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发言稿
香山科学会议: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
183: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香山科学会议第183次学术讨论会综述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的研究,特别是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的物理化学行为、形成与污染机制、控制技术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研究作为讨论和探讨的热点。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2年5月20~22日召开了主题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的第183次学术讨论会。
姚强教授(清华大学)、魏复盛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徐立大教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
魏复盛院士首先作了题为“空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与危害”的主题综述报告,阐述了细颗粒的特性、细粒子的污染水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析、展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魏复盛指出,现在我国空气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且有2/3城市超标。
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与美国比较,我国对SO2、NO2、O3、CO的标准限值均比美国严格,但颗粒物污染标准则比美国宽。
我国尚未制订PM2.5标准,但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城市的8点位监测结果表明:PM2.5年日均值为0.046-0.160mg/m3,是美国标准值0.015mg/m3的3-10倍,表明我国城市细粒子污染已十分严重。
魏复盛列举大量研究数据阐述了细粒子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并强调指出:(1)现在少量的调查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PM2.5污染是严重的,应加强研究与监测,为制订标准和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2)必须加强PM2.5环境效应及健康效应的定量研究,提高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3)及时开展PM2.5形成机理、污染防治和清除技术的科学研究,为解决细粒子污染,为实现“蓝天工程”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徐旭常院士作了题为“燃烧过程中PM2.5的生成及环境影响”的综述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大气中大量的PM2.5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燃烧过程,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由燃煤生成的约占33%,其主要产生原因是能源结构中70%以上是很难清洁燃烧的煤炭,而且对于煤炭使用和汽车排放控制不严。
科普会议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科普会议,共同探讨科普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科普一线的广大科普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普工作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科普成果显著,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科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科普会议,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科普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科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要适应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创新科普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科普传播渠道,提高科普传播效果。
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网络平台等作用,让科普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三、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工作水平。
人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根本。
我们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普人才。
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等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科普工作保障,营造良好氛围。
科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
我们要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完善科普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科普事业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预祝本次科普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科研会议发言稿
科研会议发言稿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和同行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今天的科研会议,并且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分享我在科研领域的一些成果和想法。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的研究项目:“XXX”。
这个项目是我和我的团队在过去几年中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我希望通过这次发言能够与各位专家和同行们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首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背景。
我们知道,XXX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域,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XXX领域还存在一系列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比如XXX、XXX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团队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对XXX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通过对XXX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我们发现XXX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XXX与XXX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发现将为XXX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XXX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模拟,得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结果。
比如XXX之间的关系、XXX的影响因素等等。
这些成果将为XXX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思路。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XXX、XXX等等。
但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我们将继续深入进行XXX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更深入的规律和机制。
