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经过“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 思索怀疑辨别B. 辨别思索怀疑C. 怀疑辨别思索 D. 怀疑思索辨别2.关于《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 学者要会疑D. 学则须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B. 经过“辨别”“思索”““怀疑”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C. 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快速疾驰向前。

D. 90多岁的黄旭华仍坚持工作,将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毕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语言理解运用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基础练习一、选择正确的一项1.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了名言B.提出了中心论点C.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2.第四段中,“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这”指代的是()A.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C.对传说提出问题D.不轻信传说3.“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A.正确不正确B.事实非事实C.没有所指,只是说明有一番事前思索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并回答问题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完善的学说产生。

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①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它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这段话中11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请用“/”在下面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3.②③④⑤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⑥⑦⑧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4.⑨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5.举例说明本段的论证方法。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文章开头引用冯英子讲的故事,有何作用?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3.结合实际,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四、其他
14.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参考答案
2.B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改为:锻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biàn lùn(______),常常评判(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shǒu(______)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书呆子,其“死喻”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腐可笑,更可慈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今、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

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要抱怀..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参考答案: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

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

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怀疑与学问》(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怀疑与学问》(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卷”有学问①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

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混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②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传到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开卷”有学问。

③那些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只会增加大脑负荷。

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影响工作生活。

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避免徒增大脑负担的庸书。

④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静、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

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走有一定道理的。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动不动就舞棒弄枪,热血沸腾的少年,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合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⑤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应多看那些有定评的名著,或师友推荐的好书。

不过呢,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

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一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2.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名字。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语文综合性学习。

据新华网报道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是学校校报的记者,要采访丁肇中教授,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3)这则新闻在网上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请你也发一个帖子来表达你的心情和感悟。

【新新子聪】大师就是大师!向其致敬!【花开有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的个别教授有勇气对学生们回答“不知道”吗?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预习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预习作业

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虚妄.()折.扣()步骤.()譬.如()思索.()懒惰.()停滞.()流俗.()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视chá() mánɡ从() chénɡ认() mò守()腐草为yíng() biàn伪去妄()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停滞:(2)虚妄:(3)不攻自破:(4):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7):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4.文学常识填空。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3)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1.wàng zhé zhòu pì suǒ duò zhì sú2.察盲承墨萤3.(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墨守(5)盲从(6)辨伪去妄(7)腐草为萤4.顾颉刚历史学古史辨5.(1)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通过引用宋代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18《怀疑与学问》(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18《怀疑与学问》(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 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

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 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譬.如(pì)塾.师(shú) 停滞.(zhì)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凶险脑筋腐草为荧荧改为萤②视查墨守国难危急查改为察③流俗锻练不打折扣练改为炼④作风大儒明辩是非辩改为辨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D)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解析】D项,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怀疑与学问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解析】A项是本文论述的话题,不能作为论点。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遂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环节二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层层深入论证。

第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 探索求知之路
18 怀疑与学问
思考探究
一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 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是指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消极方面 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从正面阐述了一切学问家做学问的 态度,逐层深入、步步递进地概括了“怀疑的精神”。任意调整顺序, 逻辑就会混乱,就无法体现议论文论述的严密性。
积累拓展
四 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 言警句。
【示例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示例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示例四】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 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思考探究
二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 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论点一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二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积累拓展
三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 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018)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二、名著阅读2.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字_____,著名的____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_____、____,五帝指的是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授课ppt+课后习题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授课ppt+课后习题课件

1.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也举了大量具 体的事例。第①自然段引用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第② 自然段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第⑤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第④自然段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 例子论证“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⑥段 举了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阐述了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
2.它们的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这几个“常常” 是按照逻辑 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常常”是总说,第 二至四个“常常” 之间的关系是先“辩论”,接着“评 判”,最后“修正”。
四、 课内名言: 1.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课外名言: 4.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5.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 则 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怀疑”与“谦虚”对于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 矛盾。“怀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求得真知而独 立思考,“谦虚”是指应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而渴 求新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谦虚才能求知,而求知须 经怀疑,以力求真知。因此,两者都是我们在认识世 界过程中所需要的:我们既要有谦虚精神,又要有怀 疑精神。
一、作者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遇事先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 是怀疑精神。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是: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1.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 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重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 新,培养自读能力。(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虚妄.()折.扣()步骤.()譬.如()思索.()懒惰.()停滞.()流俗.()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视chá() mánɡ从() chénɡ认() mò守()腐草为yíng() biàn伪去妄()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停滞:(2)虚妄:(3)不攻自破:(4):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7):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4.文学常识填空。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3)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1.wàng zhé zhòu pì suǒ duò zhì sú2.察盲承墨萤3.(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墨守(5)盲从(6)辨伪去妄(7)腐草为萤4.顾颉刚历史学古史辨5.(1)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通过引用宋代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学案18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预学案18怀疑与学问

