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3.影响 (1) 列 强 侵 略 势 力 深 入 到 中 国 腹 地 。 外 国 资 本 的 挤 压 严 重 阻 碍 着 中 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举借外债。 ______________ 三国干涉还辽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 (2)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危机。“______________ 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军事 改革;中国的知识界 (3)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抗争。清王朝开始进行______ 救亡图存 的斗争。 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__________ 点拨:


必修① ·岳麓版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
感 知 导 引
2
3 4 5
知 识 梳 理
疑 难 探 究
随 堂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感 知 导 引
课本基本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这一顺序介绍,线索清楚。第
一目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局和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在民 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 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课本第二目介绍了义和团运动和八 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影响。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三、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危及到列强的在华利益。
1900 年6月,从天津进犯北京,______ 1901 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 2.经过:______ 辛丑条约 》。 《__________ 3.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 使馆区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

1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是马关”的伤感是因为(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根据题目提到的“马关”可以知道是《马关条约》,这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答案】 C 2.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

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 .三元里抗英中 B .黄海战役中 C .威海卫战役中 D .淮海战役中【解析】 1894年9月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因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B3.(2013·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材料中“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可判断。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日本强行割占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答案】 C4.(2014·福师大附中高一检测)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解析】题干中的“列强对华经济扩张”包括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这两种方式,资本输出更为有利,C项投资设厂即为资本输出的方式。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单选题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B.《辛丑条约》的签订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这些行动()A.说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成为两岸分裂源头C.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意在维护国家权益4.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募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A.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B.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C.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5.黄遵宪是一位对我国近代文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爱国诗人。

他的《怨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7.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

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1.有些义和团在打击不法教会势力时,宣传要杀“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即所有的在华洋人、中国教民以及同外国事物有联系的人。

在有些地方,义和团错误地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传教士和教民,包括老人妇孺。

这不能说明义和团运动 ( )A.表现出某种盲目排外的倾向B.带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C.表现出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热情D.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斗争精神12.某同学在查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前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

”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A.《南京条约》签订B.《马关条约》签订C.《辛丑条约》签订D.“二十一条”签订13.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结束了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

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辽东半岛),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组建八国联军侵华 D.修建满洲铁路15.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

”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 B.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C.割让台湾岛 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16.《泰晤士报》在1898年5月23日刊登消息,“英国政府看来默认了一项通告,即没有由俄国领事签署的签证,英国人和任何外国人都不能登陆大连湾和辽东半岛。

”并提出“显然有必要在大连湾任命一个英国代表以维护英国利益。

”这一报道反映了()A.各国政府对俄采取妥协态度 B.舆论界坚守公理的职业精神C.英国在华势力被削弱的现实 D.列强争夺并瓜分中国的事实17.(题文)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李鸿章在奏折中言:“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他的这一判断()A.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B.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C.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与战斗发展情况不符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避战自保的企图,事实上日本军队主动出击,给北洋舰队以重创。

所以,李鸿章的判断与此后的事态发展不符,D项正确,C项错误。

从其言论看,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A、B两项错误。

答案:D2.(2018·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说明的是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通过舆论宣传得到欧美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没有舆论宣传,这说明清政府昏庸腐败,不熟悉近代外交,故选C 项;欧美的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3.如果俄国在胶州湾问题上要价过高,德国可能被迫“支持英国的东亚政策”。

这反映出()A.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B.俄国欲独自占领中国C.英国是德国与俄国的总后台D.德国与英国租借胶州湾解析:材料反映出在山东问题上俄国与德国有矛盾,英国也与俄国有矛盾,这表明,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有分歧,A项正确。

答案:A4.(2018·吉林省吉林市十三中高一期末)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历史岳麓版ⅰ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每课一练

历史岳麓版ⅰ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每课一练

历史岳麓版ⅰ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每课一练[随堂基础巩固]1、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以下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文明B、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统治D、反对外来侵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元里人民抗英和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本质上都是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 D2、“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解析:从诗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应选A。

