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AD 2=,AB BC CD 6===,动点P 在
射线BA 上,以BP 为半径的
P 交边BC 于点E (点E 与点C 不重合),联结PE 、
PC ,设x BP =,PC y =.
(1)求证:PE //DC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联结PD ,当PDC B ∠=∠时,以D 为圆心半径为R 的D 与P 相交,求R 的取
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36(09)y x x x =-+<<;(3)3605
R <<
【解析】 【分析】
()1根据梯形的性质得到B DC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PEB ∠∠=,根据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分别过P 、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 、F 、.G 推出四边形ADGF 是矩形,
//PH AF ,求得2BF FG GC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22226242AF AB B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
223PH x =
,13BH x =,求得1
63
CH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3作//EM PD 交DC 于.M 推出四边形PDME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PE DM x ==,即 6MC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18
655
PD EC ==-=,根据相切两圆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
1证明:梯形ABCD ,AB CD =,
B DCB ∠∠∴=,
PB PE =, B PEB ∠∠∴=, DCB PEB ∠∠∴=,
//PE CD ∴;
()2解:分别过P 、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 、F 、G .
梯形ABCD 中,//AD BC , ,BC DG ⊥,BC PH ⊥,
∴四边形ADGF 是矩形,//PH AF ,
2AD =,6BC DC ==, 2BF FG GC ∴===,
在Rt ABF 中,
22226242AF AB BF =-=-=,
//PH AF ,
PH BP BH
AF AB BF
∴
==6242x BH ==,
223PH x ∴=
,1
3
BH x =, 1
63
CH x ∴=-,
在Rt PHC 中,22PC PH CH =
+
22221
(
)(6)33
y x x ∴=+-2436(09)y x x x =-+<<, ()3解:作//EM PD 交DC 于M .
//PE DC ,
∴四边形PDME 是平行四边形.
PE DM x ∴==,即 6MC x =-,
PD ME ∴=,PDC EMC ∠∠=, 又PDC B ∠∠=,B DCB ∠=∠, DCB EMC PBE PEB ∠∠∠∠∴===. PBE ∴∽ECM ,
PB BE EC MC ∴=
,即232663
x
x x x =--, 解得:18
5x =,
即12
5
BE =,
1218655
PD EC ∴==-
=, 当两圆外切时,PD r R =+,即0(R =舍去); 当两圆内切时,-PD r R =,即10(R =舍去),236
5
R =; 即两圆相交时,3605
R <<. 【点睛】
本题属于圆综合题,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CD 为⊙O 的直径,点B 在⊙O 上,连接BC 、BD ,过点B 的切线AE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A ,OE//BD ,交BC 于点F ,交AB 于点E. (1)求证:∠E=∠C ;
(2)若⊙O 的半径为3,AD=2,试求AE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ABC 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3)485
.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B ,利用已知条件和切线的性质证明:OE∥BD,即可证明:∠E=∠C;
(2)根据题意求出AB 的长,然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可求解;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解. 试题解析:(1)如解图,连接OB , ∵CD 为⊙O 的直径,
∴∠CBD=∠CBO+∠OBD=90°,
∵AB是⊙O的切线,
∴∠ABO=∠ABD+∠OBD=90°,
∴∠ABD=∠CBO.
∵OB、OC是⊙O的半径,
∴OB=OC,∴∠C=∠CBO.
∵OE∥BD,∴∠E=∠ABD,
∴∠E=∠C;
(2)∵⊙O的半径为3,AD=2,
∴AO=5,∴AB=4.
