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 讲解稿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最新)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
托物寓意,是散文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文学效果。
从教材中我们不时可以阅读到这样的文章。
《白杨礼赞》是托物寓意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华北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抗日军民的由衷赞美之情。
《我的空中楼阁》借助于栖居的小屋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病梅馆记》借写梅揭示了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借“梅”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充分展示出作者要不顾一切来“疗梅”、“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
托物寓意,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充盈着诗情画意的美。
议论文中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论证说理。
议论文中的托物寓理,可以使说理形象生动,增添文章的`哲理美和形象美。
在华夏文化的长河中,我们的母语中积淀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名句,如“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些名句,把物象和哲理巧妙融会在一起,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在这类诗文中,作者所借之物是表情传理的外壳,而情、理是这个外壳之下的精神内核。
内外之间的联系纽带常常是拟人、象征手法。
其实,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照我们身边的事物,自然界中的不少物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
1。
描写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五种修辞手法
描写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五种修辞手法托物言志手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将植物用来代表某种情绪、思想、心理状态,把特定的物象用来比喻某种精神内质。
托物言志可以突出文章的感情色彩,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五种修辞手法
1、比喻:将一个物体比喻成另一个物体或抽象概念,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精神层面的概念。
比如:“他的头发就像一片金黄色的棉花,簇拥在他的头上。
”
2、夸张:将一个事物的特性夸大,以增强其特点的表现力。
比如:“他的胆子就像一只大象,可以承受一列火车的重量。
”
3、拟人:将一个物体拟人化,将一个非人类的实体比作人类的行为举动或感情反应,以形象活泼的方式描述一个事物。
比如:“树木像父亲一样,把绿叶照顾得贴身又有爱心。
”
4、反问:用反问的句式表达对概念或事物的质疑,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活动。
比如:“花朵的美丽,为什么会让人心酸?”
5、排比:用平行的句子,将相同的语言结构不断重复,强调文章中的某些重点意义。
比如:“植物茁壮成长,花朵盛开绽放;山高水长,鸟儿翱翔飞翔。
- 1 -。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
这两个月中,小树也陪我一起接受着考验。转眼间,又到春 回大地时,假期也结束了,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各科成绩都回到 了曾经的优秀。当我拿着卷子再一次从树下走过时,小树的枝头 已有点点绿意,我看见枝头吐出了新芽,我知道它会看到有一缕 阳光刺破了厚重的乌云,为它驱走所有阴霾。
冬天再怎么漫长,也不会是永久的。四季变换,时光变迁, 严冬之后终会迎来温暖的春天。生命的历程也如四季变换,在困 境中看到希望,不停下奋斗的脚步,总有一天走出山重水复,来 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托物寓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铺垫,需要提升,物象不可能一 出现,就立即赋予它某种寓意。有一个由实而虚的过程。
新芽
初二8班徐小丫
冬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似乎想把肃杀的气氛冲淡一点,但我的 心情却不像这阳光,温暖明媚。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比上次退步了很多,拿着卷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狂风风撕扯着我的的内心,成绩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转眼间已走到楼下,这里有一棵小树。春天小树刚被种下时,枝 头上隐隐约约泛滥着点点绿意,枝头上吐着新芽,翠绿的样子惹人喜 爱,经过夏的考验,秋的摧残,到了冬天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肆意 的风吹乱它的枝干,瘦弱的身子在寒风中无力地呻咛
我从他身边路过,走到楼道里,却怎么也不愿意回家,便坐在家门 口,看着这棵可怜的小树在寒风中挣扎。一阵寒风吹来,把小树吹得 东倒西歪,风,似乎想折断他的枝干,呼呼作响。它会坚持住吗?它 还能等到吐新芽的季节吗?
托物寓意
作文指导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谈登芳
目录
01/ 托物寓意的概念 03/ 范文佳作鉴赏
02/ 托物寓意作文的思路 04/ 学生作文修改
PA R T. 0 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托物寓意的概念
创新写作研究: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托物喻理ppt优秀课件
记得小时侯,我和妹妹一起去公园玩,那时阳光正普照大地,
公园里到处生机勃勃。父亲张开两只宽大的手,给我看上面有什
么?