另外,我们也将继续探索XXX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并且希望能够转化研究成果,为社会和产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支持和参与我们研究项目的人员,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是无法取得这些成果的。
同时,我也要感谢今天所有参与会议的专家和同行,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讨论,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幸。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次会议,共同推动科研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研讨会主旨演讲稿
科学研讨会主旨演讲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今天科学研讨会的主讲人,与各位分享我对于科学研究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科学研讨会的主旨,即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科学研究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探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共同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科学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
因此,我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并促使大家对科学研究有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一谈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正因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投身其中,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
其次,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掌握知识,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科学研究也需要合作与交流。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很多问题都需要团队的合作去解决。
而且,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在不同领域之间形成跨界融合的创新。
因此,我鼓励大家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并共同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想谈一谈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研究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研究可以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改变。
因此,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和使命,为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今天的科学研讨会上,我希望我们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结晶,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科学研讨会的主旨和目标。
第S13次香山科学会议综述
第S13次香山科学会议综述:转化医学致力医学发展新模式S1350余位多学科、跨领域的了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联合提议召开,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是在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举行的一次重要科学会议。
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会议执行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作了题为《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应对人民健康挑战》的主题评述报告。
陈竺说,转化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的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方法。
陈竺强调,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与了解病人实际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特别集中在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适合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
部分与会专家介绍了开展的转化医学的经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说,系统生物医学与转化医学是21世纪的医学,通过二者的研究,可以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基本清晰亚临床、临床的致病原因,设计个体化预防与治疗综合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等,从1980年起就肝外科若干重大的问题进行了多项临床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基于肝门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创立3种新的控制出血技术,该研究使大肝癌手术中出血量由1996年前的800毫升以上,降到1996年后的500毫升以下;手术死亡率由3.6%降到0.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沈晓明教授的研究小组,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专注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的交叉医学研究,并以研究结果推动政府决策,制定积极的预防策略和卫生政策,保障儿童健康。
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在儿童铅中毒防治、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睡眠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会议执行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说,转化医学使肿瘤学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临床数据表明,靶向癌症治疗的潜在作用不仅仅在于它能杀死癌细胞,还在于它能诱导癌细胞,使其分化为正常细胞,最终治愈病人。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第377次学术讨论会 共商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
汇集 不 同专 业 领 域 研 究 人 员 的 观
点 和 意见 , 理清 了其 中的科 学 问题 及 共 性 关 键 技 术 问题 ,达 成 了共
劳 是 一 量切 和 幸 威 比 泉 i lt勰 熏 动 产 切 、一一幸 力 的一 。 姆T 却 生 强一 德 切 的 无 嚣≥ ¨ 赫 ls 力一 一 道 福 源j # l ≮ * 一 i.t 。 t N ∞ t誊 埔 H , jv 蘩t l 1 、 F
效 提 取 与 循 环 利 用 ”主 题 及 “ 稀
当今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日新 月 异 的发 展要 求 。如何 高 效而 清洁 地提取 稀
土 资 源 , 高 稀 土 应 用 价 值 , 现 提 实
高层 次 、跨学 科 、小规模 的学术 会 议 。 议实行执行 主席负责制 , 会 以评 述 报告 、专题发 言 和深入讨 论为基
了 较 完 整 的稀 土 产 业 链 和 工 业 体
系 ,并发 展 成 为世 界 稀 土生 产 、 出 口和 消费 的第一 大 国 , 世 界上 具 在
提 出 了多项措 施 和建议 。 香 山科 学会 议是 由科 技部 ( 前 国家科委 ) 发起 , 在科技部 和中 国科 学 院 的共 同支持 下 于 19 正 式 93年
科 学 会 议 ) 北京 香 山饭 店 召开 。 在 本 次 会 议 由 北 京 有 色 金 属 研 究 总 院黄 小 卫 教 授 、北 京 大 学 严 纯 华 教 授 、稀 土 材 料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李 红 卫 教 授 、武 汉 工 程 大 学 池 汝 安教 授 和 国家 地 质 实 验 测 试 中 心李 家 熙 教 授 担 任 执 行 主 席 。本
