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有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3.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世纪风云的产儿”。
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政治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复习笔记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国际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
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经济规律成为世界现象。
②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③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九、十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部分当代全球问题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第一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Page 275)人类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原生的自然环境问题(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异常等),也有人为的次生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耕地盐碱化、臭氧层耗竭等)。
此处主讲认为次生环境问题。
地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它的积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生态威胁,特别是对地球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如资源枯竭、物种灭绝;3、生态威胁不仅是对当代人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威胁;4、生态问题很少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它没有国界。
同生态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涉及三个层面:国内问题、国际问题、全球问题。
国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只给本国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胁;国际问题是指一个国家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连带影响给别国的环境造成损害;全球问题是指世界性的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Page 278)一.人口压力与城市化作为消费自然资源和改变自然环境的主体,人口的不断增长,直接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
二.资源的过度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4/5。
能源消耗大量增加的后果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三.环境日趋恶化1、气候变暖。
这是对人类威胁最大最持久的自然灾害。
其直接后果是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灾难性气候接连不断。
由于气候变化对森林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会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
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农业生产,使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受到影响。
2、森林在减少。
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包括开垦耕地、草场,以林木为燃料,采矿等。
3、物种减少。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以及农林渔业的快速发展。
4、耕地减少和土壤劣化加速。
政治学基础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政治学基础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2)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种设置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直至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4)与政治学所研究的一般政治现象特别是国内政治现象相比,国际政治学所研究的现象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些现象的背景是由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他共同体共同构成的一个特殊“社会”。
国际关系的复杂特性使得国际政治学一产生就表现出了鲜明的跨学科特点。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见表1-1)★★表1-1 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考点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1关于知识的学习(见表1-2)表1-2 关于知识的学习2关于方法的学习学习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人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对于研究者来说,无论是进行国别研究、地区研究还是进行理论研究,都需要解决事实与观察、理论与解释、途径与范式等带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 复习笔记一、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含义(1)冲突冲突包含战斗和战争,是人类群体间对抗的状态和行为。
它包括不可触及的思想、观念、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对立,也包括可触及的如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竞争与对抗;包括不使用暴力的对抗,也包括使用暴力的冲突;包括较低烈度的对抗,也包括高烈度的对抗。
(2)战争战争是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学术界一般界定战争为死亡1000人以上的冲突。
2.冲突与战争的分类关于冲突与战争,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1)张继良划分法①最高层次是国际战争;②第二层次是国际危机,是国际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态,是从国际对抗到国际战争的临界阶段;③第三层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如美苏冲突;④第四层次是非对抗性矛盾导致的冲突,如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⑤第五层次是语言象征性冲突。
(2)皮尔逊·罗彻斯特划分法①国家战争;②非战争的暴力模式;③内战。
(3)阿姆斯特茨划分法①古典战争古典战争是指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确立之后,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在政府指导下运用武装力量的战争。
这种传统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包括:a.参与军事冲突的是国家;b.采取军事行动具有政治目的;c.军事行动遵从得到广泛接受的国际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②总体战争总体战争是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冲突模式。
作为一种国际战争,其特点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目的在于彻底击败对手,同样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③后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是指为现存政治体制合法性而进行的国际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国家行为体影响的上升以及全球性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
二、战争的起因国际学术界常用层次分析法,即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分析战争的起因。
1.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可能导致战争的因素有:(1)人的本性,例如传统观点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与侵略本性;(2)领导者个人的好恶和对形势的判断;(3)决策者的预期所得;(4)个人道德,即卷入战争的人认为战争是合法和可以接受的暴力。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1.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含义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及其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2)国际行为的产生过程①人类从非政治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自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
②在殖民体系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权利参与国际社会的主要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行为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对外行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国际行为能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时代的结束,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才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社会,直到这时,国际行为才成为国家行为主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2.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见表5-1)表5-1 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3.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维护和增进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因此,由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所构成的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作用范围一般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范围和问题领域。
因此,任何国际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边界限制,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任何国际行为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利益的实现和目的的达成均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其总体实力的强弱,特别是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连,行为主体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考点二:国际冲突及其解决★★★★★1.国际冲突的内涵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记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历年考研状元经验总结知识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四章格局论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角色及其更新一.主角的含义国际政治中具有关键性影响和作用的主要力量,既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力量,一般是影响全局的重大国际事件的主要行为体,处于国际矛盾的中心。
二.充当主要角色的基本条件1.具有完整的国家主权或彻底独立自主的特性,直接参与决定国际事务。
2.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军事关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大的实力,实力是国家发挥主角作用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包括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3.具有关键性或制衡性作用,影响全局。
三.当代世界的主要角色的更新1.大国,既以数量和规模为依据,又主要看其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制约力。