∵BD∥OE,
∴=,
∴=,
∴BE=6,AE=6+4=10
(3)S △AOE==15,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
S△ABC= S△AOE==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0,8),将△ABC沿直线AB折叠,点C落在x轴的负半轴D(−4,0)处.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运动,过点P作PQ⊥AB,交x轴于点Q,PR∥AC交x轴于点R,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线段QR长为d,求d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N是射线AB上一点,以点N为圆心,同时经过R、Q两点作⊙N,⊙N交y轴于点E,F.是否存在t,使得EF=RQ?若存在,求出t的值,并求出圆心N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
1
3
2
y x
=-+(2)d=5t (3)故当 t=
8
5
,或8
15
,时,QR=EF,N(-
6,6)或(2,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C (0,8),D (-4,0),可求得OC ,OD 的长,然后设OB=a ,则BC=8-a ,在Rt △BO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8-a )2=a 2+4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B 的坐标,然后由三角函数的求得点A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
(2)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长,继而求得∠BAO 的正切与余弦,由PR//AC 与折叠的性质,易证得RQ=AR ,则可求得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首先过点分别作NT ⊥RQ 于T ,NS ⊥EF 于S ,易证得四边形NTOS 是正方形,然后分别从点N 在第二象限与点N 在第一象限去分析求解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
(1)∵C (0,8),D (-4,0), ∴OC=8,OD=4, 设OB=a ,则BC=8-a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BC=8-a , 在Rt △BOD 中,∠BOD=90°,DB 2=OB 2+OD 2, 则(8-a )2=a 2+42, 解得:a=3, 则OB=3, 则B (0,3), tan ∠ODB=
3
4
OB OD = , 在Rt △AOC 中,∠AOC=90°,tan ∠ACB=3
4
OA OC = , 则OA=6, 则A (6,0),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
则60{3
k b b +== ,解得:1
{23
k b =-= , 故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1
2
x +3; (2)如图所示:
在Rt △AOB 中,∠AOB=90°,OB=3,OA=6,
则AB=22
135,tan 2OB OB OA BAO OA +=∠=
= ,255OA
cos BAO AB
∠==, 在Rt △PQA 中,9045APQ AP t ∠=︒=,,
则AQ=
10cos AP
t BAO =∠ ,
∵PR ∥AC ,
∴∠APR=∠CAB ,
由折叠的性质得:∠BAO=∠CAB , ∴∠BAO=∠APR , ∴PR=AR ,
∵∠RAP+∠PQA=∠APR+∠QPR=90°, ∴∠PQA=∠QPR , ∴RP=RQ , ∴RQ=AR ,
∴QR=
1
2 AQ=5t, 即d=5t;
(3)过点分别作NT ⊥RQ 于T ,NS ⊥EF 于S , ∵EF=QR , ∴NS=NT ,
∴四边形NTOS 是正方形,
则TQ=TR=
1522QR t = , ∴111515
1022224
NT AT AQ TQ t t t ==-=-=()
() , 分两种情况,
若点N 在第二象限,则设N (n ,-n ),
点N 在直线1
32
y x =-+ 上, 则1
32
n n -=-
+ , 解得:n=-6,
故N (-6,6),NT=6,
即
15
64
t = , 解得:8
5
t = ;
若点N 在第一象限,设N (N ,N ), 可得:1
32
n n =-+ , 解得:n=2, 故N (2,2),NT=2,
即
15
24
t =, 解得:t=8
15
∴当 t =85,或8
15
,时,QR =EF ,N (-6,6)或(2,2)。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4.如图1,四边形ABCD 中,
、
为它的对角线,E 为AB 边上一动点(点E 不与点
A 、
B 重合),EF ∥A
C 交BC 于点F ,FG ∥B
D 交DC 于点G ,GH ∥AC 交AD 于点H ,连接H
E .记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如果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的值不变,则我们称四边形ABCD 为“四边形”, 此时的值称为它的“值”.经过探究,可得矩形是“四边形”.如图2,矩形ABCD 中,若AB=4,BC=3,则它的“值”为 .
(1)等腰梯形 (填“是”或 “不是”)“四边形”; (2)如图3,是⊙O 的直径,A 是⊙O 上一点,,点为
上的一动
点,将△
沿
的中垂线翻折,得到△
.当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以、、、
、、中的任意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最多,最多有 个. 【答案】“值”为10;(1)是;(2)最多有5个.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题中“四边形”的定义结合矩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1)根据题中“四边形”的定义结合等腰梯形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2)根据题中“四边形”的定义结合中垂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矩形ABCD中,若AB=4,BC=3,则它的“值”为10;
(1)等腰梯形是“四边形”;
(2)由题意得当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以、、、、、中的任意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最多,最多有5个.
