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方法总结)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内容摘要: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组成。
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寻找证明的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关键词:几何证明 条件 结论 。
执因索果 执果索因 辅助线初中学生正处于自觉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几何证明,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起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刚接触,会遇到一些困难。
许多学生在几何证明这里“跌倒了”,丧失了信心,以至于几何越学越糟。
为此,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解题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学好几何证明,起步要稳,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掌握好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初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两部分(即前提和结论)组成。
已知条件是几何证明的前提,指题目中用文字和符号直接给出的明确条件,也包括所给图形中暗含的条件。
求证指题目要求的经过推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已知条件是题目既定成立的、毋庸置疑而且必然正确的。
求证是几何证明题的最终目标,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利用数学中的公理、定理、性质,用合理的推理形式推导出的最后结果,而且只能出现在证明过程的最后。
例如: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求证:△ABC ≌△DCB ; 已知条件:文字给出的有:△ABC 和△DCB,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图形给出的有:BC=CB ,∠BMA 与∠CMD 是对顶角等等 求证目标是:△ABC ≌△DCB 注意,已知条件除了上面列出的,就没有其它的了,不可随意出现AM=DM ,BN=CN 等等 二、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一)、审题审题就是读题,这一步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关键,非常重要。
许多学生读几何证明题时讲快,常常忽略了题目中蕴含的重要信息。
和读其它类型的题有所不同,读几何证明题要求图文对照,做到心中有几何基础知识,一边读题一边对照几何图形,要求每读一句题对照图形一次,读懂而且要读完整。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平面几何证明题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证明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几何学的概念和性质。
然而,解答平面几何证明题并非易事,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证明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平面几何证明题。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解答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地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在使用直接证明法时,首先要仔细分析所给条件和待证明结论。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性质,逐步推导出结论,直至得到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对于“证明三角形ABC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证明题,我们可以先通过已知条件得出三角形ABC的三条中线等长,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得出这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结论。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推导出一个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在运用反证法时,我们需要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以此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证明题,我们可以先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相等,然后推导出一个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例如底边不等长或者顶角不等于90度,从而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结论成立。
三、合同法合同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通过构造相等的辅助线段或角,以达到证明所要求的结论。
在使用合同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待证明的结论,合理构造辅助线段或角,并利用几何定理和性质证明这些辅助线段或角相等,从而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我们可以通过构造辅助线段或角,使得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或对应角相等,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导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四、相似法相似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平行线、比例关系和相似三角形等性质的证明方法。
通过证明对象与已知对象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推导出所要求的结论。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教师版)
几何证明专题讲座——如何做几何证明题【知识精读】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中,∠=︒===C AC BC AD DB AE CF90,,,。
求证:DE=DFC F BA ED图1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 ,易得CD AD =,∠=︒D CF 45。
从而不难发现∆∆D CF D AE ≅ 证明:连结CDAC BC A BACB AD D BCD BD AD D CB B A AE CF A D CB AD CD=∴∠=∠∠=︒=∴==∠=∠=∠=∠=∠=90,,,,∴≅∴=∆∆A D E C D FDE D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何证明题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题目,掌握相应的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为八年级学生整理的一些几何证明题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首先,你需要理解并掌握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些基本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证明题的基础。
