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模糊图像复原课程设计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6a7ec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d.png)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1)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进⼀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法。
2)熟悉掌握⼀门计算机语⾔,可以进⾏数字图像应⽤处理的开发设计。
2、课程设计的题⽬: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1)创建⼀个仿真运动模糊PSF来模糊⼀幅图像(图像选择原理)。
2)针对退化设计出复原滤波器,对退化图像进⾏复原(复原的⽅法⾃定)。
3)对退化图像进⾏复原,显⽰复原前后图像,对复原结果进⾏分析,并评价复原算法。
3、课程设计⽅案制定:1)程序运⾏环境是Windows 平台。
2)开发⼯具选⽤matlab、VC++、VB、C#等,建议选⽤matlab作为编程开发⼯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降低编程难度。
3)以组件化的思想构建整个软件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根据选定的不同题⽬做合理的划分。
4、课程设计的⼀般步骤: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题,进⾏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功能分析,并对系统功能与模块划分等设计。
3)程序设计:掌握的语⾔,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功能。
4)调试与测试:⾃⾏调试程序,同学之间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成员开发对的程序进⾏综合验收,综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判定⽅法,评出成绩。
5、要求1)理解各种图像处理⽅法确切意义。
2)独⽴进⾏⽅案的制定,系统结构设计合理。
3)程序开发时,则必须清楚主要实现函数的⽬的和作⽤,需要在程序书写时做适当的注释。
⽬录摘要 (2)⼀、概述 (3)1.1选题背景 (3)1.2课程设计⽬的 (4)1.3设计内容 (5)⼆、图像退化与复原 (6)2.1图像退化与复原的定义 (6)2.2图像退化模型 (7)2.3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法 (7)2.3.1逆滤波复原法 (8)2.3.2维纳滤波的原理 (9)三、运动模糊图象复原的matlab实现 (10)3.1维纳滤波复原 (10)3.2约束最⼩⼆乘滤波复原 (10)3.3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实例 (11)四、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14)参考⽂献 (16)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速度和运算精度得到进⼀步提⾼,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见⼴泛。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f29d1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a.png)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图像复原的主要方法,如逆滤波、维纳滤波、约束最小二乘法等。
3. 学生能了解图像复原中涉及到的噪声类型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图像进行复原处理,提高图像质量。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或编程工具,实现图像复原算法,并分析其效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图像复原过程中参数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图像复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像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尚未深入学习图像复原技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图像复原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图像复原基本概念- 图像退化与复原- 噪声类型及其影响- 图像复原的评价指标2. 图像复原方法- 逆滤波- 维纳滤波- 约束最小二乘法- 非局部均值滤波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图像复原软件应用- 编程实现图像复原算法- 分析复原效果,调整参数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图像复原基本概念及评价指标第二课时:逆滤波和维纳滤波方法第三课时:约束最小二乘法和非局部均值滤波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数字图像处理》中第四章“图像复原与重建”相关联,涵盖了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https://img.taocdn.com/s3/m/7096cdf49e314332396893ef.png)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一、 设计目的: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的应用处理和开发设计;3、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对数字图像复原的理解.二、设计内容1、自选黑白图像,并获得失真图像。
2、对失真图像进行FFT ,并从频谱上研究如何获得失真参数。
3、用获得的参数对失真图像加以恢复。
三、实验原理匀速直线运动造成的模糊就可以运用数学推导出其退化函数。
