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章_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圣才出品】

第8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相互性原则B.交换性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平等性原则【答案】C【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2.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自我暴露程度B.相互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目光【答案】A【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答案】D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的。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摩根B.奥斯古德C.舒茨D.费斯廷格【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1958)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5.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答案】D【解析】A项描述的是主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B项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的人际关系取向;C项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的人际关系取向。

6.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湘云笑道:“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 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 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 道:“ 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 的。” 的。”
(2)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这个格局是一个网络,该网 络以” 络以”是”个体自身“为中心在亲属关系 个体自身“ 的基础上形成。亲属关系依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丢于水里的 石子击荡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远,也愈推愈薄“,”波纹之间的差序 “就是”伦“。 就是”
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 言不及义也觉得好有趣 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形影 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 体婴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 只管爱你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 时期 不久就会开始渐 渐痊愈 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 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 都随风而去 然后开始从错觉和误解 中惊醒 惊讶自己为何 如此不聪明 为了爱情不管一切不顾 父母朋友姊妹兄弟开始 感到后悔不已 然后开始感到疲惫沉闷 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 然后是精神不继瞳孔放 大脾气暴躁四肢麻痹终 于受不了要分离 虽然结果颇令人伤心 暸解之后也没什么了不 起 爱情终究是握不住的云 只是我想要告诉你 喔......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 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 带给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颤动着我的心灵 轻轻诉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我要对你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多么幸福 让我遇见你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探究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探究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探究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研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其中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亲密关系是特定的人际关系形式,通常指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

本文将探究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研究。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涉及交往、沟通和互动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 人际关系的特征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相互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首先,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需要双方或多方的参与和努力,其中的互动和沟通是关键。

其次,人际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可能发生转变。

此外,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复杂的情感、态度和目标等要素。

2.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和社会经验等都可能影响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效果。

此外,文化背景、社会支持和社会规范等因素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形式,更加关注情感和互动的深度。

社会心理学从不同角度对亲密关系进行了研究。

1. 亲密关系的类型亲密关系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

亲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具有血缘关系。

友情是互不具备亲属关系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

爱情是两个恋人之间的关系,涉及情感、性和承诺等方面。

2. 亲密关系的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接触、接纳、亲密和解决冲突等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个体在不同阶段中的需求和行为。

在维持亲密关系时,沟通、信任和支持等因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和锻炼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人际问题和冲突。

亲密关系的稳固和幸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人们如何处理他人的信息、社会归因、社会偏见等。

社会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和行为。

2.亲近关系:亲近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一种。

它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亲近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信任、亲密和共享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受到文化、性别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

3.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吸引程度。

吸引力可以基于外貌、个性特征、共同兴趣等多个因素。

人们更容易与吸引力较高的人建立亲近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这些人相处更愉快和有益。

5.人际冲突与解决:人际冲突是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以源于意见分歧、利益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人际冲突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妥协,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策略。

6.群体行为与合作: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受到群体动力、社会规范和个体特征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

7.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接触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它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情感,增加亲近感和理解。

8.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物质和信息的支持。

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压力和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近关系、朋友、社区和组织等。

9.社会影响与权威: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罗伯特·凯利的可信度原理、亲和性原理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实现。

权威是指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的人,他们对他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渗透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发生。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Z.Rubin)等把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如对饮食、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 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自己与父母 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个体的隐私部分,不会轻 易向别人暴露,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 的经验、念头、行为。
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了解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 状况。当然,根据自己可以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哪一层 次的自我信息,我们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 度。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吸引是基于与另外一个人的有回报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一)接近性
接近性(proximity):又称邻近性,是指在人际交往的早 期阶段,人们由于在地理距离的接近而彼此喜欢对方。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 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 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
3.外表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美丽如何衡量?是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研究者们试图对可能的标准进行探索。
一种方法是先找出一组被评价为有吸引力的个体,然后看 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五官和五官的分布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 异。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阿龙森与林德的研究:受到夸赞的被试,倾向
于选择原来的伙伴;受到抱怨的被试,倾向于拒 绝选择原来的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三、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中,吃亏是福吗?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福阿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回报:金钱、物
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增值交换 or 减值交换
第八章 人际关系
幸福是什么?

