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学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木兰的形象,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2.注重朗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通过朗读来感知木兰形象。

3.重视语言的积累,旨在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木兰形象,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及导入(3分钟)(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快速浏览下列信息,了解作者和作品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郭茂倩,宋朝人,编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

2 )信息链接《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3 )诗歌背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始终。

《木兰诗》即是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二)导入(一)、检查预习:1)幻灯片展示字词,检查读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朔气,戎机,强调几个形近字:杼柝抒析,戊戌,生僻字:鞯辔2)生齐读一遍课文。

(二)、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默读诗歌,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题目。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乐府”的相关知识。

2.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感悟木兰的爱国情怀与女儿情态。

3.学习并掌握“互文”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出情节,品读人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体会木兰两方面的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忠诚、孝顺的美好品质,感悟木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感悟木兰的爱国情怀与女儿情态。

(二)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互文”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猜诗名导入(作品介绍)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的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同学们,你们觉得朗读诗歌有哪些技巧?应该注意什么?(二)初读配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导入微视频——关于“诗的朗读节奏”的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一字两字停顿,或两字一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三)再读理情节(个别读、齐读、读出故事情节)1.提出自己不懂得句子。

(细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引入“互文”修辞的讲解)2.用四个字概括每段的情节。

停机叹息---替父从军---踏上征程---征战沙场---辞官还乡----荣归故里----比喻赞美(四)三读定感情(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感情基调,然后全班配合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轮读、个别读,读出感情)(五)品读赏人物1.同学们,木兰在你们心目中是女神还是女汉子?(出示贾玲图片)2.看图片,说诗句,品形象我从————中读出木兰是个————的人。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

2、理清故事情节3、理解,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女孩算得上美女呢?(生答)原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美女要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青春美好;要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巧笑嫣然;要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美容颜。

可是同学们,这样的女子你见过吗?她替父从军,毅然决然;她奋勇杀敌,毫不手软。

这样的女子算不算美女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来做出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

(板书课题)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1.范读课文(示范朗读带),学生在听中指出应注意的字音。

2.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唧唧(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金柝()十二转()百千强()扶将()阿姊()霍霍()旧时裳()理云鬓()3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要求学生以“木兰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四、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表述。

(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明确自己眼中木兰的形象:可能的回答有:学生1: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学生2: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

2、全面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指导学生记诵诗文的提高记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插入图片、有效提问、适时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全面理解木兰这一形象,她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的的劳动少女。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初步了解木兰的形象。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和课文。

(二)知识链接:学生朗读,了解《木兰诗》和“乐府”的相关知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为“乐府”。

(三)预习展示:1、我能读:请学生准确读出下列词语的读音:军帖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金柝鸣溅溅著我旧时裳2、我会译:请学生准确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木兰当户织(2)、军书十二卷(3)、愿为市鞍马(4)、朔气传金柝(5)、著我旧时裳(6)、对镜帖花黄请学生翻译下列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教师明确:互文句在翻译时要相互交错、相互补充。

3、图片排序: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五张图片,学生进行排序,并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木兰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章详略处理的写作特色,感受诗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详略处理的写作特色,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女子,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就是花木兰。

她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被拍成电影。

故事的来源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木兰诗》。

Ppt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读准字音1.学习古诗文首先要读通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多音字、难读的字等,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学生自由朗读。

2.这些字音你读对了吗?指生读机杼(zhù)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辔(pèi)头燕(yān) 山胡骑(jì) 朔(shuò) 气金柝(tuò) 策勋(xūn) 赏赐(cì) 旧时裳(cháng) 溅溅(jiān) 啾啾(jiū) 霍霍(huò)3现在请同学给大家展示朗读。

一共七段,每段一个同学。

对其他同学只有一个要求: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4你评价这几位同学,字音读准了吗?5.现在我们齐读课文。

三.理清情节(一)译读课1.同学们读的字音准确,古诗文,不但读顺,还要读懂,我们再读课文,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译读课文,时间3分钟,在译读的过程中不明白的词句标划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翻译完了,有不明白的词语或者句子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木兰诗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恰当详略表达和胜利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气,培育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力量。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参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进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进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气,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表达详略得当。

对此单独进展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留意朗读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展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预备出征的急迫,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它表达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解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杼:zhù,织布梭子。

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hàn。

鞍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jiàn。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óng,军事。

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一样。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

梆子。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让其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朗诵法写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画中这位英姿飒爽的少女就是花木兰,今天木兰也从古代穿越到了现代,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视频导入卡通人物花木兰,由她介绍自己。

二、预习展示1.作品介绍《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一首乐府民歌。

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字词注音展示三、初读感知(一)诵读课文1.听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语调。

