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导游词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1.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第1篇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2.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第2篇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文化内涵丰富,仅碑廊内就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琴台题壁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
古琴台导游词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名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琴台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琴台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
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
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
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
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
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
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
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
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
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
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
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
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
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光绪十年(____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____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____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湖北古琴台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湖北古琴台!古琴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纪念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古琴台,领略古琴文化的魅力。
古琴台建于公元46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也是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乐中之王”,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古琴台是一座佛教寺庙,主要供奉着观音菩萨。
寺庙共有五个大殿,其中最大的是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的金身。
观音殿是古琴台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参观的重点之一。
古琴台修建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环境幽雅宜人。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国家AA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物旅游景观之一。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湖北古琴台景点导游词1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
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
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
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
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
古琴台导游词范文介绍
古琴台导游词范文介绍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古琴台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古琴台导游词1高山流水的成语典故,千古传颂,知者甚众,令无数人唏嘘感慨。
故事的背后,说出了世间知音难觅、友情弥足珍贵的道理。
相传,春秋时期,在晋国做大夫的琴师俞伯牙回乡探亲途经汉水,泊舟上岸,遇见从山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
愈伯牙坐于石上鼓琴抒怀时,见钟子期放下柴担,站在那里凝神静息,听得十分投入,伯牙琴技高超精妙,心事赋琴,在琴中奏出自己的志向。
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脱口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抚琴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赞叹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赶忙起身施礼,和子期结拜为只弟,引为知己。
这一晚,恰是中秋月圆。
依依惜别时,他俩约定来年中秋再次相见。
未承想,到了第二年,钟子期染疾而亡。
伯牙不见故友,心中悲切,摔琴断弦于子期墓前,以谢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知音一去,琴有谁听?痛哉!"一片弹琴石,千秋于客寻。
牙期偶相遇,山水感知音。
"高山涼水遇知音的典故,成为中华民族的桩千古韵事。
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
人这一生,知己难求。
虽然,谁都渴望获得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谁都希冀拥有可以生死相依的友情,然而,真正情缘相投,心灵相通的知音少之又少。
所以,到头来只能发出"茫茫人海,知音是谁"的无奈吁叹和无处排遣的孤独怅惘了!古琴台导游词2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武汉古琴台导游词
武汉古琴台导游词古琴台(GuQ in tai),又名俞伯牙台,天下知音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连接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武汉古琴台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武汉古琴台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
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 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 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 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
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 引来凤凰在此作巢。
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
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
取上一段敲一敲, 声音太清, 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
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 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 又称瑶琴。
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
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 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 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
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
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
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
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
古琴台导游词范文4篇
古琴台导游词范文4篇Guqintai tour guide编订:JinTai College古琴台导游词范文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湖北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古琴台导游词范文2、篇章2:古琴台导游词范文3、篇章3:古琴台导游词范文4、篇章4:湖北古琴台导游词范文古琴台(GuQintai),又名俞伯牙台,“天下知音第一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连接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古琴台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古琴台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2篇)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关于武汉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2篇)
关于武汉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湖北古琴台景点的导游词(2篇)
湖北古琴台景点的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
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光绪十年(____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____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____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
它高____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
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
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
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
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古琴台的导游词9篇
古琴台的导游词9篇古琴台的导游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2篇)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湖北古琴台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古琴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景点。
