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优秀7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优秀7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优秀7篇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一前言: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阳光和谐校园,从爱自己开始行动。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将3月25日—4月25日定为我校“3·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内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大学生关爱自我身心健康、阳光和谐成长。

活动策划具体安排如下:一、活动主题悦纳自我,乐享生活二、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三、活动时间3月25日~4月25日四、组织机构主办: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承办: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各学院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五、具体活动安排(一)首届心理嘉年华“心·体验”活动承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目的:通过嘉年华游戏过程体验,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心灵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3月25日~3月27日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参与人员: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二)《东林心生活》改版微信公众平台和原创朋辈辅导员之歌-“拥抱天空”正式发布承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目的:通过新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采。

时间:3月25日地点:新老食堂门前广场形式:公众平台微信扫二维码活动,“拥抱天空” MV演员选拔(三)“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感悟”主题征文比赛承办:校大学生心理朋辈指导中心目的:通过征文,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对朋辈团队、工作的思考和感悟,为更好的指导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帮扶水平和技巧提供参考。

时间:4月2日~4月15日参与人员:全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各学院心理朋辈指导中心学生干部、班级心理朋辈辅导员),自愿参与。

学习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教案

学习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教案

学习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教案教案标题:学习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方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培养积极学习心态的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帮助学生发展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学习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

- 提出问题:你认为学习方向对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积极学习心态的概念和特点,如乐观、积极主动等。

- 解释积极学习心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减少焦虑、提高自信等。

- 提供相关案例和研究结果,加深学生对积极学习心态的理解。

第三步:活动与讨论(20分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出培养积极学习心态的方法和策略。

-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和策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第四步:学习习惯与自我管理(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分享一些有效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

-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计划,并分享给同伴。

第五步:自信心与问题解决能力(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心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分享一些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如积极参与、勇于尝试等。

-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方法和策略,并分享经验。

第六步:情绪管理与应对压力(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分享一些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策略,如放松技巧、寻求支持等。

- 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并分享心得。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策略,增强心理韧性。

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疾病,学会寻求心理帮助。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3. 心理韧性培养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5. 心理疾病认识及求助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二、心理健康概述(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15分钟)1. 教师列举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2. 学生探讨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如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等。

四、心理韧性培养(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沟通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二、心理疾病认识及求助途径(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危害。

2. 学生了解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评估他们对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策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认识心理疾病并学会寻求心理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

大学生心理安康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大学生心理安康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2篇〕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生疏吧?主题班会要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兴趣性。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安康主题班会,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安康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背景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安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阔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阔同学的要求。

因此在今年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安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活动主题:你我心声——培养安康心理,扬起人生风帆三、活动目的: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安康知识,号召更多同学关注心理安康问题,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机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才能,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安康和谐开展的校园气氛。

四、活动时间:202_年11月26日五、活动地点:1102教室六、活动对象:班主任和新闻202_-2班全体学生七、主办单位:新闻202_-2班八、活动内容:1.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及目的2.向同学们介绍大学生心理安康日的由来甲:202_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安康者协会建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安康日。

“525”与我爱我谐音,说明了心理安康节珍爱自我的主题,也充分表达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乙:“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心理安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承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别人同心协力。

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安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导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导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从心理层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心理健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做简要总结。

3.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这些图片中的人物分别处于什么心理状态?(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现?(3)心理健康对我们有什么影响?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区别,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1)案例中的人物遇到了什么问题?(2)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问题的应对等方面。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并撰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篇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使大学生能够: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3. 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4. 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5. 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模块一:心理健康概述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征;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模块二:压力与应对1. 压力的来源和影响;2. 压力管理的重要性;3. 压力应对策略的介绍和实践。

模块三: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1. 的优势与需求;2. 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3. 情绪管理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模块四:积极心态与心理抗逆1. 积极思维的培养与实践;2. 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的区别;3. 心理抗逆力的提升方法。

