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我国需要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因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定义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我国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需要考虑经济状况、政策目标、外部环境等因素,并最终确定具体策略。
实施与调整也是重要的环节。
在结论部分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重要性,强调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
研究显示选择的目标会对经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将趋向更加灵活和综合,以更好地维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宏观经济、选择因素、具体选择、实施与调整、重要性、影响、趋势。
1. 引言1.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货币政策中,选择适当的中介目标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具体的中介目标时,我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外部环境变化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最合适的中介目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政府的政策取向、社会的反应等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需要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经济运行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整体仍保持稳定。
主要表现在工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增长较快,消费需求增强,对外贸易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优化等方面。
我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风险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
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首先,汇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的调控作用不强。 当前,汇率调节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弹性,尤其是开放条件下, 汇率状况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十分重要,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 一个国家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和资本流动的情况,从而又影响到 国内货币的供给和物价水平。但货币当局的基本政策还是维持 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不能大幅度波动,而且我国尚未实行完全 的市场汇率体制,没有形成健全开放的外汇市场。再者,汇率 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是两种货币进行交换时的比率,可控性差,
就我国而言,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的演变历史要短些。1983 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央 行职能,之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依次经历了 3 个阶 段。1986 年至 1993 年是目标选择的试用阶段在此期间现金计 划和贷款规模成为我国货币政 策的中介目标。第二阶段,从 1994 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开始,到 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制为止这一段 时间,以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1998 年中国人 民银行正式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制,货币供应量便成为我国货 币政策的唯一中介目标,此为第三阶段并延续至今。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演进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短期内所能 达到的目策工具直接作用的对象,中 央银行是通过控制这个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西方国家长期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对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选择更为多样。以美国为例,中介目标的选择根据其不 同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几经调整,从 1951 年 美联储独立于财政部到越战前美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凯恩斯 主义在理论界占主导地位,此阶段利率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中 介目标。但越战后美国经济长期停滞,货币主义兴起,因此货币 供应量成为新的中介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货币供应量的调节 又显得相对乏力,所以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后,利率又在 1994 年重新成为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试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题 文章从传统理论 角度 、 从金融 创新 角度 、 从我 国具体 宴际 角度论 述 了如何选择恰 当的货 币政 策 中舟 辟标。 关键词 : 币政策 中舟 目标 选择 货 中图分 类号 :8 1 o 文献标识码 : 12 . 7 A 文章编号 :O 4 94 2 0 )5 6 —0 lO —4 1 【0 20 —2 6 2
一
国民收入 Y又有所增加( 如图 4 。 )
综 上()2 可 见 , 到实 际经 济部 门需求 冲击时 , 1() 当受 央行
维普资讯
《 经济师》 O 2年第 5 20 期
如以货 币供应量作为 中介 杯 . f 的圜民收人 的变动 幅度 起
●新人新作
目标 . 文从以下三 方面进行论述 。 本 从传统理论 分析 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的选择 ( 从选择标准 角度分析 一) 传统理论认为 , 通常 中介 目标 的选择 要符 合 可控性 、 可测 性、 相关性三个标准 。现从 这 三个标 准来分 析是 选择利 率 , 还 是选择货 币供 应量为中介 目标较好。 1可控性 比较。 利率为中介 目标 , 行可通 过公 开市场 . 央
门需 求冲击 时 . 若要保持 预定 的利率 , 可能使 国民 收入不 稳 则 定, 即不能达到货币政 策的最终 目标 。 () 2 若以货币量为中介 目标 。当总需求 膨胀 ,s曲线 右移 I 国民收入 Y增加 货 币需求增加 , 出现需求 太于供给一利率 上升 总需 求又有所减 少_ 国民收入 Y又有所减少( 图 3 。 . 如 ) 当总需求萎缩时 , I s曲线左移 国民收入 Y减少 货 币需 求减少 , 出现需求小于供给 利率下 降一总需求 又有所增加
一
上升。此时 , 央行 要保持 预定 的利率水 平 , 必须增 加货 币供 就 给 L 曲线右移 利率恢 复 到预定 水平 , 国民 收入增 加。 M 但 ( 如图 1 )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概述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可行性近年来受到质疑。
自1996年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以来,其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的表现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实践中,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鲜有实现,引发了学术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争议。
