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铜绿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_宋琪

合集下载

三年修复湖北大冶重金属污染地是如何达标的?

三年修复湖北大冶重金属污染地是如何达标的?

三年修复湖北大冶重金属污染地是如何达标的?经过近三年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点位达标率超九成湖北大冶“治土”探良方(绿色家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虽已是冬季,但在湖北黄石大冶市金湖街道办农田土壤修复示范项目现场,目之所及,还存着一丝绿意。

“目前我们自测的点位达标率在95%以上,年底就可以验收了。

”技术员龚永欢介绍。

作为环境保护部的示范项目,这片占地283亩的重金属污染地块,已采用生物多样性修复法治理了近3年,如今成片的蜈蚣草、圆叶遏蓝菜长势良好。

这标志着大冶这个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的资源型城市,土壤污染治理之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此前,大冶被环保部列为全国20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之一,也是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湖北黄石的核心地区。

示范地块经修复和建设,取得预期效果期待找到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持续的修复模式“没有现成的案例可循,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金湖农田土壤修复项目部,大冶市环保局重金属治理项目办负责人熊辉说,该项目于2012年立项并获得专项资金,此后两年,成立专家团队、制作标书、评审修复方案等全由当地摸索完成。

展开剩余85%5年前,土壤修复还是个生僻词,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咋回事。

“不仅标书制作没有模板,价格制定没有标准,而且公共资源管理监督局也不知道如何审核。

”熊辉说,土壤污染底数不清、修复成本高、招投标程序复杂等多个难题待解,加上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尚无统一的标准可循,这给金湖项目带来了不少困难,探索确实十分艰难。

为顺利推进项目,当地采取环保局牵头、多部门合作的联动方式,为项目开绿灯。

项目专家团多次赴广西河池、江西鹰潭等地考察,经过多次采样分析对比论证、多轮专家评审,直到2015年7月,这块位于金湖街道栖儒村和柯湾村的土地才正式进入修复阶段。

北京中环循环境技术中心以2319万元中标,作为工程方进场施工。

大冶市环保局副局长刘涵毓介绍,这块被污染的土地周边,曾有7家小冶炼厂、10余家小洗矿厂,每年有大量尾砂废水随雨水流入此地,治理之前已撂荒多年。

《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形态分析研究》

《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形态分析研究》

《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形态分析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业城市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其某矿业城市某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本研究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形态分析,旨在了解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成因,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介绍本研究选取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因长期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

2. 研究方法(1)污染状况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形态分析:运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和分析手段,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

(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来源。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1. 重金属含量检测通过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铅(Pb)、锌(Zn)、铜(Cu)等元素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 污染程度评价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发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属于中度至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存在重度污染。

四、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1. 形态分布特征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其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环境风险性。

2. 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形态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受pH值、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值的改变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影响最为显著。

五、讨论与原因分析1. 污染来源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矿山开采、冶炼等工业活动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业活动。

其中,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2. 影响因素除了工业活动外,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祁春节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6(030)004
【摘要】从分析大冶铜绿山矿区矿产资源特征入手,揭示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5页(P500-504)
【作者】祁春节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82
【相关文献】
1.大冶铜绿山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对铜的积累与迁移 [J], 陶子夜;杨红刚;缪诚远
2.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 [J], 张然然;罗鹏林;刘远河;康薇
3.大冶铜绿山矿区海州香薷( Elsholtzia haichowensis)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J], 柯文山;席红安;杨毅;王万贤;陈世俭
4.大冶铜绿山矿区周边土壤—水稻中镉赋存状态及转化迁移规律研究 [J], 杨育振; 刘森荣; 费新强; 李丽芬; 肖明顺; 张涛; 高宝龙
5.湖北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邵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是针对该地区尾矿库的环境问题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和修复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背景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

铜绿山铜铁矿是该地区的主要开采矿山之一,但长期以来,该矿山的尾矿库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冶市启动了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

二、治理目标1. 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措施,减少尾矿库对周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健康安全:减少尾矿库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威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可持续发展:通过治理和修复,使尾矿库成为一个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三、治理措施1. 尾矿库封堵:对尾矿库进行封堵处理,防止尾矿渗漏和溢出,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2.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尾矿库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废弃物处理:对尾矿库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负荷。

4. 植被恢复:在尾矿库周边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5. 生态修复: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恢复尾矿库周边的生态系统功能。

四、修复成效1. 环境质量改善:通过治理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

水体、土壤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2. 居民健康提升:尾矿库治理后,降低了周边居民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居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3. 资源利用增加:治理后的尾矿库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五、总结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