香山科学会议: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230: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230次学术会议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地球生存空间(地面和浅地表)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向地球深部寻求发展和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岩土工程建设和开发的共同趋势。
近年来,深部岩石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是目前岩石力学基础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研究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科技前沿之一。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4年6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以“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为主题的第230次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充分了解国外在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趋势以其引发的工程和岩石力学问题,深入探讨我国在地下的国防工程、地下大型洞室或巷道的建设、高放废料地质处置库场址评估、石油资源储备等重大工程实践中面临的科学技术挑战,以把握可能的发展机会,推动整个岩石力学学科向非传统非标准方向的全面深化。
钱七虎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冯夏庭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葛修润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设置了深地下战略防护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体中国家战略能源贮存与核废料地质处置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其它复杂条件下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层岩体构造和力学特性及其研究内容和途径四个会议中心议题。
钱七虎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不断加大。
核废料的深层地质处理深度已达数百米至千米;核心防护工程,如北美防空司令部达七百米,有的将达一千米。
所有这些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和设计,引发诸多与浅部完全不同的亟需解决共同的深部工程技术问题。
他详细阐述了伴随深部岩体工程的响应发生的一系列具有新特征的科学现象,并探讨了“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火灾科学的新理论及洁净、智能防治技术
83:火灾科学的新理论及洁净、智能防治技术香山科学会议第83次学术讨论会综述火灾是一种在开放系统中由燃烧引发的灾害现象,遍及森林草原、城市、乡村、天上地下,它吞噬生命财产,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生态失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科技界的重视和关注。
1997年l0月28日至31日,香山科学会议第83次学术讨论会以“火灾科学的新理论及洁净、智能防治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闵桂荣、戚颖敏院士和范维澄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本次会议就火灾现象中的科学问题、火灾科学的理论框架以及洁净、智能火灾防治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我国火灾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火灾现象中的科学问题与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范维澄教授首先作了题为“火灾科学的新理论以及洁净、智能防治技术”的主题评述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认为要组织多学科的力量,大力开展火灾及其防治的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1.火灾造成社会环境危害不容忽视范维澄在介绍其它国家的火灾情况时,谈到每年由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日本为:人员死亡2000人、经济损失15亿美元;美国为:经济损失430亿美元。
与会专家学者更以确切数字指出,我国每年因煤田、化工、森林、城市的工矿、商店、民居的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令人触目惊心。
同时,火灾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气候变化的巨大危害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
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所造成的生态失衡,直到十年后才会逐渐得到恢复。
最近在印尼燃烧了数月的森林大火,所产生的污染性烟尘波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正常生活环境,对生态平衡所造成的破坏将给东南亚地区气候变化带来长期影响。
2.火灾现象有待于认识长期从事行业火灾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分别通过列举在防治和解决行业火灾的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及问题,说明了火灾现象中确实有许多尚未了解的科学问题。
例如,最近以来大空间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出现,给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些建筑中的火灾规律不同于传统建筑,火灾现象复杂且表现不明朗;森林火灾中,有飞火、轰燃、火旋风等特殊现象,危险危害性极大,但这些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机理至今仍未弄清;煤与氧气在常温下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煤炭自燃。
香山科学会议: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230: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230次学术会议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地球生存空间(地面和浅地表)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向地球深部寻求发展和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岩土工程建设和开发的共同趋势。
近年来,深部岩石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是目前岩石力学基础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研究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科技前沿之一。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4年6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了以“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为主题的第230次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充分了解国外在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趋势以其引发的工程和岩石力学问题,深入探讨我国在地下的国防工程、地下大型洞室或巷道的建设、高放废料地质处置库场址评估、石油资源储备等重大工程实践中面临的科学技术挑战,以把握可能的发展机会,推动整个岩石力学学科向非传统非标准方向的全面深化.钱七虎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冯夏庭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葛修润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设置了深地下战略防护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体中国家战略能源贮存与核废料地质处置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其它复杂条件下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深部岩层岩体构造和力学特性及其研究内容和途径四个会议中心议题。
钱七虎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不断加大。
