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

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

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研究价值

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认识古汉字的全貌,研究演变过程,推究古意;研究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

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便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资料。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

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

4、抄写与雕版

四、儒学十三经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儒学经典是变化的,早期的儒家经典是六经,汉代则增加《论语》、《孝经》,去《乐》,为七经。

唐代春秋分《左传》、《谷梁》、《公羊》。礼分《仪礼》、《周礼》、《礼记》,增《尔雅》。

宋代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①《易经》分为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两部分组成。是儒学的重要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②《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约在公元前六世据说是孔子编选的,共 305 篇,大都是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③《尚书》原称《书》,汉代改《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④《仪礼》是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文字艰涩,内容枯燥 ,记载是战国初期的制度.

⑤《周礼》:治国安邦之书,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无所不包。

⑥《礼记》是汉代关于礼的论文汇编,《礼记》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⑦《春秋》原为鲁国史书,后由孔子删定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西狩获麟)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文字简练,记载简略。包含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孟轲言行的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早期《孟子》一直属于子部,唐代韩愈称孟子继承孔子道统,宋代理学兴起,《孟子》成为四书之一。重要学说是民本思想,仁政学说,道德伦理。

《孝经》是讲述孝道的儒学经典,传说是孔子所作,成书于秦汉时期。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强调“孝”是道德之本,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

五、佛教的三藏

1、佛逝世那一年(释迦牟尼约生于前565,卒于前486),佛弟子五百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诵集佛生前所说的教法,以传后世。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经,尤波里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摩诃迦叶诵出,后又补充结集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从而形成经、律、论三藏。

2、大乘与小乘:所谓“大乘”就是能载无量众生到彼岸世界的大舟,

而“小乘”只能运载个人到达彼岸世界。大乘佛教流行在今天汉地、青藏高原、朝鲜、日本等地,小乘流行在东南亚地区。

3、《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包括一切汉译经律论,已经经过选定的佛教典籍,以及分类编撰的佛教丛书。

六、历史文献学:以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及其历史发展的专门学科。

1、《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354卷,近四百万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名。补充意义及价值

2、纪传体: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补充意义及价值

七、方志发展史:

1、地方志的发端是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可以认为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志进入大发展时期,出现《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地方志模型。

3宋代方志编修远迈前朝,据知道书名的方志达八百多种,留存至今有三十多种。

八、方志的用途:

1、政治作用: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说,地方志是了解各地情况的重要依据;从地方讲,更是治理一方最好的参考手册。最后,其本身就是中央政令行之有效的标志。(资治)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存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