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2015年1期总第776期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贾少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摘要: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质量特征也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
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会计稳健性,会计信息决定着公司层面的监管治理和投资融资政策,因此,会计信息稳健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类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以及会计实务。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影响投资融资政策和公司治理的。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一、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1.契约的影响。
股东和管理层契约方面,由于代理冲突,管理层因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基于有效监督和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的考虑股东会更加倾向于稳健性的原则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peek 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刘凤委、汪洋(2006)研究发现,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层为了获取更高的会计利润投资高风险项目,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债务也是引起会计谨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在股利分配政策方面的分歧突出了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地位,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水平,Ahme (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此可见不管是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契约还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契约,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要求采取稳健性的会计信息,从而有效的避免各种机会主义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2.会计准则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由于隐藏的收益难以被发现而高估的资产和收益带来的损失却很容易发现,因此公众期望市场监管者和准则制定者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Watts,1997)。
Ball ,Robin 和Wu 通过研究发现,稳健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各种制度要求公司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
牛建军、岳衡和邱月华(2006)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稳健性是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并非真正意义上来自盈余稳健性的改进。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作者:吴一能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2期摘要:稳健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并成为会计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各种传递机制作用于公司层面的监管治理和投融资决策,对各类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系统地总结出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影响投融资效用,并根据以往的理论分析探索会计稳健性发挥其他经济效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方向一、引言会计稳健性,又称谨慎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计量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应遵循谨慎性的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益,相应地不能低估负债或损失。
会计稳健性最初是作为一项契约性质的手段用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产生的,是债务契约催生了会计稳健性(Watts,1993,2003),之后稳健性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普遍适用的一项会计计量基本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严格恪守这一原则。
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热门话题,自Basu1997年提出度量稳健性的模型以来,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随着对会计稳健性的形成和影响研究的深化,直至Watts (2003)提出稳健性作为公司治理机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于研究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分析,稳健性作为会计惯例不可避免地充当着缓解代理人和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的角色,而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要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
Watts(2003)和Ball&Shivakumar(2005)指出,会计稳健性通过优化管理层投资决策、约束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决策、加强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等途径能有效地减少代理成本的增加。
后来有学者声称会计稳健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与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发生矛盾,甚至在美国以F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提出要取消会计稳健性,人们才开始冷静客观地看待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
探析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毕业一、绪论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本文将从其概念、运用、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在我国会计中的正确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ﻭ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
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3。
1提取坏帐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份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于是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损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根据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按千分之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由于准备额过低,坏帐准备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因此,新制度规定应收帐款按备抵法取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自行确定,同时规定对期末应收、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等都应列入风险管理中,这样使企业更加谨慎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不限制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让其象成本核算那样自行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固定下来,按提取比例提取,超支者报批或督促企业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坏帐的发生。
