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31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教学

2023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教学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内阁性质和特点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 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 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 红。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地位
不 职权 同 对皇权
作用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机处将议政王大臣 会议和内阁主要职权合一,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于皇帝手中,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 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 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 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 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 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 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 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 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 膝。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说课材料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说课材料

评价科举制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 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制约 户 吏 刑 兵 礼 工
部部部部部部
知识补充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 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A
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1)西汉设置刺史 (2)唐朝实行三省制 (3)宋朝设置参知政事(4)元朝实行行省制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九卿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凡由军中国书大省事决12,策、、必集相体互宰牵然相制后制 ,始,互付相为尚权补书一充省分,颁为避布三免执权行臣大权独门下省审议复奏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
皇帝
财削政 弱行宰政相权军利事 度支(三盐铁皇司)户 部帝参 政 知 事总中 书 门 下揽的矛盾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二段,识记秦汉时期监察体系的构成和 地位。 2、阅读第二段,了解历朝检察体制的史实。 3、归纳并识记历朝检察体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 1) 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中国东汉 演 汉朝: 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变 地方: (州)刺史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 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三省六部制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政权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参知政事 副 相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及其演变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 代 丞相职 三公九卿制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盛行 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 三省长官均为宰 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 相,相权一分为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 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中央集权趋向 完善
地位 作用地 位
史料链接: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 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 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 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
政体系存在。
(2)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2.发展基本线索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 元代的行省
澎湖巡检司
3.清朝的边疆政策(P20)
①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 习俗和宗教 信仰,笼络各民 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 行政管理。 (2)设理藩院: 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3)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1)处理好民族 关系基本原则
4.从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专题学习总结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
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
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 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结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展和繁荣。(康乾盛世)
消极作用 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
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
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 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
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3.明清时期:走向极端
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 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选官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秦、汉、唐、宋、元朝的监察体制,说明古代监察体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使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案【预习培训】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

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

【教材助读】一、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专制主义的加强(一)权力的分化和集中——君权和相权斗争的演变I.矛盾(1)丞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采取限制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斗争(1)西汉①.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初,丞相掌握行政实权,汉武帝频繁更换。

②汉武帝时期,“中朝”制度形成。

“中朝”又称“”,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2)唐代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尚书省设吏、户、礼、、刑、工六部。

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的其他官员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3)宋代①设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为分散相权,增设“”,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设三司以总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精品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增强》精选教课方案( 6 页)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增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代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增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定要求。

3.认识中国古代督查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认识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封建王朝增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益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代行省制度的创办,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初步。

[ 过程与方法 ]1.从解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构造下手,指引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

2.运用图示、引文等资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色,初步掌握办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停增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明显特色。

这一特色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一致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但也阻挡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课重点: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过程及特色。

教课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杂,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修业生认识此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色。

教课方法:问题教课法、资料教课法、讲话法、图表教课法、议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 情境导入 ]读打油诗:“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用;假如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思虑 : 至高无上的皇帝的烦忧有哪些?此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归纳:皇帝的烦忧主要集中在权臣对皇帝权益的威迫和地方盘据权益对中央的威迫,我们今日就来看看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如何应付这些威迫的。

[ 新课设计 ]一:法律出一——皇帝制(君主专制政体)确实立(阅读)[ 读史感悟一 ]阅读资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以前用这样的话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律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幻灯片)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谭嗣同师:谭嗣同指的是哪种制度?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皇帝有没有什么苦恼呢?(播放幻灯片)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师:这首歌谣里面讲到了皇帝的哪些烦恼呢?生:君权和相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师:很好,那么皇帝又是怎样处理这些烦恼的呢?我们先从相权和君权说起(播放幻灯片)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材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材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质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质教案(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质教案(8页)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归纳的方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利用表格对比“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之间在选官对象、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析不到位,没有形成汉到元历史演进脉络,这些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有效的知识点整合。

岳麓版教材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大部分析汉到清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进程。

