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

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

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

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

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

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n—何时做?时间Why—为什么做?原因Where—何地做?地点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

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经济上的需求外,还有友谊、受人尊重等社会因素方面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2、网络组织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3、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4、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5、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6、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7、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8、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9、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0、决策方式体系:决策方式体是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明确区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类型;2)指明各种问题的具体决策责任人;3)规定决策责任人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11、管理人假设: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12、事业部结构组织: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

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或大的子公司,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

13、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14、职权:职权是由于处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授权而获得的(需要一定的程序)——权力链。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指社会组织中,为了就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1)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1916年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只会、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职能: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和发挥的作用。

3、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多必须的行动。

4、领导:指指挥、带领、引导和孤立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控制:为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过程。

6、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的活动。

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7、管理者的职能:指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它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特征及归纳。

8、技术职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9、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10、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1、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们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预测、控制和领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12、霍桑试验:指梅奥参加1927年至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工作。

目的是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体噶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3、士气: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

14、正式组织:指企业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视线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15、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16、统一命令:指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17、统一领导:指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应由以为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开展。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在特定旳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旳资源进行有效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旳组织目旳旳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旳管理负有全面责任旳人,他们旳重要职责是制定组织旳总目旳、总战略,掌握组织旳大体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旳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在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旳一种或若干个中间层次旳管理人员,他们旳重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旳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旳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在最低层次旳管理者,他们所管辖旳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波及其他管理者。

他们旳重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旳有效完毕。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旳所有活动旳管理者,涉及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辨别部旳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旳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旳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毕组织任务旳能力。

8、人际技能:指与解决人事关系有关旳技能,即理解、鼓励别人并与别人共事旳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旳能力,也就是洞察公司与环境互相影响之复杂性旳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涉及理解事物旳互相关联性从而找出核心影响因素旳能力,拟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旳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旳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所有或部分管理工作旳人旳总称。

11、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旳层次构造,这一构造事实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正和自下而上保证信息传递旳必经途径。

12、跳板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容许跨越权力线而直接进行旳横向沟通,可以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旳信息传递延误。

13、马斯洛旳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旳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旳多种需要提成五种不同旳需要,并按其优先顺序,排成阶梯式旳需要层次:自我实现旳需要、自尊旳需要、社会旳需要、安全旳需要和生理旳需要。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与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古典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强调运用经济刺激手段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的制度。

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化和决策。

系统管理理论: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X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权变管理理论: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

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013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014个人特征: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行为影响所与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权力至上道德观:认为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3.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决策任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4.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业务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关系到组织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

5.组织:是由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6.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指挥的下级的人数。

7.有效管理幅度:一个上级主管能有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

8.选聘: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9.培训: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文化、道德观念,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0.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11.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1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等,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14.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5.间接控制:是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6.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在特定环境下,整合组织的内外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调动他人的力量,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包括一下含义:①管理隐藏在所有的理论和工具之下,隐藏在所有的专业知识之下。

②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有目的的一系列活动③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④管理活动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⑤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构成。

⑥管理要达到的效果是个人无法达到的,而通过组织力量整合可以达到的“1+1>2”的效果。

2.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3.管理者:管理者就是组织中促成他人努力工作,并对他人工作负责,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其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指挥和协调下级成员去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主要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履行规划与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

应强调责任。

1.效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指某一特定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所收获效果的比率,是实施管理后所得的收益和管理成本之间的比率,也是反映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2.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

3.管理环境:影响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的总和。

4.宏观环境(一般环境):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归纳为政治和法律、社会和文化、经济、技术、自然与国际环境五个方面。

5.微观环境(特定环境):对组织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其他特殊环境因素等。

6.SWOT综合分析:通过研究环境,认识外界的变化可能对组织造成的威胁或提供的发展机会,同时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由此两方面的结合制定出企业生存和发展方向战略。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47个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的活动,使他⼈同⾃⼰⼀起实现既定⽬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般⽅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份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是它从属的⼀个更⼤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电⽓公司合作进⾏了⼀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电⽓公司的霍桑⼯⼚进⾏的,因此后⼈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次世界⼤战以后,随着现代⾃然科学技术和⽣产⼒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所处的⾓度,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问题是确保组织的⾃⾝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质量管理TQM:⼀个组织以质量为中⼼,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标以及实现⽬标的⽅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所需的时间越长,因⽽实现⽬标的可能性越⼩。

12.⽬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提出的组织在⼀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环境:指实施管理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2.管理者:就是管理主体,是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驾驭者3.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4.管理机制: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5.管理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管理环境: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7.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并对目标达成发挥实际影响力的人。

8.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吧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确定权和监督权。

9.组织结构:指在工作分工和职责划分基础上形成的,由横向、纵向的部门、层次、职位等要素所构成的网络关系体系。

10.系统原理:坚持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解决管理问题,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管理系统最优化目标11.企业再造:12.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根本的现代理念,所有管理活动与行为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既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又是成功管理的终极目的。

13.组织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并被组织成员广为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14.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由正式组织所建立或所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相互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15.滚动计划法:每次编制修订计划时,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变化,将计划期向未来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地向前滚动延伸1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分,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瞄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他们。

17.计划职能:广义: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的普遍性:指在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中,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和工作领域,在全球的所有地方,管理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官僚行政组织:韦伯提出的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度、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非个人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目的是将之作为一种基础,以便于研究工作如何能够在大型组织中得以实现。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致力于持续改进和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做出应对。