3.2加速折旧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其中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限内收回等等。
会计稳健性
▪ 赵春光(2004)讨论了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变化趋势,发现在 1999、2000和2001年有所提高。
▪ 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使用1993-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 数据发现,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 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
三、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的突破阶段(1985年~ 1997年)
▪ 1985年7月1目,我国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 的会计制度。它提出了稳健性原则,如存货以成本与可 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等。
▪ 1992年l1月16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初 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基本 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其中规定“会计 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 损失和费用”,这是我国首次就稳健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明确提出要求。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6
▪ 会计稳健性的分类: (根据其性质的差异)
▪ 非条件稳健性(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也称为独立 稳健性(Independent Conservatism),这种稳健性意味着 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或负债形成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不会 再根据其后的经营环境而变化,它一般会导致不可确认的商 誉存在,使得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市场价值。如有关 研究开发的费用化处理,以及大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加速折旧 法等。它是一个总体的偏见,和当期的消息没有关系。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稳健性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传统和原则,会计实务也一直深受稳健性原则的影响。
建国之初,稳健性在我国被认为是操纵会计数据的工具而受到责难,因此稳健性这一惯例在1949年之后的40多年里事实上是被禁止的。
直到1985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才使得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得到应用。
而在此后的20年间,国内转轨经济的需求和国际趋同的压力共同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稳健性原则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回顾这一历程,我国会计稳健性总体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全面到适度三个阶段的演化。
一、从无到有的突破阶段(1985年~1997年)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新的会计核算需求,推动了西方会计制度的引进。
伴随着西方制度的引进,会计稳健性被引入到我国会计实务中来。
1985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的会计制度。
它提出了稳健性原则,如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等。
在外资引入的同时,我国开始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一些国有企业试点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产生了新的核算制度的需求。
1992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它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国际会计中的重要原则和惯例,其中包括稳健原则。
1992年11月16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基本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其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是我国首次就稳健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明确提出要求。
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从弱到强的提升阶段(1998年~2005年)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发现与启示摘要: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衡量一家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探讨了稳健性的定义、原则以及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它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一、稳健性的定义与原则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不利信息持保守态度,即在缺乏充分证据时不予承认预期盈利,但对于预期亏损则要提前进行计提。
稳健性原则强调谨慎态度,根据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性,确保财务报告表达真实、合理、可靠的信息。
二、稳健性的影响因素1. 企业规模:通常情况下,较大规模的企业更注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因为它们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2. 行业特点:某些行业如金融、房地产等风险更高,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要求更高。
3. 法律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会计准则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国家对稳健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稳健性的重要意义1. 提供可靠信息:稳健性原则保证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投资者和相关利益关系方可以凭借稳健性原则提供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2. 防止财务欺诈:稳健性原则能够防止企业虚构盈余数据、操纵财务报告,有效减少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
3. 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才能提供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四、稳健性的启示1. 加强企业治理: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2. 提高透明度:定期披露企业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增强市场的有效运作。