《心理医生》的调查:
关系密切的朋友 稳定的社会交际圈 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 的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 互联系。 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
对陌生人 对熟悉者
自 我 表 露 深 度
最深
非亲密区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自我的分层
最表层:兴趣爱好及相关内容 第二层:真实的态度 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第四层:个人隐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真诚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一、真诚原则

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社会渗透理论
奥尔特曼和泰勒的解释 :
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 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 方向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 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和社交圈子,这些关系间的互动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行为和决策。

作为一个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际关系中一些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从亲密关系、人际认知、互惠性和归属感四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建立信任、理解和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护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人们通常会选择与自己拥有共同特点、偏好和价值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可以增强双方间的亲近感和共鸣。

此外,人们通常会对那些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产生更深的感情,同时也更容易对这些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因此,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彼此间的共情和情感连接。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观察、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性格。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个初次见面的交流中,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话语和行为给出自己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彼此的交往意愿和方式。

此外,人际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支持。

互惠性互惠性是指以同等程度的帮助或资源为代价来交换利益的行为。

例如,在朋友、家人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中,人们通常会以互惠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快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互惠性是许多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一旦互惠关系被打破,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人们通常会积极地维护互惠关系,从而保持彼此间的稳定和互信。

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属于某种群体或关系的感觉。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例如,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圈子中,人们通常会建立受欢迎和受尊敬的形象,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和互动等方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人格特质、追求自我价值、整体评价和社会支持。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的性格、情绪等特质对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些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合作性,往往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往往表现出独立、自我中心、攻击性等负面特质,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人格特质对人际冲突的处理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有些人处理冲突时更倾向于合作、妥协,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对抗、逃避。

这些不同的处理策略,会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自我价值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受到尊重和认可,很容易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反之,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地位,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人际交往中来。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比如在社交场合张扬自己、自夸自己等。

这些行为虽然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但若过度强调自我价值,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厌恶,从而适得其反。

三、整体评价整体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整体评价。

一个人的整体评价,往往会影响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和角色,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以自尊为例,自尊低下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而自尊高的人则更容易表现出自信和自我肯定。

在人际交往中,自尊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内向、退缩、顺从等消极行为,从而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自尊高的人则更容易表现出外向、自信、独立等积极行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支持。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社交互动则是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包括了家庭关系、友谊、爱情关系以及职业、社区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人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

2.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和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会影响人们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认知和期望。

3.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和社交网络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他人保持联系。

三、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社交行为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它受到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影响。

1. 社会认知理论: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人对其的评价和期望的影响。

人们常常会根据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他人对个体的赞许意见增加时,个体会更倾向于与他们建立持久的友谊关系。

2.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遵守社会规范有助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在大多数社会中,人们期望他人保持相互尊重和礼貌。

3. 互惠原则:社会交往往采用互惠原则,即人们期望他人对自己的好处作出相应回报。

互惠原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

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降低心理压力,并对身体健康和寿命有积极影响。

相反,孤立和社会排除会导致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的恶化。

总结: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之人际交往

心理学之人际交往

第八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基本涵义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通常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

它是以人们的社会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显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人际吸引因素与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一)人际吸引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际沟通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

在沟通中,人际吸引除了受深刻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的影响。

1、外貌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吸引上起很大的作用。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人们容易以貌取人。

2、邻近性邻近性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

邻近性吸引如:“远亲不如近邻”。

邻近性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性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

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

邻近性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八章人际关系本章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人际关系状态描述和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爱情的类型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

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

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等,都与人际关系有密切关联。

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与关系,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没有一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生活的基础。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希望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可以说,人际关系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

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交往和接触是不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而只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一定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

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T 小组训练法(T-group),勒温,1946
让接受训练者学会怎样有效地交流,细心地倾听,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感情.
是有效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练习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 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 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