18怀疑与学问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bì)虚妄(wànɡ)凶险(xiǎn)B.盲从(mánɡ) 视察(chá) 停滞(zhì)C.儒家(rǔ) 塾师(shú) 折扣(zhé)D.墨守(mò) 懒惰(duò) 步骤(zò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怀疑思索植物腐草为莹B.迷信折扣辨论不攻自破C.步骤脑筋懒惰三皇五帝D.危急证据是非辨伪去忘3.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是自己的学问。

A.不论都才才B.无论都可能可能C.无论全才才D.不论全可能可能4.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三部。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2.选出从反面论述的一项()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C.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2019四川广安岳池第一次诊断,8—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9分)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怀疑与学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程颐.(yíng) 步骤.(hòu) 停滞.不前(hì)B.大儒.(rú)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D.懒惰.(du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sú)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辨别是非寸步难行富国强兵B.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C.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不论不但只有B.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不仅不但不论只有D.不但不论不仅只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

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近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

(2)班级要举行“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

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

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

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

”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

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

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

”“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的。

”这便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

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

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

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

偷什么?从经典中偷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

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

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

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解决。

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

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

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

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

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7.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2分)8.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分)9.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2分)10.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2分)11.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3分)1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请你针对这两句诗的喻义,至少运用两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

(150字左右)1.[解析] A “颐”应读“yí”。

2.[解析] C “孤方自赏”应为“孤芳自赏”。

3.D4.[解析] B A项,“超”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一;C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但也”改为“而且”。

5.[解析] B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首先,明确语段是议论性文段。

通读句子不难得出,这段话介绍的是优势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其次,明确第③句为概括性句子,应为首句。

由第⑤句中的“因此”可以看出其为总结性语句,为最后一句。

第④句中“如”紧承第②句,故第②句应在第④句前。

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③①②④⑤。

6.(1)[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时,先明确图表的内容,如,“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近两年”,然后,采用纵向观察和横向观察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对出结果。

如,两条统计线,一条高高在上,可概括为,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明显高于2015年。

[答案] 示例: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比2015年大幅增长。

(2)[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先分析题干要求,如,“网络与学习”——主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交流内容;“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对象;“不少于80字”——字数要求。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流畅。

[答案] 略。

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中事例的作用。

文章开篇所用的事例,说的是大人们在迎亲的关键时刻因车胎问题束手无策,而一个孩子利用汽车杂志上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引出论题:阅读的重要性。

[答案] 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强调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8.[解析] 根据第③段的开头“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可知,作者是把阅读和吃饭进行了比较,通过类比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答案] 拿吃饭和阅读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阅读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④段可知,从开头到“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都是介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接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介绍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阅读,都要从阅读入手。

[答案] ①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②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重要途径。

1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有深刻含义的词句的理解。

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由上一段的结尾“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可推断出所指的应是精神生活。

[答案] 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高尔基的《童年》的理解情况。

答题时,要回顾《童年》的内容,由主人公童年的不幸遭遇联系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而得出一定的启示,并且写出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 示例:①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②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③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12.示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有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又有苏秦悬梁刺股,祖逖闻鸡起舞。

他们正是拥有这种刻苦坚持的精神,才成就了丰功伟绩。

而今我们条件优越,更应发扬古人之精神。

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像李白一样,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像杜甫一样,大笔一挥就是天下苍生;像王维一样,笔墨一点就是如画江山。

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勤奋,才能口吐莲花,让满世界书墨飘香;才能目光如炬,将全天下纳入眼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