3. 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确保企业遵守会计准则,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4.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会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保证会计盈余的准确计算和稳健识别。
结论: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管理,加强透明度、监管以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稳健健康的财务状况综上所述,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对于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至关重要。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综述_佟玲
&FOREIGNENTREPRENEURS2014年4月刊(总第456期)CHINESE一、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加,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风险,实施谨慎原则,能够使企业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对其加以防范并化解,可以说,谨慎地选择会计政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得以保护,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会计稳健性的内涵与分类首先从定义上看,Bliss(1924)会计师将稳健原则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概念框架中将稳健性定义如下:“谨慎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做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稳健性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传统和原则。
稳健性意味着会计人员在确认好消息的时候对可验证性的要求更高,所以稳健性就意味着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即会计人员对于损失(坏消息)要及时确认而对于收益(好消息)直到有充分的证据时才予以确认。
会计实务也一直深受稳健性原则的影响,例如存货计价中的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以及资产减值的处理都有着稳健性的烙印。
Basu(1997)认为,稳健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Sterling(1970)将稳健性作为会计实务中最有影响力的原则之一。
一般而言,稳健性意味着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市场价值(因为存在着没有确认的商誉)。
在学术界,根据性质的差异将稳健性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
首先非条件稳健性,也称为独立稳健性,这种稳健性意味着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或负债形成的时候就己经确定了,不会再根据其后的经营环境而变化,它一般会导致不可确认的商誉存在。
关于非条件稳健性的例子有研究支出的费用化处理,以及大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加速折旧法,以及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使用历史成本等。
浅谈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成本和市 价进行 比较 , 认市价下跌而 不确认市 价上涨 ; 确 存货 跌价准 备则是期末 的时候对存 货的计价 采用成本和 可变净 现 值孰 低法 , 避免在市场 经济下 , 存货的价格 变化 导致 存货 的价 值减少 ; 长期投资 、 资产 、 固定 无形资产减值 准备则需要在期末 值 , 需要计提相应 的减值准备 ; 建工程减值 准备 则是对长 则 在 准备 ; 而对企业 的委托贷款 本金需要进行 定期检 查 , 按本金和
- _ _ _ - ● - - ● _ _ - _ _ _ - _ _ _ _ ●-
_ l● __ __ __ -
CO NTEM RARYECO NO O P
℃S
●■■■●
企业会计准 则中对 固定 资产 的折 旧方法有 直线 法和加速 折 旧法 , 如果企业选择加速折 旧方法就会导致 其在固定资产使 用 的前几年 多计提折 旧 , 而减少 企业 前几 年的利 润 , 从 也加快 了物 资的淘汰 和推陈 出新 , 科技不断 发展 、 产力不 断发展 在 生 的形 势下 , 采用加 速折旧 法也 是谨慎原 则的 考虑 , 也考 虑了 固
本文以企业 稳健 『 生原则的运用 为对象 , 探讨 其具体的运用
目前稳健性 原则的运用和客观性原 则 、 比性原则 等还 存 可 在一定的冲突 。 例如稳健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的冲突体 现在 可 比性原 则要 求会 计核算要按照规定 的会 计处理方法进行 , 到 做 口径一致 , 但是稳健性原则则 要求企业可 以根 据 自身的具体 情 况变化改变核算 的 口径和方法 , 者有一定 的冲突 。国家要 完 二
保 持足够 的警惕 , 以应付外 界的变化 , 将风 险和损失 缩小到可 接受 的范围。
认或有资产。 或有负债一旦变成损失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 力 , 认或有负债能 够全面反映 企业的负债 情况 , 确 减少 企业的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高会计稳健性 的企业 , 其债权人对于企业过度支付股利的问题会相对放心 , 因此债权人会优先提供给该企业 比较优惠的债务利率 。
高稳健性 的企业 的管理者也容易协 调股东一债权人之间的冲突 , 从 而可 以获得更优惠的信贷水平和信贷条件 , 进而为企业 的投 资带 来好消息。 Z h a n g ( 2 0 0 8 ) 检验发现 , 对于外部债权人而言, 由于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 , 其会计报告更可信 , 因此他们 可以通过会计 报告
影响原理 , 并从投 资不足和投 资过度 方面分别评述 了国 内外的研究成果, 指 出了未来研 究的方向。 关键词 : 会计稳健性 投资效率 经济后 果
一
、
引 பைடு நூலகம்
会计稳健性是指在会计确认 、 计量 、 记 录过程 中保持应有 的职业谨慎性 , 不得高估 资产和收益 , 低估负债和费用 。 它要求企业 在 确认收入时 , 要有确切的证据证 明收入是合法的 , 并且金额可 以得到可靠的计量 ; 而对于损失 只要预计可能发生 , 就要立 即在会计 信 息 中确认。 有效率 的投资是指企业管理者能够选择所有的那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 目, 并且能够放弃所有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 目。 在现实实践中 , 经 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造成信息不对称 , 这样会造 成企业 的管理者 比企业 的股东对投资项 目的收益 了解得更详尽 , 管 理者更有机会发现净现值 为正的投资项 目。 然而 , 企业的管理者和股 东的利益有 时不一定相 同 , 管理者不一定选择股东权益最大化 的项 目。 另外 , 未来投 资的现金流也存在不确定性 , 这也是造成企业在投融资过程 中发生的低效率 的主要原因。 高质量的会计 信息作
余管理 , 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掩盖企业真实的收入情况以及真实的盈余增长潜力 , 这样会使外 部投资者无法形成有效 的盈余增长预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目录一、稳健性原则概述 (1)(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1)(二) 稳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三)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2)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一) 存货的计价 (2)(二)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3)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2. 坏账准备 (3)3.存货跌价准备 (4)4.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7.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5)(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5)(四) 收入的确认 (6)三、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一)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7)1.