“满掌阳光”,我欣喜地说。
父亲笑了,他试图解释,但话到嘴边止住了。
手掌的背面,是一大片阴影,一面明,一面暗,这才是打
开手的全部内容。但是,我宁可偏信手掌满是阳光。这也是父
亲的美好心愿。
人活着不可能没有阴影,人不就是为了追求阳光,才一步
书海、学海、题海、人海、商海、欲海、海中的暗礁
! 谢谢大家!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我抬头看着天空,总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天上总有 一颗星星是最亮的,以前,我总是喜欢那一颗最亮的,总是羡慕 “那个人”能拥有最亮的星星,有时我也曾幻想是否那一颗就是我 的,慢慢的成长让我渐渐明白,想让自己拥有最亮的星星是要靠自 己去努力的。
无论谁拥有最亮的星星,他总是要坠落的,日子还要过,社会还 要发展,目光仍要向前看,无论别人多么“亮”,我相信,只要努 力,我将会比他更“亮”。
鸥
我
经受怒涛洗礼, 自 由飞 翔
走出避风港 , 领略生命真谛
我是一只蜗牛
我是一个背着沉重的贝壳的蜗牛,慢慢地爬在这条求学的道路上。哪怕毫米的前 进,对我来说是有生命的价值。
《托物寄情》课件[22张PPT]
徐
渭 (
狂放洒脱 愤世嫉俗
明
)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1593 年),汉族,绍兴府山阴 (今天浙江绍兴)人。初 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 青藤老人、明代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他是中国 “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 “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 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 骨,不求形似求神似。
徐渭
二、动物的人格化
寄托 情物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问题: 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梅
兰
问题: 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竹
菊
问题: 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梅 傲雪,不畏寒冬。 兰 幽谷自香(比喻人品“清高”) 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 菊 傲霜 (清雅洁身)
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总结: 艺术家通过对物像的人格化,寄托
自己的情感,表达更深层次的自我。 梅兰竹菊在宋代就已经成为“情感
的符号”。
一、植物的人格化 二、动物的人格化 三、静物的人格化
托物寄情的三种常见方式:
植物人格化
动物人格化
静物人格化
一 、 植 物 的 人 格 化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元末明初)
历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元。 史 蒙古人根本上轻视汉人,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 背 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蒙古官员的贪污腐 景 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 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 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 奋。
国家危难、生死存亡时期 作品对祖国的热爱
骏骨图 (中国画 南宋) 龚开 南宋遗民画家
托物寓意写作方法
托物寓意写作方法托物寓意写作方法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托物寓意写作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一、“托物寓意”类的命题形式“托物寓意”类作文就其写作样式来说,要求能运用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说明、描写事物,并能从具体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或特点上生发想象和联想,力求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托物寓意”类作文试题的命制方式和其他类型的作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一般也都是命题、半命题或。
从题目本身来说,一般有两种形式:1. 独词式。
这种方式是直接以“物”来命题,前后不带任何修饰成分,也没有相关的提示,由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生发思考、发掘素材。
例如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那条河”,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风筝”,2011年甘肃省的作文题是“雨露”。
2. 复合式。
题目中虽也出现了“物”,但作了一些修饰和提示。
命题者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物”的某种特征或发掘“物”背后的精神品质。
比如, 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之一“温暖的阳光”,2012年浙江省义乌市的中考作文题“那是一本的笔记本”,2012年广西省玉林、防城港市的中考作文题是“给你(我)一片阳光”,等等。
就其关注的热点来看,“托物寓意”类作文题所选的“物”都具有某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容易引发同学们对美好情感的感受或良好品质的思考。
比如从“阳光”中感受温暖,在“大树”上看到坚强,从“大海”里宽容,在“星星”上看到希望,等等。
因此,这个“物”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能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趋势1.就命题的价值取向而言,“托物寓意”类作文会继续采取“以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命题方式,发挥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使人从具体朴素的“物”上能够联想到社会现象、思考人生问题,表达较为深刻的哲理。
绪武讲作文32—“托物言志”手法及其写作中的运用
绪武讲作文32—“托物言志”手法及其写作中的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及其写作中的运用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3.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
4.抓住特征,象征咏怀。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
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例文展示:那棵树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味。
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让我厌烦。
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我开始想逃离这尘世。
我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再多的努力看来也只是徒劳,那么多人在我之上。
我不如返璞归真,学习古人,过隐居的生活。
”母亲没有说话。
过了几天,母亲带我来到一座山前。
那是一座我不知名的山,虽算不上高,却可用险来形容。
我望着母亲,猜测着她的意图。
“你看到那棵树了么?”母亲指了指山崖。
我抬头望去。
陡峭的山崖间,赫然有一棵树,似已被山崖的细缝挤得弯了腰,却不乏生机。
“嗯,看到了。
那是······”“走,我带你上去。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把人通过象征性的物件来表达情感,并用以暗示理解者隐藏意义的写作手法。
它用比喻的方式将物件和情感结合起来,以表达某种不可言表的思想。
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把文字融入心灵,引起对人生、文学的共鸣。