假设对平面匀速运动的物体采集一副图像),(y x f ,并设)(0t x 和)(0t y 分别是景物在x 和y 方向的运动分量,T 是采集时间,忽略其他因素,假设采集到的由于运动造成的模糊图像),(y x g 为:⎰--=Tdt t y y t x x f y x g 000)](),([),( 其傅里叶变换为:dxdy e dt t y y t x x f dxdye y x g v u G vy ux j T vy ux j )(2000)(2)](),([),(),(+-∞∞-∞∞-+-∞∞-∞∞-⎰⎰⎰⎰⎰⎥⎦⎤⎢⎣⎡--==ππ改变计分顺序,有dt dxdy e t y y t x x f y x G vy ux j T ])(),([),()(2000+-∞∞-∞∞-⎥⎦⎤⎢⎣⎡--=⎰⎰⎰π再利用傅里叶变换的移位性,有d e v u F dt e v u F y x G Tt vy t ux j T t vy t ux j ⎰⎰+-+-==0)]()([20)]()([20000),(),(),(ππ令dt e u v H T t vy t ux j ⎰+-=0)]()([200),(π (5.3.8)则),(),(),(v u F v u H v u G =如果给定运动量0x 和0y ,退化传递函数可直接(5.3.8)得到。
假设当前图像只在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0)(/)(00t y T at t x (5.3.10) 由上式可见,当t=T 时,),(y x f 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为a 。
模糊图像恢复的课程设计
![模糊图像恢复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fca2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模糊图像恢复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模糊图像形成的原因及图像恢复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图像恢复技术中常用的算法,如逆滤波、维纳滤波等;3. 学生能了解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并运用到实际图像恢复的效果评估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的模糊类型进行图像恢复处理;2. 学生能熟练操作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图像恢复的实验操作;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并解决图像恢复过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像恢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图像处理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图像处理知识,对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模糊原因及分类:介绍图像模糊的常见原因,如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并对不同类型的模糊进行分类。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退化与复原,3.1节 图像退化原因2. 图像恢复基本原理:讲解图像恢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逆滤波、维纳滤波等。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退化与复原,3.2节 图像恢复方法3. 图像恢复算法实现: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逆滤波、维纳滤波等算法的编程实现。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退化与复原,3.3节 常用图像恢复算法4.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介绍PSNR、SSIM等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并说明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退化与复原,3.4节 图像质量评价5. 实践操作:安排图像恢复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afb2f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d.png)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运动模糊是由于相机或物体的移动引起的图像模糊现象,会导致图像的细节丢失和边缘模糊。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如摄影、视频捕捉和无人机图像采集等,由于拍摄环境或平台的不稳定性,运动模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针对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运动模糊估计和图像还原算法。
运动模糊估计是指估计图像中的运动模糊参数,包括运动方向、长度和角度等,以便后续的图像处理。
常用的运动模糊估计方法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法、相位相关法和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时间,但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运动参数。
图像还原算法则是根据估计的运动模糊参数恢复原始的清晰图像。
常用的图像还原算法包括逆滤波法、维纳滤波法和盲去卷积法。
逆滤波法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图像的频率谱经过逆变换得到原始图像。
逆滤波法对于噪声和运动方向难以估计的情况下效果较差。
维纳滤波法是在逆滤波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噪声模型,能够更好地抑制噪声。
盲去卷积法是一种不需要估计运动参数的方法,它通过最小化图像的能量函数来还原清晰图像。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算法。
基于图像边缘和纹理的算法可以提取出图像的结构信息,从而更好地还原图像。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学习和训练,能够获得更好的还原效果。
一些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算法也被提出,例如针对特定模糊类型的算法和针对特定图像内容的算法等。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运动模糊的估计和图像还原算法的研究,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从而提升图像处理的效果和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的发展,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算法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2dbd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a.png)
