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1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 )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
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C )
A.污染防治法
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分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传统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同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C )
A.1969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89年
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雏形。
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 C )
A.“协调稳定”律
B.“能流物复”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一方面使它供养的生物的数量不超过它的生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需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过它的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规定和关于限制冲击周期,如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规定。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 D )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
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一、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早期的工业化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当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生产引起的第一代污染。伦敦烟雾污染。
二、第二阶段,治理时期: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进入了公害发展与泛滥时期。
三、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四、第四阶段,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到目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各国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
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A )
A.立法指导原则
B.基本原则
C.基本制度
D.主要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划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 B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长、市长、区长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 C )
A.国土规划法
B.城乡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土整治法
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 D )
A.政府
B.公众
C.社会团体
D.企业
经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95年8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其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
⑴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工艺;
⑵国家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和对防治燃煤污染大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的规定。
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 )
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自然资源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和确认。
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其次,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最后,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
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自1979年颁布实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主要是由下列:海洋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安全管理等六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或规章所组成。
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 D )
A.废气
B.废渣
C.恶臭气体
D.爆炸物
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的单位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