核废料的深层地质处理深度已达数百米至千米;核心防护工程,如北美防空司令部达七百米,有的将达一千米。
所有这些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和设计,引发诸多与浅部完全不同的亟需解决共同的深部工程技术问题.他详细阐述了伴随深部岩体工程的响应发生的一系列具有新特征的科学现象,并探讨了“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这些特征科学现象无法全部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圆满解释,已引起国际上岩石力学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正在形成岩石力学新的分支─深部非线性岩体力学.(钱七虎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深入讨论了“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香山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香山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宋瑞祥【摘要】这次在香山召开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地震预报攻关的战略研讨会。
香山会议应该是一个科学会堂,将对今后产生重大作用,可以载入史册。
这一次地震预报战略攻关研讨,从会议的论文集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得很认真。
今天下午听了院士、专家的发言,也是高水平的。
地震预报是一个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的迫切需要。
地震预报这个问题有人说不好搞,有人说好搞;有人说是不成功,有人说是成功。
我想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5(000)005【总页数】4页(P3-6)【关键词】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科学会堂;香山会议;预报战略;论文集;性科学【作者】宋瑞祥【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这次在香山召开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地震预报攻关的战略研讨会。
香山会议应该是一个科学会堂,将对今后产生重大作用,可以载入史册。
这一次地震预报战略攻关研讨,从会议的论文集可以看出,大家准备得很认真。
今天下午听了院士、专家的发言,也是高水平的。
地震预报是一个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的迫切需要。
地震预报这个问题有人说不好搞,有人说好搞;有人说是不成功,有人说是成功。
我想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第一,海城地震预报成功说明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海城预报应该是成功的。
会议文集中地震预测所陈棋福研究员的文章“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回顾及地震预报发展的思考”讲了海城地震预报的4条基本认识也是客观和明确的。
最近,我刚去过海城,到过这一带,听了许多研究和讨论,也会见了当时地震预报的地震办主任曹显清,现任海城地震台台长是曹地办的女儿,询问过具体经过。
我认为这是世界公认的一次成功预报。
所以不能说地震预报不行,也不能说我们就不能报。
要不然为什么海城报出来了?海城地震预报成功,是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大胆监测研究,大胆预报实践”的具体体现。
科技会议表态发言
科技会议表态发言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很荣幸能在今天这个科技会议上发言, 我想借此机会探讨一些关于科技的重要议题。
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我看来, 科技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同时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首先, 我想强调科技的积极影响。
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众多的便利和机遇。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可以在家里购物、学习、工作等, 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同时, 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解决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如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
然而,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其中之一是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我们需要确保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并建立合适的法律和监管机制来监督科技公司的行为。
另一个挑战是科技的不平等问题。
虽然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从中受益。
为了实现公平和包容的科技发展, 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 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此外, 我们还需要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推进, 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消失, 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例如, 人工智能是否应该拥有权利和道德责任?如何处理数据伦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地态度, 在保护人类利益和价值观的同时, 推动科技的进步。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科技时代, 我们必须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
同时, 我们也需要培养科技创新的精神, 鼓励和支持创新和创业, 并确保科技的进步能够为社会和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遥感找矿面临的新挑战——香山科学会议纪要
统一指挥和统一标准的氡测量,其中包括岩石土壤、室内外环境、地下旅游景点、地下工事、 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特别是高氡浓度的地下热水等。强调要尽快对我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有 关氡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统一指挥的总结研究(核工业、地矿、卫生、有色金属等)。 会议深入研究探讨了氡、钍射气及其子体的监测、危害估计及其控制等问题,为制定全国 防氡战略计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会议期间,特别强调对取得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实用性与纵 横向对比的重要性,强调了关键是有效抓好防控氡的危害。 这次会议共收到29篇论文或摘要(会议交流材料)。讨论的中心议题有:氡及其子体所致人 体辐射剂量与效应;室内外氡、钍浓度水平;氡、钍及其子体监测技术和氡的来源与控制。关 键是危害的控制措施与监测技术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3期
会议报道
183
北京地质研究院马飞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 林森副司长在致词中“代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 到会的中德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林森副司长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 越大。”同时强调“核电的发展带来了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的问题,尤其是高放废物的问题。中 国政府十分重视高放废物的安全管理和处置”; “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是中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
“遥感信息找矿”_“理论找矿”一“模式找矿”的遥感找矿新途径,是实现“将遥感信息的应