托物言志只需要选取“对应”的物件就可以生动的描述人物、情感和事件,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在写作中,托物言志往往能表达文字无法描摹的抽象情感,来彰显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深度。
例如,可以把孤独的心情比作待在瓶中的萤火虫,把幸福形容成一朵繁盛的花朵,把坚强形容成一根无论风雨如何都能挺立的那根钢筋,把虚伪比作一面镜子,把懊恼形容成一个面带木马的瓦罐子等等。
二、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1. 把自己的感受客观化:通过将一个人的情感用对应的物件来
比喻,可以使得文章更加客观,在文章中,这种技巧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2. 运用比喻:比喻是托物言志中常用的手法,能够赋予文字生
命力,加强表达效果。
3. 注意转折:当把某一情感写出来后,要将转折手段用进去,
以此来表达更深刻的意义。
4. 注意节奏:文章的节奏很重要,要注意掌握比喻的速度,有
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使文章流畅、连贯。
总之,托物言志是一种让文字更加精彩的手法,它能够帮助作者表达情感,使文章充满生机,令读者打动。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作者:程予东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7年第19期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即使语言再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
原因何在?其实,写物的文章要有思想哲理的渗透,它才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
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
所以在描述物时,一定要抓住其有关特点来体现其精神内核。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暗香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我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
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
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它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景象,转化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阐述。
托物言志既可以通过事件、物品等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也可以通过比喻、隐喻等抽象手法来达到目的。
下面将就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进行具体例谈。
例一:朝向太阳顾城在《钟楼》中用“钟楼”托物,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他把钟楼看作一个朝向太阳的方向,象征着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通过“钟楼”和他身上的“钟”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
他希望自己像钟楼一样,永远坚定地向着太阳坚定前行。
例二: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古文学中广泛使用的托物手法。
花是人们赞美的对象,其中蕴含的哲理是深刻的。
花的短暂寿命,告诉了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唤醒了我们珍惜时光的意识。
花开花落,也表明了人生的起落,时间的无情。
这种托物言志手法充分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也抒发了文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三:横扫千军“横扫千军”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也是托物言志常常使用的典故。
它表达了巨大的力量感,传达了人们勇气和斗志的激励。
通过“横扫千军”这个光荣的历史事件,寓意了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
例四:飞翔的雄鹰“飞翔的雄鹰”是文学中常用的典型托物。
雄鹰是一种具有凌空飞翔能力的鸟类,激发了人们对挑战自我的激情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雄鹰高飞,象征着在人生中,追求成功和完美的精神和追求。
通过“雄鹰”这一托物手法,将人性的优美展现出来,自由和奋斗成了“雄鹰”与人的相似之处。
总之,托物言志是文学艺术中逐渐流行起来的手法之一。
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物品、景象等人熟悉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感悟。
托物言志的运用是一种极富艺术感的创作方式,它会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也能启发人们对生命中的困惑反思,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文学形式。
古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具体物品的描写来表达抒情、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常常在古诗中被广泛运用,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
古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自然物为喻:比如用花、树、鸟、兽等自然物来寓意人生哲理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以器物为喻:比如以钟、磬、剑、琴等器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描绘一种场景。
3.以人物为喻:比如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4.以动物为喻:比如以虎、龙、凤、鸟、蛇等动物来寓意某种道理或表达某种情感。
通过托物言志,古诗能够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思想和主题。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用酒喻人生,表达了豁达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热爱;苏轼的《赤壁赋》中,以赤壁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怀疑。
总之,古诗托物言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使古诗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1 -。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托物言志是指利用物象或事物的情境,以寓意或象征的方式表达主题或思想的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的运用十分广泛,如古代的《论语》、《庄子》等经典篇章都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
在写作中,托物言志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面举例说明托物言志的运用。
例一:《岳阳楼记》中的“楼”和“海”是托物言志的经典例子。
文章开头,“黄州有客,洛阳来游,结庐在岳阳之璞兮…”,通过描写客人住宿在岳阳楼,点出岳阳楼的独特性,进而表述“登高必自卑,而眺远必自怜”的思想,这个思想通过“楼”的形象展现出来。
“海”在本文中则起承“楼”之转折作用。
文章中提到:“于是登峰造极,致远任重,感天地之悠悠,襁褓之时,抱朴惟真的志气。
”但有些人只能停留在“小品”的水平上,没有体会其中的玄妙。
通过对海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意识,达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人深思。
