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工程质量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软件工程质量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常见的软件工程质量模型包括ISO9126质量模型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ISO9126质量模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软件质量模型,它将软件质量分为6个特征(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27个子特征,并提供了相应的度量方法和指导。
CMMI模型是针对软件过程能力进行评估和改进的模型,它定义了软件过程的不同成熟度级别,并提供了从初始级别到优化级别的路径。
这些软件工程质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软件开发团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能够帮助团队确定和量化软件质量目标,为团队指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它们提供了相应的度量方法和指导,帮助团队对软件进行评估,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第三,它们能够帮助团队识别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它们能够帮助团队和利益相关方交流和沟通,提高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ISO 9126和CMMI,还有许多其他的软件工程质量模型,如Six Sigma、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IEEE 1012等。
每个模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领域的质量模型,如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等领域的模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软件开发团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定制合适的软件工程质量模型,并根据模型提供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相应的改进。
同时,团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此外,团队还需要关注模型的更新和发展,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以保持竞争力和提高软件质量。
软工常用公式总结
软工常用公式总结在软件工程领域,公式是解决问题和优化代码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优化性能、预测系统行为和评估开发过程。
本文将总结一些软工常用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开发中。
1. 软件质量模型公式软件质量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软件的质量特性,如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
常用的软件质量模型包括ISO 9126标准和IEEE 1061标准。
其中,ISO 9126标准公式如下:软件质量 = 功能性质量 + 可靠性质量 + 易用性质量 + 效率质量 + 可维护性质量 + 移植性质量2. 软件估算公式软件估算是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它可以帮助确定项目的预算、进度和资源需求。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软件估算公式:- 功能点估算公式:FP = UFP × [TDI × (UFP/UCP)]其中,FP表示功能点数,UFP表示未调整的功能点数,TDI表示技术复杂度乘数,UCP表示用户复杂度乘数。
- COCOMO模型:effort = a × (KLOC)b其中,effort表示人力投入,a和b是可调整的系数,KLOC表示以千行代码为单位的软件规模。
3. 软件度量公式软件度量是衡量软件产品和开发过程特性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软件度量公式:- 代码覆盖率:Coverage = (被测试代码覆盖的行数 / 总代码行数) ×100%- Cyclomatic复杂度:V(G) = E - N + 2P其中,E表示程序中边的数量,N表示程序中节点的数量,P表示程序中连接的组件数量。
4. 软件质量指标公式软件质量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开发过程的有效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软件质量指标公式:- 代码复杂度:Complexity = Cyclomatic Complexity + LOC / Methods - 代码重复率:Duplication Rate = (重复代码行数 / 总代码行数) ×100%- 代码规范违规率:规范违规率 = (违规代码行数 / 总代码行数) ×100%以上仅是软工领域常用公式的一小部分,不同的问题和场景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特定的公式和指标。
mccall质量因素模型
MCCALL质量因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质量因素模型,它由美国软件工程师G. McCall于1982年提出。
该模型将软件质量因素划分为以下11个方面:
1. 可用性(Usability):指软件的易用性、用户界面友好性等。
2.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指软件的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3. 可靠性(Reliability):指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错误容忍度等。
4. 可移植性(Portability):指软件在不同平台、环境下的移植能力。
5. 效率(Efficiency):指软件的执行速度、资源利用率等。
6. 可复用性(Reusability):指软件的可重用性、可重构性等。
7. 可适应性(Adaptability):指软件的适应性、灵活性、扩展性等。
8. 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指软件的可控制性、透明度、安全性等。
9. 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指软件的可验证性、可证明性等。
10. 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指软件的管理、组织、规划、控制等。
11. 可解释性(Interpretability):指软件的可解释性、可读性等。
这些质量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软件的质量水平。