通过治理措施的实施,尾矿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该项目还将尾矿库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大冶湖底泥养分、重金属和砷、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大冶湖底泥养分、重金属和砷、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大冶湖底泥养分、重金属和砷、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大冶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矿业的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对大冶湖产生了较大污染。

为了促进湖泊底泥在矿山植被恢复中的资源化利用,加速矿山生态修复和湖泊的治理,本研究以大冶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化学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冶湖底泥的肥力性状和铜、铅、镉、砷、汞的含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大冶湖底泥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1)养分含量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分析表明,大冶湖底泥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41~689、9~136、45~211 mg·kg-1;有机质、总氮、磷、钾的含量分别在23.0~215.1、0.5~7.1、2.8~7.3、0.1~2.1 g·kg-1。

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均在中等以上,其中丰富水平的占96%,速效氮丰富水平的占76%,低水平的只占8%,总氮丰富水平的占80%,低水平的只占16%,速效磷均在中等以上,其中丰富水平的占96%,总磷丰富水平的占20%,低水平的占72%,速效钾中等水平占80%,其中丰富水平的占36%,总钾均处于低水平。

由此可见大冶湖底泥有机质、氮、磷比较丰富,而钾相对缺乏。

2)养分空间分布特征:随着经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纬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随经度增加,总磷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无论随着经度的变化还是纬度的变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总氮、总钾含量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2)大冶湖底泥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1)重金属含量特征:整个大冶湖底泥所有采样点中,总铜、有效铜、总铅、总镉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00~3100、75~353、46~660、0~414 mg·kg-1。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所有采样点的总铜含量、92%采样点的总镉含量以及16%采样点的总铅含量超过三级标准。

典型铅锌矿区土壤_农作物体系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析

典型铅锌矿区土壤_农作物体系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析

典型铅锌矿区土壤-农作物体系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析吴迪1,李存雄1,邓琴2,秦樊鑫13,姜鑫1,吴坤1,郭文涛2 (1.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S Q 、DX 典型铅锌矿区种植的水稻、玉米与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矿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以该矿区18个水稻籽、15个玉米样品与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为对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法研究铅锌矿区土壤-农作物体系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籽、玉米中Cu 、A s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Pb 、Cr 、Hg 、Cd 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已造成农作物污染。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矿区种植的水稻籽、玉米已受重金属污染。

[结论]除Cu 、A s 、Zn 外,水稻籽、玉米中的其他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相应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说明这些元素较易从土壤向水稻、玉米植物体内迁移积累。

关键词 铅锌矿区;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图分类号 S1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6611(2010)02-00849-03Research on the Con tent of Heavy M eta l i n Crop Pl anti n g System i n Typ i ca l L ead 2z i nc So il and its Polluti on Character isticsW U D i et a l (Key Laborat ory ofMountain Environment Inf or mation System and Eco 2environment Pr otection 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Guizhou 550001)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ference f or the envir onmental p rotecti on and agricultural p roducti on in m ining area was p r ovided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rice and corn p lanted in the typ ical lead 2zinc area of S Q and DX and the polluti on of heavy metal in soil in Guizhou .[Method ]The samp les of 18rice seeds,15corns in the m ining area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in soil being taken as experi mental material and the contr ol,res pectively,the relevance among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cr op p lanting system 22lead 2zinc soil area with evaluation method of single pollution index and integrated pollution index (Nemero I ndex )was studied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ngle 2fact or polluti on index of Cu and A s in rice seed and corn was less than 1;Pb,Cr,Hg and Cd,more than 2;which resulted in crop contam ination .The rice seeds and corn p lanted in the m ining area were affected by heavy metal contam ination thr ough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pollution index .[Conclu 2si on ]In addition to Cu,A s and Zn,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nt of other heavy metals in bet w een the rice seeds,corn and the s oil,indicating these elements were more easily t o be accumulated in the rice and corn p lants from the s oil .Key words Lead 2zinc area;Soil;Cr op;Heavy metal;Polluti on assess ment基金项目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J 字[2008]2034号);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黔教科[2007]024号)。

