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
高强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1
说明: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实测扭矩系数(检测报告的扭矩系数)调整实测扭矩系数值即可得施工终拧
扭矩
钢结构用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扭矩是根据实测的扭矩系数进行计算而得的,即为了满足规
范中所
规定的预拉力值要求,根据试验所获得的真实的扭矩系数用GB50205-2001附录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而
得。
详见《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第65页“附录B 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中的第B.0.3
条规定。
其计算公式为:终拧扭矩值=扭矩系数X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X螺栓公称直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2。
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标准
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标准一、工艺流程二、操作工艺1、作业准备:(1)备好扳手、临时螺栓、过冲、钢丝刷等工具,主要应对施工扭矩的校正就是对所用的扭矩扳手,在班前必须校正,扭矩校正后才准使用。
扭矩校正应指定专人负责;(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长度选择,考虑到钢构件加工时采用钢材一般均为正公差,又是材料代用有多是以大代小,以後代薄居多,所以连接总厚度增加3~4mm 的现象很多,因此,应选择好高强度螺栓长度,一般以紧固后长出2~3扣为宜,然后根据要求配好套备用;2、接头组装(1)对摩擦面进行清理,对板不平直的,应在平直达到要求后才能组装。
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孔的周围不应有毛刺,应对待装摩擦面用钢丝刷清理,其刷子方向应与摩擦受力方向垂直;(2)遇到安装孔有问题时,不得用氧-乙炔扩孔,应用扩孔钻床扩孔,扩孔后应重新清理孔周围毛刺;(3)高强度螺栓连接面板应紧密贴实,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规定处理;3、安装临时螺栓(1)钢构件组装时应先安装临时螺栓,临时安装螺栓不能用高强度螺栓代替;临时安装螺栓的数量一般应占连接板组孔群中的1/3,不能少于2个;(2)少量孔位不正,位移量又较少时,可以用冲钉打入定位,然后再上安装螺栓;(3)板上空位不正,位移较大时应用绞刀扩孔;(4)个别孔位位移较大时,应补焊后重新打孔;(5)不得用冲子边校正孔位边穿入高强度螺栓;(6)安装螺栓达到30%时,可以将安装螺栓拧紧定位;4、安装高强度螺栓(1)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严禁用锤子将高强度螺栓强行打入孔内;(2)高强度螺栓的穿入方向应该一致,局部受结构阻碍时可以除外;(3)不得在下雨天安装高强度螺栓;(4)高强度螺栓垫圈位置应该一致,安装时应注意垫圈正、反面方向;(5)高强度螺栓在拴孔内部的受剪,应及时拧紧;5、高强度螺栓的紧固(1)打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全部安装就位后,可以开始紧固。
紧固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即初拧和终拧,应将全部高强度螺栓进行初拧,初拧扭矩应为标准轴力的60%~80%,具体还要根据钢板厚度、螺栓间距等情况适当掌握。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4.4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TKP d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表84.4.5 组装连接副时,螺母下的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母支承面。
试验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之扭矩法施工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之扭矩法施工
对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来说,当扭矩系数K确定之后,由于螺栓的轴力(预拉力)P是由设计规定的,则螺栓应施加的扭矩M就可以根据式(3.2)很容易地计算确定。
根据计算确定的旆工扭矩值,使用扭矩扳手(手支、电动、风动)按施工扭矩值进行,这就是扭矩法施工的原理。
扭矩M与轴力(预拉力)P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D——螺栓公称直径,mm;
P——螺栓轴力,kN;
M——施加于螺母上扭矩值,kN•m;
K——扭矩系数。
在确定螺栓的轴力P应考虑螺栓的施工预拉力损失10% ,即螺栓施工预拉力(轴力)按1.1倍的设计预拉力取值。
螺栓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扭矩系数易发生变化,所以地安装前一般都要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复验合格后根据复验结果确定施工扭矩,并以此安诽施工。
扭矩系数试验用螺栓、螺母、垫圈试样,应从同批螺栓副中随机抽取,按批量大小一般取5〜10套,试验状态应与螺栓使用状态相同,试样不允许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复验应在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所用的轴力计和扭矩扳手应经计量认证。
在采用扭矩法终拧前,应首先进行初拧,对螺栓多的大接头还需进行复抒。
初拧的目的是使连接接触面密贴,螺栓"吃上劲"常用规格螺栓(M20、M22、M24 )的初拧扭矩一般为200〜300N•m ,螺栓轴力达到10〜50kN即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一个操作工用普通扳手手工拧紧即可。
初拧、复抒及终抒的次序,一般是从中间向两边或四周对称进行。
初拧和终疔的螺栓都应做不同的标记,避免漏拧、超拧,同时也便于检查人员检查紧固质量。
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计算方法
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计算方法
初拧,T0=0.065*pc*d,
终拧Tc=k*pc*d
K---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大六角高强螺栓施工前,应该出厂批复验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
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Pc—高强螺栓施工预应力(kn)见附表,
d--高强螺栓螺栓杆直径(mm)
大六角强螺栓施工预应力(kn)
螺栓性能螺栓公称直径(mm)
等级M16 M20 M24 M30
8.5s 75 120 170 275
10.9s 110 170 250 390
初拧值为终拧值的一半左右
对于扭剪型高强螺栓的拧紧分为初拧、终拧(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三次完成)初拧。
复拧扭矩参考下表,终拧时以目测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为合格。
扭剪型高强螺栓初拧扭矩值(N*m)
螺栓直径d(mm)M16 M20 M24 M24
初拧扭矩115 220 300 390
高强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三应在同一天完成,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的顺序施拧,一般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5 09:39:17 浏览次数:1023 】