基于图像复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像复原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对图像退化过程进行建模,并掌握相应的逆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或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图像复原操作。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图像复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图像复原技术,培养对图像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像复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像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图像复原基本概念:介绍图像退化、图像复原的定义及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图像退化模型:讲解线性、非线性退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3. 常用图像复原算法:- 逆滤波法:介绍原理、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
- 维纳滤波法:阐述其基本原理、实现步骤及应用场景。
- 稀疏表示法:讲解稀疏表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
4. 图像复原性能评价指标:介绍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等评价指标。
5. 实践操作:- 图像复原软件应用:使用MATLAB、OpenCV等软件进行图像复原操作。
运动模糊图像课程设计
![运动模糊图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2e93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7.png)
运动模糊图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运动模糊图像的基本概念、原因及解决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运动模糊的成因,掌握常见的运动模糊图像处理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运动模糊图像的定义、成因和分类。
2.掌握运动模糊图像的处理方法,如去模糊、降噪和增强等。
3.了解运动模糊图像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摄影、医学成像和机器视觉等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处理。
2.能够分析运动模糊图像的成因,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3.能够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以及对科技发展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模糊图像的基本概念、成因、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运动模糊图像的基本概念:介绍运动模糊图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运动模糊图像的成因:讲解运动模糊的物理原因、数学模型及其与曝光时间的关系。
3.运动模糊图像的处理方法:介绍常见的运动模糊图像处理方法,如去模糊、降噪和增强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运动模糊图像处理的应用:探讨运动模糊图像处理在摄影、医学成像和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模糊图像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模糊图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运动模糊图像处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模糊图像课程设计
![模糊图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20ee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4.png)
模糊图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模糊图像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模糊的原理及其应用。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图像去模糊方法,并了解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3. 学生了解模糊图像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或编程工具对模糊图像进行有效处理。
2. 学生具备分析模糊图像问题、选择合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图像处理产生兴趣,提高对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图像处理技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模糊原理:介绍图像模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图像处理基础,第三节 图像模糊与去模糊2. 图像去模糊方法:讲解两种常见图像去模糊方法(如逆滤波、维纳滤波)的原理和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图像处理基础,第四节 图像去模糊技术3.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指导学生使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模糊图像的处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图像处理软件及应用,第一节 Photoshop基本操作4. 编程实现图像去模糊:引导学生运用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OpenCV 库实现图像去模糊。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编程实现图像处理,第二节 OpenCV库的使用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模糊图像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照片复原课程设计
