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科学是美丽的
五 科学是美丽的
![五 科学是美丽的](https://img.taocdn.com/s3/m/c0861c1359eef8c75fbfb3f1.png)
—— 聚 苯 乙 烯 珠 子
显微镜下的
肥皂水
眼睛?
中心略鼓的大银盘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宇宙黑洞
科 学 美 不 胜 收
宇宙黑洞
电子云
DNA
科学之美源于何处?
• 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 科学美之源泉。 • 这与开头的“深奥、艰难、枯燥”形 成了鲜明对照。
写作特点
• 主要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
②碳是生命之源,天外来客; 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 ④碳是煤炭、石油的构成元 素; ⑤现代社会离不开碳纳米管。
朗读《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 并体会其意味。
•
威廉斯的这首小诗 充满着女性所特有的 细腻感情,在科学美 中注入了浪漫情怀。 让我们体会到,科学 不是冷冰冰的,有了 爱的科学会更加美丽!
朗读并品味《黑洞之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提出论点:科学不 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 美不胜收。 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 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第三部分:第 15~18自然段。
得出结论, 科学美
的源泉 。
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 反面解题:科 学 深奥、艰难、枯燥 科学家 白发怒张,皱纹满面 (欲扬先抑) 正面立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 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强烈对比)
速 读 文 章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科学美的形态?
• 作者列举了朦胧美、神秘美、活力美、精 致美四种形态。 • 在列举时作者分别以电子云、叶绿素、DNA、 纳米等作例证。
电子云的朦胧美
“云深不知处”
叶绿素 神秘美
5、《科学是美丽的》精修版
![5、《科学是美丽的》精修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b33556d5bbfd0a7856730e.png)
9.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 主要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
• 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 语言准确、严密,而且生动、活泼, 如设问句、反问句就有10多句。
小结
•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所领略了科 学之美。科学是美丽的,攀登科学巅峰、 发现科学之美并乐在其中的科学家也是 美丽的。科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科学研究对象的美、科学研究过程的 美、科学研究成果的美、科学理论应用 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 言风格上有何特点?
• 明确:文章的语言既讲究准确、严密,又追 求生动、活泼。
• 如多处使用设问句、反问句:“科学怎么 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常人为什 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 “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 “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 “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等。
分形美
进一步欣赏图片,体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谁会想到这些令人大为诧异图片其实都是由电 脑程序运算处理而成的“分形图”。
碳纳米管
石墨烯——下一场材料革命
二氧化硅纳米丝具有令人大为诧异 的习惯——能自行组成精美的图画。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教授郝少康(S.K. Hark)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看二氧化硅纳 米丝时,一幅金色向日葵的画面呈现在他的 眼前。与植物不同,它们的“肥料”是镓和 金催化剂,能让它们长到长度只有几微米, 同时直径保持在10纳米左右。郝少康教授给 这幅获奖作品着色,令它们与真实的向日葵 看上去更加相似。
电子云的朦胧美
“云深不知处”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 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 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 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 地称它为“电子云”。
中职语文5.《科学是美丽的》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5.《科学是美丽的》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c842b312b3169a451a47a.png)
五、威廉斯还专为中学生作科学歌舞表演,她关切地说:“十几 岁的女孩们为了吸引男孩,不顾一切放弃学业,这很危险,尤 其在这高科技时代。”威廉斯的这番话,不仅针对女中学生而 说,对于男中学生也具有同样的启迪意义。结合自己的认识, 谈谈你对威廉斯这番话的理解。
这样的人将来年华老去,一无所有,也不会拥有真正的爱 情。没有谁会喜欢一个年老色衰,没有一技之长,没有钱,没 有学问,没有事业,连理智和情商都没有的人;如果一个人对 自己都不负责,还能对谁负责,怎么给别人幸福?没有定力最 可怕!一个人要有点智慧,还要有点定力,才像一个人,不至 于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2.科学之美的源泉是什么?
答:科学之美的源泉: 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
[对应文段] 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运动变化 的规律。真正的科学家都懂得: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 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简单、深刻、普遍三位 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
四、为了感染读者,课文引用了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的 多首科学诗和歌曲。以《碳是女孩之最爱》为例,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为了阐明“科学是美丽的”,列举了哪些理由?陈述了哪 些事实?
