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的京味小说
漫谈老舍京味小说的独特魅力
、
北 京 情 结 是 老 舍 京 味 小 说 的 生 命 之 源
老舍 的北京 情 结 引 导着 他 去 “ 胆地 写 ” 放 他熟 悉
二 、 说 语 言 充 满 地 道 的 京 腔 京 昧 小
京 味小 说 一个 非 常 突 出 的特 征是 具 有 鲜 明 的北
的北 京生 活 . 而且对 前辈 作家 所发 掘 的带 有 浓郁 北京
老舍 的小说 绝 大多数 取材 于北 京 的平 民社会 . 涉
及城 市个 体劳 动者 、 城市 小知识 分 子 、 市贫 民等 。 城 老 舍是 旗人 出身 . 的小说 对 已经沦 为底层 市 民 的前清 他 旗人 的遗 老遗 少也倾 注 了满腔 的关 注之 情 。 老舍笔 从
下 汩汩 流淌 的是一 部北 京底 层社会 的风俗史 . 的小 他
天你 再敢 出去 , 就上 吊给你 看看 , 我 我说 得 出来 , 就行 得 出来 ! 这是 《 ” 骆驼 祥子 》 中虎 妞 的语 言 , 是典 型 的旧
会. 对其 进行 高度 而精 妙 的艺术 概括 与提炼 。与前 代
作 家 的作 品相 比 .老舍 小说 的文 化 意蕴更 为深 厚 . 也
充满 京腔京 味 的文学 语 言
・
老舍 的京 味小说 语 言 的一 个最 大特 点是 . 无论 是
人物 语 言还 是 叙述 、 描写 、 明 、 情语 言 , 说 抒 大都 采 用 北京 的方 言方 语 。老舍 说 :我 自己 的笔 也逐 渐 的 、 “ H 深 一 日的 。 去沾 那 活 的 、 自然 的 、 京 话 的血 汁 ”“ 北 ,我
愿 纸上写 的与 口中说 的差不 多” 老舍 用北 京人 的北
说 就像 《 明上河 图》 样 , 现 出北京 市井 生 活 的丰 清 一 展 富画面 。他 的长 篇小说 如 《 老张 的哲 学》 离 婚》 骆驼 《 《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字丰富多彩,情感细腻,充满着京味。
那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语言老舍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京味十足,他将北京方言融入到小说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形象力。
他常常使用北京话的特别说法,比如“也好意思,他头一次撞上这样儿的事儿”、“你吓我一跳儿!”、“离奇得很!”等等。
通过这种委婉、生动的语言,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北京人物形象。
二、题材老舍小说的题材很多都是以北京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京城的生活、人物、风俗为主要素材。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把表面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变成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人物形象老舍小说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具有京味特征,他们往往是普通百姓,通过他们的生活、言谈行为,展现出京城人民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比如,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以及《茶馆》中的老板娘、看门大爷等,他们都是背负着社会压力的艰苦生活者,他们的经历、生活状态以及话语口音等都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京味。
四、风景描写老舍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其中京城的街巷、胡同、楼房、街头巷尾、老旧派出所、茶馆等等,都是传统的北京风景。
他的描写技巧非常细致入微,不仅刻画了建筑的外在特点,还把人文特色融入到其中。
如《茶馆》中的茶馆(也是小吃店)、派出所里的走廊、见义勇为铜像和荒年负责人像等等这些细节,都让这些场景鲜活起来。
综上所述,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表现在语言、题材、人物形象和风景描写上,他将京味深深地融入到小说中,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浓郁京味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运用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京城和人们的生活。
一、字词选用方面的京味老舍在选用字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
比如,“扯蛋,胡扯,糊弄,忽悠”,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很常见的词汇,用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同时,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淳朴的京味。
比如,“一块儿出来蹦动,让我撞着了”中的“蹦动”即为“闲逛”的意思,“撞着”则是指“碰到”,这些词汇看似平凡,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
此外,在小说中,老舍还运用了许多京城的特有词汇,比如“板子”、“生炉子”、“大车间”等都是北京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
二、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在句式和用词方式方面,老舍也展现了独具京味的技巧。
例如,“瞎咯的又傻又大,摔了一跤不想爬起来”中的“瞎咯的”即为“无头脑的”;“挑最麻烦坑最深的是那些叫‘虎阵营’的士兵,因为‘虎阵营’这个称呼实在太可怕,越是瞎折腾越想扮演高深的样子”中,“瞎折腾”即为“胡搞”,“扮演高深的样子”则是指“虚张声势”。
通过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老舍成功地刻画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三、描写场景的京味在描写场景方面,老舍也运用了京味,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北京市井人民的生活。
比如,在描写鸟笼市的时候,“摆摊者们卖鸟、卖笼、卖地衣,有的捉虫、卖虫,越往里走越牵涉到菜市、肉市、土特产,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或住在凑热闹的,或在固定的馆子里出租的,做起电台广告,到处拐卖妓女或者出售口供证人,这些人当然排列在街子另一边。
通过这段描写,老舍抓住了鸟笼市这一民俗场景,深入细致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鸟笼市,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论老舍小说的京味——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内容摘要】“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它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与京味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老舍小说中的“京味”源于土生土长得古都市民的北京情结,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了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独特京味特征。