大冶铜绿山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对铜的积累与迁移

大冶铜绿山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对铜的积累与迁移

保存 备用 。
3 结 果 与 讨 论
3 . 1矿 区废 弃 地 优 势 植 物 与 土壤 C u含 量
3 . 2中对植物样及土壤样的处理与分 析结果见表 1 。
用地 上部重金属浓度 / 根部相应重金属浓度表示 。 地上部富集的 重金属量越大 , 重金属对 植物造成 的毒性越 大 , 在 地上部 富集高 含量 重金 属的情况下植 物仍能正常生长 , 说明忍耐重金属的能力 越强。 因此 , 转运 系数可 间接衡量植物对重金属 的耐性 。 本次调查 的 5种优势植物对 c u的转运系数见表 3 。
大 冶铜 绿 山矿 区废 弃 地优 势 植 物 对 铜 的积 累 与 迁移
陶子夜 杨红 刚 缪诚远
( 武汉理工 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武 汉 4 3 0 0 7 0 )
表 1 矿 区 废 弃地 优 势植 物 与 土 壤 C u含量 ( r a g  ̄g )
由表 1 可知,铜绿山矿区废弃地土壤 C u 含量高达 4 5 8 0 . 4 8 mg / k g , 远高于正常 土壤 中 c u的含量 ( 2 0 mg , ' k g一3 0 m g / k g ) , 是 国家 土壤 环境质量 3级标准 的 1 1 . 4 5 倍( 4 0 0 mg / k g ) , 是湖北 省红土壤 背景 值的 1 8 5 . 1 3倍 ( 2 6 . 2 mg / k g ) 。一般而言 ,当土壤 中 c u含量 达到 1前 言 1 5 0 mg C k g~ 4 0 0 m g / k g 时, 就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 用。然而铜绿山 其较好 铜绿 山, 位 于湖北省大冶市 , 是一个 已有 3 0 0 0余年 的古铜 矿 矿区废弃地与许多现代矿 区废弃地寸草不生 的情况不 同 , 的植被条件说 明在此 自然生长 的植物具有很高 的 c u耐受能力或 遗址 l l l , 经长期 自然演替 , 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植被体 系。 显然 , 这 片 从表 1 所列 5种优 势物种体 内具体 c u含量 的角度分析 , c u 存 在的可能性 。资料 显示 , 大冶铜绿山矿 区废弃地有 2 8种高等植 含量 最高出现在狗尾草 的根部 , 达 5 6 5 . 4 9 mg / k g , 最低 出现在 海洲 物, 分属 2 5属 1 5科 , 其 中禾本科 5种 , 菊科 4种 , 豆科 4种。 从 生 香薷 的地上部分 , 为3 7 . 6 7 m g / k g , 显然 , 此次采集 的 5种铜绿 山矿 态型来 看 , 主要 以一年 生 ( 1 9种 ) 和多年 生 ( 8种 ) 的 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 植 物 为 区废 弃地优势植物 体内的 C u含量都高于植物体 内正常 C u含量 主, 乔木只有一种 , 即木犀科 的女贞 。本次研究 , 经实地勘探 , 调 ( 2 5 m g / k g以内) , 这一结果反 映了这些植物对土壤 中的 c u 都 存在 查到的植物种类与 资料基本 一致 。通 过样 方随机取样 , 确定 了海 定程度 的富集作用 。 州香 薷 、 狼把草 、 狗尾草 、 小飞蓬和 白茅等 5种优势植物 。本文 分 3 . 3对 矿 区废 弃地 优 势 植 物 C u的 富 集 系数 的分 析 富集系数是植物体 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比 ( 植物 析了海州香薷等 5种优势植物对铜 的积 累与迁 移特性 , 以期 为矿 重金属含量 / 土壤重金属含量) 目 。 一股 『 青 况下, 富集系数越大, 其富集 区废弃地 的植 被恢复 和土壤重 金属污染 的治理提供 一定 的科 学 能力越强。本次调查的 5 种优势植物对 C u的富集系数见表 2 。 依据 。

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张丽;袁攀;王浩泉;许大毛;李琼;张家泉;肖文胜【摘要】于2014年1 1月采集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样品8个,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其重金属(Cr、Ni、Cd、Cu、Pb、Zn)含量,探讨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排序为Cu >Zn> Pb> Cr> Cd>Ni,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 381.39 mg·kg-1、3 971.72 mg·kg-1、1 754 mg· kg-1、150.87 mg·kg-1、120.76 mg· kg-1、80.92 mg· kg-1,且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重金属污染来源和空间分布主要受金属冶炼等活动影响;Cr和Cd的致癌风险较小或可以忽略,重金属非致癌总风险为儿童高于成人,其中Zn和Cu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儿童健康风险.【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7页(P11-16,25)【关键词】有色冶炼厂;重金属;地表灰尘;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价【作者】张丽;袁攀;王浩泉;许大毛;李琼;张家泉;肖文胜【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重金属具有毒性强、难降解、易积累等污染特性,是地表灰尘中富集较为明显和研究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1-3]。