答:列举的理由有: 天文物理 是最美丽的, 物理学 是美丽的, 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 。 陈述的事实有:画家用 中国画 表现科学美,科学家威廉斯用诗歌 、乐曲、 舞蹈 表现科学美,现代雕塑家和画家表现了几何形体 的 视觉美 ,电子云、叶绿素、DNA、纳米等研究对象也是美丽 的。
《科学是美丽的》课件
![《科学是美丽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cfa6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c.png)
近代科学注重实证和实验,强调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使得科学研究的精度和可靠 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代科学的探索ຫໍສະໝຸດ 现代科学在继承和发展近代科 学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研 究领域和方法。
现代科学的探索涉及到宇宙、 生命、物质深层次结构等领域 ,如量子力学、基因学、天体 物理学等。
科学的定义
阐述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揭示 自然规律的学问。
科学的特性
分析科学所具有的客观性、实证性和 逻辑性等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体 现科学之美。
CHAPTER 02
科学之美
自然之美
总结词
自然之美是科学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美景,如山川 、河流、森林、草原等。
详细描述
自然之美体现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态平衡中,如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河流 、繁茂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等。这些美景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激发了人们对 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现代科学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 创新,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 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4
科学的应用与影响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
科技改变工作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 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讯、 交通到购物、娱乐,科技让生活变得 更加便捷。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远程 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型工作方式逐渐 普及,人们的工作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多样。
科学的基础。
古代科学的成就包括天文学、数 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如阿 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欧几里得的
几何学等。
古代科学的探索主要依靠直观和 经验,缺乏实证和实验的方法, 因此其结论往往具有主观性和局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08e5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5.png)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编写,我们可以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是美丽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而蝴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它的外观很美丽,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
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种类、以及成长过程。
难点: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
幼儿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二、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
幼儿观看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等不同种类的蝴蝶。
三、教师讲述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四、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毛毛虫、蛹、蝴蝶2、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五、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脚、触角2、蝴蝶对人们的用处。
(传播花粉、观赏等)六、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幼儿大胆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
《科学是美丽的》原文
![《科学是美丽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d502c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4.png)
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提到科学家,眼前就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那么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他们浸沉于科学美中其乐融融,忘记了与大众分享。
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提倡科学美。
他还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世界的内禀美。
这些作品最近结集成书,名为《科学与艺术》,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瞩目。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从小爱好歌舞,进入大学攻读天文物理学,为科学大世界中的奇瑰美景所倾倒,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
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
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神秘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DNA回旋曲折的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致美?……科学之美,美不胜收!威廉斯为科学美所启迪,开始以科学题材写诗。
《纽约时报》于2000年6月4日发表了她的一组科学诗,我将其中两首译成中文发表在《诗刊》2000年11月号,下面是其中一首《碳是女孩之最爱》:碳是女孩之最爱黄金确实很宝贵但不会燃起你心中之火也不会使火车长啸飞驰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它来自太空的陨石构成一切有机物质在大气层中循环往复钻石煤炭石油总有一天用完能构成一切的将是碳纳米管碳是女孩之最爱“钻石是女孩之最爱”是美国流行的谚语。
钻石是碳元素的一种特殊的结晶形态,威廉斯从科学观点将该谚语扩其意而用之,由钻石推广到碳的各种形态,写出了这首诗。
较之原谚语,这是艺术的升华,意境大为提升。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c674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3.png)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点
教学方法与手 段
教学过程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美的内涵,掌握科学美的表现形 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培 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美的重要 性。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学成果的图片或视频,引导 学生思考科学美的内涵。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科学美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学美的理 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 美。
教学内容
科学美的内涵:介绍科学美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科学在自然、 社会、艺术等方面的美。
科学美的价值:阐述科学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科学美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科学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5、《科学是美丽的》
![5、《科学是美丽的》](https://img.taocdn.com/s3/m/34f27a48ce2f0066f4332285.png)
⑶朗读并品味《黑洞之歌》
• 也许我们对这首诗还有着
疑惑,还没有读懂,但是我 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威廉斯竭 尽自己之所能来传播她一生 挚爱的科学的巨大热情,这 份热情让我们感动。领悟了 这份热情,我们就会向科学 又迈近了一步。
5.文章还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证 科学之美?
