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道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试验报告

道路工程试验报告

试验一路面平整度检测平整度是路面施工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以规定的标准量规,间断地或连续地量测路表面的凹凸情况,即不平整度的指标。

路面的平整度与路面各结构层次的平整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即各层次的平整效果将累积反映到路面表面上,路面面层由于直接与车辆接触,不平整的表面将会增大行车阻力,将使车辆产生附加振动作用。

这种振动作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及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

同时,振动作用还会对路面施加冲击力,从而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损坏和轮胎的磨损,并增大油耗。

而且,不平整的路面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

因此,平整度的检测与评定是公路施工与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分为断面类及反应类两大类。

断面类实际上是测定路面表面凹凸情况的,如最常用的3m直尺及连续式平整度仪,还可用精确测定高程得到;反应类测定路面凹凸引起车辆振动的颠簸情况。

反应类指标是司机和乘客直接感受到的平整度指标,因此它实际上是舒适性能指标,最常用的测试设备是车载式颠簸累积仪。

现已有更新型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如纵断面分析仪,路面平整度数据采集系统测定车等。

常见几种平整度测试方法的特点及技术指标比较见表8。

国际上通用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衡量路面行驶舒适性或路面行驶质量,可通过标定试验得出IRI与标准差σ或单向累计值VBI之间的关系。

平整度测试方法比较(一)3m直尺法3m直尺测定法有单尺测定最大间隙及等距离(1.5m)连续测定两种。

两种方法测定的路面平整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前者常用于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单尺测定时要计算出测定段的合格率;等距离连续测试也可用于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要算出标准差,用标准差来表示平整程度。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基、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

2.测试要点(1)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①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②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首尾相接连续测量10尺。

汽车出厂道路实验报告

汽车出厂道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制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设备;2. 通过道路实验,分析汽车制动性能的优劣;3. 计算汽车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等指标;4. 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

二、实验对象1. 试验车辆:金龙6601E2客车;2. 试验设备:- 实验车速测量装置:基于GPS的RT3000惯性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记录系统:ACME便携工控机;- 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内容1. 制动性能道路实验:包括直线制动实验、曲线制动实验、紧急制动实验等;2. 数据采集与记录:使用RT3000惯性测量系统采集实验车速、制动减速度等数据,并使用ACME便携工控机记录;3. 制动压力测量:使用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等指标;5. 安全性能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车辆,确保车辆状态良好,各项指标符合要求;2. 安装实验设备,连接RT3000惯性测量系统和ACME便携工控机;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实验参数,如实验车速、制动减速度等;4. 进行直线制动实验、曲线制动实验、紧急制动实验等;5. 采集实验数据,并使用ACME便携工控机记录;6. 使用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7.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等指标;8.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线制动实验:实验车速为60km/h,制动距离为37.5m,制动协调时间为0.8s,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为8.6m/s²;2. 曲线制动实验:实验车速为40km/h,制动距离为35m,制动协调时间为1.0s,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为7.8m/s²;3. 紧急制动实验:实验车速为80km/h,制动距离为42m,制动协调时间为1.2s,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为9.5m/s²;4. 制动压力变化情况: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从0.1MPa迅速升高至1.2MPa,并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汽车道路模拟实验与动态测试数据处理

汽车道路模拟实验与动态测试数据处理

实验课程名称: 汽车性能实验实验项目名称 汽车道路模拟实验与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实验成绩 实验者 张跃 专业班级车辆0801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一、实验目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按国家标准GB4970-1966《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中所列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即1/3倍频程分别评价和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等两种试验方法进行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出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座椅、后轴上方座椅及后排座椅上加速度的时间历程,将经电荷放大器放大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适当调理后,用信号处理机对其进行处理,并输出测试结果。

实验条件 1、 实验车辆:全顺牌轻型客车 2、载荷: 额定满载;人—椅系统载荷:身高1.70m ,质量65Kg 的真人; 3、道路:沥青路面。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试验用车一辆、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人体振动计、信号处理设备各一套。