与真实性原则的矛盾 (7)2. 与相关性原则的矛盾 (7)3.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矛盾 (7)4. 与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的矛盾 (7)5.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矛盾 (8)(二) 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不强 (8)(三) 稳健性原则与我国所得税政策不协调 (8)(四) 稳健性原则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制约 (9)(五)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给企业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 (9)四、如何正确运用稳健性原则 (9)(一) 缓解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矛盾 (9)(二) 加强稳健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10)(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综合素质 (11)(四)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外部审计监督 (11)(五) 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 (11)(六) 改进对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建国初期,稳健性原则在我国被认为是操纵会计数据的工具而被禁止使用。
直到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稳健性原则,明文规定了稳健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十二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稳健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体现稳健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而200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对稳健性原则做了新的阐述,使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规范。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作者:王新颖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4期会计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关于稳健性原则的定义,各国的会计准则中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范围,一个范围狭义一些,一个范围宽泛一些。
以Bliss、Basu等为代表的学者定义的稳健性的概念比较狭义,Bliss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 1924)。
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师倾向于在财务报表上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坏消息要求更高。
即需要更多的证据”(Basu 199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学者们关于稳健性原则狭义的定义给予了认同,在198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有两个得到或支付的估值近似相等,稳健性规定使用较小的估值。
”(SFAC2,第95段,FASB,1980)《国际会计准则》也认同狭义的定义:“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中国称稳健性为谨慎性,以下同)而在《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这样定义的稳健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稳健性原则应被赋予更宽泛的定义: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师对能导致较低股东权益价值的会计方法的偏好。
什么是会计稳健性
什么是会计稳健性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稳健性原则又称慎重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慎重的态度。
那你知道什么是会计稳健性吗?接下来我告诉你什么是会计稳健性。
什么是会计稳健性: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风险,实施慎重原则,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会计稳健性存在条件: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状况和境况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将来事项时,才干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但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外因即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信用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证,它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也都会引起企业资产因时间的关系而不断的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定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例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个原因为内因,即指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确实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养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综述
●江西 财经 大 学会 计 学 院 管 考磊
【 摘
要】 本 文从信 息 不 对称 、 融资 效
会计 作 为 一 个信 息 系 统 , 向公 司 的
更加严格 , 即 对 收 益 和 损 失 的 确 认 具 有 不 对 称 的及 时 性 ( A s y mme t r i c T i me l i — n e s s ) 。 这 种 不 对 称 性 根 源 于 公 司 有 关 契
损 组 中会 计 稳 健性 对 薪 酬 业 绩 敏 感 度 的影 响并 不 显 著 。王
冲( 2 0 1 3 ) 研究表明 , 企 业 的会 计 稳 健 性 水 平 越 高 , 则公 司股
价 暴 跌 的风 险越 低 ,说 明 会计 稳 健 性 水 平 可 以替 代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特 征 具 有 的 市 场功 能 。徐 虹 ( 2 0 1 3 ) 验 证 了 内容 控 制 有 效 性 、会 计 稳 健 性 与 商 业 信 息模 式 的关 系 ,研 究 结 果表
率 和投 资效 率 三 个 方 面 对 有 关会 计
稳健 性 经济 后果 的研 究进 行 综述 , 并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提 供 高 质 量 的会 计 信 息 是其 存在 与 发展 的根 本所 在 。何 为高 质 量 的会 计信 息 , 以及高 质 量会 计 信 息 具 有 什 么 特 征 一 直 是 学 术 界 研 究 和 争 论
在此 基础 上 分析评 价 了 3前 - 的研 究 。 '
约方 之 间 的信 息不 对 称 、 利 益 函数 的不
一
【 关键 词 】稳 健性 经 济后 果 实证研
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综述
是 度量 公司对坏消息比对好消 息更敏感的程度 , 公司会计稳 即
健 的程 度。当公 司越稳健 B 取值越 大。 以上的模型是企业的股票 收益率对股票 回归的 反映 , 当我
里, 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资产低估是因为资产的会计折旧超过
7 4 3_ 《 代 经济)01 当 ) 1 年7月( 2 下)
是净 资产 度量 ( e ae meue)盈余和 应计 流度量 (a - N t st a r , s s s Er n
ig ad act]me ue o在这 以后 , n s n cra a rs l s 一些学 者对稳健性 的度
量又有了新的发展 。Gi l、 y v y Han和 Na r a( 0 6指 出 , o tan20 ) aj 一些
利润和非经营性 应计 利润 。通过单独测量非正常性 应计利润或
者是应计利润整体对股票 市场消息的反映 , 测度 其对好 消息和
将暂时性 差异和盈余管理相区别 , 他建 议通 过资产收益 率的反 转性 差异 来测度会计稳健性 。亏损 比盈利更具有 反转 , 说明企
