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
目录
总概论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城市生态位理论
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2)综合效益明显
(3)环保措施有效
(4)生态建设有力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3.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2)水土资源优势
(3)生态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加大执法力度
(3)强化问责机制
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
(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
(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表格表示;
总概论
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示范区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因此保护好环境,就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生态示范区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良好的环境又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那种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国外许多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此路是行不通的;反之,过分强调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和排斥经济发展,其极端代表就是“经济零增长”理论,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
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它们在一起构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视人类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组成的复合系统,认为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杂的系统各个成分之间关系失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既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是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理论之一。
(3)城市生态位理论
20世纪70年代,城市生态位这一概念被引入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领域,用来反映城市居民生存状态水平。生态位概念源自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一般指物种或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仅包括生物所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是人类生存的状态;“位”是人类生存的水平或条件。生态位又可分为生产生态位(生产位)和生活生态位(生活位)。生产位指有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的条件和基础,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条件;生活位是指城市为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福建省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充分利用了城市生态位理论,通过城市生态位理论进行定量反映德化经济与社会环境水平。
二、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德化是2004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813hm2,水域与耕地占了全区国土总面积的0.7%,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生态系统,至2007年有人口22.8万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320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00元。在于确保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就是要平衡德化县的生态完整性与当地人民需求的关系,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全县的环境保护。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一个突出成效就是先规划,后建设,通过预先科学规划,为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化县政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郊区与城镇省级生态区示范区建设,把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2002年以基准年,确定德化县九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2005年近期规划目标、2010年中期规划目标和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2003—2005年为建设第一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项目起步、典型示范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产业已基本形成,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框架基本形成。2006—2010为发展阶段,生态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0—2015年为建成阶段,形成发达而完善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人与环境和谐,生态良性循环、文明健康富裕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强区、省级生态区。为进一步落实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德化县政府按照生态经济分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原则、整体性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