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进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末,分子进化中性学说,认为种内和种间大 多数可见差异是适合度很小的随机突变的固定所决定的。
生物进化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59)
Darwin, Charles (1809-1882)
生物进化研究方法
• 1. 化石证据:理想但是零散、不完整
生物进化研究方法

末端 物种 顶端 叶子
中间节点 中间枝条
节点
一个系统发育树
系统发育树的术语
代表最终分类,可 以是物种,群体或 者蛋白质、DNA、 RNA分子等
系统发育树的术语
• 系统发育树是一种二叉树。由一系列节点(nodes) 和分支(branches )组成,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 个分类单元(物种或序列),而节点之间的连线 代表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 树的节点又分为外部节点(terminal node)和内部 节点(internal node)。外部节点代表实际观察到 的分类单元。内部节点又称为分支点,代表分类 单元进化历程中的祖先。
人类迁移的路线
53个人的线粒体基因组(16,587bp)
非洲人相对其他大陆上的 人类在基因上极为多样化
系统发育树 (Phylogenetic tree)
系统发育树
对一组实际对象的世系关系的描述(如基因,物种等)。
末端分支
用一种类似树状分支的 图形来概括各种(类)生 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 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 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系统发育树的种类: 有根树、无根树
理论上,一个DNA序列在物种形成或基因复制时, 分裂成两个子序列,因此系统发育树一般是二叉的。 一般考虑二叉的树结构:二叉树
拓扑结构: 有根树:反映时间 顺序
生物信息学
第六章 分子进化分析
主讲:涂昀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8世纪之前,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8世纪,相信物种是变化的。拉马克用环境作用的影响、 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的遗传等原理解释生物进化过程, 创立了第一个比较严整的进化理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论证了地球上现存的生 物都由共同祖先发展而来,并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以说明进化 的原因,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进化理论。 20世纪30年代,综合进化论,综合了细胞遗传学、群体遗 传学以及古生物学等学科的成就,进一步发展了进化理论。
(2) 大分子功能与结构的分析:同一家族的大分子, 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及生化功能,通过序列同源 性分析,进行大分子功能预测
(3) 进化速率分析:例如,HIV的高突变性,哪些位 点易发生突变?
作为进化标尺的 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1)在所需研究的种群范围内,它必须是普遍存的。 2)在所有物种中该分子的功能是相同的。
基因组编码信息的丰富
与形态、性状包含的信息相比,基因组序列、蛋白质 序列包含更多、更复杂的信息结构
分子进化的研究方法
序列比较:源于同一祖先DNA/氨基酸序列的两条DNA/
氨基酸序列,考察二者的差异。
序列差异:进化过程中分子突变的痕迹 分子进化:以累计在DNA/氨基酸分子上的历史信息为基
础,研究分子水平的生物进化过程和机制。
3)为了鉴定大分子序列的同源位置或同源区,要求所 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性排列,以便进行进 一步的分析比较。
4)分子上序列的改变(突变)频率应与进化的测量尺 度相适应。
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者大分子中功能重要 的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速度低。
16S rRNA被普遍公认为 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 “分子尺”
5)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 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1) Tree of Life: 16S rRNA
真菌 古生菌
真核生物
Out of Africa
随着距非洲距离越来越长, 遗传多样性的衰退程度,正 好沿着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 慢慢增大。
基本假设: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中含有生物进化历 史的全部信息 意义:分子进化的研究可以为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佐 证,为深入研究进化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分子进化
普适性
由4种核酸组成 分子水平的进化表现为:DNA序列 的演化、氨基酸序列演化、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演化
可比较性
比较不同物种的有关DNA序列 建立DNA序列的演 化模型、氨基酸序列的演化模型(数学模型) 蛋白质结构的演化模型
• 2. 比较形态学和比较生理学:确定大致的进化 框架 但是细节存很多的争议
生物进化研究方法
• 3. 分子进化( molecular evolution )
研究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 分子)的进化速率、模式及机制的理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分子进化
1964年,Pauling等提出分子进化理论:
(1) 生命起源:有机分子由简单向复杂演变 (2) 生物进化: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核酸的演变。
分子进化钟:某一蛋白在不同物种间的取代数与所研
究物种间的分歧时间接近正线性关系,进而将分子水 平的这种恒速变异称为“分子钟”。
中性学说: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 中性突变通过随机
的遗传漂变在群体里固定下来, 分子进化是遗传漂变的 结果, 在分子进化上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分子进化的研究目的
(1) 从物种的一些分子特性出发,构建系统发育树, 进而了解物种之间的生物系统发生的关系 ——生 命树,物种分类
16S rRNA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 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 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
分子进化的模式
(1) DNA突变的模式:替代,插入,缺失,倒位 (2) 核苷酸替代:转换 (Transition) & 颠换 (Transversion) (3) 基因复制:多基因家族的产生以及伪基因的产生
– A. 单个基因复制 – 重组或者逆转录 – B. 染色体片断复制 – C. 基因组复制
分子进化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