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4-10

作者简介:周期政(1964—

),男,湖南嘉禾人,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周期政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陶渊明作为意象在宋词中的广泛使用,说明陶渊明在宋代已被广泛接受。宋人主要是从人格认同上来接受陶渊明的,他的真淳、自由、达观、傲世、安贫的人格深受宋人的喜爱。他机智风趣、潇洒飘逸、超脱闲雅的魏晋风度也让宋人叹服,而对他愤世情怀的忽视与对艺术创新的漠视在词中也是显而易见。 关键词:陶渊明;接受;人格;风度;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4)01-0112-05

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深受后世文人士大夫的景仰与爱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高尚的人格精神成为后世文人士大夫立身行事的楷模,其优秀的诗文创作也为后世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然而,陶渊明在其生活的年代并不为人们所重视。虽然《宋书》《晋书》《南史》都为其立了传,但都是入在《隐逸传》中,把他当做一位隐士高人来看待。钟嵘的《诗品》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仅仅把他列在中品。而《文心雕龙》则只字未提到陶渊明。只有到萧统时,因其喜爱陶渊明的诗文并推崇他任真自得的个性,为其集作序,为其人作传,在其所编的《文选》

中选录陶诗文9篇(而选录谢灵运的诗文达40篇,颜延之的诗文也达18篇)。然而,他在当时仍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唐以后,陶渊明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诗歌的恬淡风格与田园题材对唐代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孟、韦、柳四大山水诗人都明显受到了他的陶染。故沈德潜有云:“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

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1](207页)白居易写出了《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已开始

把他的诗歌当做一种诗体加以效法,说明陶渊明已

开始广泛地为唐人所接受,无论在诗歌风格上,还是在题材方面,还是精神品格上,他都受到了唐人的喜爱。但陶渊明真正地为人广泛接受并产生巨大影响是在宋代。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二四》“陶诗显晦”条说:“渊明文名至宋而极,永叔推《归去来辞》为晋文独一,东坡和陶,称陶为曹、刘、鲍、谢所不及。

自是厥后,说诗者几于万口同声,翕然无间。”

[2]

(88页)随着对陶渊明兴趣的加浓,人们对陶渊明的研究

与讨论越来越热烈,出现了一系列解读、注释、评论、追和陶渊明的著作。陶渊明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的局面,如汤汉的注释陶渊明诗,王质、吴仁杰、张纟寅等的陶渊明年谱,苏轼等人“和陶诗”的创作,苏轼、朱熹、葛立方、胡仔等人的评论等都为陶渊明热的迅速升温起了作用。在宋代,陶渊明真正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智者与达者,成为宋人模仿学习的榜样。因而宋人在诗文中对陶渊明的吟咏与借用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事语之现象就非常普遍,甚至在当时的娱乐形式宋代词曲中也不免。从宋代词人对陶渊明的吟咏,我们也可以看出陶渊明在宋代接受的基本情况。

“文学接受,作为文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则指读者能动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性情、提升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文学作品的价

第35卷第1期2004年1月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

JOURNA L OF NANCH ANG UNI VERSITY V ol.35N o.1Jan.2004

值得以实现。”[3](297页)我们谈宋词中对陶的接受,主要是看宋人对陶渊明意象在词中的使用。这种接受主要体现为审美接受中的欣赏性接受。是接受后又形之于新的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接受。它不同于批评性接受那种客观的理论上的评价,而是带有词人情感的一种接受,是接受的一种间接反映。

词是随着燕乐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是唐宋人的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他们在酒肆歌楼、秦楼楚馆中轻吟曼舞,在其初起之时仅仅是歌儿舞女口中的游戏之词而已。其内容以写艳情为主,大多是艳词绮语,并不包含多少情志的成分在内。但随着文人士大夫的涉足,词也慢慢向诗靠拢,走向雅化,慢慢地融入了更多情志的成分。抒写的题材范围越来越大,言志抒情之作也就越来越多。在宋词中,那些以歌咏隐逸为主的词作也不在少数。而历来被作为“隐逸诗人”代表的陶渊明的形象自然受到人们的亲睐,也不断地出现在当时的词中,成为时人表达隐逸理想与愿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而这个意象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通过分析宋词中对陶渊明这些意象的使用,大致可以看出宋人对陶渊明的态度。