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熟悉常用证明方法在几何证明中,有许多常用的证明方法,如直证法、间接证法、辅助线法等。
辅助线法尤其重要,它是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关键。
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以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更易于处理的子图形,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几何证明需要你具备出色的观察力,能够看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及想象出题目未直接给出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分析,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条件,并将其转化为证明语句。
四、学会找规律几何证明题有时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你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模式和技巧。
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五、练习是关键几何证明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你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自信心。
六、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
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七、使用几何工具和软件现代科技为几何证明提供了许多便利。
你可以使用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等,也可以使用一些数学软件来帮助你绘制图形和进行计算。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和图形,提高解题效率。
八、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几何证明中,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你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思考和证明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你可以培养出更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九、注意细节和规范书写在几何证明中,细节决定成败。
数学几何题的做法(简要版)家长精心整理精华
数学几何题的做法1、弄清题意搞清已知是什么、需要证明或求解的是什么?并尽可能地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用符号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若题中给出的条件不明显的(即有隐含条件的),还要学会去挖掘它们、发现它们。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草稿纸上),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3、分析已知、求证(或求解)及对应图形,探索解题或证明的思路。
首先看需证明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判断要推得这一结论准备依据哪个定理去推;再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条件有几个,已知中有没有告诉一些,告诉的话又有几个,还差哪几个条件(如果已知中没有告诉此定理题设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再看图中能否挖掘出一些隐含条件。
如果还没有的话,再想该定理的各个题设条件,如何由此题已知的条件,依据别的定理怎样推出)。
等到残缺的条件一一被推出,最后再把隐含条件,或已知条件摆出,只要最终定理的各个题设条件齐全了,就可依该定理推得它的结论,也就是此题求证的结论,从而达到此题证明的最终目的。
常用方法:综合法、顺证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分析法、逆证法(执果索因,由未知到须知,再到已知):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寻找使它成立的条件,然后再把使它成立的条件看成是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
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最后,使结论成立所必须的条件与题目已知(已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相一致。
两头凑发、正逆结合法。
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分析,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便于缩短已知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或求解的目的。
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4、根据证明的思路,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证明的过程。
初中数学高分秘籍几何证明的解步骤
初中数学高分秘籍几何证明的解步骤初中数学高分秘籍几何证明的解题步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何证明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头疼。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取得高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这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
同时,要注意图形中的各种元素,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和一条边的长度,要求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明确已知的角和边的具体信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在审题过程中,还可以将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标注在图形上,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二、分析思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分析解题思路。
这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几何的基本定理、公理和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刚才提到的等腰三角形的证明题,我们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思考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两条边相等。
比如,已知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分析思路时,可以从结论出发,逆向推导需要的条件;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导能够得到的结论,逐步向求证结论靠近。
三、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初中几何证明题常见的证明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等。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论证,最终得出求证结论。
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但需要对定理和性质有很好的掌握。