考点:动点问题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5.如图①、②、③是两个半径都等于2的⊙O1和⊙O2,由重合状态沿水平方向运动到互相外切过程中的三个位置,⊙O1和⊙O2相交于A、B两点,分别连结O1A、O1B、O2A、O2B和AB.
(1)如图②,当∠AO1B=120°时,求两圆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l;
(2)设∠AO1B的度数为x,两圆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在(2)中,当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时,则线段O2A所在的直线与⊙O1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除此之外,它们是否还有其它的位置关系?如果有,请直接写出其它位置关系时的x的取值范
围.
【答案】(1)8
3
(2)(0≤x≤180)(3)O2A与⊙O1相切;当0≤x≤90和
0≤x≤180时,线段O2A所在的直线与⊙O1相交
【解析】
试题分析:(1)解法一、依对称性得,∠AO2B=∠AO1B=120°, ∴
解法二、∵O1A=O1B=O2A=O2B
∴AO1BO2是菱形∴∠AO2B=∠AO1B=120°∴l=2׈A=
(2)∵由(1)知,菱形AO1BO2中∠AO2B=∠AO1B=x度,
∴重叠图形的周长, 即(0≤x≤180)(3) 当时,线段O2A所在的直线与⊙O1相切!
理由如下:∵,由(2)可知:, 解之x =90度
∴AO 1B =90°,因此菱形AO 1BO 2是正方形,∴O 1AO 2=90°,即O 2A ⊥O 1A , 而O 1A 是⊙O 1的半径,且A 为半径之外端;∴O 2A 与⊙O 1相切.
还有如下位置关系:当0≤x ≤90和0≤x ≤180时,线段O 2A 所在的直线与⊙O 1相交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会求函数的解析式,本题难度比较大
6.如图,在ABC ∆中,90ACB ∠=︒,45ABC ∠=︒,12BC cm =,半圆O 的直径
12DE cm =.点E 与点C 重合,半圆O 以2/cm s 的速度从左向右移动,在运动过程中,
点D 、E 始终在BC 所在的直线上.设运动时间为()x s ,半圆O 与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S cm
.
(1)当0x =时,设点M 是半圆O 上一点,点N 是线段AB 上一点,则M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在平移过程中,当点O 与BC 的中点重合时,求半圆O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
S ;
(3)当x 为何值时,半圆O 与ABC ∆的边所在的直线相切?
【答案】(1)24cm ,()
926cm ;(2)2
(189)cm π+;(3)0x =或6x =或
932x =-【解析】 【分析】
(1)当N 与点B 重合,点M 与点D 重合时,MN 最大,此时121224()MN DB DE BC cm ==+=+=如图①,过点O 作ON
AB ⊥于N ,与半圆交于点
M ,此时MN 最小,MN ON OM =-,
2
61218()92()OB OC CB cm ON BN cm =+=+====,所以926()MN ON OM cm =-=;
(2)当点O 与BC 的中点重合时,如图②,点O 移动了12cm ,设半圆与AB 交于点H ,连接OH 、CH ,6OH OC OB ===,
2901
6669183602
BOH HOC S S S ππ∆=+=
⋅+⨯⨯=+阴影扇形;
(3)当半圆O 与直线AC 相切时,运动的距离为0或12,所以0x =(秒)或6(秒);当半圆O 与直线AB 相切时,如图③,连接OH ,则OH AB ⊥,6OH =,262OB OH ==,1262OC BC OB =-=-,移动的距离为
612621862()cm +-=-,运动时间为1862
9322
x -=
=-(秒). 【详解】
解:解(1)当N 与点B 重合,点M 与点D 重合时,MN 最大,此时121224()MN DB DE BC cm ==+=+=
如图①,过点O 作ON AB ⊥于N ,与半圆交于点M ,此时MN 最小,
MN ON OM =-,
45ABC ∠=︒, 45NOB ∴∠=︒,
在Rt ONB ∆中,61218()OB OC CB cm =+=+= 2
92()ON BN OB cm ∴==
=, 926()MN ON OM cm ∴=-=-,
故答案为24cm ,(926)cm -;
(2)当点O 与BC 的中点重合时,如图②,点O 移动了12cm ,
设半圆与AB 交于点H ,连接OH 、CH .