四、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BK4321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BK2512 人体 振动计数据采集箱数据处理仪按国家标准GB4970-1966《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中所列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即1/3倍频程分别评价和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对同一汽车的相同测点进行试验,比较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分析两种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实验方法与步骤1、按照GB4970《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的规定安装仪器;2、记录驾驶员座椅、后轴上方座椅及后排座以上的加速度信号;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适当调理后用数据处理机处理试验数据。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一、实验原始记录1、实验原始数据;X方向:Y方向:中心频率加速度均方根值加权系数中心频率加速度均方根值加权系数5.000000E-01 2.533968E-05 0.853 5.000000E-01 3.318870E-050.8536.300000E-01 5.899907E-05 0.944 6.300000E-017.809568E-050.9448.000000E-01 7.905888E-05 0.992 8.000000E-01 1.220628E-040.992 1.000000E+00 1.097416E-04 1.011 1.000000E+00 1.908048E-04 1.011 1.250000E+00 2.329096E-04 1.008 1.250000E+00 2.191747E-04 1.0081.600000E+002.626164E-04 0.968 1.600000E+00 1.736779E-040.9682.000000E+00 6.342982E-04 0.89 2.000000E+00 2.998130E-040.892.500000E+00 1.062905E-03 0.776 2.500000E+007.410437E-040.7763.150000E+00 1.264376E-03 0.642 3.150000E+009.033420E-040.6424.000000E+00 1.870028E-03 0.512 4.000000E+00 1.708694E-030.5125.000000E+00 1.815558E-03 0.409 5.000000E+00 1.487591E-030.4096.300000E+00 2.186403E-03 0.323 6.300000E+00 2.208465E-030.323 8.000000E+00 3.226741E-03 0.253 8.000000E+00 3.224367E-030.253 1.000000E+01 3.682005E-03 0.212 1.000000E+01 4.695579E-030.212 1.250000E+01 9.983919E-03 0.161 1.250000E+017.759198E-030.1611.600000E+01 1.224060E-02 0.125 1.600000E+01 1.066066E-020.1252.000000E+01 9.682787E-03 0.1 2.000000E+018.761618E-030.1 2.500000E+01 1.453186E-02 0.08 2.500000E+01 1.497095E-020.083.150000E+01 2.177502E-02 0.06323.150000E+01 1.232798E-020.06324.000000E+01 2.915257E-02 0.04944.000000E+01 2.124563E-020.04945.000000E+01 2.859217E-02 0.03885.000000E+01 1.535246E-020.03886.300000E+01 2.034693E-02 0.02956.300000E+018.968482E-030.02958.000000E+01 5.380780E-03 0.02118.000000E+01 2.370474E-030.0211Z方向:中心频率加速度均方根值加权系数5.000000E-01 5.576091E-05 0.4186.300000E-01 1.357181E-04 0.4598.000000E-01 2.174772E-04 0.4771.000000E+00 3.317190E-04 0.4821.250000E+00 9.692217E-04 0.4841.600000E+00 1.210171E-03 0.4942.000000E+003.592255E-03 0.5312.500000E+00 5.706086E-03 0.6313.150000E+00 6.358237E-03 0.8044.000000E+00 8.901451E-03 0.9675.000000E+00 5.943766E-03 1.0396.300000E+00 5.619986E-03 1.0548.000000E+00 7.163422E-03 1.0361.000000E+01 6.122520E-03 0.9881.250000E+01 6.141816E-03 0.9021.600000E+01 1.060731E-02 0.7682.000000E+01 1.054657E-02 0.6362.500000E+013.567110E-03 0.5133.150000E+01 2.230205E-03 0.4054.000000E+01 2.953597E-03 0.3145.000000E+01 5.440754E-03 0.2466.300000E+01 4.668755E-03 0.1868.000000E+01 1.112572E-03 0.1322、实验曲线记录;一、汽车行驶纵向1/3倍频程的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二、汽车行驶横向1/3倍频程的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三、汽车行驶垂直方向1/3倍频程的加速度的均方根值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本实验主要处理路面随机输入的等速行驶评价指标计算,即计算座椅坐垫测点的三个方向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根据《2009+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计算得到座椅坐垫测点的三个方向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021486(m/s2),其中x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为0.004222(m/s2),y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为0.003442(m/s2),z方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为0.020784(m/s2)。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

汽车制动性实验报告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报告1)学习制动性能道路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验常用设备;2)通过道路实验数据分析真实车辆的制动性能;3)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实验车辆的制动协调时间、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

二、试验对象试验对象:金龙6601E2客车;试验设备:1)实验车速测量装置:常用的有ONO SOKKI机械五轮仪、ONO SOKKI 光学五轮仪和RT3000惯性测量系统。

实验中实际使用的是基于GPS的RT3000惯性测量系统。

2)数据采集、记录系统:ACME便携工控机3)GEMS液压传感器,测量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变化情况。

1)学习机械五轮仪的工作原理、安装方法及安装注意事项;了解实验车上的实验设备及安装方法;由于制动实验中,实验车辆上的所有人和物都处于制动减速度的环境中,因此需要对所有物品进行固定,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对设备的损伤以及对实验人员的损伤。

另外,由于实验过程是在室外进行,要求实验系统能够承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实验内容选择实验设备及防范措施。

