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1
必修三3-1第一讲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必修三3-1第一讲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https://img.taocdn.com/s3/m/741c8310964bcf84b9d57b5c.png)
细胞的成熟情况和
异。
(2)举例——顶端优势 生长素浓度较高
不同而有较大的差
去掉顶芽 ①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
。
(3)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 ①概念:具有
生长素 脱落
的生理效应的化
结实 生根
学物质。
无子果实
②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 ,获得
、促进
,促使扦插枝条的
等。
互动探究
在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中,背光
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要多,但仍然有生长素
要点归纳
一、生长素的运输及分布 1.运输 (1)极性(轴向)运输 ①实验:
②结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
学下端运输,而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
上端运输。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
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 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下图:
旋转,光只是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盒
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
D
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
“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 度、低浓度分别指 (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答案 B 解析 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大于C浓度 时对器官具有抑制作用,即高浓度抑制,小 于C浓度时对器官具有促进作用,即低浓度 促进,所以选B。
韧皮部 (1)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生长旺盛
中,从
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f7e7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5.png)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植物生长的奥秘,也为人类提供了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
一、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最初是由达尔文在1880年发现的。
当时,他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即植物生长时会朝向光源生长。
他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这种物质被他命名为“生长素”。
在之后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关于生长素的知识。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并为其命名为“吲哚乙酸”。
这一发现为生长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使植物整体增长。
这是因为它能够改变细胞壁的构造,使细胞能够更好地扩展和伸长。
2、促进根、茎、叶的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的各个部分都有促进作用。
在根部,它能够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加根的数量和长度;在茎部,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使茎干更加粗壮;在叶片部分,它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片更加翠绿。
3、促进花芽形成:生长素能够促进花芽的形成,使植物能够更好地进行繁殖。
它对开花时间和花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4、调节成熟和衰老:生长素还参与了植物成熟和衰老的调节过程。
例如,它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也能影响叶片的衰老过程。
三、生长素的应用由于生长素的这些重要生理作用,人们已经将其应用到了农业和园艺领域。
通过使用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高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生长素来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防止脱落和促进收获等。
在园艺领域,可以使用生长素来控制花卉的生长和开花时间,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四、结论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的发现不仅揭示了植物生长的奥秘,也为人类提供了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https://img.taocdn.com/s3/m/5d5c4af20975f46527d3e1ed.png)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 1、 2、 3 节 植 物 生 长 素 的 发 现 和 作 用
其 他 植 物 激 素
基础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自主梳理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 响的_微__量__有__机__物_。 2.生长素 (1)发现过程 ①19世纪末,达尔文提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尖端 产生的刺激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快__。 ②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_顶__尖_产生的刺激可 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 用的化学物质。 (2)应用 ①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②用一定浓度的_赤__霉__素___溶液处理芦苇,就可以 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③用__赤__霉__素__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 生大量的α淀粉酶,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啤 酒的成本。
光生长 ①直立生长②向
光(小孔) 生长 ①向右侧生长② 直立生长③向光 生长④向光生长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类别 移植类 旋转类
横置类 梯度类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 ④中IAA的含量a=b+c,
b>c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 小孔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
离心生长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a =b c=d,都促进生长②: a<b c<d,a、c、d促进生
长,b抑制生长 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
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d5ef8f02d276a200292ef1.png)
长在戈壁滩的风滚草,
在干旱来临时,它会把根 从土里收起来,团成一团 随风滚动。当遇到了水分 充足的地方时它就会停下 来展开身体,重新扎根生长,这是一种生命 力极强的植物,人们形象 地称之为
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① 弯向光 源生长
(赤霉素处理,诱导单性结实)
生长素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地应用?