MCCALL质量因素模型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模型
28
然后,分析员与用户一起为每一属性确定特定的、可 测量的和可验证的需求。如果质量目标不可验证,那 么就说不清是否达到这些目标。在合适的地方为每一 个属性或目标指定级别或测量单位,以及最大和最小 值。如果不能定量地确定某些对项目很重要的属性, 那么至少应该确定其优先级。 另一个定义属性的方法是确定任何与质量期望相冲突 的系统行为。通过定义不悦人意行为——一种反向需 求——你可以设计出强制系统表现出那些行为的测试 用例。如果你不能强制系统,那么你可能达到了你的 属性目标。这种方法最适用于要求安全性能很高的应 用程序,在这些应用程序中,系统的差错可能会导致 生命危险。
可靠 性 产 品 运 行 效 率
完整 性
使用 性
简洁性 图3 McCall等人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
7
主要用途
质量因素
评价准则
正确 性
执行效率
可靠 性 产 品 运 行 效 率
简明性
可操作性
完整 性 使用 性 图4 McCall等人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
8
主要用途
质量因素
评价准则
正确 性
安全性
可靠 性 产 品 运 行 效 率
27
定义质量属性
你必须根据用户对系统的期望来确定质量属性。 定量地确定重要属性提供了对用户期望的清晰理解, 这将有助于设计者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 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如何回答诸如“互操作性对你 的重要性如何?”或者“软件应该具有怎样的可靠 性?”等问题。在一个项目中,分析员想出了对于 不同的用户类可能很重要的属性,并根据每一个属 性设计出许多问题。他们利用这些问题询问每一个 用户类的代表,可以把每个属性分成一级(不必多加 考虑的属性)到五级(极其重要的属性)。这些问题的 回答有助于分析员决定哪些质量特性用作设计标准 是最重要的。
软件质量评估模型综述及其应用研究
软件质量评估模型综述及其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软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而软件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软件质量评估,可以衡量软件产品的质量,从而指导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对软件质量评估模型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一、软件质量评估模型概述软件质量评估模型指对软件进行质量评价的方法论,是对软件质量的量化分析和评价。
根据评估模型的不同,软件质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估模型包括CMMI、ISO9001、ISO15504、ISO9126等。
1.1 CMMICMMI级别划分了软件过程改进的五个级别:初始级、管理级、定量级、优化级和最高级别。
CMMI可以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1.2 ISO9001ISO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9001可以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1.3 ISO15504SPICE(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确定)定位于ISO/IEC 15504是一套包含多个模型的软件过程能力评估(PA)框架。
通过评估软件过程的能力水平,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1.4 ISO9126ISO9126定义了软件产品质量的六个维度: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效率。
这些维度可以用于量化和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
二、软件质量评估模型的应用研究软件质量评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下面就结合实际应用来探讨其中的研究进展。
2.1 软件缺陷预测软件缺陷预测是软件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软件质量的评估,可以预测软件缺陷的发生,从而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目前,有很多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被提出。
例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
这些模型通过对软件质量数据的训练,可以识别软件缺陷的出现概率,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2.2 软件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是软件质量评估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软件质量模型与度量PPT课件
目 录
• 软件质量模型概述 • 软件质量模型分类 • 软件质量度量方法 • 软件质量度量标准 • 软件质量度量实践 • 软件质量持续改进
01 软件质量模型概述
软件质量定义
可靠性
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 行,避免因错误或故障导致的 问题。
效率
软件在运行时是否能快速响应 用户操作,资源利用率是否高 效。
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提高软件交付速度和质量。
通过测试驱动开发,确保代码质量,降低 缺陷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代码审查与重构
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
定期进行代码审查和重构,优化代码结构 ,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实施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快速发现和 修复问题,降低维护成本。
持续改进的实践案例
01
02
03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软件 产品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 用户需求的变化。
提高软件质量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发现 并解决软件中的问题,提 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提升客户满意度
持续改进有助于提升客户 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持续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敏捷开发方法
测试驱动开发
兼容性
衡量软件与硬件、其他软件的互操作 能力以及数据交换能力。
05 软件质量度量实践