说明: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实测扭矩系数(检测报告的扭矩系数)调整实测扭矩系数值即可得施工终拧扭矩钢结构用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扭矩是根据实测的扭矩系数进行计算而得的,即为了满足规
范中所
规定的预拉力值要求,根据试验所获得的真实的扭矩系数用GB50205-2001附录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详见《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第65页“附录B 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中的第
B.0.3条规定。
其计算公式为:终拧扭矩值=扭矩系数X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X螺栓公称直径。
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计算方法
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的计算方法
初拧,T0=0.065*pc*d,
终拧Tc=k*pc*d
K---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大六角高强螺栓施工前,应该出厂批复验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
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Pc—高强螺栓施工预应力(kn)见附表,
d--高强螺栓螺栓杆直径(mm)
大六角强螺栓施工预应力(kn)
螺栓性能螺栓公称直径(mm)
等级M16 M20 M24 M30
8.5s 75 120 170 275
10.9s 110 170 250 390
初拧值为终拧值的一半左右
对于扭剪型高强螺栓的拧紧分为初拧、终拧(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三次完成)初拧。
复拧扭矩参考下表,终拧时以目测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为合格。
扭剪型高强螺栓初拧扭矩值(N*m)
螺栓直径d(mm)M16 M20 M24 M24
初拧扭矩115 220 300 390
高强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三应在同一天完成,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的顺序施拧,一般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钢结构高强螺栓扭矩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
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1.1依据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
1.2技术要求检测时机: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施工质量检测,应在终拧1h之后、48h之内完成。
检测数量: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2个。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节点,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的检测。
三、试验目的采用扭矩法测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判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是否合格。
四、试验原理扭力扳手通过力与距离控制扭力。
在紧固螺丝螺栓螺母等螺纹紧固件时需要控制施加的力矩大小,以保证螺纹紧固且不至于因力矩过大破坏螺纹,所以用扭矩扳手来操作。
首先设定好一个需要的扭矩值上限,当施加的扭矩达到设定值时,扳手会发出“卡塔”声响或者扳手连接处折弯一点角度,这就代表已经紧固或达到高强螺栓设计扭矩水平。
数显扭力扳手通过高精度扭矩传感器灵敏有效地将施加扭矩转变为电信号,由显示仪表进行智能化处理,LCD显示屏按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准确显示扭矩值。
五、仪器设备5.1 检测设备要求1、扭矩扳手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3%。
扭矩扳手宜具有峰值保持功能。
2、扭矩扳手的最大量程应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型号、规格进行选择。
工作值宜控制在被选用扳手的量限值20%~80%范围内。
5.2 检测设备1、设备型号:SGSX系列数显扭矩扳手,产品参数见表1。
表1 SGSX系列数显扭矩扳手产品参数2、SGSX系列数显扭矩扳手,技术规格见表2。
表2 SGSX系列数显扭矩扳手技术规格六、试验准备1、检测人员在检测前,收集工程使用的高强螺栓的型号、规格、扭矩施加方式等基础资料。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
≤0.2+0.04t ,且≤2.0
长度不限
≤0.05t,且≤0.5;连续长度≤100.0, 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
全长
≤0.1t且≤1.0,长度不限
--
允许存在个别长度≤5.0的弧坑裂纹
--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缺口深度0.05t,且≤0.5
缺口深度0.1t,且≤1.0
每1000.0焊缝不应超过1处
K----扭矩系数,按附录B.0.4的规定试验确定 (每组8套连接副扭矩系数 的平均值均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根部收缩
咬边
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接头不良 表面夹渣 表面气孔
附录A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及尺寸允许偏差 A.0.1 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允许偏差
二级
三级
≤0.2+0.02t,且≤1.0
≤0.2+0.04t ,且≤2.0
每100.0焊缝内缺陷总长≤25.0
≤0.2+0.02t,且≤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 ,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说明:5.2.6 考虑不同质量等级的焊缝承载要求不同,凡是严重影响 焊缝承载能力的缺陷都是严禁的,本条对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外观
质量要求列入主控项目,并给出了外观合格质量要求。由于一、二级
焊缝的重要性,对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应有特定不
允许存在的要求,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对动载影响很大,
故一级焊缝不得存在该类缺陷。
Ⅱ一 般 项 目
5.2.8二级、三级焊缝外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中表A.0.1的规定。三级对接缝应按二级焊缝标准进行外 观质量检验。
高强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说明: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实测扭矩系数(检测报告的扭矩系数)调整实测扭矩系数值即可得施工终拧扭矩钢结构用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扭矩是根据实测的扭矩系数进行计算而得的,即为了满足规范中
所
规定的预拉力值要求,根据试验所获得的真实的扭矩系数用GB50205-2001附录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详见《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第65页“附录B 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中的第条规
