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
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3 核算GDP方法: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 GDP的缺陷:(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最后总结
宏观经济学最后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中间产品:指用于再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一定时期一般是一年〕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国外净要素支付NFP:指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与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的差额。
6、核算GDP时要注意的问题:(1)核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衡量的;(2)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故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内;(3)GDP是一定时期内计算生产的而非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DP是一个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5)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那么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流动摊贩、黑市交易等非市场性活动不计入内〕7、GDP与GNP之间的关系:GNP=GDP+NFP(1)它们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概念(2)GDP强调地域原那么,以领土为统计标准;GNP强调国民原那么,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8、GDP的不足之处:〔理解〕(1)非市场性交易活动得不到体现(2)无法衡量收入分配的差异(3)无法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环境、能源问题〕(4)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环境〕(5)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和其进步(6)GDP的统计有一定误差9、支出法: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GDP=C+I+G+(N—X)10、投资:指生产企业投资,即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或更新,如厂房、住宅和存货存货投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学习,要结合实际,才能很好的完善自己的姿势点,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篇1 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
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
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
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
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
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宏观经济学和上学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不太一样,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
用一个比喻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
就主要区别来说,将其分为以下四点: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2023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8篇
2023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个人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2023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在2023年,我有幸学习了宏观经济学这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对宏观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学习,我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通过课堂学习、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调控政策,而微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
通过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和宏观政策调控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在学习财政政策方面,我了解到财政政策是通过国家财政收支和债务来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通过减税或加税等方式来对经济进行调控。
我还学习了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了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态。
我还学习到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知识,包括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逐渐增强了我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
我还通过课外阅读和独立思考,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宏观经济学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实践,我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此次学习中,我收获最大的收获是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也意识到了宏观经济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调控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学习,我逐渐形成了对宏观经济学深刻、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个人工作总结方面,我在2023年的个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利率等。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宏观经济学认为,总需求决定总供给,而总供给又决定总产出和物价水平。
总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总供给则由生产能力所决定。
•涉及周期性波动的短期经济波动: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包括扩张期和收缩期。
这种周期性波动通常是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发生的扰动引起的。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3.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GDP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
•失业率:用于衡量就业人口中未能找到工作的比例,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动速度,通常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来计算。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成本,在宏观经济中与投资和消费有密切关系。
•货币供应量:衡量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可参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或狭义货币供应量(M1)。
4.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通胀过快时,政府则可以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胀。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
通过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通过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抑制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总结宏观经济学总结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P=Δ/Δ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PS=ΔS/ΔY. 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 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
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
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家庭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2、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四、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奔腾的通货膨胀3)超级通货膨胀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以下是对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常用的指标。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出发,将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加总,包括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将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相加,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同时要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给企业的补贴,即 GD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折旧。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增值。
此外,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相关概念。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假设价格水平不变,经济中只有消费和投资两个部门。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通常假定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与消费函数相互关联。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为:Y = C + I ,通过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求出均衡国民收入。
乘数理论是指自发支出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例如,投资乘数表示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问题。
2.GDP和经济增长: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经济增长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的速度和质量。
3.失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和收入的状况。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并试图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促进就业。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通常是由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引起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
5.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和公共支出)和货币政策(利率和货币供应)干预经济活动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交替出现的规律。