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 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
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 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 用。如α-萘乙酸(NAA)、 2、4-D等。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是人工合成的 生长素类似物吗? 植物自身合成的生长素效应物质
质是吲哚乙酸(IAA)。
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 含量极少,其间郭葛等 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 的努力!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IAA)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_______运送到 作用部位 ________,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有机物 。 _______
种 类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 烯
主要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 促进生根、发芽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 发、果实成熟
促进细胞分裂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 果实衰老脱落 促进果实的成熟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生长发育类: 脱落酸、乙烯 抑制生长发育类:
2、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 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d4659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f.png)
第9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科学家及实验过程结论及分析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进行拓展思考:(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3)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1.(不定项)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答案CD解析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受到光照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错误;实验二不能证明“影响”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B错误;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5345b28762caaedc33d415.png)
第九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讲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考纲考情知识整合一、生长素的发现1.相关实验和结论(1)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并传递到________,造成背光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传递到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4)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__。
(5)结论①在胚芽鞘的系列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部位。
②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的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________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向光源生长。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化学本质:________,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部位: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如幼嫩的________、________和发育着的________。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________的部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输方向①极性运输a.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9e1827e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9.png)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重要科学家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
2、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特点。
3、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
4、能够运用植物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性运动等现象。
二、学习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
三、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2、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分析及实际应用。
四、知识讲解(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19 世纪末,达尔文做了一个实验。
他观察到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
于是,他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分别将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遮光,结果发现只有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才会向光弯曲生长。
由此,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 年,鲍森·詹森进行了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切下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隔开,中间放置一片琼脂片,结果发现胚芽鞘仍然能够生长并且向光弯曲。
这个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推测,即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914 年,拜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尖端放置在胚芽鞘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尖端放置的位置相反。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928 年,温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清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a5f063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9.png)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清单一、什么是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也被称为吲哚乙酸(IAA),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建成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1、达尔文的实验达尔文通过对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观察到单侧光会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他提出了“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的假说。
2、鲍森·詹森的实验鲍森·詹森进行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拜尔的实验则表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实验最为关键。
他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而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则不生长也不弯曲。
从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三、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部位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幼嫩部位产生,如胚芽鞘、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很广泛,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运输方式(1)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这是一种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四、植物生长素的作用1、促进生长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从而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
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2、促进生根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插条生根,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第28讲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
![第28讲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a12c60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a.png)
2、来源
由色氨酸 转变而来。
3、分布部位
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 生组织、形 成层、发育 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 的部分。
4、 运输
生长素
(1)极性运输(图中红色箭头示意):在胚芽鞘、幼叶、幼根和芽等幼 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 来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给下部
为什么设置①作为对照?
影响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到底是尖端这种结构 本身,还是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
一、植物生长素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拜耳实验
黑暗中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
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植物生长素
③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 × )
④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
⑤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
⑥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
)
⑦成熟茎输导组织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
⑧生长素与靶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能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 √ )
能力训练 2、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a
b
c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甲组
乙组
能力训练
4、请判断对错。
①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刺激”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的科学家是温特 ( × ) ②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
高中生物生长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长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0eb1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高中生物生长素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学中,生长素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生长素,也称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合物,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
生长素在植物中起着多种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生长素的知识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进行生长素的知识点总结。
1. 生长素的发现与起源:生长素是在20世纪初被发现的。
最早的发现是发现了一种能够引起植物异位生长的物质,这就是生长素。
生长素主要来自于植物体内的原生质。
2.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生长素的合成是由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完成的。
最重要的合成途径是通过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代谢产生。
同时,植物的营养供给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3. 生长素的类型:生长素的类型很多,包括生长酮、赤霉素、脱落酸等。
这些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赤霉素主要参与植物的伸长生长过程,脱落酸则主要参与植物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4. 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可以通过植物体内的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以实现生长素的作用。
主要通过细胞间空隙和筛管导管来进行传递。
5.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生长素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生长素受体是一种蛋白质,能够与生长素结合,从而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6.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多种重要作用。