【关键词】京味;平民色彩;独特的语言艺术;文化底蕴多年来,京味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因为是生活的淳朴,纯真的体现。
京味小说作为一种富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学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根基。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及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老舍出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的戊戌年底,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
老舍来自市民阶层对平民市民阶层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他的创作题材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幽默艺术着力描绘北京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北京人的特殊文化心态。
精心寻找北京市民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刻画北京市民的生存状况,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的独特的京味特征。
一.浓厚的平民色彩,展现各个市民阶层的京味文化。
(一)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京味”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
同时,老舍也把握住了“京味”文化精髓。
浓厚平民色彩的“京味”是老舍作品中的极其鲜明的特色。
“京味”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包括了老舍对北京独特感情色彩的表露,也包括了老舍对北京地方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展示中由浅入深所呈现的文化趣味。
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
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中国的市民阶层,就其成员来说,主要包括小业主、小商贩、个体劳动者、城市贫民、无业游民、家庭妇女和中小知识分子等。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1、取材浓郁的地域特色老舍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北京的人事,塑造了北京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写北京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北京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首先老舍小说中大都是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
这是因为北京的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是老舍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的摇篮。
如《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四世同堂》中老舍把小说的故事定格在一条僻静狭窄的小羊圈胡同,把它描述为“一个葫芦”:“嘴”窄小,“脖子”又细又长,只有“胸”和“肚的位置才展开一块空地,周围有六七家院门。
这些描述详尽绘出了小羊圈胡同的地理环境。
这些以北京为背景的真实地理环境是老舍最熟悉的,同时这些真实性又增加了老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亲切感、立体感,而且使小说中充满了“京味儿”。
其次,老舍对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深深的眷恋。
小说中写到的北海、护国寺、西山、北山、积水潭的美丽风光,是老舍心目中北京的样子。
他写北海白塔的美丽和红墙春色,也写西山北山的冬、积水潭的夏。
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这四部小说中老舍都写到了积水潭,其美丽的风光描写令人神往。
在老舍的小说《赵子曰》中的风光绘画简直就是一首诗,那娇嫩刚变好的小蜻蜓,也有黄的,也有绿的,从净业湖而后海而什刹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弯着小尾巴在水皮上一点一点,好像北京就是一首诗,它们在绿波上点着诗的句读。
净业湖畔的深绿肥大的蒲子,拔着金黄色的蒲棒其次,北京人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合、谦和、温厚等,揭示了北京文化心理结构。
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与北京市民的生活态度也息息相关。
老舍的京味文学
老舍的京味文学杜艳红2010414862 新闻学摘要: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一部出色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从来就不仅是一种“语言”那么简单,任何的文字都是为了更深的思想内涵服务的。
由此可见一种语言文字身上所承载的分量,语言的重要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语言往往为文章增色添彩,老舍先生多写北京城中的人事,“京味儿”语言在此便发挥了极大作用。
关键词:老舍京味作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人生活中掀起的“京味文化热”的背景下,“京味小说”以其朴拙大雅的风貌登上北京文坛,引起了京城内外、乃至海内外人土的关注和厚爱。
京味小说”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独特审美内涵与审美外观的文学品类,并非始于今日,那些“旧京小说”,如林语堂《京华烟云》不能说没有一点北京味,然而,真正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京味小说”却是在老舍手中创立的。
具体说到“京味儿”,我认为应该是以北京普遍的传统市民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为背景,且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融合成一个整体。
但是从其它表现北京的作品中,虽然也有许多地道北京方言的运用,也有提笼架鸟,却不能被称为“北京味儿”。
老舍一生的67年中,有42年在北京度过,其它时间“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