![照片复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6e5f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3.png)
照片复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照片复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 了解照片复原的基本概念;2. 掌握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插值等基本图像处理技术;3. 学习线性方程组、最小二乘法等数学基础。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照片复原操作;2. 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图像复原算法;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复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照片复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照片复原的基本概念:介绍照片复原的定义、意义和应用领域;2.图像处理技术:讲解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插值等基本图像处理技术;3.数学基础:介绍线性方程组、最小二乘法等在照片复原中的作用;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照片复原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复原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照片复原技术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占总评的30%;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20%;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图像的运动模糊与滤波恢复课程设计报告书
![图像的运动模糊与滤波恢复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d8bb078a81c758f5f61f67cb.png)
目录摘要 (I)1 绪论 (1)2 图像的噪声与退化 (2)2.1 图像的噪声 (2)2.2 图像的退化模型 (3)2.2.1 一般退化模型 (3)2.2.2 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 (5)2.3 点扩展函数 (5)2.4 图像的运动模糊处理 (6)3 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 (8)3.1 运动模糊退化函数的参数估计 (8)3.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10)3.2.1逆滤波 (10)3.2.2 维纳滤波 (11)4 运动模糊图像恢复实现 (13)4.1逆滤波恢复实现 (13)4.2维纳滤波恢复实现 (14)5 振铃效应 (17)6 心得体会 (18)参考文献 (19)摘要图像复原技术也常被称为图像恢复技术,图像恢复技术能够去除或减轻在获取数字图像过程中发生的图像质量下降(退化)问题,从而使图像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的场景。
在拍摄过程中,相机和景物的相对运动会导致运动模糊,这种运动模糊现象是成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例如:在飞机或太空飞行器上拍摄的照片、战场上高速飞行的物体的运动照片。
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是图像恢复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研究主要是针对于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产生的模糊图像,尝试使用各种图像恢复方法对图像进行恢复处理。
而对于诸如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过程、点扩展函数的建立以及任意直线方向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仿真图像的正确生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关注。
运动模糊图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在曝光时间所拍摄的景物和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置移动,一般这种相对运动用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或运动模糊核来描述,这种相对位置移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所拍摄的景物在相机曝光时间相对于相机有相对运动,或者相机相对于所拍摄物体有旋转,这种情况下整幅照片不能用统一的PSF来描述;另一种情况是相机曝光时间所拍摄的景物及背景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并且相机相对于所拍摄的景物没有旋转,此时整幅运动模糊图像具有统一或者近似统一的PSF。
数字图像处理运动模糊图像复原
![数字图像处理运动模糊图像复原](https://img.taocdn.com/s3/m/445039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0.png)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实验报告一、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应用背景】运动模糊是一种重要的图像退化原因,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如果采集设备与目标之间存在足够大的相对运动,将会导致获得的图像模糊,这就是所谓的运动模糊。