明确:还以数学之美为例来论证。 作者分别列举了:人体的曲线美, 雕塑家和画家的几何视觉美,毕 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 “分形”图案来加以论证。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教授郝少康(S.K. Hark)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看二氧化硅纳 米丝时,一幅金色向日葵的画面呈现在他的 眼前。与植物不同,它们的“肥料”是镓和 金催化剂,能让它们长到长度只有几微米, 同时直径保持在10纳米左右。郝少康教授给 这幅获奖作品着色,令它们与真实的向日葵 看上去更加相似。
• 不过也许我们身上就拥有属于高维空间的东西 ——我们的思想。所谓大脑里面每秒钟进行的 数十万次化学反应可以转化为我们的情感、我 们的思想是很难令人信服的。量子力学认为我 们的思维是一种粒子的振荡也是缺少证明的。 这简直无法令人相信!我们的思维是属于高维 的,高维的生命存在方式是意识形态的。也就 是说高维空间生物可以无质量,无能量地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鬼”真有其事。这只是 某位“仁兄”脱离它三维的结构包络,升华到 高维而被我们看到而已……
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 言风格上有何特点?
• 明确:文章的语言既讲究准确、严密,又追 求生动、活泼。
• 如多处使用设问句、反问句:“科学怎么 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常人为什 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 家……”“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 过吗?”“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 题吗?”“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 等。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5.《科学是美丽的》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5.《科学是美丽的》教参(含“练习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e10c02fbe23482fb5da4c38.png)
第12、13自然段从威廉斯的表演所引起的不同反响,论述人们认识科学美还需要走出误区。威康斯的科学歌舞表演之所以遭到拒绝和不被欣赏,说明有些人对科学美还存在着偏见,传播科学更仍需要克服重重阻力。高能物理国际会议的科学家尚且不能认同威廉斯的表演,何况一般人呢?但是,许多人还是对科学美持肯定态度的,天文学家集会上的表演,“与会者和着威廉斯的歌声”一起尽情欢唱,并且跃上坐椅翩翩起舞”。“反传统,求新求异”是有创意的科学家的基本素养,也是科学美的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科学美要克服传统的偏见,还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16自然段论述科学研究之乐趣。科学研究是艰辛的劳动,要付出汗水和心血。但顿悟、突破、发现却是最高的享受,所以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虽辛苦却乐在其中。对于科学家来说不仅是获得成果后所感受到的美,科学研究的对象、过程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也都是美的。这又与第2自然段前后照应。
第17自然段以标题作结:科学是美丽的!用感叹号加强肯定的力度,然后又用“你同意吗?”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出作者的自信,又不失对读者的尊重。
第二部分(第3-第13自然段)以威廉斯传播科学美的行动展示科学美的魅力。
第3自然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句)说明威廉斯传播科学美的原因。第二层(2、3句)引用威廉斯的话,称赞宇宙诞生、宇宙流之美。第三层(4-7句)作者模仿威廉斯的反问句式,列举科学美的种种形态,向读者展示了科学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美。一个省略号,说明体现科学美的例子举不胜举。第四层(第8句),总括句,得出结论:科学之美,美不胜收。
5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
![5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https://img.taocdn.com/s3/m/2efa37f95fbfc77da269b156.png)
细菌“外星人”
这个像是从上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中走出的 东西是一种细菌––肠杆菌噬菌体T4。绘制者、 化学工程师乔纳森·贺瑞斯说,在绘制之前自己 对它一无所知,有一次在书上看到还不相信,直 到他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种细菌,“这种细 菌有细长的腿和像外星人一样怪异的外观”。
拟南芥的“社交”网络
拟南芥是一种植物,科学家们将 与其具有相同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 因通过各种线连接在一起,希望由 此推测与已知特定特征相关的未特 征化的基因。图中每条线代表着两 个基因间的功能连接,不同的颜色 反映出这两个基因具有相似特征的 可能性大小。红色表示可能性很大, 蓝色则表示可能性不大。
钻石
女孩之最爱
《碳是女孩之最爱》
思考:这首科普小诗告诉我们什么科普知识?