BC 为直径, 90CHB ∴∠=︒,
45ABC ∠=︒
45HCB ∴∠=︒,
HC HB ∴=,
OH BC ∴⊥,6OH OC OB ===,
2901
6669183602
BOH HOC S S S ππ∆=+=
⋅+⨯⨯=+阴影扇形; (3)当半圆O 与直线AC 相切时,运动的距离为0或12,
0x ∴=(秒)或6(秒);
当半圆O 与直线AB 相切时,如图③,
连接OH ,则OH AB ⊥,6OH =
45B ∠=︒,90OHB ∠=︒,
262OB OH ∴==,
1262OC BC OB =-=-,
移动的距离为612621862()cm +-=-,
运动时间为1862932x -==-(秒), 综上所述,当x 为0或6或932-时,半圆O 与ABC ∆的边所在的直线相切.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综合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圆切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分类讨论.
7.如图,PA ,PB 分别与
O 相切于点A 和点B ,点C 为弧AB 上一点,连接PC 并延长交O 于点F ,D 为弧AF 上的一点,连接BD 交FC 于点E ,连接AD ,且2180APB PEB ∠+∠=︒.
(1)如图1,求证://PF AD ;
(2)如图2,连接AE ,若90APB ∠=︒,求证:PE 平分AEB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B 交PE 于点H ,连接OE ,8AD =,4sin 5
ABD ∠=,求PH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
257
【解析】
【分析】 (1)连接OA 、OB ,由切线的性质可得90OAP OBP ∠=∠=︒,由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得180∠+∠=︒P AOB ,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一半,得到
2AOB ADB ∠=∠,等量代换得到ADB PEB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PF AD ;
(2)过点P 做PK PF ⊥交EB 延长线于点K ,由90APB ∠=︒得290PEB ∠=︒,从而45PEB ∠=︒,由切线的性质,得PA PB =,由PK PE ⊥,45PEK ∠=︒,得PE PK =,从而90APE EPB ︒∠=-∠,进而APE BPK ∠=∠,即可证得
APE BPK ∆∆≌由此45K AEP ∠=∠=︒,得到AEP PEB ∠=∠,即可证得PE 平分AEB ∠;
(3)连接AO 并延长交圆O 于点M ,连接OB 、OH 、OP 、OD 、DM ,由
45ADE ∠=︒,90AED ∠=︒,可得DE AE =,由OA 、OD 为半径,可得OA OD =,即可证出DEO AEO ∆∆≌,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90ADM ∠=︒,在Rt ADM ∆中,由正弦定义可得10AM =,由此5OA OB ==,由OAPB 为正方形,对角线AB 垂直平分OP ,从而,OH PH =.在Rt OAP ∆中,252OP OA ==.延长EO 交AD 于K ,在Rt OEP ∆中,由勾股定理得7PE =,在Rt OEH ∆中,由勾股定理得
257
PH =
. 【详解】 (1)连接OA 、OB
∵PA 、PB 与圆O 相切于点A 、B ,且OA 、OB 为半径,
∴OA AP ⊥,OB BP ⊥,
∴90OAP OBP ∠=∠=︒,
∴在四边形AOBP 中,360180180P AOB ∠+∠=︒-︒=︒,
∵AB AB =,
∴2AOB ADB ∠=∠,
∴2180P ADB ∠+∠=︒,
∵2180P PEB ∠+∠=︒,
∴ADB PEB ∠=∠,
∴//PF AD
(2)过点P 做PK PF ⊥交EB 延长线于点K
∵90APB ∠=︒,
∴21809090PEB ∠=︒-︒=︒,
∴45PEB ∠=︒,
∵PA 、PB 为圆O 的切线,
∴PA PB =,
∵PK PE ⊥,45PEK ∠=︒,
∴PE PK = ,
∵9090APE EPB KPB EPB ︒︒∠=-∠=∠=-∠,
∴APE BPK ∠=∠,
∴APE BPK ∆∆≌,
∴45K AEP ∠=∠=︒,
∴AEP PEB ∠=∠,
∴PE 平分AEB ∠;
(3)连接AO 并延长交圆O 于点M ,连接OB 、OH 、OP 、OD 、DM
∵45ADE ∠=︒,90AED ∠=︒,
∴DE AE =,
∵OA 、OD 为半径,
∴OA OD =,
∵OE OE =,
∴DEO AEO ∆∆≌,
∴1452