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促进遥感找矿深化应用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途径。 在上述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围绕4个中心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通 过研讨,提出了如下一些共识: (1)加强遥感找矿基础研究。遥感找矿基础研究薄弱是当前遥感找矿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地质领域的深入应用,现有的遥感找矿基础工作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
在科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科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今天参加这次科学研讨会的开幕式,并发
表致辞。
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的到来,使得本次科学研讨会能够成功举行。
同时,我也
要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工作者和企业家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科学研讨会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了
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术经验的机会。
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各
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我们相信,通
过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可以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思路、提升我们
的研究水平。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然而,我们
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选择了关于“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希望能够通过专家学者的集思广
益,共同探讨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提供有力的解决方案。
我相信,本次研讨会将会是一个思想碰撞、学术交流的盛会。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探讨解决当前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和支持,祝愿本次科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科学大会主旨演讲发言稿
科学大会主旨演讲发言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尊贵的科学家们,大家好!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次难得的演讲机会。
身为科学工作者,我深知科学大会对于传播科学、促进科学交流的重要性。
在此,我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探讨科学的力量,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维,我们能够解开自然界的秘密,探索宇宙的奥秘,改善人类的生活。
正是在科学的引领下,人类社会才能逐渐实现文明的进步。
本次科学大会的主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不仅是科学的精神所在,也是科学大会的核心理念。
我们欢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汇聚一堂,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相互启发,推动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期达到科学的跨越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资源紧缺、疾病威胁等诸多挑战,科学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唯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创新,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科学并不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科学大会不仅是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场所。
在这里,科学家们可以互相启迪,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为推动科学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我想起了科学家牛顿的经典语句:“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话道出了科学家们的谦虚与担当。
科学是一种共同的事业,需要众多科学家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与交流,我们才能够分享经验,去除障碍,共同攀登科学的高峰。
作为科学家,我们拥有着独特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人类社会带来创新突破;我们要发扬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坚守科学道德和学术底线;我们要推动科学与教育相结合,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我们要鼓励青年科学家们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为科学的未来注入新的力量。
最后,我希望本次科学大会能够成为一个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盛会。
科学研讨会主旨演讲稿
科学研讨会主旨演讲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够莅临本次科学研讨会,并给予我演讲的机会。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科学研讨会的主旨演讲。
科学研讨会是一个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平台,旨在促进知识的传播、科学的交流和创新的启发。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科学与未来”,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来探讨科学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为人类提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科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而繁杂,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研究方法。
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发展,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和便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分享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目睹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更在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在生物科学领域,我们见证了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环境科学领域,我们正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科学研究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了方向。
在未来社会中,科学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无论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还是人类面临的健康挑战,科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个学科的事情,而是需要多个领域的交叉和合作。
只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因此,我倡议我们在这个研讨会上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探讨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解决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科学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确保科学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积极的平台,让我们从中收获知识、启发思考,并结下深厚的学术友谊。