①碳是钻石的构成元素; ②碳是生命之源,天外来客; 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 ④碳是煤炭、石油的构成元素; ⑤现代社会离不开碳纳米管。
《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并体会其意味。
威廉斯的这首小诗充满 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 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怀。 让我们体会到,科学不是冷 冰冰的,有了爱的科学会更 加美丽!
授课时间:3.31 4.1 授课班级:高职计算机141、高职机电141、机电142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 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 枯燥的……提到科学家, 眼前就浮现出爱因斯坦的 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 面。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 呢?不可思议!
Linden Gledhill ——他的颜料会跳舞
虽然照片看起来像是海洋表面,但实际上这是由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史蒂文·希班纳和芝加哥大学 的塞斯·达林合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拍摄的单层分 子表面照片,只有一个纳米薄厚。美丽的蓝色是人工 上色的,但海洋般的波浪是真实的。“波浪”是黄金 表面成千上万的分子“自我安排”的结果––“分子 自组装技术”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高教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科学是美丽的》-精编解析
![高教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科学是美丽的》-精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3776087c24028905fc334.png)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完整深入地领会它们的含义;
难点
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提高表述的完整性与规范化;
教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夹叙嘉议
4.语言风格:既准确、严密,有活泼、生动
板
书
设
计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第二部分(3-10)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第三部分(11-14)探讨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总结全文思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
第5课
(单元)
主题
科学是美丽的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论证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 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 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 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过程
与方法
1学习作者从论证中心出发 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 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 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 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 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 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 激发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科学是美丽的
![科学是美丽的](https://img.taocdn.com/s3/m/03c4d60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9.png)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是美丽的》一、导入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科学是美丽的。
二、课文分析1、通读全文,字词疏通2、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第二部分(3-10)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第三部分(11-14)探讨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3、总结全文思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4。
重点部分探讨:为说明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列举了那些理由,陈述了那些事实?——三部分理由:天文物理学、物理学、数学事实:画家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科学家威廉斯用诗歌、乐曲、舞蹈现代派雕塑家和画家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电子云、叶绿素、DNA、纳米等研究对象也是美丽的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课堂重点)5、重点语句的理解A、第一自然段的手法和作用--------先抑后扬引起读者兴趣B、第二段开头问句------设问句作用上强调,模拟读者语气,为下面正面立论做铺垫C、第三段中运用的句式------排比反问句式D、结尾的叹号和问号作用------感叹号加强反问力度;问号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作者的自信,有不失对读者的尊重三、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2、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例证)、祥略得当3、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夹叙嘉议4、语言风格:既准确、严密,有活泼、生动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作者从表达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体会科学之美;学习科技文研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科技文的论证方法。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98a8e8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d.png)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范本)教案:《科学是美丽的》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科普读物《科学是美丽的》第一章详细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内容包括科学实验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发现的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入,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PPT展示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案例。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美。
实验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科学理论的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美学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发现的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科学的美学价值科学实验的美科学理论的美科学发现的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科学现象,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生活中最美的科学现象:略。
(2)科学领域的美学价值: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科学美学价值的理解和体会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阅读科普读物,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美学价值。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科普读物《科学是美丽的》第一章2. 详细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的美感。
科学是美丽的读后感
![科学是美丽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7036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d.png)
科学是美丽的读后感科学是美丽的一本书,它深邃而广阔,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奥秘,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的辉煌,可以领略到宇宙的无限神奇。
读完《科学是美丽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伟大和美丽,也更加坚定了我要走上科学道路的决心。
首先,科学是美丽的,因为它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了解到了原子的构成,感受到了电磁力的奇妙,领略到了生命的神秘。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之情。
科学让我们能够从微观到宏观,从原子到宇宙,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其次,科学是美丽的,因为它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
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众多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了许多难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美丽。
这些科学家们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决心,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科学是美丽的,因为它展现了宇宙的无限神奇。
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限神奇。
宇宙中星辰的运行、黑洞的吞噬、宇宙的膨胀,这些都是如此神奇而美丽。
科学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感受到宇宙的无限魅力,这种感受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总之,科学是美丽的,它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展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展现了宇宙的无限神奇。
读完《科学是美丽的》,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决心,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会收获更多的美丽和幸福。
中职语文《科学是美丽的》【优质PPT】
![中职语文《科学是美丽的》【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df26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5.png)
我谨向你提议
爱的统一理论
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
2021/10/10
29
朗读《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 并体会其意味。
•
威廉斯的这首小诗充
满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
情,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
漫情怀。让我们体会到,
科学不是冷冰冰的,有了
爱的科学会更加美丽!