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老舍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主客观条件,匠心独运地开创了“京味小说”这一文学品类,并不断地从其题材范围、人物形象、语言韵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文化意识与美学意蕴等多方面深入开掘,精心淘沥,使得这独具北京风味的艺术佳酿品味更正、更浓、更醇,从而日臻完美,获得了独具特有的美学风格和跨代传世、超越国界的艺术生命。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味儿",语言十分幽默,又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老舍论文: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老舍论文: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摘要:本文从老舍的作品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的关系作深入分析,阐明了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而总结了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贡献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北京的养育,就不会有文学家老舍。
离开了北京这块热土、这块文学沃土,京味小说是不可能获得数百年的涵养滋育而荣发成长为老舍作品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
一、开创了京味小说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老舍的作品却绝大多数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
其主体是城市小生产者,包括小业主、小房产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及教员、职员、学生等市民知识分子。
此外,还有大量以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如车夫、轿夫、杠夫、店伙、小贩、工匠、佣人、艺人、苦力等。
除此之外,由于老舍的旗人出身,他的作品对沦为下层市民的前清旗人遗老遗少也有着特别的关注。
从老舍笔下流淌出来的是一部北京平民社会的风俗史,《清明上河图》式的京城市井生活百相图。
长篇如《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以及《老字号》、《断魂枪》、《柳家大院》等众多中短篇,都是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
老舍的“北京情结”其意义绝不仅只在于它的纯地域方面,它深沉厚重的文化内蕴是使老舍对它迷恋得如痴如醉的本源所在。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1、取材浓郁的地域特色老舍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北京的人事,塑造了北京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写北京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北京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首先老舍小说中大都是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
这是因为北京的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是老舍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的摇篮。
如《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四世同堂》中老舍把小说的故事定格在一条僻静狭窄的小羊圈胡同,把它描述为“一个葫芦”:“嘴”窄小,“脖子”又细又长,只有“胸”和“肚的位置才展开一块空地,周围有六七家院门。
这些描述详尽绘出了小羊圈胡同的地理环境。
这些以北京为背景的真实地理环境是老舍最熟悉的,同时这些真实性又增加了老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亲切感、立体感,而且使小说中充满了“京味儿”。
其次,老舍对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深深的眷恋。
小说中写到的北海、护国寺、西山、北山、积水潭的美丽风光,是老舍心目中北京的样子。
他写北海白塔的美丽和红墙春色,也写西山北山的冬、积水潭的夏。
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这四部小说中老舍都写到了积水潭,其美丽的风光描写令人神往。
在老舍的小说《赵子曰》中的风光绘画简直就是一首诗,那娇嫩刚变好的小蜻蜓,也有黄的,也有绿的,从净业湖而后海而什刹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弯着小尾巴在水皮上一点一点,好像北京就是一首诗,它们在绿波上点着诗的句读。
净业湖畔的深绿肥大的蒲子,拔着金黄色的蒲棒儿,迎着风一摇一摇的替浪声击着拍节?正因为北京的自然景观都像积水潭这般丽,富有朝气,所以老舍不惜笔墨地再三咏叹,以显示古老北京的魅力。
浅析老舍作品的京味—以《骆驼祥子》为例
浅析老舍作品的京味—以《骆驼祥子》为例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
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
一、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1、绝望、木讷、内向、懦弱的性格。
祥子就是质朴正直的,可以同时他又就是绝望木讷的,他的直观无知快速了悲剧的来临。
在整部作品中,祥子的话不多,又很意味深长。
“他的嘴慢居首功,搬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晓得这个短处,他干脆并不大至‘车口儿’上去;哪里TMD,他摆哪里。
”他的不善言辞,引致他与拉车同伴的隔膜,边缘化了自己,在关键时刻不能获得真挚的协助,只由着自己的性情发展,受压制窝在心里,并因心情困惑而钻牛角尖,甚至自暴自弃,引致灾难。
同时,他又就是寂寞、懦弱的,几乎碰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深感困惑和恐惧时,甚至没有地方倾诉愧疚。
“祥子不敢别人,也不管别人。
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顺利。
”当强悍的黑暗势力压制过来难以承受时,他不能获得同情,积极支持,友谊。
他的木讷、内向,激进使他步入了无边的黑暗。
2、固执、保守、利己的个人主义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
祥子作为城市贫民,在他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几千年的农民文化的积淀。
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祥子固守农民的保守,不思变革,养成了固执、执拗的个性,这从祥子的金钱观上可见一斑。
曹家的高妈曾劝祥子把钱放出去,让钱下钱,祥子没有接受,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作者:肖敏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一,“京味”小说与老舍说起京味小说就离不开老舍的作品。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
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二,何为“京味”小说以及成因(一)何为“京味”儿“京味”儿,现代学者认为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尤其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