2)学习车载开发实验软件的使用,了解制动性能分析中比较重要的实验数据的内容和测量方法。

3)制动协调时间的测量在常规制动试验中,采集制动信号、动压力信号、车轮轮速信号和五轮仪车速信号。

将五轮仪的车速方波信号转化为可直接观察的车速信号和制动减速度信号。

在同一个曲线图表中绘制制动踏板信号、制动压力信号和制动减速度信号,观察制动压力和制动减速度在踩下制动踏板后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计算当前制动情况下的制动协调时间。

4) 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的计算 充分发出的制动减速度:2225.92()b e e b u u MFDD s s -=- 制动距离2020bmax τ1τ3.6225.92a a u s u a '''=++5) 根据实验设备设计制动实验的实验方法,要求的实验车速范围应包括30Km/h~50Km/h ;6) 车速、轮速的计算方法分析;7) 按照实验方法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制动实验。

汽车整车试验实验报告(3篇)

汽车整车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汽车整车试验,验证汽车在各项性能指标上的表现,包括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制动性能、操控稳定性、噪声水平、平顺性等,以评估汽车的整体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性能测试已成为汽车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整车进行全面的性能试验,可以确保汽车在实际使用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汽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车辆本次实验车辆为一款国产中型轿车,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备6速自动变速器。

2. 试验项目(1)动力性能试验① 最高车速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路段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

② 加速性能试验:测试汽车从静止起步到特定车速的加速时间及加速距离。

③ 爬坡性能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坡度上的爬坡能力。

(2)经济性能试验① 油耗试验:测试汽车在特定工况下的油耗水平。

② 续航里程试验:测试新能源汽车在满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

(3)制动性能试验① 制动距离试验:测试汽车从特定车速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② ABS制动试验:测试汽车在ABS系统作用下,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4)操控稳定性试验① 转向试验:测试汽车在高速和低速下的转向性能。

② 操稳性试验:测试汽车在直线行驶、弯道行驶和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

(5)噪声水平试验测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水平,包括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和风噪。

(6)平顺性试验测试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包括车身振动和座椅振动。

3. 试验条件(1)试验道路:选择清洁、干燥、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2)气象条件:试验当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

(3)车辆状态:试验车辆技术状态良好,轮胎气压、胎面花纹高度、制动、转向性能及发动机工作状态等符合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性能试验(1)最高车速:实验车辆在特定路段上达到的最高车速为200km/h。

(2)加速性能:实验车辆从静止起步到100km/h的加速时间为8.5秒,加速距离为35米。

车辆新技术实验报告(3篇)

车辆新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验证新型车辆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本次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1. 验证新型车辆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2. 评估新型车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3. 为车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车辆技术,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辆等;2. 实验环境:模拟实际道路环境,包括平坦路面、复杂路面、城市道路等;3. 实验指标:包括车辆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能、节能性能等;4. 实验步骤:(1)收集新型车辆技术相关资料,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2)搭建实验平台,模拟实际道路环境;(3)对新型车辆技术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新型车辆技术的性能和可行性。

四、实验过程1. 新能源汽车实验(1)实验对象:选取一款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2)实验环境:模拟城市道路环境;(3)实验指标:动力性能、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4)实验过程:a. 在平坦路面上进行动力性能测试,记录加速时间、最高车速等数据;b. 在城市道路上进行续航里程测试,记录行驶距离、充电次数等数据;c. 对充电时间进行测试,记录充电时长。

2. 自动驾驶车辆实验(1)实验对象:选取一款自动驾驶车辆,如L3级自动驾驶汽车;(2)实验环境:模拟城市道路环境;(3)实验指标:操控性能、安全性能、节能性能等;(4)实验过程:a. 在城市道路上进行操控性能测试,记录车辆在转弯、变道等操作中的稳定性;b. 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包括紧急制动、碰撞预警等;c. 对节能性能进行测试,记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油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新能源汽车实验结果:(1)动力性能:加速时间、最高车速等指标均达到预期;(2)续航里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续航里程满足实际需求;(3)充电时间:充电时间较短,方便用户使用。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篇一:汽车滑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袁焕同组人员实验地点校外实验时间篇二:汽车滑行试验实验三汽车滑行试验一、实验内容测量初速度为50km/h的滑行距离和滑行时间、滑行阻力及滑行阻力系数。

二、实验目的要求了解五轮仪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滑行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分析实验车装配调整技术状况。

三、仪器设备综合气象观测仪、五轮仪或相应的车速、行程记录装置(精度不低于0.5%)、实验车等。

五轮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见附件1。

.四、准备工作1.五轮仪安装在实验车适当的位置;2.按五轮仪说明书规定接通电源,检查仪器的功能是否正常;3.检查实验车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实验车装额定载荷,设置实验路段标杆。