现在大多数交通路口都设置有电子眼,拍摄记录车辆的违章行为,但是一般情况下违规车辆的行驶速度都较高,由电子眼拍摄到的有违规行为的车辆照片或多或少都存在运动模糊,因而导致很难准确获取包括车牌在内的车辆信息,如何利用图像复原技术对退化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相对清晰的图像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图像的运动退化问题也十分常见,对于图像复原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图像的模糊过程可用下面的数学表达式表示:g x,y=f x,y∗ x,y+n(x,y)f(x,y):原输入图像n(x,y):噪声h(x,y):退化函数g(x,y):模糊图像模糊过程即原始图像在被退化函数作用后再叠加上噪声的过程,其中f(x,y)*h(x,y)表示原始图像与退化函数的卷积,退化模型可表示为下图[19]:其中H 为h(x,y)的频域变换,也称作点扩散函数(PSF)或传输函数,退化过程在频域可表示为:G x,y=F x,y H x,y+N(x,y)G(u,v)、F(u,v)、H(u,v)和N(u,v)分别为g(x,y)、f(x,y)、h(x,y)和n(x,y)的傅里叶变换。
【维纳滤波方法】维纳滤波是一种线性滤波方法,以小误差准则为基础,即使恢复图像与原图像的均方误差小。
利用Matlab的维纳滤波恢复函数:deconvwnr(I,PSF)其中参数I为输入图像,PSF为点扩散函数,PSF为:PSF=fpescial(‘motion’,len,theta)其中,恢复图像的重点为确定参数len和theta参数len为模糊图像位移的像素,theta为运动的角度。
【算法原理】第一步:确定运动方向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模糊而言,其点扩散函数具有零点,这就导致模糊图像的频谱也具有零点,在相应的频率处,频谱上会出现一系列平行的暗纹。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191a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3.png)
基于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分析与研究【摘要】运动模糊是一种常见的图像模糊现象,对图像质量会造成影响。
针对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问题,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运动模糊的形成原因以及目前常用的还原方法。
特别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模糊图像还原技术,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展示了其在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
对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模糊图像还原技术的效果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运动模糊图像还原技术,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运动模糊,图像还原,深度学习,实验设计,性能评价,分析,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运动模糊是指由于快速运动的物体导致相机或观察者移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场景都会受到运动模糊的影响,比如拍摄运动中的体育比赛、快速移动的车辆等。
运动模糊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观赏效果。
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还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传统的图像恢复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研究人员引入了深度学习技术来解决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问题。
深度学习通过建立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复杂图像信息的学习和提取,从而提高图像恢复的效果和准确性。
通过对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恢复的原理和方法,为图像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本文将围绕运动模糊图像还原展开研究,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
1.2 研究意义运动模糊是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主要由于摄像机或目标的运动造成图像模糊不清。
而对于运动模糊图像的还原技术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运动模糊图像还原的意义在于提高图像质量和视觉效果,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真实。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https://img.taocdn.com/s3/m/abad16d9b14e852458fb5789.png)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摘要;: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是图像复原中较常见也是较难的一类,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面向车牌识别应用,对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关键在于运动模糊方向和长度的自动鉴别两个方面。
将原图像视为各向同性的一阶马尔科夫过程,通过用双线性插值来进行方向微分,实现了运动模糊方向的自动鉴别算法;根据分析模糊图像的频谱图出现黑色条带的原因、条件以及它的精确位置,实现了运动模糊长度自动鉴别算法。
针对复杂成像情况下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工作,着重解决了含噪运动模糊图像和局部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问题;综合应用椒盐噪声检测器和基于带可变正则化参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I也FN)方法,实现了组合滤波器去噪算法,采用改进的局部运动模糊对象提取算法实现局部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
开发了车牌模糊图像复原系统。
该系统对模糊长度和模糊角度均具有较高的鉴别精度,对于含有噪声的运动模糊图像和局部模糊图像进行相应的去噪处理和对局部模糊对象进行提取,并提供参数调整机制以获得最佳的复原效果。
自动实现各种类型的运动模糊车牌图像的清晰恢复,复原的效果图可直接应用于后续的车牌识别等工作。
关键词:图像复原,运动模糊,模糊方向,模糊长度,噪声,局部模糊,车牌识别1、绪论数字图象处理研究有很大部分是在图象恢复方面进行的,包括对算法的研究和针对特定问题的图象处理程序的编写。