大冶矿区主要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大冶矿区主要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大冶矿区主要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孙清斌;邓金锋;尹春芹;吴晓维;刘园梅【摘要】为探索大冶矿区主要公路交通干线两侧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矿区公路两侧农业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污染的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通过单因子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发现,矿区主要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可能对农产品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安全隐患。

土壤有机质与Cu、Cd、Cr及 Ni元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

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冶矿区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可能为金属冶炼、制造业和交通释放的气溶胶颗粒,以及矿山酸性废水、金属矿山废石和尾矿的长期储存等人类活动。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s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roads in Daye mining area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afe utilization and 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of the agriculture soil in the mining area .It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ingle Factor Index Method and Nemerow Integrative Pollution Index Method and the major source of pollu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farmland soils along the main roads of Daye mining area were suffering from heavy metals pollution by using Single Factor and Integrative Index Methods ,which probably resulted in the poten-tial danger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heavy metal( Cu、Cd、Cr or Ni) contents were lower.The results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eavy mental source of the farmland onboth sides of main roads in Daye mining area is likely to be the aerosol particles emitted by metal smelting ,manufacturing and traffic ,acid mine drainage and metal mine waste rock and long -term stockpiling of tailings ,etc.【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矿区;重金属;主要公路;农田土壤污染【作者】孙清斌;邓金锋;尹春芹;吴晓维;刘园梅【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0 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危害较为严重,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1]。

大冶有色铜矿资源分布情况

大冶有色铜矿资源分布情况

矿山铜山口(1985)赤马山(1960)
储量及
概况
保有矿资源占探明储量的37.19% 保有矿资源占探明储量的0.46%
露天开采区域深度时间状态
全为井下开采7个
矿山
全露
天开

正14m

正86m
85年

历年剥离欠账
较多,矿山产量
难达产
区域深度时间状态区

深度时间状态
矿山铜绿山(1970)丰山(1971)
储量及
概况
保有矿资源占探明储量的41.58% 保有矿资源占探明储量的20.77%
露天开采
区域深度时间状态
于01年结束南缘矿

终了
平台
-185m
分段
至05

无开采
北缘矿

终了
平台
05年

残矿残收
井下开采
区域深度时间状态区

深度时间状态
南/北
缘矿带
-305m
中段
至05

残矿

/




-150m
中段02年

残矿残收
-365m
中段
05年

主采
150m
中段

主采
300m

未开

2m22、2S22

井下开采
大冶市50m以

开采2m22、2S22类阳


250m
中段
98 -03

残矿残收,半
停产状态
300m
中段04年

维持2-3年。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

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项目背景大冶市位于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城市之一。

铜绿山铜铁矿是大冶市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的开采活动和矿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矿渣未得到有效处理,导致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的综合治理与修复任务亟待开展。

本项目旨在对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目标1.实施有效的尾矿库综合治理与修复措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恢复和保护铜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3.提高铜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项目内容1. 尾矿库综合治理1.1 废矿渣处理通过科学的工艺方法,对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中的废矿渣进行处理和利用。

可以采用浸出、浮选、干法分离等技术,将矿石中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回收利用,同时减少废矿渣的体积和毒性。

1.2 污水处理对尾矿库产生的污水进行全面处理,降低其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

1.3 废弃土地修复对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周围的废弃土地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手段,提高土壤质量和水保持能力,以减少土地的侵蚀和土壤污染。

2. 生态环境恢复2.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措施,逐步恢复尾矿库周围的植被覆盖率。

可以进行栽植、种草等活动,引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物种,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改善地表的生态环境。

2.2 水域修复对尾矿库周围的水域进行修复,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

可以进行河道疏浚、水生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促进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恢复水生物的生态平衡。

2.3 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对铜绿山地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建立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地,保护当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3.1 矿业企业转型鼓励铜绿山地区的矿业企业转型,从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型企业转变为新型矿业产业。

铜绿山铜铁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铜绿山铜铁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铜绿山铜铁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梁川;李伟;王辛;孙智杰;李慧娟;李寅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境》
【年(卷),期】2024()2
【摘要】以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56个表层和深层土壤样品,并对Cu、Pb、Zn和Cr等14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

初步探讨了典型钻孔重金属元素的纵向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铜绿山铜铁矿的土壤中Mn、Zn、As、Cu 和Pb含量呈现高累积状态,重污染土壤占比34.09%。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梁川;李伟;王辛;孙智杰;李慧娟;李寅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铜绿山矿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2.秦皇岛庙沟铁矿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
3.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
究4.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5.某搬迁铜冶炼企业原址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