对祖国河山的被割裂充满伤感,排除C;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就整首诗来看就不仅仅是对“宰相”的谴责了,宰相也只是腐败清政府的代表而已,排除B;对人民反抗斗争没有提及,排除D。

答案:A3、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

……我假设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由材料中攻打使馆的信息可知“他们”是指义和团。

答案:D4、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曾被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曾被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上改名的现象说明清政府对洋人的这种做法束手无策,听之任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填空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填空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填空与练习一、填空1.()后,日本对外()的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政策2.1894,年朝鲜()起义,为日本出兵朝鲜提供接口3.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挑起()战争,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4.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割让()()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开放()等地把新的(),允许日本在华()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国家财政不堪重负5.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拉开了()的序幕,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改革6.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的猖獗,人民群众的()斗争迅速发展,清政府镇压,转而又采取了()的策略,后来有镇压。

7.1898年,义和团提出了()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势力遍及()地区,1900年向北京()和()发起猛烈进攻。

结果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8.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的改革运动9.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危及到(),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年9月,协迫清政府签订()10. 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以()()作为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保护,准许各国驻守()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等11. 辛丑条约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被列强控制,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二练习1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3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4八国联军侵华同两次鸦片战争相比,其相同点有①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②以镇压中国人民斗争为其直接原因③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④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造成国家财政困难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原因是A.清政府安抚政策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袁世凯疯狂镇压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8、“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9、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C 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0、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辛丑条约》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11歌谣“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

4.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1)

4.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06全国一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2.(06全国二1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3.(06广东单科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05春季文综)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04广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6.(04全国文综三)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7.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清王朝成为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向西方学习由“重其器”转为“重其制”8.义和团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是()A.善于学习B.自强不息C.勇于创新D.英勇斗争9.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内容全解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内容全解 岳麓版必修1

word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拓展】1.从《某某条约》到《辛丑条约》列强攫取侵华权益的不断扩大(1)政治方面:英国利用《某某条约》割占某某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某某及其附属岛屿。

英国通过《某某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

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

(2)经济方面:英国通过《某某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 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两某某,开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某某的赔款。

(3)为了强化对清政府的控制,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2.对列强侵华的认识(1)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这个时期里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和重新分割世界的要求,这个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世纪30年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则是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结果,也是世界X围内法西斯主义逆流横行的产物,以称霸世界为主要目的。

(2)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实行的“适地适产主义”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X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4课一、选择题1.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关键信息是“台湾”输之倭奴(指日本)。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D【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

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

观察右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D.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答案】 D【解析】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斥西方文化,图片内容体现了这一特点;义和团对清政府则抱有幻想,且图片信息不能体现出义和团对待清政府的态度。

4.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

”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与之相关的条约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

5.慈禧曾说:“我本来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同“洋人”“胡闹”“使馆”等可知“他们”是指义和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测试-文档资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测试-文档资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2.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 禁止中国人民反帝B. 划定使馆区C. 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 支付巨额赔款3.“紫禁城内个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

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次侵华战争()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4.下列各项中,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是()A.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C. 准许华工出国D.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组织5.下列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威海卫战役,邓世昌英勇作战,与舰同沉B. 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威海卫战役,李鸿章指挥舰队英勇作战C. 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黄海战役,邓世昌英勇作战,与舰同沉D. 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的决战是黄海战役,李鸿章命令舰队“避战自保”6.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中法战争7.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4【同步练习】《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4【同步练习】《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1.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

观察右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D.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4.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

”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误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在西逃途中发布“剿匪谕旨”,下令铲除义和团。

材料四无论欧美日本诸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土地广阔,民气坚劲。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4课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4课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解析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山东威海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同步测试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A. 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 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C. 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制D. 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2.“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A. 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 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 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 《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4.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A. 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5.甲午战后,西方《纽约新闻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味、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这一评论()A. 客观分析取午战争B. 在舆论上支持日本C. 是日本伪造的舆论D. 代表西方主流意识6.1901年之后,“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材料说明的问题是()A.外国公使在清政府中担任官职B. 外国公使在中国拥有决策权C. 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7.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作业: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作业: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1.《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