新金融环境下的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影响了其与物价、就业增长等宏观目标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需要进行认真审视。
1. 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在那个时候,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可以有效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如投资、消费和就业等。
在此背景下,货币供应量成为了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各国央行纷纷将其设定为主要的中介目标。
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主要基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相对易于量化和监测,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用性逐渐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我国,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供应量已不宜再作为唯一的中介目标,而应与其他金融指标相结合,共同构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
2. 提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国内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更为困难。
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部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与现实选择

第 2O 年第 1 期 06 1 ( 总第 2 4 ) 8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E JN J GY I G I
No. 2 06 11。 0 T tlNo2 4 oa .8
【 编 号】 1 964(0 )1 080 文章 0 —0320 I 05—4 0 6 -
显 D 、 析 。所谓可控性 ,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大 幅 度 波 动 的 状 态 , 然 与 G P 物价 增 长 率之 间相 关 在 00 2 的运 用 , 对 该金 融 变 量 的 变动 状况 及 趋 势进 行 有 效 的 能 程度很差。其中, 20 年 M 增长率大幅下降至历史 最 低 1I 此 时 Ml 处 于 1%的低 水 平 , 23 %, 也 6 但是 G P D 增 控制 和调 节 。所 谓相 关 性 , 是指 中 介 目标 必 须 与货 币政
【 关键词 】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 ; 币 应量 ; 标 货 供 通货膨胀
【 中图分类号】 F9 50
【 文献标识码】 B
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金融变量 , 必须同时
满 足 上述 “ 三性 ” 的要 求 , 一 不 可 。 18—93年 , 金 缺 96 19 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巾 , 中央
一
步开 放 , 融 创新 进 一 步深 化 , 通 胀 问题 随 之而 来 , 金 但
以下 几个 方 面 :
的套利投机等。这势必会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一定的冲 击 ,对 19 年 以来以货 币供给为中介 目标的货 币政策 96
传 导机制 的有效 性 提 出 了更 大 的挑 战 。
一
货币供应量 目标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主要体现在 ( 货币供应量与最终 目标的相关性减弱 一) 19 年 《 95 中国人 民银 行法》 三章 明确规定 :货币 第 “ 政策的 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 ,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 币政策中介 目标作为政策工具 与最终 目标之间的桥梁 , 理应与央行的最终 目 标高度相关 。只有这样 , 才能达到通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

因而比货币供应量 更适合作 为货币政策 的中介 目标。 面对新形势 , O 2 世纪 9 年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引入 了 ” O 泰勒 使利率水平保持 中性 ,既不刺激经济也不抑制经济 ,使经济持续
随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各国放松对金融的管制 , 0年代金 9 的新形势 ,主要表现在 以下四个 方面 :
三个时期 :5 年代到 7 O O年代末主要采取凯恩斯 主义 相机决策
的货币政策 ,以利率为中介调控 目标 ;8 年代通过控制货 币供应 要提高。以此使 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率 的变化 ,保持 真实利率 O
量来抑制通货膨胀 进入 9 O年代 ,发展成为以利率 为中心 ,多项 的稳定 。尤其要注意 的是 ,泰勒认识 到需要考虑金融市场 的影响 金融变量组成的中介 目标体系 , 刺激经济 增长 同时保 障平稳运行。 力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所以泰勒规则将资产价格作为了 这里主要分析 2 世 纪9 年代美国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选择。 货 币政 策的内生变量 ,而真 实利率是最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化的 , O O
维普资讯
财 经 沦 坛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的选择
基于美国 经验的分析
一 李
c 摘
慧
中国人 民大 学 经济学 院
要]9 年代 以来 ,适 宜的货币政策为美国经济的持 续增 长做 出 了重大贡献。这 与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美联储在不 o
同时期 采用 了以利率一 货 币供应 量一利率 为中介 目标的贷 币政 策一脉相承。 本文通过 分析 美国贷 币政 策中介 目标 的选择经 验 ,结合我 国现 实经济形势 ,提 出 了对我 国货 币政 策中介 目标选择 的观点和预 测。 [ 关键词】贷币政 策 美国经济 中介 目标 利率 货币供应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兼议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进一步完善

伴 随着 中 国金 融 市场 的发展 ,直 接 融 资规 模 的 不断扩大 。 金 融 体 系对 实 体 经 济 的融 资渠 道 不 再 仅 仅 局 限 于 商业 银 行 的信 贷 规 模 。在 商 业 银行 通 过 表 外 业 务 绕 开 贷 款 规 模 对 企 业 进 行 大 规 模 融 资 的 背
了社 会 融 资 总 量指 标 。它是 指 一 定 时期 内 ( 每月 、 每
季或每年 ) 实体 经 济从 金 融体 系 获 得 的全 部 资金 总
额。这 里的金 融体 系既包括 金融机 构 , 也包括金融
债方来统计 的 。 社 会融资总量指标则是从金融机 构
} 本 文为 中 国人 民银 行 南 昌 中心 支 行金 融研 究 处 与 江 西财 经 大 学合 作 课 题 成 果 。
堇墼兰笙 亟
兰 : 塑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i c s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选择
兼议社会 融资总量指标 的进一步 完善
汪 洋, 葛 正 灿
本 文分 析 了社 会 融 资 总量 指 标 的 出 台背 景 与特 征 .并 进 一 步 说 明 目前 学术 界 对 社会 融 资 总量 的 相 关 争论 与
景下 , 若 仍 以信 贷规 模 作 为 主要 的 中介 指 标 , 宏 观 金 融 调 控 显然 会 出现偏 误 。现 在 ,纵 观 我 国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和 金 融 产 品 的创 新 . 主 要 有 以下 渠 道 对 企 业
各项贷款 、 信托贷款 、 委托贷款 、 金融机构 持有的企
业债券 、 非金融企 业股票 、 保 险 公 司 的 赔 偿 和投 资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中央银行通常为了一些既定的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性的经济政策,最终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基本内容,这些目标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不同最终目标之间在实施政策的时候可能存在冲突,目前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单一目标。