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

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张然然;罗鹏林;刘远河;康薇【摘要】在对大冶铜绿山矿区的草本植物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采集植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分别测定植物各部位及根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比较草本植物对土壤主要污染元素的富集作用,筛选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

结果表明:Cu、Zn、Cd、Pb 为大冶铜绿山矿区土壤的主要污染重金属,其中,Cu、Cd、Zn 达到重度污染,Pb 呈中度污染。

矿区共记录草本植物23科42属46种,其中多度大于3,分布较为广泛的优势植物18种。

野葡萄(Vitis adstrictae )、葛藤(Argyreia seguinii )、荆芥(Nepeta cataria )、乌蔹莓(Cayratia j aponica )、葎草(Humulus scandens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苎麻(Boehmeria nivea )、扫帚菜(Kochia scoparia )、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为该矿区新记录种。

重金属富集能力方面,综合富集系数地下部普遍大于地上部,酸模叶蓼地上部综合富集系数最大,达到4.16;滨蒿地下部富集系数最大,达到5.45。

植物对 Cd 的富集系数最大,Cu 次之,Zn、Pb 较小。

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对 Cu 和 Pb 具有极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荆芥(Nepeta cataria )、滨蒿(Artemisia annua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蓖麻(Ricinus communis )对 Cu 和 Cd具有极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荆芥(Nepeta ca-taria )对重金属 Cu、Zn 和 Cd 具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

铜绿山矿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铜绿山矿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铜绿山矿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月梅;张晓玲;刘娟;何明礼【摘要】以铜绿山矿区菜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和蔬菜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土壤-蔬菜体系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矿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污染因子分别为10.63、1.12、1.10、0.06,表明Cu污染非常严重,Zn、Pb属轻度污染,Cd无污染;参考《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 15199—94)以及《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 13106—91),蔬菜中Cu、Zn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普遍性;蔬菜中Cd含量虽均未超出食品安全限值,但明显高于蔬菜根部土壤中的Cd含量;叶菜类、根茎类蔬菜中Pb均未超标,瓜果类蔬菜中Pb超标;蔬菜可食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Cd>Zn>Cu>Pb;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表明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不完全决定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还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环境行为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Taking vegetable fields in the mining area of Tonglvsh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Cu ,Zn ,Pb and Cd) in soil and vegetable samples were tested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in soil-vegetable system and enrichment of Cu ,Zn ,Pb and Cd in vegetabl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lution factors of four main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 soil were 10 .63 (Cu) ,1 .12 (Zn) ,1 .10 (Pb) ,0 .06 (C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vegetable soils were polluted very seriously by Cu ,polluted lightly by Zn and Pb ,and were free from pollution of Cd .Taken "Tolerance limit of contaminants in foods" (GB 2762-2017 ) ," Tolerance limit of copper in foods" (GB 15199-94) and "Tolerance limit ofzinc in foods" (GB 13106-91) as reference standard ,the polllution degree of Cu and Zn in vegetables was serious and universal ;the contents of Cd in vegetables were not exceeded the food safety limit ,but the amount of Cd in vegetables was higher than in root soils .The contents of Pb in leaf vegetables and root vegetables were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but exceeded in fruit vegetables .The heavy metal enrichment capability in the edible parts of vegetable in order was Cd > Zn > Cu> Pb .As a whole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Cu ,Zn ,Pb and Cd) in vegetables wa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in soil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vegetables was not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8(040)001【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土壤-蔬菜体系;重金属;富集系数【作者】方月梅;张晓玲;刘娟;何明礼【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黄石435003;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黄石435003;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铜绿山为黄石市典型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和冶炼,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湖北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湖北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椭圆状 透镜状 矽卡岩型
n 18~10 线 240
108
80。
80。
-
-
椭圆形
矽卡岩型
川 2~13 线
400
815
120。
60〜70。 39. 37
1.71
长条状 透镜状 接触交代型
IV 13~39 线 520
590
115。
65〜75。
24
1.5
长条状 似层状 接触交代型
V 13~19 线 200
110
(1)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匚d):为一套海相连续沉积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在大冶地区总厚 度为235m~910m,分为4个岩性段。矿区内仅见第三至第四岩性段,呈隐伏状分布。大冶组第三岩性 段(T1 d3):分布于矿区的南北两侧-460m标高以下,厚度大于220m。自下而上岩性为矽卡岩化条带 状含白云质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大冶组第四岩性段(T1 d4):主要位于 矿区南部和中部,厚度83m〜107m。自下而上岩性为厚层大理岩、中厚层大理岩夹含白云质大理岩、含 灰质白云石大理岩。
5 63.8 0. 47 16. 28 2. 05 2. 57 0. 052 1.04 5. 24 4. 65 2.9 0. 206 0. 09 1.40 - 100. 75
6 63. 82 0.535 16. 63 2.6 2.61 0. 052 1.57 4. 42 4. 58 3 0. 252 0. 57 0. 93 - 101.57
1矿区地质概况
矿床位于阳新复式岩体西北端,铜绿山花岗闪长斑岩体的中部。矿区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三叠统 大冶组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矿区构造非常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1.1矿区地层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矿环境评价(终稿2)6月2日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矿环境评价(终稿2)6月2日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二00九年四月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报告提交时间:二00九年四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项目由来 (1)1.2 矿山发展简史 (1)1.3 评估技术要求及工作依据 (2)2矿山建设概况 (4)2.1矿区地理位置 (4)2.2矿山开发概述 (5)2.3矿产资源及储量、矿体规模及矿体特征 (6)2.4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及生产规模 (11)3矿区地理、地质环境概况 (13)3.1气象水文 (13)3.2地形地貌 (14)3.3地层岩性 (14)3.4地质构造及地震 (16)3.5水文地质条件 (18)3.6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25)4矿山工程分析 (27)4.1 开采现状 (27)4.2开拓方案 (28)4.3 矿山生产进度计划 (29)5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 (29)5.1矿区范围 (29)5.2评估级别的确定 (30)5.3评估范围的确定 (31)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32)6.1评价原则 (32)6.2 评估内容 (32)6.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32)6.4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49)6.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50)7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51)7.1 对土地资源及植被的影响预测评估 (52)7.2 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53)7.3 空气环境预测评估 (55)7.4 噪声环境预测评估 (56)7.5 环境地质问题预测评估 (56)8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60)8.1 评估依据 (60)8.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估 (60)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62)9.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62)9.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64)10 结论与建议 (66)10.1 结论 (66)10.2 建议 (67)附图1、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环境现状图(1:5000)2、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矿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1:5000)1编制依据1.1项目由来铜绿山铜铁矿采矿权属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矿山自1970年一期工程投产至今,历经近四十年开采,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下水均衡遭受显著改变,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破坏。

