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人教新课标版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形式熏陶学生,优美的语言打动学生,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更加聪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新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趣味”和“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其文化素质、审美判断力。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意境;教学策略引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教学,更是精神上的感悟,更加注重“入情”、“举象”和“会意”,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诗词中学习感性,体会其精神,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深刻挖掘其蕴含的“趣味”,让学生走进“诗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品味我国诗文化的魅力,沉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品质。
一、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诗词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特征,。
而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诗词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不同时代的诗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瑰宝,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教学依据。
通过对诗词中的文字表达形式、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学生具备基础性的文学素养。
现今教学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学生又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品析与鉴赏能力,可以使传统诗词文化得到发扬。
由此可见,加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诗词是考试中的常考内容,通常以默写和诗词赏析形式出现在试卷之中。
这使得大部分教师只是重点对考点内容进行教学,侧重诗词情感分析、语句翻译、创作背景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些内容教学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诗词欣赏,致使教学模式变得单一,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进行记忆,学习状态比较被动,难以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借助意象,读懂古诗词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借助意象,读懂古诗词的情感
兴业县小平山第二初级中学李艳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意象
2.懂得分析意象的特点,读懂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的特点,通过意象蕴含的意思,读懂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是什么?古人云:“诗以言志,歌以咏情。
”由此可见,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怀的。
鉴赏诗歌,先得读懂诗歌的情感。
那如和读懂诗歌的情感呢?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种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二、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
1.了解什么是意象
2.懂得分析意象的特点,读懂古诗词的情感
三、了解意象
意象:是带上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具体形象,就叫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是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诗歌中描写的景或物,它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是解读诗词的凭借。
四、明确方法
找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关注意象的修饰词)——把握意象蕴含的情感
朗读杜甫的《春望》,思考下面的三个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试着找一找下面诗句中的意象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来?
3、从这些意象中,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感情?
五、归纳方法:
寻找意象--分析意象的特征或意蕴---联系全诗,分析意象的作用
六、练习巩固
课后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赏析《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浅析古诗意象的学习方式论文
浅析古诗意象的学习方式论文浅析古诗意象的学习方式论文我国古诗创作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神”与“形”的关系。
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认为“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认为“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
”王国维更是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其实仅仅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多种表述之一。
古诗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所思所想,通过寄托一个特定的具体事务组,使之融入自己的某种情感,并构造一个特定的艺术时空,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时空在内心进行再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思所想的基础上,附着自己的情感。
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古诗意象是理解古诗含义、体验古诗作者情感的重要前提。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古诗意象1.指导学生理解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利用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运用相关学习放学,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调整,对学习效率、效果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自主学习环境下如何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进度,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评价和判断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都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而这种学习能力是在不断摸索、探讨、总结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问题、习惯问题。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捕捉意象是激活中学古诗教学的关键。
2.指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般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三个方面设立。
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探究古诗意象的起源,认识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把握意象的组合方式,基本感受意象组合营造的诗歌意境;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何清明 ( 贵州省福泉市黄丝镇初级中学, 福泉 5 5 0 5 0 0 )
【 摘 要 】 我们 应该 怎样 引导学 生去学 习, 去 品味呢?笔者在 古诗 词的教 学中, 摸 索, 研究 , 在 新课程标 准教 学理 念 的指 导下 , 对初 中语文 的
一
、
二” 的节奏 , 七 言诗 多为“ 二、 二、 三” 的节奏 。掌握 了这 一规
四、 展 开联想和 想象 。 开拓诗词 意境
律, 学生 就能较好地把 握每首诗 的节奏 。 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
作者在创作 中 , 总是将其思想感 睛由联想 、 想像化 为具体 的 语气时 , 教师 可以先 示范 , 或播放录音 , 让学生学习。 也可 以让学 形象 , 诉 诸于语言文字 。现行的诗歌教学 , 有时会忽视 意象的描 生 自主揣摩 ,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 比较或是学生 读与教师 述功能 。教师不是带领学生沉浸到诗人所创设 的意象中去品味 读进行比较 , 让学生在 比较判断 中学会更正确地 朗读。 诗歌意境 , 而是站在艺 术世界以外的实用世界去看世界 、 去看待 2 、 在朗读 中将诗画结合。 学生理解 了诗词 的主 旨后 , 还 应通 诗歌 。或 致力于语音 、 语法 、 修辞 等理性知识 的分析 、 或做繁琐