“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事态。
“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
执着的追求,自觉的展示——试论老舍短篇小说的京味因子
说 家 中最 善于人 物描 写 的大家 , 其短篇 小 说 中 , 在 每篇 都着 力刻 画 个或几个 人物形 象 , 这些人 物在 老舍笔下 都具有 了鲜 明的北 京性
一
格 , 括起来 , 概 主要有 两类人物 形象 。一是 旧派市 民。这些人不 能与 现 实社会很好 地融合 而与时 代脱节 , 抱孙 》 如《 中的王老太 太在儿 媳 妇难 产时 , 持要 “ ” 坚 养 下来孙 子 , 子生下来 后 , 行抱走孙 子办 洗 孩 强
“ ” 吃 的描写 不仅推 动了故 事情节 的发展 , 而且说 明 了“ 在北京 人 吃”
些 打着 深刻 的北京 印记 的人 和事 成为 我们探 寻 老舍作 品京 味 的重 要 渠道 。下面 , 以北京人 与北京事 两方面来 分析 老舍短篇 小说 的京
味表现 。
北京 人 京味小 说中 的北 京人不 是单纯 指户籍 意义上 的 “ 北京 的人” 它 有着更 为广阔而深 刻的 含义 , , 是那 些生 于斯 、 于斯 、 长 长期
沟》 作品 , 是在深厚 的北京 文化土壤 滋养下 , 等 都 成长 为高大 挺拔 的 松柏 , 其魅力 经久不衰 , 吸引 了一批又 一批 的研 究者 为之倾心 , 取得
是底层 市 民。老舍 自幼在北 京 的大 杂院 中成长起 来 , 日接触 的都 终 是劳苦 生计 的底层百姓 , 他对 这类人 物再熟 悉不过 , 老舍也 曾说过 :
“ 自己是寒苦 出身 , 以对穷人 有很深 的同情 。”l 以 , 我 所 [ 1 所 底层市 民
就成 为老舍笔 下最 主要 的人 物类别 , 他们 队伍庞大 , 五行八 作 , 妓 有 女, 有车夫 , 有巡警 , 有小伙计 , 还 干苦力 的等等 。 他们 大都在小胡 同
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
透析老舍小说的京味幽默张群(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2010中文)摘要老舍小说倍受读者喜爱,其小说中独特的京味幽默是小说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作料,对此“作料”成分的分析,人们往往把它肢解成两部分:京味儿和幽默。
然而京味幽默是一个整体,是老舍小说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
此风格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对现代文学思想艺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京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风格,既是一个作家性格禀赋、内在的心理品质、气质的反应和表现。
促成老舍小说的风格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归根结底,先天性因素是京味的幽默,后天性因素是幽默化的京味,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京味幽默的复合性。
关键词:京味的幽默 ; 幽默化的京味 ; 京味幽默的复合型AbstractLaoshe’s novel is warm welcomed by readers .In his novel ,the unique Beijing’ hum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his succes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Analyzing the “quality”, people often divided it into two parts :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 However, Beijing style and humor are an organic whole. The style make it outstand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it’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 of modern literature, promoting the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tyle literature.Style is a word, not only express the writer’s characteristic, but also his inner quali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ttributes to Laoshe’s novel style, all in all, the congenital factor is Beijing style humor, tile of Beijing is humorous, its distinctive artistic features of Beijing’s humor blends.Keywords:Beijing’s humor Humor of Beijing Beijing humor compund前言老舍,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点[精华]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摘要: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
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
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
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
试论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
试论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作者:朱亮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老舍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语言亲切、幽默,并且“京味”十足,他对北京民间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既有欣赏也有否定。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使用大量的北京方言将生活在城市大杂院内的下层市民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真实的描写出来。
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他的最具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有关。
关键词:京味;老舍;方言一、引言“京味”是指北京风味儿,北京地方特色。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北京这座古城的“味道”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由此便被称为“京味”,有着自成一派的语言风格和人文气息。