数字图象处理中很多值得注意的成就就是在这个方面取得的。
在图象成像的过程中,图象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退化源。
一些退化因素只影响一幅图象中某些个别点的灰度;而另外一些退化因素则可以使一幅图象中的一个空间区域变得模糊起来。
前者称为点退化,后者称为空间退化。
此外还有数字化、显示器、时间、彩色,以及化学作用引起的退化。
总之,使图象发生退化的原因很多,但这些退化现象都可用卷积来描述,图象的复原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反卷积的问题。
反卷积属于数学物理问题中的一类“反问题”,反问题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属性是其病态,即其方程的解不是连续地依赖于观测数据,换句话说,观测数据的微小变动就可能导致解的很大变动。
课程设计-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
![课程设计-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b057d983d049649b6658f8.png)
课程设计-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 图像复原概述 (3)1.2 图像复原方法 ..................................... 4 第二章、图像退化的理论基础 (5)2.1 图像退化的原因 (5)2.2 图像退化的模型 (5)2.1.1连续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 (6)2.1.2离散图像的退化模型 (8)第三章、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方法与理论 (9)3.1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 (9)3.2 点扩散函数的确定 (10)3.2.1几个典型的点扩散函数 (10)3.2.2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 (11)3.3 逆滤波复原 (12)3.3.1逆滤波复原原理 .............................. 13 13.4维纳滤波复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4.1纳滤波复原原理 (14)3.5有约束最小二乘复原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第四章、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实现 (17)4.1维纳滤波恢复MATLAB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4.2维纳滤波复原算法的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总结与体会 ............................................. 20 参考文献 (21)2第一章概述1.1 图像复原概述图像复原是数字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给定的图像质量并尽可能的恢复原图像。
图像在形成、传输和记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像的质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典型的表现有图像模糊、失真、有噪声等,这一质量下降的过程称为图像的退化。
图像复原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恢复被退化图像的本来面目。
作为一个实用的图象复原系统,就得提供多种复原算法,使用户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最适当的算法以得到最好的复原效果。
图像复原课程设计目标是
![图像复原课程设计目标是](https://img.taocdn.com/s3/m/14fa3a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f.png)
图像复原课程设计目标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去模糊、图像超分辨率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图像进行复原处理,提高图像质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增强其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图像复原概述:介绍图像复原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分析图像复原的挑战和前景。
2.图像去噪:讲解图像去噪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去噪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图像去模糊:介绍图像去模糊的原理和常用算法,如逆滤波、维纳滤波、梯度下降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图像超分辨率:讲解图像超分辨率复原的原理和方法,如基于插值的图像超分辨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图像复原应用:介绍图像复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卫星图像复原、医学图像复原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图像复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对图像进行复原处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复原与重建》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第9章 图像复原教案
![第9章 图像复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ed70a102de2bd970588a7.png)
