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刘奎武边巍孙铁波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05期

摘要根据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对接,学校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企业为培养学生提供资源和实践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5-0018-04

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对高职院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群各专业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集群优势、实践教学优势、师资队伍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等。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以建设江苏省特色专业群为契机,集中优势专业、优势资源,紧扣学校的大食品产业链,组建了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并构建了“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的食品生产、食品设备制造等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一、专业群“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内容

“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与工作岗位对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岗位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行业岗位标准对接[1];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整合产学合作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一)专业与职业对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与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松下冷机有限公司、淮安富士康有限公司、上海鸿得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亿滋食品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与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全面、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引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

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服务域以及合作企业,确定学习性岗位,归纳出岗位的核心技能为识图与绘图、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操作工、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等,将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纳入专业群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标准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3],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模拟真实生产环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借助学校江苏省食品工程实训基地,通过对企业生产一线真实生产过程的调研,改变实训环境、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建成了焙烤生产线、牛奶生产线、肉制品加工生产线、果汁饮料生产线、啤酒酿造生产线、黄酒酿造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食机汇”、“蒙牛虚拟乳品工厂”等现代化设备资源库的建设为载体,专业教师深入到合作企业,学习食品自动化设备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与合作企业专家组成团队,根据真实生产过程开发教材,共同开发“食品自动化设备网络资源库”,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案例提炼成教学项目,编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四)整合产学合作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

将合作企业实际生产中的设备、产品生产工艺、工作管理流程等信息引入专业教学内容,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课堂开展现场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对接[4]。围绕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相关服务域,以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为重点,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共建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企业与学校资源的对接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引入企业专业岗位的资源,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认真组织好实施、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价。学校与乳品龙头企业开发了“虚拟乳品工厂”,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乳品加工设备。建立“酒类生产自动化设备操作、维修与维护规范”,并共建若干门专业岗位相关的核心课程资源库;与食品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搭建了“远程视频互动课堂”,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设备的制造过程。结合国家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专业群收集各类食品自动化设备,全景式展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打造了可为企业和学校提供技术服务的“食机汇”食品自动化设备资源库。

实施“一课双师”制度,校企互兼互聘,组建专兼互补的特色教学团队。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岗位能手等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专职教师学习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学校制订相关岗位设置与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双工作量要求,校内教师承担校内工作量的同时,必须要深入企业完成企业调研、技术服务、对外培训等实践工作量,获得双师素质。对企业兼职教师制订校外兼职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和评审校内职称,按照职称级别发放课时津贴。通过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增强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将专业群岗位技能训练划分为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按专业岗位将实验室、实训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以提高校内实践资源的使用效率。利用学校食品职教集团等大型合作平台,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育人。按照岗位群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将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引入学校创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实践教学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开展,满足专业群各岗位的共性能力需求和专门化能力需求。

(五)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吸收企业现代管理理念,建立以“企业需要、就业导向、6S管理”为目标的学生管理新模式,推进专业群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在全系形成“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6S”管理(微笑smiling、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高效speedy、专业special、安全safety),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管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各类企业都十分强调管理的规范化。多年以来,在大中型企业当中,都进行过“4S管理”、“5S管理”、“6S管理”等管理模式的改革与运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科学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品牌形象建立的基石,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专业群将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企业顶岗、企业调研、企业技术骨干讲座、优秀毕业生见面会等形式,让高职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

二、基于“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重构

专业群的服务域为大食品产业链,各专业之间相辅相成,以食品加工企业的大型生产线为主线,包括上游设备加工企业的设计制造、电气控制系统的实施和下游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电子检测、运行过程的监控。根据岗位群中学生应具备的技术技能目标,将食品设备行业相关规范、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引入校内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构建了“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群所对应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共性与差异性,按知识和能力成长规律分为基础能力培养、专项技术技能培养及拓展能力培养三个模块。按照专业群各岗位的基础能力共性,搭建基础共享的基础课程平台;分析各岗位能力要求的差异性,构建核心分立的专项技术课程平台;根据各岗位的升迁方向,确立拓展互选的拓展课程平台。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专业群“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按照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成长规律自下而上将课程体系架构分成三个平台。首先是最底层专业群共性的基础共享课程平台,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根据不同岗位设置核心分立课程平台,根据岗位的升迁需要设置拓展互选课程平台。基础共享课程平台面向专业群内各岗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和学分要求有所差别。处于课程体系架构中层的核心分立课程平台,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