五、实验步骤1.车速为50km/h的滑行距离实验车应经过充分预热行驶,使发动机出水温度、油温及各总成油温达到正常稳定,并记录温度值。

汽车以稍高于50km/h的车速驶入设置的测量试路段前,驾驶员将变速器排档放入空档,松开离合器踏板,汽车开始滑行,当速度为50km/h时(汽车应进入测试段)用五轮仪进行记录,直至汽车完全停止。

在滑行过程中,驾驶员不得转动方向盘。

滑行实验至少往返各进行一次,往返区段应尽量重合。

将滑行初速度、滑行距离和滑行时间记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

2.测定滑行阻力控制滑行初速度,使通过100m测试路段的滑行时间在20±2(s)内,测量实验车通过前50m和100m的滑行时间t1和t2。

往返测量各两次,若数据重复性差,应补充进行实验。

六、注意事项1.实验车的总质量,按实验车的整备质量加参加试验的在车人员质量(每人按65kg)计。

2.实验过程中,轮胎充气压力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得超过±10kPa。

3.实验时天气应无雨无雾,气温0~40℃,风速不大于3m/s。

4.实验应在清洁、干燥、平坦的,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的直线道路上进行,道路长2~3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在1‰以内。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

汽车滑行实验报告篇一:汽车滑行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袁焕同组人员实验地点校外实验时间篇二:汽车滑行试验实验三汽车滑行试验一、实验内容测量初速度为50km/h的滑行距离和滑行时间、滑行阻力及滑行阻力系数。

二、实验目的要求了解五轮仪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滑行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分析实验车装配调整技术状况。

三、仪器设备综合气象观测仪、五轮仪或相应的车速、行程记录装置(精度不低于0.5%)、实验车等。

五轮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见附件1。

.四、准备工作1.五轮仪安装在实验车适当的位置;2.按五轮仪说明书规定接通电源,检查仪器的功能是否正常;3.检查实验车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实验车装额定载荷,设置实验路段标杆。

五、实验步骤1.车速为50km/h的滑行距离实验车应经过充分预热行驶,使发动机出水温度、油温及各总成油温达到正常稳定,并记录温度值。

汽车以稍高于50km/h的车速驶入设置的测量试路段前,驾驶员将变速器排档放入空档,松开离合器踏板,汽车开始滑行,当速度为50km/h时(汽车应进入测试段)用五轮仪进行记录,直至汽车完全停止。

在滑行过程中,驾驶员不得转动方向盘。

滑行实验至少往返各进行一次,往返区段应尽量重合。

将滑行初速度、滑行距离和滑行时间记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

2.测定滑行阻力控制滑行初速度,使通过100m测试路段的滑行时间在20±2(s)内,测量实验车通过前50m和100m的滑行时间t1和t2。

往返测量各两次,若数据重复性差,应补充进行实验。

六、注意事项1.实验车的总质量,按实验车的整备质量加参加试验的在车人员质量(每人按65kg)计。

2.实验过程中,轮胎充气压力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得超过±10kPa。

3.实验时天气应无雨无雾,气温0~40℃,风速不大于3m/s。

4.实验应在清洁、干燥、平坦的,用沥青或混凝土铺装的直线道路上进行,道路长2~3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在1‰以内。

汽车道路试验报告

汽车道路试验报告

汽车道路试验报告专业班级:车辆工程1103班姓名: 石志康学号:20112317103组号:第11组组员:周小智陶从杰王廷玉张珍珍喻文剑实验车型:东风风行菱智实验日期:2014.5.07实验一汽车滑行实验1.汽车滑行实验数据:V(km/h)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S(m)0.00 69.10 156.92 216.36 250.74 276.36 286.50 t(s)0.00 9.07 23.11 35.34 45.43 57.31 70.70V(km/h)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S(m)0.00 84.88 154.68 201.28 254.58 292.86 304.22 t(s)0.00 10.94 21.96 31.60 47.16 65.80 79.61V(km/h)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S(m)0.00 76.99 155.80 208.82 252.66 284.61 295.36 t(s)0.00 10.005 22.54 33.47 46.30 61.56 75.162.由以上数据可得下图所得曲线:3.滑行阻力计算因为滑行减速度公式可得:⎪⎪⎪⎭⎫⎝⎛⎪⎪⎭⎫⎝⎛--⨯=121211100TTTTα又因为根据上述数据可得滑行距离与滑行时间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由上图可得:当S=50m时,1T=6.213s,2T=13.348s代入1T,2T数值得:α=0.156m/s2滑行阻力系数:8.9fα==0.016滑行阻力:f )(8.9⨯+⨯=f a G G R 式中:实验车型东风风行凌智整备质量=0G kg 1480 实验车旋转部分当量质量f G ,取==005.0G G fkg 74实验时汽车的总质量a G ,取实验时人员平均质量kg 670=m ,则kg 2016)8(0=⨯+=m G G a故N N R 96.425016.07420168.9=⨯+⨯=⎪⎭⎫ ⎝⎛综合以上数据及图表分析可得:①由表测试结果分析知汽车滑行初速度越大,其相应的滑行时间越长,滑行距离也越远;②由车速—滑行距离曲线图分析知汽车在滑行后期车速衰减程度比前期大; ③由车速—滑行时间曲线图分析知汽车的滑行车速是近似随滑行时间线性递减的,考虑到道路存在纵向坡度,即汽车的滑行减速度在相同滑行条件下为一定值;且汽车滑行初速度越大,相应的滑行减速度也越大。