喜欢之爱 无


空洞之爱 无


浪漫之爱 有


少男少女的初恋 友谊关系 古代的媒妁之言
友伴之爱 无


愚昧之爱 有


激情过后的婚姻中的爱
完美之爱 有


爱情的最高体验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对待不满的策略
1.真诚 害怕被拒绝,被动的等待,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2.忽视 消极方式.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想改善也不想
A.朋友关系 B.雇佣关系 C.法官与罪犯的关系 D.顾客与商家的关系
练习题
6.比起社会关系,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特点 的是( )
A.社会性 B.个人性 C.间接性 D.功利性
7.心理学家雷维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将人际关系 归纳为八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最牢固的关系类型是( )
公平的关系才是稳定、最快乐的关系。过度受益和过度受损时, 都会感到不安,都会产生重建公平的动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相互接纳和喜欢,是人际关 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强度由低到高分别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A.使用型 B.竞争型 C.主从型 D.混合型
8.“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 ) A.主从型 B.合作型 C.竞争型 D.无规则型
3. 情感性
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大类:
▪ 连属情感 ▪ 分离情感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一)亲和需要
1.恐惧与亲和需要 2.焦虑与亲和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三)摆脱寂寞
(一)亲和需要
阿特金森,影响社会交往的动机,一种是亲和需要,一种是亲密需要。
1.恐惧与亲和需要
二、爱情的类型
加拿大,李,1973,6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浪漫式 占有式 好朋友式 实用式 利他式 游戏式
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喜欢浪漫式与游戏式;女性喜欢好朋友式与实用式。与社 会及经济背景有关。
三、爱情三角形理论
斯腾伯格,1986,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三个基本元素: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1.爱情的行为 Swensen,1972,区分出7种爱情行为:
爱情的口头描述 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 言语上的自我暴露 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 有形的爱情表征 无形的爱情表征 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原为维持关系做出一些牺牲
2.爱情的体验
生理上的特殊体验 与性因素有关
终止当前关系.
3.退出 认为没必要挽回关系时.是主动的,破坏性的方式 4.表达 是主动的,建设性的方式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性争吵
世界上没有一种长久的亲密关系是长期和平的. 分歧、争吵、区别又融合,是一切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恒定特征. 争吵是关系存在的一部分. 学会建设性的应对或早或晚将要发生的冲突.
沙赫特,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 高恐惧状态下,亲和需要强;低恐惧状态下,亲和需要弱。
2.焦虑与亲和需要
沙诺夫,津巴多 高焦虑状态下,亲和需要弱;低焦虑状态下,亲和需要强。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因 此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
亲密(intimacy)
一种促进紧密连结的感觉
激情(passion)
一种想与另一人结合的强烈欲望
承诺(commitment)
一种决定维持长久关系的想法
斯腾伯格,7种爱情形式:
激情(passion) 亲密(intimacy) 承诺(commitment) 举例
无爱



迷恋之爱 有
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一)互惠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 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喜欢的相互性,即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
人。 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二)得失原则
阿伦森等的研究证明,喜欢不仅与报答的量相关,更重要的是与 报答的递增性与递减性相关。
(三)联结原则
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 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A.报酬 B.相似 C.熟悉
D.互补
2.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 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 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 B.和阿拉伯人 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 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 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 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特点:
1. 个体性
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对象成了主要问题。
2. 直接可感性
是在人们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二、爱情的类型 三、爱情三角形理论
一、爱情的含义
广义的爱情:
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 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
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Rubin(1970,1974)确认: 喜欢与爱情是两种既相互密切关联但又各不相同的情
3.情感需要: 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
同情、热情、喜爱、亲密 VS 冷淡、疏远、厌恶、憎恨
三种人际需要(包容 支配 感情),有二种表现形式: 主动 被动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 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社会交换理论
卷入; 相互卷入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这是
友谊发展的阶段。按照情感融合的程度,分为轻度卷入、中度 卷入、重度卷入。
重点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奥尔特曼(I.Altman),人际关系的发展,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性;
情感探索阶段:基于双方的好感而进一步的交往;
3.亲密
被爱情所裹挟的恋人,有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这种身体接 触最终会自然地卷入性的意味,但是恋爱之初,这种身体接触需要 却是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它很像高度依恋 母亲的幼儿对母亲爱抚的需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 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莱文格和斯诺克 ,1972,相互依赖模型
(model of interdependence)
人际关系的状态有三个:
单向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
霍曼斯,social exchange theory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
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 交换关系中的每个个体都会评估自己和他人在付出和收益两方
面的相对大小。
三、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还要考虑关系中的 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
适当的自我暴露可以增加他人对你的喜欢。 自我暴露也必须注意分寸,过分的表露会让人不舒服。
自我层次理论: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自我的最表层水平 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自我的最深层次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1.包容需要 2.控制需要 3.情感需要
第八章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吸引 爱情 人际关系的改善
• 三维理论 • 社会交换理论 • 公平理论
•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爱情的类型
•爱情的三角理论
• 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社会交换理论
三、公平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有三种需要寻求满足:
1.包容需要: 愿意与别人建立与维持和谐的关系
沟通、融合、参与、随同 VS 排斥、对立、疏远、退缩
2.控制需要: 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
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 VS 追随、模仿、受人支配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熟悉性(familiarity) (二)接近性(proximity) (三)相似性和互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