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高一必修一期末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期末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期末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地表形态、气候、人口、资源等。

在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地理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地球的构造: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组成。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4. 岩石的类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1. 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

2.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是生命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3. 农业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其质量和类型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4. 草地资源:草甸、草原、草原是重要的草地资源,对草食性动物的生活有重要作用。

5.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起着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涉及人口数量、分布、迁徙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数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2. 城市与乡村: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乡村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工业地理:包括工业的发展模式、区域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4. 农业地理:涉及农业资源的分布、农作物种植等方面的内容。

5. 交通地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和地理空间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四、地理技能与方法1. 地图阅读和制图: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学会阅读和制作地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

2. 野外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3.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图表制作,可以更好地呈现地理现象和趋势。

五、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方面的问题。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要点整理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要点整理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要点整理以下是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要点的整理: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大地的形状与地壳的构造:
- 地球的形状与基本参数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3. 地表的水文系统:
-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
- 水循环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4. 大气与气候系统: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气温、降水和风的变化规律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5. 大陆与陆地生态系统:
- 大陆的形成与演化
- 陆地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6. 海洋与海洋生态系统:
- 海洋的形成与演化
- 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海洋环境保护与恢复
7.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 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应对与救援
8.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 城市规划与建设
以上是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要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上地理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地理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地理期末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了解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下面是高一上地理期末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地球与地图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近似于椭球形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3. 地图的投影与制图:地球的三维形状无法完全准确地呈现在平面图上,所以在制作地图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投影方式,如等角投影、等面投影等。

4. 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比例尺的使用: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1. 大气圈和气候带:大气圈是地球围绕着它的外围层,气候带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上不同的气候特征进行划分的。

2. 水圈和水循环: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体如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循环是指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和降水,再流向海洋的过程。

3. 生物圈和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固态地幔和地壳等层次结构。

三、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居民人数,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农业与农业区位:农业是指人们通过耕种和养殖等方式生产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农业区位是指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条件。

3.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通过加工和制造等方式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发展的地理位置条件。

4. 交通与交通区位:交通是指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空间中的流动和交换,交通区位是指交通发展的地理位置条件。

四、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可以供人利用的能量来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可以开采利用的矿物和矿石等,如金、铁、煤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和四季变化。

-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每天完成一次自转,导致地球的表面产生昼夜交替。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等组成,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 水圈: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中,构成了水圈,水圈的循环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质灾害-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形成了地球的板块构造,解释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的形成。

- 地震:地震是地球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地壳震动,造成破坏和灾害。

- 火山:火山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地形,喷发时会释放出岩浆、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展示的技术,可以用于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 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一组卫星和接收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精确坐标,广泛应用于导航、测量和定位等方面。

5.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各具特点,受到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农业:农业是人类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

- 工业: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部分,包括制造业和能源开发,对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32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32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3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3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篇1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

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3)干旱(4)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3.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6.酸雨: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酸雨分布:《20_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__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部知识点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地理环境的构成及特征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陆地与海洋1. 陆地的构成和分类2. 陆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3. 海洋的构成和特征4.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大陆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 大陆的分布与形成2. 大陆的物质组成与资源分布3. 大陆的人口分布与人类活动4. 大陆的地区分化与相互联系第四节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2.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第五节自然灾害与人类防护1.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2. 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发生机制3. 人类的防灾减灾措施4.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章人口与城市第一节人口的数量与分布1.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3.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原因4. 人口分布的影响与调控第二节人口问题与发展1. 人口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 人口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3. 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及评价4. 人口问题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城市的功能与结构1. 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功能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层次3.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4. 城市规划与实践第四节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 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2. 城市化的阶段和主要内容3. 人口迁移类型和原因4. 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第五节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城市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 城市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2.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益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4. 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1. 区域差异的概念和表现2.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3. 区域差异的调控和均衡发展4. 区域发展规划的意义和实践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与区域发展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2.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四章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第一节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3.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变化4. 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1. 农业的地理环境适宜性2.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3. 农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4. 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可持续性第三节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1.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2.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路径3.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4. 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四节城乡发展差距与农民工问题1. 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 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和危害3. 农民工问题的表现和特点4.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工业化与城市化1. 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2. 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和阶段3.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第二节工业体系与区域发展1. 工业体系的定义和特征2.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空间布局3. 工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 优化工业体系的目标和措施第三节工业转移与城市更新1. 工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 工业转移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3. 城市更新的概念和目标4. 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实施策略第四节可持续工业与工业节约1. 可持续工业的概念和特征2. 可持续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工业节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4. 工业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复习1.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一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二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

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

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6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6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6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期末考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期末考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期末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期末考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在期末考试中被考察。

本文将从地理高一必修一的内容入手,讨论并总结这些知识点,以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

有关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与地图的基本构成等。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还包括了日地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内容。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理现象有重要影响。

此章节将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第四章: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地壳运动的重要原因,也是地震活动的主要背景。

此章节将介绍板块构造的概念和地震的成因、发生规律等内容。

第五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与短缺问题。

此章节将讨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此章节将介绍世界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的影响等内容。

第七章: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资源供应着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章节将介绍工业与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以及相关的环境问题。

第八章: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的基础,农村发展关系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此章节将讨论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问题,包括农业的区域分布和农村经济的转型等。

第九章:第三产业与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部分,城市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

此章节将介绍第三产业的内容和城市发展的模式与问题。

第十章: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地理问题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册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册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册知识点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形状,赤道略大于南北极半径。

2.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虚拟线条,纬度是指通过地球赤道的虚拟线条。

3. 时区和换日线:地球因自转而形成了24个时区,换日线为经过日界线。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活动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构成地球的四层结构。

2.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主要有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是地球地壳运动的基本单位。