中, 不少语 文教师 存在这 样 的倾 向 : 避重就 轻 , 读 两遍 , 疏通 文 照的光 明 , 而是茫茫黑夜 中闪现的点点光明 , 寄托了诗人在现实 句, 大而化之 , 会 背即可 。而 我们 都清楚 , 诗歌是 最高的语 言艺 中执著追求 的理想 。整首诗 都以“ 星星 ” 为主要 意象并以假设为 术, 古诗词 更以精练 的语 言 , 丰富的想象 , 真挚 的情 愫而传 唱千 前提来抒情写意 , 自如地展示 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 , 显示诗 人对 古不衰 ,成为 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 的风 景线 ,其感情真挚动 光 明的渴求 。诗人之所 以选 择“ 星星 ” 这一意象表现 自己的所思 人, 其词 藻耐人琢磨 , 面对着如此 优秀的文化财 产 , 我们应该 怎 所感所 晤, 是因为“ 星星” 最先点燃了他灵感源的导火索 。 诗中借 样 引导学生去学 习, 去品味 呢? 笔 者在古诗词的教学 中, 摸索 , 研 用人们对星星 的凝望 ,更衬 出现 实的黑暗和残 酷。在这个现 实 究, 在新 课程 标准教学 理念 的指导下 , 对初 中语文 的古诗词教 学 里 , 不仅 太阳失去 了 , 连“ 瘦小的星” 也被风吹落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古诗鉴赏技法初探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鉴赏技法初探现代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青少年学生得增强阅读、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而且高考也在大幅度增加主观鉴赏表达的分量,考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活动逐步趋向最高级。
针对此,从对古代诗歌的初步鉴赏方面,我谈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整体把握,捉出“诗眼”我认为,对古诗的鉴赏应先重在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整体的感知包括品味诗题、了解作者、览读全诗、琢磨后面的注释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奔向作者诗意的“共鸣点”!如果鉴赏的是律诗和绝句,那整体感知、重点切入将是极为重要的。
绝句的四句诗与律诗的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存在着“起、承、转、合”的节奏与诗韵,而其中的“合”处往往是诗人寓意的亮点,即一诗之“眼”。
比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该诗先是抓住祠堂的典型环境进行渲染,如以柏树森森,碧草萋萋,黄鹂空鸣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此为“起”和“承”,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沉怀念;接着承此一“转”,对诸葛亮一生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写,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尾联点情,便是“合”----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的怀念之情,推及表达作者自己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希望革新朝政的思想。
由此可见,抓住了“诗眼”,亦即捉准了诗人心目中的“意”。
“意犹帅也”,其他的语句往往可牵涉并通解了。
二、重视读诵,咀嚼关键学习古典诗歌,应重视让学生多朗读、勤背诵,做到“心中有古诗例子”,使他们可以旁征博引,由此及彼,让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导他们对诗句中的关键性词句进行咀嚼体味。
诗歌是精粹的语言艺术,“咀嚼关键”就是着重体会其中的“炼字”、“炼句”。
怎样的句子才算好?清代的文艺评论家刘熙载提出:“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艺概·词曲概》)。
因此,要让学生多咀嚼那些关键而新巧的词句,品出其中的诗韵。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意韵,堪称中华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对陶冶青少年性情,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操,开拓青少年视野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淡几点意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品味;意境古诗词感情真挚动人,词藻耐人琢磨,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领悟感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为避免诵读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读得开心,赛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因此而灵动活跃。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深入赏析,提高素养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要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1、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循象入境,因境悟情--意象捕捉与初中古诗教学浅议(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循象入境,因境悟情 --意象捕捉与初中古诗教学浅议(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论文)金寨燕子河中心校余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这是大哲学家培根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苏轼的诗。
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诗。
我从事的是初中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我对初中古诗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究,我觉得,如果想让学生更快地把握一首诗,更容易地理解一些古诗的思想内蕴,强调意象的捕捉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古诗是最艳丽的瑰宝;在我国文学的百花苑中,古诗是最耀眼的奇葩。
古诗意蕴丰富,短小凝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就很注意对孩子进行古诗词的教育,许多孩子入学前就己经背诵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从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到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孩子们能沉浸在一个个美丽的意境中:明媚的春天,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蓝天,绿水,白毛,红掌,清波。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纯真、美丽的画面!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他们怎样认识生活,这是开始,如同一只小鸟冲向大自然,快乐而欢畅。
二月,骀荡的春风,柔柔的绿柳,翠绿如玉的叶。
春风如同剪刀,她是美的创造者,她“裁”出了春天。
多么优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难忘的画面。
而当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诗句时,孩子们又能直观地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友谊的可贵;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孩子们的想象的翅膀又能跟着那飘飞的瀑布,飞于蓝天白云,游于银河九天;而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在一种感性的登楼的形象中,初步感受到一种浅近的哲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些技巧中我首先推崇的是对古诗意象的把握。
何谓意象?所谓的意象其实就是客观的物象和主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情调和意蕴的东西。
论古诗文教学从意象入手
古诗文教学从意象入手抒情诗中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诗人的感情,这些含有诗人思想情感(即“意”)的客观物象(即“象”)。
古诗文的情感(即“意”)不外乎爱国(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乐观、愉悦(苏轼《浣溪沙》哀怨、激愤、憎恶,忧愁等,这些情感往往借助一定的载体表达,所谓“浮云游子意你,落日故人情。
”(李白),“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初中语文上下两册所选的古诗一般由几个意象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来创造特定的意境,表达作者的感情,这种方法运用十分普遍。
我们教学时从此如手,就能准确的把握,诗中表达的感情。
例如:《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用“不落”“南燕”“北风”“江边”四个意象,构成了秋风咋起,树叶飘零,大燕南飞的意境。
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
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和何方,既写愁思,更有绵绵的思念。
(陈子昻)《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时只有一个意象,但韵味深远,当时作者觉得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面对辽阔的河山,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增从第》(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劲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油本性。
”全诗的意象有三个。
“松”“风”“冰霜”创设出一个挺立于风中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松柏意境。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不言而喻。
