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总量指标
2017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预测题及答案(2)
2017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预测题及答案(2)2.下列统计指标为总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B.流动资金余额C.人口密度D.职工人数E.人均国民收入【答案】ABD【解析】总量指标是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
题中A、B、D项的具体数值表现为绝对数,故属于总量指标;C、E项的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故属于相对指标。
3.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出生数C.某农场每年年末拖拉机台数D.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E.某城市在校生人数【答案】ACDE【解析】总量指标按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上的总量。
题中,A、C、D、E项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上的总量,故属于时点指标;B项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故属于时期指标。
4.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
A.都是时点指标B.都是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单位总量,后者是总体标志总量【答案】BE【解析】“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因此均属于时期指标,B项正确;“逐年扩大的粮食播种面积”是反映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故属于总体单位总量;“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是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故属于总体标志总量,E项正确。
5.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B.无名数C.有名数D.平均数E.抽样数【答案】BC【解析】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①无名数,它是一种抽象化的无量纲数,如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②有名数,它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与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是一种复合单位,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动力装备程度用千瓦/人表示等。
2015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测试题(3)
第四章练习题五、简答题⒈什么叫总量指标?计算总量指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总量指标的种类如何分法?⒉什么是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有哪些?⒊在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什么区别?⒋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何区别?⒌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为什么只是一个近似值?⒍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⒎平均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有何作用?⒏为什么要研究标志变异指标?⒐为什么说标准差是各种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指标?⒑在比较两个数列的二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能否直接用标准差进行对比?⒒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有哪些优缺点?⒓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试举例说明。
⒔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它的方法有几种?六、计算题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⒊某地区2006年计划利税比上年增长20%,实际为上年利税的1.5倍,试计算该地区2006年利税计划完成程度?⒋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计划执行结果?⒌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根据上表资料计算: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计算表内资料的结构相对指标。
⒏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试根据上表已知数据计算空格中的数字(保留一位小数并分别说明⑵、⑹、⑻、⑼栏是何种相对指标。
)⒐某企业2005年计划比上年增产甲产品10%,乙产品8%,丙产品5%;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年1.2倍,乙产品为上年85%,丙产品为上年2.03倍。
统计基础知识及卫生统计指标.
内容介绍
常用统计术语
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
卫生统计指标
一、统计基础知识-报告期与基期
报告期:指在进行动态对比中,研究事物变化的时期。
基期: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基础时期。
报告期和基期是相对而言的。如:对比 2009 年与 2008 年 的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2009年是报告期,2008年是基期。
一、统计基础知识-平均增长速度
我国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有两种方法: “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是以报告期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 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该方法是习惯上经 常使用的。 计算公式:平均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开n次方-1 n=报告期年份-基期年份 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 ,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 如 2005-2009年床位数平均增长速度,是以2004年为基期计算的。 “累计法”,又称代数平均法或方程法,是以报告期内各年水平的 总和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或下降)速度。该方法 只有固定资产投资使用。
户籍人口数:户籍人口是指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注 册为常住户口的人。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 月报或年报取得的。户籍人口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二、经济和社会指标-人口和社会指标
农业人口:居住在农村或集镇,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人口。包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和由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抚养的 人口。 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该地区土地面积(人/平方公里) 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 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 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 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 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15-64岁人口 ×100%。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 一。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学原理一、绪论1、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研究对对象的特点:总体性、数量性、客观性、数据的随机性、围的广泛性。
2、根本概念:①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通常所说的总体,都是以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在推断统计中,又常把所有观察值的集合定义为总体。
统计总体的形成具备三个条件: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成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②标志和指标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表现形式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后面所说明的属性或数值。
数量标志的数值表现称标志值。
指标是统计指标的简称,两种理解: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这种理解适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另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表达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这种理解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
指标和标志的关系:区别:ⅰ指标说明总体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ⅱ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指标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转化关系。
③变异与变量变异: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存在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在一个总体中,不管是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当某个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具体表现都一样,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
当某标志在每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又称变异标志。
变量:变异标志又称为变量,即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教案 第一章 统计标志与指标(高教版)
课题:统计标志与指标
教材:高教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
