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讨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制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试验报告总结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中化学试验报告总结1【试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试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熟悉化学反应有肯定的限度;2.通过试验使同学树立敬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试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 溶液。

【试验过程】1.试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连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试验结论。

【问题争论】1.试验步骤(2)和试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挨次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试验步骤(1)采纳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想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高中化学试验报告总结2【试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 【试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1.试验步骤对比试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实验一:酸碱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酸碱反应,掌握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将几滴酸碱指示剂加入试管中。

3. 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在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酸性溶液逐渐中和,颜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终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颜色性质,以及酸碱反应的中和过程。

这对于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放入少量过氧化氢和亚铁盐溶液。

2. 将几滴氧化还原指示剂加入试管中。

3. 缓慢滴加亚铁盐溶液到过氧化氢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在过氧化氢中滴加亚铁盐溶液的过程中,氧化性溶液逐渐还原,颜色由氧化性变为还原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氧化性溶液和还原性溶液的颜色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这对于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酸碱中指示剂的选择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酸碱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并了解不同指示剂对酸碱溶液的显色结果。

实验步骤1. 取若干酸碱溶液,分别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2. 观察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对酸碱溶液的显色结果不同,可以根据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变化,以及如何根据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这对于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上是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一部分,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实验总结,请随时与我联系。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就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就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二就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

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与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 误差分析(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与液体的量,二就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就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与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与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就是用等号,强调之二就是标明胶体而不就是沉淀,强调之三就是加热。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要点总结

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到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配比,避免产生过多的气体。

2. 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性: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甲酚等,加入待测物质中,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金属与盐酸反应:将金属片如锌、铁等与盐酸反应,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金属的溶解,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和对酸的反应性。

4. 酸与碱中和反应:将一定量的酸和碱混合,逐滴加入,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当溶液中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记录加入的酸碱体积。

5. 酒精和脱水剂实验:将酒精与脱水剂如浓硫酸等混合,观察到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反应,同时可以用湿的蓝色石蕊纸测试气体的酸碱性。

6. 金属的活动性实验:将不同金属片放入盐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如产生气泡、金属片的溶解等,可以根据表观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 催化剂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催化剂如铁粉、铜粉等,观察反应的速率和明火的变化,从而判断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的来说,化学实验要点包括注意安全操作、掌握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目的和结果分析等。

在考试
中,要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实验内容。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高中化学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并对其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进行总结。

通过阅读本文,大家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解读实验结果。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

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滴定方法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步骤:1、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当溶液颜色变为橙色时,停止滴定,记录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

3、根据盐酸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

实验总结:该实验通过滴定方法实现了对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滴定的速度、观察颜色的变化以及准确记录所用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实验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理解沉淀生成和转化原理。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2、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洗涤沉淀,干燥后称重。

3、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

实验总结:该实验通过观察沉淀生成和转化的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沉淀的过滤、洗涤和干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物质转化和化学平衡等原理。

实验三:铁与氧气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铁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金属氧化原理。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铁粉,加热试管,观察铁粉颜色的变化。

2、将纯度较高的氧气通入加热后的试管,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3、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收集生成物,分析其成分和结构。

实验总结:该实验通过铁与氧气的反应,展示了金属氧化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时间和氧气流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2、蒸发(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①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②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3)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②加沸石(或碎瓷片);③冷凝水“低进高出”;④不可蒸干4、萃取和分液(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5、重结晶(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

(2)实验操作:①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②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③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④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与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与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与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 2H 4、C 2H 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 3再加AgNO 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 2(用淀粉KI试纸、H 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 3,SnCl 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 2还原CuO时,先通H 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 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 2SO 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 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 2SO 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重点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重点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重点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作者:————————————————————————————————日期:2化学实验(必修1)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粗盐提纯(实验1-1、1-2)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

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1)过滤(2)蒸发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必备18篇)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必备18篇)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必备18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第3篇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高中化学个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个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介绍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我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进行的几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探讨。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通过试剂滴定法准确确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与结果1.准备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首先用滴定管量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滴加到装有酚酞指示剂的锥形瓶中,记下所需滴加的盐酸溶液体积。

3.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每次滴加后轻轻摇晃瓶子,直至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成粉红色,记下所需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4.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滴定法准确地确定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好滴加的速度和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滴定法的操作技巧。

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目的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条件,学习如何观察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与否。

实验步骤与结果1.准备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和锌粉。

2.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3.将锌粉加入试管中,观察反应发生后的变化。

4.根据反应的观察结果,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锌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根据反应条件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锌被氧化,硫酸铜被还原。

通过该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实验三:化学平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学习如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实验步骤与结果1.准备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

2.将一定量的双氧水溶液倒入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情况和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一、实验背景和目的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本篇文章主要总结高中化学教材中常考实验的背景、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考点分析。

二、实验一: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滴定实验,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标准溶液(HCl或NaOH),待测溶液(如NaAc),酚酞指示剂,滴定管,锥形瓶等。