AEO OED AED ∠=∠=
∠=︒, ∴90OEP ∠=︒,
∵AM 为圆O 的直径,
∴90ADM ∠=︒,
∵弧AD =弧AD ,
∴ABD AMD ∠=∠,
在Rt ADM ∆中,8AD =,4sin 5AMD ∠=
,则10AM =, ∴5OA OB ==,
由题易证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
∴对角线AB 垂直平分OP ,AB OP =,
∵H 在AB 上,
∴OH PH =,
在Rt OAP ∆中,252OP OA =
=,
延长EO 交AD 于K ,
∵DE AE =,可证OK AD ⊥,DOK ABD ∠=∠,
∴4DK KE ==,3OK =,1OE =
∴在Rt OEP ∆中,227PE OP OE =-=
在Rt OEH ∆中,222OH OE EH =+
∵OH PH =,7EH PE HP PH =-=-
∴()22217PH PH =+- ∴257
PH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交弦定理,正弦定理,勾股定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定理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B=CD=AD=5,cos 45B =
,点O 是边BC 上的动点,以OB 为半径的O 与射线BA 和边BC 分别交于点E 和点M ,联结AM ,作
∠CMN=∠BAM ,射线MN 与边AD 、射线CD 分别交于点F 、N .
(1)当点E 为边AB 的中点时,求DF 的长;
(2)分别联结AN 、MD ,当AN//MD 时,求MN 的长;
(3)将O 绕着点M 旋转180°得到'O ,如果以点N 为圆心的N 与'O 都内切,求O 的半径长.
【答案】(1)DF 的长为
158;(2)MN 的长为5;(3)O 的半径长为258
. 【解析】
【分析】 (1)作EH BM ⊥于H ,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利用cos 45
B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算半径,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FD 即可;
(2)先证AMB CNM ∠=∠,再证MAD CNM ∠=∠,从而证明AFM NFD ∆~∆,得到AF MF AF DF NF MF NF DF
=⇒=,再通过平行证明AFN DFM ∆~∆,从而得到AF NF AF MF NF DF DF MF
=⇒=,通过两式相乘得出AF NF =再根据平行得出NF DF =, 从而得出答案.
(3)通过图形得出MN 垂直平分'OO ,从而得出90BAM CMN ∠=∠=︒,再利用cos 45
B =
解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如图,作EH BM ⊥于H :
∵E 为AB 中点,45,cos 5
AB AD DC B ==== ∴52
AE BE ==
∴cos 45
BH B BE == ∴2BH = ∴2
253222EH ⎛⎫=-= ⎪⎝⎭
设半径为r ,在Rt OEH ∆中: ()2
22322r r ⎛⎫=-+ ⎪⎝⎭ 解得:2516
r =
∵,E O 分别为,BA BM 中点 ∴BAM BEO OBE ∠=∠=∠
又∵CMN BAM ∠=∠
∴CMN OBE ∠=∠
∴//MF AB
∴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
∴2528
AF BM r === ∴2515588
FD AD AF =-=-
= (2)如图:连接MD AN ,
∵,B C BAM CMN ∠=∠∠=∠
∴AMB CNM ∠=∠ 又∵AMB MAD ∠=∠
∴MAD CNM ∠=∠
又∵AFM NFD ∠=∠
∴AFM NFD ∆~∆
∴
AF MF AF DF NF MF NF DF
=⇒=① 又∵//MD AN
∴AFN DFM ∆~∆ ∴
AF NF AF MF NF DF DF MF
=⇒=② 由①⨯②得; 22AF NF AF NF =⇒=
∴NF DF =
∴5MN AD ==
故MN 的长为5;
(3)作如图:
∵圆O 与圆'O 外切且均与圆N 内切 设圆N 半径为R ,圆O 半径为r
∴'=NO R r NO -=
∴N 在'OO 的中垂线上
∴MN 垂直平分'OO
∴90NMC ∠=︒
∵90BAM CMN ∠=∠=︒
∴A 点在圆上
∴54cos 5
AB B BM BM === 解得:254
BM =
O 的半径长为258
【点睛】 本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目,难度较大,掌握相似之间的关系转化以及相关线段角度的关系转化是解题关键.