湖北省大冶市叶家庄矿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

湖北省大冶市叶家庄矿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

第35卷第2期2021年4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Vol. 35 ,No.2Apr. ,2021湖北省大冶市叶家庄矿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聂振邦,余兴江,黄婉,姜明宇,孙达,徐新安(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湖北大冶435100)摘 要:叶家庄铜多金属矿区的矿体受阳新岩体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控制,主要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和近接触带蚀变岩体中。

矿床与燕山期石英正长闪长岩浆活动有紧密成因联系。

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矽卡岩化和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通过类比周边 矿床认为,叶家庄矿区北西向接触带及深部有扩大矿床规模的潜力,同时具有向深部探索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阳新岩体;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叶家庄中图分类号:P618.41 ; P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1211 (2021)02 -0157 -05DOI :10. 16536/j. cnki. issn. 1671 -1211.2021.02. 004鄂东南阳新岩体周缘是重要的铜多金属矿产区口-2】。

2013年以来,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在叶家庄一带开展了铜多金属矿普查工作,多个钻孔见 有铜多金属矿产出,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❶。

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类第一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叶家庄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为下步找矿工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而岩体北缘多与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偶见与泥盆系碎屑岩和二叠系硅质岩等零星接触。

阳新岩体与围岩地层的接触带总长约112 km (不 包括捕虏体接触带),沿接触带及附近分布各类铜多金属矿床(点)约70余处(图1)o作指出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铜多金属矿床(点)主要分布于阳新岩体及其周缘(图1)o阳新岩体位于鄂东南三角形构造一岩浆区的中心部位,毛铺—两剑桥断裂带北 侧。