分析法是从求证结论出发,逐步分析要得到这个结论需要满足的条件,然后再看已知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反证法是先假设求证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
在实际解题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四、书写证明过程在确定了证明思路和方法后,就可以开始书写证明过程了。
证明过程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准确。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总结数学几何证明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的想象力。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直接法直接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直接给出证明结论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在使用直接法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利用已知条件和几何定理,一步步推导出结论。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基本的几何定理,如垂直定理、平行定理等。
例如,对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的定义和垂直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两条直线不平行,然后根据垂直线的性质推导出矛盾,从而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二、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结论的方法。
它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假设,证明结论成立。
间接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几何性质的逆命题或矛盾命题。
例如,对于证明一个角的两边平分另一个角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间接法。
假设一个角的两边不平分另一个角,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两边平分另一个角的结论,与假设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三、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假设,证明结论成立。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几何性质的逆命题或矛盾命题。
例如,对于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不为180度,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三个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与假设矛盾,从而证明结论成立。
四、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已知的问题进行证明的方法。
它常用于证明一些几何性质的相似性或等价性。
例如,对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类比法。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已知相似的三角形,然后通过类比和推理,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反证法和类比法。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推导和证明。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在中考数学中,几何证明题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轻松应对。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中考数学几何证明方法。
一、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运算,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要证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2 ×两边之积 ×夹角的正弦值,逐步推导出面积的具体数值。
在使用综合法时,要善于将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运用,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分析法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的方法。
比如说,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先假设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出需要满足的条件,再看这些条件是否与已知条件相符。
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目标明确,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向。
三、反证法反证法是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成立的方法。
例如,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我们先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正确。
反证法常常用于那些直接证明比较困难的命题。
四、同一法同一法是当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指的对象都唯一存在时,通过证明所作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全等或重合,从而证明命题成立的方法。
比如,要证明一个点是线段的中点,可以先作出通过这个点且平分线段的直线,然后证明所作直线与已知直线重合,从而得出这个点是中点的结论。
五、构造辅助线法在很多几何证明题中,合理地构造辅助线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比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如果条件不足,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垂线、中线、角平分线等辅助线来创造全等的条件。
又如,在证明圆的相关问题时,常常连接圆心和切点、作弦心距等。
六、等量代换法利用等量关系进行代换,是证明几何命题的常用手段。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推荐文档)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典例例1:平行类证明 【平行类证明方法总结】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三线间平行的传递性,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的上下底平行,棱柱圆柱的侧棱平行且相等,两平行面被第三面所截交线平行,成比例(相似)证平行等等。
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面外线与面内线平行,两面平行则面内一线与另面平行等等 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面内相交线与另面平行则面面平行,三面间平行的传递性等等。