我们仔细的观察可以看出:有的诗是几个并列意象构成了一个意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就有平列的九个意象,第二类只有一个意象,如,《过松源晨饮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内容摘要:本文从教学路径程序化、教学主题单一化、教学目标应试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阐述,比如借助多媒体教学、重视创作背景、强化诗词诵读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意境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路径程序化初中语文老师,多以朗读、讲解题目、翻译、讲解内容、分析感情五个步骤进行古诗词的讲解,这种方式看似每一步都很清晰,但也会流于形式,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教条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教学过程会变得单调,教学课堂缺乏活力。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应用广泛、且相对成熟的教学形式,但依然还有较多的语文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利用,忽略其为教学带来的趣味性。
在程序化的教学路径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主体单一化初中古诗词教学应充分注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古诗词的教学成为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古诗词的对话,使得学生的朗读和思考不能得以进行,学生的主动性降低。
(三)教学目标应试化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没有被当做文学作品体裁而进行教学,其教学重点多集中于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的题型,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背诵,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考试中不失分,削弱了教学中对古诗词的品读和赏析。
此外,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古诗词的教学甚至简化为了翻译课,对古诗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未能进行延伸,教学缺少人文色彩和精神熏陶,长期下来,教师的教学受到阻碍,学生的兴趣降低,古诗词教学的特色逐渐丧失。
(四)教学方法概念化一些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把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含义、表现手法等作为概念传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和吸收,最后只是进行了死记硬背。
新课标视域下的中学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视域下的中学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古代诗词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而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元素,是诗歌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诗词意象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透过诗歌意象一窥诗歌内涵,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教学;审美发展一、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与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1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诗词因其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言有尽意无穷的风格,对于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做好诗歌教学呢?本文就从诗歌的主要元素——意象入手,分析中学诗歌教学的方法策略。
1.加强意象教学的必要性古人擅长借助意象群来寄寓复杂情感。
意象派大师克罗齐说:“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盲目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意象是空洞的意象。
”因而,咏物写景、描摹人物情态亦或刻画生活场景,无不寄托着诗人难以言表的独特情感。
因此意象作为诗歌的着眼点,对于理解诗歌背后深厚的思想意蕴和诗人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1.意象教学符合学生诗词语言认知规律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强调要“通过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2。
从意象入手进行古诗词教学,符合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鉴赏诗词的意识规律。
同时,对意象的正确解读与把握,可以领悟古诗词语言准确简洁的表达效果,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凝练之美。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文仅用短短28个字,就描绘出一幅悲凉动人的夕照秋景图。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意象分析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意象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本文将从意象的内涵、意象的分类、意象分析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意象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意象的内涵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在古诗词中,意象是指通过特定的景物、事物、人物形象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思想感悟。
二、意象的分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见的意象分类包括:景物意象、人物意象、事物意象等。
景物意象是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人物意象是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事物意象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诗句。
三、意象分析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通过分析意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意象分析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意象的联想和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分析不同的意象组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等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如何进行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初中语文教案: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初中语文教案: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一、引言(100字左右)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篇教案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背景,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二、认识意象(300字左右)1. 概念介绍意象是指通过文字表达来描绘事物形象或情感,并产生特定联想的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常用各种意象来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内心世界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魏影重垠”,这里描绘了江水曲折蜿蜒流淌,并与明亮的月光和盛开的花朵相辉映。
2. 意象分类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景物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色彩意象、音乐意象等。
每种意象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含义,了解这些意象的背后含义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
三、感知与解读(500字左右)1. 观摩名篇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作为学生观摩的范本。
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请学生仔细品味其中运用的意象,并尝试描述自己对表达主题的理解。
2. 分析比较挑选两首或多首有关相似主题的古代诗歌,请学生分析其中使用意象的情况并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使用不同意象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差异。
3. 意象归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将一段文字拆分成几个片段并找出其中使用到的意象。
再根据分类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纠正和补充,从而促进对不同类型意象更全面准确地认知。
四、创造与运用(600字左右)1. 创作诗句给学生提供一段简短的文字,引导他们根据文字中的意象创作出能够表达特定情感或思想的诗句。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类型意象的组合。
2. 仿写名篇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改编成简化版,再请学生仿写类似风格和主题的诗句。
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意象,并同时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初中古诗词教学浅谈——以部编版七年级教材为例