大冶市街尘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化学形态特征

大冶市街尘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化学形态特征

形态
提取剂
振荡时间及温度
弱酸态 可还原态 可氧化态
残渣态
0.11 mol/L 40 mL HAc
0.5 mol/L 40 mL NH2OH·HCl
8.8 mol/L 10 mL H2O2 (pH = 2) 8.8 mol/L 10 mL H2O2 (pH = 2)冷却 1 mol/L 50 mL NH4Ac (pH = 2) HCl-HNO3-HF-HClO4[20]
2.1 街尘矿物相特征
街尘矿物相有石英、钠长石、高岭石、伊利石、 方解石、白云石、角闪石。其中, 方解石、石英、 白云石、角闪石的大冶市区均值大于铜绿山镇; 钠
表 1 街尘采样点描述表
Table 1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sampling sites
样号
点位
pH
T10-1 紧靠矿坑, 右侧为精矿粉堆积站
属 BCR 形态表明, 铜绿山镇 Cd 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 大冶市区 Cd 四态比例基本相同; Pb 在铜绿山
镇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 而在大冶市区以弱酸态和可氧化态为主; Cu 在两研究区均以可氧化态为主。Pb
和 Cd 生物活性较大, 对环境危害较高, Cu 相对较低。
关键词: 街尘; 重金属; BCR 形态; 地累积指数; 大冶
本文选取大冶市的两个典型区(靠近矿区的铜 绿山镇和相对远离矿区的大冶市区)进行对比研究,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街尘样, 采用 BCR 提取法分析街 尘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评价其生物有效性, 并结 合街尘的 pH 和矿物组成, 揭示采矿活动对街尘中 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为防治城市环境重金属污染提 供科学依据。
第6期
韩晓涛等: 大冶市街尘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化学形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重金属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其同源的可能性较大,否则来源可能不止一个. As、Pb、Cd、Zn 相关性较差, As-Pb 为 0. 80,As-Cd 为 0. 55,但 Pb-Cd 仅为 0. 26,Pb-Zn 为 0. 19,As、Pb、Cd、Zn 相关系数说明区内重金属污染来源可能 不同.
46. 90
21. 70
0. 46
23
2412 -
0. 32 38. 70 80. 50
国家标准[3]( 二级) 40 0. 30 250 200
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 Zn 的平均含量较高,标准差排序为 Zn > Pb > As > Cd,其中 Zn 的标准差达到 132,数据离散程 度极高,说明各个采样点土壤中 Zn 元素的含量与其平均值之间相差很大,而 Cd 的标准差仅为 0. 41,表明土壤中 Cd 的含 量分布较均匀. 从元素的变异系数来看,排序为 Cd > Zn > Pb > As,Cd、Zn 明显要高于另外两种元素,说明在单位均值上 Cd、Zn 浓度含量分布离散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 喻保能,刘天富,陈厚民,等.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对环境综合影响的研究[R]. 武汉,1982 [2 ] 王亚平,鲍征宇,侯书恩. 尾矿库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特征研究[J]. 岩矿测试,2000,19( 1) : 7-13
2 重金属含量总体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主要对铜绿山矿区 As、Cd、Pb 和 Zn 等 4 种重金属的含量、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进行分析,为了使数据具有可 比性,仅以其中的 As、Cd、Pb 和 Zn 元素为基础进行对比研究,说明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 数据资料有喻保能[1]( 1982 年,为对照值 1) 及王亚平[2]( 2000 年,为对照值 2) 等人的研究结果,同时进行了对比,具体的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铜绿 山矿区 As、Cd、Pb 和 Zn 等 4 种重金属含量范围分别为 3. 34—33. 70 mg·kg -1 、0. 16—1. 40 mg·kg -1 、16. 30—84. 80 mg·kg -1 和 72—542 mg·kg - 1 ,其均值分别为 18. 30 mg·kg - 1 、0. 73 mg·kg - 1 、46. 90 mg·kg - 1 和 241 mg·kg - 1 .
指标 As Cd Pb Zn
含量变幅 3. 34—33. 70 0. 16—1. 40 16. 30—84. 80
72—542
表 1 铜绿山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统计( mg·kg - 1 )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对照值 1
18. 30
8. 09
0. 44
12. 59
0. 73
0. 41
0. 56
0. 27
2011 年 5 月 24 日收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073070)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20090145110004) 资助. **通讯联系人,E-mail: Tel: 13886028263; E-mail: shihuaqi@ cug. edu. cn
9期
宋琪等: 大冶铜绿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TL00 TL03 TL02 TL01 TL04 TL05 TL06 TL09 TL08 TL07 TL10 TL11 TL12 平均 对照值 2 对照值 1
PCd 2. 06 0. 55 4. 13 1. 68 3. 77 0. 89 2. 30 4. 23 4. 67 2. 45 2. 37 1. 37 1. 11 2. 43 1. 07 0. 89
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综合指数为 0. 69,为安全等级范围内,且属于清洁区,说明尽管经历过累年的开采,当时的土壤环 境质量比较好. 然而,随着铜绿山铜矿的开采,尤其是自 1985 年开始了大露天的开采,污染物质迅速累积,与对照结果看 出,其综合污染指数有明显的增加,已经到了警戒线范围,尤其是最近几年对矿山的大量开采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 染. 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已有明显提高,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综合污染指数达到 3. 52,增加了约 5 倍,土壤与农作物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采样点中有 77% 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超过 1,其中 30% 的土壤污染指数 超过 3. 0,已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在不同时间跨度上对照值 1( 1982 年) 、对照值 2( 2000 年) 数与现 今数值( 2009 年) 的对比可以看出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是 Cd 与 Zn 元素,由原来的未污染级别到污染级 别,Pb 与 As 虽仍在未污染级别范围内,但污染指数在变大. 所选的 13 个样点 Cd 与 Zn 的超标率分别为 85% 和 54% ,Pb 和 As 的污染指数全部小于 1,说明该地区主要受到 Cd 与 Zn 的污染,且 Cd 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1673