大众轨迹标定实验报告(3篇)

大众轨迹标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标定技术,对大众汽车的轨迹进行精确测量和校正,以提高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实验主要针对大众汽车的关键传感器进行标定,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等,以确保它们在自动驾驶环境中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实验原理轨迹标定是通过一系列算法和测量技术,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进行精确测量和校正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以下原理和方法:1. 激光雷达标定:通过标定激光雷达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安装位置,确保激光雷达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摄像头标定:通过标定摄像头的内参(焦距、主点等)和外参(安装位置和方向),提高摄像头图像识别的精度。

3. 超声波传感器标定:通过标定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测量精度,确保车辆在自动驾驶环境中的距离感知能力。

三、实验设备1. 车辆:大众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2. 标定设备:标定板(用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标定)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传感器数据4. 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标定算法实现四、实验步骤1. 激光雷达标定:- 将标定板放置在开阔场地,确保激光雷达能够扫描到标定板上的所有点。

- 通过标定算法计算激光雷达的内部参数和外部安装位置。

- 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校正,提高测量精度。

2. 摄像头标定:- 将标定板放置在车辆前方,确保摄像头能够捕捉到标定板上的所有点。

- 通过标定算法计算摄像头的内参和外参。

- 对摄像头图像数据进行校正,提高图像识别精度。

3. 超声波传感器标定:- 在车辆周围放置已知距离的障碍物,确保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这些障碍物。

- 通过标定算法计算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测量精度。

- 对超声波传感器数据进行校正,提高距离感知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光雷达标定结果:- 标定后,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提高了20%。

- 标定后的数据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表现稳定,未出现明显误差。

2. 摄像头标定结果:- 标定后,摄像头的图像识别精度提高了15%。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道路试验指导书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道路试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 (2)1、最高车速实验 (2)2、最低稳定车速实验 (2)3、加速能力实验 (3)4、滑行实验 (5)实验二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 (6)实验三汽车制动性实验 (8)附:汽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介绍 (10)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 (11)主要参考文献 (11)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学习汽车最高车速、最低稳定车速、加速性能、滑行阻力等动力性能的测定方法。

2、了解实验用仪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汽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车速传感器,实验汽车等三、实验原理及步骤1、最高车速实验(1)实验条件:(现场介绍)(2)仪器:汽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3)方法:A、路段设置:在规定的道路上,选定中间一段500米为测速路段,其两段各设100米为准备路段。

B、根据汽车加速性能的优劣选定充足的加速路段,使汽车驶入测定路段前已经具有最高稳定车速,测定汽车以最高车速通过测速路段的时间,接连往返各实验一次。

C、实验结果按测速距离与各次通过测速路段时间的平均值,算出最高车速,最高车速实验记录按下表填写。

2、最低稳定车速实验(1)实验目的测定汽车的最小稳定车速,为加速实验进行准备。

(2)实验方法A、路段设置在规定道路上,选定两段长100米的测量路段,两段之间相隔200~300米。

B、载重汽车用直接挡及超速挡、越野汽车用直接挡及传动系最低挡。

在测量路段前,保持可以稳定行使的最小车速驶入测量路段,测量通过第一个测量路段的时间,驶离第一个测量路段后,急速踩下油门踏板,以发动机不应熄火,传动系不应颤动加速至20~25公里/小时,并在第二测量路段前稳定最小车速,测量通过第二个测量路段的时间,根据实验情况适当提高或者降低驶入测量路段前的稳定车速,重复进行实验。

C 、实验往返进行一次,按4次通过路段时间,取平均值,算出汽车某一挡的最小稳定车速。

())/(416.34321m in h km t t t t S V a +++=式中,S 为测试路段的长度(取平均值),t i 为每次实验通过路段的时间(s )。