业是稳健 的。
二 、 计 稳 健 性 常 用 度 量 方 法 的 研 究 综 述 会
经济折旧 。Motn和 She r2 0 ) r o ca ̄ (0 0 就用估价模型得到 了会计
稳健性的证据。他们通用企业商誉做因变量 , 对非正常收益 , 延 迟营运资产还有临时 fj资进行 回归建立模型 。其模型如下 : 生殳
G :A+ 0 L+I £ L +
【 键 词 】会 计 稳 健 性 关
() 1估价模型( a ao dlMesrs V l t n Mo e ui a e) u Fl a 和 Ohsn 19 ad9 6 提出使用估价模 型( a a e hm t l (9 5n 19 ) o Vl - u t n Mo e Me ue)研 究净 资产被低估的程度 ,在这 种模 型 i dl a rs o s
浅析会计稳健性原则
浅析会计稳健性原则作者:孙晓雯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含义,并首次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简要阐述了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阐述了稳健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运用稳健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原则应用一、会计稳健性的含义会计稳健性在业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翻阅对比,将会计稳健性的含义描述为: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下,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在对会计信息作出判断时,要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为原则,保持必要的谨慎,从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出恰当合理的估计。
二、运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重要意义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微观层面的意义,即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一个是宏观层面的意义,即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一是在微观层面上,稳健性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适度运用,是对历史成本法计量不足的补充,它可以降低企业各契约方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满足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各投资方的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各种经营与投资风险,强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二是在宏观层面上,会计稳健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它的适度运用有利于我国树立稳定可靠的财政来源,有利于稳定物价,降低经济的不稳定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稳健性原则的相关条款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当前,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规定还不够细致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导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虚增、虚减利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对存货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
(二)税法规定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当前,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无论企业的财务会计如何核算,均按税法规规定执行。
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是什么
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是什么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会夸大资产或收益的方法,同时不能低估负债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和目的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原则之一。
它要求企业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最不可能会导致夸大资产或收益的方法。
换句话说,它敦促企业在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时采取保守的态度。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高估资产和收益,同时低估负债和费用。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1.存货计价:在存货成本计算方面,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或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成本,从而减少利润,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
2.固定资产折旧: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
这意味着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阶段,折旧费用会更高,从而减少利润。
这可以避免资产在使用初期的高估,同时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随时间推移的实际价值损失。
3.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为贷款和其他应收款项计提损失准备。
根据谨慎性原则,这些机构应充分估计贷款的潜在损失,从而避免低估负债。
4.无形资产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进行摊销。
这可以避免无形资产价值的过度资本化。
5.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应定期评估其长期投资的价值。
如果投资的市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确认减值损失,这可以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
6.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收入时,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只有在满足所有相关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
这可以避免提前确认收入,从而避免高估收益。
7.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进行。
这意味着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不应高于或低于正常市场价格。
如果存在异常交易,企业应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质和潜在风险。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当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首先阐述了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明确其在会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接着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的具体应用表现,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或有负债的确认等。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该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过度谨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应用;资产减值;或有负债;会计信息质量一、引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本文将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稳健性原则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一)概念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充分估计,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要谨慎确认,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二)起源与发展稳健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会计人员在记账时就已经开始采用谨慎的态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稳健性原则逐渐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现代会计中,稳健性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三、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稳健性原则,避免了资产价值的高估。