【例】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 ,且AP=DQ.求证:PQ ∥面BCE.证法一:如图(1),作PM ∥AB 交BE 于M , 作QN ∥AB 交BC 于N,连接MN, 因为面ABCD ∩面ABEF=AB, 则AE=DB. 又∵AP=DQ, ∴PE=QB.又∵PM ∥AB ∥QN, ∴AE PE AB PM =,BD BQDC QN =. ∴DCQNAB PM =. ∴PM ∥QN.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又∵MN ⊂面BCE ,PQ ⊄面BCE , ∴PQ ∥面BCE. 证法二:如图(2),连结AQ 并延长交BC 或BC 的延长线于点K ,连结EK. ∵AD ∥BC, ∴QKAQQB DQ =. 又∵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且AP=DQ , ∴PEAPQK AQ =.则PQ ∥EK. ∴EK ⊂面BCE ,PQ ⊄面BCE. ∴PQ ∥面BCE. 例2:垂直类证明 【垂直类证明方法总结】证垂直的几种方法:勾股定理、等腰(边)三角形三线合一、菱形对角线、矩形(含正方形)、90o 、相似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圆直径对的圆周角、平行线、射影定理(三垂线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例】如图所示,ABCD 为正方形,SA ⊥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SB SC SD ,,于E F G ,,.求证:AE SB ⊥,AG SD ⊥.证明:∵SA ⊥平面ABCD ,∴SA BC ⊥. ∵AB BC ⊥,∴BC ⊥平面SAB . 又∵AE ⊂平面SAB , ∴BC AE ⊥. ∵SC⊥平面AEFG ,∴SC AE ⊥.∴AE ⊥平面SBC . ∴AE SB ⊥. 同理证AG SD ⊥. 例3: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类 【量法解立体几何类公式总结】 基本公式若),,(),,,(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①212121z z y y x x b a ++=⋅;②222222212121||,||z y x b z y x a ++=++=;③212121z z y y x x b a ++=⋅④222222212121212121,co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b a ++⋅++++>=<夹角公式:.||||cos 2121n n n n ⋅⋅-=θ距离公式:||||||n n AB CD d ⋅== 【例】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都为2,AB =4. (1)证明:PQ ⊥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 (3)求点P 到面QAD 的距离.简解:(1)略;(2)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且AC ⊥BD .由(1),PQ ⊥平面ABCD ,故可分别以直线CA DB Q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易得(2202)(0222)AQ PB =--=-,,,,,,1cos 3AQ PB AQ PB AQ PB<>==,. 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1arccos3. (3)由(2)知,点(0220)(22220)(004)D AD PQ -=--=-,,,,,,,,设n =(x ,y ,z )是平面QAD 的一个法向量,则00AQ AD ⎧=⎪⎨=⎪⎩,,n n 得200x z x y ⎧+=⎪⎨+=⎪⎩,,取x =1,得(112)--,,n =.点P到平面QAD 的距离22PQ d==n n.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平行题目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面BDQ.2、如图(1),在直角梯形P1DCB中,P1D//BC,CD⊥P1D,且P1D=8,BC=4,DC=46,A是P1D的中点,沿AB把平面P1AB折起到平面PAB的位置(如图(2)),使二面角P—CD—B成45°,设E、F分别是线段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EC;垂直题目3、如图2,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平面PAC.4、如图2,在三棱锥A-BCD 中,BC =AC ,AD =BD ,作BE ⊥CD ,E为垂足,作AH ⊥BE 于H.求证:AH ⊥平面BCD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目5、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侧面BB 1C 1C ,E 为棱CC 1上异于C 、C 1的一点,EA ⊥EB 1.已知2AB =,BB 1=2,BC =1,∠BCC 1=3π.求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答案1、证明:如图,连结AC 交BD 于点O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O =O C.连结O Q ,则O Q 在平面BDQ 内, 且O Q 是△APC 的中位线, ∴PC ∥O Q.∵PC 在平面BDQ 外, ∴PC ∥平面BDQ.2、证明:如图,设PC 中点为G ,连结FG ,则FG//CD//AE ,且FG=21CD=AE , ∴四边形AEGF 是平行四边形 ∴AF//EG ,又∵AF ⊄平面PEC ,EG ⊂平面PEC , ∴AF//平面PEC3、证明:在平面PAC 内作AD ⊥PC 交PC 于D . ∵平面PAC ⊥平面PBC ,且两平面交 于PC ,AD ⊂平面PAC ,且AD ⊥PC ,∴AD ⊥平面PBC . 又∵BC ⊂平面PBC , ∴AD ⊥BC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PA ⊥BC . ∵AD ∩PA =A , ∴BC ⊥平面PAC .4、证明:取AB 的中点F,连结CF ,DF . ∵ACBC =, ∴CFAB ⊥.∵AD B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F AB ⊥. 又CFDF F =,∴AB ⊥平面CDF .∵CD ⊂平面CDF ,∴CD AB ⊥.又CD BE ⊥,BEAB B =,∴CD ⊥平面ABE ,CD AH ⊥.∵AH CD ⊥,AH BE ⊥,CD BE E =,∴ AH ⊥平面BCD .5、以B 为原点,分别以BB 1、BA 所在直线为y 轴、z 轴,过B 点垂直于平面AB 1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BC =1,BB 1=2,AB =2,∠BCC 1=3π,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有B (0,0,0)、A (0,0,2)、B 1(0,2,0)、31022c ⎛⎫-⎪ ⎪⎝⎭,,、133022C ⎛⎫ ⎪ ⎪⎝⎭,,.设302E a ⎛⎫ ⎪ ⎪⎝⎭,,且1322a -<<, 由EA ⊥EB 1,得10EA EB =,即3322022a a ⎛⎫⎛⎫---- ⎪ ⎪⎪ ⎪⎝⎭⎝⎭,,,, 233(2)2044a a a a =+-=-+=,∴13022a a ⎛⎫⎛⎫--= ⎪ ⎪⎝⎭⎝⎭, 即12a =或32a =(舍去).故31022E ⎛⎫ ⎪ ⎪⎝⎭,,. 由已知有1EA EB ⊥,111B A EB ⊥,故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向量11B A 与EA 的夹角.因11(002)B A BA ==,,,31222EA ⎛⎫=-- ⎪ ⎪⎝⎭,, 故11112cos 3EA B A EA B A θ==,即2tan 2θ=。
初中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一、强心理攻势——闯畏难情绪关初一、初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十三、十四岁左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是自觉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
因此,几何证明的入门,也就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起步。
这种思维方式学生才接触,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
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在这时“跌倒了”,就丧失了信心,以至于几何越学越糟,最终成了几何“门外汉”。