汽车侧滑实验报告(3篇)

汽车侧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侧滑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2. 掌握汽车侧滑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分析汽车侧滑现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4. 提高对汽车侧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汽车一辆;2. 侧滑实验场地;3. 摄像机;4. 侧滑实验数据记录表;5. 侧滑实验报告模板。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场地准备:选择一段直线道路,长度不少于100米,路面平整,无障碍物;2. 汽车准备:确保汽车轮胎气压正常,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安全设施完好;3. 实验步骤:(1)测试汽车直线行驶时的侧滑量,记录数据;(2)测试汽车在不同速度、不同路面条件下的侧滑量,记录数据;(3)测试汽车在不同转向角度、不同制动强度下的侧滑量,记录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汽车侧滑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5)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直线行驶时侧滑量:5m/km;(2)速度为60km/h时侧滑量:6m/km;(3)速度为80km/h时侧滑量:8m/km;(4)转向角度为30度时侧滑量:7m/km;(5)制动强度为70%时侧滑量:9m/km。

2. 实验结果分析:(1)汽车侧滑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路面附着力不足、制动系统故障、转向系统故障、轮胎磨损严重等;(2)汽车侧滑现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车辆失控、翻车等事故;(3)汽车侧滑现象与车速、路面条件、转向角度、制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实验结论1. 汽车侧滑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路面附着力不足、制动系统故障、转向系统故障、轮胎磨损严重等;2. 汽车侧滑现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车辆失控、翻车等事故;3. 汽车侧滑现象与车速、路面条件、转向角度、制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4. 针对汽车侧滑现象,驾驶员应加强车辆保养,提高行车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

六、实验建议1. 加强车辆保养,确保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安全设施完好;2. 选择合适的轮胎,注意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3. 遵守交通规则,合理控制车速,避免在湿滑路面、急转弯等危险路段超车、变道;4. 提高行车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如避免急刹车、急打方向等操作;5. 定期进行汽车侧滑实验,了解汽车侧滑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提高对侧滑现象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道路检测的实习报告

道路检测的实习报告

道路检测的实习报告道路检测的实习报告报告道桥二班高晓宇一、实习目的:通过对S040公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们对公路的路基处理、道路的设计及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2015年6月23日--2015年 7月21日三、实习地点:S040武邑G106交叉口至衡水市区188立交桥段四、工程项目简介本项目起自武邑G106交叉口,沿顺S040旧路向西经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苏义、苏正、南郭庄、大刘庄、上跨大广高速、下穿衡德路、京九铁路。

终于衡水市区118立交桥引线起点。

全长13.59km。

项目起点桩号K36+080,终点桩号K49+669.55.本项目一般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

全线基本维持现有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路段路基宽25.5m,中央分隔带宽3m。

行车道宽4*3.75m。

左侧路缘带0.5m,右侧硬路肩2.5m,土路肩0.75m,新庄桥至新庄坡道路桥段170m及苏义桥至西堤顶段200m因距离较短且纵坡坡度较大,考虑到行车因素,上述俩段维持原有路面宽度不变。

新建桥涵设计采用公路一级。

利用原有旧路桥涵保持原有设计荷载标准。

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原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本次养护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

本项目利用旧路改造,不新增占地。

五、实习内容1.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实验报告一 ABS实验车道路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ABS实验车道路试验报告
1.减速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2.起动机的维修方法。
3.减速起动机与一般起动机的区别.
六.写出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一越野车abs道路试验班班级姓名学号小小组实验日期成绩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或药品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数据或现象记录处理分析五思考题或讨论题1
实验报告一越野车ABS道路试验
班级姓名学号
小组实验日期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或药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数据或现象记录、处理、分析
五、思考题或讨论题