度量目标的确定
确定度量目标
01
明确度量的目的和期望结果,确保度量活动与项目目标保持一
致。
定义度量范围
02
确定度量活动的范围,包括需要度量的软件产品、过程和团队
等。
确定关键质量特性
03
根据软件产品的特性和用户需求,确定需要度量的关键质量特
软件质量模型的6大特性和27个子特性
ISO9126标准里的软件质量模型:6大特性的27个子特性。
测试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基本上软件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着手测试。
工作中根据实际测试活动去理解和体会概念和区别。
一、功能性(Functionality):1、适合性(Suitability):解释有没有-提供了相应的功能2、准确性(accuracy):正确(用户需要的)解释对不对3、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产品与产品之间交互数据的能力4、保密安全性(Security):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如数据库加密,IP,登陆次数限制防Dos 攻击5、功能性的依从性(Functiona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二、可靠性(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三要素:规定的环境,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性能1、成熟性(Maturity):内部接口防范-防止内部错误导致软件失效的能力2、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外部接口防范-软件出现故障,自我处理能力3、易恢复性(recoverability):失效情况下的恢复能力4、可靠性的依从性(Reliabi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三、易用性(Usability):在指定使用条件下,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1、易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2、易学性(Learnability):3、易操作性(operability):4、吸引性(attractiveness):5、易用性的依从性(Usabi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四、效率性(efficiency):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1、时间特性(time behavior):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吞吐率,2、资源利用性(resource utilization):CPU 内存磁盘 IO 网络带宽队列共享内存3、效率依从性(efficiency compliance):五、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四规",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规定的工具或方法修复规定功能的能力1、易分析性(analyzability):定位成本-分析定位问题的难易程度2、易改变性(changeability):降低修改缺陷的成本-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3、稳定性(stability):防止意外修改导致程序失效4、易测试性(testability):降低发现缺陷的成本--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5、维护性的依从性(maintainability compliance)六、软件可移植性(Portability):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1、适应性(adaptability):适应不同平台2、易安装性(installability):被安装的能力3、共存性(co-existence):兼容性4、易替换性(replaceability)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portability compliance)。
软件质量管理模型
软件质量管理模型是一个组织模型,用于描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
该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层次:
➢技术层次:包括数据、编程、文档等。
➢方法体系层次:包括措施、项目、过程等。
➢社会因素层次:包括质量环境、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人员等。
在软件质量管理模型中,通常会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质量管理:
➢质量检查:通过临时性的最后检查来确保软件质量,并消除次品。
软件测试是实现质量检查的具体环节。
➢质量保证:主要通过生产部门或企业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稳定化来实现质量目标。
➢预防不合格品:通过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前期对关键过程成果进行评审控制来预防不合格品。
➢完美无缺:这是一种内在的质量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质量的方方面面工作。
请注意,具体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和组织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关于软件质量管理的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软件质量模型的六大特性27个子特性
软件质量模型的六大特性27个子特性一、功能性:1、适合性:提供了相应的功能2、准确性:正确(用户需要的)3、互操作性:产品与产品之间交互数据的能力4、保密安全性:允许经过授权的用户和系统能够正常的访问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禁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5、功能性的依从性: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二、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1、成熟性:防止内部错误导致软件失效的能力2、容错性:软件出现故障,自我处理能力3、易恢复性:失效情况下的恢复能力4、可靠性的依从性三、易用性:在指定使用条件下,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1、易理解性:2、易学性:3、易操作性:4、吸引性:5、易用性的依从性:四、效率性:在规定台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1、时间特性: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吞吐率,TPS(每秒事务数)2、资源利用性:CPU 内存磁盘IO 网络带宽队列共享内存3、效率依从性:五、软件维护性:"四规",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规定的工具或方法修复规定功能的能力1、易分析性:分析定位问题的难易程度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3、稳定性:防止意外修改导致程序失效4、易测试性: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5、维护性的依从性六、软件可移植性: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1、适应性:适应不同平台2、易安装性:被安装的能力3、共存性:4、易替换性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moluowangzi/archive/2009/09/27/4601084.aspx。