但有的学生,在这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失败了,却信心十足,不断地去总结,认真思考,最后越学越有兴趣。
2008学年当我接班伊始,我就注意到那个坐在教室中间的小周:虽然她平时上课能安静听讲,但是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记忆能力也特别差,当老师提问她时,总是羞涩地低下头,默不作声。
她经常偷工减料地写作业,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她数学总分只有30多分。
我想自己一定要努力改变这一情况,共同寻找一条适合她的教学之路。
通过与她谈心,让她意识到几何证明题是学习几何的入门,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起步。
“你和同学们同时开始学习几何,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有不懂的,有疑问的及时问老师,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老师做到有问必答,也保证不会有任何批评的话。
老师相信在你自己的不断总结和尝试下,在几何证明这一块上不会输于任何一个学生。
”我让其明白初一、初二正是学习几何证明的一个契机,只要能学好,代数部分也会有所提高,更何况她的前一阶段的数学成绩在个人的努力下还是有所提高,说明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通过谈心她表示愿意克服困难,和大家一起学习几何证明。
当她有进步后,及时地给予表扬。
“你做得真好,继续努力!!”“虽然有点小问题,但有进步,加油!”在交上的作业中,总是给予点评,写些鼓励的语言。
在不断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习逐渐有了信心,学习成绩在逐步提高。
学好几何证明,起步要稳,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掌握好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作者:容茂和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内容摘要】:针对学生解决几何证明题比较困难的情况,给学生分析研究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关键词】:方法与技巧 ;注重基础 ; 善于归类;突破难关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都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代数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是几何中的证明题。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谈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注重基础,善于归类。
知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只有当量变发生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特别是从七年级开始学习几何这门课时,就要做到每学习一个几何概念、定理、推论等都要分清它们的用途,并进行归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中,在学习“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概念和性质时,就要分清:“线段的中点”可以用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等角的补角相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概念和性质都可以用来证明两个角相等。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学习掌握的定理、性质就会更多.因此,学生必须做到边学习边归类,三年下来,整个初中阶段就会形成一个环环紧扣、条理清晰的几何知识系统。
二、明确几何证明题的类型。
在知识的归类中,我们可以逐渐发现上述所学习的定理、性质、推论等的用途基本上都不外乎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或直线)平行、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或者一个图形是某些特殊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
比较常见的是前面的四种证明题类型。
因此,学生在碰到相应类型的证明题时,头脑中就要有相应的定理、性质、推论的出现,而对于用哪一个或几个定理去解决问题,取决于证明题的需要。
三、确定证明的切入点。
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已知”入手,通过推理论证,得出“求证";第二,从“求证”入手,通过分析,不断寻求“证据"的支撑,一直追溯回到“已知";第三,从“已知”及“求证”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找到中间“桥梁",使之成为清晰的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几何证明题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几何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归纳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解题思路一:利用基本图形性质归纳几何证明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基本图形性质的运用,例如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根据其中的线段、角等要素,运用基本图形性质进行推理。
举例说明:证明一个角是直角。
首先,可以观察该角所在的图形,是否能够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
如果能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且该角是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那么该角就是直角。
解题思路二:利用各种等式与平行线性质初中几何证明题还涉及到线段、角的等式,以及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利用各种等式与平行线性质进行推导与证明。
举例说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等式性质进行推导。
比如,如果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该边对应的角相等,那么可以根据等式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解题思路三:利用三角形相似性质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相似性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性质进行推理与证明。
要注意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找到相似的三角形,并利用相似比例进行推导。
举例说明:证明两条线段成比例。
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进行推导。
如果题目给出了两个三角形中的两条边成比例,那么可以根据相似比例来证明两条线段成比例。
解题思路四:利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并且在几何证明题中经常会用到。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导与证明。
举例说明:证明某个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证明技巧总结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证明技巧总结中考数学中的几何证明题一直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 2024 年中考数学几何证明的实用技巧。
一、牢记基本定理和性质几何证明题的解答离不开各种定理和性质,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等。