道路安全工程实验报告

道路安全工程实验报告
改善措施:为减少交通事故率,应该在道路设计时考虑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平直路段的长度设计不应过长,道路上坡应设置爬坡车道,防止因货车小轿车速度差过大而发生追尾事故,同时在道路设计时尽可能不要设计弯坡路段。
6、驾驶员驾龄特征
图8
分析说明:由上图可知,1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而驾龄在6-10年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非常高。对于1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对路状不太熟悉,在复杂路段及危机时刻未能做出及时安全的操作,所以是事故的高发人群。
预测区县仪器、设备名称:
设备:计算机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1)要求对所给数据进行合理、严谨的分析,并使用正确的模型进行预测;
2)由于是预测,不一定与现实完全相符,因此,有必要对预测结果加以分析。
注意事项:1)选定了预测模型以后,若是某个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程度很小,则可以将该
自变量剔除;
2)预测过程中,要注意模型的合理选用。
改善措施:事故主要集中在白天,所以交警部门应在白天时段加大管理力度,
对高峰时段的车流进行交通引导,维持交通秩序,减少事故率;同时在夜间时段也加强对超载货车进行不定时检查,严查超载现象,降低重大交通事故率。
2、车辆使用性质特征
图3
分析说明:通过上图可知,在所有车型当中,货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高,主要因为货车普遍存在车况不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超限超载等现象,另外货车驾驶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生活无规律,容易导致疲劳驾驶,进而诱发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率最高的是私家车,一方面因为私家车数量较大,在车型比例构成中占了绝大多数;另一方面多数私家车驾驶员为非专业驾驶员,有相当一部分为新手或者平时较少驾驶的驾驶人,驾驶经验和临危处理能力不强,突发情况未能做出及时安全有效的操作。

道路实训报告

道路实训报告

道路实训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和交通状况的复杂化,道路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道路实训课程。

本文将以我的道路实训经历为例,探讨道路实训的重要性及其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提升。

一、道路实训的重要性道路实训是指通过模拟真实道路情况,让学员亲身驾驶车辆进行训练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驾驶技术道路实训能够帮助驾驶员熟悉车辆操作技巧,熟悉道路规则和交通情况,提高驾驶技术。

在实际驾驶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然刹车、避让障碍物等,这些都需要驾驶者具备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通过道路实训,我们能够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面对各种问题,提高驾驶技术和应变能力。

2.增强安全意识道路实训不仅让我们熟悉驾驶技术,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

在模拟的道路情境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训过程中,教练会对我们进行安全驾驶教育,让我们深入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从而培养我们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和保护自己与他人安全的意识。

3.培养责任心道路实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要求学员全神贯注地驾驶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这对学员来说是一种责任和约束,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通过实训过程,我们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驾驶员应该承担起的责任,不仅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更是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负责。

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我们成为合格的驾驶员至关重要。

二、道路实训的效果道路实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和驾驶水平。

通过我的实训经历,我深刻体会到道路实训对驾驶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实训过程中,教练会全程跟随,即时纠正我们的驾驶错误。

他们会根据我们的行车表现,为我们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驾驶技巧,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驾驶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道路实训通过模拟各种交通情景,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会应对突发情况。

实验三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实验三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实验三 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实验目的了解汽车动力性能实验的要求;掌握汽车动力性能的道路实验方法;学习实验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车辆动力性能的优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实验要求(1)车辆条件对新车或大修后的车辆进行试验,试验前需进行一定行程的走合,新车一般按照制造厂的规定进行走合(行程一般为1000km ~1500km)。

试验前还应注意各总成的技术状况和调整状况,应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如点火系、供油系、制动蹄鼓间隙、车轮轴承紧度、车轮定位、轮胎气压与标准值相差不超过±10kPa 等。

对于车辆载荷,我国规定动力性试验时汽车为满载,货车内可以按规定载质量均匀放置沙袋;轿车、客车以及货车驾驶室的乘员可以重物替代,每位乘员的质量相当于65或60kg 。

汽车试验时应具有的正常状态:冷却水温度80℃~90℃;发动机机油温度60℃~95℃;变速器及驱动桥齿轮油温度不低于50℃。

试验前汽车应通过较高车速的行驶进行预热,以达到上述温度状态。

(2)道路条件动力性试验的大多数项目应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直线段上进行。

要求路面平整、干燥、清洁、纵向坡度不大于0.1%,路长2~3km ,宽不小于8m ,测试路段长度200米。

(3)气候条件试验应避免在雨雾天进行,气压在99.3kPa ~120kPa ;气温在0℃~40℃;风速不大于3m /s ;相对湿度小于95%。

二、实验预习及准备(一)实验原理1.白线标定汽车在实际使用非接触车速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由于安装的随意性,各安装角度不一定满足规定要求,这就将带来附加的误差,但安装的传感器不再变动时,该附加误差是固定的,可以校正。

为了方便仪器在测试现场进行自校和确定修正系数,信号处理电路中设有白线检测信号输出,即当传感器越过地面白线时,便有一幅值大于2.1V 的白线信号输出,该信号与幅值为2.1V 的参考电位比较整形后输出一个TTL 电平脉冲,该脉冲可作为起始或结束的标定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道路实验报告
班级:汽车服务工程1002班姓名:**
学号:************
组员:童芳、赵建宏、袁源、隆池、许超、许刘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日期: 2013-6-4
2013年6月4日制
实验一汽车滑行实验
1、滑行实验测试结果和记录
预定滑行初速度V0=30 Km/h实验记录
实测滑行速度V (Km/h)实测滑行距离S
(m)
滑行距
离平均