第九章图像复原(第12次课)一、教学课题: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图像退化模型、图像复原的方法、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以及图像的几何校正二、教学内容: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图像退化模型、图像复原的方法、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以及图像的几何校正三、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2、掌握图像退化模型,特别是对离散的退化模型3、掌握图像复原的方法、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以及图像的几何校正四、教学重点:离散的退化模型、图像复原的方法、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以及图像的几何校正五、教学难点:离散退化模型,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以及图像的几何校正六、教学时数:4学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预测编码、统计编码、变换编码、位平面编码、静止图像压缩编码(二)、引入新课如何改善给定的图像质量并尽可能恢复原图像?(三)、新课讲解9.1 图像复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图像退化?图像的质量下降叫做退化。
退化的形式有模糊、失真、有噪声等图像退化的原因无论是由光学、光电或电子方法获得的图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传感器噪声、摄像机未聚焦、物体与摄像设备之间的相对移动、随机大气湍流、光学系统的相差、成像光源或射线的散射等;如果我们对退化的类型、机制和过程都十分清楚,那么就可以利用其反过程来复原图像。
图像复原将降质了的图像恢复成原来的图像,针对引起图像退化的原因,以及降质过程某先验知识,建立退化模型,再针对降质过程采取相反的方法,恢复图像一般地讲,复原的好坏应有一个规定的客观标准,以能对复原的结果作出某种最佳的估计。
图像还原与增强的区别1.图像退化原因决定还原方法 2.评价标准不同:a )突出感兴趣的那部分——主观评估b )利用退化的逆过程恢复原始图像, 客观评估: 接近原图像 图像一般模型:线性移不变系统 标准:非线性恢复、线性恢复 9.2图像退化模型9.2.1 连续的退化模型降质过程可看作对原图像f (x,y )作线性算。
g (x,y ) = H · f (x,y )+n (x,y ) 降质后 降质模型 噪声 以后讨论中对降质模型H 作以下假设: 1)H 是线性的()()()()1122122,,,,H k f x y k f x y k Hf x y k Hf x y +=+⎡⎤⎣⎦2)H 是空间(或移位)不变的对任一个f(x,y)和任一个常数α 和β都有: H f(x-α,y-β) = g(x-α,y-β)就是说图像上任一点的运算结果只取决于该点的输入值,而与坐标位置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1、引言 (3)2、图像的退化模型 (4)2.1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 (4)2.2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的退化模型 (6)2.3离散函数的退化模型 (8)3、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及原理 (10)3.1有约束最小二乘复原原理 (10)3.2逆滤波复原原理 (11)3.3维纳滤波复原原理 (12)4、图像复原仿真过程与结果分析 (15)4.1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仿真过程 (15)4.1结果分析 (18)总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运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日见广泛。
图像复原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又是图像复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将传统的光学理论与正在发展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对运动模糊图像进行复原,进一步提高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精度,降低在拍摄过程中对光学设备精度和拍摄人员的要求。
可广泛用于天文、军事、道路交通、医学图像、工业控制及侦破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引言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接触很多图像,画面。
而在景物成像这个过程里可能会出现模糊、失真或混入噪声,最终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图像“退化”。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图像质量的下降,还原图像的本来面目,即在预定义的意义上改善给定的图像,这就是图像复原。
尽管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之间有重叠部分,但前者主要是主观处理,而图像复原大部分是客观处理。
复原通过使用退化现象的先验知识试图重建或恢复一副退化的图像。
因此,复原技术趋向于将退化模型化并用相反的处理来恢复原图像,即考虑用模糊函数来消除图像的模糊。
引起图像模糊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举例来说有运动引起的,高斯噪声引起的,斑点噪声引起的,椒盐噪声引起的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离焦模糊图像的复原,离焦模糊图像是指在拍摄时景物与相机的相对运动引起的离焦 ,或是成像区域内不同深度的对象所引起不同程度的离焦 ,还有由于在成像区域中存在不同深度的对象会使自动调焦系统引起混淆而导致拍摄的相片离焦等。
因此本文研究使用MATLAB把退化现象模型化,并利用维纳(Wiener)滤波、约束最小二乘滤波算法、逆滤波等常用的滤波方法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及不同的图像数据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复原算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第二章 图像的退化模型2.1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图像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运动模糊造成图像退化或质量下降外,还有成像系统的像差、有限带宽等造成图像失真;射线辐射、大气流等造成的照片畸变;模拟图像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于会损失掉部分细节,造成图像质量下降;镜头聚焦不准产生的散焦模糊;成像系统中存在的噪声干扰等。
可以用图2-1来描述这一过程。
图2-1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成像系统的物像映射关系可以统一用下式表达:{}),(),(y x f H y x g = (2-1) 其中:f (x ,y)是输入的图像;g (x ,y)是输出的退化图像;H{}表示成像系统作用的运算符(如图2-1)。