同学们一定要将这些基础知识牢记于心,这样在解题时才能迅速找到思路。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清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并且能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准确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
二、学会识图与画图良好的识图能力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关键。
拿到一道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
比如,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等等。
如果题目所给的图形不够清晰或者不利于解题,还可以自己动手重新画图。
在画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线索和关系。
三、添加辅助线当题目中的条件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时,添加辅助线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常见的辅助线有连接两点、作垂线、作平行线、延长线段等等。
比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时,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在证明梯形问题时,可以通过作高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矩形来解决。
四、运用逆向思维有时候从已知条件正向推导很难得出结论,这时可以尝试从结论出发,逆向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个结论,然后再看已知条件是否能够提供这些条件。
例如,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先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然后看题目中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其中的某一个判定条件。
五、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几何证明的技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规律,积累经验。
同时,做完一道题后,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看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或者自己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总结计划x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总结计划x 标准文档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 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41:1:2 的直角梯形中○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O 为底面 ABCD 的中心, E 为 CC1 ,求证: A1O OE2)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例 1 在正四面体ABCD中,求证 AC BD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 B C D是矩形,已知AB3, AD 2, PA 2, PD2 2, PAB60 .证明: ADPB;实用文案标准文档变式 2 如图,在边长为2 的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AB 的中点,点 F 是 BC 的中点,将△ AED, △ DCF 分别沿 DE , DF 折起,使 A,C 两点重合于 A' .A '求证 : A'DEF;EDBGF变式 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 PAB 是等边三角形,∠PAC=∠ PBC=90 o证明:AB⊥ PC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 2: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 中, O 为底面 ABCD 的中心, E 为CC1 ,求证:A1O 平面 BDE变式 1: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求证: AC1平面 BDC1变式 2:如图:直三棱柱ABC- A1B1C1 中, AC=BC=AA1=2,∠ ACB=90 .E 为 BB 1 的中点, D 点在 AB 上且 DE = 3 .求证:CD ⊥平面 A1ABB 1;实用文案标准文档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 O 、 E分别是BD 、 BC的中点,CACBCDBD 2 , ABAD2.A求证:AO平面 BCD;DOBEC变式 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 BC ,ABC 90°, PA平面 ABCD . PA 3, AD2 , AB2 3 , BC61 求证: BD平面 PACPADE○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BC2例 3:在三棱锥 P-ABC 中, PA底面 ABC , 面 PAC面 PBC ,求证: BC面 PAC 。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初一是刚接触几何的知识,关于几何的证明题是很多的,这些该怎么解答呢?下面就是给大家的初一几何证明题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D是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点且CD=AB,角ADB=角BAD,AE 是三角形ABD的中线,求证AC=2AE。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BD是角B的平分线,交AC于D,CE垂直AB于E,交BD于O,过O作FG平行AB,交BC于F,交AC于G。
求证CD=GA。
延长AE至F,使AE=EF。
BE=ED,对顶角。
证明ABE全等于DEF。
=》AB=DF,角B=角EDF角ADB=角BAD=》AB=BD,CD=AB=》CD=DF。
角ADE=BAD+B=ADB+EDF。
AD=AD=》三角形ADF全等于ADC=》AC=AF=2AE。
题干中可能有笔误地方:第一题右边的E点应为C点,第二题求证的CD不可能等于GA,是否是求证CD=FA或CD=CO。
如上猜测准确,证法如下:第一题证明:设F是AB边上中点,连接EF角ADB=角BAD,则三角形ABD为等腰三角形,AB=BD;∵ 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F是AB边上中点。
∴ EF为三角形ABD对应DA边的中位线,EF∥DA,则∠FED=∠ADC,且EF=1/2DA。
∵∠FED=∠ADC,且EF=1/2DA,AF=1/2AB=1/2CD∴△AFE∽△CDA∴ AE:CA=FE:DA=AF:CD=1:2AC=2AE得证第二题:证明:过D点作DH⊥AB交AB于H,连接OH,则∠DHB=90°;∵∠ACB=90°=∠DHB,且BD是角B的平分线,则∠DBC=∠DBH,直角△DBC与直角△DBH有公共边DB;∴△DBC≌△DBH,得∠CDB=∠HDB,CD=HD;∵ DH⊥AB,CE⊥AB;∴ DH∥CE,得∠HDB=∠COD=∠CDB,△CDO 为等腰三角形,CD=CO=DH;四边形CDHO中CO与DH两边平行且相等,则四边形CDHO为平行四边形,HO∥CD且HO=CD∵ GF∥AB,四边形AHOF中,AH∥OF,HO∥AF,则四边形AHOF为平行四边形,HO=FA∴CD=FA得证有很多题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 点.则X=DO,Y=HY,Z=DJ.因为D 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初中几何证明题技巧思路
初中几何证明题技巧思路
1. 哎呀呀,要做好初中几何证明题,首先得仔细观察图形呀!就像你要了解一个新朋友,得先看清他的模样。
比如看到一个三角形,你得赶紧抓住它的特点呀!