有人认为“京味小说”指的是对北京人和北京事的描写过程中采用了北京方言。
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有失偏颇。
“京味”是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将文化趣味注入到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中。
“京味”很浓是老舍小说的特点,并且他还以特殊的幽默艺术、鲜明的创作個性、俗白简明的北京方言,描绘出北京的民俗风情,将北京人的生存状态生动刻画出来,使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充分展现出来,也揭示了北京的文化底蕴。
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京味”风格的体现是吸收与提炼老北京文化,经他选择性扬弃后的个人创作。
老舍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其“京味”风格所占的比重也有相应变化。
二、构成老舍作品中“京味”的因素(一)乡土味指的是北京的地域特色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小胡同、大杂院,白塔寺的庙会,天桥的杂耍,小酒铺闲聊等,这些都有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浸透着。
(二)市井味主要是指下层市民体现出的一种气质、品格。
下层市民大多是小城市中的半无产阶级和一些小资产阶级,包括:小职员、小商贩、搬运工、车夫、匠人、等,也就是所谓旧社会的“引车卖浆之徒”。
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谋生也比较艰难。
他们既要保持劳动人民善良、勤劳、宽厚的素朴美德,同时还受传统规范的影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侵染,使他们身上体现鲜明的“小市民”习气,即:虚荣、自私、狭窄。
论老舍早期的_京味_市民小说
除
非你们愿意当狗 所以 二马 远比前两部作品
深沉 但是作家并未绝望 作家在小马身上寄托
-21-
文学研究
了他的理想 马威性格的一个突岀特点是开始有
了人和中国民族尊严的自觉 他有弱国子民的悲
哀和积极奋斗的精神 用拳头教训了歧视中国人
的保罗 显示了一个中国国民的觉醒 他能够接
受新事物 希望走一条与父亲不同的道路 并最
一 京味小说 的概念 特征及其它
老舍并没有加入京派文学的圈子 虽然 20 世纪 30 年代前半期他主要在山东济南和青岛教书与创 作 属于广义的北方作家群的范畴 在文艺思想上也与京派作家相接近 但是他 20 年代的小说主要发 表在文学研究会的 小说月报 上 30 年代的小说也多发表在上海的 论语 宇宙风 等刊物上 老舍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文学素质和才能的作家 就他杰出的幽默来说 与林语堂的 论语派 有更多 的相近之处 并且他的确在 论语 等刊上发表过许多幽默诗 随笔 杂文 寓言小说等 1934 年辑 为 老舍诗文集 不过老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中 在他的小说里 与喜剧性幽默并列的 还有悲剧性 抒情性 世俗性等多种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都可以统一于 京味小说 这一概念中 京味 是 北京味儿 的简称 不仅指老舍小说描写了最为传神并且丰富多彩的北京市井风俗 生活 对北京市民文化心理结构给予了深刻的揭示 而且还表现为通过这种描写所体现出来的北京文 化所特有的雍容大气而又节制合度的风格与气度 北京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 逐渐形成了带有更 多古老封建色彩的生活方式 文化与社会心理 习惯 以及与之相应的美学追求 迥异于带有更多现 代色彩的 上海文化 老舍说 北平是我的老家 一想起这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 故都景象 在 心中开映 [1]这种 故都景象 融化到他小说的人物形象 风俗习惯 环境氛围 形式结构和艺术语 言中 便构成了独特的 北京味儿 实际上这是作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审美开拓 正是这种文化心理视角和北京文化的风格气度使老舍小说与京派小说具有了某种同一性 同样集中于 人性的探索 但是老舍小说又不同于沈从文等京派小说家执着于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人性的描绘 而是始终着眼于市民性格命运的解剖与探索 从这一点来看 又可以说老舍小说是对 20 年代鲁迅小说 改造国民性主题的继续 并且把鲁迅小说的题材从农民扩展到市民 不过与鲁迅比较起来 老舍也不 同于鲁迅以启蒙的精神战士的姿态来审视他笔下的对象 而是以与对象同一的眼光来体察他笔下的对 象 因而他不仅看到了对象精神的病苦 也看到了他们的可爱处 在批判他们的精神病态的同时 又 充满了默默的温情 从而表现出不同于鲁迅小说深沉冷峻的另一种温婉幽默的风格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作者:肖敏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一,“京味”小说与老舍说起京味小说就离不开老舍的作品。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
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二,何为“京味”小说以及成因(一)何为“京味”儿“京味”儿,现代学者认为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尤其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
“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事态。
“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2012.537关注【语文与成才】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祥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祥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论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论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京味小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风格流派。
北京是几个少数构建了自身文化体系的城市。
自老舍开始,京味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波折的过程。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京味小说家的出现,才推动了京味小说作为一个风格流派的形成。
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继承了老舍时期的传统,又对其有所超越,并对90年代的“新京味”写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研究了两篇文章中的京味特征,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京味小说这一小说流派,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张的哲学》《二马》中京味的写作手法。