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授课教师:黄山旅校陈红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掌握统计标志的概念、分类;熟悉掌握统计指标的概念、种类;明确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养成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标志的涵义与分类、指标的涵义及分类
【学习重点】
标志与指标的关联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
统计基础知识
2、 统计的基本概念
(2)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
统计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
例如:反映每个民营企业的特征:登记注册类型、所属行 业、固定资产原值、产量、增加值、 利润、税金等。
反映每个民营企业职工的特征:性别、年龄、政治面貌、 工种、技术职称、文化程度、月工资额等。
平均指标:是说明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一般用平均数表示。
例如:民营企业报表中: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2、 统计的基本概念
按指标 反映时 间标准 分
时点指标:是说明某一统计对象在一定时刻状态上的总量。
例如:年底职工人数、企业个数、产品库存量等。
时期指标:是说明某一统计对象在一段时期内某种标志值 积累的的总量。
2、 统计的基本概念
(4)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 指标名称+指标数
例如: 2005年某民营企业完成利税总额为10亿元。 (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从实际工作讲:常常把指标名称直接叫做统计指标。
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 征的概念。
变量的分类:
• 变量按其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 量两种。
• 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称为确定性变量,这种影响变量 值变化的因素是明显的、可以解释的,其影响变量值变化 的大小、方向都可以确定。
• 如:产品总成本的变化,受产品产量和单价两个因素的影 响。
• 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变量称为随机性变量,所谓随机性因 素是指各种不确定的、偶然的因素,这种因素对变量值影 响的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且通常是微小的。
统计学基础知识
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学基础知识汇总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你知道多少统计学基础知识呢?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统计学基础知识。
欢迎阅读。
一、名词解释1、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
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总量指标的分类
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总量指标的分类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总量指标的分类导语: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考试内容吧。
1.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表明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总体指标总量指标---表明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唯一的,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则有许多一个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2.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结果时点指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数量状况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相加表明较长时期的总量。
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则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连续计数,而时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3.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实物量指标---表明事物使用价值价值量指标---表明事物价值量劳动量指标---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广义的指数体系类似于指标体系的概念,泛指由若干个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数所结成的体系。
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
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指数体系是因素分析的基本依据指数体系可以进行统计推算拓展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统计 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1、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关系是什么?答:统计是指对大量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总结计算或综合汇总的意思。
一般泛指三方面的内容,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关于依据研究目的对调配项目的设计,进行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论过程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存在联系的文字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科学总结,它阐明科学的统计方法。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科学总结,并指导统计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统计的三点职能是什么?最基本的职能是什么?答: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个职能。
搜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3、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统计工作过程是指统计部门进行统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一般说来,统计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答:总是指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称统计总体。
例如: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情况,给地区的全部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为个体。
例如:某地区的每个工业企业,他们组成整体时,构成全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而每个工业企业即是总体单位。
5、什么是标志?分为几种?举例说明答: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它自身的特征,从而区别于其他单位。
例如:每个职工都有性别、年龄、工龄、工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标志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的特征,只能用文字表示,不能用数值表示。
如每个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特征。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的特征,是用数值表示的。
如每个职工的年龄、工龄、工资等特征。
6、什么是统计指标?有哪些构成要素?分成几种?举例说明答:指标是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和数值。
4.《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统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职业工作共性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是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既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又锻炼学生具体工作技能。
本课程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岗位群的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会计岗位所要求的技术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方法,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解决后续专业课程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能收集、整理、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生活领域的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获得会计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设计思路《统计基础》课程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岗位群的需要和学生特点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本着服务专业的理念,根据职业工作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需要设计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确定学习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合为四个项目:方案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实施教学,教师提供学习指导;采取多元能力的考核。
《统计基础》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选定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训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
每个工作任务首先确定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明确应达到的具体统计处理能力,给学生以清晰的统计技能描述。
根据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也就是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统计知识支撑。
强调在“做”中学,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生通过《统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获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所规定的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
统计指标知识