(二)或有负债的确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的事项,如未决诉讼、债务担保等。
浅谈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
3 运用谨慎性原则 的 目的是在会 计 核算 中充 分估 计风 . 险的损失 , 避免 虚增 利润、 虚计资产 , 证会计 信息 的决策有 保
用 性。 二 、 健 原 则 在 会 计 工 作 中 的 具 体 应 用 稳
额为基础估计坏账 更 为合理 。但 由于各赊 销项 目收账 期 间
长短不 同, 发生坏账 损失 的风 险相差 很大 , 笼统 地按 一个 百
1 存货计价 。 . 恰 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 对于真实 反映存货 的价值是 非常重要 的。根据我 国《 企业会计 准则》 规定 , 采用后进 允许 先 出法计算存货 的成 本。据此计 价 能使 出售和耗 用存 货 的 成 本接近 当前水 平 , 与 当期 的收人相 配 比 , 助 于较客 观 并 有 地反映企业 现实 条件 下的经 营成果 , 特别 是在 物价上涨 的情 况下 , 可使企业不致 因货币贬值而表 现为虚增 利润 。对存 货
一
2 加速折 旧法的采用 。 . 对 加速折 旧法 的采用 ,92年颁布 的会计制度 中对其 使 19
用范围进行 了严格 的规定 , 而股份公 司 的会计制 度 中对 加速
折旧法的使用 范围没有加 以限定 , 企业可 以根据 固定 资产的 性质和消耗方式适 当地选用折 旧方法 。
、
运 用谨慎性 原则 的基本要 求
1谨慎性 原则存在的基础 是不 确定性 , . 所处 理 的是 “ 可
能 发生” 的事项 , 它是会计 对经营环 境 中不确 定性 因素所 作
出的一种反应 。
3 关 于坏 账损失的核算 。 . 我国采用备抵 法核算 坏账 损失 , 在备 抵法下 , 何 正确 如 地估计每一个会计期 间的坏账损失 数 , 是采 用这种方 法 的关
会计实务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关键词:会计实务;应用;稳健性原则;经济环境引言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又被称之为谨慎性原则,其主要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某项经济事务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选择针对性方案,并且需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可以合理地开展各个环节核算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整理。
稳健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一项工作,需要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在开展各项涉及经济的事项都能够始终秉承谨慎的态度,避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限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一)稳健性原则的客观前提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稳健性原则的客观前提,从宏观角度来讲,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正在起步,部分会计实务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完善。
而且加入WTO后需要参加国际竞争经济,导致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
从微观角度来讲,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身会计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再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除此之外,企业内外的不确定经济环境导致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无论是哪种活动与投资行为,都会有利益与风险,而且利益越高,潜在的风险越大,若不想遭受较大的风险,则应该强化对各个环节工作的重视,使得稳健性原则客观存在。
(二)稳健性原则存在的主观因素前提稳健性原则的前提为契约理论,而且在企业契约当中,需要涉及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以及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的契约,再加上这两种契约存在一定的矛盾,甚至较为严重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所有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中,稳健性原则是能够递减所有者过于乐观的一种方法,从而可以避免因盈余过高而出现的诉讼。
除此之外,税收也是稳健性原则的主要前提,需要得到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确保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好较为全面的分析,优化企业所得利润,为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而且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延迟收入确认和加速费用确认,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扩大企业管理层业绩,为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1]。
关于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关于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唐媚媚(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国内外均有研究。
本文从国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国内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简要评价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掌握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国外研究;国内研究一、国外研究Bliss(1924)最早对传统的会计稳健性进行了定义:预计所有的损失,但不预计任何收益。
Basu(1997)构建的会计盈余/报酬关系模型被学者广泛应用,并且在实证检验上丰富了稳健性的相关研究。
Pope和Walker(1999)比较了欧美国家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差异。
研究发现与英国上市公司相比,美国上市公司在扣除非常项目之前,会计稳健程度较高。
LaPortaetal (1998)指出当股权集中度提高时,控股股东可能会采取操纵公司财务信息等行动来掩饰自己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降低了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稳健性。
Fan和Wong(2002)在对东亚新兴市场进行研究后指出,由于这些国家具有高度集中股权、投资者保护较弱以及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终会使得公司的财务报告盈余信息含量降低、损害审计质量的后果。
Watts(2003)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契约、诉讼、税收和管制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稳健性。
Ahemed和Duellman(2007)通过研究美国公司再次证实公司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特征影响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表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成正相关关系,内部董事与会计稳健性成负相关关系。