第二次科学大会演讲稿
第二次科学大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科学家、学者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第二次科学大会,并有机会与各位分享我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科学的力量愈发彰显出其重要性和价值,而我们作为科学家,更应该肩负起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基因编辑到生物制药,从精准医疗到农业改良,生物技术正带来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也要审慎对待伦理和安全问题,确保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而非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享。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我呼吁各国科学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而科学精神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我们应该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只有通过科学普及和教育,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科学、理性和进步的社会。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作为科学家,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学科会议校长讲话稿
学科会议校长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各位一同参加学科会议。
首先,我要向所有为本次会议付出辛勤努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为学科会议的主持人,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重要的观点和想法。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积极参与会议的各项活动。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意识到学科会议的重要性。
学科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场合,更是一个汲取知识、探讨问题、分享经验的机会。
通过与其他专家学者的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深化对学科的理解,提高学术水平。
其次,我希望大家在会议中能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科会议是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舞台,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不仅可以让他人了解我们的工作,也能够得到其他专家学者的宝贵
意见和建议。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充分准备,做好演讲或展示的准
备工作。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会议中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
学科会议
不仅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机会,更是一个与他人深入交
流的平台。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创新的灵感。
总之,本次学科会议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积极参与会议的各项活动。
愿本次
学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核心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文/吕建鸣0 前言桥梁工程的灵魂是设计,而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桥梁结构分析,桥梁结构分析要依赖于核心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评价国家桥梁技术水平,桥梁核心软件的自主化程度是一个很主要的指标。
我国桥梁设计工作者近30年来开发使用过多款桥梁分析软件,包括: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GQJS、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的GQJZ和QJX、中交二院武汉金思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JSL-BrgCal、北京市政设计总院的BRGFEP、上海同豪公司的桥梁博士、中铁大桥设计院PRBP、上海慧加软件有限公司的WISEPLUS、西南交大的BSAS、广东刘桂生开发的3D-BSA、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的AUST等,还有石洞、肖汝成、李国平、孙广华、沈锐利等编制的桥梁分析软件。
国内桥梁人做了不少桥梁核心软件的开发工作,目前能查得到的,在工程上用过的近20个。
但时至今日国内各大桥梁设计单位主要用的并不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桥梁核心软件,而是国外软件公司开发桥梁分析软件,如:韩国Midas 和美国TDV软件等。
现在国内一些大牌桥梁设计公司在国外做项目,理直气壮地告诉当地业主和当地技术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我们是用Midas、TDV做的设计计算。
其实外国技术人员并不会因为你采用了Midas、TDV就认为你技术水平高。
丹麦科威公司,日本长大公司等桥梁设计大牌公司,对外宣传都是说采用自己公司的桥梁核心软件。
这些桥梁设计公司的软件可能界面不如Midas、TDV,但是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毕竟人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核心软件。
中国要想成为桥梁强国,要想让国外桥梁人敬佩你仰慕你,中国的桥梁人就应该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过得硬的桥梁核心软件。
否则,世界各国桥梁人会认为中国有钱、有项目,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本人从事桥梁软件应用开发多年,每次提起桥梁核心软件的开发应用都感到很心疼。
其实我们自己开发的桥梁核心软件计算功能并不比国外软件差。
中国是混凝土桥梁大国,在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问题上,我们比国外桥梁软件更胜一筹。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约束,国内桥梁核心软件一直发展不起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侵蚀我们的桥梁核心软件市场,而且把他们的一些不合适的理念和算法通过桥梁核心软件的推广被国人广泛接受,而我们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改进、开发出来的更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算法反而被忽略。
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计算我国近30年来建设的桥梁大部分是混凝土桥梁。
从70年开始,我国桥梁设计人员和高校桥梁专业教师就开始研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计算核心软件。
70年代末原交通部公路总局组织全国桥梁和电算专家开发的桥梁综合程序,在80~90年代中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大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我们的桥梁核心软件水平在世界上并不落后,当时中国承接的伊拉克摩苏尔4号桥和5号桥都是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桥梁综合程序进行的设计计算,欧洲的设计监理也都认可桥梁综合程序的计算结果。
桥梁综合程序最初是在国产TQ16计算机上用中国标准的BCY语言开发,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国内各大设计院研究所将桥梁综合程序移植到Apollo计算机、IBM计算机、VAX计算机以及现今流行的微机。
开发语言也从BCY语言变为FORTRAN语言及C++语言。
90年代末随着WINDOWS 系统的出现,国内桥梁软件也开始开发桥梁核心软件的交互界面。
目前还在用的GQJS、QJX、JSL-BrgCal、BRGFEP、PRBP等桥梁软件都是在桥梁综合程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院开发的GQJS软件继承了桥梁综合程序的核心计算理念,并且随着规范的发展不断完善了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组合截面、新设计荷载等一系列桥梁专业计算功能,同时开发了友好的交互界面,开发了施工监控、结果分析、自动形成计算书、偏载系数计算等扩展应用模块。