文言文教学302019·3初中古诗词教学浅谈———以部编版七年级教材为例刘明香古诗词,词语凝练,意蕴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提出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教学古诗词时,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却存在一些障碍。
如何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有效且有趣,给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抓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由学习情境。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可从多方面入手。
1.为诵读创设情境古诗词短小精练,语句优美,平仄对仗,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和音乐美。
在古诗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配乐创设情境美来诵诗词,诵出节奏、诵出内容、诵出情感。
诵读形式可多样化,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同伴合诵,唱诵结合,诵演结合等,在诵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为理解古诗词打下坚实的语感基础。
以《观沧海》为例,教师选取浑厚苍劲的琵琶曲,读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等句子的停顿;读出“澹澹”“竦峙”“丛生”“丰茂”等修饰语的重音;在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一句时,指导学生将第二句的语调加强,语速较第一句快……通过细致的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诵读体悟诗歌,爱上诗歌。
2.为再现画面创设情境在教学古诗词时,可对应诗句配上合适的图片帮助学生描绘画面,或根据诗句让学生自己绘制插图,感受画面美。
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选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所选取的意象较多,或凄凉,或明丽。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和身临其境的感受,笔者用PPT 播放了一组对应的图片,以及乌鸦似有若无的鸣叫声,然后让学生用语句描绘。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感受画面和诗歌所创设的意境。
初中生语文教案:探究古诗中的意象运用
初中生语文教案:探究古诗中的意象运用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涉及到古代诗词的教学内容。
而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意象运用更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本教案将从探究古诗中的意象运用入手,通过学习和分析古代诗词,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二、认识意象1. 意象的概念意象是指诗人运用具体的形象与感觉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它通过感官的具象形象,让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共鸣。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2.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以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等等。
其中,视觉意象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学生们理解的。
三、分析古诗中的意象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运用是古代诗人们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几首中国古诗来学习和理解意象运用的具体方法。
1. 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应知今夜是何年。
分析:这首古诗通过描绘明月、枝头的惊鸊,清风中鸣蝉以及稻花散发出的芬芳,让读者感受到了静夜的美好与宁静。
同时,诗中还设置了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分析:这首古诗以人物离别为背景,通过描绘辞别的景象,如黄鹤楼的烟花、孤帆、长江,展现了作者离愁别绪的情感。
其中的意象运用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的离愁之情。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分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其中的意象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远大目标的追求。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1. 听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古诗词,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并参与讨论。
2.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诗歌图片或诗词片段,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运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解释。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也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更加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学习古诗词呢?本人认为,可以从理解意象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何谓古诗词的意象呢?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古诗词理解意象一、由熟悉的古诗词引入对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
其实,古诗词的学习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正是学习诗词的基础。
李白的《静夜思》应该是一首妇孺皆知的思乡五绝。
几乎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第一首学的古诗就是它。
在要讲到与月亮这个意象相关的古诗词时,我最喜欢用它来引入。
因为学生对它印象最深刻,一提起来就有了成就感。
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
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
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
由熟悉的从心里记住的古诗来引入,能够把学生的精神吸引过来,就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古诗词的意象,必先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创作者的心境。
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熟悉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杜牧《泊秦谁》创作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心中只有国家和其他的百姓。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古诗教学-最新文档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古诗教学12―0056―0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教学中,应注重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
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岩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景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落寞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摘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中重要的一环----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其美,感受其妙。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美灿烂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精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由“ 配角” 变为“ 主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是时代的要求。
同时,新课改中,古诗文所占的份量比原教材更多,在中考中的分值也增大了。
在教学中怎样把古诗文这个教学难点简单明了清晰化,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首先,我觉得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创设古诗文情境。
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其精美、含蓄、凝练的语言,深刻表露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文中所具有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境界更需要读者在细细品味中领悟。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品读诗文,解析诗文,进入作品的意境,达到情景再现,感受作品的美感,体会作者主观的情感。
如在赏析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首诗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间,夜行黄沙道上所经历的一个片段。
然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作品,通过设置情境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画面:在一个晴朗的醉人的江南夏夜,词人独行道上,耳听蝉鸣,鼻闻稻香,在青蛙的一片合唱中,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