其中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编写、分析较清晰到位;岳麓版教材的小字资料、插图很好,可以用来分析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秦朝君主专制政体是怎样建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后自然导入新课君主专制政体-----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建立:秦朝消亡:1912年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强)(二)1、皇帝制度①建立:秦朝(秦始皇)消亡:1912年②权力发展P13③特点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不受任何力量的制约君主的政治决策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史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演进趋势:君主权力越来越集中2、君权和相权之争讨论:你所熟悉的历史上的名帝名相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①秦朝:中央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②汉武帝时形成“内朝”和“外朝”P14削弱丞相权限③隋唐:三省六部制P14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④北宋:北设参知政事分丞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丞相军权设三司使分丞相财政权相权进一步被分散⑤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演进趋势: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3、选官制度的演进1.世官制:先秦时期2.察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唐至明清内容评价P15趋势:官吏的选拔任免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中(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秦朝:郡县制2、西汉:①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②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 “附益法”逐渐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3、北宋:①设三衙统领禁军,收地方精兵②派文官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③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4、元朝:设置行省制度目的、概况、意义P165、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秦: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使监察百官汉武帝:刺史制度作用:监察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元:御史台(汉以后一直都存在)明:都察院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因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实际效能有限讨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①君权不断加强②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中贯穿着两对矛盾1、君权与相权之争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中央与地方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小农经济相适应,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3、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共21张PPT)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2、汉朝: 地方——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3、唐:御史台
4、宋:提点刑狱司 5、元:御史台,监察御史
6、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 执政,防止官员腐败。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 皇帝不代表社会)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 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 坏。
(汉昭帝时去世) 2年
汉武帝在位 54年间,先 后用相13人. 其中除4人 在任上正常 死亡之外, 有4人被免 职,2人畏罪 自杀,3人被 下狱处死.
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 构
皇帝
执行机 构
中朝
提亲 拔信 的的 人将 才领
外朝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有事上报
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五、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概况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2选3严实..发方特拔密行展式标、时规 :点准科间由律趋学举:向荐先标官 下 一 参 会公秦评准位层 般政开时定由世人没的公期授家袭士有机平官世,到财由访才晋发品汉南科产官合,南展中至北举门吏适至北为正魏朝考第察人魏朝九制晋试逐,渐试以官试家选发隋清选成标内经是唐时拔展官绩准容典一至期方到制为,为种明度选考儒式才考,趋学向,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氂 田千秋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
免职
1年又2月
免职
3年又8月
去世
3年又9月
免职
7年又6月
去世
2年又4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伏地大哭,不受印
绶。此外,武帝还
大胆启用出身寒微
的士人做官:比如
从奴隶群众提拔了 卫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 御太 史 大
相夫尉
中朝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科举制 正制
特点
官职 以官举士 中正评定 考试选官 世袭 来源基层 授官依据 仕途开放
局限
被限定 在贵族 范围
封闭性: 成为世族把 以官举士 持政权工具 权操于上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兴起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唐完善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原则:以维护皇权、
服务皇帝为基 本原则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
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 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
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说课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说课设计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第一单元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专题包含四课内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秦汉政治,下启明清政治,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模块的知识,与本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有紧密的关系,本专题的知识除了要说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当中起到重大影响外,肯定还要与专题六进行比较,来突出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进步。

2、学情分析与初中知识点的比较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本节相关的知识,但较表层。

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加深认识,如何对本节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便成了重中之重。

3、说学习目标(学法、教法分析)①知识与能力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及会考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制度建设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评判制度得失的能力。

通过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该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专制主义”的评价,就应该给予大胆的否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9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演变趋势: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
二、监察制度的演变
(1)秦朝: ①中央:御史大夫 ②地方:郡监察史
(2)西汉: ①中央:御史大夫 ②地方:州设刺史
(3)唐朝:御史台 (4)宋朝:提点刑御司 (5)元朝:御史台 (6)清朝:都察院
评价:
(1)积极性: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防止官员贪脏枉法,发挥过积极作用。
小结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
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
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
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练一练
1、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5日星期 四2021/8/52021/8/52021/8/5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52021/8/5August 5, 2021
区 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
元代的行省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
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共4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共42张PPT)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 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 是正确的?( )
皇 权 皇 权
皇 权
A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C 年代
D
年代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 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 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 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据材料回答: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大臣如何选择? 军机处的地位如何?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皇 帝
集 中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集 中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 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 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 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地方分权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 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 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频繁更换丞相;
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中朝 九 卿 决策机构 挑选亲信近臣组 成“中朝”(内 外朝 执行机构 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9)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秦王朝建立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帝国之后,中国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沿袭秦朝,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这主要表现在君权与相权的互动,同时本文也对相关政治制度的形式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2、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4、初步培养学生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金字塔:秦朝政府的组织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定律、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官僚体制变化的基本原则。