9.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过点A 的直线l 与O 相交于点C ,D 是弦CA 延长线
上一点,BAC ∠,BAD ∠的平分线与
O 分别相交于点E ,F ,G 是BF 的中点,过点G 作MN AE ,与AF ,EB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 ,N .
(1)求证:MN 是
O 的切线; (2)若24AE =,18AM =. ①求O 的半径;
②连接MC ,求tan MCD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①13;②
2741 【解析】 【分析】
(1)如图1,连接 GO 、GA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MAE=12
(∠BAC+∠BAD )=90°,由圆周角定理和同圆的半径相等得∠OGA=∠FAG ,则OG ∥AM ,所以∠MGO=180-∠M=90,从而得结论;
(2)①延长GO 交AE 于点P ,证明四边形 MGPA 为矩形,得GP=MA=18,∠GPA=90°,设OA=OG=r ,则OP=18-r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出即可;
②如图3,过M 作MH ⊥l ,连接BC ,延长NE 交l 于I ,连接GO 交延长交AE 于P ,tan ∠MAH=tan ∠ABE=tan ∠BIA=125
,BI=2BE=20,根据三角函数计算MH ,AH ,CI 的长,最后计算MH 和HC 的长,代入tan ∠MCD=
MH HC
,可得结论. 【详解】
(1)证明:如图1,连接GO ,GA ,
∵BAC ∠,BAD ∠的平分线与
O 分别相交于点E ,F , ∴1()902MAE BAC BAD ∠=
∠+∠=︒. ∵MN AE ,
∴18090M MAE ∠=︒-∠=︒.
∵G 是BF 的中点,
∴FG BG =,
∴FAG BAG ∠=∠.
∵OA OG =,
∴OGA BAG ∠=∠,
∴OGA FAG ∠=∠,
∴OG AM ∥,
∴18090MGO M ∠=︒-∠=︒.
∵OG 为
O 半径, ∴MN 是O 的切线.
(2)解:①如图2,连接GO 并延长交AE 于点P ,
∵90MGO M MAE ∠=∠=∠=︒,
∴四边形MGPA 为矩形,
∴18GP MA ==,90GPA ∠=︒,即OP AE ⊥,
∴1122
AP AE ==. 设OA OG r ==,则18OP r =-,
在Rt OAP △中,∵222OA OP AP =+,
∴222(18)12r r =-+,
解得:13r =,
故O 的半径是13.
②如图3,过M 作MH l ⊥,连接BC ,延长NE 交l 于I ,连接GO 并延长交AE 于P ,
由①知:13OG =,18PG =,
∴5OP =.
∵AB 是O 的直径,
∴90AEB AEI ∠=∠=︒.
∵BAE EAC ∠=∠,
∴ABE AIB ∠=∠,
∵AM NI ∥,
∴MAH BIA ABE ∠=∠=∠,
∴12tan tan tan 5
MAH ABE BIA ∠=∠=∠=
,220BI BE ==. ∵12cos 13HM AMH AM ∠==,5sin 13AH AMH AM ∠==,5sin 13CI CBI BI ∠==, ∴181********MH ⨯=
=,185901313AH ⨯==,5100201313
CI =⨯=, ∴100238261313
AC AI CI =-=-=, ∴23890328131313
HC AH AC =+=+=, ∴21627tan 32841
MH MCD H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两个点A ,B 和图形ω,如果在图形ω上存在点P ,Q (P ,Q 可以重合),使得AP =2BQ ,那么称点A 与点B 是图形ω的一对“倍点”. 已知⊙O 的半径为1,点B (0,3).