2. 滴定过程: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待测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滴定标准溶液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体积。

3.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1. 滴定管要清洗干净,使用前进行校准。

2. 滴定时要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滴定液过量或不足。

3. 锥形瓶要保持湿润,避免误差。

考点分析:酸碱滴定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涉及滴定原理、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滴定操作步骤,理解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三、实验二: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金属钠的性质实验,了解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深对钠元素的认识。

操作步骤:1. 观察金属钠的外观,闻其气味。

2.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观察其断面颜色。

3. 将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注意事项:1. 金属钠性质活泼,要避免与空气接触。

2. 切勿将金属钠投入酸液中,以免发生燃烧和爆炸。

3. 观察反应现象时,要保持安全,避免烫伤。

考点分析:金属钠的性质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水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金属钠的性质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描述反应现象,理解钠的性质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四、其他实验总结除了上述两个实验外,高中化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其他常考实验,如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硫酸的性质实验等。

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本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本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本实验总结篇一:高中化学选修5实验汇总选修5实验篇二: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归纳与整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归纳与整理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时制法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3232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

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

思考: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第1页(共6页)4、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2)反应原理:CHCHBr + HOCHCHOH + HBr 3 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主要产生的是Ag2O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

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再加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产生。

5、乙醇的化学性质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反应原理: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 H2↑发生装置:S + l g(试管、(或锥形瓶、烧瓶等)、分液漏斗等)注意事项:防止因气体受热膨胀,使得测得的体积偏大,应冷却至室温后读数。

读数时多功能瓶与量筒的液面要齐平(等高)。

(3)反应装置:(气唧、硬质试管、酒精灯等)(4)注意事项:第2页(共6页)①该反应中Cu为催化剂,CuO为中间物质。

②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①配制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液应注意: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乙醇并不断摇匀。

②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

③反应时应迅速升温到170℃。

④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爆沸,应在反应液中加少许碎瓷片。

⑤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是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乙醚等杂质,必须通过浓NaOH溶液(或碱石灰)后,才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烯。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

本文将会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全面地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结果等内容,希望为广大化学学习者提供帮助。

实验一:铁与氧化剂的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铁与不同氧化剂的反应,观察其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

实验原理: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如铁与氧气反应时,铁会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出现生锈现象。

实验步骤:1、将几个铁钉放入含有氧气的玻璃管中。

2、观察铁钉的表面,记录下表面的颜色和变化。

3、将铁钉放入不同的氧化剂中,如盐酸、过氧化氢等。

4、观察铁钉的表面,记录下表面的颜色,变化和产生的气体等数据。

实验器材:玻璃管,铁钉,吸管等。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铁钉表面出现持续生锈是因为铁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产生的氧化作用。

而铁与盐酸的反应会产生氢气,铁与过氧化氢的反应会产生氧气等。

实验二:酚酞与酸碱指示剂的酸碱性变化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酚酞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以及酸碱指示剂酸碱性变化的特点。

实验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取决于其酸量或碱量,pH值不同时,颜色也不同。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可检测物质在pH值为8.2至10.0时的变化。

当pH值低于 pK1=7.95 时,酚酞和酸反应产生无色的酸式酚酞,pH值高于 pK2=12.2 时,酚酞和碱反应生成稳定的酸式酚酞。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酸式酚酞,然后分别加入酸、水和碱。

2、观察变化颜色,并记录下结果。

实验器材:试管、酚酞、氢氧化钠、盐酸、去离子水等。

实验结果:加入酸使酸碱指示剂颜色变红,加入碱使酸碱指示剂颜色变成了蓝色。

在pH值8.2至10.0之间,酚酞的颜色会在红色和蓝色之间变换。

实验三: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滴定的基础知识,巩固酸碱反应的原理,掌握化学分析中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滴定是一种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添加标准溶液或称量药品等定量方式来测定分析物的含量。

高中书本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书本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书本化学实验总结
以下是一个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涵盖了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方面。

实验名称: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目标:
1. 理解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原理。

2. 掌握制备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方法。

3. 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材料:
1. 硫酸铜(CuSO4)
2. 氢氧化钠(NaOH)
3. 试管、烧杯、滴管、搅拌器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2. 用滴管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搅拌器搅拌。

3.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产生。

4. 等待反应完全后,用滤纸将沉淀物过滤出来,观察沉淀物的性质。

5.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结果:
当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会产生蓝色沉淀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蓝色沉淀物逐渐增多,最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

实验结论: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u(OH)2)和硫酸钠(Na2SO4)。

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双替换反应,其中铜离子(Cu2+)被氢氧根离子(OH-)替换,而钠离子(Na+)被硫酸根离子(SO42-)替换。

这个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大总结: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试纸变蓝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炭: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7. 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的一种常见反应类型,也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在该实验中,我使用了不同的酸和碱进行反应,并记录了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我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酸与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 不同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的化学变化速度不同,有的反应较快,有的反应较慢。