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并且能影响其行为方式的价值观、传统、原则和做事方式。

它是一种感知,具有描述性和共享性。

强文化:其核心价值观被组织成员广泛坚持和认同,对管理者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的方式影响很大的组织文化。

利益相关者:组织外部环境中被组织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包括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这两种群体都能够影响组织的行动和运营方式。

职场精神: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的价值观提倡员工通过在集体环境中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来获得对目的的感知。

因为拥有职场精神文化的组织认识到,人拥有灵魂和意识,试图在他们的工作中寻找意义和目的,渴望与他人发生联系并成为组织的一部分。

环境的不确定性:描述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理性决策:运用符合逻辑的、前后一致的选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它的假设如下:问题是明确的;目标是清晰的;所有的方案和后果是已知的;最后的选择会使利益最大化。

承诺升级:指管理者越来越认同以前所做的某项决策,即便有证据显示该决策是错误的。

循证管理:是指“系统地使用可获得的最佳证据来改进管理行为和实践”。

其假设前提是“通过使用可靠的、密切相关的证据,任何决策制定过程都可能因此获得改进。

”其基本要素包括决策者的专长和判断;决策者予以评估的外部证据;该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偏好和价值观;相关的组织因素。

程序化决策:即通过某种例行办法做出的重复性决策。

主要有三种类型:程序、规定、政策。

高可靠性组织:即可以辨别突发状况并且迅速适应新环境的组织。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学科,通过研究管理的理论和
实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中的问题。

它涉及到组织结构、领导力、决策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


决定了权力和信息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方式,可以是分工明确的等级
制度,也可以是更为灵活的平级网络。

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个人在组织中影响他人并推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一个有效的领导应具备愿景、激励他人、解决冲突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指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最优解的过程。

它涉及到信息收集、分析、评估不同选项和权衡利弊。

决策通常需要考虑因素如风险、可行性和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评估和福利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它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总结
管理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涵盖了组织结构、领导力、决策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头脑风暴法: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结合在一起,在完全不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2.名义小组法:。

管理者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的思考,提出决策意见,并尽可能详细的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

让小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方案,最后对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

3.德尔菲技术:一项用来收集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意见的技术。

首先选择数量适当的专家,将问题及背景发给他们,让他们独立发表对问题的见解,然后整理这些问题,并反馈给所有专家,收集专家们的第二轮意见……以此类推最后获得专家们关于此问题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4.确定型决策: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一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5.风险型决策法: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6.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7.程序化决策:对例行问题的决策称为程序化决策。

8.非程序化决策:对例外问题的决策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9.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本质原则,目光远大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他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10.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或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有效地核心目标反映了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他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1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2.非正式组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样构成了一个体系就成为非正式组织。

13.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指组织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按照产品或分类、市场用户、地域以及流程不同等不同的业务单位分别成立若干事业部,并由这些事业部进行独立业务经营和分权管理的一种分权式结构类型。

13.信息与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特殊符号。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到的。

14.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5.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16.矩阵型组织结构:由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阵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策性。

17.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18: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需要。

1.成功需要论?答:(1)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就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2)依附的需求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3)权威的需求指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和权威。

2..X理论和Y理论?答:X理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

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Y理论: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3.什么是期望理论?答:期望理论认为只有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他认为每一个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期望理论的一个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关系,即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励的联系,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4.激励的强化理论?答:(1)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要通过适当运用及时的奖罚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根据强化理论的性质和目的,强化理论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2)强化理论的应用:正强化效用:一种方式是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另一种方式是简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第二中正强化方式更有利于组织的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的应用:已连续负强化为主。

答:首先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成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

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1,1)贫乏型(1,9)乡村俱乐部型(9,1)任务型(9,9)团队型(5,5)中庸型5.费德勒权变理论:答:(1) S=f(L,F,E)S来表领导方式 L 代表领导者特征 F代表环境(2)具体化三方面1职位权力职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权利和权威的大小2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度和不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3上下级关系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6.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答:(1)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境因素。

认为一局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2)成熟度包括工作热度和心理成熟度1工作成熟度下属完成任务时具有的相关工作技能和技术知识水平2心里成熟度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维度1指导性理导(高人无低关系)2推销型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3参与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4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答:(1)生理的需求是人和动物都有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情感伤害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4)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5)尊重的需要分为内不尊重和外部尊重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成为较低需求,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成为较高级的需要8. 什么是双因素理论?他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答: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

激励因素处理的好,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

(2)双因素理论的优点是: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缺点:在研究方法及可靠性和满意度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该理论讨论的是员工的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程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9.简述对供应商控制的主要措施。

答:(1)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双赢关系;(3)持有供应商部分或全部股份。

10. 什么是例外管理?为什么大型企业的高层领导要实行例外管理?答:(1)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2)为了更好的保证领导者有时间和精力履行领导责任,应当推行“例外原则”。

凡是有规定定的,就由秘书或职能部门按章办事即可。

贯彻这个原则,可以使夏季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负责精神。

11.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

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报酬过高时,实行计时工资制的职工会以提高产量,改进质量来消除自身的不公平感,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职工则将产量降低而把质量搞得好一些;报酬过低时,计时制职工便同时用降低产量和质量的办法来消除不公平感,计件制职工则以降低质量,增加产量的办法来维持收入12.领导特征论?答:(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2)强烈的权力欲望(3)真正诚信,言行一致(4)充满自信(5)追求知识和信念13.管理方格论?答:(1,1)贫乏型(1,9)乡村俱乐部型(9,1)任务型(9,9)团队型(5,5)中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