例二:另一个例子是一首名叫《采桑子·常州道中》的词。
词中用常见的小白菜,比喻人生。
词开头便是“道路阻且长”,暗示人生的艰辛、困难。
当看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感叹人的一生短暂,而生命中的不如意,如秋风凄凉、画扇悲伤,又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奈和不朽的哀怨。
随后,“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话用白菜做的比喻为人生画上深刻的一笔。
对比白菜的变化,表达了人生中的变幻无常,一切的变化都在我们手中。
词的整体构架模拟了常常由平常到深入,应用了有效的托物言志手法,因此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托物言志的运用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又广泛的写作手法,它层次分明,想象力丰富,并能在写作中起到烘托气氛,提升文章价值和艺术性的作用。
托物言志往往把一个抽象的问题或主题通过其形象化、人化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触及读者心灵,得到充分的表现和解释,因此具有较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作文指导:托物象征借象传意
高考作文指导:托物象征借象传意托物象征指的是通过描写和表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将物体转化为一种象征,用以传达作品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中,托物象征常常用于描写和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是一篇高考作文指导,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托物象征来进行表达。
一、理解托物象征的含义和作用托物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即通过描写和表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将物体转化为一种象征,用以传达作品意义。
它可以使作文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又能够通过物体的象征意义来进一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托物象征不仅可以用于描写自然景物,还可以用于描绘人物、情感等。
二、运用托物象征提升作文表达的艺术感染力1.选择恰当的物体所选择的物体应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意图。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可以选择花朵作为托物象征的对象,它美丽、娇嫩,可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2.准确描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通过精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态特征,进而能够进一步理解其象征意义。
例如,在描写夕阳的作文中,可以描述夕阳橙红的颜色,渐渐下降的动作,以及给人带来的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3.深入挖掘物体的象征意义物体的象征意义通常是与自然联系紧密相关的。
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可以揭示出物体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使作文更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大海的作文中,可以揭示出大海的广阔与壮丽,象征着人生的辽阔与激情。
三、注意运用托物象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不宜频繁使用托物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如果过度使用,会显得作文过于矫揉造作,造成矫情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时应恰如其分,避免频繁使用。
2.注意选用可以联想到的物体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托物象征的意义,应选择一些读者熟悉且易于联想到的物体作为托物象征的对象。
3.注重修辞效果对于托物象征的描写,要注意选择具有强烈修辞效果的形容词和动词,使描写更加生动、感人。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摘要】托物言志写法是古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物体以人的特征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古代文学中,托物言志写法广泛运用于诗歌和散文中,为作品增添了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而在现代文学中,托物言志写法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影视作品等各个领域。
托物言志结合修辞手法的写法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托物言志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代入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写法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魅力,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关键词】托物言志写法,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人物性格,表达方式,重要性,独特魅力,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什么是托物言志写法托物言志写法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通过赋予物体以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抽象特征,以达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点明主题的目的。
在托物言志中,物象扮演者人的角色,表现出具有人性的特征和情感。
这种写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
托物言志写法源自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可追溯至《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如《关雎》中描绘的鸟、鱼一片哀怨的情感,以及《卜算子》中的花木无言却如同在述说一段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托物言志写法逐渐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托物言志写法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通过赋予物体以人性,突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尤为频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托物言志写法在现代文学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呈现出新的魅力和发展前景。
1.2 托物言志写法的作用托物言志写法是古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物品以人的特质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写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托物言志写法可以使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
托物寓意 言近旨远
托物寓意言近旨远有些作文题目适合于运用“托物寓意”的技法来写,比如下列话题:“自信”“追求”“个性”“生命”“缺陷”“色彩”“意志”“诱惑”“合作”“多彩的美”等。