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周期的起伏、原因以及如何应对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跨国边界的商品和服务流动,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逆差和贸易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福利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的速度和质量,发展则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进步。
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影响和政策。
9.汇率与国际金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间兑换成其他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0.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措施和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稳定。
总之,AP宏观经济学包含了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和政策领域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整体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AP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活动,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
2.GDP和经济增长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实际GDP的增加。
GDP的增长可以通过增加投资、劳动力和技术的改进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发展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繁荣。
3.失业问题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失业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生活,也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减少失业率,如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教育培训等。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它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深远的影响,比如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投资和储蓄等。
政府可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如调整利率和税收等。
5.货币和货币供应货币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存工具。
货币供应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常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6.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公共项目、教育和医疗等来刺激经济增长。
税收则用于为这些支出提供资金。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政府可以控制经济的整体需求和供应。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投资和储蓄,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影响利率和通货膨胀。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扩大市场、提高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也可以导致贸易逆差或顺差,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总结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产出的增长率,专门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确实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显现的时期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
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3、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情愿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5、开放经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差不多上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进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进展的阻碍,而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阻碍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阻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操纵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阻碍宏观经济的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固经济、减少失业、操纵物价、对外平稳的目标。
二、国民收入衡量的方法。
1、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NX.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
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储备投资三部分组成。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2、总收入的方法中,国民收入要紧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
2024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个人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在2024年的宏观经济学学习中,我通过了解、学习和实践,逐渐理解和掌握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在本学期的宏观经济学学习中,我充分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重要指标和问题。
通过对各种宏观经济模型的学习和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原理和机制,并能够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己对于经济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运用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我还对经济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深化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再者,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我逐渐培养了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在小组项目中,我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宏观经济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在课程中学到了知识,也通过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与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活动使我对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总的来说,2024宏观经济学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成长。
我深刻认识到了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和研究能力,为解决经济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个人工作总结(2)2024年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在2024年,我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收获。
以下是我的学习总结:1. 知识储备:在过去一年里,我努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货币价值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与通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缩则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升值,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但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4.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不足,而失业率低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民间消费、投资和就业等。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互补,但也会面临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问题。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投资、消费、信贷等。
9.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总结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产出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决定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阶段性不规则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
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人无法找到工作。
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上升。
与之相反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下降。
开放经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国家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发展影响,而宏观经济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目标。
国民收入衡量方法。
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二C+I+G+N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支出。
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存储投资三部分组成。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支出。
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差额。
总收入方法中,国民收入主要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
其中,劳动收入包括工人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社会保障金。
业主收入指非公司制小企业收入,以及不受人雇用独立生产者收入,既包含企业利润又含有劳动收入。
租金收入指个人在出租土地、房屋等资产时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指公司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租金及其他成本项目利润。
净利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因资金借贷所产生净利息。
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区别。
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比率,即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根据当年价格计算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本价格得到商品总价值。
二者区别:1.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商品范围更广泛,它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代表性产品与服务总和。