定。
其计算公式为:终拧扭矩值=扭矩系数X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X螺栓公称直径。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1.作业条件1.1钢构件已就位,并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
1.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已复验合格,连接摩擦面平整无油污,扭矩扳手已标定。
1.3材料已进场报验,前道工序已检验合格。
1.4安装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前,应用普通C级螺栓和冲钉临时固定,每个节点上穿入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时螺栓不少于该节点孔数的1/3,且不应少于2个;(2)冲钉不应多于临时螺栓的30%。
1.5机具设备撬棍、冲钉、手锤、扁铲、电钻、铰刀、磨光机、普通扳手、扭矩扳手等。
2.操作工艺2.1工艺流程结构尺寸校正—用冲钉校准孔位—安装临时螺栓—必要时铰刀铣孔—安装高强度螺栓—初拧—(复拧)—终拧—检查验收—油漆封闭。
2.2操作方法2.2.1摩擦面间隙1mm~3mm时,应矫平连接板,摩擦面间隙小于1mm时,可不处理。
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在雨中作业。
2.2.2当发现孔错位不能穿入高强度螺栓时,则该部分孔可用铣刀铣孔,铣孔后的孔径不得大于1.2倍螺栓直径;当孔位相错较多且连接板厚度小于20mm 时可用和母材相匹配的低氢型焊条补孔,修磨平整后重新钻孔。
严禁敲击螺栓强行穿入孔内,严禁气割扩孔。
2.2.3一般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分初拧、终拧两次进行;对大型螺栓群或接头刚度大、钢板较厚的节点,应分初拧、复拧和终拧三次进行;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值;初拧和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标记。
2.2.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应按施工扭矩值进行终拧,其值按下式计算确定:T﹦K×P×D式中T—施工终拧扭矩N.mK—扭矩系数平均值应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P—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见表1;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mm。
2.2.6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拧紧时,只容许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2.2.7初拧、终拧紧固顺序是从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方向,栓群中心向四周顺序进行。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4.4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表8 单位为千牛4.4.5 组装连接副时,螺母下的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母支承面。
试验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按附录B检验。
检查复验报告。
3、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B检验。
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
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L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
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
并按前述规定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观察检查及本规范附录B进行检验。
1.1零件part组成部件或构件的最小单元,如节点板、翼缘板等。
2.1.2部件component由若干零件组成的单元,如焊接H型钢、牛腿等。
2.1.3构件element由零件或由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如梁、柱、支撑等。
2.1.4小拼单元the smallest assembled rigid unit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中,除散件之外的最小安装单元,一般分平面桁架和锥体两种类型。
2.1.5中拼单元intermediate assembled structure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中,由散件之外的最小安装单元组成的安装单元,一般分条状和块状两种类型。
2.1.6高强度螺栓连接副set of high strength bolt高强度螺栓和与之配套的螺母、垫圈的总称。
高强度螺栓试验检测方案
高强螺栓试验检测方案高强度螺栓多用于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桥梁、轨道交通运输等钢结构工程,其质量关系着施工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施工完毕后使用者(即业主)的生命安全,高强度螺栓的试验至关重要。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对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高强度扭剪型螺栓连接副的预拉力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检测做指导,评定高强螺栓的性能。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高强度扭剪型螺栓连接副的预拉力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判定高强螺栓的质量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二试验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0三试验用仪器设备1、微机控制高强螺栓检测仪:测量误差不大于2% 。
2、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检测仪:测量误差不大于2% 。
3、万能试验机: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 。
4、压力传感器、电阻应变仪:测量误差应不大于2% 。
四基本技术性能要求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每组8套连接副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2、高强度扭剪型螺栓连接副预拉力,每组8套连接副预拉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不低于图纸设计值的要求。
五试验原理利用专用的测试仪器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进行检测,根据测定的扭矩系数、预拉力和抗滑移系数来判定高强度螺栓的性能。
六基本要求及试验方法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1)试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16套连接副(试验8套,备样8套),进行试验。
(2)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用的计量器具应在实验前进行标定,误差不得超过2%。
(3)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
在紧固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