2021/10/10
科学的浪漫美
30
黑洞之歌
黑洞在死寂的夜空中旋转 转着转着逸出了视线 直到发生碰撞 我们正等待着你的引力波出现
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 解成红、橙、黄、绿、青、 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 诗意丧失殆尽。英国著名 诗人济慈认为科学不美,
还会破坏美感
2021/10/10
10
质疑科学美
2021/10/10
1969年阿波罗 号首次载人登 月成功,传回 的月球表面照 片却是坑坑洼 洼、像一张麻 脸。更煞风景 的是,什么玉 兔、嫦娥、桂 花树等等全
多重宇宙
2021/10/10
平行宇宙(Multiverse、
Parallel universes),或
者叫多重宇宙论,指的是
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
实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
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
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
而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
状态的一种反应,这些宇
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数和
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
2021/10/10
展现科学的 音乐动感美 31
• 朗读并品味《物质化女孩》
2021/10/10
32
物质化女孩
男孩们只知吻我拥抱我 我认为他们跟不上时代 如果他们不懂得谈论量子
力学 我就从他们身旁走开
中职语文5.《科学是美丽的》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5.《科学是美丽的》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c842b312b3169a451a47a.png)
2.科学之美的源泉是什么?
答:科学之美的源泉: 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
[对应文段] 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运动变化 的规律。真正的科学家都懂得: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 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简单、深刻、普遍三位 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
四、为了感染读者,课文引用了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的 多首科学诗和歌曲。以《碳是女孩之最爱》为例,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答:“碳”本来是一种很常见的 非金属元素 。但在威廉斯《碳 是女孩之最爱》一诗中,碳被赋予了极高的 地位 ,成为了女孩 的至爱,富于人性化了。引用这首诗,让读者看到了 碳 的实用 价值及其对 生命循环 的重要性,于 诗情画意 之中展示了科学美 ,让读者自然而然地领专为中学生作科学歌舞表演,她关切地说:“十几 岁的女孩们为了吸引男孩,不顾一切放弃学业,这很危险,尤 其在这高科技时代。”威廉斯的这番话,不仅针对女中学生而 说,对于男中学生也具有同样的启迪意义。结合自己的认识, 谈谈你对威廉斯这番话的理解。
二、科学之美,美不胜收。阅读课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 写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 (神秘美 朦胧美 精致美 活力美)
1.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 朦胧美 ? 2.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神秘美 ? 3.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DNA回旋曲折的双螺旋更具 活力美 ? 4.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 精致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星期第节
科学是美丽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作者从表达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全文,体会科学之美;学习科技文研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科技文的论证方法。
2.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方法
质疑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电教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我们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个白发怒张,皱纹满脸的形象。
可是也有人说,科学是美丽的。
那么,科学到底美不美呢?
二、质疑科学美
1.教师列举例子: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因此他说,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自古以来,明月被诗人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明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传说: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故事千古流传,脍炙人口。
可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却是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
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
2.学生讨论:科学到底美不美?
