会使得患者对其较为忽视,而当肠息肉不断增大后,就会逐渐发展为结肠癌。

一、肠息肉的类型肠息肉外表形态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目前医疗领域主要是根据其位置进行疾病类型划分。

如,直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左半结肠息肉、右半结肠息肉等,其中大肠息肉最为常见,一般多发与直肠和乙状结肠之中,近80%的肠息肉都发与大肠之中,而小肠息肉则一般发于十二指肠中。

肠息肉还存在癌变可能性,目前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一)肿瘤性息肉成人所患的肠息肉大部分都为肿瘤性息肉,医学领域根据其病理将其细分为三类。

管状腺瘤是最为常见的肿瘤性息肉,其癌变的概率与其大小、增生程度有着直接联系,当腺瘤直径大于2厘米时,其癌变概率约为50%。

绒毛状腺瘤又被称为乳头状腺瘤,较为少见,但其癌变率非常高。

管状绒毛状腺瘤也被称为混合型腺瘤,该种类型的腺瘤性息肉同时具备着上述两种腺瘤的特点,其癌变率也处于两者之间。

(二)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中最为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一般多发于结直肠中,多数息肉直径也小于5毫米。

炎性息肉一般是由于炎症对肠上皮刺激而引起的,多数炎症疾病和感染性疾病都有可能引发炎性息肉,在进行治疗时只要治疗其原发性疾病即可,原发性疾病治愈后炎性息肉自然痊愈,一般无恶变倾向。

错构瘤性息肉中包括幼年性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这种非肿瘤性息肉多发于10岁以下幼儿,但也有少数会出现在成年人群中。

二、肠息肉的病因肠息肉的病因多种多样,多数的肿瘤性息肉与基因突变和遗传有关系,而炎性息肉则是由其他炎症或是感染性疾病引发,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而长期患有这类疾病会使得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是促进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肠息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息肉、肠息肉病、 结肠癌
郑树 陈益定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肠息肉(polyps)及肠息肉病(polyposis)
定义:
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 病变的临床诊断。息肉数多于100个为息肉 病。
大肠息肉分类
单发
腺瘤 管状
1.新生物性
绒毛状
管状绒毛状
2.错构瘤性
幼年性息肉 Peutz-Jehpers息肉
家族性结直肠腺瘤病
pigment epithelium -CHRPE)
– Gardner氏综合症
– 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症) – Cronkhit Canada综合症
先天性视网膜 色素上皮增生
结直肠息肉腺瘤病
息肉>100颗者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phers综合征): 家族史,青少年发病, 口粘膜、手掌、足趾、手指、肛门周色素 易发生肠梗阻
结直肠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结直肠腺瘤的临床表现
• 便血 • 肠道刺激症状 • 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 肛门口肿块 • 其他
结直肠腺瘤的诊 断
• 直肠指检 • 钡剂灌肠X线检查 • 大便隐血试验(RPHA- FOBT) • 纤维肠镜 • 内镜染色及放大电子结肠镜 • 超声内镜 •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技术(laser-induced autofluorescence ,
10
18.9 20
34 33.7
30
40
CRC incidence in China
incidence:1/105
In 2000 year, rank: 11th
Lung Breast Colorectum stomach Liver Esophagus Pancreas Kidney Brain BBlraedadset r Colorectum Lung stomach Liver Pancreas Esophagus Brain Bladder Kidney
• 大的扁平不能内镜摘除者,则行手术。
• 在内镜下切除完全的息肉伴有重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三年随访一次,随访阴性则改为五年。
• 结肠镜内摘除恶性腺瘤息肉者(包括浸润性癌),根据 摘除状况进一步处理。如全部切除者且切除切缘阴性, 分化中或高,无淋巴管及血管内浸润,经内镜摘除已可。 如若未肯定完整切除,有小淋巴管或血管浸润,应施行 外科手术。
多发
家族性(非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Gardner氏综合症 Turcot氏综合症
幼年性息肉病 Peutz-Jephers氏综合症
3.炎症性
炎性息肉 血吸虫卵性息肉 良性淋巴样息肉
假息肉病 多发性血吸虫卵性息肉 良性淋巴样息肉病
4.化生性 化生性(增生性)息肉 化生性(增生性)息肉病
5.其他
粘膜肥大性赘生物
LIAF) • 螺旋CT的模拟内窥镜技术 • 病理学检查
结直肠腺瘤的治疗
一、手术方法
– 圈套凝切法
结直肠腺瘤的治
一、手术方法

– 活检钳凝切法
– 电凝器灼除法
– 手术治疗
息肉处理原则 (一)
• 1cm不作活检直接作摘除并检查近段结肠及随访。
• 1cm直径的息肉,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则切除息肉 并检查近段结肠,定期随访。
2005 17.2 9.9
The Accident of Cancer in Beijing (during 1993 to 1997)
lung breast colorectum stomach
liver esophagus
pancreas kidney brain
bladder
0
13 9.5 6.4 5.7 3.6 3.4 2.6
肠息肉病 (polyposis)
图1 绒毛状腺瘤(高倍镜表现,可 见增生不良细胞)
图2 管状腺瘤(高倍镜表现)
图3 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重度增生不良
肠息肉
部位:
任何部位,乙状结肠、直肠多见, 大小不等, 有蒂或无蒂,>2cm者约半数癌变。
症状:
肠息肉
肠道剌激症状 粘液血便 诱发肠梗阻,或肠套叠
家族性肠息肉病: 5号染色体长臂,APC基因突变 青年期发病,易癌变 占大肠癌1%
结肠癌
发病率
• 西方发达国家最高,大肠腺癌的患病比例大约是 20:1,美国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55000例,占所 有癌肿的15%
• 亚州、非州及拉丁美州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 我国在各种恶性肿瘤死因中占第5位
• 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有可能超过胃 癌成为第一位癌肿,而在男性则可能居于肺,胃 癌之后成为第三位的癌肿
男 女 合计
2000
14.0 9.5 23.5
2002
13.3 10.0 23.3
2005
15.0 9.7 24.7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数

20
15
14.5
15.1
发病
17.2 死亡
10
8.3
8.6
9.9
5
0
年份
2000
2002
2005
发病(万) 死亡(万)
2000 14.5 8.3
2002 15.1 8.6
结直肠息肉腺瘤病
• 非新生物性息肉病
– 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 – 炎性息肉病 – 化生性(增生性)息肉
• 新生物性息肉病
– 家族性结直肠腺瘤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 生(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the rectinal
• 如为非新生物息肉,不作进一步处理或随访(增 生性粘膜性或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按新 生物性息肉处理。
• 如X线、钡灌肠发现者则作结肠镜检,摘除息肉 检查近段结肠排除同期息肉。
息肉处理原则 (二)
• 息肉摘除者三年复查一次。息肉未全摘除以及广底腺瘤 者随访时间应提前。如三年随访阴性者可改为五年后再 访。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有多 少?
1980年
7.98万
1985年
9.12万
+14.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年
15.1万
+65.6%
2005年
17.2万
+13.9%*
每年递增4.2%(上海,1973-1993年)
* 杨玲等.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18-231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 上升
年份
发病率 (1/10万)
治疗:
有蒂者,镜下摘除或圈套切除 无蒂或>1cm者,手术
腺瘤癌变有关的因素
1.腺瘤大小 : 一般情况下随着腺瘤的增大癌变机会显著上升。
2.病理类型: 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 混合性腺瘤介于二者之间。
3.腺瘤的外形: 有蒂腺瘤与无蒂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
5.其他因素: 患者年龄、腺瘤部位、数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