2. 嘿,一定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哦!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拼图有了关键的那几块。
比如说已知两条边相等,那是不是能想到很多相关的定理呀?
3. 哇塞,大胆假设也很关键呢!别害怕错呀,就像摸着石头过河。
比如证明两个角相等,你就大胆假设它们相等,然后去找证据呀!
4. 注意哦,转换思路很重要哒!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呀。
好比走路遇到堵墙,咱得换条路走呀。
比如这个方法不行,赶紧换个角度试试呀!
5. 哈哈,多做辅助线呀!这就像是给题目开个小窗口,让你看得更清楚。
像那种复杂图形,不画条辅助线怎么行呢?
6. 哟呵,分类讨论也不能忘呀!不同情况要分开想。
就像选衣服,不同场合得穿不同的嘛。
比如图形的位置不确定时,就得好好讨论下啦!
7. 哇哦,从结论倒推也很有意思呢!就像你知道目的地,然后找路过去。
比如要证明垂直,就想想垂直会有哪些特征呀!
8. 嘿嘿,多总结规律呀!每次做完题都总结下,下次遇到就轻松啦。
就像记住好朋友的喜好一样。
比如哪种类型的题经常用什么方法呀!
9. 哎呀,和同学讨论也超有用的呀!大家一起想办法,那可比一个人强多啦。
比如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说不定就有好点子啦!
10. 记住啦,多练习才是王道呀!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越来越厉害。
就像运动员训练一样,越练越强呀!我觉得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思路,初中几何证明题就没那么可怕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猜想______=________.
(3)证明:
附加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 将正方形折叠起来,使点A和点E重合,折痕为MN,若tan∠AEN= ,DC+CE=10.
(1)求△ANE的面积.(2)求sin∠ENB的值.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在菱形ABCD中,GE⊥CD、HF⊥AD,求证:GE=HF
4、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EBF=∠FDE
5、在矩形ABCD中,∠ABC、∠CDA的平分线交AD、BC于F、E,求证:BE=DF、DE=BF
6、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BE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DFC的位置,求证:BE⊥DF
4. 中, 于D,求证:
初中几何证明技巧
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归纳总结: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7.如图,E、F是□ABCD的对角线AC上两点,AE=CF.求证:(1)△ABE≌△CDF.(2)BE∥DF.
8.如图,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 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有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 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求证:EC=ED
题型展示:
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题:已知:如图9所示,。
求证:
实战模拟:
1.已知:如图11所示,中,,D是AB上一点,DE⊥CD于D,交BC于E,且有。求证:
2.已知:如图12所示,在中,,CD是∠C的平分线。求证:BC=AC+AD
3.已知:如图13所示,过的顶点A,在∠A内任引一射线,过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设M为BC的中点。求证:MP=MQ
证明 角的和差倍分
1.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思路相同。2.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明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例1.已知:如图1所示,中,。
求证:DE=DF
例2.已知:如图2所示,AB=CD,AD=BC,AE=CF。求证:∠E=∠F
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1、已知:AB=CD、AD//BC,OA=OD,求证:OB=OC
2、已知:AB=CD、AD//BC,OA=OD,求证:OB=OC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两角的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求证:AC=AE+CD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例6.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
求证:EF=BE+DF
中考题:
如图8所示,已知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结CE、DE。
例3.如图3所示,设BP、CQ是的内角平分线,AH、AK分别为A到BP、CQ的垂线。求证:KH∥BC
例4.已知:如图4所示,AB=AC,。
求证:FD⊥ED
三.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例5.已知:如图6所示在中,,∠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