- 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还可以
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
4.种类
算术平均数 X 调和平均数 X h 几何平均数 X G 众数 Mo 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
Me
二、算术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算术平均数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数
2.简单算术平均数 X X n
55 65 75 85 95
工人数f (人)
f 10 19 50 36 27 f / ∑f 0.06 0.12 0.30 0.22 0.16
100 – 110
110 以上 合 计
105
115 -
14
8 164
0.09
0.05 1.00
f X f 3.3 7.8 22.5 18.7 15.2 9.45 5.75 82.7
(3)
劳动单位
例
工时 —— 工人数和劳动时数的乘积; 台时 —— 设备台数和开动时数的乘积。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 具有可比性,因此,劳动量指标只限于企业内 部使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是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 例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增长率为 16.1%,出口总额增长率为25.7%。
5000个 商业网密度的正指标 5(个 / 千人) 1000000人 1000000人 商业网密度的逆指标 200(人 / 个) 5000个
(六) 动态相对指标
计算公式为:
动态相对数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100%
基期 —— 作为对比标准的时间 报告期—— 同基期比较的时期,也称计算期
(2) 根据平均数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1)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A.5% B.50%C.-5%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A.10%C.100%D.110%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A.复名数和无名数B.有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B.适用条件不同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A.10%C.100%D.110%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B.50%C.150%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高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A.同类性B.非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A.具体差异抽样化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A.工业增加值B.职工人数C.出生的人口数D.商品库存量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统计表从其内容来看包括和两部分。
2.总量指标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
3.时间序列按其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4.若成数为p,则成数方差为,成数标准差为。
5.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6.标志是表明特征的;指标是表明特征的。
7.要比较两个不同总体,平均水平又不同的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需用指标。
8.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构成样本,则抽取的方法有和。
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
10.平均法总指数,是对进行加权平均而求得的。
11.统计具有、、三大基本职能。
12.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
1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
14.平均指标反映总体数据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数据的程度。
1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通常是采用法。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某组5名学生的考试得分分别为60、70、80、85、90,这五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C.指标 D.变量2.某市进行一次零售食品质量与价格抽查,其调查单位是()。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A.正比 B.反比C.有时正比,有时反比 D.无比例关系4.假定把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缩小1/2,则算术平均数()。
A.也缩小1/2 B.不变C.扩大2倍 D.扩大1/2倍5.某店有50个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这是()。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 B.对50个标志求平均C.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 D.对50个指标求平均6.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2%、3%、4%、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充分反映的时间状况相同,总量指标可以分成(b)(2021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排序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控了分子资料而没掌控分母资料,则应当使用(c)(2021年1月)a.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顺利完成程度为(d)(2021年10月)a.5%c.-5%b.50%d.95.45%b.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值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4.某企业计划2021年产值达至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顺利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顺利完成相对指标为(d)(2021年1月)a.10%c.100%a.复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b.90.9%d.110%b.有名数和无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5.强度相对指标整体表现出来的两种形式就是指(b)(2021年1月)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b)(2021年1月)a.1.5%c.4.5%a.意义存有本质的相同c.对Matches的数学处置方法相同划完成相对指标为(b)(2021年1)a.10%c.100%b.90.9%d.110%b.2.6%d.5.1%b.适用于条件相同d.充分反映了变异程度的相同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c)(2021年10)8.某企业计划2021年产值达至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顺利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b)(2021年1)a.1.5%c.4.5%b.1.45%d.5.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2021年1)a.不变c.增加为原来的1/5b.不断扩大至5倍d.无法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d)a.103.7%b.50%c.150%d.3.7%12.在以下两两女团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到极端数值的影响?((2021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就是(b)(2021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2021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快速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abd)(2021年10月)a.2000年到2021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21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21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到28.4%、44.3%、27.3%d.2021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21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abcde)(202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cd)(202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低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bc)(2021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d6.总量指标的排序必须遵守以下哪些原则?(ace)(2021年1)a.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含(ace)(2021年1)a.具体内容差异样本化c.就可以就同类事物排序e.充分反映了变量值的分散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be)(2021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b.非同类性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年10)a.总量指标c.质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交换排序的相对指标存有(ce)(2021年1月)a.计划顺利完成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ace)(2021年10月)a.工业增加值c.出生的人口数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出名数主要用作整体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总量指标的种类
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总量指标的种类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总量指标的种类导语:统计师,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初级统计师《专业知识》知识点:总量指标的种类,供大家学习参考!1.总量指标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