Lafond和Watts(2008)通过实证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会计稳健性成正向关系,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越具有稳健性。
Kamran和Darren(2012)通过利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公司11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加和董事会规模减小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会计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关于稳健性原则的定义,各国的会计准则中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范围,一个范围狭义一些,一个范围宽泛一些。
以bliss、basu等为代表的学者定义的稳健性的概念比较狭义,bliss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 1924)。
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师倾向于在财务报表上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坏消息要求更高。
即需要更多的证据”(basu 199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学者们关于稳健性原则狭义的定义给予了认同,在198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有两个得到或支付的估值近似相等,稳健性规定使用较小的估值。
”(sfac2,第95段,fasb,1980)
《国际会计准则》也认同狭义的定义:“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中国称稳健性为谨慎性,以下同)而在《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这样定义的稳健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稳健性原则应被赋予更宽泛的定义: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师对能导致较低股东权益价值的会计方法的偏好。
比如belkaoui(1985,p.239)认为“稳健性意味着报告最低的资产与收入、最高的负债与费用是可取的”。
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宽泛的定义,以fasb为首的官方人士表示反对。
fasb曾明确表示反对将稳健性定义为蓄意的低报股东权益。
因此,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2,1980)第2号中,fasb同时指出:“稳健性不再要求对收益的确认递延至收益存在的充分证据变成现实之后,也不要求在充分的证据已产生之前确认损失”。
所以,这种稳健性的宽泛定义观点表现为与会计实务的不符。
二、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理论讨论
(一)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动机讨论
关于稳健性原则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savary(1712)早期的一本书,书中进行了有关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的讨论。
savary认为
这些做法提前列示了收入和利得税,股东诉讼和会计规则等等,虽然savary揭示了会计稳健性的一些做法和现象,但并没有解释会计稳健的源由。
当watts和zimmerman提出著名的契约理论,并成为资本结构理论的一项重要分支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尝试用契约理论开始解释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动机,解释了稳健性原则的产生原因,而税收、法律风险、管制力量以及政治程序等也影响促进着稳健性原则在gaap中的发展。
leftwich(1983)的研究也发现,私人借款合同中任何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有所违背的条款都是基于稳健性原则的。
2001年holthausen and watts认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原因:契约、法律和税收。
债权人会在契约中加入一些限制条款以保证他们的权利不会被侵害,这与公司清算时要先确认所有的损失之后,内部人才可以分配剩余的资金是一致的。
稳健性原则同时也与法律动机有关。
高估资产比低估资产更易引起官司,这也就使的管理者在报道盈余和资产时倾向于更保守一些。
稳健性原则还和公司所得税有关,(guentber et al. 1997)认为:一般来说,有证据表明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压力使得财务报告遵循税务会计的方法。
shackelford和shevlin(2001)的研究表明税务的原因使得公司有动机去依据应税的收入来报道会计收入,这与增强稳健性是相一致的。
(二)稳健性原则对会计盈余的不对称反应
关于稳健性原则对会计盈余的不对称反应,开山之作当数
basu1996年的博士论文《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文中basu第一次使用了反回归进行检验,得出会计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及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比现金流对坏消息的反应更及时,正的盈余变化比负的更持久,由于股票市场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理性调整,出现负的盈余变化时,盈余反应系数较低以及随着审计披露合法责任的加强,稳健性也随之加强等结论。
稳健性的增强与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暴露的增强是一致的。
gvoly and hayn在basu的基础上,使用basu模型回归方法,对美国1950年-1998年公司的会计盈余,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时间序列特征即会计盈余的分布相对于现金流量分布的偏移和会计盈余相对于现金流量的变化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会计盈余的稳健程度在提高。
1999年,pope and walker研究了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在稳健性原则方面的区别。
利用了当期的会计盈余与当期及前期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引起的市价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的稳健性与会计盈余中的特别事项的关系较大,美国对特别事项的定义较英国的定义更狭窄一些,在特别事项前,美国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较英国的更及时些,但在包含特别事项后,则是英国的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更及时些。
同时美国的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确认的及时性没有英国的快。
2003年,ray ball, ashok robin, joanna shuang wu对亚洲
的四个国家: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尽管这些国家的会计标准都受到美国、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等一些高质量的会计标准的影响,但它们在会计收入中确认会计损失的及时性较差(香港略好一些,由于香港是市场导向的,因此其对收入和损失的确认都较及时),对这些国家而言,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的动机(incentives)比会计标准更能决定其财务报告的方向。
从以上的综述中可以看出,可能是出于稳健,会计稳健性原则从一开始就被认同为狭义的定义,虽然期间出现了以belkaoui为代表的广义学派,但只是支流,不成气候。
对于稳健性原则的理论讨论集中于动机研究和稳健性对会计盈余的不对称反应两方面内容上。
关于动机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从契约理论出发,找到了契约、税收、法律风险、管制力量、政治程序等动机。
在另一理论讨论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基本趋同,认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更及时,会计盈余与现金流比较,对坏消息的反应更加及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稳健性对会计盈余影响越明显等结论。
而所有学者都认同的一点就是:会计盈余的稳健程度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