- 酸和碱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着重要影响,较浓的酸和碱反应速率更快。

- 溶液的pH值越低,酸性越强,溶液的pH值越高,碱性越强。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另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该实验中,我进行了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并进行了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些实验,我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并被还原,而还原剂能够失去电子并被氧化。

- 高电位的金属会成为还原剂,而低电位的金属会成为氧化剂。

-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气体的生成以及电流的流动情况来判断。

- 电位差越大的金属对越容易氧化。

3. 实验室安全实验总结: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实验室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实验总结中,我将总结我在实验过程中遵守的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实验室安全事项,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安全知识:- 在实验室中必须穿戴实验室服和安全镜,避免化学品溅入眼睛和皮肤。

- 实验室中必须保持干燥和整洁,避免摔倒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 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必须正确标识,并遵循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方法。

- 在进行火焰实验时,必须小心使用火焰,避免火灾和烧伤。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包括了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总结以及实验室安全实验总结。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

这些实验总结对我的化学学习和实验技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高二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高二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高二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这篇高二化学必知重要实验现象小结是查词典化学网专门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出刺眼的强光,放出大批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焚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焚烧:发出光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焚烧:强烈焚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焚烧:火焰体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焚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批的热。

8.在试管顶用氢气复原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复原氧化铜: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彩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污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焚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焚烧:强烈焚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气体: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将氯气通入无色 KI 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焚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耀氢气、氯气的混淆气体:快速发生反响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退色。

19.红磷在氯气中焚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试纸变蓝21.氯气碰到湿润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色。

22.溴 (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溶液分层,上层靠近无色,基层靠近橙(紫)色。

23.细铜丝在蒸气中焚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淆后加热到红热:放出大批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整焚烧 (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 (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29个实验)一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2、蒸发(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3)注意事项: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加沸石(或碎瓷片);冷凝水“低进高出”;不可蒸干4、萃取和分液(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5、重结晶(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

(2)实验操作:①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②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③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④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

(3)正确地选择重结晶的溶剂:①不与产品发生化学反应;②高温时,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时则很小;③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欲纯化的试剂结晶析出时,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④沸点不宜太高,以免该溶剂在结晶和重结晶时附着在晶体表面而不易被除尽。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 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配制过程示意图:2、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 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 容量瓶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 误差分析三.钠和水反应的探究现象与解释:(1)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伴有“嘶嘶”的响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是放热反应。

(2)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2Na +2H2O=2NaOH + H2↑四.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元素的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

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现象与解释: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6.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挤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面以下(3)往往在液面上加一层油膜,如苯或植物油等(以防止被氧气氧化)七.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八、硅酸的制备方法一、稀盐酸和硅酸钠反应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4、 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方法二、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九.卤族元素实验1:取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集气瓶中,然后通入Cl2,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干燥的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了。

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

实验2: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取: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氯碱工业):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通电2NaOH+Cl2↑+H2 ↑2.实验室制取: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性质检验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还可用KMnO4或KClO3代替 MnO2 ,而且不用加热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KClO3+6HCl=KCl+3H2O+3Cl2 ↑实验3:海带灰中提取碘的实验实验原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在其中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例如,KI及NaI。

灼烧海带,是为了使碘离子能较完全地转移到水溶液中。

由于碘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生成碘单质。

注意事项(1)加热灼烧中要盖紧坩埚盖,防止海带飞出。

最好带防护眼镜,防止迷眼。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搅拌,煮沸2~3 min,过滤。

(3)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 mL H2O2溶液,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褐色。

(反应原理:2I++2H++H2O2=I2+2H2O)(4)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几滴淀粉,观察现象,溶液应变为蓝色。

(5)将滤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

出现分层现象,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基本无色。

实验4:海水中提取溴的实验(1)生产流程(2)主要步骤及主要反应①浓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Br-得到浓缩。

②氧化: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Cl2,将Br-氧化为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③富集:利用溴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的溴蒸气用SO2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H2SO4。

④提取:再用Cl2将HBr氧化得到产品溴。

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为红色。

实验说明,SO2具有漂白性,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化合漂白)十一.SO2的制备及性质的探究实验原理:Na2SO3+H2SO4 =Na2SO4+SO2↑+H2O装置1中验证二氧化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装置2中验证二氧化具有漂白性,装置3中验证二氧化具有氧化性SO2+2H2S=2H2O+3S↓,装置4中验证二氧化具有还原性5SO2+2MnO4 -+2H2O =5SO42- +2Mn2++4H+ ,装置5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十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用无水氯化钙)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试管口向下倾斜拓展:浓氨水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6、尾气处理:浓硫酸13.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 HBr 、HI、 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4、实验拓展:CO2、H2S、Cl2 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十四.铜与浓硫酸反应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像试管A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十五.铝热反应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Al2Fe+Al2O34、注意事项:(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