国际上,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经历了70年代的滞胀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将物价稳定作为单一的最终目标。
但无论最终目标采用多元制还是单一制,中央银行都不能直接实现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仅能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间接影响和调控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可能观测和调控的中间性的金融变量,中央银行据既定规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这一时期,货币主义还没有兴起,主流政策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中介目标本身的概念并没有获得重视。
20世纪70年代后,受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潮的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思想得到了深入地发展,中介目标逐渐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
中介目标具有广义中介目标和狭义中介目标之分。
广义的中介目标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狭义的中介目标是我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利率等。
区分广义的中介目标与狭义的中介目标的标准是广义的中介目标包含从货币政策到最终目标之间的所有传导变量,而狭义的中介目标只是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几个变量,如信贷量、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变量。
二、我国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的中介目标以后,学者们开始对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主张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原因大多是根据国际实践,许多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废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做法,转而转向使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入创新因素的扩展普尔模型分析

作为中介 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 币供应量 李春琦 、 王文龙 (0 7 也从 20 ) 可测性 、 可控性和相关性三方面对货 币供 应量作为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的
有 效性 进 行模 型分 析 , 发 现 货 币供给 的可 控性 降低 、 测性 较 差 , 研究 可 但
货币供给量与 G 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D 莫万贵 、 王立冗( 0 8分 20 )
渡。
关键词: 中介 目标 普 尔模型 金融创新 中 图分 类 号 :80 F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 9 42 1)4 0 8 0 1 4 4 1(0 00 — 目标作 为货 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直以来都 是学 术 理 论 界 和货 币政 策 实践 者 研 究 的重 点 。 各 国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从 实践来看 , 其变迁过程与主流经济学 的发展过程相符合。经 济大萧条之 后, 凯恩斯主义将干预主义引入经济管理 , 提出 比较完整的“ 相机抉择” 货 币政策理论,将利率作为最有效的货 币政策 中介 目标以熨平经济波 动 。 0世纪 7 2 0年代的经济“ 滞胀” 引发对凯恩斯主义货 币政策操作的反 思, 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弗 里德曼的货 币主义 , 货币主义主张运用货 币供应量作 为中介 目标 , 即根据经济 规模 的大小, 为货 币供 量确定一 个较为长期的合理增幅 , 并借助货 币政策: 具使其保持在这一幅度内, 广 l 以消除投资等经济变量因对利率粘性所 引起 的货 币政 策传导失效 。从 2 0世纪 8 年代开始 , O 由于金融创新 、 金融 自由化 及经济全球化等 因素 影响 , 币供应量作为中介 目标的可控性也下降 了, 货 中介 目标的选择重 新进入新的争论期。 中国人 民银行 从 l9 94年开始 监控并 向社会公 布货 币供 应量 , 从 19 年起 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与货 币信贷一起作为 中介 日标 ,9 8 96 19 年 取消贷款规模 , 使货币供给量成 为难一的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夏斌和廖 强(0 1撰文指出货 币供应量 已经不适合作 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 20 ) 提出通货膨胀 目标制 , 由此引发 了关于我 国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选择的很 多争论 。 秦宛顺等(0 2从货币政策规则角度 , 20) 考虑了以货币供给和利率 作为 中介 目标 的福利损失 , 得出以货币供给和以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是无差异的, 币当局可以灵活地选择应用 。 货 范从来(0 4指 出 20) 货 币当局应该创造 出一种有利于货 币供应量发挥 中介 目标的货 币控制 机制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放弃货 币供应量 目 。常玉春 f 0 ) 标 2 4 通过对 0 A —S D A 方程的拟合检验发 现由于公众预期的变化 、 利率管制和证券 市 场的反常波动造成的货币“ 漏损 ” 使得 以货币供位量 作为中介 目标 已存 在较大缺陷。刘 明志( 06) 20 通过对比货币供也量和利率在可测性 、 可控 性和 相 关 性 三方 面的差 异 , 为 现 阶段 继 续 使用 货 币供 应 量 作 为 货 币政 认 策中介 目标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 而银行间利率作为中介 目 标是否 可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封思贤(0 6 通过运用向量 自回归模型 、 冲 20 ) 脉 响应函数 、 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 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 目 标进行 了实 证分析 , 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 目标 的有效性 正不 断降低 , 实际利率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介目标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的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当前的中介目标大体上还是合适的,但期间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金融监管水平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最先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定义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依据事前既定规则,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至特定水平,以图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