软件测试常用的质量体系模型
软件测试常用的质量体系模型
ISO 9000系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标准,
它们包括ISO 9000、ISO 9001、ISO 9004等,其中ISO 9001是软
件测试中最常用的标准,它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
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个软件
过程改进的框架,它描述了组织的软件工程和管理实践,并提供了
一个评估组织过程成熟度的模型。
TMM(Test Maturit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试过程
的模型,它包括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从初始级别到优化级别,
帮助组织评估其测试过程的成熟度,并提供改进建议。
ISO/IEC 15504,也称为SPICE(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是一个国际标准,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组
织评估其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并制定改进计划。
IEEE 730是IEEE制定的软件测试文档标准,它定义了软件测
试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包括测试范围、测试方法、资源需求等。
IEEE 829是IEEE制定的软件测试文档标准,它定义了测试文
档的内容和格式,包括测试设计规范、测试用例规范、测试报告等。
这些质量体系模型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改进其软件测试过程,
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遵循这
些模型,组织可以建立可靠的软件测试流程,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和质量。
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质量模型,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组成
6个特性: 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
↓↓↓↓↓↓
27个子特性: 适合性成熟性易理解性时间特性易分析性适应性
准确性容错性易学性资源利用性易改变性易安装性
互操作性易恢复性易操作性--- 稳定性共存性
保密安全性-- 吸引性--- 易测试性易替换性
功能性的可靠性的易用性的效率维护性的可移植性的
依从性依从性依从性依从性依从性依从性
适合性:软件产品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功能的能力。
(1、软件提供了用户所需要的功能2、软件提供的功能是用户所需要的)
准确性:软件提供给用户功能的精确度是否符合目标。
(例如:运算结果的准确,数字发生偏差,多个0或少个0)
互操作性:软件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例如:PC机中WORD和打印机完成打印互通)
保密安全性:软件保护信息和数据的安全能力。
(主要是权限和密码)
功能性的依从性:遵循相关标准(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范)
成熟性:软件产品为避免软件内部的错误扩散而导至系统失效的能力(主要是对内错误的隔离)
容错性:软件防止外部接口错误扩散而导致系统失效的能力(主要是对外错误的隔离)
易恢复性:系统失效后,重新恢复原有的功能和性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依从性:遵循相关标准。
软件质量管理模型与评估方法研究
软件质量管理模型与评估方法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中,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的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软件质量管理模型和评估方法是如何实现和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关键,本文将就这方面进行研究。
一、软件质量管理模型软件质量管理模型指的是对软件质量逐渐改进的一种过程模型,管理者根据预设的规则逐渐提高软件质量。
目前广泛应用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型有ISO9000、IEEE12207、SPICE等。
ISO9000是全球最成功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实施要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IEEE12207是一种标准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包括软件开发和基于业务开发的各种活动。
SPICE模型又叫软件流程改进和能力测量模型,它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和评价的软件质量改进模型,能够提供质量工作的各个领域的基本框架,使质量改进成为更加系统化的过程。
二、软件质量的评估方法软件质量的评估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种方法。
静态评估是通过代码的检查和分析来评估软件的质量。
静态的评估技术包括:代码复查、代码审查工具、正交试验法。
动态评估是通过对软件性能进行测试来评估软件的质量。
动态的评估技术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等。
三、软件质量管理的步骤软件质量管理的步骤包括:1.软件质量标准的确定。
制定适当的标准,以便评估这些标准。
2.制定计划。
通过任务计划中的任务列表和时间表对项目质量进行预测和调整。
3.制定控制标准。
制定控制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开发过程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4.检测程序。
对软件开发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5.实施纠正措施。