实测滑行时间t
(s)
滑行时
间平均

往返往返往返
30 30 0.00 0.00 0.00 0 0 0
24 24 120.44 41.02 80.73 15.19 4.96 10.08
18 18 210.50 80.40 145.45 29.66 10.36 20.01
12 12 269.56 204.66 237.11 43.12 32.24 37.68
6 6 349.52 240.54 295.03 73.28 41.82 57.55
0 0 382.64 289.02 335.83 108.72 72.09 90.41
2、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速度—滑行时间、速度—滑行距离曲线
⑴选取初速度30km/h的数据,绘制速度—滑行时间曲线如下图
⑵选取初速度30km/h 的数据,绘制速度—滑行距离曲线如下图
3、计算往返两个方向滑行距离的平均值,见上表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行平均速度v 、滑行减速度α、滑行阻力系数f 、滑行阻力R
(1)求滑行平均速度v
解: v=360/t 2 (km/h )
当滑行初速度为30km/h 时,查曲线图可得t 2=13s ,所以v=25km/h
(2)求滑行减速度α
解:t2t1-t2111100)
(-=
t α
当滑行初速度V 0=30 km/h 时,由V —S 曲线图可读出试验车通过前50m 路段所对应
的车速约为 27.5km/h ,又由车速—滑行时间曲线图可读出V=27.5km/h 时所对应的滑行时间t 1≈6 s ;用同样方法可读出试验车通过前100m 路段所对应的滑行时间t 2≈13s ;分别将t 1、t 2代入求得α=0.18m/s 2。

(3)求滑行阻力系数f
解:f=α/9.8代入所求得的α可求得
当滑行初速度V 0=30 km/h 时的滑行阻力系数f=0.019
(4)求滑行阻力R
解:R=9.8×(G a+G f)×f
查得实验车的整备质量G0=1650 Kg;估算出乘客(含司机)及实验设备的总质量G’=1000 Kg;则实验车时汽车总质量G a=2650 Kg,实验车旋转部分当量质量G f=0.05G0=82.5 Kg;
代入所求得的f可求得
当滑行初速度V0=30 km/h往时的滑行阻力R=9.8×(2650+82.5)×0.019=508.8N;
4、问答题
⑴什么是滑行?进行滑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滑行是指汽车加速到某一规定速度后,摘挡脱开发动机,利用汽车的惯性继续行驶直到停车的行驶过程。

目的是测定滑行减速度,滑行阻力,滑行减速度。

⑵简述非接触性能测试仪在滑行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1、开机或按复位键按钮
2、选择工况:按滑行键
3、预置数据:设置初始速度,点击开始
4、准备实验:按执行键,当车速略大于预定的速度时,摘挡进行滑行
5、试验过程:按执行键,当车速降至预置车速时,测试过程开始
6、打印结果:当实验结束后,打印出记录结果
⑶汽车加速行驶时,行驶阻力有哪些?
答;汽车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实验二汽车制动实验
2、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与分析制动曲线
(速度—制动时间曲线,速度—制动距离曲线)
⑴选取制动速度50km/h,绘制速度—制动时间曲线如下图
⑵选取制动速度50km/h,绘制速度—制动距离曲线如下图
3、计算制动减速度,绘制与分析制动减速度—时间变化曲线
⑴制动减速度a b=u0/t,算得如表5所示
⑵绘制制动减速度—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
⑶分析:
由表5的数据及制动减速度—时间变化曲线图可看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减速度在制动开始时随着时间线性增长,达到一定之后相对稳定的波动。

4、问答题
1、什么是制动?进行制动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制动指的是在汽车行驶时为保证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方法。

汽车的制动性是衡量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而制动性能实验就是为了测试并评价实验车的制动性能好坏。

2、简述非接触性能测试仪在制动试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1、开机或按复位键按钮
2、选择工况:按制动键
3、预置数据,设置初始速度,点击开始
4、准备实验:按执行键,当车速略大于预定的速度时,做制动准备
5、试验过程:按执行键,当车速等于预置车速时,迅速踩制动踏板
5、打印结果:当实验结束后,打印出记录结果
3、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制动初速度:由速度—制动距离曲线的分析知当制动初速度翻倍时,制动距离约增加两
倍;
②制动力的大小:制动力增大,则制动减速度也必然增大,在制动初速度和其他条件相同
时制动距离必然减小;
③道路阻力的大小:道路阻力又与车轮附着系数、滚动阻力系数等有关;
④汽车总质量:汽车质量越大,其制动时产生的惯性加速度也相应较大,制动距离相应较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