中央银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通过瞄准指标而不是直接瞄准货币政策目标的方法,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因为通过设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解决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因时滞问题等因素造成的短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的问题,使得中央银行能够迅速了解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好的观察从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的流程:中央银行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政策目标目前为理论所推崇和为实践所运用的中介目标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另一类是价格指标,如利率、汇率等。
此外,有的学者将通货膨胀也列为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之一。
(二)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理论二战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理论基础,认为长期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很大,并且可以由中央银行一系列政策工具加以调节,因而主张把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凯恩斯主义者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束手无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即现代货币数量论开始盛行。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只有稳定货币供给,才能避免通货膨胀,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坚持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
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研究综述

【 关键词 】 货 币政 策 ; 中介 目标 ;研 究综 述 在 f场 经济 系什 卜,各 l {爽银 行 运 ¨ I 剧 货币政 策 ,通 常 不能 直 接 实 现 货 币政 策
的最 终 ¨怀 ,而 H 能通 过 操 目标 ,井借 助 j 耶 与最 终 日际 有 紧密 联 系 的 巾 介 目 标 的调 节 来 间接 实 现 。 _介 H标 是 中央 银 1 J 仃 货 币止 策 对 宏 观 经济 运 行 产 生预 期 响 文 的 迕接 点 和 传 送 点 ,是 ‘ 货 币政 策 休 系 同 的苹 复绀 成 部 分 。在 ・ 有 效 合理 的货 币 个 政 策操 作 架 l ,中介 F标 的选 择 是 中 l j 、 J { 的 个晕 要 环 节 。本 史将 困 _外 该 方 面 J ’ J 的研 究 文献 进 行 r梳理 ,对 货 币政 策 _介 } J 口怀选 择 理 论 进 行 系统 而 简要 的 闸述 ,史 章 最 后认 为 货 币供 应量 还 膨 作 为 当m 我 围 货 币政 策 中 日怀 。
瓣
霸
关于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选择的研 究综述
沙天娇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北 京 1 0 8 03 0
菩 , 在 浮 动 } 率 F则效 果 甚 做 或 毫 无 效 厂
【 文章 摘要 】 中介 目标通常是从利率、货 币供应 量 、通贷 膨胀率 、汇率 等 变量 中选取 ,以 货 币政 策传导机 制 为基础 , 以实 际 经济和 金 融环境 为依据 。随 着经 济 复杂化 , 效 有 的贷 币政 策不 仅要 求 合理 选择 中介 目标 , 而且 要 求重视 其 他相 关指标 。 文章 在对 国 内外关于贷币政策中介 目标选择研究文献 阐述 的基础上 认 为 , 国外 学者 对 于 中介 目 标选 择 意 见较 为一致 , 内学者 更 多是 在 国 理论 上 的推 导 , 乏可操 作 性 的建议 , 缺 并 得 出货 币供应量还 应作 为 当前我 国贷 币政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选择中介目标时的局限性如何体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通常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可控性,即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密切的联动性,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操作工具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二是可测性,即中介目标易于测量,有关部门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三是相关性,即所选择的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调控中介目标能有效地影响最终目标,并且明确地显示货币政策倾向;四是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因此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所以应该选择那些受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目标。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优点为:一是可测性强。
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市场利率的水平及其结构。
二是可控性强。
利率这一经济变量明显具有管理上的优势。
通常中央银行可直接变动再贴现率来改变利率水平,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再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势。
另外,凯恩斯主义也认为,中央银行可以确定利率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变化来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因而,不仅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而且也能够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货币供应。
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原因。
三是相关性强。
一方面,利率对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更直接,因为它直接影响信贷、投资、消费和储蓄等经济因素,对实现货币政策宏观目标的作用也就更为直接;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资本市场获得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实际经济发展过程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广泛,而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极为敏感。
所以调控利率能够有效地影响资本市场,进而影响实际经济过程。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我国货币政策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考虑诸多因素,如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稳定物价水平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当范围内,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既具有重要性,又需要合理性。
只有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根据经济形势和需求,合理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才能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考虑因素、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重要性、合理性1. 引言1.1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物价水平。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维护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控,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货币政策还能够维护金融稳定。
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双重目标。