对检测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正并报告结果。
6.总结发现。
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后,要对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以便下一次的项目可以从中受益。
四、软件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1.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软件质量监管的完整性。
2.制定具体的质量标准,根据情况进行需要的改进。
3.严格遵守软件开发流程和标准,确保该流程和标准获得广泛的认可。
软件开发中的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软件开发中的质量评估模型研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软件的使用效果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软件开发者必须对软件质量进行不断的评估和改进,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软件开发中的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一、质量评估模型的定义质量评估模型是指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软件质量的方法或模型。
它衡量软件的各种属性和指标,如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易用性、性能等,以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质量评估模型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了解其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性,从而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
二、常见的质量评估模型1. ISO 9126质量模型ISO 9126质量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质量评估模型,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ISO 9126质量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分别为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维护性和移植性。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开发者全面评估软件的各项质量,并结合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综合评判。
2. CMMI模型CMMI模型是一种基于能力成熟度的质量评估模型,其全称是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模型主要关注软件开发团队的能力,并通过不断提高开发团队的能力,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CMMI模型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初始级、可管理级、已定义级、已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
每个级别都对应着相应的软件开发能力,它能够帮助软件开发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3. FURPS模型FURPS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质量评估模型,其全称为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性。
FURPS模型主要关注软件的五个方面,分别是软件的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性。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软件,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三、质量评估模型的应用和改进质量评估模型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开发者对软件的各项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质量评估模型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软件质量概念软件质量模型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可靠性软件配置
在考虑软件可靠性时,首先应该明 确软件旳功能是什么,哪些功能是 主要旳,哪些功能是次要旳。一般 从软件需求分析阐明书和设计阐明 书中能够了解这些情况。
成功地运营程序
是指不但程序能正确地运营,满足 顾客对它旳功能要求, 而且当程 序一旦受到意外旳伤害,或系统故 障时,能尽快恢复,仍能正常地运 营。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变更是不可防止 旳,若没有进行变更控制,则加剧了 项目中软件人员之间旳混乱。
配置管理是协调软件开发使得混乱减 到最小旳技术。
配置管理是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内管 理变化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用来:
(1) 标识变更; (2) 控制变更; (3) 确保变改正确地实现; (4) 向其他有关旳人报告变更。
植入故障和原有故障旳能力相同,则程
序中原有故障总数
N
NN(
=ET
sn
)估算值为
ns
Hyman分别测试法
由两个测试员同步相互独立地测试 同一程序旳两个副本,用 t 表达测 试时间,记 t=0时,程序中原有故 障总数是 B0;t=t1 时,测试员甲 发觉旳故障总数是 B1;测试员乙发 觉旳故障总数是 B2;其中两人发觉 旳相同故障数目是 bc;两人发觉旳 不同故障数目是 bi。
软件开发各阶段旳基线
软件配置
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产生旳全部信 息项(文档、报告、程序、表格、 数据)构成了软件配置。
• 伴随软件工程过程旳进展,软件配 置项(SCI)数目迅速增长。
基线 (Baseline)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末 尾旳特定点,又称里程碑。
基线旳作用是把各阶段工作旳划分 愈加明确化,以便于检验和肯定阶 段成果。
软件可靠性
在讨论软件可靠性中常用旳定义 软件可靠性定义 测试中旳可靠性分析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关于软件质量模型,业界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模型定义,比较常见的质量模型有McCall 模型、Boehm模型、FURPS模型、Dromey模型和ISO9126模型。