2、以史料和小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说明相权的地位以及与君权的矛盾。

3、展示三省六部制结构图,以便于学生理解三省之间的关系,以及皇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3、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2、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粗线条地梳理,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图视法、讲述法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朗读: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二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虫分,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袭作哑,惟命是从而已。

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虫分不足与计”。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教材分析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

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作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

这需要老师的调控。

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

师生要共同“沿制度变革,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1.教法:课堂教学上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采用诱思探究、使用学习、导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与探究。

2.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
13
学做思二、监察制度
导做: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中央:御史大夫 西汉
地方:(州)刺史
东汉到元朝: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提点刑狱司、通判
明初至清末:都察院
.
14
学做思二、监察制度
导思: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积极性: 1、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员腐败、贪 脏枉法,滥用职权等。 2、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清末:废除(1905年)
.
18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
儒童 童生
童试 生员 秀才
举人(通过) 乡试
乙榜(中举)
第第 第
贡士(通过) 会试
一二 三 名名 四
会元(第一名)
:: 五
解亚 名
元元 :
状元

殿试 一甲 赐进士及第 榜眼

甲榜 二甲 赐进士出身 探花
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19
科举制
(1)发展过程 (2)实质: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最高掌权者控 制的制度。 (3)评价: 积极性: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追求公平公正。 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月
汉武帝所用丞相 十三人,下狱死者占 其半,生者如田蚡、 石庆、公孙弘辈,只 能装聋作哑,唯命是 从而已。以至于讨论 出兵边疆的大事,汉 武帝竟说 “田蚡不 足与计”。汉武帝如 此重用内朝官,用近 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 为相时,贺竟伏地大 哭,不受印绶。此外, 武帝还大胆启用出身 寒微的士人做官:比 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 卫青做大将军等。
户部 户籍、赋税
中书省 草拟
皇 帝
三12、、省相 分六尚权 工部书一 明制省分 确的为 、作执三相用行,互:相合互作牵,制提礼 兵,高部 部有行利政礼 军于 效仪事加 率、强 。科皇举权;
门下省 审核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土木工程
.
8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导思:2、丞相制度的演变: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 中外朝制度 (3)隋唐:三省六部制。 (4)宋元:二府三司制
.
5
皇帝
尚 侍常
丞御


史 大
令 中侍
相夫

中朝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6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导思:丞相制度的演变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 中外朝制度 (3)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 ②职责 ③作用
.
7
唐朝中央政府机构
吏部 官吏的选用和考核
导学:君权和相权是什么关系?如何演进的? 导做: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导思:丞相制度的演进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①汉初“汉承秦制”; 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
.
3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导思:3.削弱相权的两大途径(方向): ①增加丞相的人数;②分割丞相的权力
4.皇帝削弱相权的作用: (1)有利于防止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 行政效率; (2)有利于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 缺陷。
.
12
学做思二、监察制度
导学: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 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 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局限性: 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
15
学做思三、选官制度 导学:古代选官制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导做: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导思:1.先秦—“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汉—“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 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1)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2)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
.
17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明经 武则天始创武举与殿试,增加录取人数 唐玄宗命高官主考,提高了地位
严格考试程序(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北宋:发展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减少考试科目
扩大录取名额 明清:僵化(八股取士) 题目从四书五经出
参知政事 三司
副宰相
.
10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2、演变: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
相权很大
(2)汉:中朝和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3)隋唐:三省六部制 (4)宋元:二府三司制。
相权一分为三
进一步分散相权 思考: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趋势?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
11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①职责 ②作用
.
9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府三司制”
二府
机二构府三司制作用 :中书门下
枢密院
(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
局职面2)及。职权权利过于长分官散行,导宰致相行职政效率低长 于下官宰,枢相出现密“使冗,官低”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
16
学做思三、选官制度
导学:古代选官制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导做: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导思:1.先秦—“世官制”
2.汉—“察举制”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 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 根据。
4.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 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田千秋 昭帝时死 2年 .
4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导学:君权和相权是什么关系?如何演进的? 导做: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导思:丞相制度的演进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①汉初“汉承秦制”; 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③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皇帝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
1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
2
学做思一、君权和相权(丞相制度的演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