近几年正在致力于开发参数化建立实体单元模拟混凝土,非线性杆单元模拟钢筋和拉索,板壳单元模拟钢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解决方案。
用一套界面参数自动形成平面梁单元、空间梁单元,实体板壳杆单元组合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单元离散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状态计算需求任意加密,以提高计算精度。
目前各设计单位做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计算的往往都是刚毕业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他们以为学会了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桥梁软件操作就可以包打天下了,对于那些软件的计算原理、过程和细节不求甚解,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导致设计不合理。
本文介绍一些计算细节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关注。
1)计算模型问题目前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是按平面梁单元的概念制定。
常规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还是应该以平面梁单元为主。
不要过分迷信空间梁格计算模型。
实际上单梁空间梁模型计算精度并不比平面梁高。
有人以为采用空间梁模型就不用考虑剪力滞和偏载空间效应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剪力滞是对截面整体而言的,单梁模型不可避免剪力滞问题和偏载空间效应问题。
有人误以为空间梁组成的网格模型就是空间精细化模型,实际上空间梁网格划分含混不清,其中抗扭惯矩计算除了圆形和矩形等很少规则截面外,一般都没有准确的解析解。
纵梁和横梁的划分随意性强,因人而异,截面参数含混不清,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怎么保证?2)箱梁有效分布宽度问题04版混凝土桥梁规范明文规定,采用梁单元模型计算混凝土箱梁应力时,要考虑剪力滞效应,并且规范中给出了箱梁截面有效宽度计算图表。
GQJS根据规范提供了自动计算箱梁截面有效宽度的功能,但是由于目前常用桥梁软件没有提供箱梁截面有效宽度计算功能,致使很多设计人员在混凝土箱梁设计计算中没有考虑箱梁截面有效宽度,不符合规范的规定。
对于宽桥考虑不考虑箱梁截面有效宽度,应力计算结果可能会差几个MPa。
3)预应力锚固端计算节点问题GQJS在预应力信息中提供了判断预应力锚固端是否有计算节点和自动增加计算节点的功能。
目前流行的桥梁软件为简化操作,方便设计人员使用,预应力锚固端是否有计算节点不加判别。
用户常常在预应力锚固端不设计算节点,避开了预应力锚固端前后应力状态突变问题,没有得到主拉应力的最不利状态。
从他们的计算结果看应力计算曲线平滑,结果都符合规范,但实际上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主拉应力没有反映出来,桥梁按这样先天不足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建成后不久就会出现开裂,成为病桥,其后果更不堪设想。
4)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约束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问题GQJS在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中专门考虑了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约束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问题。
目前流行的桥梁软件只计算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没有考虑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约束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的影响。
梁单元换算截面的刚度是包括钢筋刚度的,不考虑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约束引起的截面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默认钢筋也和混凝土一样发生收缩徐变,从理论上讲是不合理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约束一般是引起截面上下缘混凝土压应力减小,腹板主拉应力增加,虽然数值不大,在敏感区段对判断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还是有影响的。
5)钢和混凝土组合截面梁计算问题目前流行的桥梁软件一般不考虑组合截面桥梁中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计算收缩徐变时钢和混凝土结构同时都收缩徐变,这样计算的结果失真严重。
例如:在工字钢上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简支梁,如果不考虑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肯定是受压的。
但是如果考虑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先上钢梁,后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重由钢梁承受,混凝土结硬后收缩徐变受到钢梁的制约,混凝土从0应力状态开始,在自重作用下不但不会受压反而要受拉。
因此在GQJS中,建议采用分层单元,按施工顺序安装各个部件,只有混凝土单元收缩徐变,钢结构不计算收缩徐变,这样可以比较合理地模拟钢和混凝土组合截面梁的实际应力状态。
在运营阶段程序可以将上下层不同材料单元合成整体换算截面,进行成桥阶段设计荷载验算。
6)斜拉桥拉索锚固点与主梁型心偏差问题目前流行的桥梁软件一般通过共同节点连接斜拉桥的拉索和主梁,默认拉索锚固在主梁截面形心。
如果拉索不是锚固在主梁截面形心,又没有特意设置刚臂单元连接,拉索锚固在主梁截面形心,则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因为拉索锚固偏心会在主梁中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在GQJS中拉索锚固点与主梁分别给出位置坐标,程序默认提供刚臂连接拉索锚固点与主梁形心。
7)计算过程不透明问题GQJS继承老桥梁综合程序的传统,可以输出计算过程所有单项位移、内力和各阶段累计位移、内力、应力。
用户对计算结果有疑问或不解时可以追溯查找原因,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如果发现个别界面强度验算不符合规范,可以自动提取截面强度验算信息对该截面单独验算,并且可给出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形状。
目前流行的桥梁软件计算过程不透明,最终只给一个是否符合规范的结果,怎么计算出来的结果用户无法追溯。
8)设计荷载偏心增大系数问题有人以为采用空间梁单元的桥梁软件,程序可以进行影响面加载,就可以不考虑设计荷载偏心增大系数问题了。
实际上,对于长大空间桥梁,用户往往采用单梁模型计算,即使是空间梁,其影响面加载也是徒有虚名,还是应该考虑设计荷载偏心增大系数问题。
GQJS提供了自动建立实体单元全桥模型计算桥梁设计偏载效应系数模块,并可以由空间计算结果修正平面梁单元模型的运营阶段设计荷载组合系数。
2 GQJS软件算例GQJS中可以进行平面梁单元、空间梁单元和空间实体单元的建模与计算。
2.1 平面梁单元平面梁单元计算软件的一个缺陷是对空间效应的考虑不够精细。
在GQJS10中可采用空间实体单元全桥模型计算桥梁设计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再采用平面梁单元进行施工全过程结构计算,这样即考虑了桥梁结构的空间效应又可以快速进行施工全过程结构分析。
图1横向分布系数计算页面图2横向分布系数列表图1与图2给出了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界面与最终得到的某连续刚构桥沿桥纵向的横向分布系数表。
2.2 空间梁单元GQJS10中的空间梁单元计算模型是用6自由度节点空间梁单元模拟混凝土,用非线性杆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钢束杆与混凝土梁单元之间通过刚臂连接。
GQJS是根据平面计算相同的界面参数由程序自动形成的空间梁单元计算模型。
如图3中(a)所示,红色的钢筋和黑色的主梁之间通过绿色的刚撑连接。
在GQJS10的空间梁单元三维预览中还可以选择是否显示梁的实际轮廓线,有助于用户更好的理解计算模型,图3中(b)展示了同一模型增加主梁轮廓线之后的模型三维预览图。
(a) (b)图3空间梁单元模型2.3 空间实体单元GQJS10中空间实体单元模型使用12节点实体等参元单元模拟混凝土,用非线性杆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再用约束方程将钢筋单元和混凝土单元结合,还可以用壳单元模拟薄板和刚腹板等。
不同类型单元的节点坐标相对独立,通过节点耦合(节点位移约束方程)形成复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全桥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