(1)①点B 到⊙O 的最大值,最小值;
②在A 1(5,0),A 2(0,10),A 3)这三个点中,与点B 是⊙O 的一对“倍点”的是 ;
(2)在直线y =x +b 上存在点A 与点B 是⊙O 的一对“倍点”,求b 的取值范围; (3)正方形MNST 的顶点M (m ,1),N (m +1,1),若正方形上的所有点与点B 都是⊙O 的一对“倍点”,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①点B 到⊙O 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2;②A 1;(2)b -≤≤;
(3)3≤m ≤
1或≤m ≤﹣4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123,,A A A 三个点到⊙O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再根据“倍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2)如图1(见解析),过点O 作OD l ⊥,先求428BQ ≤≤,再求出直线
:l y x b =+上的点到⊙O 的最小值,只要这个最小值小于等于8即可满足题意,然后求解即可;
(3)根据正方形的位置,可分20,01,1,2m m m m -≤<≤≤><-四种情况,分别求出每种情况下,正方形最近顶点、最远顶点到⊙O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然后根据“倍点”的定义
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详解】
(1)①点B 到⊙O 的最大值是314BO r +=+=
点B 到⊙O 的最小值是312BO r -=-=;
②1A 到⊙O 的最大值6,最小值4;2A 到⊙O 的最大值11,最小值9;3A 到⊙O 的最大值3,最小值1
由(1)知,点B 到⊙O 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2
因此,在⊙O 上存在点P ,Q ,使得12A P BQ =,则1A 与B 是⊙O 的一对“倍点”
故答案为1A ;
(2)∵点B 到⊙O 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2
428BQ ∴≤≤
如图1,过点O 作OD l ⊥
由直线:l y x b =+的解析式可知:60,DCO OC b ∠=︒=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2CD b OD =
== 则点D 到⊙O
1-
,即直线:l y b =+上的点到⊙O
的最小值为1-
要使直线:l y x b =+上存在点A 与点B 是⊙O 的一对“倍点”
18-≤
解得:b ≤
b -≤≤;
(3)由(2)知,428BQ ≤≤
依题意,需分20,01,1,2m m m m -≤<≤≤><-四种情况讨论:
①当20m -≤<时,顶点(1,1)N m +到⊙O
14<,此时顶点N 不符题意
②当01m ≤≤时,顶点(,1)M m 到⊙O
14<,此时顶点M 不符题意
③当1m ,如图2,正方形MNST 处于1号正方形位置时
则顶点S 和T 的坐标为(1,0),(,0)S m T m +
此时,点T 到⊙O 的最小值为1m -,最大值为1m +;点N 到⊙O
的最小值为
1
1
则14
18
m +≥⎧≤
,解得:31m ≤≤
当正方形MNST 处于2号正方形位置时 则顶点S 和T 的坐标为(1,2),(,2)S m T m + 此时,点M 到⊙O
的最小值为2211m +-,最大值为2211m ++;点S 到⊙O 的最小值为22(1)21m ++-,最大值为22(1)21m +++
则2222114(1)218
m m ⎧++≥⎪⎨++-≤⎪⎩,解得:22771m ≤≤-或77122m --≤≤-(舍去) 故当1m 时,m 的取值范围为3771m ≤≤-
④当2m <-时,正方形MNST 处于3号正方形位置时
则顶点S 和T 的坐标为(1,0),(,0)S m T m +
此时,点S 到⊙O 的最小值为2m --,最大值为m -;点M 到⊙O 的最小值为
2211m +-,最大值为2211m ++
则224
118
m m -≥⎧⎨+-≤⎪⎩,解得:454m -≤≤- 当正方形MNST 处于4号正方形位置时
则顶点S 和T 的坐标为(1,2),(,2)S m T m +
此时,点N 到⊙O 的最小值为22(1)11m ++-,最大值为22(1)11m +++;点T 到⊙O 的最小值为2221m +-,最大值为2221m ++
则2222(1)114218
m m ⎧+++≥⎪⎨+-≤⎪⎩,解得:77122m -≤≤--或22177m -≤≤(舍去) 故当2m <-时,m 的取值范围为774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3771m ≤≤-或774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正方形的性质,较难的是(3),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四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