模块五: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1.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3. 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沟通技巧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实践体验: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评估: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2. 互动性强的投影片和教学课件;3. 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问卷和测评工具;4. 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六、教学评估1. 开展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定期测验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3. 面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反馈;4.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标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心理素质,提高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重要性。

2. 情绪管理:如何识别、理解和调节各种情绪,提高情商。

3. 压力应对:认识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4. 人际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和谐。

5. 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

6. 心理素质拓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活动体验:组织心理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

5.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心理健康概述2. 第3-4课时:情绪管理3. 第5-6课时:压力应对4. 第7-8课时:人际沟通5. 第9-10课时:自我认识6. 第11-12课时:心理素质拓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心理素质提升。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活动材料:准备心理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5. 作业模板:提供作业模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心理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3.心理调适方法:讲解心理调适的基本原理,介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积极思考等实用技巧。

4.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设定合理目标,规划人生道路。

5.人际沟通与交往: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有效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心理健康维护:介绍心理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心理调适经验,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调适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4.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

5.实践操作:布置心理调适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四、教学安排1.课时:共1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共计8个主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操作成果等。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理测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1为贯彻学校、学院精神,加强我班级建设,合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这一契机。

让我班同学能够进一步增进对自我了解、探索自我,解决在成长、学习上的诸多困惑,以使同学们心理健康成长,保障同学们能够度过一个愉悦的大学生活,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明确奋斗目标,进而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安排如下:一、活动主题绘人生蓝图圆青春梦想二、活动时间XX年5月xx年的每一天。

三. 活动时间:9月28号(星期三),四. 活动地点:文通楼35五. 参与人员:制药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和学长、学姐六. 活动过程:主持人致开场白并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由来(伴奏轻音乐)由心理委员根据调查统计,提出同学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小见大)做个小游戏悄悄听我跟你说,消除陌生气氛,拉近同学距离(背景音乐:班得瑞轻音乐)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由同学讨论,派出代表,发表一下自己对解决此类问题的看法。

主持人给予分析。

到场的老师或学长学姐发言总结。

最后留五分钟让同学写一下此次班会的感悟,或想对自己说的话。

(由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负责收纸条,其他班委员负责监督维持秩序。

期间伴奏轻音乐)七. 人员安排:主持人:包娟,甘子腾宣传:张扬,陈青青策划书:李蒙会场布置及摄影:李洋,吕正峰,刘笑,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2一、活动背景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因此在今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即,10市场行销班级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1、让同学正确了解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3、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文在当今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心理压力。

因此,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高校教师更有效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1. 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3. 掌握基本的应对策略,提高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优化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分析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常见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法。

3.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如何有效管理和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人际交往与沟通:指导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5. 自我认识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明确个人优势与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专题讲座引入知识点,随后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增强同理心。

4. 心理测评: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自我反思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自我反思报告,总结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经历。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第二周: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第三周:情绪管理技巧训练第四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培养第五周:自我认识与发展指导第六周:综合应用与实践第七周:课程总结与反馈五、评估方式1. 平时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二章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一、教学目的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和结构,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形象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3. 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掌握调试这些偏差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4-S06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调试。

教学难点: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四、教学过程(一)S04: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案例引入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

猎豹猎捕时的时速度最高可达到120千米/小时,且仅一脚着地。

但猎豹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此时限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奔跑3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

猎豹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但成功的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

猎豹会选中一只鹿为目标,朝着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

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

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2.自我意识及其内涵(1)引导案例假如让你写下20个“我是……”你会写下什么?现在尝试着写一下,随便写什么都行。

下面是小美在咨询的过程中“知心姐姐”让小美写下的20个“我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尝试写下20个自己的“我是…”,并分别判断属于那种自我,看学生填完后是否从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篇1一、艺术体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理论依据艺术体操作为一种融合体育与艺术的运动项目,其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形成优美的身体线条,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感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艺术体操教学时,对于艺术体操的教学计划安排主要集中在该教什么内容,以及怎样进行套路的衔接,对于学生的体操学习技能的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会出现忽视情况,这是当前开展艺术体操的心理健康教学的现实需要。