2.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P130-P131)A经济最发达,也最富B科技能力最雄厚,投资额为世界各国之最C军事实力最强,也最现代化D政治上自成体系,具有独立的完整的一套政治战略和国际战略,以领导世界为目标,常取进攻态势,也属世界之最3.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的标志(P139-P140)4.第三世界国家发挥发挥制衡性主角作用(P140-142)5.第三世界民族社会主义的共同点:A都是在战后兴起和发展起来的B都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提出来的C中心是把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D实质是民族主义第二节国际政治割格局的主角关系及其改组一.主角关系的涵义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即主角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主角关系的类型和特征1.军事集团关系:军事集团关系以对抗为目的,实行共同战略,联合行动,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2.势力范围关系:势力范围关系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如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殖民体系崩溃后的民殖民主义结盟关系3.争霸关系: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4.新型主角关系(以不结盟为基础的和平共处关系)的趋势:A以国家权益为基础,以对话为特征的双边关系、三角关系、一体化关系比较突出,和平共处关系越来越来普遍。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4.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北大、人大、国关院、外院等校国际政治考研国际政治概论复习笔记,复习范围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一节、国际政治体系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内涵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构成体系的基本条件,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体系可以有松散的组织联系,也可以是严密的法定的组织系统,均包括不同层次的子系统。
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也具有独立性。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如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体系。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体系,如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l)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英殖民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集团,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动,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天世界政府而有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家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的行为准则。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点既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决于基本单元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
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究的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特点。
(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规则维护。
国内政治体系属一种集中的等级政治体系,中央政权有相对权威,制定相应法规,维护国内体系的正常运作。
(2)基本单元的共同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本特点。
北大国关院考研-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状元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一章总论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第一节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一.国际政治的定义1.定义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2.国际政治的两重性既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或称母系统,包括许多的子系统和孙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安全系统、文明文化系统的总和。
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也有种种分歧和对立,既矛盾又统一。
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
首先,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不同,它不具备国家属性,也无世界政府,没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法律、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伦理道德。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政治经济权力分散,也极不平等,处于多中心状态。
其次,国际社会逐步建立的一套公认准则和国际控制调节机制,但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和斗争的过程,因此,以众多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社会经常处于有序无序并存之中。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
(略)第二节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既密切相联,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
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
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出现的,其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兴衰反映了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变化。
李少军第三版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完整版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Page 202)一.世界联邦主义世界联邦主义是理想主义学派的一种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是有关国际组织运作的最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要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和谐,就必须自愿地拆除国家主权的藩篱,按照联邦与民主的原则,实现政府权力的集中化。
换言之,世界各国应通过法律程序,在全球层面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
这个政府可以降低乃至消除战争,促进人类幸福。
1815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等欧洲强国组成的“神圣同盟”,是建立国际政府的最早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国际联盟,与“神圣同盟”相比,有了比较完善的组织。
它的政治结构包括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
大会由所有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立起来的联合国,与国联相比,无论是组织形式、成员国数量、管理领域的广度,还是存在的时间和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这三个组织都只是国际组织,并未把成员国组成为世界联邦,其职能之类似于世界政府,并非真正的世界政府。
换言之,世界联邦主义只是理想而非现实。
二.集体安全1.概念集体安全作为一种模式,始于17实际欧洲三十年战争。
为了解决冲突结束战争,参战各国召开了威斯特法里亚大会。
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一批国家构成一定的安全共同体,诸如同盟、条约组织、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国承诺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于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强制性措施,诸如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施军事制裁。
对一国的攻击就是对所有国家的攻击。
集体安全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单个的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安全,因此需要依靠某种国家的集团,这样就提出了相对个体安全而言的集体安全问题。
2.集体安全运作的必需条件:(1)权力应当有相当的分布,这样才能对任何可能的侵略国家构成威慑。
“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基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
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国际政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国际政治社会的一般特征,国际政治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际政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等。
其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_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跨国公司等,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
第三,我们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加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
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
发展与变革,等等。
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一个很抽象、又是一个很具体的范畴。
我们研究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际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分析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
三、国际政治研究的实用方法1、国际政治系统论。
50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家开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变革。
最早的研究范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于1957 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一书。
提出了六个国际系统模型,即均势系统、松散的两极系统、紧密的两极系织已普世的国际系统、等级制国际系统、单位否泱的国际系统。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1)哲学哲学思想以及思想家对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
从马基雅弗利最先提出、后来经霍布斯加以系统化的“自然状态”理论到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圣才出品】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1.国际行为主体的含义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其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当今世界的国际行为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国家行为主体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3.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从国家和国际政治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社会的基础仍然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单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①跨国政治的定义跨国政治是指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②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a.跨国政治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b.跨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考点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1)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国家在国内与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性既有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五、六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部分国际安全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57)一.“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界定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