老舍先生开创了京味小说,通过对京味小说的研究,折射出京味小说的魅力,也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京味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1.老舍小说“京味”的体现1.1 北京社会文化的心理暗示北京自元代以来便成了京都,几百年的帝京历史使北京文化中充满了贵族气。
贵族文化可以说是宫廷文化、官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衍生文化。
宫廷的奢华,官场上的应酬周旋,士大夫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都渐渐浸濡到北京的城市文化中。
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如北京人讲礼仪,讲排场,谈阔气,多少年来沿袭并受制于封建“官样”的文化陋习,日渐被金钱、欲望所吞噬,形成了“城市文明病”。
北京人在养成了讲礼仪习惯的同时,也养成了谦和、温厚的性格,甚至是懒散、苟安、懦弱的性格。
同时也会表现出老北京人的礼谱。
北平作为“六百年古都”,直到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之前,一直都是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相对于中国东南新兴的沿海商业文明来说,以北平为中心的北中国又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宗法文明为主导。
即便是在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的背景下,北平也依旧充满着一种浓厚的仍带有强烈的封建宗法色彩的乡土气息。
可以说相对于“洋派”的上海的城市文化,北平更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乡土文化。
在当时,一北一南的北平和上海,也许正是分别代表了当时中国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现实。
老舍小说中京味特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京味小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风格流派。
北京是几个少数构建了自身文化体系的城市。
京味小说的发展自老舍开始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京味小说家的出现,才推动了京味小说作为一个风格流派的形成。
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继承了老舍时期的传统,又对其有所超越,并对90年代的“新京味”写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以《老张的哲学》《二马》为例,研究了两篇文章中的京味特征,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京味小说这一小说流派,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张的哲学》《二马》中京味的写作手法。
老舍先生开创了京味小说,通过对京味小说的研究,折射出京味小说的魅力,也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京味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京味特征;《老张的哲学》;《二马》;I引言老舍的生长经历,是他的文学作品“京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的“贫民区”,对北京城和北京“胡同市民”的人和事了如指掌,在他的大脑里储存了无数个含有“京味”素材的文学语言细胞,为他日后的“京味”作品创作打下了独具特色的、丰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京味”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老舍文学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京味”。
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来自北京市民生活,其所描写的风土人情、世间百态等,也均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1 老舍小说“京味”的体现1.1 北京传统、丰富的精神文化北京自元代以来便成了京都,几百年的帝京历史使北京文化中充满了贵族气。
贵族文化可以说是宫廷文化、官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衍生文化。
宫廷的奢华,官场上的应酬周旋,士大夫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都渐渐浸濡到北京的城市文化中。
北平作为“六百年古都”,直到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之前,一直都是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相对于中国东南新兴的沿海商业文明来说,以北平为中心的北中国又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宗法文明为主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
作者:李志瑾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SHIDAI WENXUE
年,卷(期):2011(7)
1.赵园北京:城与人 2002
2.王一川京味文化第三代--泛媒介场中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 2006
3.老舍三年写作自述 1990
4.石光试论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5.盛蕾老舍作品的京味成因分析 2008
6.张爱辉;高琴老舍小说艺术的美学特征--"幽默"与"京味儿"[期刊论文]-前沿 2006(10)
1.李烨从老舍的"京味儿文学"看北京话[期刊论文]-才智2011(4)
2.蔡虹论"京味"与老舍的文学创作[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2)
3.陈军.Chen Jun老舍戏剧对北京人艺的影响[期刊论文]-文艺研究2006(11)
4.陈友康.CHEN You-kang诗以民族最美的语言表现真理——论老舍的诗歌理论[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6)
5.王本朝.Wang Benchao论老舍文学创作的民粹思想倾向[期刊论文]-民族文学研究2006(4)
6.关纪新.GUAN Ji-xin老舍与北京[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
7.傅晓燕.Fu Xiaoyan在时代规范与艺术诉求之间——论老舍与曹禺抗战时期的创作转型[期刊论文]-民族文学研究2011(3)
8.王源"京味"老舍[期刊论文]-东岳论丛2002,23(4)
9.解文静"京味"文化与老舍创作[期刊论文]-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3)
10.张桂兴.ZHANG Guixing老舍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批评——以蒋泥的"写老舍"为例[期刊论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idwx2011070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