根据《学校体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的要求,大学生艺术体操的开展主要放在心理健康教学上,经过实验调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正确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推动学校素质改革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探讨(-)艺术体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对象主要对某高校艺术体操选项班学生进行研究,总体人数为35人,对照组以数学班30人为参照,普通组人数200人,主要为其他项目选项版的学生。

(二)本次试验的研究方法1制定实施健心处方,根据相关的课题设计要求,主要重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验的科学性、趣味性、创意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系统的进行指导,主要在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实验内容为:首先进行口令指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口令联系的过程中融入课堂。

然后通过一个小的游戏环节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活动的开展,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内容的开展主要以华尔兹为主,集体协作精神是整个试验的目标,教师在音乐的节奏中将动作教给学生,然后进行创造性表演,由学生自行组队,3-4人即可,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由学生自己编制动作,整体造型以及表演方式都是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发挥的内容,最后,在进行考核时,可以改变传统的严肃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演。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文:一、引言部分大学时期是个体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面对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多重挑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其个人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1. 增强自我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学会合理表达情感;3.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理论学习: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以及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心理问题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

4. 自我探索:鼓励学生通过日记、心理测试等方式,增进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

5. 专家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教案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以促进持续的自我成长。

五、结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教案范本仅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起点,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学习、人际关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基本的心理自助与求助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解决心理困扰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影响因素。

2. 常见心理问题:识别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常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 应对策略:探讨如何有效管理情绪、减压放松、时间管理等自我调节方法。

4. 求助途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信息,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专业帮助。

##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验,相互学习应对策略。

3. 互动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主题演讲,现场解答学生疑问。

4.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冲突,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

##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视频短片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

3. 案例剖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可解决性。

4. 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技巧。

5. 总结反馈:回顾课程要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

##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设计问卷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其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 教学反思1.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3. 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教案7篇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教案7篇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教案7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教案(篇1)教育目标: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授新课教师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学生念一遍。

最后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课堂活动1.议一议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2.谈一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3.说一说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指定的页,默读一遍后,按题意在书上写出你们的回答,然后同桌交换着看看各自所写的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如实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请你选择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反正是__病,不改也过得去。

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

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

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1.把不满的话憋在心里。

2.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缺点辨解。

3.与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坦诚相待。

请你将你的选择填在()中。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调整心态。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3.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4. 心理素质的培养5. 人际关系的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会。

二、讲解心理健康概述(10分钟)1.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重要性。

2.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三、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15分钟)1. 教师列举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2. 学生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四、讲解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10分钟)1. 教师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2. 学生了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心理素质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介绍心理素质的定义及培养方法,如自我激励、情绪调节、抗压能力等。

2. 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讲解人际关系的处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及处理原则。

2. 学生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经验和困惑。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四章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四章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压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2. 学习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态度,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情绪与压力的基本概念2.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的方法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态度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相关案例3.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情绪波动较大的经历?请分享你们的感受。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四章——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情绪与压力的基本概念- 情绪:介绍情绪的定义、分类(如喜、怒、哀、惧等)以及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 压力:解释压力的定义、来源(如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等)以及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2.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的方法- 情绪管理方法- 认知重构: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的产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

- 行为调节:介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学生缓解情绪。

- 情绪表达: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沟通,寻求支持。

- 压力调适方法- 时间管理:教授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正念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当下,减少对未来的担忧。

- 积极应对:鼓励学生面对压力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与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方法的掌握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案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识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增强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心理健康相关案例3. 心理健康测试问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2. 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二、主体部分(30分钟)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5分钟)-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强调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健康、适应生活的心理状态。

- 解释心理健康的维度,如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0分钟)- 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符合正常范围,能够进行正常的思维和判断。

- 心理方面:-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 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不懈。

