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11两栖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两栖纲
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P254
两栖类是首次登录的脊椎动物。是一类繁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后成体可在陆地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二节两栖纲的形态结构
一. 外形
1.蚓螈型(蠕虫状)无足目,如鱼螈
2.鲵螈型(鱼形)有尾目,如大鲵(娃娃鱼)
3. 蛙蟾型(蛙形):无尾目,如蛙、蟾蜍
以蛙为例:
头部:三角形,眼、鼻、口、鼓膜、声囊(雄)
躯干部:较短而宽,末端为泄殖孔
四肢:五趾型,前肢4指无蹼,后肢5趾具蹼
成体尾退化,颈部不明显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特点:皮肤裸露,表皮外有一层薄的角质层。
富含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胞,使体表润滑和改变体色。
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三.骨骼系统
特点:
头骨:宽而扁,脑腔狭小,具2个枕骨髁,颌弓发达,鳃弓退化,部分转化为支持喉和气管的软骨。
脊柱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及尾椎组成
典型的五指型附肢骨骼
腰带与荐椎(脊柱)相连接
五指型附肢:包括上臂(股)、前臂(胫)、腕(跗)、掌(跖)和指(趾)等五部分的成对附肢。
意义:动物借助五趾型附肢将身体支撑起来以抵抗重力,同时还可以推动物动物躯体在地面移动。它的出现使动物的登陆成为可能。
从两栖动物开始,肩带不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椎紧密关节。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
四.肌肉系统
主要特点:
1.原始的分节现象大部分消失,改变成纵列或斜行的长肌肉群。
2.四肢肌肉强大而复杂。
3.鳃肌退化。少部分鳃肌节制咀嚼、舌和喉的运动。
五.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口咽腔、食道、胃、肠、泄殖腔。
1.口腔的结构较复杂
齿:包括颌齿、犁骨齿等
舌:肌肉质,舌尖可翻出口腔外捕食。
口腔内增加:内鼻孔和喉门、耳咽管孔
2.肠:分化为小肠(十二指肠、迴肠)和大肠(直肠)。
3.泄殖腔:大肠后端通入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
4. 消化腺:肝脏、胰脏和胃腺
肝脏→胆汁→胆囊→十二指肠
胰脏→胰液(消化酶)
胃腺→胃蛋白酶及盐酸
六.呼吸系统
主要特点:
1.幼体鳃呼吸,成体肺皮呼吸
2.肺为薄囊状,喉部及气管有环形软骨支持
3.皮肤:薄而湿润,皮下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可进行气体交换。
4.呼吸方式:咽式呼吸P428
七.循环系统
1.心脏: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
2.动脉:从心室发出的动脉圆锥分出2条动脉干,再分出3对动脉弓,即颈动脉弓、体动脉弓和肺皮动脉弓。来源于鱼类的第3、4、6对动脉弓。
3.静脉:静脉窦收集2条前腔静脉和1条后腔静脉的回心血通入右心房;肺静脉通入左心房
4.不完全的双循环:两栖类的血液循环已发展成为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双循环,但尚不完善。心脏中的血液为多氧血和缺氧血的混合血。
八.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排泄器官主要为肾脏(中肾)。皮肤具有辅助排泄的功能。
肾→输尿管→泄殖腔→体外
↓↑
膀胱
排泄物:尿素
膀胱有重吸水的功能。
九.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输精小管(穿过肾脏)→输尿管→泄殖腔
(雄性的输尿管兼有输尿和输精的作用)
雌性:卵巢→腹腔→输卵管→子宫→泄殖腔
十.神经系统
特点:
1. 大脑表面开始出现原脑皮
2.中脑为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3.小脑不发达
4.脊髓的耾膨大和腰膨大明显,发出臂神经丛和腰荐神经丛。
十一.感觉器官
1.侧线:存在于幼体及水栖类群
2.眼:调节能力有限,有眼睑、瞬膜和泪腺(适应陆生的构造)
3.嗅觉器官:鼻腔开始有了嗅觉及呼吸两重功能。出现外鼻孔和内鼻孔。
4.耳:出现中耳,有耳柱骨。
第三节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1.基本解决了陆地上运动和呼吸。
呼吸:鳃→肺和皮肤
运动:偶鳍→五指型附肢
2.尚未解决防止水分蒸发和在陆地繁殖,仍然未能摆脱“水”的束缚。
雌雄异体
多为体外受精、卵生(蛙蟾类)
少数体内受精、卵胎生(多数有尾类,无足类)
有求偶行为,少数有护幼行为
一般为变态发育
幼体发生:性成熟后,甚至终生保留属于幼体的特征。如一些有尾类成体保留鳃。
第四节两栖纲的分类
全世界现存两栖纲动物约5500种,分属3个目: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
我国约有300余种。
一.无足目
体形长蠕虫状,四肢退化。体表有环缢纹,外形像蚯蚓,因此有蚓螈或裸蛇之称。眼小,隐于皮下。以地下穴居生活为主。
我国仅有1种(版纳鱼螈)。
二.有尾目
成体细长,分头、躯干、尾、四肢。躯干长圆形,终生有尾。
四肢匀称。幼体与成体相似。
本目多为水栖种类,少数陆栖,大多生活于淡水水域及其附近。
代表动物:中国瘰螈、极北小鲵、大鲵(娃娃鱼)
三.无尾目
成体无尾,体形宽而短,头部略呈三角形,颈部不明显,四肢发达.
幼体——蝌蚪的体形、食性等与成体迥然不同。经变态,成体用肺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
本目为现代两栖纲中较为特化、种类最多的一个目,现有20余科300余属3500余种。我国已知有7科41属250余种。
盘舌蟾科:东方铃蟾
蟾蜍科:黑眶蟾蜍
雨蛙科:华南雨蛙
蛙科:虎纹蛙、黑斑蛙、陆泽蛙、沼水蛙
树蛙科:斑腿泛树蛙、红蹼树蛙
姬蛙科:花狭口蛙、花姬蛙
名词解释:两栖动物,咽式呼吸,双循环,肩带,腰带,五指型附肢
思考题:
1.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有哪些完善和不完善之处?
2.以蛙的个体生活史说明四足类的系统发育。
3.描述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路线的特点。
4.叙述两栖类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和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