湖北古琴台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音乐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化遗址之一。
它坐落在九嶷山山顶,海拔1353米,傍着仙女湖,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处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湖北古琴台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这个地方是贵族雅集、文人墨客大斗智慧的场所。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由石砌成的,因为石材具有很好的音乐传导性质,所以古人选择用石头堆砌而成。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曾在这里聚集天下名士,共同讨论琴音和琴艺。
相传古琴台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院,这里培养了许多古代音乐家和文化名人。
著名的音乐家、音乐理论家刘德成,以及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琴台内,石井琴石等一系列琴台建筑和石刻遗址都是古人对古琴的热爱和崇尚的体现。
这里还有众多的琴遗物,如琴桥、琴缺、琴玦和琴弦等,展示了古琴的演奏和制作艺术。
在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传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比如我们可以欣赏到雄伟壮观的九嶷山风景,可以远眺到千年的古琴台。
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山脉,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艺术。
来到湖北古琴台,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琴的悠扬琴音,还可以亲身演奏古琴,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在这里,我们有专业的古琴老师为大家讲解古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同时还有琴师为大家演奏一些经典的古琴乐曲,让大家感受到古琴独特的韵味。
湖北古琴台还设有音乐工作室,为喜欢古琴的朋友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
这里有丰富的书籍和资料,还有专业的古琴老师指导,让每个对古琴感兴趣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精通古琴的高手,这里都是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最佳地点。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2篇)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
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
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
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
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
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
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
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
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
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
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
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
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
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
湖北古琴台旅游导游词(2篇)
湖北古琴台旅游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
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光绪十年(____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____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____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湖北古琴台旅游导游词(2)湖北古琴台旅游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古琴台,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风景名胜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湖北古琴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一座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胜地,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琴台山势巍峨,林木葱茏,景色宜人。
而这里最重要的是,古琴台是中国古代著名文人王羲之、谢安的故乡,以及中国古代名琴制作的发源地。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古琴台的山水景观。
古琴台山势雄伟壮观,有“三山独秀”之誉。
山势起伏,山体皆为白色石灰岩,高耸入云,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给人以壮观之感。
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泉水潺潺,景色秀丽宜人。
而登上古琴台山顶,更可一览宜昌市区的全景,美不胜收。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四篇)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光绪十年(公元____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光绪十六年(公元____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2024年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范文(二)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湖北古琴台!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为大家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
古琴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古琴乡,是中国四大古琴发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之一。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探索湖北古琴台的魅力!湖北古琴台建于公元前209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秦汉时期楚国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雅士游览、写作、演奏古琴的胜地。
湖北古琴台是中国最早的古琴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们追寻琴音、抒发情怀的地方。
古琴台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琴台依山傍水而建,布局沿山而开,宛如一把敞开的琴,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古琴台主要由古琴亭、古琴馆、古琴阁、古琴堂等建筑组成,这些建筑都是按照古琴的结构来设计的,展现了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琴演奏,感受古琴音乐的艺术魅力。
除了古琴文化,古琴台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址和景点值得参观。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古琴台的名人故居。
这些名人故居保存了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遗产,如李白、杜甫等文人的诗作,琴台文化的发展历程等。
古琴台的导游词
古琴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的古琴台,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古琴台,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是为纪念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情谊而建。
咱们先来说说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
他琴艺高超,却苦于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在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面对清风明月,他不禁雅兴大发,弹起琴来。
这时,一个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正巧路过,被他的琴声深深吸引。
钟子期能从俞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的雄伟和流水的壮阔。
俞伯牙大为惊喜,认为终于找到了知音。
两人相谈甚欢,约定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可惜的是,第二年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在钟子期的墓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摔断琴弦,从此终生不再弹琴。
为了纪念这段感人至深的知音情谊,后人就在他们相遇的地方修建了古琴台。
走进古琴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古琴台”三个大字。
穿过石牌坊,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便能看到一座庭院。
庭院内古木参天,花草繁茂,显得格外清幽宁静。
在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座俞伯牙抚琴的雕像。
只见他端坐在石凳上,双手轻抚琴弦,神情专注而陶醉。
雕像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听到那悠扬的琴声。
雕像的旁边是一座琴堂,这里展示了许多与古琴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
琴堂的后面是一片池塘,池塘里种满了荷花。
每到夏天,荷花盛开,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池塘的旁边有一座知音亭,亭子的四周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他们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情谊的赞美和向往。
沿着池塘边的小路继续前行,就来到了钟子期的墓前。
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钟子期墓”四个大字。
站在这里,我们不禁为这段真挚的友谊而感动。
除了这些景点,古琴台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觅知音——古琴台(上车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武汉楚云旅行社,代表武汉980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游玩。
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最大姓氏家族的一份子,那大家猜一猜,我姓——恩,大家都猜对了,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