例如,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使细胞膨大,参与根的伸长和分化等。
7. 生长素的应用:生长素不仅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还能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比如,利用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8. 生长素的调控机制: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调控的。
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对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都有影响。
9. 生长素与其他物质的关系:生长素与其他植物激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比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10. 生长素的研究进展:生长素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热点。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a320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a.png)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长素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1. 生长素的结构和分类
生长素是一类具有生长调节功能的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
生长素可以分为天然生长素和合成生长素两类。
其中,天然生长素包括赤霉素、生长酸等,而合成生长素则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激素。
2.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1 促进细胞分裂与伸长
生长素对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促进细胞间质液体的酸碱度,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壁松动,使得细胞在分裂和伸长过程中更为顺利。
2.2 促进根系和茎叶的生长
生长素在植物的根部和茎叶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生长素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并增加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茎叶的生长,使得植物能够快速形成茂密的植物体。
2.3 促进开花和结果
生长素也能够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
适量的生长素可以促进花蕾的形成和开放,同时也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植物的繁殖能力。
3. 生长素的应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和园艺栽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生长素可以用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在园艺栽培中,生长素可以用于控制植物形态、促进花芽形成等。
4. 总结
生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了解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应用这一植物调控因子,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关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和作用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植物的生长素的发现001
![植物的生长素的发现001](https://img.taocdn.com/s3/m/b3866a64caaedd3383c4d302.png)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思考:如果根部,则是什么情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 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 响的微量有机物。 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乙烯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Hale Waihona Puke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表现出 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胚芽鞘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 的锥形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 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 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还有苯乙酸(PAA)、吲 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总结与应用 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 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 • • •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作用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感光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弯曲的部位: 尖端下面的一段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
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 成的。
4、温特的实验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能引 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 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 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 吲哚乙酸( IAA )。作用机理:促进细胞 纵向伸长
非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 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提醒: ①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 合成。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②单侧光刺激时,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 又进行极性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趋向
1.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特点是本专题内容常见的 高考命题点。题型以选择题、实验题为主,需要考 生密切关注。 2.以图表、曲线 、 实验等形式考查运用植物激素 的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以植 物激素知识为背景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是本专 题内容的常考点,试题难度较大,不易得分。 总之,该章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单一变量的控制、 无关变量的排除、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是影响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 规范性训练,并认真对照答案体会这类题的解答技 巧。
能相同
5.(2010·重庆理综,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 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 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 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B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一、生长素的发现
1.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A
弯向光源生长
B
不生长不弯曲
C
直立生长
D
弯向光源生长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 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生长快, 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的实验(1910)和拜尔的实验(1914)
詹森实验证明:
拜尔实验证明: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琼脂片到 可以透过______。 达下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C
课堂小结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2,詹森的实验和拜尔的实验 3. 温特的实验 4.植物激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特点与分布 三 生长素的作用 1.特点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4.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 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分析
B A
C
D
分析曲线 AC段表示? CD段表示?C点表示?B点表示?AB段表示? BC段表示?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能否达到相同的效果? (1)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 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积累,
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3.琼脂等不能感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而云母
片、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特点与分布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合成, 1.合成部位: 而在衰老的组织中合成较少。
横向运输:
2.运输 特点 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
3.(2012北京高考29)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 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 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产生 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调节 微量 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 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来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吲哚乙酸(IAA)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微量有机物 。
[互动探究] 第一次发现生长素是从人体的尿液中,为什么
进入人体的生长素未被分解呢? [提示] 因为人体内缺少分解生长素的酶。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 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 匀造成的。生长素在背光侧 比向光侧分布多,因而引起 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 向光弯曲。
对位训练: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类别 遮盖 类
图
解
相 关 结 果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弯曲生长
暗箱 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插入 类
胚芽鞘的弯曲是因为尖 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 ___________造成的。 分布不均匀
3.1928年 温特的实验
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 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 的生长。
温特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不生长也不 弯曲
朝对侧弯曲生长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生长受抑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2)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 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 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1.(易错)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的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
←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a=b+c, b>c
移植 法
特别提示:
1.有光无光均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
发生横向转移。
2.生长素产生部位在尖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发生 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 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D
A.a
B.b
C.c
D.d
解析:P 点是高浓度使生长时间长,也就是抑制了植物的 生长,乙图中只有 d 点是抑制的。
2.(2012四川高考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 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 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 运输
成熟组织中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种子和果实
三 生长素的作用
1.特点 ①具有两重性:既能 促进 生长,也能 抑制 生长; 既能促进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 发芽 落花落果 疏花疏果 ,也能 。 ②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 浓度 、植物细胞的 成熟情况和 器官种类 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