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或目标的组合。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目标,有助于实现整体的经济稳定。
在选择中介目标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平稳性:目标选择应能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物价稳定、保持市场利率的合理水平,防止经济波动或产生金融不稳定。
2. 经济增长: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投资。
货币政策应能够提供充裕的货币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3. 外汇平衡:选择的目标应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经常账户赤字或过度依赖进口。
货币政策应能调整利率、汇率等因素,促进出口增长或限制进口,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4. 社会公平性:选择的目标应能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货币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不平衡,减少贫富差距。
货币政策应能够降低利率,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机会,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减少社会阶层差异。
5. 可持续发展:选择的目标应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
货币政策应能够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减少浪费和污染的行为。
综上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平稳性、经济增长、外汇平衡、社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
面的因素。
最终的目标选择应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摘要: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
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选择不同的中间目标。
理论上可选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等。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浪潮的来临,货币供应量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定会做出适当的调节的。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1 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中间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中间变数,它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也称中介目标。
其重要性具体有以下三点。
1.1 货币当局提供反映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量化参照系数1.2 为宏观金融调控创造条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介入货币政策的传递作用过程,可以使宏观调控富于弹性和层次性,从而避免经济动荡。
1.3 为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保持协调提供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标准这些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货币政策当局使用中间目标,就能较为迅速地判断它的政策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2 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要使中间目标有效的发挥作用,准确反映货币政策效果,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应该同时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可测性即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变量,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以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的收集到该目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
2.2 可控性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在很短的时间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按其政策意图对所选择的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较准确的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使之按照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作用于经济发展。
2.3 相关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既要与其政策工具密切相关,又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紧密相连,控制该目标基本就能实现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
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中介目标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观点,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以信贷总量、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
从战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中介目标总体上经历了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的过程。
而放弃货币总量目标的背景是,大量的金融创新、经济全球化以及其它冲击造成了货币总量与物价和国民收入等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得很不稳定;另外这些因素也使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带来了货币量控制上的困难。
但并不是说,数量型目标一定会被抛弃,而价格型目标也一定会有效。
世界各国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放弃了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同时,转而寻找其它适合本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都在一些国家有所应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局面。
(二)信息变量方法的兴起与内涵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上,信息变量方法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接受。
简单地讲,信息变量指的就是在一个货币政策框架中,根据最终目标求得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包括的中介变量,而信息变量方法,就是指根据这些选定的中介变量所反馈的信息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信息变量方法与中介目标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实际操作中不再坚持实现某一“中介目标”,而是根据各种“中介变量”提供的相关信息,采取适当的操作,实现最终目标。
(三)信息变量方法与传统的中介目标方法的比较对于信息变量方法的日益兴起,国内外的学者纷纷作了些探讨。
本杰明·弗里德曼指出,信息变量方法的提出,包含着两层含义:l、使得原有的对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退而成为了次要的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量还是利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量还是利率?