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的洒下几点雨来;词人的雅兴被打破,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飞雨,猛然抬头,一间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
这种情境再现法,使学生仿佛步入《西江月》中的夏夜,行走在上饶黄沙途中,更能领会词人闲居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念。
又如在林嗣环《口技》一课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借问题再现情境并让学生思考。
初中语文标准教学论文浅谈古诗词标准教学的有效策略人教新课标版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地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地精品,是文质兼美地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地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地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地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年颁布推行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地有效策略.[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正文]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地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地古诗词更具有很高地美学价值和强大地艺术魅力.对于古诗词地教学,哪些是有效地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地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地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地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欣赏古诗词地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地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地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地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地积极性和主动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地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地意境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首先,抓关键词句.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地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地作用.如教学《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地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地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地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次,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地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地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地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永地普通词句.像王维地《山居秋暝》、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国维说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地景色,便是一个心灵地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地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地意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地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地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地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地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地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地一种重要地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地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地形象是各不相同地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地学生想像地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地想像地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地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地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地最佳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科学评价,激励为主在古诗词教学之初,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景进行“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地静谧,用延长地拖音品味闲适、恬静地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地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地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地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地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地过程中,记忆力好地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地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一部分语感好地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地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地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强化训练,提升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去创造性地补充扩展和再创造,还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质疑批判.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学生谈谈现在歌星们演绎地好不好;比较《早梅》“昨夜数枝开”和“昨夜一枝开”哪句好;比一比描绘西湖地诗谁收集得多,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句),为什么等等.这些富有挑战性地古诗词教学形式使学生地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也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出了生机活力.辅以适当地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适当地训练,学生所学地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先教给学生赏析地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地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地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地迁移,从而提升古诗词地阅读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地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地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地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地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地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地水平,提升学生地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地无穷魅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初中古诗词教学何不从意象入手(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何不从意象入手(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内容提要】初中的古诗词向来考试要求不高,会背诵默写,了解大意即可,因而古诗词教学不是很到位。
但是要求不高不代表教学中不需要领悟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初步的鉴赏能力培养。
本文拟从意象入手,为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提供一点借鉴。
当前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基本上都是学生背一背,教师点一点,如此足够应付中考。
何以见得?《2010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语文)》中对于古诗词的考试要求就是“背诵、默写规定的优秀诗文60篇”,放在“积累应用”这个模块,在“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中“背诵默写12分左右”。