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制定政策,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总量指标的种类①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是总体单位数之和,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②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主要有三: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③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计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或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比较抽象;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工时、工日等计量的总量指标,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
季节变动是指现象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引起的比较有规则的变动。
认识和掌握这种变动规律,对于组织生产、安排人民生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季节变动,对于正确认识现象整体的发展变化规律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农牧业生产就是典型的季节性生产,并且也影响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生产、商业部门对农牧产品的购销以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货运量方面,使得它们的生产经营也带有季节性。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基础知识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包括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单位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它是人类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别要条件,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包括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在统计调查中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调查其中的一部分。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等。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
指标与标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统计指标1、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上讲,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是另一种涵义的统计指标,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具体数值,这时的统计指标除包括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另外三个要素。
2、统计指标的种类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不应该有数字时,用符号(— )表示。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四、计算和使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总量指标
学习目标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历年考题解析
1、(2010年考题)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D ) A 商店总数 B 商品库存量 C 职工人数 D 国民生产总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统计综合指标中的时期指标和时点指 标的区别,时期指标的特点是在不同时间内的数值可以相加 ,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具有时间长度,由此 判断D项为时期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 模或总水平的综合数据。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的绝对数量,因此 也称为统计绝对数。
作用:①总量指标是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统计 描述的基础数据,②是从数量上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数据。当 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观察时,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 它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即它的总量数值。;③总量指标又是计 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数据。因此,总量指标是统计中 最常用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总体内容划分
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 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总个数,是从构成角度反映 总体大小的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总和。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二)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 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
标。 时期总量指标是指能够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数
量的指标,属于流量, 例如,总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货物流通量 、工资总额、利息支出(收入)总额,等等;时点总量指标是指反映总体 在某一时刻上呈现、存在或达到的总数量的指标,属于存量,例如,人 口数、土地面积、存(货)款余额、商品库存量、企业设备数等。
3、下列属于时点总量的是( A )
A 银行存款的余额 B 出生人口数
C 毕业生人数
D 死亡人口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典型例题
4、要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状况,则总体单位总量 是( B ) A 该市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B 该市工业企业的总数 C 该市工业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 D 该市工业企业的职 工总人数
标 的
货币单位
计
量单 位劳动单位来自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反映事物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它又可以分为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 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
1.自然单位 自然单位是按照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表现其数量的计量单位。
2.度量衡单位 度量衡单位是以长度、重量、面积、体积等度量衡制度规定的单位来计量事物
2、(2008年考题)综合指标中,指标数值随总体范围的
大小而增减的是( A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标志变异指标
【解析】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的绝对数量,属于外延指标,随 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属于内涵指标 ,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知识点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了解总量指标及总 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总量、时点总量的概念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统计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统计设计阶段 统计调查阶段 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典型例题
1、总量指标分为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其
划分标准是( A )。
A 不同的时间状况 B 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C 不同的计量单位 D 所反映的不同内容
2、 一个统计总体一经确定,则( B )。
A 总体单位总量不唯一 B 总体单位总量唯一
C 总体标志总量唯一 D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
总量都不唯一
5、简述总量指标的作用。
6、简述总量指标的种类。
7、简述时期总量指标与时点总量指标的区别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实际存在的,具有一定 社会经济内容的数字,所以,要用计量单位来表
示。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和作用划分:
总
实物单位
量
指
的数量。 3.双重单位 有些事物用一种计量单位不能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规模和水平,需要同时用两
个单位分别加以反映,这种计量单位叫双重单位。 4.复合单位 复合单位是把两种计量单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数量。
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旧知
1、( D)是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应用最广泛的形 式。 A 统计图 B 调查表 C 调查问卷 D 统计表 2、从统计表的构成来看,统计表有(总标题)、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 3、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统计表分为(主词 )、 (宾词 )两个部分。 4、当统计表中数字为0或因数小可略而不计时,
应当注意的是:一个总体一经确定,其总体单位数就固定了,即总 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的。而一个总体内各单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数量标志 ,任何一个数量标志的各标志值之和都能形成该标志的标志值总量。因 此,一个总体内标志值总量不是唯一的,可以有许多个。如生产组内工 人日产量总和是标志值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标志值总量,等等。
时期总量指标与时点总量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它们之间的 区别:①时期总量在不同时间内的数值可以相加,②数值的大小与时 间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具有时间长度;相反, ①时点总量在不同 时刻上的数值则不能相加,②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它不具有时间长度。正确区分时期总量和时点总量,在经济上有重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