Jim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年)BarryW.Boehm软件质量模型(1978FURPS/FURPS+软件质量模型R.GeoffDromey 软件质量模型年)ISO/IEC9126 ISO/IEC25010 软件质量模型(1993年)软件质量模型(2011年)Jim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年)JimMcCall的软件质量模型,也被称为GE模型(GeneralElectricsModel)。
其最初起源于美国空军,主要面向的是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开发过程。
McCall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软件质量属性指标来弥补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沟壑。
McCall质量模型使用3 中视角来定义和识别软件产品的质量:1.Productrevision(abilitytochange).2.Producttransition(adaptabilitytonewenvironments).3.Productoperations(basicoperationalcharacteristics).McCall模型通过层级的要素、标准和指标来详述这3个视角定义(产品修改、产品转移、产品运行)。
11Factors(Tospecify) :描述软件的外部视角,也就是客户或使用者的视角。
23Criterias(Tobuild) :描述软件的内部视角,也就是开发人员的视角。
Metrics(Tocontrol):定义衡量指标和方法下图中,左侧为11个质量要素,右侧为23个质量标准。
BarryW.Boehm 软件质量模型(1978年)Boehm软件质量模型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属性的指标来量化软件质量。
Boehm的质量模型包含了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属性。
软件测试质量模型简单介绍
功能性
适合性
为指定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合适的功能的能力
准确性
提供的功能的正确度
互操作性
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软件/硬件/网络/界面/数据)
保密安全性
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1.功能:密码、验证码
2.权限:最小权限
3.数据库:防SQL注入、第三数据加密
4.安全机制:入侵检查、隔离措施、数字认证、病毒处理
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容错性软件和外部接口间出现故障易恢复性发生的情况下原有能力恢复的效率和准确度可靠性的依从性易用性被理解被学习易理解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如何使用使用环境易学性使用户学习其应用的能力如用户手册是否全简明易懂等易操作性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一般用测试吸引性吸引用户的能力易用性的依从性效率性能时间特性完成某功能需要的响应时间时间特性
功能性的依从性
可靠性
(维持性能级别)
成熟性
避免软件自身错误、自身模块间接口错误导致的软件失效,如空指针、内存未释放
三要素:规定的环境、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性能
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容错性
软件和外部接口间出现故障
易恢复性
发生的情况下,原有能力恢复的效率和准确度
可靠性的依从性
易用性
(被理解被学习)
易理解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如何使用+手册是否全、简明易懂等
易操作性
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一般用α、β测试)
吸引性
吸引用户的能力
易用性的依从性
效率
(性能)
时间特性
完成某功能需要的响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owser
Server
DB
请求无法响应
合法用户是消耗大量资源、哪些是 响应时间非常长的,针对这类业务有目的地去验证系统是 否有防DoS攻击防范手段。 ⑸防溢出攻击 例如:溢出攻击 正常输入:IE: / 异常输入:IE: /……(恶意代码)
⑷防DoS攻击 攻击 DoS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例如:
Step1: 非法用户使用 非法手段 (如自动化申 请脚本死循环) 请脚本死循环)
IP地址资 地址资 源池
申请IP 申请
PC1
耗光资源
路由器
申请IP 申请 无资源
Step2: : 合法用户 PC2
非法用户 (While语句死 语句死 循环) 循环)
易用性的 依从性
效率 依从性
维护性的 依从性
一、软件的功能性
1、适用性: 适用性: 所提供的功能是用户所需要的, 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软件系统已提供。 2、准确性: 准确性: 软件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对该功能的精 确度要求。 互操作性: 3、互操作性: 软件系统和一个或多个周边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 例如:
注册业务 性能指标曲线变化
响 应 时 间 找出曲线拐点位置, 找出曲线拐点位置,分析 性能瓶颈, 性能瓶颈,调整优化
负载量
多用户多业务测试 业务模型1 注册 200 登录 200 浏览 400 上传文件 100 下载文件 100
业务模型2 …… …… …… …… ……
……
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构造各种不同的业务模型,调整其中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构造各种不同的业务模型,调整其中的分布,找出性 能指标分布规律, 能指标分布规律,找出业务瓶颈
二、软件可靠性
1、成熟性 软件系统防止内部错误扩散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子系统、模块、单元模块的设计人员应该仔细分析和 自身有接口关系的子系统、模块、单元模块,识别出这些接 口上可能会传递过来的错误,然后在自己子系统、模块、单 元模块内部对这些可能的错误预先进行防范,规避这些错误 传递到自身而引起自身的失效。
交 换 板 2 备 当交换板1出现故障、立即 当交换板 出现故障、 出现故障 将交换板2作为主交换板 将交换板 作为主交换板
交 换 板 1
交
心跳 监听消息
换 板 1
监听消息
换 板 2
主
备
主
向外部屏蔽内部故障, 向外部屏蔽内部故障,提高用户满意度
▲开发人员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分析架构中哪个组件风险最集中最 那么应该对这类核心组件采用主备倒换等易恢复机制。 高,那么应该对这类核心组件采用主备倒换等易恢复机制。 4、可靠性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范 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五、软件可维护性