- 拥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能够合理表达和处理情绪。

-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独立、责任等。

-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和谐相处。

3. 心理健康案例分享(5分钟)- 分享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心理健康测试(10分钟)1. 教师发放心理健康测试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 分析测试结果,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份心理健康维护计划。

2. 与同学交流心理健康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自我意识-PPT课件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及调适
1、过度自卑 2、过度自我接受 3、自我中心 4、苛求完美
1、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 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 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 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长处, 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 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 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 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调适方法
(1)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不断完善。 (2)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3)要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 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
3、自我中心
主要表现
(1)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 客观思考。只关心自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自卑的表现
• 自我评价低 • 超概括化和泛化 • 过分敏感、多疑 • 消极地看待问题,遇事习惯往坏处想 • 意志消沉 • 自我掩饰 • 不愿意改变,难以接受新事物
调适方法
(1)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 (2)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 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4)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 (5)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 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 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与痛苦。
4、 不断超越自我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已关系中认识 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2、 积极悦纳自我
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
1、不要给自己贴上消极标签。如,我笨、我无能。 2、不要将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你是独特 的,学会欣赏这种独特之处。 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弱点,即使最自信的人, 也有感到不安的方面。 4、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 5、笑口常开,培养幽默的性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教案介绍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的研究和生活中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教案提供了一系列训练活动和方法。

目标- 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训练和技巧- 增强大学生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活动1: 心理健康概述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增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提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统计数据3.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看法活动2: 压力管理目标- 教授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增强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活动步骤1. 讲解压力的概念和常见压力源2. 分享压力管理的方法,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和情绪调节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自己的压力源和应对方法4. 给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活动3: 情绪管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绪的表达和管理方式- 培养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活动步骤1. 探讨不同情绪的表达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引导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了解适当的表达方式3. 分享情绪管理的技巧,如积极思维和自我调节方法4. 练情绪管理技巧,让学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活动4: 心理健康资源目标- 介绍大学生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资源- 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支持的认识活动步骤1. 分享大学校园内心理健康资源的存在和作用2. 介绍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渠道,如咨询中心或心理健康俱乐部3. 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结束语本教案提供了一系列活动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技巧。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校园内存在的心理健康资源,并意识到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运用这些训练,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作业:讨论问题——如何利用学习心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要求:结合教学讨论;字数在800字以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一律用作业本,不收单页纸作业;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说课教案一、目标1、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2、了解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3、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4、教学重、难点: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5、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简介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有利于认识论不同的类型的学习特点及其特殊规律,便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但是,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分类有一定困难,加上心理学家们对学习所持的观点和对学习进行分类的角度不同,意见就不一致。

(一)潘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加涅的分类(学习效果)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三)布卢姆的分类其分类是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因而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类:1.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2.理解,对解释所学的认识;3.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4.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5.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6.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三、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大学生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需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字经上曾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来说,其学习心理特点主要有:1、智力发展达到高峰1970年,N.贝雷研究的结果表明:20岁到34岁是人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它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顶盛时期,也是一个系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及出成果的最佳时期。

2、学习动机达到稳定阶段动机从内部与外部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凡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意志、兴趣、爱好而进行学习的动机因素都是内部动机,如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强烈的求知欲是内部动机力,它具有持久性、主动性等特点;与此相反,在外因的驱使下,如由家长、教师等一些学习以外的人所提供的赏罚手段或诱因来推动其学习者学习,称为外部动机,它是短暂的,引起的学习是被动的。

大学生的动机已经逐步内化,趋于稳定。

3、学习自我评定能力日益增强随着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定力也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学习结果提供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智力、能力发展的计划,更好的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来自学习问题的困扰,我们将这些常见学习问题分成意愿水平的学习问题和操作水平的学习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并就其调适方法予以介绍。

第二节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较多,我们通过归类,主要分析以下四种。

一、学习缺乏动机“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的动机问题。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