我在《论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一文中把宋词中用到的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意象分为三类:一类是本事意象,或称原型意象。即是指在宋词中直接借用历史中的陶渊明这一原型,作为吟咏隐逸,闲适等主题的一个重要意象,以之抒情言志。这种意象方式表现为直接以陶渊明及与之有关的能肯定代表陶渊明的字、号、官职、地名等入词,通过对陶渊明的不同的运用和评价来表达词人的内心情感。于是词中就有渊明、元亮、陶潜、彭泽、陶令、靖节、柴桑、栗里等意象。我用《国学宝典》的新版《全宋词》进行检索,发现共有这类意象285个。在全宋词中已经达到了114%强。这种出现频率,可以说是无人匹敌的。由此可见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已经是相当广泛了。二是借用话语意象或称为“陶渊明化”的意象来歌咏。即截取陶渊明诗文中曾经用到过的一些话语作为意象,在词中赋予其陶渊明使用的那种含义,或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引申拓展,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色彩。当然,它并没有超出陶渊明使用的范围。这些意象有的创始于陶渊明,有的虽不始于陶渊明,但因为其在诗文中的成功使用,便打上了他的烙印,似乎成了陶渊明的特定的符号,特定的代称了。人们一看到这些意象自然就会联想到陶渊明。因而我把它称之为“陶渊明化”意象。如菊、酒、柳、松、三径、无

弦琴、闲情、五斗等都可以说是陶渊明化了的意象。而每个意象下又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意象,如与菊花有关的意象又有黄花、黄英、九日、重九、重阳、东篱、南山、采菊等。与酒相关的有醉酒、止酒、漉酒、种秫等。在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充满“陶渊明化”意象的词作。如果我们把未直接用到陶渊明的名号,却与之有关的语典和事典一一条别出来的话,那数量将非常可观。三是陶渊明文化意象,这是指宋词中虽用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但作者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以之代替某些意象。这类意象虽然直接来源于陶渊明及其诗文,我们从这些意象也可以联想到陶渊明,但并不能与陶渊明的形象直接关联。如陶潜影、东篱菊、渊明酒在很多时候就是仅仅指柳、菊、酒而已。这是第二类“陶渊明化”意象的延伸,是长期文化发展过程中程式化的结果。

一 宋人对陶渊明的人格认同

在宋词中用到的与陶渊明相关的所有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成是单个意象,体现了宋人在某一点上的的认同,而在宋词中所有单个意象集中起来则形成整体意象。这一整体意象就是宋词中所塑造出来的陶渊明形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宋人首先是从人格的认同上来接受陶渊明的。陶渊明的人格内涵很丰富,包括真淳、自由、达观、傲世、安贫等。梁萧统在《陶渊明传》中已拈出了陶渊明“真率”的性格特征。宋代苏轼也说:“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4](2148页)词人们在词中也往往是抓住陶渊明的这一性格特征来吟咏。如辛弃疾在[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中就有:“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韩氵虎[鹧鸪天]中也有“惟自乐,不忧贫。渊明谈笑更清真。”陈德武[一剪梅]:“渊明何日解征骖。俯也何惭。仰也何惭。”韩氵虎直指其人的清真,辛弃疾虽是说他的诗清真,实则指其人,陈德武的话则纯是苏轼的意思在词中的翻版。这些都是肯定陶渊明的真淳人格。从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宋代的人格理想并不是像唐代人的出将入相,封侯升官,而是变得更为圆融,更具理性与智慧的色彩,因而具有两面性。当其人生得意之时,积极进取,而当其失意时则主动退避。词是娱乐性的艺术形式,在人生失意时往往会

3

1

1

第1期周期政: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