写这样文章,内容上应该包含物、情、理三项要素,做到物、情、理这三者有机结合。
因为物是基础,因物才能生情;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
所以只要写物要明,抒情就充分,说理就透彻。
所谓“托物寓意”,也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寓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其一,通过咏物来抒情,属于间接抒情。
它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在抒情方式上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二,“托物寓意”中的“意”亦即“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其三,主要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明确立意。
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至关重要。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抓住了相似点去状摹事物,为言志架桥铺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
当作者选择了一种能够负载作者所表达某种思想认识或思想的事物为吟咏对象时,就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事物的特征。
“搜寻物象”往往要用到比喻的手法来设譬。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如“人生”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宽泛、空洞、悬而又悬。
我们可以可以作出多种比喻来阐释它:(1)人生如曲——或高亢激昂,或低沉婉转……曲调各有特点,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用一生谱成;是否悦耳动听,全看你如何谱写。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 讲解稿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笔者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模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
即使其语言是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时一定要有所避讳。
写物的文章需要思想哲理的渗透。
我们知道哲理是检验文章高下的试金石。
如果一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
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笔者认为还是有路径可以参照的。
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即是咏物对象。
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
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
一篇题目叫《暗香》的文章可以当成此类构思的典范之作。
①先找出作者进行描写的部分。
②物的内质蕴含着人的内质。
③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的内质。
④最后,将这种品质扩展衍生。
(①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嫩黄的花儿。
) (②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
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
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
) (③下文中作者联想到一个同学讲述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看门的老人不管春夏秋冬为一个寒门学子晚十一点钟离校后才缓缓地把门关上的故事。
让人心酸的是那个学子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
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四种常见类型笔者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模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
即使其语言是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时一定要有所避讳。
写物的文章需要思想哲理的渗透。
我们知道哲理是检验文章高下的试金石。
如果一篇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
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笔者认为还是有路径可以参照的。
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即是咏物对象。
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
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
一篇题目叫《暗香》的文章可以当成此类构思的典范之作。
①先找出作者进行描写的部分。
②物的内质蕴含着人的内质。
③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的内质。
④最后,将这种品质扩展衍生。
(①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嫩黄的花儿。
) (②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
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
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
) (③下文中作者联想到一个同学讲述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看门的老人不管春夏秋冬为一个寒门学子晚十一点钟离校后才缓缓地把门关上的故事。
让人心酸的是那个学子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
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作者接着联想到了更多类似于那位看门老人的人,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我们知道文章下文所写的内容是在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
咏物就是为了咏人,作者由桂花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联想到更多具有这种本质的人。
这篇文章氤氲着善良、质朴、不肆张扬的人性之光。
读来心中荡起的定是温暖的涟漪。
第二种类型:人融入物中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
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
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
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
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
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
一篇题目为《金色花》的文章是其类型的代表。
作者在行文中极写自己对金色花(仙人掌)的厌恶之情,这份厌恶来源于仙人掌的丑陋以及它力量成长的强悍,由此作者将它遗忘,但是被人遗忘的仙人掌却开出来让人惊颤的花朵来。
作者铺张扬厉,尽情描绘金色花的妍丽,赞赏之情裹挟着悔恨之意,文章立意趋向于深刻明晰。
文章最后这样写: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属于前一种方式先抑后扬,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在最后一段,从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绰约在困境熬扎的不屈中,他们的风仪在临难的坦然中。