三、地球表层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表层的水资源主要有大洋水、淡水和地下水。

2. 气候和水循环: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天气状况,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的不断循环过程。

四、地球表层的陆地资源与分布1. 大气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田、农作物、农畜产品和农业人力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蕴藏丰富的各种矿物质和能源资源。

4. 水域和渔业资源:水域和渔业资源是指人们从水域中获取的各种资源。

五、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流动等问题。

2. 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问题。

3. 区域发展问题:区域发展问题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

六、区域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2.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3. 社会发展与人口环境关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口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地理环境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外形与尺度:地球的外形为近似椭球体,但由于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地球呈赤道部分略胖、两极部分略扁的外形;地球的尺度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造成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上的时区: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差,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4. 地球的经度与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两个经线之间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5.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地图的制作需要留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投影方法;地图的使用可以通过图例、比例尺和方位角等要素来帮助理解。

其次章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大气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和风的分布规律;气象是指地球大气的瞬时状态,包括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地势凹凸的分布状况,可以通过等高线图来表示;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地势特征的总体形态。

3. 水文地理与水资源:水文地理争辩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运动;水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4.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争辩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包括生物区系和生物群落等内容。

5. 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过长时间风化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对农业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肯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总数,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和人口流淌等问题。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富强、社会生活多样的集中居住地区,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要点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要点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要点(一)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要点(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4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4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4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概念
1、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貌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地球上物质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环
境及人类活动对其所产生的社会环境。

3、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气候:是指地球表面的气象特征,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理系统
1、地理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
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协调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系统结构。

2、地理系统的功能:地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调节环境、保持
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等。

三、地理变化
1、地理变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等自
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社会要素之间的变化过程。

2、地理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原因和外部原因。

3、地理变化的结果: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积
极或消极的影响。

四、地理调查
1、地理调查:是指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地球表面
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社会要素的地理资料。

地理高一上册考试知识点大全

地理高一上册考试知识点大全

地理高一上册考试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和天气-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层的划分与特点- 大气压力的变化与气压系统- 气温与气温分布- 湿度、降水和云的形成2. 气候与气候区划- 气候的要素和分类-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我国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全球变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4.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管理5. 水文与水循环-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 水的贮存和分布规律6.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壳的构造与板块运动- 地震与火山活动7. 地球的表层地貌- 岩石圈的分类与地貌类型 - 地表风化与侵蚀作用- 地表水体的形成与地貌特征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居民点与城市- 居民点类型与分布- 城市的特点与功能- 城市化的原因与影响2. 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农业与农业问题-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 农业问题与农业结构调整4. 工业与工业化- 工业的分类与分布特点-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 交通与交通运输- 交通的分类与网络-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影响-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6. 贸易与资源开发利用- 贸易的类型与方式- 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影响- 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7.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类型与模式-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地理研究方法1. 地理调查与资料收集- 地理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地理资料的获取与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 地图与地图解读-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地图的符号与图例- 地图解读与分析3. 地理模拟与实验- 地理模拟技术与模型- 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地理模拟与实验的应用4.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以上是地理高一上册的考试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
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2、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2、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转偏向力】
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方时和区时】
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1小时、1°=4分钟)
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正午太阳高度】
一、纬度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
2、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二、季节变化规律:1、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2、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3、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纬度变化规律:
1、点北北长,越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
2、纬度越高,昼夜差幅越大
二、季节变化规律:1、点向南移,北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
点向北移,北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
2、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三、日出日落:1、晨线表示日出、昏线表示日落
2、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地球圈层结构】
一、内部圈层结构: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削弱作用:反射(白天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低)、散射、吸收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夜晚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高)
2、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
3、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地面(地面辐射)
4、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朝霞晚霞呈红色:大气散射
【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1、模式图4、城市风
气压:B>A>C>D
3、 山谷风
【风】
一、风向判断:
1、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 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风向: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③判断所画风向(从什么方向吹来就是什么风)
二、风速判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
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判断方法:
1、以温定冬夏:若最冷月为1月,则1月冬7月夏;若最冷月为7月,则1月夏7月冬
2、以温定带:最冷月①>15℃:热带;②0℃~15℃: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③<0℃:温带
3、以水定型:①冬雨型:地中海气候②夏雨型:三种季风③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二、几种重要气候类型:
【天气系统】
冷锋暖锋
1、符号表示中,三角或半圆指向为锋前进的方向(锋前),由此判断两侧分别是什么气团准静止锋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江淮准静止锋)
【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
1、 类型:①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②陆地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
③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地表径流影响水循环
3、 地理意义:①更新水资源②塑造地表形态③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 二、洋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②形成渔场原因: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③影响航海:顺风顺水时省时节能 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厄尔尼诺: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西偏、海水异常增暖、圣诞节前后、鱼类大量死亡
4、等温线判读:①根据等温线所示温度画出赤道位置,进而判断此地为哪个半球
②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 ③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地质作用 张裂
挤压→褶皱
主要成因:盛行风
(如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1、分布
地形倒置
2、 变质作用 垂直
→断层 相对上升(地垒)
侵蚀、搬运、沉积:风、流水、
冰川、海水
固结成岩
地貌:①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V 型谷、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②流水堆积(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③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④风力堆积(沙丘)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侵入型花岗岩、喷出型玄武岩
2、沉积岩:有岩层、有化石
3、变质岩如大理岩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区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区域间比较 四、世界气候分布及所对应的自然带
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热量因素低纬和高纬地区显著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水分因素中纬度大陆显著
3、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热量和水分低纬度高山显著
①相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②山麓自然带(基带)与该山所在地自然带一致
③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垂直地带性越明显,自然带数量越多
六、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举例:①南半球无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自然带缺失)
②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温带森林,东侧为沙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