2.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产品价格,不包含进口产品,而CPI中往往包含进口品价格。
3.GDP消胀指数所涉及商品组合数量是变动;而CPI所涉及商品组合数量是固定。
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作用。
1 政府购买变动: 1.扩张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此时政府购买“挤出”了私人投资。
2.紧缩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减少,国民储蓄上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2.税收变动: 1.减税与增加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2.增税与减少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下降,投资上升。
五、失业治理政策。
1 、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是在劳动供给上做文章,使劳动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市场上对劳动需求,主要方法有: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加强职业培训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提高工资变动灵活性等。
2、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因为无法在根本上彻底消除失业现象,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失业保障体系来对失业进行救济,但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增加失业。
3、主动性治理政策与被动性治理政策在实际生活中是互补。
六、货币三种职能。
货币指那些流动性高、人们普遍愿意接受资产,其职能主要有:1、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高品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2、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商品和服务,此时货币是被普遍接受法定等介物。
3、价值贮藏:货币提供了将当前购买力转移到未来手段,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时期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福利最大化。
七、数量方程式含义及其反映问题。
1、数量方程式是反映货币数量与交易额之间关系式子,货币数量乘以货币平均流通速度=价格乘以交易数量。
2、数量方程式右边反映了交易情况,左边反映了用于交易货币情况。
数量方程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
八、决定经济中通货膨胀率因素。
1、货币供给量增长率。
2、货币流通速度增长。
3、实际GDP增长率。
4、中央银行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通货膨胀率。
九、通货膨胀社会成本。
1、预期到通货膨胀使得经济极大混乱,税收扭曲。
2、未预期到通货膨胀: 1.借款者与贷款者:若实际中通货膨胀高于签约时通货膨胀,则借款者得益,贷款者受损;反之,若实际通用小于签约时通胀,则借款者受损,贷款者受益。
2.工人与雇主: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人们预期,工资便低了,雇主利润相对原先预期要高;相反,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水平时,原定工资相对较高,雇主利润被挤占。
3、恶性通货膨胀:通常指通货膨胀率超过50%通货膨胀,此时交易成本非常高,并且会出现物物交换。
十、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相等原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S-I=NX此式反映了用于资本积累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与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流动之间关系。
等式左边是本国对外净投资,是国民储蓄超出国内私人部门投资部分,它等于本国出借给外国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出借给本国资金数量。
等式右边净出口即贸易余额,等于本国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后余额。
此式子本身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对各变量定义保证等式自然成立,它反映了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对等交换关系。
十一、xx 开放经济下宏观政策与贸易。
本国财政政策: 1.持续财政扩张会使经济陷入贸易、财政双赤字。
由于本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财政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或同时发生,这样会导致储蓄下降,引发净出口下降,直接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出现赤字。
2.持续财政紧缩会使贸易余额向顺差方向变动。
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政府减少开支,增加税收,从而使储蓄上升,净出口上升。
外国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带来本国贸易顺差。
由于外国政府采取财政扩张会使各国储蓄相应下降,世界资金供给也会下降,导致世界均衡利率上升,本国投资下降,净出口上升。
2.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世界市场利率下降,导致本国贸易逆差。
十二、大国开放经济下经济政策对贸易影响。
本国财政政策会影响净出口和汇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对外净投资也减少,从而使汇率上升和净出口下降。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
本国货币政策是中性,货币供给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作用与小国开放经济下作用相同。
十三、经济政策对实际汇率和净出口影响。
财政政策: 1.本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本国储蓄下降,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
2.外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实际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外国政府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与之相反。
贸易政策: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并不能增加净出口产品数量。
由于限制进口导致了实际汇率增加,从而提高本国产品相对价格,减少了本国产品出口数量,从而抵消了进口减少。
但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会影响一国贸易总额。
十四、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素。
财富效应:即随着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实际资产数额不变;随着价格水平下降,情况就相反。
财富效应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愿意购买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愿意购买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方倾斜。
利率效应:利率水平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意味着投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消减原有计划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投资品数量也会减少。
由于利率效应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需求总量会减少;而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和企业对商品需求总量会增加。
开放效应: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减少对国内商品需求量,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需求量。
十五、影响总需求曲线变动因素预期: 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个人消费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2.预期利润率提高会扩大企业投资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3. 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价格水平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水平相对高,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右移。
政府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增加货币供给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世界经济: 1.汇率上升,本国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使本国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
2.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需求,在进口不变情况下,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十六、宏观经济短期均衡三种情况。
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均衡状态,说明整个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存在闲置,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因此,现实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
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恰好长期地、潜在产量均衡状态,此时在长期均衡下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超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均衡状态,这时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十七、流动性偏好产生原因。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便利性倾向。
产生流动性偏好原因为: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目是为了日常交易。
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投资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它存在使对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向变动。
十八、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影响:1.财政政策变动主要反映在IS曲线移动上。
凡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都会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IS 曲线左移。
2•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关系: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程度越小,收入变动引起较小货币需求变动就能造成较大利率变动;LM 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程度越大。
收入变动引起较大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利率变动。
3.LM 是一条垂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不敏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LM 是一条水平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具备充分敏感性,此时财政政策发挥了最大效果。
货币政策影响: 1.货币政策变动主要反映在LM 曲线移动上。
凡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右移;凡是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LM曲线左移。
2. 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关系:垂直IS曲线则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不敏感,货币政策无效;水平IS曲线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敏感,货币政策达到了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