第三种类型:物为心灵触发点在这类文章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以独白式的表述呈现出的忧戚感,作者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会直陈忧戚感的来源,它可以是残酷的现实在心灵中的投影,我们在作者的倾诉里分明感受到他(她)力量的孱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作者这种不良情绪的泛滥。
但是我们知道文章的旨意绝对不能局限于此,它需要一次彻底的洗礼,在洗礼中得以蜕变,让生命的真谛拨开阴霾得以彰显。
我们知道引发心灵震荡的力量无怪乎三种途径,其一是历史人物,其二是现实情境,其三就是自然的威力了。
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第三种类型,自然界中的那一个在彼岸世界演绎的风仪抵临饱含风霜的心灵,一下成为心灵的触发点,作者借此来观照自我,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拯救。
有一篇题目叫《骄傲的麦子》的文章。
(文章开始写到来高二开学自己和那些学习不理想的同学一起被分到学校顶差的班级,他的最初想法就是混个文凭拉倒。
但是接管他们的班主任刚从大学毕业,班主任痛心疾首之余给他们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往事。
班主任读高中的时候在班级里是典型的差生。
)在他一度对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到来麦浪翻滚的田野。
父亲让他寻找最小的麦子,他把仅有两三颗麦粒的麦穗交给父亲,父亲告诉他也许这棵麦子因为某种原因长得慢些,但只要给它足够的养料与阳光,它也一定能抽出一根大的穗来。
而这不正像他吗?父亲还说自己会和所有的老师一道尽力成为他成长的养料,激励他成为骄人的麦子。
班主任讲到这里,告诉这些学子:“你们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学好,就像麦穗因为某种因素而没有完全抽出来一样。
但这并不说明你们永远就‘抽’不出来呀! 如果你们失去信心,就此萎缩下去,将是十分可悲的事,那样我会替你们难过,你们的父母也会替你们难过。
” 至此这些学子恍然顿悟,结果以此为触发最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些学子的蜕变之因就是来自班主任所讲述的麦子对自己曾有的引领,这是来自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一丛麦子面前,他们找到了前进的榜样,最后改写了自己人生的轨迹。
在困顿面前走向自然,师法自然,让自然中的那一个成为心灵的触发点,对于以托物寓意类型写作的文章来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第四种类型:物为线索写人生作者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要,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援物而起援物而发。
自己在叙写的人生经历中物成为其中的一条线索,随文章的语意走向而显。
以物来喻人是它的典型特点。
这类型的文章大多在其所写的文章题目上呈现出要写的物。
题目蕴含双关之意。
我们熟悉的文章有《爸爸的花儿落了》等。
下面我们还是先来感受一篇采用这种手法写的文章。
它的题目是《我的“叶子”》(注:本文在06年宁波市现场作文大赛中,获B组(初三组)一等奖。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后来她把眼睛锁向了教室一角被同学淡忘的一盆萎蔫的文竹。
小作者大概是感受到来角落里的文竹和自己同病相怜,所以她为文竹浇了水,然后开始打扫教室。
文竹在得到水分的滋养后伸展了叶片,它得到了人们目光的赏赐。
作者感受到盆景里那株文竹的经历就是自己人生经历的鲜明写照。
所幸的是她从中领悟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要以文竹为参照,也要长出自己的叶子,于是她刻苦为自己的“叶子”浇水,最后她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双线的交叉推进,文中的作者没有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所以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这与那盆因为没有叶片被遗忘在角落的盆景何其酷肖。
盆景的叶为它的命运带来的转机和自己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的赞赏又是多么相似。
文章的题目中所出现的叶子是语带双关的。
表面指的是盆景的叶其实暗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功。
托物寓意类型的文章写作的思路不限于以上四种类型,还有别的,比如还可以采用拟人对比手法写作,像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不过笔者以为这四种写作思路式比较常见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四种思路在运用的时候是没有高下之分的,精彩全在于你应用之妙。
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前两种方式由于思路十分明晰,所以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
当然要想写好这类型的文章,还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不但有关注自然的意识,更应该有关注人类自身向善向真向美的意识。
暗香早晨刚进办公室,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老师身上香水味。
正当迷惘时,一位老师说:“是桂花吧?”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吧!于是赶到办公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在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开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在场眼睛都湿润了,才明白是上个月看门的大叔吃力的栽下它,当时,大家并不知道这是桂树,现在才明白,他是怕老师整天忙于事务,没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这样做。
想到此时,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飘香,静静的立在枝头做。
想到此时,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飘香,静静的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哪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在花的世界里,竞芳斗艳,赢得了称誉。
而在爱的国度里,没有娇美的花枝,鲜艳的花朵,却又将清香化作爱意,暗驻人间,将善良的念头融于每一地,每一人,充满空间,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命运造福世界。
(这是一篇以“善念”为话题的习作,文体是叙事性抒情散文,文章写得很有韵味,由“香味”引到“桂花”,再由桂花的香、形、色想到了栽花的大叔,突出他为老师着想的“善念”、然后再由眼前的桂花回忆中学时“默默行善”的看门的老大爷,突出人如桂花,悄放幽香,。
全文紧扣话题,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心中涌动的深情贯串全文。
品读此文,如闻桂香。
另外,在文章的构思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在前文要略作交代。
②栽下去的一个月的桂树能开放吗?③第三段中的“看门的大叔”和第四段中的“看门的老大爷”易让读者产生模糊之感。
“看门的大叔”可换成“养花的大叔”。
此外,文章最后一段意思有了,语言表述不清。
如果略作修改,便会成为一篇无懈可击的美文。
点评:赵新华)附原题在遥远的波斯尼亚,妇人费西玛和丈夫及两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小村落里。
有一天,在奥地利工作的丈夫回来,送给孩子两条金鱼。
次年即1992年,波斯尼亚爆发战争,费西玛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家园,在逃难之前,费西玛捧起金鱼缸走向湖边,将它们轻轻地放进蓝蓝的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