由此可见考试就是考考默写,再简单考一点理解。
难怪我们的老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背背点点就了事。
但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7—9年级)”,仅仅背背点点的教学是不到位的。
而且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有“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只是强调考查“重点”在于记诵积累,在于理解大意,而我们教学中仍然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只有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那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鉴赏诗词是高中阶段的要求,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也是在高中才提及的概念,现在引导鉴赏说从“意象”入手未免太早。
但是,我说初中阶段了解什么叫意象并不太早,由意象入手鉴赏诗歌,也不早。
因为高中要求学生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初中开始就着手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鉴赏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个很好的开端。
初中古诗词教学何妨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1、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于此,诗歌鉴赏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的题量和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诗歌鉴赏题涵盖十分丰富,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从作品到作者,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涉及文学常识、诗意理解、形象感知、语言品味、技巧分析等内容。
从题型设置上看,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兼有,但侧重主观表述题,开放性不断增强。
解题时,要求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兼顾,强调形象思维,注重语言表达。
因此,中考诗歌鉴赏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技法一:体味意境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常要通过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辞。
例:古诗阅读。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②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第①题,联系词句,找出边塞秋天与中原地区的不同之处即可,如天冷、声杂、城孤等,突出了边塞的凄凉。
第②题要分析上下片所写的边塞的荒凉之景和下片作为思乡的意象的如“霜满地”的明月,结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词句来体会。
答案例如: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够成了诗人复杂而有矛盾的情绪。
技法二:欣赏语言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
斟酌字词和赏析句子是最常见的考题,我们要联系诗词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欣赏其语言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词,从理解意象入手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也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更加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学习古诗词呢?本人认为,可以从理解意象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何谓古诗词的意象呢?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古诗词理解意象
一、由熟悉的古诗词引入对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一提到古诗词,有些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
其实,古诗词的学习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正是学习诗词的基础。
李白的《静夜思》应该是一首妇孺皆知的思乡五绝。
几乎每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第一首学的古诗就是它。
在要讲到与月亮这个意象相关的古诗词时,我最喜欢用它来引入。
因为学生对它印象最深刻,一提起来就有了成就感。
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
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
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
由熟悉的从心里记住的古诗来引入,能够把学生的精神吸引过来,就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古诗词的意象,必先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创作者的心境。
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熟悉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杜牧《泊秦谁》创作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心中只有国家和其他的百姓。
就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
找出上阙的意象有“明月”、“雀”、“清风”、“蝉”、
“稻花香”、“蛙声”,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夏夜幽美的景色:皎洁明月,微微清风,幽幽
稻香,乌雀飞啼,蝉鸣高挂,蛙声一片,展示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与淳朴农民的深厚
友谊。
看到亲如手足的农民兄弟温饱有了盼头,这位伟大的词人也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喜悦,
用比较轻快笔调写了这首词。
意象,是融合了作家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
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
而创作者所处的境况不同,同一个意象也有着不同的内涵。
如“酒”,诗仙李白是时刻也离不开酒的。
没有酒,就没有他那被万古传的诗篇。
在他的诗
歌中,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个也是跟李白一生的际遇息息相关的。
在他的《行路难》
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自己心
中的理想无法实现,哪怕是眼前对着的美酒佳肴也没有胃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这两首诗中,酒被李白赋予的是消愁的内涵。
而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酒是离别时最好的代言物。
代表着友情、祝福和思念。
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代表的又是另一种和谐的氛围。
..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运用已有的对诗词的感知和生活经验等,结合对诗人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发挥想象,努力走进创作者的心中,更有助于对意象涵义的理解。
三、注意积累惯用意象并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累。
1、曾经照耀过李白的那一轮明月,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
很多诗人词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
(课堂请同学来说说)
2、为何月亮会引人思乡?(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
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
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同一轮圆月照耀着游子同时也照耀着故乡和亲人。
不禁引人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
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3、可见,“月”因为有这样一些公认的特点,才成为众多诗人笔下思乡怀人的意象。
这种在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意象叫做惯用意象。
4、除了“月”之外,还有“柳”。
如果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留意一下,会发现:“柳”出现在送别诗中的频率奇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用“柳”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因为“柳”与“留”谐音;北朝乐府有《折杨柳》的曲调,表达惜别怀远之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且杨柳随风摇摆之态令人生依依惜别之情。
5、在古诗词中象“月”、“柳”这样的惯用意象不少。
(请同学说说。
)见到落花流水就感叹时光流逝,看到大雁南飞便心思故乡,这几乎成了诗人共有的情怀。
如果我们在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那无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在自己的习作中才能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可以从上面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