2.自由朗读,体会《木兰诗》的感情。

3.互读互评。

4.再读,解决重点词语,句子翻译,疏通文章大意。

(1)师生共同释疑(2)出示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讲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

5.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情节?哪些情节出人意料?决定从军出征准备征战沙场凯旋还朝家人团聚(2)这些情节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二)人物赏析从哪些语句,读出一个怎样的木兰?学生回答: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果敢坚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英勇善战)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利)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四、研读品味1.奇事,奇人,自然要用一首奇诗来记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这首诗用到的修辞手法,赏析其作用。

初中语文_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活动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自古豪杰有万千,沧海横流谱诗篇,古往今来多评论,谁说女子不如男,今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诗》,首先我们一起温故而知新闯三关。

二、小测木兰:第一关字音关:可汗、机杼、鸣溅溅、军帖、燕山、鸣啾啾、朔气、金柝、红妆、胡骑等;第二关字义关: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万里赴戎机等;第三关句意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

三、分析故事情节,感知木兰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叹息、决心从军、征途思亲、征战战场、凯旋辞官、团聚改装。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3、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

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

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厌恶。

四,人物赏析,品评木兰。

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之奇2、解读故事情节之奇。

3、传承木兰美好品行。

4、有感情诵读。

重点:解读故事情节之奇。

难点:感知人物形象之奇。

教学过程:课前诵读《木兰诗》一、导语:千百年来,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内外,这个故事来源于《木兰诗》。

二、齐读学习目标二、走进《木兰诗》1、检查预习,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内容。

(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归家换装)过渡:名家对《木兰诗》的点评三、品奇事活动:请同学们按小组研讨,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文本内容,讲出这幅图片的“奇”来,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来阐述你们的看法。

小组展示,互相纠错,教师点拨总结。

总结“事”之奇:身为女儿,木兰却破例代父从军征战十年,木兰却成功隐瞒身份死伤惨重,木兰却屡建战争奇功驰骋疆场,木兰却满腹情牵故乡天子重赏,木兰却主动请辞还乡四、品奇人除了情节离奇,本诗最令人心动的是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千古奇女子!(一)初识木兰——英雄木兰木兰的英雄形象在文中体现在哪里?作简要点评。

释义:英——花朵,杰出雄——男性英雄——像花朵一样杰出的男性那么木兰身上有不少杰出男性的品质,那么这种杰出品质在诗中如何体现?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二)深识木兰——女儿木兰”木兰的女儿情怀体现在哪里?作简要点评。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认为文中的“”一句表现了木兰的“”,因为,体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示例:我认为文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句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的特点,因为她一边织布,一边为征兵的事烦恼着。

体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自主预习提前一天下发预习学案,在自习课上按照设计的预习任务进行自主预习,不会的组内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然后进行预习诊断,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并反馈给教师预习诊断的结果和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章,积累文言字词2.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初步体会北朝民歌的语言特点3.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自主预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任务一:了解《木兰诗》《木兰诗》选自(朝代)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任务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燕山()胡骑()鸣溅溅()鸣啾啾()朔气()金柝()著()任务三:根据定义找出相关的句子。

1.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2.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

3.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更换少数的词语,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

任务四:说说你心中的木兰是怎样的形象。

预习质疑:二、课堂活动1.情境导入由外教Coral的一封求助信引入,把学习目标转变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件,师读。

)苏老师,您好!我是Coral,最近我正在学习中国的诗歌,对《木兰诗》很感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听说您正要执教《木兰诗》这篇文章,因此给您写信,想让您带领您的学生们一起帮助我。

我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四个:一是不了解《木兰诗》,里面的字有很多不知道怎么读,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二是不理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诗的意思;三是从未听过《木兰诗》的朗诵,体会不到这首诗歌的音韵美;四是疑惑木兰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女汉子,这样的奇女子征战多年归来,会不会变成“剩女”?现在给您写信主要是想请您带领您的学生们,帮助解决以上四个问题,不胜感激,期待回音。

初中语文_8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8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之奇2、解读故事情节之奇。

3、传承木兰美好品行。

4、有感情诵读。

重点:解读故事情节之奇。

难点:感知人物形象之奇。

教学过程:课前诵读《木兰诗》一、导语:千百年来,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内外,这个故事来源于《木兰诗》。

二、齐读学习目标二、走进《木兰诗》1、检查预习,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内容。

(停机叹息—决定从军—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归家换装)过渡:名家对《木兰诗》的点评三、品奇事活动:请同学们按小组研讨,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文本内容,讲出这幅图片的“奇”来,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来阐述你们的看法。

小组展示,互相纠错,教师点拨总结。

总结“事”之奇:身为女儿,木兰却破例代父从军征战十年,木兰却成功隐瞒身份死伤惨重,木兰却屡建战争奇功驰骋疆场,木兰却满腹情牵故乡天子重赏,木兰却主动请辞还乡四、品奇人除了情节离奇,本诗最令人心动的是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千古奇女子!(一)初识木兰——英雄木兰木兰的英雄形象在文中体现在哪里?作简要点评。