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
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
就一个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种族、阶级、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安全观念。
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
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早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
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国家所受的威胁,存在现实的威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
现实的威胁是指可见的危险,与安全的客观方面相联系,通常出现在局势紧张之时。
国家所受到的潜在的威胁是指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作用于人心理上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是对潜在威胁的忧虑,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安全的主观涵义,通常发生在和平时期。
二.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63)三.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Page 165)纵向分层:国际体系、国际子体系、单元、子单元、个人;横向扇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方面。
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 166)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一二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与帝国主义时代激烈的国际斗争,尤其是一战的爆发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战惨烈和损失空前,冲击了近代史长期以来的欧洲中心地位,战后苏俄诞生,这一切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对各国的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P15——P18)1.哲学2.政治学3.世界史学4.国际法学5.地理学6.政治经济学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P18——P22)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大战后初期至六十年代)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70——80年代)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90年代以来)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P22——P38)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P38——P54)参见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总结或《国际关系考研宝典》上册或者参考“国际关系论坛”上孙学峰博士的《国际关系理论复习全集》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一.国际社会的形成及其基础1.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1)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国际社会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
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既是国际社会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所谓行为主体,即独立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所谓行为者,是指那些虽不具有行为主体资格,但却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
(3)再次是国际行为或国际行为达成一致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包括经济上——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
2.国际社会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2)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国际社会才在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列强角逐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3)19实际末20实际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国际社会基本形成。
这个时期没有完全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权——民族国家”社会体系,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全球社会。
(4)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才使得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完整完全的社会。
二.国际社会的构成及其特征1.国际社会的构成(1)国际社会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是国家。
国家是决定国际社会的形成、左右国际社会的发展、支配国际社会中其他非国家因素的轴心。
(2)非国家行为主体(3)其他国际社会成员2.国际社会构成要素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国际社会成员的多元性、多样性,就决定了各个成员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3.国际社会的结构特征(1)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
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以某种形式和方式将其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主权国家的活动,不论其作用和影响的大小程度如何,都会对国际社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2)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国际社会,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主权的基本特征,即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决定了国家间各自独立、相互平等,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或世界政府,所以国际社会不象国内社会那样具有最高的权威或强制中心,任何规则都缺乏有效强制实施的工具。
(3)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A人类共同的经济生活将国际社会各个成员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联系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往来,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
B国际社会成员尽管处于无政府状态下,其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也要受到时代发展、力量对状况、国际行为准则的制约。
(4)国际社会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A国际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和演变的。
B国际社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而时代发展的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就决定了国际社会的相对稳定性。
总之,国际社会是一个超越一国范围、由既松散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联结起来的大结构,是一个既错综复杂,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的社会系统。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一.世界体系及其形成1.概念所谓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2.形成世界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它始于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其中世界政治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同步形成的,但以经济为基础和条件。
世界体系的形成决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A首先是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B其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C殖民政策的出现是世界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3.构成世界体系主要由:A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B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C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D以统治剥削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二.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1.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P65——P67)(1)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在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战局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规律也越出一国范围成为世界现象。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个体系把世界区分为帝国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两种不同类型的根本对立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2)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45年二战结束。
这是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
A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相互争夺依然存在。
B但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对抗,以及它同弱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从宏观来看,这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整个世界也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但战争与革命、强权与民主的对抗贯穿始终。
(3)从二战结束到90年代初这是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
A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B亚非拉地区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世界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种体系的并存开始演变为三类国家体系的统一体。
C虽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垄断被打破,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在世界体系中,两大社会制度、三类国家体系、多种经济制度内外都在寻求并存、共处,竞争的方式逐渐从军事反面转到了经济与科技方面,他们之间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开放,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倾向。
(4)冷战结束后。
A冷战结束、苏联接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
B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削弱。
C冷战结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
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齐头并进、相互作用。
一球多制、多元共存是当今世界体系的最显著特征。
2.世界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影响(3)第三世界的崛起(4)资本主义的两重性——既有腐朽性,又有进步性。
三.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世界体系的整体性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各行为主体单个力量相互作用而融合成的整体力量,是各行为主体意志和愿望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集中表现,这种整体合力不是人为的,不以某个行为主体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
2.相互联系性(1)从世界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来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