1、易分析性 软件系统提供辅助手段帮助开发人员分析识别缺陷、失 效产生的原因,找出待修复部分的能力。(降低缺陷定位的 成本) 2、易改变性 对软件缺陷的修复容易被实施(降低修复缺陷成本) ▲设计上封装性好、高内聚(同层次设计时,一个实体 只完成一个功能)、低耦合,为未来可能的变化留有扩充余 地。 3、稳定性 例如:代码中的有物理含义的数字,一定用宏代替。
2、容错性 软件系统防止外部接口错误扩散而导致系统失效的能力。 ▲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分析外部接口可能产生的错 误,然后在设计上对这些错误一一予以防范,防止 这些外部传入的错误波及自身而失效。 3、易恢复性 系统失效后重新恢复原有功能、性能的能力 ①原有能力恢复的程度 ②原有能力恢复的速度
例如
交
心跳
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质量模型
外部和内部质量
功能性
可靠性
易用性
效率
维护性
可移植性
适合性 准确性 互操作性 保密安全性 功能性的 依从性
成熟性 容错性 易恢复性
易理解性 易学性 易操作性 吸引性
时间特性 资源利用性
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 稳定性 易测试性
适应性 易安装性 共存性 易替换性 可移植性 的依从性
可靠性的 依从性
性能测试场景设计: 性能测试场景设计: 单用户单业务测试 注册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登录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 多用户单业务测试 50个用户同时注册请求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100个用户同时注册请求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150个用户同时注册请求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200个用户同时注册请求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 1000个用户同时注册请求 响应时间 消耗资源 …
4、吸引性 美观:GUI界面、手机外观等 新颖:如夏新手机来电跳舞功能 5、易用性的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内部规范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软件效率(性能测试) 四、软件效率(性能测试)
1、时间效率 系统在各业务场景下完成用户指定的业务请求所需的响 应时间。 2、资源效率 系统在各业务场景下完成用户指定的业务请求所消耗的 系统资源,如CPU占有率、内存占有率、通信带宽占有率、 软件内部消息包资源占有率等。 3、效率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 业内部规范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六、软件可移植性
1、适应性 软件系统无需做任何相应变动就能适应不同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硬件平台等)的能力。 ▲解决平台无关、可移植性问题的一个常用思路是构造出 一个虚拟层,虚拟层将下层细节屏蔽,对上层提供统一口。 2、易安装性 主流平台 全部测试用例 非主流平台 10%测试用例 3、共存性 软件系统和在公共环境与其共享资源的其他系统共存的 能力。 ▲测试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特性的实现,还要关注本软件 是否影响了其他软件的正常功能。
4、易测试性(降低发现缺陷的成本) 易测试性 ①软件可控制: 软件系统提供辅助手段帮助测试工程师控制该系统的运 行,实现其测试执行步骤的能力(通过打点、改变内部状 态、值等手段) ②可观察: 软件系统提供辅助手段帮助测试工程师获得充分的系统 运行信息,以正确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测试执行结果的力。 a、设计单独的测试模式 b、提供单独的测试版本 ▲测试部(一般指测试系统工程师)应该在需求分析阶 段就提出可测试性需求,可测试性需求和软件产品其他需 求一起纳入需求包被分析设计并实现。 5、维护性的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 业内部规范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打印请求
word
打印响应
打印机
不同型号的打印机与word之间的协议可能不一致,导致消息传递过 程中发生错误。 应该将被测软件系统和周边系统的各种主流型号进行互操作性测试。 ▲应该将被测软件系统和周边系统的各种主流型号进行互操作性测试。
4、保密安全性: 保密安全性: 软件系统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Ⅰ、防止未得到授权的人或系统访问相关的信息或数据 Ⅱ、保证得到授权的人或系统能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或数据。
4、易替换性 软件系统升级能力(在线升级、打补丁升级等) 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内部规范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没有长度验证
⑹加密、解密: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 加密、解密:
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 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⑺防病毒 5、功能性的依从性
遵循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 规范等)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不同的系统对于安全性的需求差别很大
常见的安全性测试: 用户验证: ⑴用户验证:登录密码验证、IP地址访问限制等 用户权限管理: ⑵用户权限管理:验证低级别用户是否具有了高级别用户的 权限,各级别用户权限都得到了实现。 系统数据的保护: ⑶系统数据的保护:对例如系统文件、用户密码文件等进行 隐藏、密码验证、内容加密、备份。
▲站在用户的角度,关注系统返回给用户的每一个信息,不要只关 注功能的实现。
2、易学性 软件系统提供相关的辅助手段,帮助用户学习使用它 的能力。 例如:是否有用户手册,用户手册是否有中文版,是否有在 线帮助,界面上控件是否有回显功能等。 3、易操作性 例如: ①Nokia手机和Moto手机在编辑短消息时的方便性差异。 ②GUI界面,菜单层次不要太深 ③安装软件的过程 错误:给用户大量的安装步骤,每步又有大量分支选项 (把用户当成本软件的专家) ▲测试时应该以非专业的角度来测试过程,往往需要α、 β测试。
三、软件易用性
1、易理解性 用户在使用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系统交互给用户的信 息是否准确、清晰、易懂,能帮助用户准确理解系统当前真 实的状态,指导其进一步的操作。 例如:
Client
GUI界面 GUI界面 (NAME,PWD<=8)
Server
当输入password>9时,提示“系统出错”—>太笼统,不能反映系统的真实状态。 时 提示“系统出错” 太笼统, 当输入 太笼统 不能反映系统的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