(4)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高强螺栓验收标准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 准配件,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
2
Q/JG 0103—2012 大六角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 的检验报告。 5.1.2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荷载、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 和标准差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 或《钢结构 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3 有关规定。 5.1.3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包括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螺栓、螺母、垫圈 在组成一个连接副时其性能等级要匹配,并应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检验其扭矩系数,其检验结果应 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5.1.4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包括一个螺栓、一个螺母、一个垫圈。其连接副性能等级应 匹配,并应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检验其预拉力,其检验结果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5.2 储运保管
3
Q/JG 0103—2012
6.3 连接摩擦面
6.3.1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 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严禁涂漆。 6.3.2 经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严禁在高强度螺 栓连接处摩擦面上作任何标记。 6.3.3 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如采用生锈处理方法时,安装前应以细钢丝刷除去摩擦面上的浮锈, 并用软织物擦干净。 6.3.4 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前应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进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复验,其结果应符合 附录 A 的规定时方可施工。 6.3.5 高强度螺栓连接面板间应紧密贴实,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 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高强螺栓初终拧扭矩值Tc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steel structures 2002—01—10发布2002—03—01实施附录B 坚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B.0.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扭矩检验。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检验含初拧、复拧、终拧扭矩的现场无损检验。
检验所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精度误差应不大于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检验分扭矩法检验和转角法检验两种,原则上检验法与施工法应相同。
扭矩检验应在施拧1h后,48h内完成。
1扭矩法检验。
检验方法: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划线,将螺母退回600左右,用扭矩板手测定拧回至原来时的扭矩值。
该扭矩值与施工扭矩值的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按下列式计算:T c=K·P c·d (B.0.3-1)式中Tc—终拧扭矩值(N·m);Pc—施工预拉力值(KN),见表B.0.3;d—螺栓公称直径(mm);K—扭矩系数,按附录B.0.4的规定试验确定。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初拧扭矩值T o可按0.5T c取值。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扭矩值To可按下式计算:To=0. 065Pc·d (B.0.3-2)式中To—初拧扭矩值(N·m);Pc—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见表B.0.3;d—螺栓公称直径(mm);2转角法检验。
检验方法:1)检查初拧后在螺母与相对位置所画的终拧起始线和终止线所夹的角是否达到规定值。
2)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画线,然后全部缷松螺母,在按规定的初拧扭矩和终拧角度重新拧紧螺栓,观察与原划线是否重合。
终拧转角偏差在10o以内为合格。
终拧转角与螺栓的直径、长度等因素有关,应由试验确定。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尾部梅花头拧掉情况。
高强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高强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值参考表
序号螺栓规格螺栓性能等级施工预拉力扭矩系数(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标准值(KN)初拧扭矩(N*m) 实测扭矩系数终拧扭矩(N*m)
1 M16 8.8s 0.121 75 78 0.121 145
2 M16 10.9s 0.122 110 114 0.122 215
3 M20 8.8s 0.123 120 156 0.123 295
4 M20 10.9s 0.12 170 221 0.12 408
5 M22 8.8s 0.125 150 215 0.125 413
6 M22 10.9s 0.126 210 300 0.126 582
7 M24 8.8s 0.125 170 265 0.125 510
8 M24 10.9s 0.125 250 390 0.125 750
9 M27 8.8s 0.125 225 395 0.125 759
10 M27 10.9s 0.125 320 562 0.125 1080
11 M30 8.8s 0.125 275 536 0.125 1031
12 M30 10.9s 0.125 390 761 0.125 1463
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实测扭矩系数(检测报告的扭矩系数)调整实测扭矩系数值即可得施工终拧扭矩。
钢结构用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扭矩是根据实测的扭矩系数进行计算而得的。
为了满足规范中的预拉力值要求,根据试验所获得的真实扭矩系数,用GB-2001附录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详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01)第65页“附录B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中的第B.0.3条规定。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TKP d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单位为千牛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