释义:英——花朵,杰出雄——男性英雄——像花朵一样杰出的男性那么木兰身上有不少杰出男性的品质,那么这种杰出品质在诗中如何体现?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二)深识木兰——女儿木兰”木兰的女儿情怀体现在哪里?作简要点评。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认为文中的“”一句表现了木兰的“”,因为,体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示例:我认为文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句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的特点,因为她一边织布,一边为征兵的事烦恼着。

体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木兰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音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

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音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板书课题:木兰诗】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文三遍。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

3、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生僻字,齐读。

4、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5、以小组为单位分段齐读诗歌。

第三环节:默读,读通大意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2、学生有疑难在小组内提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3、教师投影显示重点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解释、翻译,加深理解。

第四环节:朗读,读出韵律1、独立思考:各节内容不同,朗读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速、语气、语调?2、小组讨论并试读。

3、抽取二个小组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师生一起讨论并明确朗读要领:第一段:代父从军——沉郁舒缓。

第二段:准备、出征——紧张急促。

第三段:十年征战——慷慨悲壮。

第四段:还朝辞官——轻松恬淡。

第五段:还乡团聚——活泼欢快。

第六段:双兔为喻——诙谐风趣。

【多媒体显示】5、各组按照上面归结的要领再行阅读。

第五环节:朗读,读懂人物1、听名家朗读录音,同时学生思考: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让学生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3、师生共同概括木兰形象: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贪图名利而热爱和平生活,有责任、敢担当等。

【板书木兰形象特征】第六环节:齐读,畅谈感悟1、齐读一遍。

2、思考:学完本文,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师:这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这就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木兰。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字词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一)欣赏范读:《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咱们先欣赏一下名家朗读。

听范读是如何处理每段的语速、语调、语气的。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我们疏通文意的基础。

下面大家自读一遍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注释尝试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之前,老师先强调几个关键词。

(解决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字)4.在把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尝试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一下《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指名读课文。

下面再请几位同学每人读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找出四个字来作为该段的小标题:停机叹息替父从军战前准备十年征战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赞美木兰五、走进文本,品读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一)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分南北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分析得更好。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英雄形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把握的,提示学生多发现木兰的女性特质,从而更全面地感受有血有肉的花木兰。

如决定前的焦虑、征途上的思亲、毅然辞官、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扮等,可启发学生充分发掘。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预设:1、她很孝顺。

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

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

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

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

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4、木兰美丽非凡。

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

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

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质朴的优秀品质。

六、拓展延伸古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今天有哪些巾帼英雄呢?发明青蒿素的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更有千万个中华儿女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党的十九大以来,“天宫二号”、“中国天眼”、高铁“复兴号”……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我们同学们在感慨“厉害了,我的国”的同时,应该如何去践行习总书记的嘱托呢?七、教师总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

今后,我们大家要像木兰学习,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八、板书设计:木兰诗女儿情怀英雄气概不慕名利深明大义谨慎机敏果敢坚强勤劳孝顺英勇善战九、作业布置: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现在,“感动中国”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关键词:忠孝例:她英勇善战,为家为国她身披铠甲,替父从军。

她不畏艰险,驰骋疆场。

一双细嫩的手磨出了老茧,一腔赤诚的心练就了肝胆。

在闺房她是勤劳温柔的少女,在战场她是英勇无畏的将士,十年征战九死一生。

古往今来,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奇迹,她用毅力和勇敢唱响壮丽的军歌!她用汗水和泪水写就传奇的诗篇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诗》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但七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代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

《木兰诗》效果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这节课我以阅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

因此,我以读为主线,设计了“检查字词—名家范读—自由朗读-指名轮读—重点品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阅读中走进文本。

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本课教学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准确解读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倍受喜爱的形象不仅需要学生借助文本解读,更要有他们自己的理解。

在师生交流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

运用名家朗读来营造一种朗读的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

学生课前预习阶段读得很不错,但进入录播室之后就明显扭扭捏捏起来。

这启示我今后一定更加注重朗读教学。

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出意外和精彩。

《木兰诗》立意的重点不是木兰征战十年,凯旋而归。

而在于她是一位爱国、爱家、爱和平的女子。

所以我以“巾帼不让须眉”作为切入点,设计了“从______中读出了木兰是一位______的人”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悟形象,解读她既有英雄气概更具女儿情怀的个性。

顺势引出了当代“巾帼英雄”屠呦呦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重大进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里面。

总之,本节课的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有些细节存在着瑕疵。

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肯定、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

《木兰诗》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

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