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生将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行动的内部力量。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要有厌学、懒惰等。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目前,厌学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正常,经常上课迟到,甚至逃课。

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效率降低,考试成绩下降。

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有的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有的因学习的时间较长。

懒惰是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现象。

这类学生以为考上大学就完事大吉,学习上不肯用功,不求上进,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常常表现为怕动脑筋、懒于思考,平时“玩”字当头,“混”字当先,只图一时安逸,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

究其根源,有的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认为“背靠大树有凉乘”;有的认为自己有个好爸爸,“车到山前爸有路”。

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学习动机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学习动机是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动机力量,因此,学生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而学,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2)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过程,学生是否能持之以恒,差异在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于1980年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得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这项任务的动机水平为正相关”的结论。

(3)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沃尔伯格等人于1979年研究了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学习动机越强烈的被试者,其学习成绩越好,这种正相关达98%的显著水平。

心理学家洛威尔在一项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成就动机强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组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他给两组大学生被试者的任务是要求他们把一些打乱的字母组成词(如将b、a、n、k 组成bank),19 名成就动机强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不断取得进步,而20名成就动机弱的被试者进步缓慢,且有倒退现象。

2、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提高认识(2)培养兴趣a.积极自我强化b.积极的自我暗示c.带着问题去学d.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3)树立目标二、学习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所谓学习中的自卑心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缺乏自信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这类学生有的虽经一再努力,但成绩总是提不高,丧失了进取心;有的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主观上又不努力,在学习上一再受挫,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鼓不起学习的勇气;有的觉得考研无望,竟争无资本,因而自甘落后,自我轻视,自我消沉。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良有关;有的是由于学校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因个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

自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影响极大。

大学生学习缺乏自信与消极归因有很大联系。

“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

”消极归因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问题。

如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不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教师教得不好,或认为学习环境不理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进步,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当他们因学习上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没有勇气作自我批评,总是设法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或以他人类似的行为来为自己开脱。

消极归因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不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对自己学习的进步也有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1)正确估计自己,培养自信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对许多少年儿童的实验观察、追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多大差别。

”他们肯定地说:“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是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

”(2)与自己较劲,选准突破口,获得一次成功。

(3)积极补偿,以勤补拙,所谓补偿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情绪。

(4)克服学习无助感,提高自我效能感三、考试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由多种感受交织而成。

焦虑可分为低度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而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则相反。

焦虑过度会使学生感到沮丧、痛苦、失望、内疚,而焦虑不足则会使学生不思进取、萎靡、消沉、灰心丧气。

”引起焦虑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其中可能是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可能是增加了失败感和内疚感,还可能是缘于心理受到虐待等,紧张、不安、焦虑、忧愁、烦躁、恐惧等混杂在一起,最终形成焦虑状态。

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学习心理问题,是由于面临考试而引起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

多数人在面临重要考试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无害的。

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及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耶基斯和多德森(1908)的研究表明,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

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

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1)正确认识考试,稳定情绪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不能片面认为考取大学地是唯一的出路,应把考试看成是检验自己十几年的学业水平,接受祖国挑选的正常程序,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竞争,更不能把考试视为下赌注。

(2)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工作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心情,脚踏实地、有条不率地进入应试状态。

精神准备除了要调整好情绪,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重视科学用脑,不要开夜车还要注意起床不要离考试太近,起床后应活动一下。

物质准备除了生活上吃一些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外,还应做好交通工具、学习用品防暑、生活用品的准备。

(3)正确评估自己,树立必胜信心考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必胜信心、是防止“晕场”的有力保证,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

(4)自我放松,自我暗示入场前,如仍处于紧张状态,可以作几次深呼吸,两节广播操,哼几句流行歌曲,想点与考试无关使自己高兴的事,积极参与同学间谈笑来转移注意力,冲淡紧张情绪。

四、记性不好学习中记性不好是许多大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绪。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的记性呢?1、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愉快的心情会引起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肌肉舒适放松,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体温略上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