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来评价铜绿山矿区附近土壤的污染情况. 文中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 GB15618—1995) 中的二级标准进行评价. 表 2 中列出了铜绿山矿区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该研究
本文以铜绿山矿区周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 As、Cd、Pb 和 Zn 等 4 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时间 跨度上 3 个批次的数据对比,对该矿区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为今后开展矿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样品采集与测试 研究以矿区为中心放射状采样方式设计了 13 个采样点,将采样点分为东南至西北以及东北至西南两个主方向. 采
与研究区喻保能 1982 年的结果相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都比较高,其中,Zn 的平均含量为 1982 年的 3. 8 倍,按富集程度排序为 Zn > Cd > Pb > As. 与王亚平等 2000 年的数据相比,样品中 Cd、Pb 与 Zn 的含量超过当年数据的比 率分别为 84. 62% ,53. 85% 和 92. 31% ,土壤中 3 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大冶铜绿山铜矿周围土壤的污染在近几年 内有恶化的趋势.
Ci / Si ave 0. 92 0. 27 1. 91 0. 91 1. 69 0. 44 0. 95 1. 47 1. 72 0. 97 1. 00 0. 97 0. 68 1. 07 0. 54 0. 40
Pt 1. 60 0. 43 3. 22 1. 35 2. 92 0. 69 1. 76 3. 17 3. 52 1. 86 1. 82 1. 19 0. 92 1. 88 0. 85 0. 69
表 2 数据显示,TL02 与 TL08 两点各项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均较高. 在 TL02 点,野外实际观察到此样点 位于铁路附近,说明铁路交通运输会增加铁路沿线附近土壤重金属的负荷,交通工具排放的烟尘可能对周围土壤造成污 染. TL08 点位于矿区下风向,显示出在风向因素的影响下矿井所排出的废弃烟尘沉降聚集于地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 量的升高.
综上所述,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都比较高,通过不同时间跨度上 3 个批次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铜 绿山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土壤中重金属的相关性较差,污染来源可能不同. 矿山开采以及 铁路运输等都有可能对该区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表明,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已有明显提 高,采样点中有 77% 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超过 1. 且通过不同时间跨度上 3 组数据的对比显示出污染越来越严 重,单项污染指数变化较明显的是 Cd 与 Zn 元素,由原来的未污染级别到污染级别. 其中 Cd 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样站位为 TL00-TL12. 所有样品均采自表层,采深为 0—20 cm,土壤多为壤土及砂壤土,用铲采集土样装入聚乙烯保鲜 ( 密封) 袋内,同时去除动植物残体及砾石. 采集后尽快放置于阴凉、清洁的房间内阴干. 经自然风干后,土壤样品于冷冻 柜中保存,供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称取试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入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加热进行消解,以 1% 硝酸定容待测. 测定土壤中 Cd、Pb 含量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As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AFS) ,Zn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光谱法 ( ICP-AES) . 土 壤 样 品 准 确 度 控 制 采 用 国 家 Ⅰ 级 标 准 物 质 土 壤 样 品 ( GBW07401、GBW07402、GBW07403、 GBW07408) ,测试元素的准确度( RE) 小于 ± 30% ,精密度( RSD) 小于 15% . 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在由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 CMA) 的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完成.
表2
PPb 0. 09 0. 07 0. 24 0. 23 0. 14 0. 15 0. 24 0. 28 0. 24 0. 09 0. 09 0. 34 0. 23 0. 19 0. 15 0. 08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表
PZn
PAs
1. 21
0. 34
0. 36
0. 08
2. 71
0. 58
1. 32
第 30 卷 第 9 期
2011 年
9月
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Vol. 30,No. 9 September 2011
大冶铜绿山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宋 琪1 祁士华1** 张蓓蓓1 陈 伟1 夏 璐1 王小禹1 张小辉1 张家泉1,2
(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 . 黄石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石,435003)
0. 42
2. 28
0.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