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
他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驾驶经验也相当丰富,那么大家就可以放心乘坐了啦。
今天呢,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的。
最后也预祝大家在整个旅途中都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看,有些游客朋友都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上车开始我们的寻觅知音之旅吧。
(在车上)大家知道,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因为诗仙李白的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又被称做“江城”。
那大家知道江城武汉的三大名胜是什么么?恩,对了,它们分别是黄鹤楼,晴川阁,以及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汉阳,东对龟山、北临月湖,山水相映,景色秀丽。
又因为它绵厚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古琴台这个景点来源于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台就是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之间的友谊而修建的。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楚国的领地。
有一个叫做俞伯牙的人,他虽是楚国人,但却在晋国做官。
俞伯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的很多种声音,并且能表达出很多情感。
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
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
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
由于风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等待雨停。
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
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
按照当时的说法,琴弦断了说明有人在偷听。
于是,俞伯牙命仆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
过了不久,仆人带上来一位樵夫。
这位樵夫告诉俞伯牙,他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
刚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并非有意偷听。
俞伯牙听完钟子期的叙述,上下大量了一下。
眼前的这位樵夫虽然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
便问他:“你偷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
”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
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
”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两人畅谈了一宿,甚是情投意合。
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了。
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久等不到子期。
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
并要求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
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完之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据说就是俞伯牙所作。
但是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它还可从汉阳区、汉阳县蔡甸区内的一些地名、古迹得到印证。
如汉阳区十里铺一带有琴断口, 相传为俞伯牙绝弦之地。
汉阳区仙女山附近平塘渡有碎琴山, 为伯牙闻子期去世悲痛欲绝, 摔琴以谢知音之处。
在蔡甸区新农乡马鞍山有钟子期墓、子期故里。
而这两位音乐大师之间的故事之所以这么广为流传正是源于人们对渴望情感共鸣的普遍诉求。
现在我们常常用来比喻知心朋友的“知音”一词,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但我们对“知音”这个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友情的阐述。
从抽象化的“人”的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我们会发现知音文化渗透在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每个人都在强调着自我强调着个性,我们渴望被理解却不愿意去理解,所以,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啊,知音难寻啊。
现在,受伤的情侣﹑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了,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爱情伤不起啊。
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没有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孩子,回家吧。
现在,美国转嫁金融危机,利比亚叙利亚混乱不已,我们也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和平和与发展怎么这么艰难啊!我所说的这些问题只是九牛一毛,相信大家有更多的体会。
我想,如果大家都能把知音的意识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将会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这就要求我们去换位思考,去将心比心,去了解对方的思想与意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后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据《皇宗书录》中记载, 琴台在北宋时已有之, 因年代久远, 历经兵荒马乱, 现在其遗址已荡然无存。
到清嘉庆年间, 湖广总督毕秋帆重修古琴台, 恢复其旧貌。
然而,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古琴台又毁于战火,成为一片废墟。
光绪八年古琴台有的已重修。
光绪十年,由杨守敬主持将各种文章重新镌刻于琴台碑廊中, 并书“古琴台”三个大字。
光绪二十年, 古琴台又进行了一次维修。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过程中琴台又遭到严重破坏,民国年间又维修过几次。
建国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在修建汉水公路桥和长江大桥时, 都曾通盘筹划保护和美化琴台及周边的月湖景区。
1956年, 人民政府拨款将久已失修的古琴台进行了全面维修, 并以琴台为中心, 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
游人观光琴台后, 还可在文化宫内小憩娱乐。
80年代初, 武汉市总工会出资对古琴台及工人文化宫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改建, 使其成万一处颇具特色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所以,琴台地方虽小,整个建筑群仅占地15亩,其中的内涵与沧桑却意味深长耐人咀嚼啊。
希望这次由小李陪着的寻觅知音之旅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并且觉得不虚此行。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的车已经到了古琴台停车场了。
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知音故事,感悟知音文化吧。
途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同时也不要离队哦。
(下车后)刚刚小李和大家说过,古琴台规模不大,整个建筑群仅占地15亩,但却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大家别急,我们慢慢走,马上就能体会到了。
请大家抬头往上看,门楣上书“古琴台”三个大字,是不是很苍劲有力啊。
大家还记得这三个字是由谁写的吗?恩,那位游客记性可真好,它正是杨守敬写的。
那么,杨守敬何许人也?他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
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
而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在他任驻日钦使随员时曾在当时的日本书界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
大家可以细细捉摸一下。
大家知道这个小院中挂着的红色东西是什么吗?哦,对了,它就是灯谜。
大家现在可以随意翻翻,它们大多是关于四大名著以及中医中药的。
但是请大家先随我游览完整个琴台后再继续猜灯谜,猜对了可是有奖的哦,就在那边的工作人员会给大家发纪念品的。
大家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蜡像了吗?这就是根据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所做的蜡像馆。
大家可以慢慢去欣赏并猜一猜它们分别讲诉的是哪一个情节,甚至还可以身入其境,想象自己就是伯牙或者子期,就像王力宏和刘亦菲的电影《恋爱通告》里的那样,是不是感觉很唯美哦?希望大家可以像他们那样找到和自己心有灵犀的人。
请大家看前面刻在黄瓦红柱内的四个大字“印心石屋”。
它的来头可不小哦,是清道光皇帝的御书,据说是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
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
它是用阴阳笔法刻镌而成。
何为阴阳笔法呢?大家远看近看对比一下就会知道了。
现在我们远看它,这四个字是不是凸出来的呢?这就是所谓的阳文。
那请大家走进去看一看或者摸一摸,这四个字是不是凹进去的呢?这就是所谓的阴文。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阴阳笔法了吧?大家看,它旁边的对联,上面写着,“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多情”。
有没有谁去过苏州名园沧浪亭?沧浪亭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叫做“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而在我们的古琴台,却把下联灵活地变成了“流水高山自多情”,这既没有破坏意境,又与琴台的动人故事相切合,真可谓灵活巧妙啊。
它的意思是: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而高山流水却还是有情有义,正如眼前的龟山与月湖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它旨在告诉我们,知音虽然难觅,但只要有那种能得知己的乐观态度与坚定信念,在不经意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自己的知音,就像伯牙与子期的巧合那样。
所以呢,我们其实并不孤独,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真正懂我们的人。
大家请看这边的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他是我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世号“米颠”,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勾也富有特色。
大家对照这两个字看看,判断一下它们到底是不是米芾的真迹,说不定能够从中瞧出什么破绽来呢。
好的,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
大家可以慢慢地读慢慢地感受。
现在,大家请往这边看,这是一道题壁,写于道光三年,即公元1826年,大家看,这上面龙飞凤舞写的是:“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