徐冯璐
【期刊名称】《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6
【摘要】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都经历了调整转变。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我们不得不考虑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本文利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阶段的数据进行实证,发现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不够通畅,利率调控效果不够理想。
相反,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在间接融资占绝对优势的中国仍有适用性。
由此,建议我国现阶段仍然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中介目标,同时参考利率目标,不断改善市场环境,为将来中介目标的转型创造条件。
【总页数】10页(P42-51)
【作者】徐冯璐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
【相关文献】
1.利率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终选择--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
2.货币数量、利率价格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3.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量还是利率?4.货币供给量难以胜任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思考5.我国利率市场化与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以下是关于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的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
随着1998年我国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货币供应量一直充当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2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评价?
2.1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标准和客观条件
(1)主要标准。
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中介指标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可测性:对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
一方面,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可控性:作为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抗干扰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
·
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选择中介指标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
?
2.2对货币供应量的评价?
通过计算说明,M1与GDP几乎没有相关关系,M2与GDP 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不是很大。
(1)可测性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还存在缺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我国对M2的定义不同。
如股票账户的保证金余额等并未包括在央行对外公布的M2之内。
同时,我国规定定期储蓄可以被存款人持有效证件提前随时支取,这使得M1、M2的准确统计存在困难。
(2)可控性分析。
货币供给量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目标值与实际值大幅度偏移,其差额波动较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难以体现。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取决于基础货币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乘数的变动。
而后者受多种非中央银行可完全控制的因素影
·
响。
成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货币政策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二是作为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应该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三是中介目标应该是通货膨胀领先指标。
这些条件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满足。
?
2.3关于利率的评价
(1)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
①不仅能过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利率上升表明银根趋紧,反之表明银根趋松。
②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
③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
④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2)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缺点:
①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义利率,但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影响的是预期实际利率。
②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多地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
3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优劣比较?
3.1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不可同时作为中介指标
由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意外变动,货币需求量将
·
会出现波动。
如果追求货币总量目标将意味着利率波动。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盯住利率目标将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波动。
?
3.2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优劣比较
(1)可测性。
从表面来看,利率似乎比货币供给量更便于测量,作为中介指标似乎更为有用。
与货币总量相比,利率数据不仅能较快得到,而且也更准确,并且很少修正。
而货币供给量则需多次修正。
但是,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得到的利率是名义利率,通常情况下不能用来计量借贷的真实成本。
而真实成本对于预测GDP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真实成本可用预期实际利率来衡量。
预期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2)可控性。
前面对货币供给量可控性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总量确实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此外,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甚至直接规定利率等办法,对市场利率也具有控制力。
但是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名义利率而不能完全控制实际利率。
(3)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货币供给总量和利率对经济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4)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指标的优劣比较很难从选择指标的标准直接比较。
一般来说,各国都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和中央银行操作的方便程度来选取。
?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建议
·
(1)近期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效率都差强人意,金融市场的封闭性较强,金融工具比较单一,金融市场上可供投资的金融品种不多,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仍以银行储蓄为主。
这种简单的金融市场结构对于测度货币供给量是有好处的。
简单的金融结构使得目标变量与货币总量之间容易有一个稳定的函数关系,中央银行控制目标货币供给量的难度相对较小。
(2)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必须合理界定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各自的统计范围,以适应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增强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2)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浮动范围。
央行首先应该预测通货膨胀率等目标,然后根据这些预测值决定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基数,并根据预测的准确程度,确定目标区间上下浮动的范围。
(3)提高对货币乘数变动的预测能力。
不同的时期,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不同:在通货紧缩时期,人们的持币待购心理增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从而降低货币乘数;在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的时期,人们的预防性动机将会大大降低货币乘数的增长率;在繁荣时期,人们的投机动机将增加货币的名义
·
需求,并使货币乘数上升。
因此,我国央行需要不断总结货币乘数的变化规律,提高对货币乘数的预测能力。
(4)加快配套的金融改革,加强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根据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条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由货币供应量调整为利率或者其他适应当时经济金融条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