3.教师归纳:
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
但阿姆斯特朗从登月仓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难道不美吗?至于玉兔、吴刚、嫦娥,其实也并未真的失去。
美国太空总署于1998年3月5日宣布勘探号太空船在月球南北极地表下找到大量冰态水。
三、感受科学美
1.学生阅读文章,找出作者所说的科学美,教师展示相应图片加以印证。
原子中的电子云具有“云深不知处”的朦胧美。
生命之源叶绿素的神秘美。
生命之梯DNA双螺旋的活力美。
“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机构的精致美。
女孩爱钻石——碳的特殊形态美。
奇幻迷离千变万化的分形美。
2.进一步展示图片,让学生体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作品(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谁会想到这些令人大为诧异图片其实是原子的结构图:
二氧化硅纳米丝具有令人大为诧异的习惯——能自行组成精美的图画。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教授郝少康(S.K. Hark)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看二氧化硅纳米丝时,一幅金色向日葵的画面呈现在他的眼前。
与植物不同,它们的“肥料”是镓和金催化剂,能让它们长到长度只有几微米,同时直径保持在10纳米左右。
郝少康教授给这幅获奖作品着色,令它们与真实的向日葵看上去更加相似。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学者杨慧英(音译)在检查氧化锌纳米针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幅颇为神奇的图片:中国古典水墨画描绘的山川。
为了使这幅图画同真实的山川更为相像,杨慧英给这个场景着色,同时又凭借其独特的想象,增加了一部分的绘画。
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楠及其研究小组通力合作,使有机晶体管成为更为先进的电子装置。
鲍哲楠所指导的研究生刘紫红(音译)用正交极化光显微镜检查这组细微转换。
在刘紫红眼中,图片的明亮之处看上去像是山川湖泊,而金电极则像是一堵篱笆墙。
3.学生谈感受。
教师归纳。
四、走近作者
正如作者沈致远所说,科学是如此的美不胜收。
那么,这个颠覆了人们对科学的传统认识、让我们领略到科学之美的沈致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
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学校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
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都有建树,发表了各种论文四十余篇,并拥有十一项美国专利。
他曾多次应邀回国在各知名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
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结构。
1.知识回顾:议论文的基本思路(结构)是什么?
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请你按照这一思路划出课文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科学是美丽的。
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得出结论。
六、布置作业
1.收集关于科学美(如物理学之美、化学之美、生物学之美等)的文章、资料、图片,进一步“认识科学之美”。
2.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写一段话,描写其展示的科学之美。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展示同学收集的图片等资料,分享同学对科学之美的认识和描述,再次体会科学的美不胜收。
二、研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法
1.作者是如何提出“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观点的?
明确:第1自然段从反面入题,在常人眼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常人眼中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是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第2自然段从正面立论,点明论点:科学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这与上文“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形成强烈的对比。
2.作者是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来分析、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观点。
3.为了证明论点,作者重点举了什么例子?引用了什么?
明确:重点举了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威廉斯用写科学诗和科学歌舞表演的方式展示科学之美。
引用了威廉斯的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爱之力》、《黑洞之歌》、《物质化女孩》四首诗,层层深入地进行了评论分析。
4.诵读威廉斯的科学诗,体会其意味。
⑴朗读《碳是女孩之最爱》,思考:这首科普小诗告诉我们什么科普知识?
讨论、明确:①碳是钻石的构成元素;②碳是生命之源,天外来客;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④碳是煤炭、石油的构成元素;⑤现代社会离不开碳纳米管。
⑵朗读《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并体会其意味。
讨论、明确:威廉斯的这首小诗充满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怀。
让我们体会到,科学不是冷冰冰的,有了爱的科学会更加美丽!
⑶朗读并品味《黑洞之歌》。
明确:也许我们对这首诗还有着疑惑,还没有读懂,但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威廉斯竭尽自己之所能来传播她一生挚爱的科学的巨大热情,这份热情让我们感动。
领悟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向科学又迈近了一步。
5.文章还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证科学之美?
明确:还以数学之美为例来论证。
作者分别列举了:人体的曲线美,雕塑家和画家的几何视觉美,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来加以论证。
6.作者认为科学之美源于何处?
明确: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
这与开头的“深奥、艰难、枯燥”形成了鲜明对照。
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与一般议论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般议论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
而本文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与论述的对象有关。
本文要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而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看法迥异。
所以作者不靠大道理来说服别人相信科学美,而选择用科学家、艺术家对科学美的切身感受来感染读者。
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既讲究准确、严密,又追求生动、活泼。
如多处使用设问句、反问句:“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等。
9.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⑴主要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
⑵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⑶语言准确、严密,而且生动、活泼,如设问句、反问句就有10多句。
三、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所领略了科学之美。
科学是美丽的,攀登科学巅峰、发现科学之美并乐在其中的科学家也是美丽的。
科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科学研究对象的美、科学研究过程的美、科学研究成果的美、科学理论应用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四、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等地方,走近科学,感受科学之美。
2.说说你所学的专业美吗?美在何处?。