为了方便描述成像系统,通常把成像系统看作一个线性系统。
实际上,物体成像系统总存在非线性,如果这种非线性失真不至于引起明显误差,或者能局部满足线性性质,即使是完全的非线性系统,用线性系统近似描述也是通常的可行方法。
因此在后面的讨论中假设:(1)运算H{}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性质H {a*f (x ,y )+bf (x ,y )}=a*H {f (x ,y )}+b*H {f (x ,y)} (2-2)f (x , y )g (x , y )(2)运算H{}是位移不变的,如果输入、输出的关系满足式(2-3),则对于任意的f (x ,y)和α、β有g (x-α,y-β)=H {f (x -α,y-β)} (2-3) 式(2-3)图像上任何一点的运算结果,只和该点的灰度值大小有关,而与它所处的坐标位置无关。
已知一幅连续的图像f (x ,y)可用二维δ(x ,y)抽样函数的二维卷积表示:⎰⎰+∞∞---=βαβαδβαd d y x f y x f ),(),(),((2-4) 将H{}操作施加于f (x ,y){}βαβαδβαd d y x H f y x f H y x g )),((),(),(),(⎰⎰+∞∞---== (2-5)令h (x ,α;y,β)=H [δ(x -α,y-β)],则:⎰⎰+∞∞-=βαβαβαd d y x h f y x g ),;,(),(),( (2-6)式中h (x ,α;y,β)叫做点扩展函数(PSF )或系统冲击响应。
它表示离散图像的每一个像点受到H{}操作的影响而扩散。
f (x ,y)又可看作离散点连续抽样的结果,图像退化就是受h (x ,α;y,β)的影响所致。
多数情况下系统是不变的,在图像中反映为位移不变,则h (x ,α;y,β)可以用h (x -α,y-β)表示:⎰⎰+∞∞-=βαβαβαd d y x h f y x g ),;,(),(),(=⎰⎰+∞∞---βαβαβαd d y x h f ),(),( =),(*),(y x h y x f (2-7)在加性噪声存在的情况下,图像退化模型又可表示为),(),(*),(),(y x n y x h y x f y x g +=(2-8) 式中n (x ,y)为噪声。
这是一个线性位移不变的系统模型。
位移不变在图像邻域中常称为空间不变。
许多退化中都可用线性的位移不变模型来近似。
2.2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的退化模型设物体f (x)以速率v 沿水平方向移动,检测的相机保持静止。
在相机的快门开启期间0 ≤t ≤T ,记录媒质(如负片)上的总曝光量由瞬时曝光累积而成。
为了分离出运动的效应,可假设相机快门的闭、启均在瞬间完成,光学成像过程完美无缺,此时将有:⎰-=Tdt vt x f x g 0)()(~ (2-9) 有的文献采用一维传播波方程[18]描述上述运动模糊过程 ⎪⎩⎪⎨⎧==⎪⎭⎫ ⎝⎛∂∂+∂∂)()0,(0),(x f x w t x w x v t (2-10)其中,w( x ,t)是运动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曝光,t=0时刻的瞬时曝光为f (x)。
上式的解,即所谓的达郎贝尔解取下述形式)(),(vt x f t x w -= (2-11) (2-11)可见,w( x ,t)在x -t 面上沿着每一特征线x –v*t=const 波形不变。
如果w( x ,t)是随着时间改变的一维图像,那么图像w( x ,t)作为刚体沿水平方向平移。
因此,当t>0时,在负片上的累积曝光效应(模糊图像)应该为⎰⎰-==t td v x f d x w t x g 00)(),(),(ττττ (2-12)从而它在时间区间两端的约束条件分别为g (x,0)=0,⎰=-=Tx g dt vt x f T x g 0)(~)(),( (2-13)对于静止物体(v=0)⎰⋅==⋅==tx f T T x g x g x f t d x f t x g 0)(),()(~),()(),(τ (2-14)因为累积曝光的结果是初始曝光的时间数倍,所以图像不会模糊。
对于运动物体(v ≠0),令ζ=x - v τ,则方程变为],[,)()(1)(1),(x vt x x x f t d f vt t d f v t x g xvt x x vt x -∈⋅=⋅==⎰⎰--ξξξξ (2-15) 进而得到 []x vT x x x f T d f vT T T x g xvt x ,,)()(1),(-∈⋅=⋅=⎰-ξξ (2-16) 上式表明,v ≠0时,式(2-8)所成的图像必定为模糊图像, 它与f (x)在某一个邻域上的平均量f (x)的静止曝光结果等价。
图像 是由景物在不同时刻的无限多个影像叠加而成的。
它相当于对原始图像在邻域[x –v*t ,x]上作了一次平均再乘上曝光时间,对原始图像起了平滑作用。
运动的速度越快或者曝光的时间越长,v*t 的值越大,邻域平均的范围越大,图像也就越模糊。
因此,运动模糊的程度由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摄像机快门打开的时间两方面决定。
2.3离散函数的退化模型由于数字图像都是离散形式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都是下式进行计算的,其表达式如下:1100(,)(,)(,)(,)M N m n g x y f m n h x m y n n x y --===--+∑∑ (2-17) 式中x=0,1,2,…,M-1;y=0,1,2,…,N-1。
函数f(x ,y)和h(x ,y)分别是周期为M 和N 的函数。
注意,如果这两个函数的周期不是M 和N ,那么必须对它们进行补零延拓,避免卷积周期的交叠。
g(x ,y)是与f(x ,y)和h(x ,y)具有相同周期的函数。
以下将由M 宰N 函数矩阵f(x ,y)、g(x ,y)和办(x ,y)各行堆叠形成的M*N 维列向量分别记为f 、g 和n ,形式如下:(0,0)(0,1)(0,1)(1,0)(1,1)(1,1)f f f N f f M f M f M N ⎡⎤⎢⎥⎢⎥⎢⎥⎢⎥-⎢⎥⎢⎥=⎢⎥-⎢⎥⎢⎥-⎢⎥⎢⎥⎢⎥--⎣⎦ (0,0)(0,1)(0,1)(1,0)(1,1)(1,1)g g g N g g M g M g M N ⎡⎤⎢⎥⎢⎥⎢⎥⎢⎥-⎢⎥⎢⎥=⎢⎥-⎢⎥⎢⎥-⎢⎥⎢⎥⎢⎥--⎣⎦ (0,0)(0,1)(0,1)(1,0)(1,1)(1,1)n n n N n n M n M n M N ⎡⎤⎢⎥⎢⎥⎢⎥⎢⎥-⎢⎥⎢⎥=⎢⎥-⎢⎥⎢⎥-⎢⎥⎢⎥⎢⎥--⎣⎦则式(2-17)可以写为:g Hf n =+ (2-18) 式中H 为MN*MN 维矩阵。
H 可写成2M 个子矩阵的形式,每一个子矩阵的大小为N*N ,排列顺序如下:0M-1M-2110M-122103M-1M-2M-30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2-19) 式(2-19)中的每一个子矩阵Hj 都是由h(x ,y)的第j 行构成的: h(j,0) h(j,N-1) h(j,N-2) h(j,1)h(j,1) h(j,0) h(j,N-1)h(j,2)h(j,2) h(j,1) h(j,0) h(j,3) h(j,N-1) h(j,N-2) h(j,N-3) j H = h(j,0)⎡⎤⎢⎥⎢⎥⎢⎥⎢⎥⎢⎥⎢⎥⎣⎦(2-20)第三章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及原理为了抑制退化而利用有关退化性质知识的预处理方法为图象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