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

”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斗B.其次次鸦片战斗C.中日甲午战斗D.八国联军侵华战斗答案:C2.“在甲午战斗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

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

”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由于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箱炮。

这说明白()A.军事将领的素养打算战斗的胜败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C.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D.甲午战斗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缘由是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解析:材料中“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说明清军军纪涣散,而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说明清政府的体制落后,故D项正确。

答案:D3.清末某农夫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发生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60年月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欲瓜分中国”,可知该起义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布告中提到的大事发生最晚的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故选C项。

答案:C4.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简洁,不能尽快做出打算;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斗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快速地在中国集中开来。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斗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头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依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夺我最坚之海口”,可以推断出该战斗是中日甲午战斗。

2021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2021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2.八国联军侵华
(1)借口: "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镇压义和团运动) .
(2)根本目的:维护在华利益 . (3)经过: 1900 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
陷北京 . (4)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 辛丑条约 ? .
条约内容:
①赔偿各国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
【解读】 时局图表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材 料二强调甲午战争促成民族觉醒 . 【结论】 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 族危机日益严重;推动各阶层的觉醒,纷纷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推动了 中|国的近代化 .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 响 .这些影响是从哪些史观的角度研究得出的?
【解读】 材料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分别论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国开通口岸、掠夺国宝,带来灾难; 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向世|界看齐,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等表达侵略战争客观上带来的推动作用 . 【结论】 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 成;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加快现代化进程 . 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瓒泰于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 绘的 .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 本,鹰代表美|国 .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表达警 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悟也因此而开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岳麓版必修1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________起义。

3.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______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____________》。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④________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⑤________。

6.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宣告了⑥________的破产。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5)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⑦________的斗争。

答案:①东学党②丰岛③马关条约④台湾⑤在华设厂⑥洋务运动⑦救亡图存♨温馨提示《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所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列强侵略中国新阶段的起点。

【应用提升】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C)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①________”。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②________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③________》。

①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④________、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②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操纵控制了中国税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自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答案:①扶清灭洋②西摩尔③辛丑条约④关税♨温馨提示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障其侵华权益,而不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市场已经被打开。

【应用提升】2.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C)A.1851年 B.1895年C.1898年 D.1906年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反对洋教、强占胶州、瓜分中国发生于19世纪末,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是在1898年。

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一、选择题1.(xx·重庆文综)《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C)A.康熙帝 B.乾隆帝C.光绪帝 D.宣统帝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光绪帝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

2.(xx·山东文综)“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3.(xx·湖北荆州一模)19世纪末期,晚清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

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 C) A.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B.变法图强的思潮已经开始兴起C.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D.“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根深蒂固4.(xx·揭阳期末考)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解题关键在“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而正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三块领土大大刺激了列强的这一野心,故D项正确。

5.(xx·北京西城期中考)《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A)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解析:这首竹枝词大意: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但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因此选A项。

6.(xx·山东济宁期末考)“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

”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C)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可知“排外救国的努力”是指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中拳民攻打北京各国使馆,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慈禧和光绪出逃,但是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C项正确。

7.(xx·安徽江淮十联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解析:依据所学,义和团是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正确。

8.(xx·湛江调研)“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C)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解析:依据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变化,可知选择C项,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9.(xx·北京海淀期中考)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C)A.太平军 B.英法联军C.义和团 D.八国联军解析:提取出的信息是:由于匪徒仇教而致各国合而谋我,因而匪徒是国内的民众,故B、D两项不对;而从仇教分析,太平军也不对,因为太平军没有仇视洋教,故A项也不对。

义和团是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所以选C项。

10.(xx·浙江温州测试)古代中国历史撰写有的传统,如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

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为尊者讳用“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则“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是庚子年间君王出逃。

根据所学判断,A、B、D三项均与君主出逃无关;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慈禧携光绪帝逃到西安,故C项正确。

11.(xx·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以下不符合梁启超意思的是( A)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澈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12.(xx·北京西城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 D)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其中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因此选D项。

13.(xx·北京西城期中考)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胶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